《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6-09-09 19:56:0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杨晓凤

作者简介:杨晓凤,14级学科教学(语文)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要:《学记》作为世界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比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论演说家的培养》还早300来年。《学记》的教育思想,尤其是教学原则和方法,虽历经两千多年,犹熠熠闪光,这是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一般性。其中《学记》中提到的“教学相长”的原则,仍然给我们启示,并指导当下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教学相长;教师专业成长;教师思辨能力

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7-0112-01

一、《学记》的思想渊源

作为《礼记》49篇中的一篇,它的思想一方面与孔孟的渊源很深,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到《学记》则为“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在论述教育的作用一方面,《论语》上则说“性相近,习相远”而在《学记》中,则是论述成“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而在教学原则方面,孟子则在《孟子·尽心下》在论述为人师的条件时提到“言近而旨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至《学记》中则有如下记载:“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也就是说为人师者,一定要有很好的言语表达能力。例如在《曾子·立事篇》“君子学必由其学,问必以其序,问而不决,承间观色而复之,虽不说,亦不强争也”也说的是为人师者,要权衡学生的疑惑心里,适时适度的进行讲解。而在《学记》中亦有继承,“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仁师。必也听其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其他诸子百家,其教育思想,亦有所继承。

二、《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在当下给我们的启示

(一)“教学相长”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在《学记》中关于教学原则是这样阐述的,““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这里说的是,只有教别人学习,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这在当下被当代的教育家归纳为“教学相长”在这段论述中,它将知识比喻成佳肴,如此类比。形象生动富有趣味。《学记》在这段论述中,意图告诉我们,学习永远没有尽头,没有尝试和勤学苦练,自身的理解能力以及思辨能力也就得不到提高。又从何谈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呢。

就教学主题是否应当时学生还是老师的问题,关于“教与学”的关系方面,一直争执不下。有的学者认为教学应以教师为主,比如赫赫有名的教育界的权威赫尔巴特曾多次在书中表明,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理当占绝对的领导地位。而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在教学活动中充当主导地位的理论则是美国的大教育家杜威在上世纪逐步提出来,并确立以“儿童中心论”的教育理论观点。他认为儿童作为活动的中心,在教学活动中就应当占据以学生为主。真正的学习并非取自教师将知识传授于学生,而是在于学生本身。

追根溯源,我们可以在《学记》中,可以看到当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理念,在其中亦有论述。

在《学记》被创作出来的年代是个百家争鸣的时代,由于连年战乱以及各个国家都重视对于人才的培养。人们在客观地追求学习的最高追求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不曾为任何人的附属品,作为一个拥有着独立高尚学者,固然要本着孜孜不倦,教学相长的思想。这其中,我们也能看到对于孟子的“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扬,在《孟子·尽心下》中曾提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学记》在吸收了孟子的民本的基础之上,同时看到了人的价值,不仅仅是作为学生要学习,要诲而不倦,作为教授知识的老师,更加应该要以身作则,尊重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作为学生的主体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开展教学活动的同时,亦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教学相长与教师思辨能力的提升

虽然,在当下社会中,一直在强调民主课堂,倡导教师充当平等教学活动中的首席的角色。但是,实际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很少能放下架子来和学生们进行平等对话。当过高地重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从学生那里去获得有助于自身专业成长的知识和启示就无从谈起了。从客观上来讲,教学相长也揭示了一个主体间关系思维的能力。教学相长,它描述了个人与他们,个人自身、个体与世界的关系。这与主客关系思维还是不同的,主客关系确立的是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主体-客体”的关系,也就是说人在认识上依旧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而主体关系却打破了主客关系以自我为中心的垄断。在我们认知世界、认知自己的时候,我们能够意识到,我和它的关系,还有我和你的关系,我和世界的关系。只有在主体间都承认对方的存在、都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这样的主体关系才能长久存在。因为只有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才能更多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无论是教师还有学生,他们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立的思想。客观上来讲,并不存在或以教师为主体,或以学生为主体这样的教学观念。如果,作为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那么他只能沦为教师灌知识的容器。如果,作为教师,常年都崇尚一言堂,唯我独尊的角色扮演的话,那么,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自然也会受到阻碍,得不到发展。固步自封只会带来落伍、被无情的淘汰。

通过《学记》有关“教学相长”的论述,作为教师,不能仅仅地理解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发展,在思维培养方敏,它也使得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与学生之间、社会、甚至自身都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只有自己积极地实践师生平等、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才能榆次同时获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如此这般,教学活动定能正常而有效地展开。

《学记》中提到的有关于教学的观点,流行了两千多年,至今,它仍与时俱进,被更多的进行扩充。诠释。它解释了教与学,师与生在教学过程中所构成的基本矛盾。教师与学生并不是谁牺牲谁的问题,而是通过教学相长,使得作为教师和学生自身,不断充实自己,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另一方面,在教师和学生双向积极互动的过程之中,实现彼此的人生价值。使得双方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这才是教育的初衷。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e2e28e1711cc7930b716e9.html

《《学记》中“教学相长”原则对于当下语文教育的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