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中级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18-09-24 07:30: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09新版采油工中级工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储集层具有孔隙性和( 渗透性 )两个基本特征。

2、储集层中的毛细管孔隙直径在( 0.5~0.0002 )mm之间。

3、凡是能够储集石油和天然气,并在其中(流动)的岩层称为储集层。

(A)圈闭 (B)流动 (C)渗透 (D)聚集

4、储集层的孔隙性是指储集岩中(未被固体物质 )所填充的空间部分。

5、碎屑岩储集层的储集空间主要以( 原生孔隙)为主。

(A)原生孔隙 (B)次生孔隙 (C)裂缝 (D)溶洞

6、储集层的绝对孔隙度越大,只能说明岩石中的(孔隙 )空间越大,而不能说明流体是否能在其中流动。

(A)孔隙 (B)毛细管孔隙 (C)超毛细管孔隙 (D)微毛细管孔隙

7、孔隙度是为了衡量岩石中( 孔隙 )体积的大小以及孔隙的发育程度而提出的概念。

(A)孔隙 (B)岩石 (C)渗透 (D)盖层

8、具有孔隙裂缝或空洞,能使油气流动、聚集的岩层是(储集层 )

(A)生油层 (B)储集层 (C)盖层 (D)油藏

9、岩石在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称为(原生)孔隙。

10、岩石中所有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 绝对 )孔隙度。

(A)有效 (B)绝对 (C)相对 (D)

11、岩石中相互连通的、流体可以在其中流动的孔隙称为( 有效孔隙 )

(A)绝对孔隙 (B)有效孔隙 (C)次生孔隙 (D)原生孔隙

12、岩石中的有效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 有效孔隙度 )

13、在储集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关系中,一般(有效孔隙度 )增高,渗透率增大。

14、在一定条件下,流体可以在岩石中流动的孔隙体积与该岩石()总体积的比值是( 流动空隙性 )

(A)有效孔隙度 (B)绝对孔隙度 (C)相对孔隙度 (D)流动孔隙度

15、流动孔隙度是与油田开发技术有关的( 概念)

17、岩石渗透性的好坏用( 渗透率 )来表示。

18、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函数关系是有效孔隙度越大,则( 绝对渗透率越高 )

(A)绝对渗透率越高 (B)绝对渗透率较低

(c)绝对渗透率相同 (D)孔隙形状越复杂

19、在一定压差下,岩石本身允许流体通过的性能叫( 渗透性)

20、当岩石孔隙中有( 一相 )流体流过时测得的渗透率叫绝对渗透率。

(A)一相 (B)两相 (C)三相 (D)多相

21、液体在岩石表面的铺展能力称( 润湿性 )

22、相对渗透率是有效渗透率与( 绝对 )渗透率之比。

(A)绝对 (B)孔隙度 (C)密度 (D)

23、岩石有效渗透率( 小于 )绝对渗透率。

24、在岩石孔隙中同时有相以上的流体时,岩石孔隙允许某一相通过的渗透率,称为某相的( 有效渗透率 )

(A)渗透率 (B)绝对渗透率 (C)有效渗透率 (D)相对渗透率

26、某一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叫( 相对渗透率 )

(A)相对渗透性 (B)相对渗透率 (C)相对渗透系数 (D)相对系数

27、相对渗透率是衡量某一流体通过( 岩石 )的能力大小的直接指标。

(A)岩石 (B)岩层 (C)油层 (D)地层

29、岩石中所含油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叫( 含油饱和度 )

30、岩石中含水体积与岩石中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 含水饱和度 )

31、含油饱和度是指在储油岩石的( 有效 )孔隙体积内,原油所占的体积百分数。

32、孔隙度与渗透率是储集层岩石的两个( 基本属性 ),它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函数关系。

34、在有效孔隙度相同的条件下,孔隙直径小的岩石比直径大的岩石( 渗透率 )低。

(A)渗透体积 (B)渗透率 (C)渗透性 (D)孔隙体积

35、在地质上把油层划分为单油层、隔层、夹层、( 油层组 )、油砂体等。

(A)层段 (B)层系 (C)油层组 (D)断层

36、油层分布状况、油层性质基本相同,并在一套相似的沉积环境下形成的油层组是(油层组 )

(A)单油层 (B)隔层 (C)油层组 (D)夹层

37、油层是指(储集层 )内含有油气的岩层。

(A)单油层 (B)隔层 (C)油层组 (D)储集层

38、当岩石受力发生断裂后,断裂面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 断层 )

(A)断层 (B)断裂 (C)裂缝 (D)褶皱

39、断层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A)竖面 (B)交叉面 (C)斜面 (D)曲面

40、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 )

(A)背斜皱曲 (B)向斜皱曲 (C)平移断层 (D)裂缝断层

41、研究有效厚度的基础资料有岩心资料、试油资料和(地球物理测井)资料。

(A)地球物理测井 (B)地震 (C)射孔 (D)钻井

42、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叫(地层系数 )

(A)采油指数 (B)采液指数 (C)压缩系数 (D)地层系数

43、油层厚度(大于 )有效厚度。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包含

44、油田开发方案应说明( 驱动方式 )、开发方式及相应的措施。

(A)驱动方式 (B)打井 (C)投产 (D)注水

45、油田开发设计和投产是( 开发方案 )的内容概括。

(A)开发原则 (B)开发方案 (C)开采方式 (D)开发层系

46、油田开发方案中必须对( 开采方式 )作出明确规定。

(A)储量计算 (B)油井试采 (C)井网试验 (D)开采方式

47、油田开发原则就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依据国家和企业对石油的需求,针对油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开采政策和界限 )

(A)采油速度和稳产期限 (B)采油工艺技术和增注措施

(C)开采方式和注水方式 (D)开采政策和界限

48、规定采油速度和( )是油田开发原则中的重要内容。

(A)开采方式 (B)开发层系 (C)布井原则 (D)稳产期限

49、开发方式一般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油藏的天然能量进行开采,另一类是采取(人工补充 )油层能量进行开发。

(A)人工补充 (B)自然驱动 (C)天然补充 (D)自然补充

50、在油田开发程序中,要在已控制含油面积内打资料井,了解( 油层 )的特点。

(A)油层 (B)油藏 (C)油田 (D)岩层

51、分区分层试油,求得油层( 产能 )参数,是油田开发程序中的重要环节。

(A)开发 (B)物性 (C)储量 (D)产能

52、在可靠、稳定的油层上钻一套基础井,取得全部资料后,对全部油层的(油砂体 )进行对比研究,是开发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

(A)产能 (B)储量 (C)油砂体 (D)物性

53、在油田开发中,同一套开发层系用(同一井网 )进行开发。

(A)不同井网 (B)两套井网 (C)同一井网 (D)各种井网

54、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称为(开发层系 )

(A)开发方式 (B)开发层系 (C)开发原则 (D)注水方式

55、划分开发层系主要是解决多油层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中的( 层间 )矛盾。

(A)层间 (B)平面 (C)层内 (D)砂体

56、在同一套开发层系内,上下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 )

(A)隔层 (B)油层 (C)砂层 (D)储层

57、根据开发层系划分原则,在同一开发层系内的各个油层,其构造形态、油水分布、( 压力系统 )和原油性质应接近一致。

(A)地层温度 (B)相对密度 (C)地质储量 (D)压力系统

58、对于独立的开发层系必须具有一定的(储量 ),保证油井具有一定生产能力。

(A)采收率 (B)储量 (C)采油速度 (D)采出程度

59、油藏的驱动方式总体上可分为( 天然 )驱动能量和人工驱动能量。

(A)弹性 (B)天然 (C)刚性 (D)溶解气

60、二次采油中常用的驱动方式有注水、注气、混相和(热力 )驱动。

(A)天然 (B)溶解气 (C)热力 (D)弹性

61、油田在初期自喷开发阶段,驱动油气的能量是(天然能量 )

(A)天然能量 (B)人为补充能量 (C)注水驱动 (D)注气驱动

62、油田注水具有( 气压驱动 )的全部特点。

(A)水压驱动 (B)气压驱动 (C)重力驱动 (D)弹性驱动

63、水压驱动可分为弹性水压驱动和(刚性水压 )驱动两种。

(A)气压 (B)重力 (C)刚性水压 (D)溶解气

64、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完全依靠水柱压能驱油的驱动方式称( 弹性 )驱动。

(A)刚性水压 (B)弹性 (C)气压 (D)重力

65、驱动类型中(露头性 )水压驱动油藏,采收率是最高的,可能达到25%~60%。

(A)刚性 (B)弹性 (C)溶解性 (D)露头性

66、依靠油区和含水区的弹性能驱油的方式是 ( 水压 )驱动。

(A)水压 (B)重力 (C)弹性 (D)气压

67、在( 溶解气 )驱动方式下,孔隙内原油的饱和度一般不发生变化。

(A)气压 (B)弹性 (C)重力 (D)溶解气

68、油藏投入开发时,靠水、油和地层本身的弹性膨胀将油藏中的油挤出来,没有高压水源源不断的推进,这种油藏叫(溶解气 )驱动油藏。

(A)溶解气 (B)弹性水压 (C)刚性水压 (D)水压

69、在气压驱动的油田中,井底和近井地带的地层压力( 小于 ) 饱和压力。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大于或等于

70、依靠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将石油驱向井底的驱动方式称( 气压 )驱动。

(A)气压 (B)弹性 (C)弹性水压 (D)溶解气

71、溶解气弹性能量的大小与气体的(成分 )有关。

(A)成分 (B)储量 (C)湿度 (D)密度

72、溶解气的(弹性膨胀能 )在开发的某一阶段内,会起主要作用。

(A)重力驱动能 (B)弹性膨胀能 (C)水柱压能 (D)天然驱动能

73、为取得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所需要的资料而钻的取心井叫( 资料井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74、用来采油的井叫( 生产井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75、为挽回死油区的储量损失,改善断层遮挡地区注水开发效果,以及调整横向上和纵向上采油效果差别严重地段开发效果所钻的井叫( 调整井 )

(A)注水井 (B)生产井 (C)资料井 (D)调整井

76、我国油田目前主要采用(注水 )开发方式进行开发。

(A)注水 (B)天然能量 (C)注聚合物 (D)注热油

77、开发方式就是指油田在开发过程中依靠什么( 能量 )来驱动石油。

(A)井网 (B)方法 (C)技术 (D)能量

78、油田的开发方式实质上是指油田开发时采用的注水方式、层系划分、(井网部署 )和开采方式。

(A)井网部署 (B)设备配置 (C)员工配置 (D)产量指标

79、开发方案的编制和实施是油田(开发 )的中心环节。

(A)建设 (B)开发 (C)稳产 (D)发展

80、油田开发方案中有油藏工程、钻井工程、采油工程和( 地面建设工程 )等内容。

(A)地面建设工程 (B)供配电系统 (C)集输流程 (D)队伍配置

81、开发方案要保证国家对油田(采油量 )的要求。

(A)采油量 (B)开发水平 (C)发展水平 (D)经济效益

82、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时大体要做资料收集、整理及分析和调整井网布置及( 指标 )测算对比两方面的工作。

(A)产量 (B)注水 (C)指标 (D)产能

83、方案调整资料收集主要有油水井(每天 )井口生产参数和油水井井史等。

(A)每班 (B)每年 (C)每月 (D)每天

84、油田开发过程的调整是建立在油田(动态 )分析基础上的。

(A)动态 (B)静态 (C)阶段 (D)整体

85、油田配产配注方案在不同阶段,由于开采特点不同,主要问题不同,采取的( 措施 )也有所不同。

(A)措施 (B)原则 (C)方法 (D)内容

86、在压力恢复阶段,针对产能过低的油井,应编制选择压力已经恢复的油层,进行(压裂 ),提高生产能力的方案。

(A)配产 (B)加强注水 (C)压裂 (D)调整

87、油井进行分层压裂、酸化、堵水措施时,应及时编制调整注水井(分层 )注水量方案。

(A) (B) (C)全井 (D)分层

88、配产配注是根据(注采平衡 )、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开发原则,确定其合理产量和注水量。

(A)地层压力 (B)开发指标 (C)采油速度 (D)注采平衡

89、配产配注应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 )上升等开发原则。

(A)地层压力 (B)减缓含水率 (C)产液量 (D)注水量

90、配产配注方案的最终落脚点是(单井 )和小层。

(A)井组 (B)区块 (C)单井 (D)油层

91、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的百分数叫( 采出程度 )

(A)采油速度 (B)采出程度 (C)采收率 (D)采收比

92、采油速度的定义是年产油量与(地质 )储量之比。

(A)可采 (B)地质 (C)动用 (D)剩余

93、注水压差是指注水井(流压 )与注水井静压之差。

(A)套压 (B)油压 (C)泵压 (D)流压

94、注水井注水时,井底压力与地层压力的差值叫( 注水压差 )

(A)注水压差 (B)注水压力 (C)吸水指数 (D)注采比

95、注水井在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吸水指数 )

(A)吸水指数 (B)注水强度 (C)注水系数 (D)比注水指数

96、某油井测得静压为38MPa,正常生产时测得井底流压为32MPa,日产液量100m。,其中油量90m。,则该井的采液指数是(16.67 )m3(d·MPa)

(A)2.63 (B)3.13 (C)15.0 (D)16.67

97、某油田地质储量6×104m32006年末采出程度2.7%,综合含水58%,2007年末采出程度4.2%,综合含水65%,则该油田的含水上升率为( 4.67 )

(A)7 (B)4.67 (C)1.17% (D)1.12%

98、某油田累积注入水10×104m3,累积产油5×104m3,累积产水量8×104m3,则注水利用率为( 20 )

(A)80 (B)50 (C)20 (D)30%,

99、注采平衡是指注采比为( 1 )

(A)0 (B)0.5 (C)1 (D)10

100、在油田开发管理上要做到注采平衡与( 压力 )平衡。

(A)产量 (B)含水 (c)压力 (D)注水

101、油田综合递减率是衡量油田一年来( )的产量变化幅度指标。

(A)措施增产后 (B)不含措施增产 (C)新井投产后 (D)自然产能

102、年注入水量与油层总孔隙体积之比叫( 注入速度 )

(A)注入速度 (B)注入程度 (C)注入强度 (D)注入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dfa7a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2.html

《采油中级工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