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

发布时间:2015-03-14 13:50: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摘要 1

Abstract 1

绪论 2

一、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内涵 3

(一)忠贞爱情的代表 3

(二)灵魂与死亡的象征 4

(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 6

(四)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的哀叹 7

二、唐人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 9

(一)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蝴蝶意象的濡染 9

(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在中国诗文中,蝴蝶这一文学意象自庄周提出的“蝴蝶梦”之后,便广泛的运用在诗人的诗歌创作中。特别是在唐代,凭着唐代诗人对蝴蝶文化的汲取与继承并延伸扩展,使忠贞爱情的代表,灵魂与死亡的象征,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等成为蝴蝶意象的基本内核,本文将通过前代文人对蝴蝶意象内涵的濡染和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来分析唐人对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

关键词唐诗;蝴蝶;意象;审美情趣

Abstract

In China prose, after the butterfly as special image from a "butterfly dream",widely used in the poet's poetry. Especially in Tang Dynasty, with the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butterfly culture and inherit and extended, on behalf of the faithful love, the soul and the symbol of death, desire and pursuit of freedom, sad and life ephemeral world, become the basic kernel butterfly image, investigate its reason, the former literati to butterfly image connotation and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ese nationalit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esthetic interest.

Keywords: Tang Poetry; Butterfly; Image; Aesthetic taste

绪论

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意象”对心的强调和关照,使我国古代艺术家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从而刺激了我国古代艺术创作和理论的发展。蝴蝶一直为中国艺术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一个唯美意象。蝴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蝴蝶意象在外国作品中则很少见到,自庄子提出的“梦蝶”后,经过发展与演变使蝴蝶意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

国内的研究大多偏向蝴蝶意象的情感蕴含和蝴蝶意象的产生,也就是从蝴蝶的形体与生命形式来解释蝴蝶意象的产生与情感蕴含。例如蒋向艳的《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两个文化涵义》,而庄子最初的蝴蝶意象至今还是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例如刘文英的《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仅次于庄子的便是李商隐以“爱情”为主的蝴蝶意象的研究以及唐代与近代诗人作品中蝴蝶意象的研究。例如吴晶的《论蝴蝶意象在李商隐诗中的多重涵义》和张新的《新诗中的蝴蝶意象》,还有不可忽视的,就是从对蝴蝶意象的分析来折射民族审美文化心理、历史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思想。

本论文主要对唐诗中出现的蝴蝶意象进行分类,整理出在唐代诗人对蝴蝶赋予的主要意象,从而理解唐代盛行的蝴蝶意象对至今的影响与蝴蝶某些意象的固化。

在中国文学史中,蝴蝶以其身美、形美、色美、情美而广受诗人们的喜爱。在诗中蝴蝶超越了作为昆虫本身的含义,成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诗意存在,也就是成为了特定的象征符号。经文人长期的渲染和文化积淀,至唐朝,蝴蝶意象成为特定的情感载体的运用达到了一个顶峰,承载着更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意象是中国古代艺术理论和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也是古诗词中的一个范畴;从艺术角度而言,古典诗词中的蕴含就是由意象组合而成的,所谓的意象就有表意之象、表情之象,它结合了形象和感情意蕴。蝴蝶一直为中国文学长河中绵延不绝的一个唯美意象。蝴蝶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庄子提出的“梦蝶”后,蝴蝶意象便在古诗文中隐匿去了,这一隐就隐去了八百多年。直到南宋的鲍照,才重新又关注到蝴蝶意象。而蝴蝶意象出现最多的是在唐代时期,最具代表的诗人是李商隐,他在《锦瑟》一诗中直接化入庄周梦蝶的典故,和一千一百多年前的庄子做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呼应。至此,蝴蝶的意象在中国唐代诗文中得到了延伸和升华,也就是说,蝴蝶意象在唐代的诗人和诗文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和展示。而在唐代诗人对蝴蝶意象的运用中,“爱情”、“灵魂”、“自由”、“人生感叹”这些意象成为了常用的蝴蝶意象。经过发展与演变使蝴蝶意象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一个特色。

一、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内涵

蝴蝶意象的运用最鼎盛时期是唐朝。在我粗略考略中,大唐诗人中涉及蝴蝶或体现蝴蝶意象的有479首代表性的诗作,蝴蝶意象多彩纷呈,从蝴蝶意象所体现的内涵来看,唐诗中的蝴蝶意象有如下几类:

(一)忠贞爱情的代表

在变幻莫测的世界里,人们对事物总追求着一种永恒与一份执着,也是对忠贞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而蝴蝶便成全了人们的这一向往。因为在人们的观念中,蝶是美好的,能带给人以无限的想象。蝴蝶忠于情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双宿双飞直至死亡,是昆虫界忠贞的代表之一。这种一生的坚持与不变是一种执着,以致这一属性暗合的文人的心理,故生发成独特的意象固化下来,代表着纯洁忠贞的爱情。李白现存的诗作中, 涉及蝴蝶的共有五首,其中李白《长干行二首其二( 郎骑竹马来) 一诗中“八月蝴蝶来, 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 坐愁红颜老。”写遥思丈夫远行经商,妻子见到青苔、秋叶、蝴蝶而触景生情,忧思不断,颜容憔悴,渴望丈夫早日归来;这里用蝴蝶的双宿双飞的特质来映射出妻子渴望与丈夫如蝴蝶般双宿双飞的愿望,也反映出妻子为丈夫“坐等红颜老”的忠贞爱情。还要指出擅长爱情诗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他很多流传千古的名作中运用的蝴蝶意象大多与爱情有关,如:李商隐的《蜂》诗中“青陵粉蝶休离恨, 长定相逢二月中。”用“青陵粉蝶”喻妻子王氏,嘱咐其不必离恨重重,期望在二月春暖花开之日,彼此重逢,以此诠释彼此间真挚的爱情。刘希夷的《公子行》诗中“的的珠帘白日映,娥娥玉颜红粉妆。花际徘徊双蛱蝶,池边顾步两鸳鸯。”诗人把蝴蝶和鸳鸯引入诗中,用昆虫与水鸟的结合来比喻公子和艺伎的相爱,双方互相对爱情的盟誓,愿像蝴蝶般双宿双飞,像千年古树般永不变心,这誓言是坚贞的。自李商隐后, 蝴蝶成为爱情的专用意象的代表更为确定了。

()灵魂与死亡的象征

在许多作品中的人死后变化成为蝴蝶,蝴蝶之所以可以象征死亡,一个原因是蝴蝶轻盈又会飞翔,非常符合人们心目中灵魂的特点,蝴蝶是灵魂的象征,是中国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蝴蝶意象在中国古文中最早出现于《庄子·内篇·齐物论》 :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与, 不知周也。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这里, 蝴蝶成了梦幻的象征, 充满了迷离奇幻、飘然灵动的色彩,这是庄周对生死问题的思考, 对死亡的领悟;在庄周心目中, 活着未必胜过死亡,死亡是一种对肉体和现实束缚的解脱, 显然蝴蝶是最适合表达这一意象的意思。由于庄子开创“蝴蝶梦”这一意象的典型性,使得后世诗人在作品中常常借鉴。有受庄子影响的武元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中“空馀蝴蝶梦,迢递故山归。”这里的“蝴蝶梦”也借鉴了庄子梦蝶的虚幻梦境,正如“人事等浮游,朝暮不自由,打破世界蝴蝶梦价格休。”比喻虚幻之事、迷离之事。张祜在《题真娘墓( 在虎丘西寺内) 里有“佛地葬罗衣,孤魂此时归。舞为蝴蝶梦,歌谢伯劳飞。翠发朝云在,青娥夜月微。伤心一花落,无复怨春辉。”借用了庄子的经典“蝴蝶梦”表达自己对生死的感慨, 相对于庄子少了几分洒脱, 更多的是一种感伤与哀叹。白居易的《秋蝶》中“夜深白露冷,蝶已死丛中。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傍晚的凉风吹散了美好的景象,瑟瑟秋风,不仅“吹”落了秋花,也“吹”落了蝴蝶,这是一种伤感的画面,也是一种对生命的顿悟;“朝生夕俱死,气类各相从。不见千年鹤,多栖白丈松。”世间万物各有其主,也各适其天。秋蝶有秋蝶的归处,仙鹤有仙鹤的栖居。这是对死亡的顿悟。

人死后,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动物或者其他的东西,这是中国人的一种十分普通的轮回观念,特别是当佛教传入中国后这种观念就越来越深入人心。之所以把蝴蝶与灵魂联系在一起,也与蝴蝶的生理特征有关;蝴蝶属于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次蜕变,每次蜕变都是一次重生和撕心裂肺的疼痛。世人感叹蝴蝶展翅翩跹的美丽,实际上是从蝴蝶破茧而出、振翼飞翔的大痛快、大超脱中找到抵御生死的信念,在痛苦生命边缘一旦进入再生的循环,便可获得重生。或许蝴蝶由蛹成蝶, 由蠕动到飞翔陨落的一生经历让古代人感到好奇并怦然心动, 由此认为翩跹的蝴蝶与人们所相信不死的灵魂转世投胎后的永恒飘摇有极相似之处, 从而形成形象互渗和物化。也可以代表着一种超脱、唯美、而脆弱的性格。 这种化蝶的文化意识在古代就十分流行, 是一种轮回观念的表现形式, 这种表现形式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这种寄托表达人们所崇尚灵魂不死的“永恒”。

(三)自由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

蝴蝶栖息于花丛、草木之间,随风飞扬,闻香而至,饿即食、累即歇,自由蹁跹,无拘无束,使人体味到回归大自然的逍遥自在。也可能是蝴蝶扇动羽翅乘风而飞的轻柔姿态与悠然神态,使人觉得对蝴蝶的悠游自在是渴慕而不可及的,人们会从这里得到某种联想,特别是当感情受到压制时,对蝴蝶无拘无束的行为更加的向往。于是诗人托蝶抒怀,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如:杜甫的《曲江二首》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此句写蝴蝶和蜻蜓在江头自由游走的样子,从《曲江二首》可看出诗人不想因纷繁世事而错过眼前美景,让自己在美景中忘却现实烦恼,自由自在。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此诗在描绘的一幅春色满园的美景,彩蝶绕着花瓣流连忘返,它们随性的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花旁的小路上,还有清脆啼鸣的黄莺,“自在”是黄莺的状态,也是是诗人的内心的真实写照,无论是景色还是诗人都给人一种怡然自得、自由闲适的情境。钱起的《衡门春夜》写道:“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丛筱轻新暑,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其中诗人与清风、明月一样,无忧无虑得就如庄周梦中之蝶,率性天真,无拘无束,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生活的热爱;还有钱起的《题崔逸人山亭》有“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洒,蝴蝶梦中飞。”一条幽径上长满了红藓,映衬着窗外的满眼的翠绿,人生美事也不过美景配美酒,不一会便化成了蝴蝶梦中飞舞,这般惬意也只有真正体悟到庄子梦中蝶的乐趣。冯延巳的《阮郎归》“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暮春时节已近,青梅已结子,子长得颗颗小豆,柳条细长得像画上眉,日长气暖,蝴蝶不知从何而至,在花间飞舞,好一幅闹春图画,此诗写仲春景色,人物踏青的慵困心情,这何尝不是一种雍容蕴籍而自由自在的姿态。

蝴蝶的生存空间是美好的、自在的、赏心悦目的, 蝴蝶给人的感觉是灵动的、纯洁的, 斑斓多情而又自由感性, 呈示的是一种美好的生存状态。这些诗作描绘的画面色彩艳丽, 动静结合, 或是观蝶成趣, 或是蜂蝶成群、结伴飞行, 或是蝶恋花、花引蝶, 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的美好的景象, 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自由自在的氛围、美好的生存形态以及诗人对自由的美好理想的无限向往。

(四)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的哀叹

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上发现人们的常常在最为低谷、失意、痛苦时寻找发泄口而创作出旷世之作。所以人生的苦闷、迷茫、失落、感伤自古以来就是失意文人咏叹的主题。在唐代古诗里,“蝴蝶”往往用于失意、感伤等情绪的代表,正如蝴蝶生命的短暂与脆弱而引起人们的怜惜和哀叹,从另一层面传达出诗人独特的情思。如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的“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诗中布幔闲卷,舟中寂寥,蝴蝶翩跹,穿空而过,这里的蝴蝶的运用突出了诗人年迈孤独的失落之感,就因蝶鸥往来自如的景色,引发出困居舟中的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之情。李商隐的《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一诗中“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此以庄周自喻,写怀才不遇的失意与感伤;和他的《属疾》中“秋蝶无端丽,寒花更不香”悲叹蝴蝶绚丽人生的短暂,香消蝶殒,“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又增添了几分悲怜之情,借蝶惜花来影射出自己知音难觅,无人赏识、爱怜的苦闷哀叹。王驾的《雨晴》诗中“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写骤雨方晴后,诗人来到春花残落的小园里,看着蜂蝶纷纷离去而引发惜春的迷惘与惆怅和时光已逝的伤感。李贺《恼公》中“肠攒非束竹,弦急是张弓。晚树迷新蝶,惨蜺忆断虹。”写出了傍晚树影与归来的蝴蝶之间依依不舍的情状,花期短暂,蝶命微簿,以致发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悲伤与哀叹。崔涂的《春夕》诗里有“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诗人从“蝴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后,自己依旧孤眠异乡,这只不过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乘风翩飞,超脱于世,但梦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家园依旧远在万里之外,这种空虚、失望、惆怅又笼罩心头,思乡之情愈浓!蝴蝶因生理的特征迎合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人生苦闷的情感需求,使得唐诗中“这一”蝴蝶意象常为出现。

综上述,唐诗中的蝴蝶意象具有对忠贞爱情的追求,对真挚情感的永恒向往;对灵魂与死亡轮回的态度;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对生命短暂的伤感与人生的苦闷等。这些意象内涵在唐人的审美趣向中随着前代文人的渲染与时间的堆积而渐渐固化下来,形成对这一意象的集体文化认识。

二、唐人蝴蝶意象的审美趣向成因

(一)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蝴蝶意象的濡染

“意象”这一概念最早产生与秦国两汉时期,也是最早由王充在哲学范畴内讨论;将“意象”这一概念引入文艺美学中的是魏晋时期的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 一书中提道:“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远斤;此盖驭问之首术,谋篇之大端。”这肯定了意象这一概念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这也为后来的意象艺术创作上开拓了新领域与思考方式。

而在中华文化典籍中很早就有了对“蝴蝶”这一意象的涉及如:《列子》、《庄子》、《古今注》、《报朴子》、《搜神记》、《列异传》、《荆楚岁时记》、《南方草木状》等。在中国诗文里,蝴蝶这个意象,不得不提的是庄周“蝴蝶梦”开启了中国蝶文化之先河。其典故经常被唐诗人用于各种梦境之中,并得以延伸,借以传达独特而深邃的情思。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唐诗中对“蝴蝶”意象的诠释与运用离不开对前代文人创作的典籍诗文的继承、加工、再创造。南北朝文人作品中亦不乏蝴蝶的倩影,如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载有“韩凭化蝶”双飞的典故,此外,北魏温子昇有《咏花蝶》诗,南朝梁裴子野有《咏雪诗》诗,南朝梁简文帝萧纲有《咏蝶诗》诗,南朝梁王僧孺有《春闺怨》诗,南朝梁刘勰有《文心雕龙·指瑕》诗等。从庄子和魏晋、南北朝文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前代文人对唐代诗人的濡染。不同时代文人心理上的认同感,某种程度上又固化了美的化身———蝴蝶在唐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最后也有唐代对六朝诗歌的崇尚与肯定萧统在《文选》中提出“夫文典则累野,丽亦伤浮,能丽而不浮,典而不野,文质彬彬,有君子之致”,这一观点也加深了唐代诗人对蝴蝶的喜爱。

(2)传统审美文化心理对唐人的影响

“蝴蝶梦”是中国人的一种梦境,一种与现实对立的梦境,他们只想把希望寄托在另一个世界,一种梦里的世界,一种幻想中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死后超脱的世界,让生活中的痛苦和烦恼在另一个世界里寻求补偿。而这种意识便是中国诗人习惯的一种表达方式。孔子有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用心去感受经营自己的内在世界,用曲折的表达方式抒发失落和愤懑之情,寻找心里上的补偿,中国人在现实世界中遭到打击后,通常采用的一种做法。正是这样的传统思想造就了蝴蝶这一意象的形成。

自古中国传统审美方式:成双成对的适配,浑身上下每处都是均匀对称,轻盈又会飞翔,以及蝴蝶选择与之相伴的物象是众多植物中最美丽的花,也因蝶沾附着花的馨香与美丽的高洁,与花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引发了唐代诗人们相应的心理联想与情绪波动,加上在繁盛的唐朝人们喜欢富贵潇洒的风度,因为外交的扩展使得自由开放的社会风气尚行。使得蝴蝶的生活环境与生理特征符合了唐代诗人的审美情趣。故而,优美淡雅的蝴蝶无形之中自然成为了唐代诗人宠爱的对象,在唐诗中大放异彩,得到了世人一致认同。蝴蝶寄托了人们难以割舍的情怀,与华夏民族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

结语

“中国的诗歌意象传统正极力表达出这样的一种生存的意愿,使得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水一山都具有着文化的意义而浓缩为一个个历史的符号。”蝴蝶意象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赏蝶、恋蝶情怀是中国文人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心理现象,而非个别文人的偏好。蝴蝶文化是中国文人渲染和传统文化积淀的结晶,这在唐诗中得到了普遍的反映。唐诗人对蝴蝶意象内蕴的多角度、多层次开掘,进一步丰富了蝴蝶意象的审美内涵加强了蝴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唐诗中的蝴蝶意象对宋元以及明清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渗透到人们思想认识的方方面面,例如现代歌曲吸取和继承了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借助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是最普遍的一种方法。可看出蝴蝶意象积淀成为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集体无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启兴. 校编全唐诗[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 吴晶.论蝴蝶意象在李商隐诗中的多重涵义[J].文学评论,2007(5).

[3] 张新.新诗中的蝴蝶意象[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

[4] 池洁.唐人应试诗题与唐代诗歌审美取向[J].广西社会科学,2003(5).

[5] 梁一儒,宫承波.民族审美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6] 王曼霏.怜我秋斋梦蝴蝶——简析李商隐诗歌的蝴蝶意象[J].科技信息,2007(10).

[7] 王佳宝.蝴蝶意象与中华民族审美文化心理[J].云南电大学报,2009(2).

[8] 张嘉佳, 孔繁萍.探析我国古代诗文里的蝴蝶意象与其中的中国传统思想[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4).

[9]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99

[10]方勇,陆永品.庄子诠评[M].四川:巴蜀书社,1998

[11]刘文英.庄子蝴蝶梦的新解读[J].文史哲,2003(5).

[12]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3]蒋向艳.蝴蝶在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两个文化涵义[J].现代中文学刊,2001,(2).

[14]辛然.唐诗中的美丽与哀愁[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9cc90e168884868762d6f8.html

《试析唐代诗文中的蝴蝶意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