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3

发布时间:2016-06-19 19:03:4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柳永

人物评价

黄裳:予观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气象,如观杜甫诗,典雅文华,无所不有。是时予方为儿,犹想见其俗,欢声和气,洋溢道路之间,动植咸若。令人歌柳词,闻其声,听其词,如丁斯时,使人慨然有感。呜呼,太平气象,柳能一写于乐章,所谓词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废耶?

张端义:①自宣政间,周美成、柳耆卿辈出,自制乐章。②项平斋所训“学诗当学杜诗,学词当学柳词”,扣其所云,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实说。

晁无咎: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真唐人语,不减唐人高处矣。

苏轼:人皆言柳耆卿俗,然如“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唐人高处,不过如此。

胡寅:词曲者,古乐府之末造也……柳奢卿后出,掩众制而尽其妙,好之者以为不可复加。

陈振孙:其(柳永)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语意妥贴,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叶梦得: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陈师道:(柳永词)骫骳从俗,天下咏之。

王灼:(柳永词)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

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严有翼:(柳永词)所以传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悦故也。

李清照:①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 ②露花倒影柳三变,桂子飘香张久成。

周济:清真词多从耆卿夺胎,思力沉挚处,往往出蓝。然耆卿秀淡幽艳,是不可及。

陈廷焯:秦写山川之景,柳写羁旅之情,俱臻绝顶,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宋翔凤:耆卿失意无聊,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唱。

郑文焯:(柳永词)高浑处不减清真,长调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劲之气,写奇丽之情,做挥绰之声。

刘永济:其通俗之作,本代歌妓抒情,自必为此辈所喜闻乐道者,故其所作,传布极为广泛。[75]

夏敬观:耆卿多平铺直叙,清真特变其法,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故慢词始盛于耆卿,大成于清真。

吴熊和:在北宋重声乐的时代气氛中,光靠歌词是难以传之遐迩、雅俗共赏的。(柳永词)是得力于新声,即大量新兴曲调的。

柳永(约984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人物生平

1、早年经历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或987年,任城;史无明确记载)。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题中峰寺

攀萝蹑石落崔嵬,千万风中梵室开。

僧向半空为世界,眼看平地起风雷。

猿偷晓果升松去,竹逗清流入槛来。

旬月经游殊不厌,欲归回首更迟回。)

2、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 ;汴京风情,纸迷金醉。 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 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 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轶闻典故奉旨填词

史载,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鹤冲天·黄金榜上》)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

宋人严有翼亦载有此事,说有人向仁宗推荐柳永,仁宗回复“且去填词”,并说自此后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4、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29] ,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轶闻趣事②眠花宿柳

柳永生在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自小深受儒家思想的系统训练,养成功名用世之志[5] ,然而,他一旦出入“秦楼楚馆”,接触到“竞赌新声”,浪漫而放荡不羁的性格便显露出来,因此,青楼成了他常去之处。科举落第后,柳永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

在宋代,歌伎以歌舞表演为生,其表演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她们的生活处境。演出效果取决于演技和所演唱的词,演技靠个人的勤奋练习,而词则靠词人填写。歌伎为了使自己的演唱吸引观众,往往主动向词人乞词,希望不断获得词人的新词作,使自己成为新作的演唱者,以给听众留下全新的印象,同时也希望通过词人在词中对自己的赞赏来提升名气。柳永落第后,频繁地与歌伎交往,教坊乐工和歌伎填词,供她们在酒肆歌楼里演唱,常常会得到她们的经济资助,柳永也因此可以流连于坊曲,不至于有太多的衣食之虞。

歌伎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存世柳词中涉及歌伎情感方面的约150首,歌伎激发了柳永的创作热情,满足了他的情感追求,促成了他的创作风格,也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5、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元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6、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Ps:加上一首柳永晚年所作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欄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全词刻画了一个至诚男子追逐真爱的形象,心理描写细腻充分,词的最后两句,直表胸臆透辟地揭示了柳永的精神境界。王国维却赋予“伊”以理想之意,拿了这句来比喻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的三种境界之第二境。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有了新的解释,也深入人心。为理想而孜孜不倦,不惜为其销魂着迷,即使憔悴也不后悔,正是追求理想者的确切描写。柳永的这首《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把爱情的执著表现到了极致,成了后人表达真情挚爱的载体,尤其是最后两句,体现了人们永不言弃的精神,更是广为传颂。时间风雨数百年的吹吹打打,只是带走了浮尘,这蕴藏着诗人真情的诗篇,却一直在深深地感动着后人!

PS:加上柳永死时的故事

墓葬:有关柳永的史料记载甚缺,其墓址自宋以来就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其说有四:

襄阳说。宋人祝穆记载,柳永卒时,家无余财,由群伎合资葬于襄阳南门外。

花山说。据说柳永晚年游历到湖北枣阳,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为伴,靠作曲填词度日,后来死在枣阳兴隆一带,歌伎们凑钱将他安葬在花山上。宋人曾达臣、元人陈元靓均持此说。 《枣阳县志》亦记载有:“宋词人柳耆卿墓在兴隆镇花山”。

镇江说。宋人叶梦得曾说,柳永客死润州僧寺,由王和甫(王安礼)掩埋,但未提及葬于何处。明代《丹徒县志》载,柳永墓在丹徒土山下 ;万历《镇江府志》还记载在土山下发现柳永墓志铭残碑;元代镇江籍学者俞希鲁曾说土山改名银山,按此说,柳永墓所在的“土山”,就是银山。 柳永的故乡福建崇安也支持镇江说,但认为柳永墓位于镇江北固山,并非银山。

扬州说。王士祯在《分甘余话》考证说,柳永葬于真州,其墓位于仪征西边的仙人掌,并有诗文印证。 明《隆庆仪真县志》和清《嘉庆扬州府志》都记载柳永墓位在仪征县西七里,接近胥浦,此说似较可信。

ps:轶闻典故③白衣卿相

柳永年轻时应试科举,屡屡落第;即暮年及第,又转官落魄,终官不过屯田员外郎。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柳永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以毕生精力作词,并在词中以“白衣卿相”自诩。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但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希望走上一条通达于仕途的道路。柳永是矛盾的,他想做一个文人雅士,却永远摆脱不掉对俗世生活和情爱的眷恋和依赖;而醉里眠花柳的时候,他却又在时时挂念自己的功名。然而,仕途上的不幸,反倒使他的艺术天赋在词的创作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据传,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伎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这种风俗一直持续到宋室南渡。)

二、文学成就

1)柳词内容(柳永存词212,其中情词

149,占全部词作的70%,除有三首确定是写

给妻室的(《定风波·伫立长堤》、《安公子·远

岸收残雨》、《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

天》),146首是与歌妓来往、爱恋的作品,

部分应邀而作,是对歌妓及其生活的审视关照。

除以上词作而外,还有63首词的情况较为特

,主要与羁旅行役有关,正如陈振孙《直斋书

录解题》所讲:柳永“尤工于羁旅行役。”[6]这类

词作中的一部分,已堪称北宋豪放词的先声。)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史上,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2)艺术成就

1、丰富词调

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柳永还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据统计,在宋词880多个词调中 ,属于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的就有一百多个。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2、雅俗并陈

词本来是从民间而来,敦煌曲子词,也多是民间词,到了文人手中后,渐渐被用来表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感。柳永生活在市民阶层已渐壮大的北宋中前期,混迹青楼酒馆,对市民的生活相当了解,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不仅从音乐体制上改变和发展了词的声腔体式,而且从创作方向上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即变“雅”为“俗”,使词从贵族的文艺沙龙重新走向市井。

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这一类词抒发的是士不遇的感情,这本身就属于“雅”的范畴;在创作手法上,柳永还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无不体现了“雅”的特色,使其词呈现出雅俗并陈的特色。

3、表现手法

①抒情的自我化

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是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采用的主要是“代言”的抒情模式;柳永词则注意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采用“代言”的抒情模式,注重自我的情感体验。其《鹤冲天·黄金榜上》一词,尽情地抒发了名落孙山后的愤懑不平,也展现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羁的个性,是这类作品的典型。

②语言的通俗化

柳永在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上,也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来的文人词那样只是从书面的语汇中提练高雅绮丽的语言,而是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日常口语和俚语。诸如代词“我”、“你”、“伊”、“自家”、“伊家”、“阿谁”,副词“恁”、“怎”、“争”,动词“看承”、“都来”、“抵死”、“消得”等,柳永都反复使用。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入词,不仅生动活泼,而且使读者和听众既感到亲切有味,又易于理解接受。

③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于篇幅短小,只适宜于用传统的比兴手法,通过象征性的意象群来烘托、传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绪。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

与铺叙相配合,柳永还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定风波·自春来》不加掩饰地吐露了青年女子的生活愿望,写景状物,运用白描手法,描述十分精细。

④结构巧妙

同时,柳永善于巧妙利用时空的转换来叙事、布景、言情,将一般的人我双方互写的双重结构发展为从自我思念对方又设想对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间结构,体现为回环往复式的多重时间结构,如“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参考:主要作品

柳永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存世词作有《乐章集》;柳永亦善诗文,多佚。

诗歌:《煮海歌》《题中峰寺》《赠内臣孙可久》

《雨霖铃·寒蝉凄切》《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望海潮·东南形胜》

《甘草子·秋暮》《定风波·自春来》《鹤冲天·黄金榜上》《戚氏·晚秋天》《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雪梅香·景萧索》《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定风波·伫立长堤》

《鹧鸪天·吹破残烟入夜风》《引驾行·红尘紫陌》《玉女摇仙佩·佳人》《彩云归·蘅皋向晚舣轻航》

《古倾杯·冻水消痕》《凤栖梧·蜀锦地衣丝步障》《忆帝京·薄衾小枕天气》《女冠子·断云残雨》

《莲令采·月华收》《二郎神·炎光谢》《鹤冲天·闲窗漏永》

3、对于柳永的其他理解

1、温婉背后的豪情———试论柳永的豪放词

词以婉约为宗,柳永是继《花间集》后的又一位婉约词人,虽然其作品以婉约词著称,却有

不少词带有豪放色彩。柳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接近生活的内容在宋词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他那婉约中的豪放之作有对社会历史和人生发出的感叹,也有对开阔壮观、兴象高远的景色的描写,更有对宦游生活的厌倦情绪,这些都是气象恢弘之作。这一批气势阔大、思想深沉、颇具阳刚之美的词作,可以说是开了豪放词的先河。

柳永作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其婉约词偏重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艺术风格上婉曲、简约总是表现出委婉细腻、含蓄蕴藉、清丽秀雅的阴柔美。但在这些温婉的婉约词中,却不乏内容广泛、境界开阔的豪放词。柳永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北宋豪放词的开山之祖,其词作的内容、风格是多样的,其中为数不多的豪放词很大程度上突破了“诗庄词媚”、“词为艳科”的藩篱,虽然没有以豪放词著称的苏轼词作的笔力遒劲、气势充沛、想象奇特,但却表现出豪放奔迈、慷慨激烈的阳刚美。

重视儒学传统的仕宦家世。儒学背景奠定了柳永内心崇奉儒学的人生理想,他积极要求仕进,努力地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其抒展宏图大志的理想在词中或借物以咏怀,或怀古以咏怀,如《西施·苎萝妖艳世难偕》、《双声子·晚天萧索》。柳永并非天生的浪子,和所有的封建士大夫一样,他将自己建立一番功业的豪情时时流露在其词作当中,他的教育背景决定了他的词作不会全是一些倚红偎翠之作。

坎坷的仕途经历。自幼受到儒学传统教育的熏陶,柳永积极入仕,功名之念,时或溢于言表。碰壁后的柳永走上了解闷金樽的落拓之路,但儒家出仕思想和柳永建功立业的抱负又不能使柳永完全摆脱对仕途的追求而自沉声色。后来,柳永转涉江浙,三十年的漂泊生活使柳永的思想日趋成熟,写了一系列境界阔大、感情深挚沉着的作品,不再带有倚红偎翠的色彩,而表现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如《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凤归云·向深秋》等。这些开豪放词先河的词作与导致柳永过羁旅行役生活的坎坷仕途经历是分不开的。

儒为核心,墨道兼具的思想积淀。他青年时热衷功名,对科举仕途充满信心,可是严酷的现实打破了他的功名美梦,“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这给他追求功名的热望大泼冷水,致使他的思想和人生旅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最后公然宣称,“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要求摆脱传统功名意识和传统生活规范的束缚,争取一个独立、自由、完整的自我,这恰与道家思想暗合。这样的要求表现在其豪放词中,则体现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一种深沉的感慨,一种对开阔壮观、兴象高远的旅途景色的欣赏,更体现为对宦游生活的厌倦,对“蝇头利禄,蜗角功名”的轻蔑态度。

柳永的豪放词从题材上表现为以下内容:

()怀古之作

《西施·苎萝妖艳世难偕》、《双声子·晚天萧索》。这两首词满含怀古的幽情。《双声子》写姑苏之游,目睹香径已无,徒有荒丘,因而“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载,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词人以纵横挥洒之笔,择取和评说了一代兴亡的历史,别具一种苍凉悲慨沉雄的气韵,为柳永豪放词中风调独特之作。

()羁旅宦游之词

《安公子·长川波潋滟》、《应长天·残蝉渐绝》、《满江红·暮雨初收》、《过涧歇近·楚淮,旷望极》、《凤归云·向深秋》、《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鹤冲天·黄金榜上》、《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竹马子·登孤垒荒凉》。柳永登官为第之后,久困州县而不得选调,长期过着“游宦成羁旅”(《安公子》)的生涯,使他写下了不少感慨“浪萍风梗”的羁旅宦游之作。这类题材成为柳永后期词作的主要内容,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词人前期都市风月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标志着他从市井文人才子又回复到士大夫文人的身份。这一题材的代表作品为: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八声甘州》)

全词以清秋雨后的寥廓江天,霜风残星里的关河冷落,万物凋零中的东江流水,显示出雨后的清,霜风的寒,关河的寂,残照的依依,江水的悠悠,展现出一幅空间上无限高远,时间上杳然无穷的景境。从中露出对岁月流逝难挽的感叹。词中的登高临远之思,羁旅行役之愁,佳人望远之怀,客子思乡之念,都融入浓重的悲秋气氛和深沉的感慨之中。

柳永的这类羁旅行役词,比较侧重抒写今日的羁旅行役的凄苦、懊恼悲哀和苦闷,写出他欢情无着,功名又复无成的独特感受。传统的宦游题材,在柳永词里显示出自己的个性色彩,羁旅苦况里织进了都会风月欢情,高远悲凉的气氛中加入了绵绵冶艳的绮思,在抒写个人的宦游感慨时,也反映了文士不遇的历史命运。叶嘉莹先生认为这类词内容上的独到之处是在“春女善怀”的传统主题中融入了“秋士易感”的主题。这意味着柳词在一定程度上把先前绮丽婉约的儿女情语转变为失意文人为命运而痛的长歌。把千百年来为文人雅士吟咏不衰的悲秋意绪与羁旅行役、飘零转徙的山水行踪交融为一体,成为情蕴浓郁、内涵丰富、雅俗共赏的豪放之作。

()京都咏叹之作

《瑞鹧鸪·吴会风流》、《一寸金·井络天开》、《永遇乐·天阁英游》。宋初,统一的王朝经过休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出现一片欢乐祥和的气氛,这在词人看来,是一个值得歌颂的时代,于是,这个升平时代的繁华城市和市民生活就摄入词中。《一寸金·井络天开》赞美成都地势的优越,人物的风流,风景的如画,还有地方长官的政绩。《瑞鹧鸪·吴会风流》歌咏苏州地方的美好,社会的富庶,尤其是地方长官为政宽简,是一个太平、祥和、丰足的社会,柳永总是选择多角度的着笔,寥廓高远地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当时社会的风俗画,华而不艳。

柳永的爱情悲歌

文人纵然有太多的浪漫,也无法改变自己的现实生活,柳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连个栖身的场所都没有,哪个女人愿意嫁给他啊。这个世界上有多情的男人,也有痴情的女人,爱上柳永的就是色艺名妓谢玉英。在杭州的妓院里,无人不知谢玉英,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艺压群芳了,她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人生若只如初见,话说柳永任馀杭县令,在途经江州时,结识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将这个约定埋在心底了,他希望能做出业绩,在官场上威风八面。按理说柳永知天命之年做官,应该做事老练圆滑才对,只是他桀骜的性格,注定了屡遭排挤,一身的才华与学识,一直未得施展。虽然之后结识了很多的名妓,但心里仍对谢玉英念念不忘。柳永做馀杭县令三年了,就要返回京城了,到江州与谢玉英相会。只是没想到,谢玉英又开始接客了,我们可以想象柳永的心情是多么惆怅啊。一句“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道尽了柳永的辛酸,三年前的恩爱,如今再也寻不见。

  柳永当时的感受,可能未能考虑到谢玉英的境遇。要知道三年的时间,足可以将一个人的棱角磨光,生活的现实逼迫谢玉英重操旧业。谢玉英纵使有超人的技艺,不展现自己,又如何生存下去呢。当年刘永走后,可怜的谢玉英傻傻地等,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日渐凄苦,无奈抛弃誓言。可如今看到柳永赋在墙上的词,内心极度愧疚,未守前盟定会令柳永失望,做人怎么能言而无信呢。谢玉英当即卖掉家私,一路赶往东京追随柳永。

  回到京城的柳永,内心极度矛盾,在希望与落寂中,更是难忘与谢玉英悲痛的爱情。他表面上鄙视功名,内心却是渴望高升,可总是不能如愿。或许,只有在歌妓那里才能体现柳永人生的价值吧,填词成为了他最快乐的事情,一些名妓因此而走红,柳永衣食丰足乐在其中。话说回来,谢玉英几经周折,终于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当时的柳永甚感意外,没想到谢玉英会追随着他,种种情怀难以诉说,在了解真相之后,柳永和谢玉英又好上了。谢玉英与陈师师协商好了,就在她家的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他们的爱情离别与归思,极富感染力。

  晚年的柳永,完全放下了政治仕途,整天泡在青楼里与歌妓打得火热,他一生尽情放浪多年,最终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值得一提的是,刘永死后并无人过问,因为他没有家室也无财产,是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出殡时,东京满城名妓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谢玉英为他披麻戴重孝,两月后因痛思柳永而去世,陈师师等名妓将她埋在了柳永的身旁。可是他俩死后亦无亲族祭奠,于是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后人感动于刘永和谢玉英的爱情,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如今去位于武夷山的柳永纪念馆,仍可看到这首诗。爱情还需不懈追求,爱的真切,才可见万古风流。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著名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99002cb14791711cd79175a.html

《柳永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