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物质基础与爱情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4-08-24 14:57: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爱情的物质基础与爱情价值观

刘力军

爱情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很纯洁、很崇高、很神圣的字眼。古往今来,众多先贤圣哲对此都有过系统深刻和精彩的阐述,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和刻画的至死不渝的海誓山盟的爱情故事更是催人泪下,令读者撕心裂肺、伤心欲绝。现实生活中也不断上演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爱情绝唱。所以,要说没有真正的爱情也不客观,否则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毕竟世界上还是有真正的乃至刻骨铭心的爱情的――甚至以帝王之尊的唐玄宗还和杨贵妃演出了“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人间绝唱。但是如果要问,为什么会产生爱情,相信很多人会认为这个问题提的莫名其妙,因为很多人的体会是爱情的产生是不需要理由的,王八看绿豆,对眼了自然就会放电。但是如果从理论上思考过这个问题,结果就不会那么简单。俗话说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爱情,我的结论是:爱情作为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可能是异性之间,也可能是同性之间)的一种相互欣赏相互爱慕的愉悦之情,本质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作为精神活动范畴的爱情也不会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而是有其背后坚实的物质基础的。

    爱情作为感情,作为一种精神和意识,其产生建立在以下物质基础之上。第一,爱情的产生建立在人的肉体物质基础上,如果没有男女两性发自本能的源于繁衍后代的冲动的肉体的相互吸引,很难产生爱情,虽然说很多人认为爱情不能等同于肉欲,甚至柏拉图主张男女之间建立超越肉体依赖的精神恋爱,但是,历史证明,没有肉体基础的爱情是经不住考验的,很难持久。现代社会很多离婚案件(甚至一多半)都是因为两性生活不和谐导致的这一事实就足以说明问题。这是其一。

    第二,与导致动物之间的相互欣赏与愉悦情感产生的因素相比较,人的爱情具有更多的社会功利性:动物之间的这种情感产生主要服从于传宗接代的唯一目的,即动物之间的择偶标准主要看能不能将最优秀的基因遗传下来,从而有利于整个物种在激烈的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自然之间的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确保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所以主要看异性是否健康、是否强壮等。而人类的爱情却羼杂了更多其他因素,比如外貌、金钱物质、才学、权势地位、品质道德等等,其实这也符合马克思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即人类总是因为功利目的性不自觉地因为看重前述因素而产生对异性地好感、爱慕之情乃至爱情。所以说这是爱情产生的另一类物质基础。其实,你要问某男或某女为什么爱另一个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因为她(他)富有、漂亮或者有权势地位而喜欢她(她),而倾向于一见钟情地说法。俗话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千真万确!

    当然,很多人可能会说建立在金钱、外貌、地位权势基础上的爱情是真正的爱情吗?这就涉及到人类社会的一个价值取向问题。为什么古今中外的人们倾向于将建立在道德品质和才学上的爱情作为纯真的爱情呢?是因为这样的爱情没有功利目的性吗?非也。所有爱情都有功利目的性,都是为了爱情双方能够持久的建立感情依赖和稳定的生活,使家庭或者集体井然有序,高效率抚育后代,乃至使整个社会有秩序和和谐,使社会能够高效率的运转和发展。如果爱情能够持久稳定,就较好的达到这一目的,否则,社会会混乱不堪甚至崩溃。由于才学和道德品质比较稳定,所以建立在其上的爱情也比较持久,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和谐,而建立在金钱、外貌和权势基础上的爱情则不然,色衰而爱绝,钱尽而爱消,权失而爱亡。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人们不自觉的出于功利目的的需要而赞美和颂扬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爱情,而贬损建立在后者基础上的爱情。就形成了现在占主流地位的爱情价值观。当然,对于男性来说,建立在后者基础上的爱情不稳定,直接影响到男人后方的稳定,不利于男人事业发展,对于女性而言,建立在后者基础上的爱情,则直接会使女性面临被抛弃的危险,也是女性所痛绝的。

    当今社会,商品经济日渐发达,很多人将爱情作为一种商品和筹码,力图交易到对自己有利的更多的价值和精神享受,所以,古朴的爱情价值观受到严峻的考验乃至日渐消亡是不足为怪的。很多人怀着纯真的爱情价值观走进婚姻的殿堂,却发现缥缈的爱情“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所以移情别恋,芳心另许,人之常情也。

    另外,由于爱情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两性肉体基础上,在一定时间内,随着两性关系次数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遂产生枯燥之感,遂产生所谓的审美疲劳。这也是一部分人的爱情枯萎的重要原因。现在,据调查,中国70%的婚姻没有了爱情,数字虽然有所夸张,但是其反映的趋势应该是真实的。有学者戏言,现在很多夫妻是经济互助组,家庭合作社,说明爱情在经济利益面前是不堪一击,是很脆弱的。即使大家所津津乐道的庄子所描述的“相濡以沫”的爱情,恐怕也更多的是两条鱼在水源干涸之时出于生存的需要而为之的一种自然的自救和互救行为。所以,如果不是由于道德、家庭责任感的约束,如果不是重新组织婚姻的成本太高的话,恐怕会有更多的人早已冲出已经没有爱情的婚姻围城,去寻觅已经久违的爱情了。

   总之,作为没有社会阅历、未经人事、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对爱情有多高的美好期待都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如果理想太美好,有可能希望越高,失望越大。关于这一点,我们的社会教育学家、我们的文学艺术作品的创造者们有充足的心里准备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8e9715852458fb770b56b0.html

《爱情的物质基础与爱情价值观.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