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期语文晨读晚练:第一周第5天 晨读、晚练

发布时间:2018-07-04 16:1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先秦名句系列5 《论语》名句(2)

1.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

2.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3.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

7.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而》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

二、美文采撷 序列1 本色人性(1)

守住一颗宁静的心

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是有快乐也有忧愁。当无名的烦恼袭来,失意与彷徨燃烧着每一根神经。但是,朋友,别忘了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痛苦将不再有。每个人的前面,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不是人人都能走到远方,因为总有人因为没倒掉鞋里的沙子而疲惫不堪半途而废。所以,主宰人的感受的并非快乐和痛苦本身,而是心情。当生活的困扰袭来,请丢下负荷,仰头遥望明丽、湛蓝的天空,让温柔的蓝色映入心田。

心的本色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有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三、新闻时评 序列1 事如风(1)

为何那么多人都爱到此一游

××,南京一名普通初中生,因刻画在埃及卢克索神庙上歪扭的7个汉字××到此一游而名动天下,成为继贾君鹏之后又一个知名度极高的网络人士。

××不是第一个(相信也不是最后一个)在名胜古迹上涂写到此一游的人。他们把自己并不太美妙的文字和名号刻写在了大江南北所有名胜古迹上:长城、天坛、秦陵、汉墓。名山、奇石、经典画、珍稀植物,没有他们不敢下手的。此前媒体曝光他的同好们,如在故宫铜缸上刻字的梁××,在甘肃敦煌壁画上题字的高级记者宋×等,都有较高的知名度。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确实曝得了大名,只是这个名,不是流芳百世的好名,而是遗臭的恶名。

每一次相同事件的报道,都会引起相同的愤怒和讨论,而讨论的内容,也大同小异。有提问乱刻乱画丢了谁的脸?有谴责“‘到此一游是文化劣根性,有理性探讨为什么国人喜欢刻到此一游’”,有具体支招用重罚杜绝到此一游’”,有考据者,甚至将此文化源头一直追探到齐天大圣孙悟空在如来佛手指上留下的那行小字。应该说这些讨论,从各个角度,都部分触及了到此一游这个社会现象的局部原因。

形成到此一游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古老的传统,即自古国人旅游,喜欢勒石留名吟诗作赋,以显风雅的举动;又有文化意识淡薄,不知道文物的珍贵性和保护文物的常识,对文物失去基本的敬畏心;还有法制观念淡薄,缺少必要的教训手段和案例使其明白后果的严重性;而最重要的是,处于旅游初级阶段的人们,还没有明白旅游的真谛,不知道旅游究竟是为了寻找自己的身心感受,还是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曾经到过。

于是,大家普遍看到国人在各个景点,除了比个V的姿势照相之外,便是刻字留念。这种以混存在感为目的的旅行,比起老外抱本书在海边读,或对着高原明媚的阳光打呼噜,或借辆自行车去晒得满身油亮,相差太远……

但这些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因为少见才会有多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状态,这种状态,像早期刚富起来的日本人、韩国人等一样,我国台湾地区的人们,也曾有过这样一段时期。对旅游的见识,需要一点点积累;对文化的景仰,需要一步步地学习;而对法规的敬畏,需要法制逐渐完善并严格执行。这些,都是需要过程的。

××的父母第一时间道歉,并坦陈孩子为此哭了一整夜。相信这哭绝不是有口无心的,这次事件对他本人和更多人的教育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这至少让他们明白,在当下这个人人手中有智能手机,个个都有微博或微信,悄悄作恶的几率和成本越来越大的时代,要谨慎而负责地做正确的事情。而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积极地跟上,以使其不仅仅停留在曝光和网络义愤的层面上,这才是解决此类不文明现象的根本。

品读 ××”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从孙悟空喜欢撒泡猴尿再留几个字的行为习惯发端,中国人便有了这种成名的欲望。不要指望这次全球关注××手迹一事,便会有无数的中国人感到难过无地自容,许多人早已没有了羞耻心和尊严,要找回他们的羞耻心和尊严,就必须立法,中国人这种滋生陋习的自由,可以休矣!

一、语言表达

1(2013·大纲全国)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答:

2.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和句式与示例相同。

林清玄曾经说过:能够一鸣惊人的,必定在不鸣则已的时候养精蓄锐;能够动若脱兔的,必定在静如处子时洞察入微。所以,我们需要给自己一个搏击苍穹的理由,然后一心一意地积蓄崛起的力量,等待振翮天宇的那一瞬;我们需

我们需要

3.点评下面一则新闻,要求:语句简明,见解深刻,是非分明,不超过20个字。

据报道,汉语正在崛起,逐渐跃升为新的强势世界语言。目前,全球已有85个国家的2 300余所高校开设汉语课程,3 000万外国人正在学习中文。国外有关专家预测,未来10年,新的必学语言可能是中文;到2050年,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语言将有30%40%是华文

答:

二、新闻时评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近几年来,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这30年发展的道路进行了广泛的评论。最初是中国问题专家库伯·雷默经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提出了所谓北京共识,他认为中国的发展模式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发展途径。此后有许多评论把北京共识称为中国模式,进而出现了从不同角度定义和评论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专著,它们的解释并不相同,评论也相差甚大,许多相当客观,但也有意识形态化中国威胁论,甚至提出要警惕中国模式的输出。

有西方的评论说,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那时英国是海上霸主;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美国是军事和经济霸主;而21世纪会是中国的世纪或亚洲的世纪。如果这是指在21世纪,亚洲和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会复兴,那将是一种可能出现的前景;如果是指21世纪中国会具有当年英国式或当今美国式的霸权,则是错误的推断。

中国没有输出中国模式的任何打算。有的发展中国家愿意参考中国改革开放的某些做法,正如中国愿意参考他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某些做法一样,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这是自然的事情。

输出中国模式违反了中国坚持的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制定政策的原则。我们认为,不只中国,任何发展中国家正确的发展政策也都必须由它们的国情出发。也即,中国模式没有普适性,正像已经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模式也没有普适性一样。

说到普适性时,我认为是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如博爱”“自由”“和平”“民主显然是有普适性的。但如具体到某一民族、某一国家、某一宗教,这些概念下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而这些特色也无优劣之分。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弗朗西斯·福山认定,当今的西方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是最后的制度,几近完美,所以历史已经终结。他不单没有给西方创造新模式留下余地,更没有给其他国家已经存在的和以后可能产生的新社会模式留下任何余地。他不顾及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其他属性,而以西方的民主制度和自由市场形式为唯一,违背了多元化世界的现实。

中国模式中国案例是处于现在进行时。中国模式存在于中国,并会继续发展和完整,这应当是有充分理由的。中国在取得显著进步的同时,还出现了许多必须克服的困难,其中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过多依靠出口的经济结构;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司法和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方面,问题仍然较多,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加强法制建设和政策调整,继续认真加以解决。

中国对于超级大国的位置既不羡慕也不憧憬,许多年以来专注于国内建设和解决自己的问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节选自《参考消息》)

4.下列有关中国模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模式是国际社会研究当代中国发展道路后,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一种定义和评论。

B.国际舆论对中国模式的评论,无论其角度如何,甚至是中国不赞同的观点,对中国都有参考的意义。

C中国模式是继19世纪的英国和20世纪的美国之后,中国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创造的第三种模式。

D中国模式给有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这是全球化浪潮下自然而然的结果。

E中国模式被认为是适合各国国情和社会需要,寻求公正与高质增长的一种发展途径。

5.下列不符合本文对普适性的理解的一项是( )

A以生为本理念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与共同目标,所以具有普适性。

B.山东杜郎口中学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具体化为三三六教学模式,表明了普适性,也讲求个性化。

C以生为本这一理念在不同的学校会有不同的做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符合普适性的特点。

D.普适性源于事物的共性和规律,因而同层次生源的学校以生为本的做法是一致的。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分三步概括出作者在文章主体部分是如何论述中心论点的。

答:

7.过去,中国没有参加联合国维和活动,现在中国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提供维和兵力最多的国家。这一做法体现了文中哪些观点?

答:



答案精析

晚练第5

1(示例)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示例以平和为话题,写了一个比喻句,再用春天秋天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平和的内涵与作用。可就近联想话题,如淡泊”“从容”“宁静等。

2(示例)给自己一份绽放花朵的激情,然后一心一意地积蓄绿色的音符,等待傲然枝头的那一刻 给自己一个重上蓝天的勇气,然后一心一意地忍受磨砺翅膀的煎熬,等待搏击天宇的那一刻

3.汉语的崛起根源是中国的崛起

4CE [C创造的第三种模式属无中生有。E项不是各国,是中国]

5D [“普适性强调限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宏观意义上的普适性。具体到不同民族、国家、宗教下,概念的价值观和具体表现又会有所区别,会有不同的特色。同层次生源的学校以生为本的做法不一定要一致,但是能体现出以生为本才能体现出这理念的普适性。]

6(示例)中心论点是:中国不会输出中国模式

论证中心论点的过程:(1)指出中国不会有英美式的霸权主义,(2)指出中国模式不具有普适性,(3)中国模式必须在实践中完善。

7(示例)(1)中国不会输出中国模式,不会实施霸权主义。

(2)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也对中国对国际的贡献有所期望。中国也愿意承担与国力相符的国际责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82ba9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1.html

《高三上期语文晨读晚练:第一周第5天 晨读、晚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