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设置缘由探析

发布时间:2019-08-03 19:50: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设置缘由探析
作者:李沛沛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3

        摘要:《琵琶记》被誉为是南戏之祖,在戏曲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琵琶记》在人物形象刻画、剧情设置上都有着一些需要考究的问题,其中蔡伯喈的形象一直以来颇具争议,在故事不断流传的过程中,蔡伯喈的形象也在逐渐演变。文章从元末时代背景、高明生平经历及思想这两个方面探析蔡伯喈这个人物形象设置的深层次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琵琶记》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琵琶记》;蔡伯喈;人物形象

        《琵琶记》是高明根据早期南戏《赵贞女蔡二郎》的故事进行改编的,其中蔡伯喈的人物形象从一个贪恋功名利禄的负心汉变成一个重情重义、全忠全孝的书生。《琵琶记》与《赵贞女蔡二郎》在主题、剧情和人物形象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而主题的表达和剧情的发展都通过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表现,所以研究《琵琶记》思想还需从人物形象入手。

        一、蔡伯喈人物形象设置的社会背景

        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转变体现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在宋代南戏《赵贞女蔡二郎》中,蔡伯喈的形象是反面、令人憎恶的,他背弃家人和发妻,入赘相府。赵五娘走投无路后入京寻夫,蔡伯喈拒不相认,且放马踩死发妻,是个不忠不孝之人。但到了元末高明对故事进行改编,将蔡伯喈这一形象变成了全忠全孝的书生形象,并为此设置了三不从的剧情将一些看似并不完满的结局变得合理化。

        人物形象的重大转变要从多方面进行探究,首先从宏观角度来说,需要考察两个文本创作、流传的时代特征。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是宋代的文学作品,作品的创作、流传与整个宋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北宋初期统治者为加强中央集权,避免藩镇割据,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维护其封建统治的稳定性,其中重文轻武就是宋代统治者实施的一项政策。宋代统治者对科举制进行改革,使得文人进入仕途的机会大大提高。并且以文臣代替武将,让文臣担任各个地方的行政长官,还用文臣带领军队。所以文人群體逐渐壮大,文人的地位也得到空前提高。而文人政治地位的提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增强了文人对于政权的依赖性。宋代取士不问出身,所以许多寒门子弟只要发奋读书就可以改变命运。对于有一定的政治权力的门户来讲,要维持自己家族的地位,与进士联姻也成为一个有效的方法。而对于考中进士的寒门子弟来说,用婚姻的手段来维护或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地位无疑是很好的选择,所以在宋代富贵易妻的现象是十分频繁的。而文学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映照,所以在早期南戏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富贵易妻的负心汉形象借以讽刺和抨击忘恩负义的封建士大夫,《赵贞女蔡二郎》中的蔡伯喈也是这个时期的产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7b12bd9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23.html

《《琵琶记》中蔡伯喈人物形象设置缘由探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