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三国故事马谡失街亭

发布时间:2020-07-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讲三国故事马谡失街亭
《三国志 张济传》“文帝即王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邹岐为刺史。 帝上位,即刻复置凉州。“弘农一郡还司隶,又省张掖属国及汉兴郡,改汉阳郡为天水郡。是时 雍州凡得十二郡,武都与阴平旋即为蜀国所有。则雍州所部:京兆(古长安郡)、左冯翊、右扶风、、新平、陇西、南安、天水、安定、北地、广魏十郡也。” “凉州所部则金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西海、西平、西郡八郡也。 (博主加注:张济乃张绣之兄,董卓之凉州旧臣)

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雍州(实则甘陕并非中原)攻打曹魏。
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十万大军出祁山(今甘肃 礼县 祁山堡)。甘肃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离曹魏降蜀,关中大震。不料街亭之役因马谡兵败而遭致全盘颠覆,天水三郡得而复失 ……
同年冬,诸葛亮第二次率军数万,走故道,出散关,围陈仓(今陕西 宝鸡),后因粮尽退兵 ……
公元229年,诸葛亮第三次率军攻占武都,阴平(今四川 青川--甘肃 文县)。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出祁山,用新发明的木牛运粮,企图以祁山为据点,夺取陇右。魏将司马懿坚壁防御,迫使蜀军粮尽退兵。
公元234年,诸葛亮第五次率军十万北伐,进军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之南秦岭以北),屯田于渭水南岸,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采取以逸待劳的方针,坚壁不出,蜀魏两军相持一百多天。不久,诸葛亮积劳成疾,卒于军中,蜀汉退军。

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城望风而降。此后,
在军事要地街亭(今甘肃天水北/秦安县西北约50公里处陇城镇附近)的防守中,诸葛亮没有使用赵云或魏延,而是使用了花瓶人物/参谋马谡----虽然智谋过人,与诸葛亮多次英雄所见略同,但严重缺少临阵经验;马谡带领五万多人马做先锋(全军一半人马),抢占军事重镇--街亭去抵御魏军。魏国的大将军曹真派张郃为先锋,带领五万人马也来争街亭,足见街亭在当时的军事战略地位之重要性!
街亭小镇千古不变,它本身并不在要道上,从街亭向东不到三公里,就是险要的"五路总口".这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长约7,8公里,宽约1.5公里的谷道,南北方向是险峻的山峰,东西走向的清水河在这里拐了个弯,基本流向沿着谷地东南边缘游走.西岸高于东岸.,六条大道从东岸下游经过桥梁,凌乱的汇聚在清水河西北方的谷地中,真正的总口,是没有的.谷地西北侧,是险峻的山地当地人称为龙山.谷地东南,是无法逾越的秦岭支脉.从天水往长安方向, 必须通过这个谷地,没有其他道路可走.……
马谡只知死搬兵书教条,违背了诸葛亮的节度,不听从副将王平的正确建议,把军队扎营在街亭沿线的山坡上,结果被魏国大将张郃包围在山上,断了水道,蜀军不战自乱,失了街亭 ……
蜀国大军进退为难,不得已撤军 ,同时丢失了先期已经占领的南安、安定、天水郡,丧失了在雍州开创前沿根据地的天赐良机。
战后,诸葛亮为了申明法度,挥泪斩马谡,并且自贬三级,行丞相事。
此战的后果严重,不但使蜀国损兵折将,更重要的是,曹魏在雍州地界部署了更多更强的兵力,使蜀汉从此失去了依托天水从西北奇袭魏地的机会,此后诸葛亮伐魏再也没有建树!
街亭战役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反映。诸葛亮不可能不研究从雍州通往关中的“陈仓渭水道”。有必要先了解一下街亭战役时以天水(上卦)为中心的地理交通概况。三国时期从雍凉通往关中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在渭水之北,一条在渭水之南。
渭水之北这条道路,北经秦安,或经清水抵张川县,然后翻陇山(陇抵、陇坂至陕西陇县进入关中,这是自古以来出人关陇的交通要道,史称之为“陇山道”。
渭水以南的这条道,东经吴碧(三岔至陈仓(今宝鸡),汉时称之为“陈仓渭水道”。由陈仓南下汉中进入蜀,史称之为“陇蜀道”。“陇蜀道”从天水至汉中区间也有两条路可走。其西道经礼县、略阳至汉中;东道则经麦积山、两当、凤县至汉中。另外从“陈仓渭水道”的吴碧(三岔向南可至利桥,再沿红崖水抵两当,可与古老的故道相接,至凤县人四川。
从古代交通看,天水处在“陇山道”与“陇蜀道”的交汇点上,而“陈仓渭水道”则是联系这两条干线的纽带,十分重要。落实到街亭战役,就发生在古老的“陇山道”西段,因为街亭扼守在西段的要塞;诸葛亮之所以要精心组织街亭战役,其战略目标就是要争夺从甘肃进入关中的北线“陇山道”的控制权! 我们看到“陈仓渭水道”是一条傍行于渭水嘈运的古老通道。它东起陈仓(今陕西宝鸡,西至陇右的天水,全长200多公里。该道穿行于西秦岭之中,虽然狭窄,却是出人关陇的最为近捷的交通线。“陈仓渭水道”是条傍渭水南岸行止的“狭道”,该道是往来于甘陕间的重要通道,可用于紧急情况下的军事行动,这一点与经街亭出人关陇的北线“陇山道”颇有不同。情急之下选择南线,不仅捷近,还能出奇不意地直取长安!史书记载这条狭道能容步骑五千人行进,
说明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历史;南线虽不是通衢大道,但有着悠久的历史,“陈仓渭水道” 一直就是三国先民们出人川陕甘的一条便捷通道。近代铁路选择“宝鸡”节点入川,道理也在此!
孔明“六出祁山”是《三国演义》中颇负盛名的经典情节。
所谓祁山,就是今天的甘肃陇南市礼县祁山乡,登临祁山堡。遥想近两千年前的战火,厮杀之声虽已远去,但后来的凭吊者却似乎从未断绝,祁山堡上武侯祠内,缭绕的香火似在娓娓描摹着近两千年前古战场上的智慧和谋略。
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用声东击西的计策,先派赵云、邓芝从斜谷出发,作为疑兵吸引魏军;而自己率领大军出其不意地攻占了祁山。蜀军接连几场胜仗极大地震慑了甘肃陇右 , 天水、南安(今陇西)、安定三郡更是不战而降, 首次北伐取得阶段性胜利。
为了扭转战局,魏主曹睿派张郃为先锋,随大都督司马懿前往街亭与蜀军交战,蜀军先锋马谡兵败街亭,地利优势顿失,诸葛亮被迫撤回汉中。 3年后的公元2312,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再出祁山。采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和司马懿在祁山、天水一线接连大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司马懿凭借险要地形固守不出,相持到6,蜀军因粮草难以接济,不得不退兵。
据《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凡六次伐魏,实际只有两次到达甘肃的祁山。礼县的祁山堡,因此盛名远播。至今在祁山堡周围,还有众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遗迹,如诸葛九寨、诸葛连城、诸葛点将台、藏兵湾、圈马沟等。这些遗迹如今大多已经被掩埋进黄土, 履足其上,用心感觉,遥远的兵戈甲胄之声仍然扑面而来……

按《三国演义》所述,诸葛亮首次北伐,一出祁山,连续打了几场胜仗,威慑陇右各郡,魏国上下震恐,魏明帝曹叡亲自监督诸军救援。陇城是汉代由甘肃入陕西的北线必经之地, 街亭则是陇城附近唯一的通道节点。诸葛亮任马谡为先锋,守街亭;马谡自恃熟读兵书,不记诸葛亮对他的临阵嘱托,不听王平的劝告,执意选高处安营扎寨,王平无奈,只好央求马谡拨给自己五千人马,在山下十里处驻扎。曹魏救兵和蜀汉守军在街亭相遇,马谡后来被魏军断了水源,山被团团围住,魏将张郃阻挡住王平,双方交战,蜀军大败,!交通节点丢失,全无地利可言,诸葛亮被迫退兵,胜利成果毁于一旦。这是《三国演义》中诸葛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失街亭的故事在甘肃秦安县陇城镇祖辈相传,即使目不识丁的农民也能倒背如流。从前有一块街亭的石碑就立在镇上,后来为了加宽道路,石碑被移到了镇北的四平山( …… ;穿过迷蒙的雨雾,远处的四平山安静地守护在城郭之外,千年之前演绎的故事,在云雾里若隐若现。 为什么马谡坚持选择扎营山顶高处呢?
山地是步兵对抗骑兵的最好障碍, 魏军多骑兵,蜀军多步兵,所以居高临下对付山下的魏军交战才能发挥地利优势. 从山顶看下去:"五路总口"是一片开阔地,魏军骑兵还可以渡河袭击蜀军后方,战线太长,在那里和魏军交战很难取胜.测马谡当时大概还会叹息诸葛丞相纸上谈兵吧.
其实,如果马谡出谷口看看,就会发现诸葛亮指示的五路总口,实际地形被流水侵蚀得相当复杂, 如果诸葛亮明确指示马谡在这里扎营,孔明简直是神仙啦!这里的沟壑绝不是骑兵用武之地,如果魏军沿着清水河向前平推,正面战线大约能够排开千人,蜀军兵力的劣势并不突出.这几公里的复杂地形就像一个巨大的弹,蜀军的第一道防线可以一直放到街亭谷道的东段,后面则可以布置几层防线,伸缩性很强,还可部署伏兵,和魏军打成对峙应不成问题.而三国时代普遍攻坚
能力比较差,要是加上营垒的作用(马谡比张颌早到了两天,魏军大约只能望而兴叹.这是马谡都可以打赢的战斗,因为就算经验不足,开头让魏军占点便宜,"弹簧"谷地的长度足够蜀军回旋,只要守住其中一道防线,魏军就失败了.如果渡河强攻如何? 清水河水倒是不深,可以徒涉,但右岸比左岸高而且因为转弯河水的冲刷,形成陡峭的河岸,如同天然的城墙,在这里放上几千弓箭手,张颌断不会来送死. 马谡选择高处扎营, 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希望形成一种"猛虎在山"之势吧,如果魏军不顾他而直冲街亭,他就可以威胁魏军的侧背.他可以卡住谷,断魏军粮道, 把张颌包饺子.所以,魏军只有来攻山. 马谡没有注意水,万人马的饮水问题大于天啊!
所谓木桶理论,就是桶里可存水量,由最短的桶板决定。指挥战争也一样,即使其他方面做得再好,只要有一个致命漏洞被对方抓住,就会导致失败。赤壁之战,最短的板是连环舟不能挡火攻;五丈原之战,最短的板是诸葛亮的健康…… 但是,失街亭这一战的短板,就是蜀军弃平地水源上山渴死!马谡的老家在荆州,所以,行军打仗时马谡根本就没有缺水渴死人的概念!饥渴中的蜀军拒绝下山作战,马谡采用杀人强行压制, 这个时候杀人无异于火上浇油,军纷纷哗变下山.张颌发现蜀军发生混乱,即借风放火,南山虽然只有灌木,但正当风口,火势上冲气势逼人,马谡只好率军强行突围.这时蜀军在南山只守了一.马谡和少数骑兵在王平的接应下总算撤出,而四万多步兵全部被魏军俘虏.王平的退却组织的不错,魏军不敢进逼.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初以荆州从事跟随刘备取蜀入川,曾任绵竹、成都令、越嶲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用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倍加器重,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后来接替诸葛亮丞相位的蒋琬也曾经夸赞马谡为“智计之士”,足见马谡确实是一位不错的军中参谋!
以三国时期的历史史事来看,街亭之战的影响不会逊于其他几大著名战役,此战的严重后果不仅仅是诸葛亮伐魏无望,“挥泪斩马谡”也使蜀国损失了智谋之士,更重要的是,曹魏街亭战后在原本防守空虚的雍州西线部署了大量兵力,使蜀汉失去了奇袭魏地的机会,之后诸葛亮伐魏也就缺失了永久性的地利优势…… ;后世有说书人讲评失街亭即是蜀军粮道被截断,其实眼光还不远远不够!如果能守住街亭要冲,孔明在雍州才能屯垦建立根据地,何须再千里迢迢从成都运粮草上前线?
“街亭挥泪斩马谡,千古霸业唯一失。”对此战役的历史评价,众人莫不为诸葛亮的这一错误战略部署而扼腕叹息。街亭,位于甘肃秦安县城东北50公里的陇城镇,为一宽六公里、长达十几公里的开阔河谷地带,南北山势险要,喻为关陇大地的咽喉。而作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志.张郃传》说马谡街亭之败的原因是:"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如今的街亭古镇立有高大的石碑,上刻"街亭泉"三字, 居民饮水基本全靠井水了;街亭当地的井水丰沛, 水质清冽, 井沿石圈上一条条都是一指深的磨痕,然是千百年汲水的绳索留下…… ;当地的主食常见锅盔大饼,据说就是当年军粮的主打品种! 设想马谡在街亭古道和魏军交战,后勤战地食堂就设在这街亭镇上, 会是何等从容?
失街亭虽然折损参军马谡,但是几乎在同时诸葛亮巧收魏国参军姜维,也算有失有得。在天水平南镇到小天水镇之间,有一个叫铁堂峡的峡谷。相传诸葛亮曾
在这里计收姜维,后来姜维为抵抗魏军,以铁堂峡为军事要塞,与魏军形成对峙局面。
姜维是三国时天水郡冀县(今甘谷县,初任魏国的天水参军。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魏国派驸马夏侯懋率关西二十万大军抵御。诸葛亮设计,使人诈称夏侯懋受困,请南安、安定、天水各郡援救,等到援兵出城后,再派赵云去袭击空城,没想到计策被姜维识破,赵云大败而回。诸葛亮十分欣赏姜维的谋略,假装派兵去攻打姜维母亲所在的冀城,姜维听到消息后急忙带兵去冀城救母亲,诸葛亮乘机派兵乔扮成姜维,半夜去攻打天水城,并称姜维已投降了蜀国,等到真的姜维回天水时,城中军士不但不开门,还乱箭齐射。姜维回撤时又被诸葛亮的伏兵所困, 被迫投降蜀军。 姜维归降蜀国后, 深受诸葛亮的器重,被委以重任。公元256年时,姜维为蜀国后期的大将军, 殚精竭虑,苦苦支撑着岌岌可危的蜀汉政权,先后九次北伐。263,后主刘禅在魏将钟会、邓艾大军压境的情形下开城投降, 蜀国灭亡,姜维被迫假降钟会,谋图伺机复蜀,后事情败露被 …… 传说姜维被杀后暴尸荒野,魏国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 姜维的乡亲们被迫在其家乡筑衣冠冢纪念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6e530147a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d.html

《讲三国故事马谡失街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