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OPPPS"模型的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设计探索

发布时间:2018-01-12 16:49:5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基于“BOPPPS”模型的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设计探索

要: BOPPPS教学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全方位参与式的互动教学。为了有效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中,并基于该教学模式的6个具体环节对课程教学活动设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BOPPPS教学模式 跨文化交际 课程设计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1]。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播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距离缩短,跨文化交际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对其研究也蓬勃兴起。由于语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与文化教育是无法分割的,因此跨文化交际作为外语教育研究热门课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普遍关注。在近年来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对于英语专业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有明确的规定和强调:“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在外语学习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学习者自主(learner autonomy)的问题就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Little把学习者自主界定为“本质上来说,自主是一种能够进行公正而具有评判性反思的能力,做出决策的能力,以及采取独立行动的能力”[2]。研究者还注意到了虽然自主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对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主观能动作用的弱化。相反,作为学习者自主的前提,教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通过教学调控、教学活动、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及情感交流等多种手段充当引导者和顾问的角色,对学习者自主的促进仍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BOPPPS教学模式比之以教师为中心的继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在基于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上以学生为中心,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本文试图在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中引入BOPPPS教学模型设计教学活动,既使学习者通过参与式学习充分发挥主动性,又通过实现学习目标及课堂教学互动化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BOPPPS模型理念

作为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机构Instructional Skills WorkshopISW)推广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BOPPPS教学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相融合的课程设计模式。BOPPPS教学模式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导入(Bridge-in)、目标(Objective)、前测(Pre-assessment)、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后测(Post-assessment)和总结(Summary[3]。这六个阶段的具体意义与主要任务如下:

1.导入(Bridge-in)作为第一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注意力于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这一阶段的教学策略包括介绍课程的目标,指出即将学习的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提出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分享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个人经验或故事,提供一个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介绍,将学生已经所学的内容与将要所学的内容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学生的动机。

2.目标(Objective)作为第二个阶段,包括认知、情感和心智运动技能等各方面。教师应当明确学习目标,即在学习过程结束时,学习者应当了解什么内容,重视什么内容、学到什么内容及他们能够获得的能力。通常说来,对于学习者而言,一个清楚的目标可以概括为谁(Who)将学到什么(Do What)、在什么情况条件下(Under What Condition)和学习的程度如何(How Well)。明确理解课程目标有助于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渴望,使他们养成自发学习的习惯。

3.前测(Pre-assessment)作为第三阶段,主旨在于让教师了解学习者的情況,确定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并据此调节学习内容的深度与速度更好地适应特定的学习者。测试、家庭作业和非正式的问答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通过预测分析估计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并以此调节课程的深度和进度。学生可能通过这个评测专注于明确的目标并表达自我。

4.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作为第四阶段,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应当鼓励积极学生参与,将学生分组讨论相关学习问题并在授课时注意学生的思考。

5.后测(Post-assessment)作为第五阶段,重点在于通过各种检验手段评估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已教授的内容。教师可以采用评价表、技术评价及学生设计的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了解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从而可以对授课方法进行相应调整。通常来说,对于基础知识内容课程可以采用多项选择或是简答题测试;对于应用分析的课程,可以通过问题解决任务检查;对于技术课程可以采用检查表测试;对于态度价值类的课程可以采用态度量表或是个人反思。由于测评与目标或是结果直接相关,因此测评方式随着课程学习内容而变化。

6.总结(Summary)作为最后一阶段,旨在总结授课内容,整理并综合所学内容重点,布置课后任务,并宣布下次的课程内容。教师应当表扬学习者的努力并指出他们作业中需要应用的要点所在。

三、基于BOPPPS模型的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的设计和应用

为了将BOPPPS模型理念有效地应用于跨文化交际英语的课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将根据BOPPPS6个阶段将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为以下几个活动:主题讲座(Theme Lecture)、研讨会(Workshop)和课外实践调查(Practice and Survey)。

1.主题讲座(Theme Lecture

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在教材选择上以许立新的《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为主,并辅以林奈尔 戴维斯的《中西文化之鉴》及胡文仲的《跨文化交际学概论》等论著。在上述教材的基础上,本课程将相关内容分别划分成“文化与理解文化”(Culture and Understanding Culture)、“交际与跨文化交际”(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全球化与全球化思考”(Globalization and Thinking Globally)、“文化差异的认识”(Becoming Aware of Cultural Difference)、“世界观”(World Views)、“文化价值观”(Cultural Values)、“语言与文化”(Language and Culture)、“文化与非语言交际”(Culture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泛化与文化定势”(Generalization and Cultural Stereotypes)、“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等若干主题的讲座。由于主题讲座是一种开放性的模式,因此将课程内容细分为各个主题讲座可以有效地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出并梳理主题确定目标和学习内容。这一设计涵盖BOPPPS模型的前三个阶段,即导入、目标和前测。

主题式教学是基于课程文本内容展开探究的一种教学设计。讲座在确定主题过程时,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明确将要学习的内容,收集学生所提的问题和看法,从而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兴趣所在,整理汇总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重助整合确定主题。学生在阅读文本时,通过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碰撞而梳理出有价值的关键点,并将重点内容凝练成大的话题。主题讲座这种设计既通过引导、梳理并确定主题保证了教师作为引导者与伴随者的主导作用,又使得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围绕主题对所要学的内容展开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架构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文化差异的认识”这一主题讲座为例,教师首先通过播放电影《刮痧》中关于孙悟空形象争论的片断导入课程主题。孙悟空作为中国文化中著名的英雄形象是学生所熟知和喜爱的,但这一著名的英雄形象在美国文化中却有完全不同的理解,然后就其中对孙悟空形象理解的文化差异引出学生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是否知晓孙悟空这一形象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学生通过对于这种文化差异的讨论、沉思和交流启动话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文本内容提炼出主題:对于文化差异的认识有四个不同的阶段。在通过与学生的有效互动而确定主题之后,教师再介绍讲解相关专题知识,这种方式保证了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2.研讨会(Workshop

由于本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是面向大四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因此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思考和学习能力及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由于BIPPPOS模式的教学理念强调的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在发挥教师作用的情况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参与式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研讨会(Workshop)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充分实现参与式学习。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每组三四人的若干小组分工协作完成研究任务。在研讨会可以展开诸如主题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活动。就主题研究而言,即在基于“主题讲座”的主题上,要求学生独立查找收集相关资料,通过小组开放性的研讨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在主题讲座中提供的主题,分工查阅相文献资料,撰写论文,并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展示。以“泛化与文化定势”为例,学生选择迪士尼电影《花木兰》和中国传奇中的花木兰进行了跨文化的对比,从花木兰的形象和性格、龙及中国功夫等诸多元素分析文化定势的问题。研讨会作为一种互动式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习小组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研究任务收集参考资料,然后小组内成员通过积极的互动和讨论撰写相关研究报告,然后在课堂上以PPT的形式展开相关主题陈述,其他学生可以就此主题提出问题,与陈述者进行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则根据研究报告和PPT的陈述进行评讲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就陈述主题展开有深度的互动,并在讨论过程中担当监督的任务。除了主题研究陈述之外,研讨会还可以经常对跨文化交际遇到的问题进行案例分析。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要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课程,需要将文化知识应用到跨文化交流的实践之中,案例分析由于其生动具体的可感性、启发性和突出的实践性可以让学生从分析实际问题入手,发展具有批判性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一般说来,研讨会选取的跨文化交际的案例应当与跨文化交际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如中国婆婆与洋媳妇在家庭观念上的冲突,中方商务代表团与加拿大公司在晚宴上的不愉快,中国人与西方人不同的餐桌礼仪,电影《喜福会》中家庭伦理观、社交观和“面子”观的问题,等等。研讨会上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在讨论分析问题中开拓思路并积极思考,加强学生之间及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3.实践与调查(Practice and Survey

BOPPPS教学模型的最后两个阶段是后测与总结,希望检测学生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中就相应地设计为调查与实践活动。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总结所学主题和内容之后,给学生布置调查或实践作业。实践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活动主题,通过与外教和留学生的接触对跨文化交际进行社会实践,如了解他们对中国的饮食及对于人情往来的看法,感受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调查研究作为一种有目的和计划的系统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所学知识选择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方案,分析整理资料,得出研究结果。以文化的多样性为例,学生就可以自主设计问卷调查友谊当中哪些要素是最重要的,并将调查结果与其他国家的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对比;以文化身份认同为例,学生就美国与中国的家庭结构和婚礼礼仪进行实证调查研究两种文化在这一领域的差异;或就社会中的文化现象展开调查,如研究百事可乐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及比较中美两国在征兵广告上所反映的文化差异。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释现象或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分析问题并深化所学知识。教师通过对调查报告的评阅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多元文化的时代,现代传播技术发展极大地缩小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常态事物,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人们必备的素质之一。BOPPPS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有效教学模式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互动,从而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以教师为核心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将BOPPPS教学模式引入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但可以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通过基于BOPPPS的六个环节的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更使得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具有创新性、理论性、开放性和实践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23.

[2]Little David. Learner Autonomy 1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k 19914.

[3]Chih-Chao Chung.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TRIZ-Integrated BOPP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2015305):1303-131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c9afa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40.html

《基于"BOPPPS"模型的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设计探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