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魏晋南北朝)

发布时间:2011-10-11 16:22: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木兰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汉朝的历史上出现的奇女子并非少数。例如西汉楚公主刘解忧和她的侍女冯嫽深入西域五十多年,安定乌孙,击败匈奴,振大汉天声于域外,完全当的上女英雄这三个字。不过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带过兵打过仗的女子,所以对这些著名人物就不得不割爱了。

  汉朝末年爆发了震动全国的黄巾起义。不过,与其他农民起义不同的是,这次起义中并没有杰出的女首领的纪录。由于年代的久远,我们现在对于黄巾起义的认识只能来自很少的几部古籍。黄巾起义又失败的极快,所以即使有杰出的女将,大概也湮没无闻了。更何况,接下来的是人物荟萃的三国时代。对比如曹孟德、刘备之类的人物。除非有过人的战绩,史官才会在史册上为女将留名吧。《三国演义》中倒是有一位“祝融夫人”,不过这是小说,这里不取了。

  不过,史册没有留名,并不等于这时就没有女战士了。自184年黄巾起义起至唐朝623年再次大一统,中国历经了439年的战乱。中间虽然有西晋和隋的短暂统一,但是旋即又有“八王之乱”、“五胡乱华” 和隋末的军阀混战。这段400多年的战乱虽然给后世留下了撰写《三国演义》之类小说的素材,但是对当时社会的破坏是惊人的。人口锐减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公元157年东汉鼎盛时人口达五千六百多万,大动乱后的公元26028O年,魏、蜀、吴三国人口总数才760余万,不及原来的七分之一。王粲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就是对当时惨象的写照。由于连年的战乱,只征招男子当兵自然不够用,所以木兰的传说产生在这个400年的动乱时代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木兰的事迹现在主要记载在《木兰辞》中。对于历史上是否真有木兰这个人依旧众说纷纭。否定者认为这首诗不过是民间传唱不能作为信史。但是如果以这个标准,希腊的《荷马史诗》也不能作为信史,但是谢里曼却依此发现了特洛伊古城。

  《木兰辞》是经过整理的北朝乐府。北朝乐府中的很多诗篇都是从少数民族的传唱译为汉语后记录下来的。例如《敕勒川》这首民歌就是从鲜卑语意译而成。其原貌如何,无人知晓。《木兰辞》是否也是这样,不得而知。肯定木兰存在的学者们往往纠缠于木兰的民族问题。由于人口的大量减少,少数民族遂乘虚而入,填补真空。国家出于充实赋税的考虑也不得不大量接纳少数民族移民。在某些地区,例如关中,少数民族的比例甚至达到百分之五十以上(见江充《徙戎论》)。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实行全民皆兵的制度,女子和男人一样要接受军事训练,上阵杀敌。所以,木兰如果真有其人,她是少数民族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其实木兰属于汉族还是五胡中的一支又有何重要?经过一千多年之后,汉族和五胡早已融为一体了。

  不过,如果《木兰辞》真是少数民族的史诗的话,则其原文和内容必定要比现在看到的版本长的多。中国现存的几大少数民族史诗如《格萨尔王》、《江格尔传》等都是宏篇巨制。原因无他,口口相传的史诗无需顾忌书写工具的限制。而汉族长期使用不方便的竹简木牍,文字遂不得不精炼。诗更加如此。南北朝时期,纸张虽然已经开始普及,但是负责纪录《木兰辞》的文人恐怕未必有心思将异族的东西作逐字逐句的翻译。现在看到的《木兰辞》倒更像一部章回小说的目录。当然,这并不是说木兰的故事就失传了。后世大量有关木兰的小说,戏曲和民间传说可能就是基于没有纪录在《木兰辞》中的部分演变而来的。

  肯定木兰存在的学者们又对木兰的姓名和生活的年代争的一塌糊涂。光是木兰的姓就有“魏”、“朱”和“花”三种主要说法,还有说她其实是复姓“木兰”或“木兰”其实是“慕容”的转音的。而她生活的年代也贯穿整个400年的乱世从汉末,五胡十六国直到唐初。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戏曲中,木兰都姓“花”。而小说如《木兰奇女传》等则作“朱”,清代《河南通志》等地方史志则认为她姓“魏”。当地供奉的所谓“昭烈小娘子”就是被封为“孝烈将军”的木兰。

  说到木兰,不能不提一下《木兰奇女传》这本小说。此书又名《忠孝勇烈奇女传》。这部小说的作者不详,成书年代大约在明清之际。小说的作者认为木兰是隋末唐初人,姓朱,家住黄陂。木兰代父从军后,为唐太宗李世民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唐太宗后来封其为“武昭公主”。

  在《木兰辞》中,木兰的结局是美好的: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谢绝了天子的赏赐,回到故乡又过起正常的女儿生活。但是在小说《木兰奇女传》中,木兰的下场就没有那么美妙了。唐太宗某日梦见一只大鹦鹉落自天而下,日月对照。鹦鹉集于李树上,将李树花叶尽行披落。招术士解梦说鹦鹉就是武字,日月对照则是昭字,将来灭唐的一定是“武昭公主”木兰。于是太宗决定骗木兰入朝,在中途将其杀害。木兰见使臣来到,预料到太宗相逼,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自杀身亡了。小说中对木兰自杀的一段描写颇有震撼力,姑且抄录如下:

  “木兰即望阙而拜曰:“父兮母兮,生我鞠我。乳哺劬劳,曷其有极。为今之故,尽了性命,身死心安,毋遗君患。窃窃孤忠,天人共鉴。”木兰道罢,解衣露乳,赤了上身,手执宝剑,将胸骨破开,用手扯出心来,叫声:“张昌宗,看我赤心如日,岂肯行叛义之事?”吓得张昌宗叩头不止。须臾鲜血进尽,木兰气绝。金兰欲杀昌宗,铁冠止住曰:“若杀朝廷使臣,有伤木兰之忠。”执剑将木兰心割下来,盛入盒内,令张昌宗怀之进京。昌宗众人鼠窜而逃。花阿珍见木兰既死,附尸恸哭欲绝,回入房中,自缢而亡……再说张昌宗行至六七里到了驿旅河,将盒儿打开,取心向水中漂洗。心中之血,滴出如丝,顺水流百余丈不断(今木兰山有洗血河,山右有木兰潭)。”

  木兰剖心自杀似是小说家言。但是书前有序,引用《唐书》中的记载,认为“木兰者,唐女,西陵人,姻弓马,谙韬略,转战沙漠,累大功十二,何其勇也。封武昭将军,凯旋还里。当时筮者谓致乱必由武姓,谗臣嫁祸武昭,诏征至京。木兰具表陈情,掣剑剜胸出心,示使者而死。”(按:这本《唐书》并非正史中的《旧唐书》或《新唐书》)明代人焦竑曾考证黄陂古为木兰县,有木兰山、将军冢、忠烈庙等。另外,《黄陂县志》中有《木兰传》一篇,内容与此书基本相同不过最后给木兰安排的结局是“寿九十而终”。如此看来,则这部小说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

  荀灌娘

  其实有没有木兰这个具体的人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这首诗和众多的传说向我们表明了在那战乱的年代曾经有女将上阵作战。木兰很可能是当时众多女英雄经过艺术提炼后的总和。五胡乱华初期的荀灌娘,前秦的毛氏和后面很快就要讲到的几个女英雄,很可能就是木兰传说的原型。

  根据史书的记载,荀灌娘姓荀名灌是晋荆北军区司令(都督荆州江北诸军事)荀崧的女儿。她的祖上是曹操的军师荀彧。荀灌这个名字相当男性化,不知父母为何要给她取这样一个名字。灌娘则是她的小名。

  和她的名字一样,荀灌娘从小也非常男性化。她不爱纺织女红,却爱舞枪弄棒,练出了一身好武艺。她生活的年代正值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初期。刚刚平静了不久的中国又陷入了军阀混战的乱世。所以她不学女红,父母倒也不为己甚,估计是为了让她能够多学一些在乱世中的防身之技吧。

  八王之乱后,晋朝皇帝虽然在名义上仍然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但各地早已各自为政。在这种乱世中,实力成了一切。在读这一时期的历史时,常常会碰到几个词:“坞”、“部曲”和“门第”等等。“坞”就是城堡。“部曲”则是附属于豪强的农奴。“门第”则是贵族的等级。当时中国的情形很像西欧的中世纪社会。各地城堡林立,互不统属的各地豪强组织私人军队,争夺地盘。私人军队的成员来自自己的宗族成员和“部曲”。所以家族越大,部曲越多则实力越强。荀灌娘的父亲荀崧的官衔很高,名义上管辖整个荆州和长江以北地区,但实际上他只是一个空头司令。手下的私人部队不过几千。他的命令出不了其控制的宛城地区(今河南南阳)。

  由于中国事实上已经处于无政府状态,各地的农民起义也不少。公元312年,有一位叫胡亢的在竞陵(湖北钟祥)起兵,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名叫杜曾。杜曾勇猛过人,体力极好,可以穿上全副铁铠在激流中游泳而不沉没。不久,杜曾杀死胡亢,自立门户。又与另一个军阀第五猗(第五是复姓)结成同盟,于是声势大振。手下军队达到一万多人。(由此亦可见人口的稀少。)晋政府的荆州刺史陶恺前来讨伐。陶恺亦是一代名将,但碰上杜曾,却被他打的落荒而逃。杜曾的下一个目标就指向了荀崧治下的宛城。晋愍帝建兴三年(公元315年)杜曾奔袭宛城,将宛城团团围住。

  荀崧兵力弱小,仗着城墙勉强支撑,幸亏杜曾的兵力也不多,因此只好采用长期围困的方法。城中的粮食逐渐不够了,周围的军阀却没有一人肯发兵来救。这时荀崧想起他的老部下石览正在附近的襄城当襄城太守,如果向他求救,也许可以得到救兵。

  但是城中兵微将寡,派谁去好呢?正在犹豫之间,灌娘主动请缨。当天夜里,灌娘率领数十名精兵,突然开城门杀出,片刻之间就突围而去。一路上且战且走,终于到了襄城。见到石览,石览认为自己的兵力不够,想要求当时控制豫章(江西南昌)郡的南翼禁卫军司令(南中郎将)周访出兵支援。荀灌娘于是有代替父亲写了一封给周访的求援信,亲自送去。周访见信后派自己的儿子周抚率兵三千,会同石览一同进击杜曾。宛城之围遂解。荀崧乘势反攻,袭击杜曾的根据地新野,击斩杜曾的堂兄杜保。杜曾从此一蹶不振。

  自河南到江西,这条道路相当遥远,即使在今天也并不好走。何况当时并不是太平世界。路上除了会碰到土匪草寇,军阀乱兵还有大自然的威胁。前面说过,当时中国的南方并没有开发,到处是茫茫的原始森林。毒蛇猛兽很多。荀灌娘能独力闯过这些险阻,周访最终肯出兵可能也是赏识她的胆识吧。

  在传统戏曲中,荀灌娘在求援的路上巧遇周访的儿子周抚,两人一见钟情,结为连理。周访于是答应出兵。这事当然是虚构,不过荀灌娘能够说服本来作壁上观的石览和周访出兵,其口才应当是不错的。

  传统的故事中,荀灌娘的年龄一直被说成只有十三岁。这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首先,能够只带数十人冲出重围,再千里求援,十三岁的女孩再怎样英勇,体力总是不够的。其次,荀灌娘生于晋惠帝元康年间(公元291299年)。如果她生于291年,则到突围时已经24岁了。如果她生于299年,则到突围时也至少16岁了。从故事强调她的年纪小来说,则16岁大概是比较可能的。

  荀灌娘的结局无人知晓。在正史中她只出现了这么一次而已。荀氏家族后来迁往南方。她的父亲的官倒是越做越大。最后67岁时死在宰相(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的高位上。以此推测,荀灌娘的结局应该是不错的。

  毛氏

  

  关于毛氏,Charles Hu兄(笔名006)考证的已经非常详细。文章也做的极好。所以我在这里就不用献丑了。做一次文抄公,将其大作转录如下:

  我国古代武艺高强的女英雄实有其人的很少(穆桂英、十三妹都是传奇人物)。女英雄被俘遇难的更少(荀灌娘、平阳公主都无此悲壮经历)。被俘遇难的女英雄而又美貌出众的就更少(凌迟处死的周秀英是员猛将,但未闻美貌)。符合以上条件而又在二十四史中立有专传的则更是少中之少,也许只有一人,那就是前秦毛皇后。她是个武艺高强的绝代美女,统率大军上阵杀敌,最后被偷袭受擒,不屈而死。且她名列《晋书·列女传》,确为真人实事。

  

  

  毛后是前秦高帝苻登之妻。苻登是大名鼎鼎的淝水之战主角秦帝苻坚(氐人)的族孙。苻坚统一中原和华北后率大军南下攻晋,在淝水被晋军以少胜多击败。此后苻众叛亲离,羌人姚苌叛,擒杀苻坚,自立为帝(后秦),与苻登展开了多年激战。

  

  毛后是将门之女,其父是前秦镇守上邽的毛兴。毛后皮肤白晢,修长强壮,自幼习武。嫁苻登后被册立为后。她是一员勇将,尤善骑射。苻姚之战时她统军一万,驻守苻登辎重粮草集中的大界营。姚苌因屡战不利,派子姚崇率军绕道偷袭大界营。苻登发觉,引军邀击。姚军在苻登和毛后夹击下大败,被俘斩二万余人(一说姚崇被毛后射伤左肩)

  

  苻登有勇少谋,得胜后率大军不断进击,放松了警惕。不料姚苌亲率铁骑三万,再次偷袭大界营。毛后兵少,且在夜间被袭,竟被攻入。毛后率壮士和女侍卫力战,张弓发箭,射死姚军无数。但姚军人多,待她箭射完后将她重重包围,誓言要将她生擒活捉。毛后左右均被杀死后,她仍拚死格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力竭马蹶被擒(一说是被套索拉下马活捉)

  

  

  姚军生擒这位英勇美貌的女英雄后欣喜若狂,对她嘲弄凌辱,用绳索重重捆绑,押至姚苌处报功。姚苌见她美貌出众,大为心动,欲纳她为后,她坚决不从,骂道:“吾天子后,岂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姚苌还不忍用刑。她又仰天大哭,骂道“姚苌无道,前害天子(指苻坚),今辱皇后(就是她),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誓死不从。姚苌见她坚贞不屈,知无法使她就范,最后只能将她推出斩首。

  

  毛后被擒斩后,苻军士气大挫,收兵退却,此后与姚军又交战几次。最后苻登在姚苌病死后发兵攻击,被姚苌子姚兴所杀,同年其子被西秦所杀,前秦遂亡 (公元394)

  

  用Penberthy关于完美女英雄的几个条件来看,毛后无疑十分符合:

  

  她武艺高强。晋书记载她“壮勇善骑射”又记她被偷袭后“营垒既陷,毛氏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杀伤甚众。众寡不敌,为苌所执。”可见她确是英勇善战,武艺出众,能临阵杀敌。她又深黯韬略,能统率大军独当一面。

  

  她姿色过人。试想她激战后力竭被擒,衣甲不整,鬓发散乱,满身汗污血渍,被绳捆索绑,生俘后又受姚军虐待凌辱。在常人说来,必是狼狈不堪。但即使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姚苌一见还会心动,要纳她为后。要知姚为后秦武昭帝,也有三宫六院,美女如云。但见她后还会惊为天人,可见她的绝代姿容。

  

  此外,她坚贞不屈,被俘后受尽利诱威胁,利诱,是从即为皇后,为三宫六院之首;威胁,是不从即推出斩首,惨遭极刑。但她仍誓死不从,当面唾骂敌酋,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我国大部的纪实演义小说,如蔡东藩《两晋演义》、高越天《六朝英烈传》中对她均有记述,惜无人为她写专著戏剧或小说,因此,她的事迹较不为人所知,湮没了一千六百多年。

  

  附《晋书·毛后传》原文:

  

  《晋书·列女传·苻登妻毛氏》:

  

  苻登妻毛氏,不知何许人,壮勇善骑射。登为姚苌所袭,营垒既陷,毛氏犹弯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人,与苌交战,杀伤甚众。众寡不敌,为苌所执。苌欲纳之,毛氏骂曰:“吾天子后,岂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照!”苌怒,杀之。

  Charles Hu兄的这篇文章说的已经相当完备了,这里只补充几点。前秦的这位毛皇后的父亲是否为毛兴是有疑问的。所以《晋书》中才说不知为何许人。毛兴是五胡中氐族的大部落的首领(领三千户),是苻氏的世代姻亲。毛皇后估计出自毛兴的部落宗族,所以并不是汉人。当时的五胡之中,氐族的人数极少,而汉化最深。前秦天王苻坚统一中国北方后决定采取周朝的方式将氐族分封到各地镇守。毛兴以外戚的身份被封为河州刺史兼河秦军区司令(都督河秦诸军事)驻扎在枹罕(今甘肃临夏)。

  

  不久,苻坚在淝水惨败,帝国崩溃。以前被苻坚收服的五胡首领纷纷背叛。不过,同为背叛,有些人背叛后光明磊落,如慕容垂;有些人背叛后却卑鄙无耻,建立后秦的姚苌就是后一种人。

  

  姚苌是羌族人。他的哥哥姚襄在战斗中被苻坚擒斩后他就带领部族投降了苻坚。苻坚对他倒是信任有加,任命他为“龙骧将军”。这个职位是苻坚作皇帝前的官职。当时有人劝苻坚把这个称号授给一个与自己有血海深仇的降将似乎不祥,要苻坚尽快除掉姚苌。苻坚对此一笑置之,丝毫不以为意。到了淝水兵败后,苻坚听信谣言“五将山有天子气”,于是带领少数军队前往五将山。他认为既然自己是天子,则只要自己去了五将山,所谓的“天子气”就会应在自己身上了。姚苌得到消息,趁苻坚不备,发动袭击。苻坚的军队溃散,苻坚被擒。

  

  本来,姚苌身负杀兄之仇,趁仇人失利,落井下石,进行报复并无什么可非议的地方。但是他在擒获苻坚后的表现却让人实在不敢恭维。他关心的并不是为哥哥报仇,而是急着要做皇帝,居然厚了脸皮要求苻坚把宝座禅让给他就可以饶苻坚一命。苻坚也是一代豪杰,虽然落难,却丝毫也不退让。最后姚苌只好逼他自尽。行刑时周围的羌族士兵感念苻坚平时待人的恩义都不禁落泪。

  

  姚苌逼死苻坚后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各地的军阀无论是否忠于前秦都打出为苻坚复仇的旗号向他进攻。其中镇守枹罕的毛兴和秦州刺史王统、益州刺史王广、南秦州刺史杨璧、卫将军杨定都向即位的前秦苻丕表示愿意共同出兵攻击姚苌。但是不知如何,秦州刺史王统和益州刺史王广先攻击起毛兴来了。毛兴倒也是一代名将,从容击败了二人的夹击。正待进一步进攻上卦进军姚苌盘踞的关中时,不料内部发生叛变,毛兴被杀。至此西方的反姚苌同盟宣告瓦解。这其中是否有姚苌在捣鬼,不得而知。

  

  不过,姚苌最强大的对手来自于苻登。相对于姚苌,苻登手下的军队并不多,不过三万多人,而且多为步兵。但是苻登行军打仗很有一套。他在军中供奉苻坚的牌位,每个士兵的头盔上都刻有“死”、“休”二字以激励士气。他的手下都是精锐。由于步兵多,骑兵少,苻登就因地制宜将步兵编为密集的手持长矛的阵型。在战场上抵御敌人骑兵的冲击。而骑兵则用来侧袭敌人的阵后和追击敌人。两军在关中数十仗,苻登每每以少胜多。所以姚苌到后来不敢与其正面交锋,只好发挥本部骑兵的机动力,不断袭击苻登的后方。毛后就是在一次这种袭击中被俘身亡的。

  

  

  姚苌此人是个真正恬不知耻的小人。他杀死苻坚后,有一次被抓到的前秦将官辱骂,一怒之下把苻坚的尸体掘出来,鞭尸数百,然后扒掉衣服用荆棘包裹埋葬。在如此对待他以前的恩主后,由于对苻登屡战屡败,居然认为苻登能打胜仗是因为供奉苻坚的牌位,得到了苻坚英灵的保佑。于是姚苌异想天开地在自己军中也竖起苻坚的神像供奉。结果当然继续打败仗。苻登听说后派人嘲笑他,姚苌大概自己也觉得苻坚好像没有什么理由要保佑他,就砍下苻坚神像的头送给苻登。如此功利,没有一点掩饰的小人,却能当上君主,中国历史上也只此一人而已。(如果有谁想看一个邪恶版本的韦小宝,姚苌就是了。)

  

  姚苌当上后秦皇帝后,手下的臣子大多是前秦的旧臣。一次他问手下的大臣:“我们大家以前一殿为臣,现在却分了君臣,你们侍奉我不感到羞耻吗?”他手下的大臣赵迁说:“老天爷让陛下这种人做了皇帝也没有感到羞耻,我们作臣子的又有何羞耻?”姚苌听后怡然自得,丝毫没有觉出其中的讽刺意味。

  

  毛皇后一代女杰,时运不济,死于这种反复小人之手,实在可惜。

re:

毛后确是氐人,而且确是毛兴的女儿,这个《十六国春秋》和《资治通鉴》都有记载,《晋书》作者说她“不知何许人”应该是一时失考了,《十六国春秋》的材料可比《晋书》原始,《资治通鉴》又以考据精确、审订严谨著称。

附《十六国春秋》、《资治通鉴》有关毛后为毛兴女的记载:

苻登妻毛氏,毛兴之女也。壮勇善骑射,登留毛氏及辎重于大界营,为姚苌所袭。营垒既陷,犹湾弓跨马,率壮士数百,与苌交战,杀贼七百余人,众寡不敌,为苌所执。毛有姿色,苌将纳之,毛骂曰:“天子皇后,安可为贼羌所辱?何不速杀我!”因仰天大哭曰:“姚苌无道,前害天子,今辱皇后。皇天后土,宁不鉴昭!”苌怒杀之。 (《十六国春秋·前秦录·苻登传》)

秦主登立妃毛氏为皇后,勃海王懿为太弟。后,兴之女也。遣使拜东海王纂为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领大司马,封鲁王,纂弟师奴为抚军大将军、并州牧,封朔方公。纂怒谓使者曰:“勃海王,先帝之子,南安王何以不立而自立乎?”长史王旅谏曰:“南安已立,理无中改;今寇虏未灭,不可宗室之中自为仇敌也。”纂乃受命。于是卢水胡彭沛谷、屠各董成、张龙世、新平羌雷恶地等皆附于纂,有众十馀万。(《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晋纪二十九·烈宗孝武皇帝中之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681e35a32d7375a4178048.html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魏晋南北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