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江苏新高考古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课标高考古代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
20182019级江苏省新高考语文学科 的古文背诵篇目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中的60篇,即文言文必修10篇,文言文选择性必修10篇和诗词曲40首。(一)必修10篇)
1 .《论语》十二章 2 .荀子《劝学(节选)》 3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韩愈《师说》 6 .杜牧《阿房宫赋》 7 .苏洵《六国论》 8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9 .苏轼《前赤壁赋》 10 .归有光《项脊轩志》
2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9 .王维《山居秋暝》 30 .李白《蜀道难》 3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2 .李白《将进酒》 33 .高适《燕歌行(并序)》 34 .杜甫《蜀相》 35 .杜甫《客至》 36 .杜甫《登高》 37 .杜甫《登岳阳楼》 38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侍坐》
39 .李贺《李凭筌篌引》
40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火》 41 .李商隐《锦瑟》
42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43 .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44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45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
梦》
12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13 .贾谊《过秦论(上)》 14 .《礼记大道之行也》 15 .李密《陈情表》
16 .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 17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8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9 .苏轼《石钟山记》 20 .姚鼐《登泰山记》
4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7 .黄庭坚《登快阁》 48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49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50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诗词曲40首)
21 .《诗经静女》 22 .《诗经无衣》 23 .屈原《离骚(节选)》 24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5 .曹操《短歌行》
26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27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51 .陆游《书愤》
5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54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5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6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7 .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58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1页共22


59 .王实甫《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60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2页共22


-)必修10篇)
1.《论语》十二章
1k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镌、有修养的君子在吃住方面提出了要求,这两个
句子是“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特别强调通过“他人”这面镜子来提升自我,反思自我。〈论语〉
二章》中,孔子用“ ▲ ”两句话告诫弟子,既要学习榜样,又强调要进行自 我反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论语〉十二章》中,“
道夕死可矣)
, ”两句话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
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朝闻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文”和“质”对君子下了定义的句子是“
▲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_ 5〈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比喻,说明功亏第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
理,其中功亏-第是因为“
”,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 ▲
(吾止也吾往也)
6《〈论语〉十二章》中,孔子教育弟子们要多读《诗》,因为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
观察力,还可以“ ▲
”,意思是可以团结群众,针贬时事。(可以群 可以怨)
7《〈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做事和说话方面提出了要求:“ 还要
求君子“ ▲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载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看)
8《〈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会
赞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两句表明实行仁德在于自己,
9《〈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不在于别人。(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10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
▲二(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_ 11)“大凡君子与君广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的思想在《〈论
语〉十二章》中发述为:“▲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 .荀子《劝学(节选)》
1)(2020全国卷U《荀子劝学》中举例说,笔直的木材如果“
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暴晒也不会挺直,因为“

”,就会弯曲到
(以为轮 使之然也)
2
臾之所学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2018全国卷HI《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弹精竭虑思 考,却“ ▲ ”,踮起脚极目远望,也“ ▲ (不如须3)(2017全国卷川)《荀J'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
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 ▲
,
, ”的观点。(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4 2016全国卷I )《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 ,
3页共22


是用心专的缘故.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5荀子在《劝学》中以“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为喻,引出“
的结论,强调学习能够改变人的秉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层楼”表达意思相近
句子是:“

, ▲(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7古人云:课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


,
”说的正是这个道理。(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⑻《劝学》中“ ▲ 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 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金就胡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9荀子在《劝学》中,为强调学习的作用在于弥补自身不足,用借助舆马而致千里、借
助舟楫渡江河的例子,引出“ ▲
”的观点。(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
10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
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地。(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胡则利)
3 .《史记屈原列传(节选)》
I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作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
《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
-(其文约其辞微)
, - 2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文风特点的句子是“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3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人,
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举美迩而见义远)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4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①
1历史启示我们,要想使国家安定,江山永固,就必须对百姓积聚道德和仁义,正如《读
宗十思疏》中所说“
, ”.(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见
2《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告诫君王“戒奢侈”的句子是:“
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成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3《课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会带来不同结果的句「是:
.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4人们做事开始都能做得很好,但很少能坚持到最后。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用

, ”两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历代帝王在施政时大多虎头蛇尾,不能善
始善终。(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5《谏太宗十思书》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
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件很轻松 的事了。(简能而任 择善而从之)
6《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
的“ ▲
”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4页共22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脐傲自满的句 是“

”,用“网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A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5 .韩愈《师说》
1 2019全国卷山)《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
是:“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

2018全国卷I 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
李蟠的文章爱好,而“ ”,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韩愈的《师说》中,“ 句描写了士大夫们听到“老师”“弟子”称呼的反 应,还运用对比表达了对君子的讽刺:“

-(则群聚而笑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韩愈《师说》中,“ ▲ , 师的重要性。(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两句点明了不从师的危害,从反而说明了从
5《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A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 _ 6荀子在《劝学》中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则在《师说》中将这种认识
接农述为“



”的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7韩愈《师说》中,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作者指出,应以能者为师,也就是前
文所说的“ ▲
”的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古代圣人“,”.尚且向老师请教;现在的般人“ ▲ 却以向老肺学习为耻。(其出人也远矣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9韩愈在《师说》中,引用孔子的“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而得出“ ▲
,

这。以能者为师的观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6 .杜牧《阿房宫赋》
1 2020全国卷川)《阿房宫赋》中以连串的排比夸张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
的椽子“ ▲ ”,嘈杂的音乐声“ ▲ -(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
2 2019全国卷II 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作者泼墨写意,粗
笔勾勒,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及现其庞大高峻,气势不凡。(覆压三百余里隔离 天日)
3 2017全国卷I )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 就足以抵抗泰国,紧接着说:“ ▲ ?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 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4 2016全国卷II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 ▲ ▲”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 ”两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
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着皇帝临幸。(绶立远视 而望幸焉)
5杜牧《阿房宫赋》用“ ▲
珍惜、生活极度奢侈。(鼎铛玉石 金块殊砾)
5页共22


《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个史”化用了《阿房宫赋》中“ 两句。(反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7《阿房宫赋》中“ ▲ ”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
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奈何取之尽镯铢用之如泥沙)
8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随地形而建、宫室结构的交错和精巧的句r
“ ▲ ,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9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给当朝统治
者敲响了警钟,警示后人不要重蹈泰国灭亡的覆辙。(后人哀之而不篓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 也)
10《阿房宫赋》中,杜牧说“ ”,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 再重演的原因是“ ▲
(族秦者秦也后人哀之而不蓼之)
7 .苏洵《六国论》
1苏洵在《六国论》中借助“

”,敏锐地指出了对抗秦国的办法,此
举会让对方寝食难安。(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声才)
⑵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最终也走向了灭亡,其原因是“_4_,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武力抗泰坚持到底的句子是:“
,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措其用武而不终也)
▲,. 4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苏洵在《六国论》中就 11个字,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 ,
,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看)
5《六国论》中作者借“
不烦。(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也)
”两句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
8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为论证的立足点,时保守派
谬论进行驳斥,农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名实已明 而天下之理得矣)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 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 工(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9 .苏轼《前赤壁赋》
1
II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 亮时圆时缺,“ ▲ ”.(而未尝往也而辛莫消长也)
2020全国
”:月
2
以“

2019全国卷II苏轼在《赤壁赋》中,
”两句.写出了婉转
悠长、延绵不尽的乐声之美。(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3 2016全国卷III《赤壁赋》的开头,6页共22


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上,朗诵《诗 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 ▲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4《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岫胪千里,旌旗蔽空”,而
你我只是“ ▲ ”:曹操当时是“醯酒临江,横槊赋诗“,而你我只是“ ▲ (驾一叶 之扃舟举匏樽以相属)
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对“有主”的世间万物的态度度的两句是“ A二(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6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借听者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洞箫演
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经妇)
7苏轼《赤壁赋》中,“ ”两句描写了眼前的山川形胜,以此自然引
出当年赤壁大战的盛况。(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8苏轼在《赤壁赋》中追述了曹军攻破荆州、沿江而下的景象,接着用“ ▲
, 两句表现了英雄的志得意满。(醐酒临江 横槊赋诗)

9《赤壁赋》中以主客问答的形式阐述人生哲理,其中“ 10《赤壁赋》中,“ ▲
”两句,客
人以物自比,形象地写出了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寄蜉蟒于天地渺沧海之 一栗)
”用比喻的手法,写苏轼扣舷而歌,向往美好事
物而不可得的怅惘失意之情。(渺渺今予怀望美人今天一方)
II古人常将香草、美人作为圣主贤相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中

, ”两句就用了这样的手法。(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大一方)

”两句描写了明月初升后江面的美妙景
1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色。(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13苏轼的《赤壁赋》文中阐述了“盈虚”与“水月”关系,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的角度
看,两者关系应是“

美(姜将向其变者而观之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忘记了空间; 14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有了共鸣。他们“

”,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 “物与我皆无尽也”这种豁达超然之“乐境二(相与
枕藉乎舟中 不知东方之既白)
15苏轼《赤壁赋》中的“ ”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小船像叶子般任意漂
荡在浩渺江面上的样子。(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10 .归有光《项脊轩志》①
1《项背轩志》中描写项背轩的大小和面积的句子是“
可容一人居)



”.(室仅方丈
2在《项脊轩志》中,描写了项脊轩里面有书香之味的句子是“

(借书满架 偃仰啸歌)
- 7页共22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11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①
1
2020新全国卷I 《论语先进》中写到孔I"的四个弟子侍坐时各言其志,了路的志 向是,用三年时间治理一个饱经忧患的千乘之国,“ 也)

,
-(可使有勇且知方
2《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用温和自谦的话“ ▲
以也)
,
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营造轻松、亲切的环境后,又启发弟子各言其志的。(以吾一日长乎尔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
性格特点。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的“ ▲ , 俟君子)
”中可以看出来。(如其礼乐以
4《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 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路酣歌的美丽动
的景象:“



(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
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6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中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2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1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



”两句以《诗经》为例提出了“发愤
著书''的观点。(《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衣明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J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13 .贾谊《过秦论(上篇)》①
1庞大的秦帝国迅速土崩瓦解,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考。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过秦
论》中尖锐地指出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良
2《过秦论》中最能体现秦始皇守天下时防范之严的两句是:“
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贾谊《过
论》中“



”两句就是时此事件效果的概括。(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
敢弯弓而报怨)
<4《过秦论》中,作者总结秦朝灭亡教训,指出施行仁义重要性的句子是“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8页共22


5《过秦论》中,作者用“ ”来表现秦始皇统天下不可
阻挡的气势。(振长策而御宇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6《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统天下,突显他政治上的功业的两句是“ ▲,―
▲(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14 .《礼记-大道之行也》①
1《礼记礼运》中对选取领导人和与邻国交往提出了
(选贤与能讲信修睡)

,
”的要求。
15 .李密《陈情表》①
1
, ”化用《初学记鸟赋》中的典故,来抒发李密对祖母的孝养之
情。(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
2李密《陈情式》中,“
薄西山气息奄奄)
”两句,运用比喻,写出祖母垂危之状。EJ 3《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式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镌两句是 A(臣生当结草死当陨首)
4李密《陈情表》中“



”两句,一外内都强调个“无”字,写
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家中乏人的困苦境地。(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便)
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如实汇报了自己和祖母的年龄,其目的是为了说明



”,从而为下文提出赡养祖母终老作铺垫。(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
刘之日短也)
6由两个相同的字重叠构成的“叠同”可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李密《陈情表》中,以


,
”两句形象的写出祖母呼吸微弱、时日无多的情形,哀婉动人。(气息奄
奄人命危浅)
7李密在《陈情衣》中用“ ,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
请辞原因,委婉地向晋武帝式达他不仕的苦衰。(史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6 .陶潜《归去来兮辞(并序)》①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的" 2《归去来兮辞》中“
吾愿帝乡不可期)



”借人格化的云和鸟来衣达对宁
静与闲适生活的渴望。(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两句直接交代了诗人归隐的缘由。(富贵非
3《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 ▲
过去肯定了现在。(实迷途其未远 觉今是而昨非)
是时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
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赞美了春来万物复苏,草木繁荣,清泉不绝流淌的两句是




”,由此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精神上得到了满足。(木砍砍以向荣
9页共22


泉涓涓而始流)
5《归去来兮辞》用” ”描写归乡途中轻舟快水,发现归程的轻松愉
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舟遥遥以轻幽风飙飙而吹衣)
6陶潜在《归去来兮辞》中说认识到自己过去的错误已经无法挽回,唯有把握当下和未
来的句子是“

, 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
7陶潜《归去来兮辞》中描写拄着拐杖出去走走、随时随地休息的句是“
而写自己回乡后以琴书为伴的句子是“_4_"。(策扶老以流想乐率书以消忧)
17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①
1《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方法时说,为了保全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


,
”,这个比喻在育人方面也颇有启发意义。(其蔚也若子其量也若弃)
2柳宗元《种树郭粢驼传》中,郭索驼介绍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人要做到“ ▲, 既总结了种树的经验,又暗示了全文的主旨。这个道理极其平凡,但其他种树的人却不 容易做到。(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3《种树郭橐鸵传》中,般种树的人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什么都放不下,结果
得其反,“ ▲ , : ▲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虽 日爱之 其实害之 虽日忧之 实仇之)
3《种树郭维驼》中,写其他种树人对所种树木早晚探视抚摸,时时看顾的句子是

,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18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①
1如果要告诫人们注重细节,防微杜渐,不要玩物丧志,避免“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之患,可以借用欧阳修《伶官传序》中“ ▲ , ”这两句话。(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2《伶官传序》中,“ ”两句话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意思衣
达上异曲同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五代史伶官传序》中以“举天下之索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
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 “ ▲ , ”的经验教训。(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而智勇 多困于所溺)
4欧阳修《伶官传序》中,作者论述由“盛”而“衰”史实后,连用两个设问句:“岂得
难而失之易欤? ? ”既引人深思,又寓结论于疑问之中。(抑本其成败之 迹而皆自于人欤)
5《伶官传序》中用“
劳可以兴国 逸球可以亡身)
”的道理,对庄宗李存勖的“成败之迹”作了
理论性的概括,说明盛衰之理的本源在于“人事”,这也就是《尚书》所说的“满招损,谦得益”。
(忧19 .苏轼《石钟山记》①
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用个定语后置句式明“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
''的诗句是“

, 工(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
2从苏轼的《石钟山记》我们可以得到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
10页共22


A—”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0 .姚鼐《登泰山记》①
D《登泰山记》中,“



”描述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
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极天云一线异包须臾成五采)
⑵姚鼐《登泰山记》中“_4_ ”描写初登山顶见到山与雪时的景象,进而说“一4_" 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积雪的光彩。(苍山负雪 明拽天南)
3在姚鼎《登泰山记》中,“
山的困难。(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受)
”写出大雾弥漫,山路冰滑,衣现了登
(三)诗词曲40首)
21 .《诗经(小)静女》①
D《邺风静女》中:“


J朱熹对此评日:“非此英之为美,特以美
人之所赠,故其物亦美耳」(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2在《静女》诗中,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男主人公不见女主人公时焦急神态的
句子是:“



-(爱而不见搔首斯淘)
▲,
3《诗经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彤管有炜说蜂女美)
22 .《诗经秦风无衣》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句子是“
无衣与子同裳)

, (岂日
2《无衣》中,“
昂激情。(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表现了战士们已经准备好武器,要起战斗的高
23 .屈原《离骚(节选)》
1在《离骚》(节选)中写屈原看到时光易逝,担心国家易老、昏联误国的句r是:“ , A二(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1 2孔子以水为喻,表达对时间的深沉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屈原在《离骚》中
以水为喻,&达强烈的使命感的句子是“ ▲ 不吾与)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
2 3在《离骚》(节选)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者高尚的人格,表明诗人当仁不让,自荐当
国政治的引路人的句子是“ ▲

(乘骐旗以驷.聘今来吾道夫先路)
3 4《离骏》中诗人展开想象,用白芷、秋兰等香草,来突出、映衬诗人高尚的情怀、不俗
情趣的诗句是“

A (扈江离与辟芷今纫秋兰以为佩)
4 5《离骚》中既表现r诗人对祖先的崇拜,又衣现r他贵族出身的优越感和责任感的句(■ 是“

.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席)
11页共22


24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1《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是“ A 二(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
25 .曹操《短歌行》
1曹操《短歌行》里用“
时可报)


”的疑问来喻指人才难求。(明明如月
2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来发达自己对人才的
渴望,这两句是“ ▲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
,
”,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
3曹操在《短歌行》中“
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用“
公那样的胸襟,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同时表达作者胸 怀大志,统天下的愿望。(上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6 .陶潜《归园田居(其一)》
1《归园田居》中,陶渊明连用两个比喻“ ▲
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熟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
”来衣达他对官场的厌倦, 2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
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陶渊明的《归国田居》“ ▲ (羁鸟恋旧林 鱼思故渊)
3《归园田居(其 一中袅现诗人挪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 ▲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J 27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1《拟行路难》中“
无感吞声掷躅不敢言)


”写出了社会现实对于寒微人士的压抑,已经到
了让诗人敢怒而不敢言、徘徊难进的地步,表现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心非
木石岂28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①
I《春江花月夜》中“ ▲
”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两人
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之意。(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2在《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句
子是


J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
3《春江花月夜》中“
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筱)
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江
流宛4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和《春江花月夜》“一4_
12页共22


A”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5《春江花月夜》中月入户中,牵扰思妇,“
,
” 一联中,思妇的两个
动作虽徒劳却多情,生动衣现出内心的惆怅和时远人的思念。(玉户帘中卷不去拣衣砧上拂还 来)
6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开篇用“
句勾勒春江水势浩荡的壮丽画面。(春江潮水连海平)

7《春江花月夜》中以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
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满怀的句子是“ ▲ 不胜愁)
,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
29 .王维《山居秋暝》①
1在《山居秋暝》中,“ 2王维《山居秋暝》中“
渔舟)
,
”两句,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由高到低, 描绘了月夜下清幽的山间景色。(明月松间照 涌泉石上流)
,
”两句由写景转为写人,采用了 “未见其
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描绘了翠竹青莲之中勤劳的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图景。(竹喧归浣女
动下30 .李白《蜀道难》
1


2019全国卷I )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回顾了 “五丁开
山”的传说。(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2


2016全国卷II李白《蜀道难》中“ ,”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
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裁)
3李白《蜀道难》中的“
息以手抚牌坐长叹)
”两句,描写了行人在翻越青泥岭时的紧
张与恐惧,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刻画出来,表现『蜀道之险。(扪参历
并仰胁4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借助两种动物的衣现侧面烘托蜀道的
高峻雄奇,不可攀越的两句是“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5李白的《蜀道难》中“ ▲
面。(飞湍瀑流争喧虺琼崖转石万壑雷)
”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
6《蜀道难》中,李白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劝人警惕战乱的发生,警
蜀中“猛虎、长蛇”的“ ▲
”凶残性。(磨牙吮血 杀人如麻)
▲、―
7《蜀道难》中,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A二(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望)
8李白在《蜀道难》中,借助神话和通过描写波涛滚滚的回旋的急流来突出蜀道之高险
的句子是“ ▲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两句,式明皇帝派驻蜀地的将领定要是
9李白《蜀道难》中“
亲信,否则就会变成叛乱者。(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10李白在《蜀道难》中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就没有沟通往来的原因的句子是
13页共22


(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城眉描)
31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展现迷离恍惚、道路弯曲不定的世界的两句诗是“一4_
二(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2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
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最能表现作者性格)的句子是
“ ▲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成反)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
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 鼓瑟兮驾回车)
”和“ ”令人叹为观止。(克为衣今风为马虎
5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描写水波动荡升起烟雾的奇特景象,又以“ 今生烟古来万事东流水)

”句
”句慨叹世事如水,去不复返。(水澹澹
32 .李白《将进酒》
1人生即使失意,也不要过于在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将进酒》中“ ▲, A"两句,诗人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于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 世的积极的愿望,表现了诗人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将进酒》中式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钟鼓馍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酹)
▲,
3李白在《将进酒》中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极言人生短暂、貂华易逝是“ A(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3 .高适《燕歌行(并序)》
1高适的《燕歌行》中,“
金伐鼓下榆关 旌稀逡迤碣石间)

”两句声形兼备地突显军行之声威。(报
2《燕歌行》中的诗句“ ”,与杜甫在《兵车行》中“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
百还戍边”所收达的意思相似。(铁衣远戍辛勤久)
3《燕歌行》中“ ▲ ”写力竭兵稀,重困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的
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大漠穷秋寒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34 .杜甫《蜀相》
1《蜀相》中,杜甫的“ ▲ , ”用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生的
功绩和镌才,感人至深。(三硕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4页共22


2《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
句是“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诠释了诸葛亮忠义尽责与鞠躬尽瘁的精
3杜甫在《蜀相》中用“
神。(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4为“恢复汉室”,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终失败,壮志未酬,病逝五丈原,后人常
用杜甫《蜀相》中的“ 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两句,表达壮志未酬之深沉感慨。(出师未提身
35 .杜甫《客至》①
1杜甫在《客至》中用“



”,来表达招待不周的歉疚,让人感受到主
人竭尽诚意的盛情。(盘维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酷)
2《客至》中农现作者在寂寞之中听闻挚友前来的欣喜与热情的诗句是“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36 .杜甫《登高》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描绘了 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用 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这两句现在也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 河仍将向前之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登高》由高到低,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
冷艳清淡,渲染了秋江景物悲凉的气氛的句子是“ ▲ 清沙白鸟飞回)
J(风急天高猿啸哀渚
<3杜甫《登高》中紧承写景部分,意境开阔,自伤身世,极写诗人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
之愁和年老多病孤独之感,揭出前文所蕴含的比兴、暗示之意的句子是“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4杜甫的《登高》中“ ” 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 ”徇,则
我达了使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37 .杜甫《登岳阳楼》①
1杜甫《登岳阳楼》中“
夜浮)



”,两句,描写了洞庭湖的波浪掀天、
浩茫无际,表现出宏大的气势与壮阔的意境,被王士祯赞为“雄跨今古”的佳句。(吴楚东
南解乾坤日2《登岳阳楼》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泅流)
,
38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页共22


1 2020全国卷1 )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 ”两句。(座中注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 ”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越声的诗《琵芭行》改 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
2

2019上海卷)《琵琶行》中,“
快流畅与低徊冷涩。(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 2020全国卷HI严格地说,潺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 入耳。白居易《琵苣行》中“ ▲ ”两句我达了这样的意思。(岂无山歌与村笛 哑嘲断难为听)
4白居易《琵芭行》中“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衣现出琵琶女弹奏

技艺高超,听众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5《琵琶行》中“ , ”两句,借用设问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在谪
居地所闻动物呼号声来农情达意。(其间旦暮闻何物牡鹃啼血俅哀鸣)
<6白居易《琵芭行》的语言简洁凝练,开篇仅用“ 句就已交代了时间、地
点、人物和事件,“ 句则点明了季节特征,并渲染了萧瑟落寞的氛围, (济阳江头夜 送客枫叶荻花秋瑟丛)
7白居易《琵国行》中〃 ,
”两句,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写当年的琵爸

女无论是技艺还是容貌都出类拔萃。(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8《琵琶行》中,写琵琶女早年技高貌美,盛极一时,现在却飘零沦落,今昔时比之下,
&现她这种悲叹的句子是“ ▲ ,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别有幽愁
9《琵琶行》中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0白居易《琵琶行》中,描绘琵芭女演奏当时名曲,展现琵琶女丰富多变的技法和高超
技艺的句子是“

, 二(轻拢慢拎抹复挑初为《宽裳》后《六幺》)
”两句形容琵苣声在沉咽、暂歇后,忽然又爆
II在《琵琶行》中“ 12《琵爸行》中“ ▲
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发出激越、雄壮的乐章。(银瓶乍破水浆迸铁崎突出刀枪鸣)
”两句用比喻的修辞、对比的手法正面描写琵爸

, 13《琵苣行》中行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命相连,心灵相通的句子是“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4白居易《琵苣行》中以明月衬托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孤寂的两句是“ ,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15白居易《琵琶行》中多处写到月,如“
明江水家)
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
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 ” 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别时茫茫江浸月 绕船月16)“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苣行》中“ ▲, A也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冰泉冷涩弦凝绝 绝不通声暂歌)
17《琵芭行》中,白居易告诉人们在艺术衣现中要适当以“空白”展现更丰富的意蕴的
名句16页共22


是“ ,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8.李贺《李凭箜篌引》①
1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 2《李凭箜篌引》中“

”两句,描写了箜篌精美和其声音的
美妙。(吴丝蜀桐张高秋 空山凝云颓不流)
”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以四种美好事物正面

直接描鉴了箜篌发出的四种声音,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昆山玉碎凤跳
叫芙蓉泣露杳兰笑)


3李贺《李凭箜篌引》借用女婿的典故,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场秋雨,来
表现音乐的震撼力的句子是“

,
工(女妫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两句,写李凭弹奏技艺高超,月宫中的成天
4《李凭箜篌引》中“
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和任凭深夜的露水把皮毛浸湿玉兔都被深深吸引,不忍离去,逗人情思, 发人联想。(吴质不眠倚桂树 露脚斜飞湿寒兔)
5《李凭箜篌引》中用”形容音乐清脆激越,用”形容音乐时而幽
咽,时而轻快,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昆上玉碎凤底叫 芙蓉泣露杳兰笑)
6《李凭箜篌引》中《李凭箜篌引》中“
三丝动紫皇)
”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
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十二门前触冷光
40 .温庭筠《菩萨蛮》①
D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通过描写女夕的服饰用反衬手法写出其孤独之情
的句子是“

, (新怙绣罗荔双双金鸥坞)

(小山
2温庭筠《菩萨蛮》中写女子早晨醒来的状态的句子是“
重登金明灭鬓云欲度杳腮雪)
3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登金明灭)》中“ ”两句,“懒” 一“迟”,
遥相呼应,刻画女广梳妆的情态。(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41 .李商隐《锦瑟》
1《锦瑟》中以锦瑟起兴,引起对华年往事的追忆的句/是“
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
2《锦瑟》诗中“ , ”抒发了 种怅然若失而又无可奈何的深沉感喟,
余音袅袅,余韵悠长。(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悯然)
3李商隐有着“朦胧、象征”的诗美追求,善用典故是其创作的大特点,如《锦瑟》
中“



”两句就化用了 “蚊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意象神奇而空灵, 上句描绘出宏阔而寂寥的境界,下句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 生烟)
4李商隐的《锦瑟》中“ 李以声音收现内心的凄怨;而“
17页共22
”,以形象


喻指内心的悲哀。(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
42 .李煜《虞美人》
1)(2018全国卷n【)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 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小楼昨夜又
2李煜面对春日的风月在《虞美人》中感慨“
往事知多少)
o (春花秋月何时
3李煜的《虞美人》同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问君能有几多愁怜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两句将景物与人事对比,写出词人
4李煜在《虞美人》中,用“
遥望金陵、物是人非之感。(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5《虞美人》中表现词人李煜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引出对故国往事感叹
句子与“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3 .柳永《望海潮》①
D柳永《望海潮》中“

”两句分别写出了钱塘街巷之美和当地居民
住宅之雅,读来让人神往不已。(烟柳画桥 风帘翠琳)
2柳永《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两句是“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 , 3《望海潮》中“ , ”两句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
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羌管弄晴菱歌泛友)
44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1《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样流逝抻,未曾给当朝的人留
任何教训和反思的句子是:“

,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求烟衰草凝绿)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描写千里奔流的长江澄澈得好像匹白绢,青翠的山峰犹如被
拥的句子是“ ▲ ,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45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
1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2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写天人永隔时间之长,
”又表现了与葬地相隔之远。(十年生死两茫茫千里孤坟)



”两句写夫妻久
别重逢,伤痛难己,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相符合,极具感染力。(相碰无言惟有泪干 行)
3《江城子》中,“ ” 徇,才开始真正“记梦”,呼应标题。“
还乡纵使相逢应不识)
” 一句, 把现实与梦幻混同起来,假设与亡妻见面的情形,而见面是不可能的,感情深沉而悲痛。(夜来
幽梦忽18页共22


4《江城子》中,“
, 年的闺房之乐。(小杆窗正梳妆)
”两句,与其说是写梦中情形,毋宁说是回忆当
46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念奴娇(大江东去)》中,用“
2019全国卷川)苏轼在
, ”两句, 表达了岁月虚度、只能借酒浇愁的无奈之感。(人生如梦 一尊还醉江月)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 ▲ 3
(大江东去)》中“
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
一句,点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羽扇纶巾桶格灰飞烟灭)
2015全国卷I )苏轼《念奴娇


”两句,收束
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将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体。(江山如 画一时多少豪杰)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
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 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乱石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
▲”两句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47 .黄庭坚《登快阁》①
1《登快阁》中的“


”两句,营造了阔远澄清的意境,流露出黄庭坚
r却公事后登阁远眺、暂得放松的喜悦之情。这两句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
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48 .秦观《鹊桥仙》
D “伤离别”是人之常情,秦观《鹊桥仙》中“
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两句由叙述转为议
论,揭示了爱情的真谛,表达了自己独特的爱情观,将词的主旨升华到/ 个哲理的高度。(两
情若是2秦观《鹊桥仙》中,词人用“
间无数)
”赞叹牛郎织女一年度的七夕相
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热情歌颂了 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一相逢便
胜却人49 .周邦彦《苏幕遮》①
1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中,“ ▲ , 泼清新、别有情趣的场景。(鸟雀呼晴 便晓就檐语)
”两句运用比拟手法描写室外活
2周邦彦《苏幕遮》中把荷花写得出神入化的诗句是:“ , ”,
深得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构图精髓。(叶上初阳千宿雨 水面清圆
一风荷19页共22


举)
3周邦彦《苏幕遮》中“ ”和杜甫《蜀相》中“ ”都写到鸟鸣,前者
流露出种轻松欢快之情,后者则传达出佳景虽在却无心赏玩之慨。(鸟雀呼晴隔叶黄鸭空好 音)
50 .李清照《声声慢》①
。)雨本无心,但却能常常淋湿诗人的心,读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A"便感到那冷雨滴到了内心深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
”七组十四个叠字,
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 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 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或戒)
3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中“ , ”两句,用口语化的词句,运
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兀自独坐,百无聊赖,无所依傍的内心世界,异常 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守着窗 儿独自怎生得黑)
51 .陆游《书愤》
1 2017上海卷)柳永《雨森铃》中“自古多情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两句,直抒
臆,感情深厚:陆游《书愤》中直抒胸臆、用典明志,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至老不移,渴望施展抱负的联是“ 间)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2《书愤》中用刘宋名将檀道济典明志,感叹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的诗
是“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3杜甫《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辆开济老臣心”注重歌咏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陆游的《书愤》同是歌咏诸葛亮,其中的的“ ”注重他的精神品格。(出师 一表真名世千我谁堪伯仲间)
52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①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诗人将明媚的春光与自己落寞的情怀构成鲜明对照,表达自
郁闷惆怅的句子是:“

,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两句看似闲适恬静,却暗含无限
2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
感慨与牢骥,故借写字、品茗来掩饰内心的感伤之情。(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孔或分茶)
3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 ▲ ”两句用清新隽永的语言,细致贴切 地描绘出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并借明媚春光反衬自己的落寞情怀,被誉为“绘尽江南春的神 魂”。(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卷明朝卖杏花)
4《临安春雨初霁》中“ ”两句采用一个独具匠心的比喻,感叹世态
人情浇薄,同时诗人自问为什么过客居寂寞无聊的生活。(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的马客京华)
5《临安春雨初霁》中用来描写诗人因闲居无聊,志不得申,表明诗人不会被世俗污染, 故不如回乡躬耕以自嘲的句子是“ ▲
, 工(索衣笑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20页共22


53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1《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体现了诗人的鲜明个性,不管官场
冷暖,纵情泛舟洞庭。(短发萧骚襟袖冷 稳泛沧浪空闲)
2《念奴娇过洞庭》中,“素月分辉,明河共映,表里俱澄澈”三句的景与“ ▲, A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孤光自照 肝胆皆冰雪)
3《念奴娇.过洞庭》中,以江为酒,对星细酌,万物为友,用奇帆想象之语及达词人愉
悦的心境和豪迈的气度的句子是:“ ▲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 象为宾客)
4《念奴娇过洞庭》中,“ ▲ , ”点出了在这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美 般的空灵画面上,湖上的叶扁舟分外突出,真似仙境。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 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玉篓琼田三万顷看我扁舟一叶)
54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 2016全国卷I )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
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 ▲ ”,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封狼居胥嬴 得仓皇北顾)
2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
备精良。(金戈铁马)
” ■句写出了北伐将领刘裕指挥的部队装
3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 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用“
”赞扬了刘裕的功业,
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侧面衣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遗憾。(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的典故
来写江北各地沦陷已久,南宋政府不图恢复,百姓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是宋室臣民的现实,用 典抒情,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可送回首儒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5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
家国破败触目伤情。(望中犹记 烽火扬州路)
”从怀古转为伤今,
6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是感叹时无英雄:“
句,描写了佛狸祠社日的热闹场面。(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一片神鸦社鼓)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物”类似。(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两句写词人登临北固亭,慨叹
眼前景象,又担忧当前时局,表达的感慨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8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既有雄浑气势,彰显出作者非凡的英雄气魄, 缅怀古人而感伤自己,为全词定下较高格调的两句是“ ▲ 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英
55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 2020新全国卷I )辛弃疾《菩萨蛮(郝孤台下清江水)》中写道,江中不仅能看到江
水,还能看到“ ”:而北望故都汴京,又“ ”,视线常被遮断。(中间多少 行人泪可怜无效山)
2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 ”两句借眼前实景,象征 着抗金复国的正义事业必然会克服切阻力,取得最后的胜利,表明作者对恢复中原充满信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 21页共22

”写远眺故都却被阻隔视线,表现出

辛弃疾对沦亡国土的思念与收复大业阻碍重重的忧愤。(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4《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 ”,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 寄寓者词人时主和派阻挠恢复大业的不满和无法收复中原的悲痛,是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 而暗合开头之郁孤台意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蚂坞)
56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写众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笑语盈盈地去参加元宵盛会
态的两句词是“


句为下文写与众不同的“那人”作了反衬。(蛾儿雪柳黄
金缕笑语盈盈暗杳去)
2王国维在《人间同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
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也。而第三境,则取自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一句,即:“ ,
(众里寻他千百度 暮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生动地展现了元宵整夜百乐齐

, 1 3《青玉案元夕》中“
鸣、花灯炫目的热闹景象。(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57 .刘克庄《贺新郎》
D《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 句用比喻说明国家的命脉,实在已经衰微不 堪,又用“ ▲ 句衣达作者报国从军的夙愿。(国脉微如缕少时棋柝曾联句)
2《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描绘边境敌人来势汹汹,频频冲击边城的两句是“ ▲,
(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 ▲
人才。(未必人间无好汉 谁与宽些尺度)
”两句,表现希望统治者不拘一格降
4刘克庄的《贺新郎》中连用两个典故,来说明即使没有承授与凭借,照样也可以保家
卫国建立功勋的句子是“ ▲
(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上母)
5《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用终军“主动请缨”的典故式达词人在国运日渐衰弱的情
下抗敌报国的决心是两句是“ ▲
(问长缕何时入手缚将戎主)
”两句,化用班超“投笔从戎”和司
6《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以“ ▲
马相如“临别题柱”的典故,呼吁爱国志士齐心协力,共赴国难。(快投笔莫题柱)
58 .姜夔《扬州慢》
1与杜甫《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来写城池的
凉衰败。姜夔的《扬州慢》中“ ▲
”两句从虚和实两个角度写了扬州十里长街昔
日的繁华景况和今日的凄凉荒芜情形,表达了词人深沉的黍离之悲。(过春风十里 尽养麦青青)
2杜甫《哀江头》中有两句诗:“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姜夔《扬州慢》
中的“ ▲
? ”与此意思相近,手法相同。(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谑生)

” 一句点出了作者暂停扬州之事,而“


3姜夔《扬州慢》中“
一句则写出了眼前所见“泰离”之景。(解短少驻初程 尽养麦青青)
22页共22


4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的
《扬州慢》中说“ ▲ 心荡冷月无声)
”,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二十四桥仍在波
59 .王实甫《长亭送别》
1《长亭送别》中“


”两句运用拟人、设问手法,先暗中写离别的具
体时间,然后借景抒情答,使本来无所谓悲喜的自然形象因崔莺莺的感伤心情而染上离愁。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60 .王磐《朝天子咏喇叭》
(1《朝天子咏喇叭》中写出喇叭“吹”之功用的句子是“往乱如麻全仗你招声价
23页共22



(官船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51beb841cd9ad51f01dc281e53a580217fc505e.html

《2021届江苏新高考古诗文默写60篇经典考题汇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