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做功德-填库-超度典故由来

发布时间:2020-02-16 09:32: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做功德”始于何时无文献记载,有的说法唐太宗曾魂游地府,他的兄弟找他索命,但光靠诵经忏还不可能为他们超度脱离苦海因为人在出生之前曾向阴府钱库借得库银,死后没有归还,亡灵当然还在阴间受苦。所以“追荐”时还要替亡者“填还库钱库银”,因而“做功德”中有“填库”这一节目,“做功德”早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周朝就有了“绳老子而报祖德,礼周朝以答亲恩”道教正一派科仪典籍有这么一说“老子降周秘演玄元玉指,天师出汉流传正一金科”还有“牵藏”一节,是专对因落水或有出血而逝世的亡灵的一种超度形式自古以来和尚没有牵藏一说,这是道教独有特色的,更有神话老子太上老君在娘胎修炼九九八十一春,出世以至母亲血崩而离世,为救母免于血湖之苦,创写血湖宝忏,建立藏坛,纸人替代,牵藏魂身脱离血湖,这是血藏的由来。送库钱灰追溯到秦朝:秦朝贞洁烈女孟姜女哭倒长城,秦始皇大怒下令捉拿孟姜女,见如此貌美欲纳她为正宫娘娘。孟姜女说:“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长桥一座,十里长,十里阔;二要十里方山造坟墩;三要文武官员披麻戴孝延请高道为死去百姓超度追荐功德填库,秦始皇想了想便答应了。

不几日,长桥坟墩已全都造好,文武官员身穿麻衣,超度完毕,姜女要将丈夫遗骨和库钱灰洒入大海,秦始皇要孟姜女事毕跟他回宫。孟姜女冷笑一声道:“你昏庸残暴,害尽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岂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说完便怀抱丈夫遗骨和库钱灰,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像在为孟姜女悲叹,才有送库钱灰到水流的典故

做功德的演变在古代朝廷加强对道教的管理,压缩了宮观庙宇道士的人数,客观上提高了道士队伍的素质,但大部份的道士流落乡村,进山归隐,这些道士为了生存,以替民众、信徒做法事的收入维持生计,促进了道教世俗化的进程。这些宮庙规模小,配置不规范,当然无法在宮庙举行追荐仪式,也就形成了“上门服务”到事主家中构坛礼聖的形式,因为在乡间活动,内容也就必须融合娱乐性的节目,以娱观众。随着时序的推移,内容不断丰富,形成系列。明清以后,闽南农村已经形成了一些世袭道家专门以“做功德给人超度,祈福消灾谢神,凶吉喜事择日,夫妻和合,婆媳关系等等诸多事画符,安奉土地,补运改解等等”为职业的“道士”。

在宋代,有甚多以做法事为职业的正一派道教,除了替民众符箓治病、祈福消灾,做功德。

一些无知的人一直传着这样的一种谣言:道士偷做和尚的功德。事实上并非如此。功德一词本义是功劳德行之义。如寺庙里的功德箱,如功德巍巍,宗功祖德,比如捐献资金功德等等……

元朝之后由一高僧的名言才具有超度亡灵之意。这句名言是“超度亡灵的功德,往生者得三分,在世者得七分。”由于这句名言的广泛传播,大家错误地把功德一词当作超亡灵了。由于约定俗成了,我们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道教是做填还冥库功德

佛教做水陆法会功德二者互不相干

道士超度亡灵从来都是做填还冥库功德,而中国和尚从来是做水陆法会功德,二者从来是不相干的。那为什么会有交叉地方呢?

因为出现了一种不被广泛认可的且自称香花和尚的人,这种人假冒仿做道士的填库功德……

释教(1912年改为佛教)佛菩萨罗汉等神祇中从来没一尊称为什么官的神灵,佛教中更没有库官一说,传统和尚他们超度亡灵是水陆法会,他们不会填库法事更不屑于做填库法事。

《太上受生经道教做填库法事的依据。在清朝时假和尚改《受生经》为《佛说寿生经》,想让香花和尚做填库功德有依据,但是佛说寿生经》由于是抄袭道教的,正规和尚觉得很没面子,而且佛说寿生经》也不符合佛教的义理,所以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伪经且正规寺院从来没有做填还冥库功德,正规寺院做的是水陆法会功德(民国四大法师之一印光和尚首次辨认佛说寿生经》为伪经)。

由于没有库官,一些香花和尚叫糊纸师傅用纸糊一个库官,由于是纸糊的所以很难看出这是道教神灵还是和尚佛。

另有更奸诈的香花和尚叫画师把正规库官形象换成和尚形象。

由于群众在这方面的认知极低,所以让这些人蒙混过关了。

孝家请正规和尚做水陆法会,亡灵会去西方或更易转世,请道士做填还冥库功德,亡灵会上天堂或超升长乐界或更易转世(西天的最高统治者是西天圣母即王母娘娘)

香花和尚做填还冥库是冒充模仿的。

冒充仿做的填库功德,亡灵是超度不了的,因此亡灵是去不了西方的,也上不了天堂的,那亡灵该继续留在地狱里面,还会继续留在地狱里面那么孝家也白白花了冤钱了。(就像假钱大部分情况下是花不出去的)



正规和尚不屑于做填库功德

他们做水陆法会功德。

这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西游记》里面记载三藏取经回来是做水陆法会来超度亡灵,而不是做填还冥库来超度亡灵(历史上三藏取经回来是做水陆法会来超度亡灵,而不是做填还冥库来超度亡灵

梁武帝的《梁皇宝忏》也是做水陆法会来超度亡灵,而不是做填还冥库来超度亡灵

“做功德”的主要内容

现行的“做功德”,综合起来有如下内容,因各地方风俗不同而异:

一、搭建道坛。即在事主家中设立神坛。作为道士们诵经礼忏的法事场所。道教安“三清殿”,供道教神仙。安坛完毕按择定的吉时鸣动法鼓,发奏三界,为亡者超度,大小型道场各个发的奏牒有所不同,科仪有药师发奏,神霄发奏,圆通发奏,清微发奏,各科仪用途不一样。

二、引魂召靈。在事主家中设立亡灵神位。有的几代人没有做过功德,亡灵的神位就是好几代。一位亡灵就称为“一荐”,大型的功德有时达到几十荐。灵堂要糊纸厝,简称靈厝,功德做完后焚烧,意为亡灵已经脱离苦海,步登东方青华长乐世界,太乙救苦天尊的管辖地。糊纸厝是一门纸扎(也称彩扎)艺术。纸厝仿闽南民居房屋“皇宫起”样式,三落二护,燕尾屋脊,飞檐斗拱,金碧辉煌。前面还有花园、池塘、小桥、假山,庭前还扎有书童、奴仆、挑夫、门卫等人物,还有飞禽走兽及神仙人物等等,是理想化的人间天堂。道士们即在这纸厝的灵前宣召亡灵,为这些亡灵说法超度。如果有客死他乡的,还要引水魂,水牒关津,通行受度。

三、诵经。这是“做功德”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事主的经济能力,简易的“功德”也有做一天、两天的,三天,五天,七天(称为一昼夜,两昼夜,三昼夜,五昼夜,七昼夜)。一般七昼夜的多以宗亲修设谱牒二举行的比较多。说道宣经礼懺,道教诵读《九幽宝忏》十卷。三清懺,水懺,度人真经,诸多经懺,看举行的法事大小按文检来使用 。这些经忏的内容主旨即宣扬仁爱、慈善、孝道、善待生灵、和谐相处等。逝者生前的行为与此有悖者,孝子贤孙替其忏悔,祈求上界诸神真宰予以宽宥,拔度超生。老者们常说有读《九幽宝忏》的功德,才称“功德圆满”。诵经读忏都在三清法界,金像座下进行,每读完一卷,道士要率领孝子们到灵前“荐灵”一次。道士杨幡宣召,告慰亡灵。

四、请赦放赦。按文检记载,大小型法事,所颁的赦命也有所不同,九龙赦,三天赦,洞真赦,血糊赦等等。意为请神赦免亡灵生前的罪愆,早登仙界。放赦实际上是既取悦于观众又满足事主心理的一种表演形式,多在夜间进行,观众特别多。道师扮演“赦官”在广场表演,配以音乐演唱,既宣扬教义,又增加“做功德”的可观尝性,分别有三奉请,跑赦官,出赦婆,现天师,游地方,四时境,二十四孝等等。

五、破地狱:打城。泉州开元寺的打城戏是戏剧,不是打城科仪。是在做法事暂停时的夜晚上演的,不属于超度法事内容,现在开元寺做法事也没上演打城戏了。

人因为种种原因而致死亡的,道教认为这是下了“枉死城”,拔度超生到天堂城,为人子怎能忍心先辈的亡灵在枉死城里受苦呢?为了报答养育恩,一定要把亡灵从“枉死城”中救出,这也是“做功德”的初衷。“打城”有论三关,诉说十月怀胎以体孝子之心。白无常带领众小鬼小军押刘世真到枉死城里的望乡台,远望家乡,就有了现在的哭城鬼之说,过奈何桥,罗卜挑经等。就是仿效“罗卜救母”的故事,道士带领孝子贤孙“打开地狱之门”救出祖先亡灵的一种表演形式,都在夜间进行。在广场中设纸糊的模拟城墙一圈,围绕这座“城”表演。打城戏。目前仅存“泉州打城戏剧团”一团,堪称“遗响”。还有“牵藏”一节,是专对因落水或有出血而逝世的亡灵的一种超度形式自古以来和尚没有牵藏一说,这是道教独有特色的,牵藏特有讲究,分有血藏,水藏,火藏,其中血藏又分带血身亡的功德藏和妇人产子而死的正产血藏,水藏是指落水身亡而牵的,火藏指遭遇火灾而死,如果孕妇死了就要另外搭建法坛,专门为孕妇举行血湖功德,不能和正在举办的功德道场一起,要另外一套正产血湖功德科仪来超度。

六、普施。“做功德”是要花钱的,没钱的人做不起。“做功德”的人当然只替自己的祖先做,万一阴间许许多多没有做功德的亡灵都来“哄抢”怎么办?这就衍生了“普施”。“普施”是在广场上大摆法事道场,以大量的供品及银帛来“施舍”所有闻风而来的各地无人祭祀的孤魂散鬼,让他们有东西吃,有钱花,不要去哄抢那些本应属于这场“功德”对象的银帛、房屋等等。鬼魂是众多的,单靠事主不可能备办那么多的供品,于是就请乡亲们帮忙。事主给众乡亲发钱,让乡亲们备办供品来祭奠。仪式完了之后,各户的供品各自挑回,实际上是全村家家户户都得到一次改善生活的机会。这对事主来说,也是对大众的一次施舍行为。“普施”在大庭广众之间进行,观众特别多,是一场功德场面最为壮观的一节。道士们最愿意在这种场合大展身手,以显示他们的技艺不凡。这就衍生了“戏铙钹”表演形式。钹是打击乐器,也是道教的法器。“戏铙钹”就是道士们以铙钹这一法器为道具。表演出各种高难度动作的杂耍节目,让那些孤魂散鬼来领用施舍时还可以看看热闹,好好玩一回。实际上是道士表演技艺,取悦观众。“戏铙钹”以钹和一支竹片为主要道具,通常有2人轮流表演,表演时间可长达2小时。动作变化多端。

七、填库。为亡灵烧“银钱”,为他们填还降生之前向阴府“借得”的库银。按照亡魂出生于阳间时向冥府库官借的库钱而出世,归阴的时候就要还当时所借的钱,按照亡魂的出生甲子去推算应该偿还多少而由道士办理的库亡牒填写的数量去填还。

八、做供进寳。在“功德”法事时,就要举行一场隆重的礼聖仪式,名为“做供”。这是一场非常隆重又华丽的仪式,表示孝子贤孙对请来的三界、神仙的虔诚谢意。道士们唱着道曲。供品除香花、鲜果等等外,还有“献宝”的例俗。进宝有分好几种,有四时供,九陈供,五供养,十供养等等,供献给神仙的“宝”也因人而异,体现了当事人的职业背景,如商人多用金银财宝,文人则多用“文房四宝”。

。一切程序结束,辞谢诸神,即把请来的诸神列聖送回去,谓之“送上界”。之后,进行撤三清殿及撤灵,焚烧纸厝。纸厝焚化后的灰烬用陶器装好送到先人的坟墓旁置放。库钱库银焚化后的灰烬则用红纸包好由道士送到溪河,送入水中。至此,“功德”明白圆满结束。

十、撤坛功德有规模大小之分,即所谓“几昼夜”。“一昼夜”的小功德看形势有诵《水忏》《三清懺》《血湖忏》三卷。“二昼夜”的功德则诵《度人经》、《九幽懺》、《三清懺》和《水懺忏》。“三昼夜”以上的功德除了诵读三部经和《三元灭罪水忏》三卷外,再加《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升天寳忏》十卷。“五昼夜”、“七昼夜”就称为“大功德”了。至于像《红楼梦》第八十八回贾母的侍婢鸳鸯说老太太“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这种超大型的“九昼夜”的功德在本地极其罕见。宗族字辈走完,要续谱的时候就要举办这种大型法事,要把族谱共诸神鉴阅。

纸糊的灵厝

“做功德”现象之思考

一、“做功德”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它倡导孝敬父母、追念祖先、积德行善、爱惜生灵等美德,时至今日,仍然有积极意义。

二、独特的人生礼仪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做功德”践行的是“慎终追远”,为人生礼仪划上圆满句号。千百年来,闽南人视替父辈、祖辈“做功德”为义不容辞的责职,甚至作为前辈未竞的事业代代嘱咐,至今还经常有海外华侨、华裔秉承父训、祖训回祖籍地认亲、认祖,为祖先“做功德”。人生礼仪成为宗族血脉传承的纽带。

三、“做功德”是闽南特有的宗教文化,它衍生出道教音乐、打城戏、纸扎、戏铙钹等多种民间艺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没有“做功德”这一民俗,就不可能凝聚和传承这么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四、“做功德”曾被当作迷信活动加以取缔,几十年来道士们,老一辈艺人们纷纷过世,艺术接班人面临断层危机。现在从业人员除了祖传世袭的道家悉心传承外的学徒大都是新手,未经科班训练,许多技艺(如“戏铙钹”的表演技巧、“纸扎”中的人物彩塑、道家音乐的曲牌等等)已经失传,无法恢复,这些现象都彰显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迫切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3e7ba6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1.html

《闽南做功德-填库-超度典故由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