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0-05-26 00:12: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

实施方案



























泓域咨询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摘要

通过新基建,特别是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建设,可以促进中国的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行业的科技水平,降本增效,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从而在竞争中更具竞争优势。

为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减少项目过度集中和发展无规划等问题,在“新基建”大规模建设的初步阶段,开展“新基建”国内政策与国外政策分析研究,对于国内各省市推动“新基建”工作意义重大。

自2020年3月,提出加快5G和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工信部倡导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引发全民热议的“新基建”概念,新基建的本质,是能够支撑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该智能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4576.7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43.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05%;流动资金2033.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5%。

达产年营业收入1784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584.35万元,税金及附加245.70万元,利润总额4263.65万元,利税总额5097.44万元,税后净利润3197.7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99.7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25%,投资利税率34.97%,投资回报率21.94%,全部投资回收期6.06年,提供就业职位315个。

坚持安全生产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管理规定,认真贯彻落实“三同时”原则,项目设计上充分考虑生产设施在上述各方面的投资,务必做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工作贯穿于项目的设计、建设和投产的整个过程。





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目录

第一章 智能设备项目绪论

第二章 智能设备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建设规模分析

第四章 智能设备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第五章 总图布置

第六章 工程设计总体方案

第七章 项目风险评价

第八章 职业安全与劳动卫生

第九章 进度计划

第十章 投资估算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章智能设备项目绪论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企业

(一)项目名称

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集团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在拉动就业方面,2020年将直接为社会创造约54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5G相关设备制造创造的就业机会;2025年,5G将提供约350万个就业机会,主要来自于5G相关设备制造和电信运营环节创造的就业机会;2030年,5G将带动超过800万人就业,主要来自于电信运营和互联网服务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

严格意义上来讲,新基建并不是全新的概念,特别是其中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等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技术,并且已经有了较大范围的应用。国家在这个时间点启动新基建,是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社会环境下作出的重要应对举措:

今天中国站在破局的关键时刻,大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既能发挥我国在顶层设计和集中建设方面的制度优势,又符合数字中国建设、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需要,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将奠定重要基础。

三、智能设备项目选址及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一)智能设备项目建设选址

项目选址位于某产业示范中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建设条件良好。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城镇化率86.46%。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二)智能设备项目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3781.88平方米(折合约65.64亩),土地综合利用率100.00%;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智能设备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符合规划建设要求。

(三)用地控制指标及土建工程

项目净用地面积43781.8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25695.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533.1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2748.54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743.83平方米。

四、能源供应

1、项目年用电量822772.99千瓦时,折合101.12吨标准煤,满足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项目生产、办公和公用设施等用电需要

2、项目年总用水量16748.42立方米,折合1.43吨标准煤,主要是生产补给水和办公及生活用水。项目用水由某产业示范中心市政管网供给。

3、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项目年用电量822772.99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6748.4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2.55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30.6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5.00%,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五、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一)环境保护及清洁生产

项目符合某产业示范中心发展规划,符合某产业示范中心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项目设计中采用了清洁生产工艺,应用清洁原材料,生产清洁产品,同时采取完善和有效的清洁生产措施,能够切实起到消除和减少污染的作用。项目建成投产后,各项环境指标均符合国家和地方清洁生产的标准要求。

(二)安全生产

1、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采用了先进、成熟、可靠的优质环保木皮生产技术,在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政策,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完善的安全卫生措施,预计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在建成后将有效防止火灾、雷电、静电、触电、机械伤害、噪声危害等事故的发生。

2、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主体工程火灾危险类别为丙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智能设备项目设计中除了各专业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进行消防措施设计外,还按规范要求设置了各类消防设施,主要包括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干粉灭火器等,因此,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消防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可靠性。

六、智能设备项目投资方案及预期经济效益

(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4576.7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543.1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6.05%;流动资金2033.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3.95%。

(二)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三)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项目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17848.00万元,总成本费用13584.35万元,税金及附加245.70万元,利润总额4263.65万元,利税总额5097.44万元,税后净利润3197.7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899.7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25%,投资利税率34.97%,投资回报率21.94%,全部投资回收期6.06年,提供就业职位315个。

七、智能设备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智能设备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包含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设备采购安装和调试、人员培训及竣工验收等工作阶段。目前,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已经完成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市场调研、建设规模确定、智能设备项目选址、用地预审、资金筹措等项事宜,现在正在办理智能设备项目备案工作。

八、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产业示范中心及某产业示范中心智能设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产业示范中心智能设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投资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产业示范中心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315个,达产年纳税总额1899.70万元,可以促进某产业示范中心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29.25%,投资利税率34.97%,全部投资回报率21.94%,全部投资回收期6.06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6.06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本章上述所做的技术、经济、环境保护、安全等方面分析结果表明,“智能设备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本报告认为:该智能设备项目所提供的优质环保木皮市场前景良好,投资方向正确,技术方案设计先进合理,经济效益突出,因此,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的投资建设并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还是环境保护、清洁生产都是积极可行的。

九、智能设备项目达纲年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3781.88

65.64亩

1.1

容积率

1.04

1.2

建筑系数

58.69%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191.09

1.4

基底面积

平方米

25695.59

1.5

总建筑面积

平方米

45533.16

1.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2743.83

绿化率6.03%

2

总投资

万元

14576.72

2.1

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

12543.15

2.1.1

土建工程投资

万元

3273.85

2.1.1.1

土建工程投资占比

万元

22.46%

2.1.2

设备投资

万元

3591.01

2.1.2.1

设备投资占比

24.64%

2.1.3

其它投资

万元

5678.29

2.1.3.1

其它投资占比

38.95%

2.1.4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86.05%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033.57

2.2.1

流动资金占比

13.95%

3

收入

万元

17848.00

4

总成本

万元

13584.35

5

利润总额

万元

4263.65

6

净利润

万元

3197.74

7

所得税

万元

1.04

8

增值税

万元

588.09

9

税金及附加

万元

245.70

10

纳税总额

万元

1899.70

11

利税总额

万元

5097.44

12

投资利润率

29.25%

13

投资利税率

34.97%

14

投资回报率

21.94%

15

回收期

6.06

16

设备数量

台(套)

135

17

年用电量

千瓦时

822772.99

18

年用水量

立方米

16748.42

19

总能耗

吨标准煤

102.55

20

节能率

25.00%

21

节能量

吨标准煤

30.63

22

员工数量

315



第二章 智能设备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承办单位背景分析

(一)公司概况

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将“以运营服务业带动制造业,以制造业支持运营服务业”经营模式,树立起双向融合的新格局,全面系统化扩展经营领域。公司为以适应本土化需求为导向,高度整合全球供应链。

公司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较高的员工素质,在职员工约600人,80%以上为技术及管理人员,85%以上人员有大专以上学历。公司秉承以市场的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合作共赢。同时,以产业经营为主体,以技术研究和资本经营为两翼,形成“产业+技术+资本”相生互动、良性循环的业务生态效应。

公司坚守企业契约精神,专业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致力成为行业领先企业,创造价值,履行社会责任。产品的研发效率和质量是产品创新的保障,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基础建设。通过研发平台的建设,使产品研发管理更加规范化和信息化;通过产品监测中心的建设,不断完善产品标准,提高专业检测能力,提升产品可靠性。

二、智能设备项目背景分析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具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既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适应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在补短板的同时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新基建”政策研究意义重大。

为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减少项目过度集中和发展无规划等问题,在“新基建”大规模建设的初步阶段,开展“新基建”国内政策与国外政策分析研究,对于国内各省市推动“新基建”工作意义重大。

2020开年,中央政府大力号召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省为更好地响应中央政策,都在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

自2018年至今,共有7次中央级会议明确表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程度不断强化,相关政策路线图日趋清晰。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并且各省市在“新基建”上呈现链条空间差异,研发应用有别,东部省份占据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上游,侧重基础研发与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创新引领,中东部省份强调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突出经济导向。相关技术渐趋成熟,已进入商用化阶段。

纵观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其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5G互联网智能化,开展新型信息网络建设;三是打造城际交通智慧城市,升级新型交通网络建设;四是强化电网能源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能源网络建设;五是促进“新基建”各领域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而就政策目标而言,则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以“新基建”稳投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增量,将在促内需和稳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以“新基建”推动交通、能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三、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具有新时代的丰富内涵,既符合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又适应中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和转型需求,在补短板的同时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助于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促进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开展“新基建”政策研究意义重大。

为提升政策实施效果、减少项目过度集中和发展无规划等问题,在“新基建”大规模建设的初步阶段,开展“新基建”国内政策与国外政策分析研究,对于国内各省市推动“新基建”工作意义重大。

2020开年,中央政府大力号召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各省为更好地响应中央政策,都在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

自2018年至今,共有7次中央级会议明确表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党中央和国务院重视程度不断强化,相关政策路线图日趋清晰。各省市积极响应中央政策,加紧落实部署,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而且部分地区还专门出台了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并且各省市在“新基建”上呈现链条空间差异,研发应用有别,东部省份占据新型基础设施产业上游,侧重基础研发与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创新引领,中东部省份强调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突出经济导向。相关技术渐趋成熟,已进入商用化阶段。

纵观中央和各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其策略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聚焦5G互联网智能化,开展新型信息网络建设;三是打造城际交通智慧城市,升级新型交通网络建设;四是强化电网能源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能源网络建设;五是促进“新基建”各领域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而就政策目标而言,则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以“新基建”稳投资,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产生长期性、大规模的投资需求,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增量,将在促内需和稳投资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以“新基建”推动交通、能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四、智能设备行业分析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强调加快发展“5G 商用步伐、推动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区别于传统“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项目,主要包含“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

2020 年以来,高层频繁发声,多次强调“新基建”的建设。3 月 4 日,政治局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对基建发力而言,从资金来源来看,专项债是重要资金来源。此外,从项目来看, PPP 项目库中集中了较多的基建项目。我们首先从专项债资金用途和 PPP 项目中行业分布来看“新基建”的相对规模。

2020 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不含置换专项债)发行规模 9498 亿,远超去年同期的 3078 亿的规模。按照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截至 2 月底,2020 年发行地方债券 12230 亿(含一般债 2732 亿),全部为新增债券,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18480 亿)的 66.2%。

从专项债披露的资金用途来看,“轨道交通”和“园区建设”中的科技产业园项目属于“新基建”的范畴,总体来看上述两大项目规模为 1180 亿,占总规模的 12%。

财政发力对冲疫情冲击,其中 PPP 是财政发力的重要抓手。2 月 12 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的《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项目入库进度,切实发挥 PPP 项目补短板、稳投资作用。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完成十八大提出的“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 年要实现 5.5%-6%左右的GDP 增速。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要维持在 5%以上的增速,假设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去年相对水平,根据各类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按照基建投资 25%左右的占比,预计 2020 年基建投资投资增速达 10%左右(2019 年增速为 3.3%),基建投资规模达 15 万亿左右。

对于“新基建”的规模,从前文专项债资金运用和 PPP 项目分布分析我们看出,“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大概在 7%-12%,保守估计,我们预计2020 年“新基建”规模将超 1 万亿。

具体到各个行业,预计 2020 年 5G 投资规模近 3000 亿、特高压投资规模超 600 亿、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 5000 亿左右、充电桩投资规模约100 亿、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 1000 亿、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 350 亿、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达百亿级。对于各行业的投资规模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详细分析。

具体到行业层面,以 5G 为例,按照中国信通院的预测,2020 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过 55 万个(截至今年 2 月初,中国三大运营商共在全国开通 5G 基站约 15.6 万个),预计到 2025 年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 1.2 万亿元。

2020 年是 5G 商用初期,预计运营商开展 5G 网络大规模建设。预计电信运营商在 5G 网络设备上的投资超过 2200 亿元,各行业在 5G 设备方面的支出超过 540 亿元,合计为 2740 亿。

新规划“7 交 5 直”项目带来约 1800 亿元投资,2020 年预计投资额预计超 600 亿。新规划共规划了 5 条特高压直流和 7 条特高压交流项目,合计输电容量达到 5700 万千瓦,我们估算涉及投资金额达到 1800 余亿元。一般而言特高压建设周期在 2-3 年左右时间,预计 2020 年全年投资额至少在 600 亿以上。

按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已进入高位稳定发展的阶段,全国 6000 多公里在建规模,每年投资规模在 4000 亿-5000 亿元左右,每年建成运营线路长度达 800 多公里。2020 年随着基建发力,预计年投资规模在 5000 左右。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 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 53.1 万台,较 2019 年 12 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 1.5 万台。

根据《2019-2020 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2020 年预计我国将新增公共充电桩 15 万台、新增私人桩 30 万台。按照公共充电桩平均投资额 5 万左右,私人桩投资额 0.2 万左右,新增公共充电场站约 8 千座。因此我们预计 2020 年充电桩投资规模在 100 亿左右。

按照《2019 年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当前中国数据中心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在 1000 亿左右,包含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设备等。预计 2020 年中国规模以上的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 8 万个,总面积将超过 3000 万平方米。

根据 IDC 对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预测,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将达 50 亿美元(约 350 亿人民币),到 2022 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投资规模将近百亿美元,将形成一个新的极具规模的的产业生态。

我国工业互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前期投资包含了大量的通信、机械等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由于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业互联网的总体投资节奏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预计 2020 年当年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或达到百亿级别。

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1)自筹资金(以非标融资、城投债和PPP 等为代表),占比达 60%左右;2)国家预算内资金(包括地方政府和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占比达 16%左右;3)国内贷款(银行贷款等),占比达 16%;4)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来源,占比为 8%。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预计 2020 年基建资金来源更多依赖于中央财政支出和 PPP 等社会资金,此外国开债等政策性金融债也将成为重要资金来源3 月 4 日中央政治之常委会议明确提出“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这也说明在本轮刺激基建中,社会资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智能设备市场分析预测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概念,强调加快发展“5G 商用步伐、推动发展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基建”区别于传统“铁路、公路、机场”等传统基建项目,主要包含“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

2020 年以来,高层频繁发声,多次强调“新基建”的建设。3 月 4 日,政治局常务会议再次强调“要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对基建发力而言,从资金来源来看,专项债是重要资金来源。此外,从项目来看, PPP 项目库中集中了较多的基建项目。我们首先从专项债资金用途和 PPP 项目中行业分布来看“新基建”的相对规模。

2020 年以来,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不含置换专项债)发行规模 9498 亿,远超去年同期的 3078 亿的规模。按照财政部披露的数据,截至 2 月底,2020 年发行地方债券 12230 亿(含一般债 2732 亿),全部为新增债券,完成中央提前下达额度(18480 亿)的 66.2%。

从专项债披露的资金用途来看,“轨道交通”和“园区建设”中的科技产业园项目属于“新基建”的范畴,总体来看上述两大项目规模为 1180 亿,占总规模的 12%。

财政发力对冲疫情冲击,其中 PPP 是财政发力的重要抓手。2 月 12 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发布的《关于加快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入库和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项目入库进度,切实发挥 PPP 项目补短板、稳投资作用。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完成十八大提出的“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一番”的目标,2020 年要实现 5.5%-6%左右的GDP 增速。这意味着固定资产投资要维持在 5%以上的增速,假设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增速维持去年相对水平,根据各类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按照基建投资 25%左右的占比,预计 2020 年基建投资投资增速达 10%左右(2019 年增速为 3.3%),基建投资规模达 15 万亿左右。

对于“新基建”的规模,从前文专项债资金运用和 PPP 项目分布分析我们看出,“新基建”占全部基建的比重大概在 7%-12%,保守估计,我们预计2020 年“新基建”规模将超 1 万亿。

具体到各个行业,预计 2020 年 5G 投资规模近 3000 亿、特高压投资规模超 600 亿、轨道交通投资规模在 5000 亿左右、充电桩投资规模约100 亿、数据中心投资规模约 1000 亿、人工智能投资规模约 350 亿、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达百亿级。对于各行业的投资规模我们将在下一章进行详细分析。

具体到行业层面,以 5G 为例,按照中国信通院的预测,2020 全国范围内将累计开通 5G 基站超过 55 万个(截至今年 2 月初,中国三大运营商共在全国开通 5G 基站约 15.6 万个),预计到 2025 年 5G 网络建设投资累计将达到 1.2 万亿元。

2020 年是 5G 商用初期,预计运营商开展 5G 网络大规模建设。预计电信运营商在 5G 网络设备上的投资超过 2200 亿元,各行业在 5G 设备方面的支出超过 540 亿元,合计为 2740 亿。

新规划“7 交 5 直”项目带来约 1800 亿元投资,2020 年预计投资额预计超 600 亿。新规划共规划了 5 条特高压直流和 7 条特高压交流项目,合计输电容量达到 5700 万千瓦,我们估算涉及投资金额达到 1800 余亿元。一般而言特高压建设周期在 2-3 年左右时间,预计 2020 年全年投资额至少在 600 亿以上。

按照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数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已进入高位稳定发展的阶段,全国 6000 多公里在建规模,每年投资规模在 4000 亿-5000 亿元左右,每年建成运营线路长度达 800 多公里。2020 年随着基建发力,预计年投资规模在 5000 左右。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1 月,联盟内成员单位总计上报公共充电桩 53.1 万台,较 2019 年 12 月公共类充电桩增加 1.5 万台。

根据《2019-2020 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2020 年预计我国将新增公共充电桩 15 万台、新增私人桩 30 万台。按照公共充电桩平均投资额 5 万左右,私人桩投资额 0.2 万左右,新增公共充电场站约 8 千座。因此我们预计 2020 年充电桩投资规模在 100 亿左右。

按照《2019 年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当前中国数据中心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在 1000 亿左右,包含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设备等。预计 2020 年中国规模以上的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 8 万个,总面积将超过 3000 万平方米。

根据 IDC 对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预测,2020 年中国人工智能投资规模将达 50 亿美元(约 350 亿人民币),到 2022 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投资规模将近百亿美元,将形成一个新的极具规模的的产业生态。

我国工业互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前期投资包含了大量的通信、机械等硬件基础设施投资,由于行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工业互联网的总体投资节奏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预计 2020 年当年工业互联网投资规模或达到百亿级别。

基建投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四大类:1)自筹资金(以非标融资、城投债和PPP 等为代表),占比达 60%左右;2)国家预算内资金(包括地方政府和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占比达 16%左右;3)国内贷款(银行贷款等),占比达 16%;4)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来源,占比为 8%。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预计 2020 年基建资金来源更多依赖于中央财政支出和 PPP 等社会资金,此外国开债等政策性金融债也将成为重要资金来源3 月 4 日中央政治之常委会议明确提出“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这也说明在本轮刺激基建中,社会资本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章 建设规模分析

一、建设规模

(一)用地规模

该项目总征地面积43781.88平方米(折合约65.64亩),其中:净用地面积43781.88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65.64亩)。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5533.16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32748.54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45533.16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3273.85万元。

(二)设备购置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35台(套),设备购置费3591.01万元。

二、产值规模

项目计划总投资14576.72万元;预计年实现营业收入17848.00万元。



第四章 智能设备项目选址科学性分析

一、智能设备项目建设选址原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其经济效益并综合考虑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根据智能设备项目选址的一般原则和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地的实际情况,“智能设备项目”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

1、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

2、与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3、地理条件较好,并有足够的发展潜力。

4、城市基础设施等配套较为完善。

5、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6、兼顾环境因素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二、智能设备项目选址方案及土地权属

(一)智能设备项目选址方案

1、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对智能设备项目拟建场地缜密调研,充分考虑了智能设备项目生产所需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及土地成本等。

2、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比选,综合考虑后选定的智能设备项目最佳建设地点—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地,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智能设备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7434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249.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530.59万人,城镇化率86.46%。广州地处中国南部、珠江下游、濒临南海,是中国南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国家物流枢纽,国家综合性门户城市,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被全球权威机构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每年举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吸引了大量客商以及大量外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投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700多家,总量居全国前三,集结了全省80%的高校、70%的科技人员,在校大学生总量居全国第一。广州人均住户存款均居全国前三位,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位。广州人类发展指数居中国第一位,国家中心城市指数居中国第三位。福布斯2017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居第二位;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居第三位。

(二)工程地质条件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标准要求,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地无活动断裂性通过,无液化土层及可能震陷的土层分布,地层均匀性密实较好,因此,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区处于地质构造运动相对良好的地带,地下水为上层滞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各土层分布稳定、均匀而适宜建筑。

2、拟建场地目前尚未进行地质勘探,参考临近建筑物的地质资料,地基土层由第四系全新统(Q4)杂填土、粉质粘土、淤泥质粉土、圆砾卵石层组成,圆砾卵石作为建筑物的持力层,Pk=300.00Kpa;建设区域地质抗风化能力较强,地层承载力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不会受到滑坡及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影响,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壳处于稳定状态,场地地貌简单适应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建设。

三、智能设备项目用地总体要求

(一)智能设备项目用地控制指标分析

1、“智能设备项目”均按照项目建设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建设用地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同时,严格按照建设规划部门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供的界址点坐标及用地方案图布置场区总平面图。

2、建设智能设备项目平面布置符合轻工产品制造行业、重点产品的厂房建设和单位面积产能设计规定标准,达到《工业智能设备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国土资发【2008】24号)文件规定的具体要求。

(二)智能设备项目建设条件比选方案

1、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建设地区进行缜密比选后,充分考虑了智能设备项目拟建区域的交通条件、土地取得成本及职工交通便利条件,智能设备项目经营期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距原料产地的远近、企业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拟建区域产业配套情况、基础设施条件等,通过建设条件比选最终选定的智能设备项目最佳建设地点—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地,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区域供电、供水、道路、照明、供汽、供气、通讯网络、施工环境等条件均较好,可保证智能设备项目的建设和正常经营,所选区域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智能设备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2、由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承办的“智能设备项目”,拟选址在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地,所选区域土地资源充裕,而且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平坦、土地平整、交通运输条件便利、配套设施齐全,符合智能设备项目选址要求。

(三)智能设备项目用地总体规划方案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规划建筑系数58.69%,建筑容积率1.04,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03%,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91.09万元/亩。

(四)智能设备项目节约用地措施

1、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在利用土地资源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行业规定的用地指标,根据建设内容、规模和建设方案,按照国家有关节约土地资源要求,合理利用土地。

2、在智能设备项目建设过程中,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建设地期对本期工程智能设备项目地块的控制性指标,本着“经济适宜、综合利用”的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第五章 总图布置

一、智能设备项目总平面布置方案

1、按照建(构)筑物的生产性质和使用功能,智能设备项目总体设计根据物流关系将场区划分为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公用设施区等三个功能区,要求功能分区明确,人流、物流便捷流畅,生产工艺流程顺畅简捷;这样布置既能充分利用现有场地,有利于生产设施的联系,又有利于外部水、电、气等能源的接入,管线敷设短捷,相互联系方便。

2、根据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工艺、土建、公用等各种技术因素,做到总图合理布置,达到“规划投资省、建设工期短、生产成本低、土地综合利用率高”的效果。

二、运输组成

(一)运输组成总体设计

1、智能设备项目建设规划区内部和外部运输做到物料流向合理,场内部和外部运输、接卸、贮存形成完整的、连续的工作系统,尽量使场内、外的运输与车间内部运输密切结合统一考虑。

2、智能设备项目建设单位外部运输和内部运输可采用送货制;采用合适的运输方式和运输路线,使企业的物流组成达到合理优化;把企业的组成内部从原材料输入、产品外运以及车间与车间、车间与仓库、车间内部各工序之间的物料流动都作为整体系统进行物流系统设计,使全场物料运输形成有机的整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ed9d0e39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ab.html

《广州新基建投资项目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