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

发布时间:2017-09-10 23:56: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一)默爱如山

我怕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了一声……

有时却是另一副样子,比如去下地,他在前边头也不回地说:“唱一个我听听。”我在后边就模仿着戏台上的花脸呜呜哇哇地唱起来。他说:“瞎胡唱,别唱了。”我说:“你唱一个。”他唱起来:“我不该,咳咳咳咳,老王爷,咳咳咳咳……”也是随唱随编,瞎胡唱,越唱越带劲儿。

我家有个大宜兴壶,下地回来,泡上茶壶,父亲高兴了,还逼我们喝。说:“逼”,是因为我们喜欢喝凉水,不喜欢喝茶。“过来,喝!多清香,又解暑,你喝不喝?想挨揍啊!

我们俩常常一起去看庙。“看庙”二字,说句文词,是父亲杜撰的。看庙就是去看庙里的壁画,是让我开阔眼界,是培养我画画的一种方式,这很有点像现在的参观美术展览馆或画廊。我父亲本是老农民,竟与文人想到了一起。

吃过早饭,父亲将粪筐往肩上一背,抄起粪叉说:“走,看庙去。”母亲说:“今天不拉土了?”父亲说:“回来再说。”我们就在这“回来再说”的空当里看了许多庙。庙有大有小,有远有近。近则三五里,远则十几里。一去一回就是几十里。全堂邑县境内的庙我们几乎都看遍了。

父亲对庙里的壁画还加以评论。他指着《八仙过海》的海水说:“你看这水,涟涟地像是在颤动。”又用手摸着墙说:“这墙是平的,你再远看,不是坑坑洼洼地凸起来了吗?”其实现在看来,稀松得很,无非是靠了反复重叠的弧形线条引起的错觉。父亲最佩服的是《八破图》,破扇子、破信封、破书本、破眼镜盒……他像在集市上买粮食时将粮食粒捻来捻去还嚼一嚼那样仔细,猫着腰将那画上的破信封的一角又摸又抠,远瞧瞧,近瞅瞅,长叹一口气说:“像真烧焦了一样。”他一指点,我也惊叹起来。最后,总是照例的一句话:“使劲儿看,好好记住。”

12岁那年考上初中,学校在聊城,离家15公里多。过了正月十五,要开学了。吃过早饭上路,父亲背上粪筐跟我走了出来,虽没说话,我知道他是送我。一直走出10公里开外看见聊城古楼了,他说:“快了,你走吧。”这时旷野无人,惟有寒风积雪,一抹虚白的阳光和远处的几声鸡啼。望着逐渐远去的、背着粪筐的父亲的身影,我只想反身向他追去。

再以后,我参加了工作,按家乡人的看法,凡是吃公家饭的人就是“干部”。我很少回家了,一晃就是十几年,大约是1960年,父亲到天津看我来了。我说:“今天咱们上街吃一顿狗不理包子,再领你去看看美术展览。”他问什么是美术展览,我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我提起以前的事:“我小时候你不是常领我去看庙吗?和看庙差不多。”

刚走过劝业场,我一回头,见他正弯腰从地上捡烟头,我嚷了一声:“扔了!你也不嫌脏。”他赶紧扔了烟头,眼神带有惶惑和惧意。这眼神使我凄然,是什么使父亲对我有了怯意?我反而愿意再看到小时候父亲扇我巴掌时那瞪圆了的眼。

1、文中选取了感人肺腑的细节来写“父亲”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烙下的深刻印迹,请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主要描写了儿时哪几个生活片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文中“我”与“父亲”之间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我”对“父亲”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父亲”对“我”的感情从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

3、“父亲”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请从一个方面举例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文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传神,感情深邃、绵长。请你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谈。(4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3)①要我唱歌(或唱戏曲);②要我喝茶;③带我看庙画(意思对即可)

2(4)害怕、理解、怜惜严厉、期盼、敬畏(意思对即可,每小题2分,答错一处扣0.5)

3(3)答题要点:严厉,慈爱,望子成龙心切,对文化很神往(所举的例子能说明父亲的性格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

4(2)用寒冷、寂静的晨境,渲染一种父子离别时凄清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父亲,的依恋之情。(意思对即可)

5(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从内容或语言评析,言之有理即可。(内容2分,语言通顺1)

()谁与我同行

十六岁的盛宴

青春的记号

青春的记号

①那天,老师来访:“这娃学习不错!” 父母高兴,宰了家中唯一生蛋的那只鸡,她的心底,希望开始萌芽,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在这落后的村子里,希望往往会被落后的思想压碎,消失。父亲因为想要一个男娃,把生下来的两个女儿送人抚养。可事与愿违,有了她。父亲抗不过命,生了场大病,留下她与母亲,留下遗憾,带走了无尽的埋怨、叹息,离开了人世。生活,举步维艰,母亲守着父亲的坟,任风吹白了头发。“要不要让娃辍学?这个家,如今是负债累累。”她靠着墙,泪水打湿了墙上的泥,墙正在小块小块地脱落。

②乡村的田野,是一片落泪的刺玫瑰。父亲的坟,凝结成淡淡的哀愁,父亲在里头,她在外头。风轻轻拂来,吹干了泪痕,山路弯弯曲曲,每走一步,再回头一望,父亲的背影,孤独而又寂寞,逐渐变远,像一座铜塑,伫立在风中,送走远去的女儿。她的泪流成小河。母亲变得异常坚强,要努力的活下去。既然有了生命,就必须用双手去喂养,既然有了希望,就应该用汗水去浇灌。

③小学六年级,她忙着小考,一切是幸运的,至少她没有辍学。班上转来一个男同学,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她总是这样认为,于是内心开始躁动不安。那一年,她12岁,父亲走了,而他出现了。生活,命运,父爱,而今给她的是千疮百孔。她喜欢看他写字,两个沉默的孩子,怀着各自的心事。他的字写得很漂亮,如夜空中一只只闪烁飞舞的萤火虫,划出一道道美丽的弧,像希望,像梦想。她扬起了许久没笑的嘴,嘴角露出了两颗洁白的小虎牙。他抬起头,一双眼晴充满疑惑。她低下头,如六月的太阳。他俩,他不懂她的快乐,也不懂她的忧伤。

④如果说一个人的青春是从12岁开始,那么在后来的日子里被岁月刻上的一个个疤痕就是青春的记号。于是,青春是道明媚的忧伤。成长,一个轻松的话题,一个艰难的历程。

⑤她考取了镇上最好的中学,母亲忙着凑钱。中学里,他和她相遇,淡淡的问候。她偷藏了一个秘密,一个与她年龄不相符的秘密。风的心事写在云里,有一种情愫,在他的内心深处荡漾、挣扎。看到母亲被岁月磨老的脸,一簇簇皱纹,她想,一定要努力学习。有一句话说“你的面前没有海,潮起潮落因为心”。于是她一定要做天上飞的凤凰,只待一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⑥中考如期而至,她载着母亲的全部希望。在她接到县中的通知书的时候,母亲跑到父亲的坟前狠狠地哭了一场。

⑦在县中,她,他相视一笑,一切似乎在冥冥之中早已注定。只是,他把她写在过去,而她把他写满一生。高中里的恋情在各种压力下仍春风吹又生。有人忙着高考,有人忙着分手,最后,曲终人散,她还是一个人,守着自己的梦,藏着自己的心事。他身边有了个女孩,于是,在他们对面走过的时候,他忘记了她。站在教学楼门口,望着满是灯火的教室,她一个人哭泣。不知不觉中,泪水模糊了语言。谁点缀了谁的梦,谁又凋谢了谁的容颜。母亲请人带来鸡蛋,嘱咐“要好好高考。”

⑧激烈的六月过后,高考终于结束,一些希望开花,一些希望枯萎。两个人,相遇,相知,他不懂她的欢喜,犹如她不懂他的故事。一切在他的委婉拒绝中结束。她用青春做的赌注,却输给了时间。在他转身的彼时,万籁俱寂。当她登上去大学的列车时,他踏上了复读的历程。

⑨母亲站在父亲的坟前微笑着:“娃有出息了,村长都给她贷款,全村老少为她挂彩,我俩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爹娘。”

青春,似忽明忽暗的火,化作一首首美丽的歌。青春散场,她用微笑和努力迎接明天的太阳。

(选自《语文阅读与欣赏》,略有删改)

11. 根据文意,作品主人公的青春留下了哪些记号?(4分)

12. 请简要回答这篇散文以什么为线索表现了什么主题?(6分)

13. 鉴赏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4分)

14. 联系文本内容和自己实际,探究青春期如何调适心理提高抗挫折能力。(6分)

11.1)父亲病逝,思念永存;(2)忙于小考,对他爱慕;(3)藏起单恋,中考胜出;(4)恋情失败,大学梦圆。(11分,意思对即可)

12. 明线:“她”的青春成长奋斗的过程;暗线:“她”对男孩的情感变化。

主题:通过主人公成长过程中求学奋斗的经历和青春情愫的叙写,赞扬她直面人生、把握青春、进取向上的精神。(明暗线索各1分;主要内容概括2分,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

13.运用比喻、拟人手法,(1分)写出父亲坟墓留在女儿心中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她的心中,(1分)表达了对父亲永久的怀念,这也成为她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2分)。

14. 1)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将理想、信念化为前进的动力。

2)意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人生并非处处美好、舒适,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如读书学习、社会生活、与人交往等活动中可能出现挫折。

3)意识到挫折的两重性:一方面可能使人产生心理的痛苦,行为失措;另一方面它又可给人以教益与磨练。中学生应该看到挫折的两重性,不应只见其消极面,而应以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挫折树立坚定的目标,培养乐观精神,这样一来就能从逆境中奋起。

4)创设条件,改变环境合理的宣泄,如找好友倾诉、旅游、写日记(周记)、参加社交活动等。

(每点2分,任意答对3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3分)

十六岁的盛宴

韩昌盛

⑴十六岁那年,我上初三。临近中考时,县一中提前招生。浩子,大淼,北京,还有我和刘海都报名了。结果就考上了。家里人都说继续上,没准中考还能考上个师范什么的,早日吃皇粮。

⑵但我们自认为有了保证,学习不那么用劲了。看着同窗红着眼睛读单词背政治,浩子说得想办法打发一下生活。北京最聪明,互相转转吧,三年同学都不知道家在哪儿!只有刘海有些犹豫。北京就拍他的肩膀,认认门,又不比吃喝。大家都说是,苟富贵,勿相忘。

1992年的阳光很温暖。我们五个人在周末到了北京家,北京父亲是村委会主任。主任家的酒菜很丰盛,有鱼有肉,还有两瓶罐头。看着我们一脸的惊奇,主任就说专门到镇上买的,你们尽管吃。大家都有些激动,因为谁也没有和大人同桌吃饭喝酒的经历,何况主任还庄重地喊着我们的学名,让听惯乳名的我们热血都沸腾了。回来的路上,浩子说我想唱歌,生活太美好了。幸福的歌声就像影子一样随着我们游走。

⑷第二个周末是浩子家。刘海推着自行车时有些迟疑,说还有几道数学题没做呢。北京就夺过车把,你真想考师范?浩子很生气地说,嫌我家没有好吃的?刘海笑了,我们都笑了,浩子家怎么会没有好吃的?他爸是厨子。

⑸果然是一桌丰盛的大菜,有鱼有肉。浩子的父亲还精心将菜摆成各种形状,让人赏心悦目。浩子说我爹从来没有做过这么好的菜。他爹端起酒杯幸福地说,那是因为你们都是人物。年少的心一下子就幸福起来。而且这种幸福一直持续两个星期,因为大淼的爸爸竟然烧了一盆牛肉粉丝,虽然粉丝比牛肉多,但足以让大家两眼放光。我妈炸了丸子包了饺子,吃着过年的特产,我们惊人的一致,风卷残云,而且没有空暇说话。

⑹到刘海家会吃什么呢?我们苦思冥想。

⑺到了星期四,刘海竟然还没有正式邀请我们。性急的北京就嚷道,还叫不叫我们去了?浩子和我都绅士地点点头,主要是认认门,吃都吃够了。刘海慌乱地说,该认门,我家不好找。

⑻刘海家真的不好找,我们跟着左拐右拐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到。他的母亲,一个瘦瘦的妇人,迎接着我们,叫我们进屋,让我们吃花生。北京客气地说,姨,我们来玩呢,不吃东西。那个瘦瘦的妇人就笑,很慈祥地笑,没有好东西,只能吃花生了。

⑼刘海说家里没地方,到村上逛逛。逛了很长时间,也没有什么特别,一样的房屋一样的牛棚池塘。但肚子开始鸣叫了,刘海说该吃饭了,我爹也该回来了。

⑽没看到刘海的爹,只看见满满一桌子的菜,有白白的土豆丝,青青的凉拌蒜,当然也有肉,有鱼,浩子不由自主地惊叹了一声,是鸡肉!一句话就勾起了大家的食欲,农家喂鸡,母的下蛋,公的逢年过节卖个好价钱,没人舍得吃。刘海说吃吧,随便吃。我说叔和姨呢?他们怎么没来?要知道在那几家,家长都是陪着我们吃饭。刘海伸筷子,吃吧,我爹说年轻人一起吃,说话方便。

⑾我就起身去喊,父亲告诉我要学会尊重长辈。到了锅屋门口,听见他们在争吵着什么。会不会因为我们的到来?

⑿你怎么现在才想起来?是刘海的爹。

⒀我忙晕头了,跟自家吃饭一样,忘记买了。那个瘦瘦的妇人有些委屈。

⒁那你鱼怎么烧的?依旧是埋怨。

⒂我直接放水煮了,这下丢人了。刘海的母亲扯起围裙在脸上擦了一把,透过粗大的芦苇泥墙缝隙,我想起了我的母亲。

⒃我默默地回到堂屋。没有回答他们的诧异,我尝了一口土豆,尝了一口鸡汤,尝了一口鱼汤,咸咸的,没有一丝油花。刘海很羞惭的样子,我家炒菜不放油。一刹那,我们都不说话了,像在学校里犯了错误,后悔而且难过。是我们的到来,那位可敬的阿姨杀了鸡,炒了很多菜,让她在穷苦的生活中又费尽了周折。

⒄浩子说,其实,我们家也不怎么吃油,都放盐。大淼说,那天在我家吃饭,我妈心疼了好几天,说一顿抵得上两个月的油了。我使劲喝了一口汤,别说了,还是这汤鲜。大家都说这汤真鲜,多喝两口。

⒅刘海的母亲搓着围裙,有些拘谨地站在桌前,北京就拍脑袋,姨,你别生气,我们吃起来忘记喊你们了。大淼端起盆猛喝一口,比我妈烧的鱼好吃多了。

⒆我们是松了两节裤带才走的。刘海的父亲没有送我们,他说上午打鱼时崴了脚,但我们都恭敬地在低低的烧锅屋里和他握手,像一个成年人一样话别。

1992年的阳光依旧温暖。在温暖中我们一下子长成了大人,回来的路上没有人再说话了。只有快到学校时,我忍不住狠狠地说了一句,下星期不准再转了,认真读书。他们都低着头,努力地前进着。

21)刘海家的午饭,我从十六岁一直品尝到现在。

12.“我们”这一群十六岁的少年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5分)

13.第⑺段中划线的词语“慌乱”表现了刘海怎样的心理?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章标题为“十六岁的盛宴”,结合全文,说说谁家的午饭最能称得上是“盛宴”?为什么?(6分)

15.探究本文在结构安排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2286525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6.html

《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