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布时间:2011-10-04 01:01: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

众所周知,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的法定货币符号,它没有规定法定含金量,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几大职能。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增长,人民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此引发的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断日益提上了日程。

特别是近来随着国务院明确提出试点推进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业务,多年来只停留在设想中的“人民币国际化”,终于获得了现实的突破口,有关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首站”的归属已成了热门话题。目前推进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的有关文件已上报给国务院。

当然既然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的货币,首先我们要认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顺应国际贸易与支付的需求,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扬世界货币作用确定的准绳、采取的措施和树立的组织方式的。其主要内容和功用是用于国际间结算和支付手腕的国际货币满足世界生国际贸易和资本转移的需求,其在国际货币体系开展史中有三次严重变化: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树立。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外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际货币体系;1976年的牙买加协议,确立了黄金的非货币化,实行浮动汇率制;1999年欧元启动,打破了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一统天下的格式,开拓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开展方向。

纵观国际货币的演化历史,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到牙买加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式不时变化,实质上是国度经济实力和政治位置的表现。由于现今的国际分工格式和国际经济次第继续的临时性,美国、欧洲等兴旺国度在世界经济规模和政治实力的主导作用,国际货币体系在短期内不会发作基本变化。

同时我们应该留意到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之下,美元一路升值,在利益和责任不对等的条件下,美元的国际货币位置使得其他国度和地域无法控制风险,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面子临着诸如危机转嫁、货币错配、货币政策两难困境等风险。

当然我们中国是一个市场经济不健全的国家。中国的货币(人民币)是被严格管制的,从市场的准入资格、货币的数量和利率都是被管制的。这样分析中国的货币就不能照搬使用西方的方法。因为西方的思路是控制数量,让市场自发形成利率。他只控制一个,另外一个让市场形成。中国控制了两个半。数量算一个,利率算一个,准入算半个。所以从国际经济开展规律来看,当一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后,其货币肯定要走国际化路途,中国的经济实力和政治上的位置为人民币走上国际化路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从以后的中国实践经济状况来看,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具有下述有利条件。
  (1)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不时增强,GDP不时坚持快速的增长态势,外汇储藏居世界第一位,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增长并继续坚持顺差,国际上的位置和政治影响力不时提升,这些要素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条件。
  (2)人民币升值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直接和弱小的推进力。人民币汇率从同美元树立固定比价关系转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停止调理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新汇率体制的实施,人民币进入了逐渐的缓步升值期。人民币升值会对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生深远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影响是减速人民币国际化。
  (3)目前,我国金融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体制革新不时深化,金融监管体制不时改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正在推进。这些革新措施促使我国在较短的时间内树立起一个比拟完善和兴旺的金融体系,为人民币顺应国际金融市场,走向国际化发明了有利的制度环境。
  (4)人民币正从周边化走向区域化,越来越多的国度和地域将接受人民币。目前,人民币已基本上完成了周边化。人民币在西北亚地域由于各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加深,这些国度对人民币的储藏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人民币区域化的范围必将进一步扩展,区域性货币的位置也将日益动摇,最终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
  所以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将显得日益突出,特别表现在人民币的汇率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所谓参考一篮子货币,是指某一个国家根据贸易与投资密切程度,选择数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权重后组成一篮子货币,设定浮动范围,允许该国货币根据这一篮子货币在指定范围内浮动。然后,逐步扩大浮动范围,在浮动范围之内,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根据周小川行长的阐述,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即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此基础上测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和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所以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对国际贸易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国际结算的影响

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争论由来已久,稳定的汇率便于结算,避免了汇率波动给商品价格带来的不确定性,而灵活的汇率则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能否兼顾这两方面。

 不可否认,比起维持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的时代,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下,以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的确面临新的风险,尤其是在很多进出口商还不习惯运用衍生工具等手段避险的情况下,以美元结算的业务可能会遭遇一定损失。但是,尽管我国的国际贸易主要以美元结算,却仍然有近20%的业务是以欧元、日元等其它国家货币结算的,而且这一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参考一篮子货币虽然使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幅加大了,却减小了人民币与其它货币的汇率波幅,总体风险是否增加还需具体数据验证。

 根据200581日至2006321日的每日汇率,假定每1000美元贸易额中,800美元以美元结算,170美元以欧元结算,美元以日元结算,计算每月初的1000美元在该月各日兑换的人民币方差。其中,每日兑换的人民币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RMB=800·RUSDt+170·REUROt·RUSD0/REURO0+30·RJPYt·RUSD0/RJPY0(其中,RUSDtREUROtRJPYt分别代表美元、欧元、日元的每日汇率;RUSD0REURO0RJPY0分别代表美元、欧元、日元的月初汇率)

与假定人民币与美元维持原汇率(1美元=8.27元人民币)的情况下,同样方法计算出的每月方差相比较(如表1),不难发现,人民币总额的方差并无显著增加,甚至在多数月份还有所下降。

可见,加大人民币与美元的浮动区间并没有削弱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从总体来看,反而收付外汇所兑换的人民币数额更加稳定

()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影响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当一国货币升值时,该国出口商品或劳务的外币价格随之升高,进口商品或劳务的本币价格相应降低,因而,该国出口量减少,进口量增加,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反之,当一国货币贬值时,该国国际收支会出现顺差。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能够通过汇率变动自动调节,即当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小于供给,该国货币贬值,推动逆差减小;而当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大于供给,该国货币升值,推动顺差减小。因此,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国货币的汇率与该国净出口呈反向变动的关系。而且如果汇率能够真实地反映该国的贸易状况,汇率的波动将有助于推动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日本、香港、东盟、韩国、台湾、俄罗斯等。由于长期与美元维持相对稳定的汇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汇率决定趋于被动,即汇率不是中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客观反映,而只是美国与该国经济关系的折射。在这种情况下,汇率波动可能使国际收支愈加偏离平衡。历史上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都与盯住美元后影响该国进出口,导致国际收支失衡有密切联系。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日本经济增长开始减慢,日元也大幅下跌,而面对美元对日元的相对升值,东南亚各国并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调整盯住汇率,因而东南亚各国货币也相对日元升值。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本币的被动升值对于本已因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减慢而降低的出口需求,犹如雪上加霜,加剧了东南亚国家的国际收支失衡。

从这个意义来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人民币汇率更加灵活,应当显示出其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在分别比较了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在20057月汇改的前六个月和后八个月的月贸易差额与月平均汇率后,发现中欧贸易差额在汇改后波动增大,而且多数月份表现为顺差增加的同时人民币币值上升,贸易顺差总体上大于汇改前;中日贸易与汇率的关系与中欧情况相似;只有中美贸易与汇率关系在汇改后出现了贸易顺差伴随人民币持续升值。这样一看,在汇率改革之后贸易差额加大了;而从两者走势来看,汇改后很多月份人民币币值在贸易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的时候不升反降,似乎新机制下的汇率既没有反映对外贸易的状况,又没有起到平衡国际收支的作用。但是,应该注意几点,首先,影响国际贸易的因素有很多,不能简单地因为贸易差额扩大而认为汇率机制失效,例如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商品明显的价格优势和美国的国内政策使得汇率变动对于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难以发挥作用;其次,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确实客观反映了中国经常账户顺差的状况;再次,人民币对欧元与日元汇率未能很好的反映出中国与欧日两地区的贸易状况,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受美元影响较大,可以推断我国所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或与美元有较高正相关关系的货币可能占有较大比重。

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虽然有利于推动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但是其中所隐含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给当局增加了管理难度。一是“参考”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二是一篮子货币的构成。所以周小川行长在2005810日的讲话中表示,篮子货币的选取以及权重的确定主要遵循“考虑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主要交易国家、地区及其货币”这一基本原则。由于贸易收支构成我国经常项目收支的绝大部分,因此一篮子货币的确定也会以贸易权重为主,由此确立了美元、欧元、日元、韩元的主要地位,也将新加坡元、英镑、马来西亚林吉特、俄罗斯卢布、澳元、加元和泰铢等列为可能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

所以我们应该考虑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式选择和理想途径
  ()人民币国际化的形式选择
  货币国际化有两种形式组合:"强经济--强迫度"组合形式和"弱经济--强迫度"组合形式。
  1."强经济--强迫度"组合形式,是指由弱小的经济基础和弱小的制度相结合的形式。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是金本位时期的英镑形式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及以后的美元形式。是由国际货币制度的中心货币演化为国际货币。首先是由经济基础决议了货币的中心肠位,然后仰仗其大国的政治经济优势经过国际协议协议加以确立和强化,成为要害 的国际货币。第二,欧元形式,在中心国主导下,完成从贸易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同时,仰仗创立的弱小的经济体,逐渐成为国际货币。第三,日元形式,日元和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度正在经过货币可兑换的若干阶段使辅币走向国际化。
  2."弱经济--强迫度"组合形式。弱经济并非经济落后,而是还未到达目前国际货币的国度经济水平。强迫度是指经过合理的制度布置去补偿经济上的缺乏。一方面经济总量继续提升,坚持过度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在经济相对较弱的状况下,树立有效的货币金融制度和高效的微观调控体系,完成货币国际化开展目的,发扬制度创新在金融开放中的作用,延长货币国际化的进程。经过"弱经济-强迫度"组合,发扬政府在货币国际化中的作用,政府应自动的、积极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其实质是市场手腕与政府手腕的相配合。
  ()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选择
  人民币国际化的理想形式决议了人民币国际化必需以渐进方式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坚持"三步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在地域上坚持"三步走",即坚持人民币周变化、区域化、国际化取向。正常的循序为,先是人民币周边化,推进人民币在港、澳、台三地以及越南、老挝、缅甸、尼泊尔、蒙古等周边国度的流通,目前,人民币周边化随着我国和周边国度经贸往来规模的迅速扩展而逐渐强化;在人民币区域化,不时提升人民币在亚洲国度的位置,迅速成为区域性的主导货币,最后完成人民币的国际化。
  在货币职能上异样采取"三步走",首先加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的份额,其次让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币种,最后逐渐使人民币成为储藏货币。经过职能上的"三步走"完成人民币过渡到国际货币的职能转变,行使国际货币支付、买卖、储藏的职能。要留意到"三步走"是相互衔接的,要有序、过度的突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要加快金融革新,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营建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国的金融市场的革新与开展状况决议着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需求加快金融革新和开展,进一步完善和稳固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目前,巨额的外汇储藏曾经给中国的货币政策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压力。抓紧关于资本流出的限制,既是关于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久远战略思考 ,也是缓解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有效途径。只要真正的完成人民币国际化才干真正处置中国关于国际储藏货币的需求,降低外汇储藏规模。
  同时应留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多不利要素。中国目前的经济总量还不到世界经济总量的4%,关于一外货币要成为世界性货币,该国的经济总量至少应到达世界经济总量8%还有一定的距离。人民币国际化会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一定的制约和负效应,使我外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陷于主动局面,货币政策的效能能够会遭到影响。以及人民币国际化发生更多的本钱等效果,如人民币汇率风险,调控本钱加大,决计本钱等。

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再次给世人敲醒了警钟--以美元、欧元为主的世界货币体系曾经不能满足世界经济的快速开展。国际货币体系的开展出现出多元化开展趋向,我国经济颠簸快速增长,同时我国政府提出树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目的等,都标志人民币一定要走国际化开展路途。所以我们应坚定的走国际化道路,使人民币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1ae2dc0d5bbfd0a79567369.html

《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