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灿烂的日子》叙事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8 20:56: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阳光灿烂的日子》叙事分析

作者:李油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5

         要:目的:探究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独特的叙事艺术;方法:运用电影叙事学的结构观、时空观等相关知识展开研究;结果:影片独特的分裂叙事、纵深的叙事时空、声色兼备的叙事策略是其成功的关键;结论:运用多样性的叙事手段来丰富电影表达是电影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叙事学;分裂叙事;叙事时空;叙事策略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134-02

        一、引言

        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以下简称《阳光》)改编自王朔小说《动物凶猛》。该影片以文革为时代背景,将镜头对准了那个疯狂年代里在军队家属院中肆意成长的少年。不同于先前以文革为背景影片的沉重抑郁基调,《阳光》的风格是张扬的、狂欢的,影片几乎以一种无限缅怀和向往的激情追忆了那段伤痕岁月中的青春记忆和成长故事。《阳光》的成功不仅归功于影片新颖的主题、独特的选材,更与其匠心独运的叙事手段密不可分,本文将结合电影叙事学的相关知识分析《阳光》独特的叙事艺术。

        二、独特的分裂叙事

        法国电影叙事学家弗朗索瓦·若斯特在《电影话语与叙事:两种考察陈述问题的方式》中提出,从叙事角度看,有声电影可以分为两种形态:画外音和无声控制。画外音在电影中的运用已是屡见不鲜,画外音可以独立于画面之外,也可以作为画面的补充,既可以与画面协调一致也可以与画面冲突分裂;无声控制是指画面无需音效修饰,自身可以作为独立的存在精准地把握画面中所蕴含的话语关系。《阳光》中的叙述者之一是作为画外音存在的中年马小军,他的声音在影片每段情节的开头或结尾响起,作为画面的补充与画面平行推动着故事的进行;而影片其他时间的叙事则交给了另一个无所不在的叙述者——摄影机。纵观影片,《阳光》多次出现画外音与画面矛盾的分裂叙事,这种叙事形式使观众保持着自主的判断力。影片序幕中,中年男人低沉的画外音为影片的分裂叙事奠定了基础:北京,变得这么快,20年的功夫,她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城市,我几乎从中找不到任何记忆里的东西,事实上,这种变化已破坏了我的记忆,使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我的故事总是发生在夏天,炎热的气候使人们裸露得更多,也更难掩饰心中的欲望。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们,阳光充足,太亮了,使我眼前一阵阵发黑……”电影影像从幼年的马小军开始,而中年马小军的画外音以第一人称控制着电影的叙事,将主观性、不确定性融入情节,画外音不时地猜疑和否定影片的画面叙事,不断将观众从少年马小军的聚焦点中拉出来,使观众游离于主人公的回忆和现实之间。最典型的一幕发生在生日宴会的一场戏中,马小军和刘忆苦在老莫餐厅中大打出手,画外音适时响起:慢着,我的记忆好像出了毛病。事实和幻觉又绞在了一起。画面突然定格,中年马小军用戏谑的语气说到哈哈哈,千万别相信这个。我从来就没有这么勇敢过这么壮烈过。”“我现在怀疑和米兰第一次相识就是伪造的。”……继而影片用慢镜头和倒镜头开始重新叙事。这种叙事形式显示出一种背离性的对抗张力:一面尽力让大家相信所讲述的故事,一面又打断叙事或重新叙事,从而造成电影本文意义理解上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这种又亲切又疏离的分裂叙事让观众在认同影像的同时又保持着一份清醒。影片在对立分裂中显现深刻,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cc6f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c.html

《《阳光灿烂的日子》叙事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