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同地区家谱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9-28 00:00: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明清徽州同地区家谱之比较

  摘要:随着徽学的兴起,徽州谱学逐渐被广大史学工作者所熟悉。而关于徽州地区家谱之间的比较鲜有涉猎,本文对此两部家谱作了浅显的比较,以期探究徽州地区家谱编纂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关键词:徽州地区;家谱;比较

  “谱牒,与方志,正史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徽州的谱学研究是谱学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赵万里先生曾指出:“传世明本谱牒,大多是徽州一带大族居多,徽州以外绝少,徽州地区谱牒的价值可见一斑。将徽州同地区家谱加以比较,更能深入的了解徽州谱牒的基本特点。之所以选这两部家谱作比较,是因为江村洪氏家谱与弘村汪氏家谱均为徽州地区谱牒,且纂修的时间也大致类似,具有可比较性,将二者比较可以以小见大,探究徽州同地区谱牒撰修的大致情况。

  一、徽州地区谱牒共同的封建性

  《弘村汪氏家谱》与《江村洪氏家谱》二者的相似性还表现在二者都是封建性家谱,都烙上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烙印。

  封建性家谱强调尊卑有序。《汪氏》谱载:“二卷至四卷列历世小传……子嗣及生平品行……《洪氏》谱载:“统谱唐宋元明以来多列行第……可知行第尊卑。从谱文中记载的史料可以看出,这两部家谱都强调尊卑有序,依靠家谱确立宗族内部的统治秩序,这也反映了一家之谱实际上就是一部封建宗族统治族众的凭据。这也是封建性家谱最大的特征。

  封建性家谱保持血缘纯洁性。《汪氏》谱载:“继嗣与本生殳下书书曰:……养子例不入谱,宗祠有禁也”。《洪氏》谱载:“出继子生殳下仍列其名……其下不得滥入以锄非种”。家谱祠规中强调:“异姓螟蛉养子不许混入祠堂,祀先如有强挨进者族长同房长押令扶出。”这里可以看出,家族禁止将养子列入家谱,这是为了防止其他姓氏混淆宗族血缘,这样可以使宗族脉络清晰。并且徽州地区大部分的谱牒中都有关于保持家族血缘纯洁的记载,这也体现了明前徽州家谱的封建性。

  二、家谱史料的真实性程度不同

  一般来说,修谱人对史料真实性追求越大,家谱的真实性越高。《江村洪氏》家谱谱载:“夫宗谱者何为而编也……几此者皆未之思也。”从这段史料中,可以看出先祖少师公主张要按照事实来记录家族谱系,如果每部修谱人都能按照这样的初衷来纂修家谱,那么谱牒材料就不存在真伪性之说,但修谱人受主观意识作用,为了光宗耀祖,难免会夸大家族的恩荣,甚至编造本族的显赫历史,还有的出现编造名人谱序的情况。

  三、编纂体例基本相同,记载手法各有特色

  中国古代家谱发展至明代,体例已经基本完善成熟。王鹤鸣指出:“中国家谱发展到明清时代,已趋成熟,完善,体例完整,内容丰富,尽管收载内容有多寡,编纂形式有不同。如《弘村汪氏》家谱和《江村洪氏》家谱在记录家族世系源流的方式上各自不同,《汪》谱是以世系图来记录家族世系发展,《洪》谱是用世系表的形式来表达。而且两部家谱在记录祖先墓文的表述手法上有所不同,《汪》谱采用的是图文并茂的方式。《江村洪氏》家谱中还记录有家族家规、诗文、堂记、江村八景等,在内容上比《弘村汪氏》家谱要丰富多样。由此可见,徽州地区家谱在编纂体例上基本类似,在记述手法上各有特色。

  四、家族发展过程中迁移路线不同

  徽州是一个移民社会。晋末的“永嘉之乱”,唐末的“安史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之乱”,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三次大的迁徙高潮,最终使徽州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罕见的移民社会。我们今天所谓的徽州大姓,程、汪、胡、戴等等,都是由北方中原一带,因战乱迁徙而来。徽州山多,崎岖的天然屏障造成易守难攻,成为中原士族理想的避难场所。徽州大多家族迁移的方向是由北南迁,通过族谱,可以探究出人口流动的脉络。

  通过各类史料记载可知:江村洪氏也是由北南迁至徽州地区,在其家族发展过程中有多次迁移,大致是两条路径:一是由北向南迁移,其先后大致为太原――豫章――梁砀――丹阳――休宁――江村;二是在徽州境内迁移,由黄石(休宁)迁至江村。可以推测,江村洪氏两条迁移路径的原因:第一条由北向南是由战乱导致,第二条洪氏在徽州境内再次迁移,可能是由于迁移人口对迁至地环境带来了生存压力,“田少人多“资源短缺导致生存面临困难,所以江氏在徽州境内进行了二次迁移。

  由此可以得出,徽州同地区家族大多是由北南迁至徽州,其迁移走向基本类似,但每个家族迁移的具体路线各有不同。

  五、比较徽州家谱中对妇女的记载

  《弘村汪氏》谱中关于女子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合葬墓地的记录,其中有:后晋处士德?公配鲍孺人墓,宋处士始迁黟北祖仁雅公暨元配方孺人墓又继配舒孺人墓图册税,元处士玄卿公墓图册税碑铭山地界至图案卷暨元配继配两孺人合葬墓图,嘉享公孝行暨元配江氏孺人节义,守节搬柩营?Z??等内容。

  从上文史料可以发现:《洪》谱记载了?甫公死后其继配程孺人为彰名节一生守寡的事迹;《汪》谱记载了很多孺人与丈夫合葬的史料。比较二部家谱中对妇女记载的内容可以得出:徽州地区的家谱发展到明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层次了。内容丰富,体例完整,谱中出现了许多关于妇女的记载,不再像之前家谱对妇女只字不提,冯尔康先生说过:“传统家谱对女子在很多方面表现出歧视态度,如对妻妾婚姻、身份状况的书写方法、族中女子上不上谱等方面。”[5]徽州家谱内容也可看出,家谱对妇女态度的转变,谱中表彰节清义正之人,并将其记录进家谱以示表率。这无疑是家谱对待妇人态度的进步,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点人性化的做法,是对妇女态度缓和的表现。通过对《弘村汪氏家谱》和《江村洪氏家谱》的比较,以期对徽州地区家谱研究形成一个基本的入门了解,请各位批评指正。(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历社学院)

  参考文献:

  [1]周振鹤.谱牒:一家之史,亦国之史[J].北京:理论周刊?文史,2013.

  [2]大公报[J].天津:图书副刊.19342月第12.

  [3]徽州社会科学[J].2010年第12期,第10.

  [4]王鹤鸣.中国家谱体例概说[J].上海:上海图书馆.

  [5]冯尔康.十八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401d465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7.html

《明清徽州同地区家谱之比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