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发布时间:2019-02-07 04:1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中外建筑史学习心得

建筑是人类生活的舞台、主要的物质环境。人塑造了建筑,建筑反过来也塑造了人。建筑上凝固着人的生活,他们的需要、感情、审美和追求。建筑把这些传达给一代又一代的人。渗透到他们的性格和理想中去。建筑成了人们历史的见证,文化的标志,心灵的寄托。

我本身对中外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本学期专业选修课选修了中外建筑史,特别的想去了解中国的建筑史和外国的建筑史。比起景观建筑,如果再给我一次重选的机会,我还仍是会选择中外建筑史。选修了这门课,老师的课件丰富多彩,视频也很多样化,对我的教学非常的有帮助。老师精心的备课使我的收获非常之大。虽然有时候上课的态度不是很端正,玩手机睡觉都有,但是也不是因为上课枯燥导致,而是自身的原因。我深刻的觉得中外建筑史是门非常有意义的课,对我学房地产的甚至整个学建筑有关专业的都很是有必要去学习这门课,读建筑有关的专业连建筑史都不了解岂不是让人笑话,还有这门课对我们以后学习或者工作都是很有帮助的。所以课后特意的认真地去看了中外建筑史这本书,分别初步的了解了中国建筑史的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建筑,宋、辽、金、西夏建筑,元、明、清建筑,近、现代建筑。还有外国建筑史的古代建筑,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和近、现代建筑。其中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对古代建筑和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以便我阅读时更深的理解。

早在奴隶制时代,人类的建筑活动已经有了大规模的发展,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埃及、西亚、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成就比较高,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对后世的影响比较大。其中埃及、西亚和波斯得建筑传统流传甚少,唯独希腊、罗马的建筑在欧洲一直流传,得以发展,并统称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古典文化,把它们的建筑统称为古典建筑。古代建筑又分为了古埃及建筑,两河流域和波斯建筑,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和古美洲建筑。

尼罗河流域的埃及文明,是古代西亚文明的两大核心之一,也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埃及土地肥沃,农耕发达,自然条件温和。埃及人拥有相对安定的今世生活,也积极乐观的期待来世。因此,投射到建筑上,就表现为埃及人用石材建筑起庞大的陵墓和神殿。埃及建筑没有受到外来的影响,相对稳定,其象征性独树一帜。

从艺术传播和文化史的角度来看,希腊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公元前11~8世纪是希腊神庙建筑的起始阶段。公元前7~6世纪,希腊石造神庙开始形成,到公元前5世纪中叶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一过程也是多立克柱式和爱奥尼柱式从诞生到成熟的过程。多立克柱式是仿男体的,又被称为男性柱,爱奥尼柱式是仿女体的。著名的雅典卫城的帕提农神庙也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更准确的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及柱子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

古罗马建筑擅长用券拱技术。摆脱承重墙,扩大内部空间是当时罗马人在建筑结构上的重要课题之一。而摆脱承重墙与扩大内部空间是采用十字拱。十字拱只需要四角的支柱来传递荷载,废弃了承重墙,而且十字拱便于开侧高窗,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内部空间采光的要求。十字拱的实现也需要一个完整的结构受力

体系的配合。

中世纪至18世纪建筑最主要的是拜占庭建筑。拜占庭时期最重要的是宗教建筑,一般采用穹顶和集中式形制。拜占庭的建筑是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拜占庭穹顶结构体系完整也集中了统一的空间,是因为巧妙的运用了两端的半圆穹顶,以及两侧的通廊,这样便大大地扩大了空间,形成了一个十字形的平面。然而内部装饰的艺术同样具有拜占庭建筑的最高成就。它借助于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术氛围。

而西欧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1减轻了拱顶的重量及侧推力,把十字拱做成框架式的,其框架部分为骨架券。2哥特式建筑使用独立的飞券作为传递屋顶侧推力结构构件使得中厅利用侧高窗的自然采光变得很容易。3将圆券十字拱等全部改用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减轻了侧推力,增加了逻辑性很强的结构线条。4哥特式建筑内部处理的最重要的一个重点是玻璃窗。玻璃窗的面积大,又是极易出装饰效果的地方。总而言之,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

这些都是我在中外建筑史这本书里自己读到的能理解的东西,建筑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由于各国的物产、气候、地理、交通等各种因素的不同,每个地方的建筑都有自己的特点。我期望老师能与我们多分享一些中外建筑史,也期望老师能带领我们去看看中国的古老建筑。以后在生活中我自己也会多关注一些各国建筑发展的历史和特点,特别要对我们中国的木构造建筑和清式建筑进行全面的了解。总而言之,我爱中外建筑史,我要了解中外建筑史。

【篇二:中外建筑史笔记上】

第一章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节 概说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中国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共为世界六支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与其它古代文明相比,东方的古代中国地理位置独特,这里或为大洋所隔;或漫长的陆地、沙漠、高山所阻。这种特殊地理位置加上众多的人口,使中国古代文明一直没有遭受到外族人毁灭性的入侵。虽然也有改朝换代,但异己卡被驱逐;或被同化,以到于像佛教这种外来的世界性宗教也被加进了许多本地域、本民族的色彩,而趋向本土化。外来影响和冲击的减弱,必然带来内部发展的迟缓和衰落,甚至固步自封,所有这一切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一脉相承、延续而缓慢发展的外因。

中国古老建筑的主体——木构架建筑体系,在汉代已经基本形成,到了唐代已经达到成熟阶段,在世界建筑史上是一支历史悠久、体系独特、分布地域广阔、遗产十分丰富、延绵不断,一直持续发展完整演变,并经历了古代全过程的重要建筑体系。中国木构架建筑也是中国古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形式特征,在世界建筑体系中别具一格,它不仅迥异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建筑体系,也曾对整个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与缺陷

一、中国古代木构架的优势

1 材料来源广泛

2 木构架的抗震性能优异,适应性强

3 高度定型化、便于施工

4 便于加工和运输

5 利于迁移和维修

二、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缺陷

1 大型材料逐渐减少

2 容易遭受自然和人为的侵袭

3 受材料和结构所限难以建造大型建筑

4 建筑的维护成本较高

5 大量木材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影响

第三节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木构架的结构体系到东汉时期已明确形成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基本形式。南方许多地区经常采用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形式,底层人员活动多,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使用抬梁式的结构形式,上面阁楼空间用于住人和储物,则可以使用穿斗式的结构形式。

以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的组合为特征的结构复杂的殿堂型构架在唐代非常盛行。与殿堂型构架平行发展的还有厅堂型构架。这种厅堂型在唐宋时期,等级上低于殿堂型,而整体构架的有机性、简洁性都优于殿堂型,因而成为当时先进的构架形式。

第四节 中国古代要构架建筑的组成

一、台基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立面构成的三人组成部分之一,台基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些重要的殿堂中,台基所起的造型作用十分显著,宽大的台基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定感。台基最早是为了防水、防潮而起到抬高地面的作用,后来,台基逐渐演变成外观尺度和体现建筑等级制度的需要。

二、屋身

三、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也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形式特征的重要元素。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独特做法和形象被誉为盖世无比的奇异现象,官式建筑的屋顶高度程式化,而且等级森严,园林建筑和民居建筑相对灵活一些。

第九章 外来因素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

第一节 概说

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时间断代是从19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逐渐开始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化。与英、美、法等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相比,中国是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因此,当中国建筑处于近代发展时期时,西方建筑已经进入到近代后期和现代化前期。特别是1911年清王朝覆灭后,官方系统的建筑活动全面终止,千百年积淀起来的一脉相承的建筑传统遭到毁灭性的打击而突然中断,由此带来的混乱是可想而知的。

1840年到1949年,中国近代建筑在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初始期(1840~1900

这一时期是中国近代建筑活动的早期阶段,新建筑无论在类型上、数量上、规模上都十分有限,但它标志着中国建筑开始突破封闭状态,迈开现代转型的初始步伐,通过西方近代建筑的被动输入和主动引进,酝酿着近代中国新建筑体系的形成。

二、繁荣期(1900~1937

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的侵华战争迫使清王朝彻底屈服,1901年清政府宣布变法,实行新政。至此,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中国社会的一种潮流和时尚,1901年至1911年间清政府的官方建筑全盘西化。新的政变革带动了新式建筑的需要,政府机构、学堂等官办建筑应运而生,引进西方建筑成为中国工商企业、宪政变革和城市生活的普遍需求。这样,中国已从早期对西方建筑的被动输入过渡到这时的主动吸纳。这种全社会深层次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上海、广州、武汉、北京、南京、天津等近代主流城市的迅速发展。2020年代初期,我国赴欧美和日本留学的第一代建筑师相继回国。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在1923年设立建筑科,迈出了中国人创办建筑教育的第一步。

三、停滞期

1937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当时上海五千多家工厂就有两千多家工厂被炸毁。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陷入了持续12年之久的战争状态,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趋于停滞。

第五节 日本建筑师在东北的建筑活动

1644年清军入关以后,清政府为保护所谓龙兴之地,便着手修筑东北的柳条边墙。柳条边依其建造年代又有老边新边之分。顺治年间修筑的老边,北起辽宁威远堡边门,一条向东南随山而行,修筑到鸭绿江边,另一条往西直向山海关。今天残存于长春一带的柳条边,其修筑年代则是在康熙年间,又名吉林新边。按当年清政府的划分,新边以西为游牧地,东面就是满洲八旗的渔猎区。

1681新边竣工以后,清政府严格规定:在禁地内捕蛤蜊、抓水濑、采蜂蜜、挖人参,为首者枷两月,鞭一百。正是清初的封禁政策,使关外的东北保持了原始的自然环境,这里树木繁茂,水草丰美,土地肥沃,当时民间就曾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来形容这里的自然风貌: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

1895年《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由此引起列强之间的矛盾,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索取了重金赔偿之后,被迫退还辽东半岛。1896年中俄签订《中俄条约》,允许俄国从赤塔经黑吉两省修筑铁路,即中东铁路。1898年中俄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顺口,大连湾及附近海域租给俄国,并同意修筑中东铁路通往旅大的南部支线。

随着中东铁路和南部支线的修建和通车,加剧了日俄之间的矛盾,终于在1904年爆发了日俄战争。1905年俄国战败,根据签订的《朴茨茅斯条约》,日本获得长春以南的铁路干线和一切支路,以及该铁路线内所附属的一切权利和财产,长春成为南北铁路的交汇点。这样,长春、沈阳作为铁路附属地城市,大连作为租借地城市,其城市规划和建筑都被日本所控制。1932年以前,在东北的日本建筑师的设计风格主要以当时在日本流行的西方复古主义和折中主义建筑样式为主,与上海、天津的同期建筑相比,这些建筑显得更细腻和精致,这一时期日本建筑师活动的重点区域在大连和沈阳。

从相贺兼介设计的第二厅舍1932)开始,到雪野元吉设计的忠灵塔(1934)、石井达郎设计的伪国务院(1934)、牧野正已设计的伪中央法衙(1936),直至建国忠灵庙(1936),满洲式建筑走过了一条发生、发展的道路,其建筑形式的融合重构日臻成熟

佐野利器(1880~1956)是日本近现代著名建筑师、建筑理论家,工学博士,曾任日本建筑学会会长的佐野利器于1932年秋受关东军的委托成为伪国都临时建设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他是委员会成立初期唯一的建筑学家,在对长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的建议书中进一步强调了在政府办公建筑和纪念性建筑中要体现所谓满洲的气氛。在此之前,19325月,相贺兼介设计第一、二厅舍时,就已经开始对所谓新国家首都的政治办公建筑形式问题进行过新的探索。通过佐野利器的建议从官方的角度将这种政治要求进一步明确下来,对满洲式建筑的演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障和强制。同时,佐野利器从专业角度上也起到了很大的个人作用。

佐野利器是当时日本国内帝冠式建筑的积极倡导者,随着佐野利器的到来,其拥挤者和学生也纷至踏来,为满洲式建筑形式的逐渐完善奠定了多方面的基础。

伴随着东北大连、沈阳,特别是长春等殖民城市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日本建筑师涌入这个巨大的设计市场,催生了一大批建筑设计作品,其中不乏优秀的建筑师和建筑作品,远藤新就是其中的代表。1917年,28岁的远藤新经人推荐拜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有机建筑理论的创始者美国人莱特为师,莱特于1916年底被邀请来日本设计新帝国饭店。1933年,44岁的远藤新来到长春,至1946年离开中国期间,远藤新往返于中国东北和日本本土之间,在长春、沈阳、吉林、齐齐哈尔等地设计了众多的建筑作品,直到1946年秋,57岁的远藤新才回到日本。

1933年底,远藤新设计了新京国际饭店设计方案。同时,受伪满洲中央银行的邀请负责伪满中央银行俱乐部及总载、副总载、理事官邸,课长、职员宿舍,合同事务所、武道馆等25栋建筑的设计。远藤新的这些设计从平面布局形式到空间处理手法、建筑外墙材料

及色彩等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共同特点,显然深受莱特草原式住宅设计理论的极大影响。远藤新在长春的设计作品较之在日本的作品更为简化。同当时来到长春的其他日本建筑师不同,远藤新企图寻找一条新的设计道路来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试图学习莱特在日本的创作经历,将其设计理念同当地传统建筑的精神相结合,寻求一条本土化的设计道路。因此,他对建筑设计的追求不仅仅停留在直观的形式表层上。

伪满洲中央银行俱乐部位于当时白山公园北侧的岗地上,远藤新在设计时试图打算以长城的一小片来建俱乐部。也正是在这种设计思想指导下,岗地上的俱乐部被设计成细长的形式,长为60米,宽只有15米。这栋建筑虽然规模不大,却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和地形特点,因地制宜进行设计。远藤新还在建筑的南侧设计了一条长达七十余米的长廊,东南侧的长廊与建筑共同合成为一个内向型空间的庭院。利用这个内向型空间,远藤新设计了一个方形的游泳池同建筑室外平台相连接。在这座建筑的设计中,充分展现了远藤新所追随的莱特有机建筑理论的思想精髓,并有所升华。他把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围合空间的设计手法运用到设计中来。

1840年来,无论是官方建筑,还是普通民居,甚至祠堂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也直观地在建筑上表现出来。

【篇三:中外建筑史笔记】

近代建筑史复习大纲

一. 近代建筑现象

1.复古主义 古典复兴 希腊复兴 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

罗马复兴 雄狮凯旋门,巴黎万神庙,美国国会大厦

浪漫主义 哥特复兴 英国国会大厦(国家浪漫主义)曼切斯特市政厅

折衷主义 巴黎歌剧院

哥伦比亚博览会——折衷主义建筑的大检阅,使新建筑思潮受到打击。

贡献:说明现代建筑使 十分必要的,要发展现代建筑必须树立一个 靶子,先推翻复古主义。

2.初期功能主义

1)背景:资本主义初期,由于工业大生产的 发展,促使建筑科学有了很大的 进步, 新的 建筑材料,新的 结构技术,新的 设备,新的施工方法的出现。建筑在平面与空

间的设计上能 够比较自由了,因而影响到形式上的变化。它能从功能出发,但是

对功能还没有深刻的认识

2)代表

帕克斯顿 水晶宫 新材料 铁,玻璃,木的运用

新方式建造 :模数制(以玻璃的尺寸)

缺点:将铁作成拱,没有 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

意义: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拉布鲁斯特 图书馆 巴黎国立图书馆 地面与隔墙全是铁架与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

埃菲尔 埃非尔铁塔(328m 高架铁结构 突破古代建筑高度

机械馆 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 原理

贡献:主张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让建筑师看到铁,玻璃在建筑中的作用

示范了,提倡了建筑要走工业化道路

展示了建筑的 出发点是功能这一基本原则

二.前现代建筑活动

1.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的 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 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 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 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 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

莫里斯 红屋 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 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 质感。

2 新艺术运动

21 比利时 霍尔塔 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

新艺术运动的装饰主题是模仿自然界生长繁盛的 草形状的 曲线,凡是墙面,家具,栏杆及窗棂等装饰莫不如此,装饰中大量应用铁构件。

22苏格兰 麦金托什 格拉斯哥艺术学校

强调去除装饰,注重体量组合

23德国 青年风格派 奥别列去 和贝伦斯

24奥地利 瓦格纳 ——《现代建筑》1895

作品——维也纳储蓄银行 内部采用现代造型巴西利卡的 空间类型

教授——培养学生,奥别列去分离派

路斯装饰是罪恶‖ ornament is crime

去掉装饰就 现代精神

作品——维也纳斯坦纳住宅(强调建筑物比例,墙面和窗的 关系,成为基本立方体的 组合)

25西班牙 戈地 吸取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塑性建筑

米拉公寓

26荷兰 贝尔拉格净化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27芬兰 老沙里宁 赫尔辛基火车站

3 新建筑探索

31 美国 芝加哥学派 沙里文形式随从功能

高层办公建筑的 五个原则p46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芝加哥学派贡献 1)提出探索了一种新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从功能出发,在有限的地区里建造)

2)以沙里文为代表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

3)总结了高层办公建筑原则,思路,方法

4)探讨了 新技术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建筑艺术反映了 新技术的特点

5)培养了赖特等一批人才

#密斯可以说是芝加哥学派的传人,发展了高层建筑

32 贝瑞工作室 贝瑞继承法国的特点,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运用到住宅中,他善于发现新材料的表现力

巴黎富兰克林25号公寓 1903

充分发挥了材料的造型能力,可塑性强的 特点

埃内比克发明了框架节点

贡献:把新的结构钢筋混凝土应用于建筑

发挥了新材料的造型能力

为现代建筑运动培养人才——柯布

33 德意志制造联盟 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 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贝伦斯 将钢——玻璃结构,作为工业建筑

力图寻求艺术表现手法

透平机车间——现代建筑史的 里程碑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1914 科隆展览会 展览会办公楼(格罗皮乌斯)

表现了钢和玻璃的有机结合

目的:在建筑设计上创新,使功能技术与艺术有机结合,并满足社会需要。

贡献:a,成立了一个组织:建筑师,业务家,官员,企业家

b.设计了重要的建筑 ——透平机车间

d.开创了钢和玻璃的技术及建筑表现

三.现代艺术派 (观点,代表人物,主要作品)

1.德国 表现主义

二十世纪初在 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门德尔松 爱因斯坦天文台 ——混沌的流线体形,不规则窗洞,造型奇特,神秘气氛

2.未来主义 意大利

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

桑。伊利亚 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

发表未来主义建筑宣言——彻底批判过去传统,否定的 批判用热血来奉献干革命

3.构成主义 俄国

把抽象的几何形体组合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 内容,特别是雕刻,很像是工程结构物。 代表作: 塔特林——第三国际纪念碑(充分利用了钢材的 抗拉性能)

思想:用构成来表现,用造型自身的规律,将建筑分解成一些要素,来进行构成

4.风格派 荷兰

由荷兰的 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 艺术就 是基本几何形象的 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要素派

蒙特里安 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

里特维德 荷兰乌德勒支住宅 由简单的 立方体,光光的 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 建筑。可以说是蒙特里安绘画的 立体化。

风格派和构成派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 色彩的 构图效果。他们的作品不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反现实主义的 。它们所作的试验和 探索对现代建筑及实用工业品的 造型设计由启发意义。

四.现代建筑运动

1.范畴

1)时间 两战期间

2)地域 以欧洲为代表,局部为美国

3)事件 a,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b,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并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2.背景

1 一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重建 和俄国十月革命的 出现到后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2)经济 从恢复时期到相对稳定到经济危机的爆发

3)技术 钢和玻璃的技术结合以及混凝土的运用

1)大师 欧洲四位大师 格罗皮乌斯 密斯 柯布 阿尔托

2)名作 萨伏依别墅 德国馆 包豪斯 帕米欧疗养院

3)组织 1928 ciam

4)纲领 雅典宪章

5)理论 《走向新建筑》(柯布西耶)建筑师应该向工程师学习,机器美学

6)教育 包豪斯学校的建立 ——将教育,课堂教学和工厂实践三大构成方式相结合

7)展览 魏森霍夫住宅展 德意志工作联盟在 斯图加特举办

所有以上这些构成了现代建筑派。注意答题的 时候不仅要列举大师的作品还要求放到现代建筑派这个背景中来回答。

4.现代建筑风格 艺术,造型,设计风格

1)设计原则

。功能。 现代建筑认为功能是出发点,而古代认为造型是出发点。对建筑来说平面是重点,所以它是一个 从内到外的 设计

。空间。 现代建筑运动最重要的贡献。空间是 建筑的主角,建筑与人息息相关。古人人能为是 造型实体与人密切相关,现代建筑运动是 空间艺术,功能将要转化为空间。这是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 根本区别。柯布等大师各自有自己的 空间,但是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 。空间是 由工业革命带来的。

。技术。 现代建筑运动强调运用新技术。在农业时代,技术相对落后,而现代工业技术迅猛发展也给建筑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建筑的 初期是 实用新技术,后来慢慢变为表现新技术,是 由于新的 功能和新的 空间往往需要新技术来表现。

。美学。 以柯布的机器美学为代表。以前视觉美学带给人们的 只是感观上的冲击,而机器美学则开发了感观以外的东西,是一种实用的美学或应用美学,它与手工艺美学用手来完成不同,是依靠机械来完成的 。所以机器美学强调高效率,像机器一样简洁。

。经济性。 古代建筑是帝王将相的建筑,可以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并且需要高技术的工人。而在 工业社会,低成本高效率,已经成为趋势,所以不需要高技术的建筑工人

。社会性。a现代建筑派认为建筑具有社会功能(社会效益),社会主义乌托邦认为能解决社会问题。柯布认为能代替革命,格罗皮乌斯认为应该把包豪斯建为社会大教堂

b.建筑师具有社会责任,通过社会建筑创作给人们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要人们再住在没有阳光,封闭的房子中。同时建筑师也就具有了社会改良的 责任。而在古代,建筑师是由 宗教的,或是御用建筑师,离开了权势无法开展。

答题时候注意运用具体的建筑师作品,理论来阐述观点,但又必须强调出要点。

2)风格定位

a.(造型)国际式:现代建筑风格的代名词,贯穿了现代建筑原则才会出现国际式。它式 工业革命的产物,式要跨越时间,地域,超越民族,推向全世界的

b.(平面)有人称为功能主义。体现了功能的重要性,是出发点。所以它也可以称为现代建筑的代名词。沙里文的形式随从功能―‖功能决定形式决定结构布局空间。

c(哲学)理性主义。功能,技术,经济理性主义,排斥个人观点,意愿,需要,而是一种纯粹的,客观的,典范式的,是一种先验式的 理论(六大原则)

d.有机建筑论 由赖特提出,同样是受到工业革命的 影响其他遵循的 还有阿尔托,夏隆等人。

五.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

1 格罗皮乌斯

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全面的建筑观。》1)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 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 比例。。这些观点充分体现在下述建筑中:包豪斯校舍, 他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同人设计的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中。

。包豪斯校舍。

校舍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0平米。设计有如下特点:

一. 把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 出发点。二,采用灵活的 不规则的 构图手法。

没有特别突出的 中轴线,形成纵横交错变化丰富的 总体效果。三,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 特点,运用建筑本身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效果。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和砖墙承重结构。达到朴素,经济,实用的 效果。是标志着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三强调各艺术间的 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 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2 柯布西耶

1. 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

2. 屋顶花园;3. 自由平面;4. 横向长窗;5. 自由的立面。

他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是对学院派建筑思想的有力冲击。这个时期的代表作是萨伏伊 别墅(19281930)、巴黎瑞士学生公寓、平台别墅。

萨伏依别墅:建筑理想体现——阳光空气绿地三要素和新建筑五点的完美结合。

提出一套建筑体系——板柱承重体系

社会理想——标准化构件,机器生产,能够承担社会职责。体现了欧洲人心理深处的 抹不去的 古典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风格有了明显变化,其特征表现在对自由的有机形

式的探索和对材料的表现,尤其喜欢表现脱模后不加装修的清水钢筋混凝土,这种风格后被命名为粗野主义(或新粗野主义)代表作品有马塞公寓、朗香教堂、昌迪加尔法院、拉吐亥修道院等,其中朗香教堂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神秘性已超出了基督教的范围,回复到巨石时代的史前墓穴形式,被认为是现代建筑中的精品。

朗乡教堂:雪铁龙承重体系,造型奇特,墙体弯曲。主要空间的 周围有三个小龛,每一个的 上部都是 向上拔起的。伸出于屋顶之外。各个立面的差别很大。以地中海民宅为思想来源,内部空间关系与万神庙内大厅和周边空间处理相似。

它的 建筑形体和空间证明柯布西耶具有非凡的 想象力,也形象的反映出现代西方宗教的特质。

3.密斯。凡德罗

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流动空间。flowing space 现代建筑以空间为主题,这个理论的 提出是对现代建筑的重要贡献,它打破封闭空间,在空间的流动中体验功能平面。代表作: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主要特点是隔墙有玻璃的和大理石两种,位置灵活,形成半封闭半开敞的空间。室内和室外互相穿插。形体处理简单,没有任何线脚,不同构件和不同材料之间不作过渡性处理。简单明确,干净利索。突出材料的固有颜色,纹理和质感。

。通用空间。total space。范思沃思住宅。完全是一个长方形的 玻璃盒子,中间有一个小的封闭空间,其他地方全部是开敞的,白色钢铁构架,巨大的 玻璃幕墙。简单到无法复加的地步。是密斯少就是多 完美体现。也是他国际主义风格达到一个新高度的 标志。国际主义风格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f058a7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c7.html

《中外建筑史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