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前兆动物感知

发布时间:2020-03-31 05:14: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地震前兆动物感知

为什么发生地震以前,动物能感知到地震而人不能感知到呢?因为地震发生以前会发出次声波,人耳感觉不到次声波,而一些动物的听觉十分灵敏,可以感知到次声波。

中国专家猜测动物或能预知地震

20080516

汶川大地震发生前48小时,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就担心可能会发生地震。

他的理由是什么呢?附近养蛇场的眼镜蛇举止异常。

蒋维松说,这些蛇近期急躁不安,不进食,有部分发生碰撞受轻伤;我们相信可能会发生大地震,但无法确定哪里会发生地震。他用录像机拍摄下了地震前几天眼镜蛇的异常举止。

两天之后,中国西南省份四川发生了三十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但人类目前仍缺乏可靠的地震预测系统。不过,蒋维松的研究使一种长期以来处于科学和迷信之间灰色地带的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动物是否能感知人类无法探测到的信号,进而预测到地震。

西方科学家虽然没有全盘否定这一理论,但一直对其持怀疑态度。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InstituteofTechnology)地理生物学教授约瑟夫?克什文克(JosephKirschvink)说,你不能完全否定这种说法,这些动物经过进化,作出这样的地震逃生反应并非没有可能。他认为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不过他也指出,蛇属于脊椎动物,它需要导向系统,而且它们对大地的振动非常敏感。

在中国,有专门的养蛇场,一些餐馆还提供用蛇制作的菜肴。2006年,蒋维松和他的小组在南宁开始进行一项不同寻常的地震探测计划,需要对数十个蛇窝进行全天24小时监测,记录蛇群在地震前是否有异常举止。蒋维松称,这些蛇已经预测到了很多轻微的地震。

根据历史学家的记录,公元前373年,希腊海利斯城(Helice)发生大地震前,有很多老鼠、蛇和臭鼬纷纷迁出城。200412月亚洲地震和海啸发生之后,斯里兰卡、泰国等地的官员报告称,在海啸发生前几分钟,成群的羚羊、大象和鹿逃到山顶安全的地方,因此动物的伤亡数量非常低。

中国人很早以前就相信动物在预测地震方面的功能。在1975年年初海城大地震前,中国有关部门疏散了约100万人,部分原因就是发现很多动物出现反常举止,比如,冬眠的蛇居然不顾天寒地冻从洞里爬了出来。

中国研究人员在之后的一份报告中指出了地震前动物的反常举止,例如冻死在路上的蛇、鸡不回窝、猪紧攀上围栏、牛挣脱索具跑掉。报告还说,老鼠看起来就像是喝醉了一样,警犬拒绝服从命令。第二年唐山地震发生后,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唐山附近的一个县城,居民们发现老鼠等本是夜间活动的动物在大白天跑来跑去,于是进行了疏散。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的网站和报纸纷纷报导震前动物出现的奇怪反应。最不寻常的报导来自地震中受灾的绵竹。地震前,数千只蟾蜍涌向街头,这种现象非常奇怪,当地的电视新闻还进行过报导。

510日,也就是地震前两天,一位新闻主播在电视节目中问道,这是不是要发生自然灾害的征兆呢?现在这个视频在YouTube上可以看到。

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的蟾蜍专家大卫?比克福德(DavidBickford)说,这个视频非常非常的奇怪,不过他说这很可能是一种奇特的巧合。他说,蟾蜍有时会往繁殖地大批迁移,或是在有大量幼蟾同时孵化出来后成群出现。不过,他承认,青蛙和蟾蜍都是通过声音进行交流的,有些可能非常敏感,可以探测到大地的振动。

《华西都市报》曾在510日报道《数十万只蟾蜍跳上岸天灾预兆还是寻找新?》:55日前后,绵竹

市西南镇檀木村出现了大规模的蟾蜍迁徙。一群一群的,携妻带子,就像赶集一样!”“在路上慢悠悠地爬着,搞得我的脚都不敢往地上放。”“这种现象是不是啥子天灾的预兆哟?蟾蜍群徙的消息引起人们的不安和忧虑。

据绵竹市林业局局长舒实说:该处为农田的低洼地段,很适合蟾蜍生存,又正逢蟾蜍繁殖季节,连续两天的降雨加上排水沟水温略高,非常适合蟾蜍产卵和孵化,在孵化时间集中、孵化率高的情况下就会爆发大量幼蟾集体上岸迁移。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与老百姓所说的天灾毫无关系。

59日人民网发布图片新闻称(见上图):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排队过桥,当时被理解为近期河水缺氧,大量小蟾蜍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只得集体迁移

蟾蜍搬家为什么不警惕重视?

——专家的解释荒诞吗?

426日,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的观音塘,口面直径约百米,水深数十米,常年不干。但近日湖水在不到5小时内全部消失,现出黑色淤泥。湖水消失时,水面突然出现漩涡,并伴有轰鸣声。

54日,江苏江都市武坚镇新楼村约数百万只蟾蜍在该村刘垛闸附近集会。

59日,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的东风大桥上突然出现数万只小蟾蜍排队过桥,当时被理解为近期河水缺氧,大量小蟾蜍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空间,只得集体迁移

510日,《华西都市报》报道蟾蜍搬家,有关专家的解释是:农田的低洼地段,很适合蟾蜍生存,又正逢蟾蜍繁殖季节,连续两天的降雨加上排水沟水温略高,非常适合蟾蜍产卵和孵化,在孵化时间集中、孵化率高的情况下就会爆发大量幼蟾集体上岸迁移。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与老百姓所说的天灾毫无关系。

511日,江苏常熟古里镇珠泾苑数万小蟾蜍迁徙。

其实这些已经无须专家解释,多年来,我们躺在温床里早已变得麻木。

就目前的科技条件,要准确预测短时期内的地震信息,目前在全世界都是还没有完全攻克的难题。

但专家们的忽略曲解,从实质上说是种误导,我十分想不明白的是,为什么有一万个不是的时候总会出现一万零一个解释?当某些现象解释不了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承认解释不了。

这次的地震,之所以在大家都认为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就好像地震过后,我们突然发现了在钢筋丛林中竟然还住着那么好的邻居,这是没有地震永远也不会发生的事情。

希望灾区人民能早日好起来,希望总理以及救灾的人都能保重!

511日,四川电视台的新闻现场,竟播出了这样一则新闻数十万只蟾蜍集体出游居民忧心专家解密,讲的是四川绵阳谭竹村出现了大量蟾蜍,这些大大小小的蟾蜍纷纷向村外爬去,让村民忧心忡忡,并作为新闻线索引来了四川电视台的媒体报道。当地林业专家解密该现象是该村自然环境好则蟾蜍多,蟾蜍多则会蚊虫少。这些什么专家忽悠大家,说癞蛤蟆搬家是正常迁徙,与地震没有必然的联系,可能环境变好了,他们要赶赴新的住宅区,乔迁之喜啊,总之形势一片大好,天降祥瑞云云。

却不料这些蟾蜍却是预震专家,它们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自大的人们:危险来临了,快点跑吧!那些自作聪明的林业专家的解密,我想肯定成了该村村民的魔咒。可以想见,今天的地震会导致多少房屋倒塌,会有多少人受伤甚至死亡。

中学的课本上就教过我们:当地质发生重大变化时,动物的反常表现就是预警:危险来临了!可笑可悲的是我们地震学家们,天天蹲在各种实验仪器面前的趾高气扬的专家们,为什么没有预见到如此强的地震的到来?为什么动物的预警会被解密成自然环境的好转?这些专家在解密之前,真的做过相关的研究吗?现在,蔑视自然的人们在自吞苦果。

群众气愤地说:养一窝专家不如养几只癞蛤蟆管用!

动物真能感知地震吗?

[作者:科技日报记者刘莉]

科技日报2006111日讯今年,海口市地震局动物观测站开始正式投入使用。鸡、兔、鸽子等这些普通家禽开始担负更高的使命——地震监测。据悉,这是海南省第一个专业动物观测站,现有动物共400多只。记者电话采访海口市地震局,负责动物观测站工作的林宝江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们又增加了10只火鸡几只狗,还计划增加一些蛇和鹦鹉。

这些动物被放置在观测站专门设计的网式宿舍中。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将利用动物敏感的感觉系统捕捉地震前兆宏观异常信息,为海口市地震观测积累可靠、科学的资料。

动物真的能感知地震吗?为了进一步弄清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地震局的有关部门,和这一领域的专家、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蒋锦昌研究员。

从我国调查资料比较完整的震例来看,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动物习性异常出现的地区范围可达一二百公里,甚至远达数百公里。

震史回顾——震前动物异常古代就有记载

有关地震前的动物习性异常现象,我国至少在1000多年前就有明确的记载。约在公元650年,就有鼠聚朝廷市衢中而鸣,地方屠裂的记载(《开元占经·地境》)。公元787年,陕西长安附近发生地震,史书上也曾记载:震前,巢鸟惊散。在《中国地震资料年表》一书中,有关地震生物反应的记载有126条,涉及24种动物。

我国对这些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考察和研究,开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40多年来,历经多次强烈地震的验证,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作为地震的一种短临前兆,已为国内外生物学和地震学界所公认和关注。

据介绍,1966年我国邢台地震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等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开始对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进行专一性研究。通过对多次强烈地震的科学考察和监测,在动物习性异常与地震关系的统计特征和短临预报中的意义,及其机理研究方面积累了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资料。

专家告诉记者,需要明确的是:这一研究并不是期望用鸡窝里的鸡来预报地震,而是通过研究了解动物到底在地震前是哪一个感觉渠道接收到了什么样的物理或化学信号,摸索出预报地震的科学线索。

动物习性异常呈短临特征

大量的震例资料表明,在大多数强烈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的前兆时间,主要集中在震前一天之内,短至几分钟,长至数天和数十天,呈明显的短临特征。

从我国调查资料比较完整的震例来看,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动物习性异常出现的地区范围可达一二百公里,甚至远达数百公里。但是在这广阔的分布地区内,异常点的分布是不均的,一般较多地集中分布在沿地震的发震构造和活动断裂的条带区以及震中区或高烈度区。

调查资料表明,随着地震震级增大,震前出现习性异常的动物种类和数量、异常的分布地区以及异常活动反应的强烈程度等,有相应增加的趋势。可见,动物的习性异常反应强度与地震的震级有一定的关系。

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鸣叫,但在地震前却有乱叫现象。如185724日浙江鄞县地震,史料曾记载震前山雉皆鸣。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野鸡乱叫,地震要到

震前反应

地震前,动物到底会有怎样的特别行动?大量的震例资料和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动物的习性异常主要表现为兴奋性行为活动,即大多数为在正常活动状态下出现的惊恐不安、逃离、迁移等反常的习性活动,少数表现为抑制性行为活动,即在活动状态下出现发呆、忧郁、不进食等反常活动。

鱼类:翻腾跳跃,漂浮打旋

鱼类是地震前动物习性异常现象中较为多见的动物,其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迁移、翻腾、跳跃、漂浮、翻肚、打旋、昏迷不动等。1854年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外的8.4级地震前,距震中100公里的伊豆半岛西海岸,发现许多鱼死在海边,这些鱼往往生活在大海深处。

两栖类:行为呆滞,蛙蛇出洞

两栖类(蛙等)和爬行类(蛇等)动物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不合时令地出现呆滞等反常活动。1975年海城地震前,冬眠动物(蛙、蛇等)发生出洞事件,尤其是冬眠蛇的出洞,是人们公认的震兆现象。该现象在1978112日前苏联中亚6.8级地震前得到进一步证实。

鸟类:惊飞惊叫,迁飞拒食

家禽、鸽,雉、乌鸦、喜鹊等野生鸟类及虎皮鹦鹉、孔雀、金鸡等观赏鸟类,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惊飞惊叫、不进窝不吃食、迁飞等。雉除繁殖期求偶外,很少鸣叫,但在地震前却有乱叫现象。我国很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如185724日浙江鄞县地震,史料曾记载震前山雉皆鸣。在日本有一种说法:野鸡乱叫,地震要到

哺乳动物:嘶叫奔跑,惊恐不安

狗、猫、鼠、家畜及其它哺乳动物地震前习性异常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惊恐不安、嘶叫奔跑、集群迁移等,少数表现为忧郁和呆滞等行为反应。1739年,宁夏银川平罗8级大地震后,连年地震。据《银川小志》(1755年即清乾隆二十年)记载:宁夏地震,每岁小动,民习为常。大约春冬二季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长,群犬围吠,即防此患。”1972年尼加拉瓜的马那爪6.2级地震前几小时,市内某孤儿院饲养的猴子大肆骚乱。院长见此情景可疑,迅速将孤儿带到屋外。不久,地震发生了,孤儿们幸免遇难。

动物机体实际上是一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架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地震前兆信号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

研究前景——研究需要深入

动物机体实际上是一架复杂而敏感的环境变化的感知系统,如同一架的地震前兆监测系统,可以把有关的地震前兆信号进行有效地提取和放大。从地震预测研究的角度来看,只要知道动物所感觉到的或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什么样的地球物理或化学因素及其变化特征,就有可能设法检测它们。

但是,遗憾的是目前对这些临震前兆信号及其变化特征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通过对地震前动物异常现象机理的研究,有可能开拓对临震前兆信号及其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甚至创建某些新的观测方法,更有效的捕捉这临震前兆,这对探究地震的短临预报将具有重要的潜在意义。

地震的前兆是什么?

1、会有地光出现;

2、火山口有气体冒出或着比以前的气体冒出速度加快;

3、火山口及周围地区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一般是硫磺和硫化氢的味道。

4、周围的电磁波发生异常变化;

5、火山周围的水温会比平时的高很多。

6、小动物(如猪、狗、猫、家禽等)均会出现烦躁不安的状况。

7.火山及附件地方有池塘等积水的地方,水会变热及呈现酸味和腐蚀性;

8.火山口会有或大或小的轻微地震现象。

什么小动物们能提前感知到地震?

2006-7-9

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前兆,发现异常要报告

牛马骡羊不进圈,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老鼠痴呆搬家逃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气象异常

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4、地声异常

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其声有如炮响雷鸣,也有如重车行驶、大风鼓荡等多种多样。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从震源辐射,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声,由于纵波速度较大但势弱,人们只闻其声,而不觉地动,需横波到后才有动的感觉。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震之先,地内声响,似地气鼓荡,如鼎内沸水膨涨"的记载。如果在震中区,3级地震往往可听到地声。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有相当大部分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就有可能对地震起到较好的预报预防效果。5、地光异常

地光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光亮,其颜色多种多样,可见到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混合色,如银蓝色、白紫色等,但以红色与白色为主;其形态也各异,有带状、球状、柱状、弥漫状等。一般地光出现的范围较大,多在震前几小时到几分钟内出现,持续几秒钟。我国海城、龙陵、唐山、松潘等地震时及地震前后都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发光现象。地光多伴随地震、山崩、滑坡、塌陷或喷沙冒水、喷气等自然现象同时出现,常沿断裂带或一个区域作有规律的迁移,且与其他宏观微观异常同步,其成因总是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且受地质条件及地表和大气状态控制,能对人或动、植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目前我们所掌握的地光异常报告,都在震前几秒钟至1分钟左右。如海城地震,澜沧、耿马地震等都搜集到了类似的报告。

6、地气异常

地气异常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雾气,又称地气雾或地雾。这种雾气,具有白、黑、黄等多种颜色,有时无色,常在震前几天至几分钟内出现,常伴随怪味,有时伴有声响或带有高温。

7、地动异常

地动异常是指地震前地面出现的晃动。地震时地面剧烈振动,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但地震尚未发生之前,有时感到地面也晃动,这种晃动与地震时不同,摆动得十分缓慢,地震仪常记录不到,但很多人可以感觉得到。最为显著的地动异常出现于197524日海城7.3级地震之前,从197412月下旬到19751月末,在丹东、宽甸、凤城、沈阳、岫岩等地出现过17次地动。

8、地鼓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19732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高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

与地鼓类似的异常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9、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异常。最为常见的电磁异常是收音机失灵,在北方地区日光灯在震前自明也较为常见。19767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电磁异常还包括一些电机设备工作不正常,如微波站异常、无线电厂受干扰、电子闹钟失灵等。

地震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尤其是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外界剌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政府或地震部门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二)地震的微观异常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异常称为地震的微观异常,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810日,我国云南省昭通市发生了5.6级地震,造成近600人伤亡,受灾情况严重。显然,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都是巨大的,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这些天灾真的就毫无办法预测吗?近日,俄罗斯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后发现,爬行动物就有神奇的第三只眼,可以预测到地震的发生。

动物能预报地震,似乎已得到很多人的共识。在一些地震频发的地区和国家,监测动物的日常表现也成为地震预报的一种手段。

最近,在俄罗斯克里米亚雅尔达生物地震试验场,科学家发现蜥蜴的第三只眼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

试验场是一片不大的山坡地,山脚下有一条通向海边的公路。这里不仅是岩蜥蜴和蛇蜥等爬行动物的栖息地,也是它们平时过冬的地方。18年来,试验场的场长谢尔盖·沙雷金每天都要到这里走一趟。一般来说,他也不是能经常碰到这里的居民,因为蜥蜴出来晒太阳时,通常互相间隔2025米远。但一旦有突发情况,爬行动物就不得不离开藏身之地,那时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蛇蜥。

那些住在地球上地震频发地区的居民,自古以来都有一套能预报地震的本领。研究了30多年地震的孙士宏专家说,地震前有预兆的动物种类有很多,中科院动物所在70年代所做的调查数字显示,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有58种动物在震前的异常反应比较确实。比如,猫、狗、熊猫、鱼、蛇、老鼠、蚂蚁、蜜蜂等等。穴居动物如老鼠、蛇等,比地面上的动物感觉更灵敏,小动物比大牲畜感觉更灵敏。

克里米亚的地震工作者通过观察爬行动物的举动,也成功地预报了一次地震。1984105日,尽管是夜里,气温又低,蜥蜴还是纷纷从洞里爬了出来。约一个小时后,地震仪记录下雅尔达沿海一带有地动现象。还有一次,1986626日,他们也测出了地壳有轻微晃动。那天下着雨,但蜥蜴异常活跃,并不像平常那样躲在洞里。雅尔达尼基塔植物园的科学家们决心要弄清这种灵敏感觉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无数次研究,他们终于发现一个能让爬行动物感知地震的生物机理。

作为最古老动物种群的代表,蜥蜴对地磁和电磁场的反应都很敏感。这是因为蜥蜴的神经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

据谢尔盖·沙雷金说,爬行动物有一种所谓的腔壁器官,称为第三只眼。这个器官位于间脑的末端,在负责调节神经系统的骨骺旁边。有趣的是,蜥蜴的这个器官通过一个专门的小孔伸到了体外。和蜥蜴不同的是,蛇的第三只眼藏在颅骨里面。动物真有第三只眼吗?中科院成都动物研究所的专家说,蜥蜴作为现存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分布范围很广。以第三只眼而著名的蜥蜴是生活在库克海峡中的楔齿蜥,楔齿蜥的特征就是其颅顶上具有第三只眼,幼年的时候能感光,而成年后基本失去作用。这种颅顶眼是从早期脊椎动物遗留下来的特征,在爬行动物中,某些蜥蜴也有此特征,但是都没有楔齿蜥的第三只眼著名。

至于蜥蜴的第三只眼和地震预测之间的关联,专家表示国内未对此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所以不能确定其结论。

据俄罗斯《总结》周刊报道,科学家通过长期观察,他们认为第三只眼确实能看到预兆地震的低频地磁场。

在试验中,他们把几只蜥蜴放在大强度的高频电磁场环境里,结果几天后发现,这些接受试验的动物统统死去。后来,将它们改放到低频地磁场环境里,蜥蜴就显得特别活跃,跟在野地里地动之前的表现如出一辙:它们都想从圈里跑出去,频繁地挪动地方,明显地表现得烦躁不安。然而试验结果却给生物学家们出了一道难题:怎样才能将强磁暴产生的干扰同地震征兆区别开来?于是他们在试验场安装了地磁仪,由它们来测定地磁扰强度,即所谓的行星磁感应指数。如果地磁场出现高频扰动或剧烈变化时,爬行动物便有了感觉,开始有所活跃。那就该发生地震了。

1990年,克里米亚的苏达克市发生6级地震,之前科学家们在离震中40公里的地方就发现了蜥蜴的异常举动。据目击者说,当时地上铺满了蜥蜴,它们在山岩和石头上成垂直排列,因为这种竖向姿势能帮助它们适应地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它们就靠这种姿势来减缓地动前夕先行到达的信号的影响。卡拉达格山地质站的工作人员说,在搜集全有关电磁、地球物理、地质和生物等方方面面的资料之后,才能决定是否发出警报。在所养动物的帮助下,生物地震学家学会了预报地动的强度和震区,不过他们现在还得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现在他们知道,生物指示器不仅在地震前几个小时,而且在几天前就会有所表现。

据生物学家介绍,爬行动物有别于仪器,它们的预报从未出过差错。

由于蜥蜴有从古代祖先那里继承的神经系统,所以这便成了比较敏感的生物指示器。它们能感知离震中半径为100公里范围内将要发生的地震。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宏认为,地震前地面和气候会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种细微变化更容易使动物的感知器官受刺激,从而使它们的行为发生异常。当然,引起动物行为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季节变化、疾病、生活环境和条件的改变等等。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更准确地预测地震的发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bfdcc8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60.html

《地震前兆动物感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