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三懂四会”群众工作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08 16:00: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公安“三懂四会”群众工作研究

群众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公安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做好公安群众工作,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安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    

  一、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和表现形式  

  (一)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三大不利因素”。一是社会矛盾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民关系。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和冲突不可避免,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人民内部矛盾和各种利益诉求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并呈蔓延趋势。就我市来说,近年来,因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分配不公、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物价波动等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不断增多,因拆迁、土地征用、环境污染、企业破产以及农村换届选举而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不断出现,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和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就被直接推到了“第一线”,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稍有不慎警民关系就会成为矛盾的焦点、舆论的热点,成了群众发泄不满的“替罪羊”和“出气筒”,造成警民关系的紧张和对立。二是执法环境的恶化,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警民关系。从全国来看,近年来公安民警执法过程中遭受袭警甚至暴力袭警事件时有发生,从侮辱谩骂、围攻阻挠,到暴力抗法、殴打伤害民警,甚至打砸基层公安机关,公安执法的难度特别是一线民警的执法难度越来越大,民警很难找到“群众满意”和“严格依法办事”的结合点,在工作中往往难以把握好分寸。三是舆论导向的偏离,一定程度上误导了警民关系。杭州飙车案引发的“70码”事件,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邓玉娇刺死一人、刺伤一人引发的“罪与非罪”之争,深圳机场清洁工梁丽“捡”黄金引发的网络热议,事发地的基层公安机关无一例外地被推到了事件的前台,成为网络舆论的焦点,而基层公安机关对这3起事件的态度、处置和回应,成为警民和谐关系建设中无法回避的关键节点。网上舆论监督成了不可忽视的外部监督方式,这种趋势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日益凸显。  

  (二)从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角度看,存在“三个不满意”。一是公安机关的职责权限有限,保证不了群众满意。为人民服务是警察的义务和责任。但警察也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不是什么都能做的,也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更不是什么都能做到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群众不管是遇到劳动纠纷还是民事纠纷,都喜欢找公安机关解决,而许多问题又超出了警察的职权范围,根本就无法解决,群众自然就对公安机关有意见。二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群众工作,不能使所有群众都满意。随着社会治安复杂性的增加,公安机关承担的工作任务量越来越大,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是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多,打击任务日益繁重,各种专项打击不断;另一方面是警力严重不足,民警长期承受着高强度的压力,始终在超负荷运转,加班加点、节假日坚守岗位更是家常便饭。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提高群众见警率。实际工作中,社区民警既要处理治安案件、又要值班备勤,真正下社区工作的时间难以保障,造成群众在社区“只见照片不见人”的情况,使一些群众不满意。三是少数民警执法意识偏差、方法简单粗暴,造成了群众的不满意。主要表现为:“拖拉”、“漂浮”、“傲气”、“私情”。事实证明,群众最不能理解、最看不惯的就是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的“不公平”现象。少数警察不但不抓“老鼠”,而且还和“老鼠”成了朋友,成天和黑道上的人物称兄道弟、吃吃喝喝。老百姓能相信你吗?能把破案的线索提供给你吗?能不引起老百姓的不满吗?

  (三)从群众的角度看,存在“三种片面认识”。第一种是对警察敬而远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警察就是抓坏人的,凡是与警察打交道的都不是什么好人,对警察存在排斥心理。第二种是将警察偶像化,认为警察是万能的,既是侦察破案、打击犯罪的能手,又是排忧解难、保护社会安宁的卫士,一旦愿望无法及时实现,消极的看法就会产生,甚至可能转化为负面效应。第三种是对警察不信任。将对个别警察的作风、行为的不满延伸到对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怀疑,从极少数民警身上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产生对整个公安队伍的不信任。这3种认识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了警民之间的隔阂和误解。实际上,在现实工作中,我们每一位基层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在处警过程中,群众看热闹的多,帮助的少;对街头暴力观望的多,挺身而出、见义勇为的少;在警察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工作中,也是回避的多,援助的少。不少民警在调查取证、询问、执行公务等工作中,往往因对象的误解、担心、对抗,而事倍功半、半途而废、吃力不讨好,经常处于孤立无援、孤军作战的境地,成了弱势群体。  

  二、做好新时期公安群众工作,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一)坚持正确的群众立场。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坚持正确的群众立场,要做到“两要两不要”:一要深入群众之中,而不要游离在群众之外。二要站在群众的前面,而不要成为群众的对立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的宗旨,打击犯罪、维护稳定是我们的职责。各级公安机关要始终站在群众前面,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各级领导要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和向导;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把人民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遇到与群众意见不一致的情况时,要多从自身找原因,看措施是不是对头、方法是不是得当,真心实意地接受群众监督。

  (二)珍惜对群众的感情。人民公安为人民,贵在爱人民。感情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是密切警民关系的前提。广大公安民警一要“珍情”。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对我们有着深厚的养育之恩,不要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这个特殊身份。二要“重情”。对待人民群众要真心真意、全心全意,而不是半心半意、三心二意,更不是假心假意。三要“动情”。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腔热情为群众提供服务。

  (三)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对群众持什么态度,直接影响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如派出所户籍室,每天人来人往,很多户籍民警感慨有“办不完的户口、忙不完的业务”。但对群众来说,很多人可能一生也就因为办一个身份证到派出所一次,群众看到的不是你天天有多忙,看到的只是他来办理业务的那一段时间你的态度,或许就这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时间,你的态度就成为他们对警察形象、公安形象评价的重要依据。再如信访工作,有人说,“信访问题其实是对群众的态度问题”,这句话不无道理。大家在接待信访投诉时可能都有体会,那就是来访人、投拆者多数是带着情绪来的,有时言辞过激,有时大发脾气,在处理这种情况时,民警的态度至关重要。处理得好,往往会感染对方,平息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火上浇油,扩大事态。

  (四)讲究群众工作的语言艺术。群众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语言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有位国外名人曾说,眼睛可以容纳一个美丽的世界,而嘴巴则能描绘一个精彩的世界。在全国公安厅局长会上,公安部长孟建柱提出了“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要求,这一切都与说话有关。我们一些民警,与群众交流经常存在“说不上话、话不达理、理不通情、情不接法”的现象。说话是一门语言艺术。民警在现场处警中,要多用规范性语言,少用随意式语言;在矛盾纠纷调解中,要多用解释性语言,少用反问式语言;在工伤事故、非正常死亡等事件的谈判协调中,要多用认同性、安慰性语言,少用刺激性、伤害性语言;在社区工作中,要多用家常式语言,少用管理式语言;在案件排查走访中,要多用迂回式语言,少用直切式语言;在窗口服务中,要多用理解性语言,少用情绪性语言。此外,还要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努力学习群众的语言,注重说话的对象,让群众不但听得懂,而且听得习惯、听得舒适,只有这样,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注重工作方法和策略。方法得体,群众工作就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方法不当,则会处处碰壁,寸步难行。在我们的公安实践中,因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失当,缺乏深度、力度和感召力,造成影响稳定、案件不能突破、防范工作难以深入、调查取证、追逃、执行难,使公安工作陷入被动等问题屡有发生。因此,在群众工作中,必须要情、理、法三者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这样,人民群众就容易接受,从而达到依法办事的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b8572e0066f5335a812164.html

《公安“三懂四会”群众工作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