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发布时间:2019-10-03 08:44: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什么是科学?

1)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2)科学是动态活动。

3)科学是世界观。

2、什么是学前儿童的科学?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2)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3)是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

4、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4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十一二到十七八岁)。

认知结构的图式:动作图式、符号图式、运算图式。

动作时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

5、布鲁纳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经历了:动作式、映像式、象征式。

6、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8种智能:语言、节奏、数理、空间、动觉、自省、交流、自然观察智能。

7、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儿童观和儿童发展观。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重要部分。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包括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感官的训练。

蒙台梭利的感观教育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循序渐进、自我教育。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社会发展需要、儿童发展需要(终身发展观、全面发展、年龄层次观)

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乐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0、学前教育科学教育内容的选编原则?

1)科学性与启蒙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尊重客观规律,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违背科学事实。

启蒙性原则是指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智力发展水平,使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并以此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广泛性与代表性原则。

广泛性原则指选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尽量涉及天文、地理、物理、生物、化学、现代科学技术的方面,确保通过不同的教育活动,使幼儿能够获得较为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经验。

3)时代性与民族性原则。

时代性原则指幼儿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应适应时代的变化,体验现代儿科学技术的发展。

4)地方性与季节性原则。

地方性原则是指内容应联系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灵活的选择内容。

5)系统性与整体性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按照由远及近、由简及繁、由易及难、有具体到抽象的要求来进行。

11、观察是一种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形式。

观察的类型:(1)按对象的数量不同:个别观察和比较观察。

2)观察时间不同:间接性观察、长期系统性观察。

3)所处的空间位置:室内观察、实地观察。

4)有无预定计划:偶尔性观察、一般意义上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5)引发者不同:学前儿童自发性观察、一般意义上的教师有组织的观察。

12、科学小实验:是指教师或学前儿童按照预想的目的或设计,利用一些材料,通过简单的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建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活动。

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前儿童操作实验。34岁之前儿童存在困难,要以教师演示为主,而操作实验一般在幼儿园中、大班进行。

学前儿童操作实验的指导:(1)提供必要的、充足的用具和材料,并保证充足的实验时间。

2)指导学前儿童使用工具和材料,并学习操作技能。

3)积极引导学前儿童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实验中的新发现。

4)指导方式应多采用猜想验证式。

教师演示实验的指导要点:(1)活动前要做预备性实验。(2)要是每个学前儿童看清演示过程。(3)演示与讲解、提问密切配合。

13、劳动类型:(1)常见植物的栽培管理。(2)常见动物的饲养管理。(3)科技小制作。(4)协助成人的辅助性劳动。

14、户外科学活动:指幼儿园及家庭带领儿童通过各种外出活动。

类型:社会调查表、实践行动类、外出参观类。

组织领导要点:(1)参观旅游类活动的组织。(精心做好准备活动、活动前帮助学前儿童明确目标和要求、引导XQET结合参观旅游活动观察和思考、做好活动延伸工作)(2)散步和采集活动的具体组织。(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交流讨论相结合、散步结合其他科学活动、搞好活动延伸工作)

15、科学游戏:指运用自然物质材料和相关的图片、玩具等物品,进行带有游戏性质的操作活动,简言之,就是能够让学前儿童获取有关科学学习经验的游戏活动。

类型:材料分类:利用食物游戏、利用科学玩具进行游戏、口头游戏、图片游戏。作用分类:感官游戏、情境性游戏、活动性科学游戏、竞赛游戏、实验性游戏。

科学游戏的选编和指导:(1)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律性。(2)集中学前儿童的注意力,调动学前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3)教师要适当参与并以积极的情感投入到学前儿童的活动中。(4)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5)指导学前儿童遵循游戏的规则。(6)做好游戏的评价工作。

16、学前儿童常见的分类形式:(1)挑选分类:指许多物体中将具体某一种特征的物体挑选出来。(2)二元分类:又称有否分类。指从许多事物中选择出具备某一属性的事物,并排除其他事物,即将许多物体按某一标准分为是或不是两类。(3)多元分类:是讲物品按所给标准分成几类。

分类活动的指导:(1)在学前儿童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行。(2)加强分类过程的指导。(3)分类与数学活动、游戏活动相结合。(4)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练习分类。(5)指导儿童学习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7、早期科学阅读:指指学前儿童阅读寓有科学知识的作品。

早期科学阅读作品:特点:科学性、文学性、儿童性。类型:科学诗歌、科学童话与故事、谜语、科普画册。

18、交流讨论:指学前儿童在亲自探究与收集材料、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的交流讨论的手段,来获取科学知识,获取全面发展的一种科学活动。

类型:(1)实验操作——交流讨论式。(2)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式。(3)收集资料——共同分享式。(4)个别探究——集中研讨式。

组织指导:(1)提出恰当的问题,避免“一言堂”(2)鼓励儿童采用多种方式、形式交流讨论(3)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4)鼓励儿童善于表达并注意保存讨论结果(5)及时归纳小结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发展性、趣味性、整合性、活动性。

20、集体性科学教育活动:指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活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设活动环境,面向全体幼儿开展的科学探究活动。集体教学活动是要求全体幼儿参与的科学活动。

21、区域性的科学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关系,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入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

活动指导:(1)建立必要的规则。规范幼儿的行为,培养幼儿自律行为和责任感,保证操作探索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区域活动的效率。(2)创设情景,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兴趣。(3)教师对幼儿探索活动进行间接指导。(4)采用多种形式,对区域活动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22、整合性科学教育活动:既是一种形式上的整合,更是一种理念上的整合。从形式层面的整合来看,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指的是将科学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的活动以及幼儿生活之间进行联系和渗透。从理论层面的整合来看,科学教育活动的整合,指的则是一种整体的眼光看待科学教育活动,使科学教育活动超越于学前本身的视野,赋予幼儿更为丰富的眼光,使其不仅能用科学的、还能用从艺术和人文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世界,帮助幼儿建立系统性和整合性的思维方式。理念层次的整合相比形式层面的整合更为重要。

整合性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

1)科学教育目标的整合。不仅反映科学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强调兴趣、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目标。

2)科学教育内容的整合。可以选择那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主题,以主题的形式将幼儿的健康、语言、社会、艺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给幼儿呈现一些更为完整和系统的知识,发展各种技能,培养科学的态度。

3)科学教育方法、形式及手段的整合。基本方法有讨论法、观察法、操作法、演示法、游戏法、寻找法、比较法、概括法等。操作、展开讨论、游戏活动、制作活动、寻找活动。

4)科学教育资源的整合。无论是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中都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加以利用,并进行有机的整合。

23、教育环境创设:物质环境、心理环境。

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策略:(1)谅解幼儿的错误和过失,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力。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踊跃交流、大胆表达,营造和谐融洽的活动氛围。

3)尊重接纳每个孩子,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4)多给幼儿有针对性的和鼓励性的评价。

5)真诚赞赏、鼓励幼儿的好奇和探索,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24、社区教育资源:(1)人力资源:指能够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有所帮助的各种人物。

2)物质资源:指科学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材料和各种设施。

3)自然资源:指幼儿园以外的自然环境。

4)组织资源:指社区的各种组织结构。

2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内容: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即评价什么。

主要包括:对活动计划、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活动过程、活动环境以及活动中的师生互动关系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26、评价的方法:(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自我评价:指评价者对自己做出的评价。他人评价:指由被评价者以为的其他人员作为评价主体展开的评价。

2)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指用数字表示评价标准或结果。定性评价:指用简明的文字评语做出各项指标的评价结果或简单地用一个等级来表示具有多方面内容的评价方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75e40a4028915f814dc21d.html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