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翼幸福飞翔

发布时间:2016-06-27 11:51: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以爱为翼 幸福飞翔

平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魏鸿喜

各位同行,下午好,按照市教育培训中心的安排,要我在继续教育培训班上讲的什么,这个任务艰巨而光荣,我是一个在小学校园晃悠了二十多年的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对今天从事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等各级各类的老师们真是有点紧张。好在我们处在一个知识骤增、思维碰撞、价值多元、提倡宽容的时代,争鸣不止,争论不休。因此,就鼓起勇气转述一些自己的感受,难免捉襟见肘更不代表权威,但愿求同存异小男孩问爸爸:“是不是做父亲的总比做儿子的知道得多?”爸爸回答:“当然啦!”“电灯是谁发明的?”“爱迪生。”“那爱迪生的爸爸怎么没有发明电灯?

【顿悟】权威往往只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空壳子,尤其在现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

下面我就以《以爱为翼 幸福飞翔》【幻灯二】为题,围绕学生观和教师观谈两方面的体会

一、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幻灯三】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每一个教育人都在主动或被动的接受和吸纳新的理念,与依然顽固存在的传统教育思想和行为方式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在扬弃的基础上更新着自己的认知系统,重建新型的学生观。

学生观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是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的身心特点、发展潜能、素质目标及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观点。简言之,就是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这个看法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而被赋予新内容,我们不妨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一下新课程理念下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幻灯四】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1929【幻灯五跳转】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做过一个著名的实: 他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其中一个为实验对象(代号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开始练习,每天练习10分钟,另外一个(代号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开始接受同样的训练。两个孩子都练习到他们满54周大的时候,T总共练了8周,C只练了2周。

实验结果出人意料——只练了两周的C其爬楼梯的水平比练了8周的T还好——C10秒钟内能爬上那特制的五层楼梯的最高层,而T则需要20秒钟才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格塞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在其身心发育完成之后才会产生该年龄段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只能促进成长,不能改变成长的进程。在学习主动性产生之前施加的学习和训练,基本上是无效的。

记得十几年前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一件事朋友一家带着三岁的女儿,路过一面写着大幅标语的宣传墙,细心的妈妈教孩子认字,指着一撇一捺组成的“人”字,教的铙有兴趣,也许出于职业的习惯,身为语文老师的妈妈,非常专业的从笔划名称教一撇一捺读作:“人”。后来,当我们逗孩子玩儿时,指着人字问起小女孩该怎么读时,她响亮的回答语出惊人撇捺

啼笑皆非的结果是对我们违背教育规律的嘲讽,当我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为教会一个汉字的认读,为口算一道1+2=3的式题,为熟记一首孩子们不其意唐诗时,为孩子不认真练琴而怒发冲冠时,危害的孩子,伤害的是自己其实在孩子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以上这些简单的事变得轻而易举,急功近利催生了我们放弃事半功倍,接纳事倍功半,劳而无功的背后是拔苗助长的恶果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人都拥有言语、数理、空间、音乐、运动、自我、交往等七种智力,各类智能各具特点,个学生也各强项。只要我们为之创造条件,其潜能终将会被开发,素质也将得以培养

当我们着眼于学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进行智慧选择和高超把握便会促进各项素质向现实转化,使学生的巨大潜能得以开发,让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

学生只是现在调皮,你不能认定他秉性不改,学生只是目前不会,你不能推断他永远不懂,学生只是当时糊涂,你更不能断定他一生无能,学生只是某方面不足,你不能否定他的其他才能看到的是一种象,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8年美国盐湖城冬季奥运会期间,我国代表团到当地的一所小学参观,带去了憨态可掬的熊猫小玩具。团长对校长说:这熊猫上各自系着蓝飘带和红飘带,分别送给一个最优秀的男生和一个最优秀的女生。闻听此言,小学校长犯难了。谁是最优秀的?有数学最好的,有棒球最好的,有最会讲笑话的,还有义工时间最长的,在他的眼里,这些都是优秀的孩子,都符合接收礼物的条件玩具有限,人数太多,校长只好把系蓝飘带的熊猫玩具送给男孩,把系红飘带的玩具送给女孩先进育人理念,令人敬畏的校长,每一个孩子各自的优秀昭示的生命的潜能,潜能迸发的一刻都是一段生命的精彩。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也就意味着他们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在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各种特征都还处于变化趋向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应当也必须承认他们与成人有质的区别,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施以讽刺、挖苦、辱骂,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入园时的哭闹、小学生为芝麻小事不厌其烦的告状,初中生不知天高地厚的叛逆,高中生的青春冲动等等,诸如此类,都是孩子们发展过程中本质特征,是不同成长阶段的常态表现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幻灯六】

1.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都存在着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教育者一定要牢固树立学生是一个完整全面的人的观念,把孩子们看成“历史人”现实人”“未来人”

学生大脑里保存了人类从古至今500万年进化基因的全部信息包含了人的生活所必需的最重要的本能和自律神经系统的功能,包含了道德、伦理观念乃至宇宙规律等人类所获得的诸多概念。学生是立足于如此“历史人”的基础上“现实人”他们的发展在现实环境和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从心理身体产生量和质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难免存在缺陷和不足,成长的过程正是一个改正错误和不断进步的过程同时,我们也要通过系列课程着力于“未来人”的培养培养其适应未来的挑战和要求,培养其 “高境界的理想、信念与责任感,强烈的自主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未来人所必有具有的素质

“历史人”是基础,“现实人”是成功的关键,而“未来人”则是应达到的目标,三者的整体融合,学生才是“立体人”和“完整人”。

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每个人由于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方面各不相同、各有侧重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鲜活而生动,而不是一班人、一届人、一代人,文科生或者是理科生,我们不能把他们放在同一个模子里,扼长补短,磨棱去角,锻打冶炼,成为标准新产品。早在2500多年前,我们的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提出的因材施教【幻灯七跳转】思想,不正是基于对人的独特性的深刻认识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干事泰勒博士说,教育思想在过去的两千五百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不管我们取得了进步也好,还是缺乏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的阐述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

有一日,子路问孔子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冉有也来问:听到鼓励的话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公西华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承认独特就要认可差异,认可差异就要加以尊重,差异一种财富,需要珍惜并加以开发,这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

已经从六年级一班毕业的学生杨帆,就是一个淘气学生的代表,逃课、打架、撒谎,在他身上具备了我们所谓差生的全部有一天下午,第一节课刚上一会儿,他匆匆忙忙跑到了我的办公室,在他的身后跟着两个小男生,“校长,他们两个是一一班的,没去上课。”““你们为什么没去上课?”,没等小同学回答,杨帆已经开口了:“他们迟到了,怕老师评,就藏在教学楼后面。”杨帆用违纪的方式制止了小同学的违纪,我已经没有理由先去批评他了,心里在暗暗感谢他为我做很多事情,一是发现了违纪现象,二是排除了安全隐患,三是调查清楚了事情的原因,接下来,我让他完成了第四件我该去完成的事情。“小同学,让这位大哥哥赶快带你们去教室上课,以后再不能这样了。”耳听大哥哥的美名,肩负校长委以的重任,我们已经不用担心他出色的表现了。事情过后的一个早晨,我刚到学校,杨帆便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塑料袋,跑到了我的面前,羞涩的对我说:“这是我爸昨天在鱼塘钓到的一条鱼,熬汤特别新鲜。”老师们,解释一下,这与受贿无关,同时也请你们大胆试着想一下,准备好一条鱼,叮嘱自己的孩子带给老师,他会照着去吗?是否会说出么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初次备课,翻遍了教材,却没法写出一份满意的教案,因为,我们只知备教材,却不知还要备学生;初上讲台时,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十来分钟就讲完了,剩下的时间成了长长的等待,因为我们把孩子的认知能力等同于我们;初为人师时,满怀热情被一次次失望和沮丧击倒,因为我们用自己的认识代替孩子们的思维我们会问自己: 认读“人口手,上中下,大小多少,日月水火……”用得了40分钟吗?相邻单位之间,时间的进率是60,长度的进率是10,面积的进率是100,怎么就分不清呢?回答问题要举手,作业书写要整洁怎么就做不到呢?抽烟酗酒有损健康,谈情说爱荒废学业怎么就屡禁不止呢?……。

孩子就是孩子,拥有的是一颗童心的好奇、自信活力,尤如一粒种子朴实、善良纯洁无瑕;有七彩的梦,有纯真的歌,正如罗大佑的《童年》里唱的【链接视频文件】

池塘边的榕树,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
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诸葛四郎魔鬼党到底谁抢到那支宝剑
隔壁班的那个女孩怎么还没经过我的窗前
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
总是要等到睡觉前才知道功课只做了一点点
总是要等到考试后才知道该念的书都没有念
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过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
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
多少平日记忆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
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
阳光下蜻蜓飞过来一片片绿油油的稻田
水彩蜡笔万花筒画不出天边那一条彩虹
什么时候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有张成熟与长大的脸
盼望着假期盼望着明天盼望长大的童年

举世闻名的迪斯尼乐园有这样一个严格的规定:所有迪斯尼的员工碰到小孩问话,统统都要蹲下来,微笑着和孩子说话。蹲下后员工的眼睛跟小孩的眼睛要保持一个高度,因为那是未来的顾客

要蹲下身子看孩子,抱起孩子看世界我们学会了蹲下身子,就有了目光的平视,有了心灵的沟通蹲下身子,我们看到一张张可爱的面庞,就会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目光,就会看到一颗颗晶莹的心灵

我们愿意抱起孩子,就多了情感的交流,多了远方的眺望,孩子看不到老师的高度,也看不到高远的世界,抱起他们和我们一起看远方蔚蓝的天、绵延的山、清澈的……世界变得如此美好,成长也变得荡气回肠。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幻灯八】

1.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不可以由教师任意捏塑。

每个学生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个体,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

我们来看看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

有一次,先生看到一个叫王友的男生,拿起泥块要砸另一个同学,就急忙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等他。先生回到校长室时,王友已经到了。那天,先生身上有几块糖。他掏出一块给王友,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我的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说:“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尊重我。“王友迟疑地接过这第二块糖。先生又接着说:“据了解,你要打那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是吗?”原来,先生已先调查了情况。先生说:“这说明你有做人的正义感。”说着,给了他第三块糖。要知道,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对小孩来说还是很诱人的,更不用说三、四十年代。况且,先生是社会名人,那糖至少是奶糖吧。王友怎么也没想到有这情景,他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即使不对,我也不能打他。”先生高兴地拿出第四块糖,说:“你能知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没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先生的这四块糖:第一块是奖励给“诚信”的人;第二块是奖励给“尊重别人”的人;第三块是奖励给“有正义感”的人;第四块是奖励给“知错而改”的人。我们实在应该像他那样:用赏识,唤回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用关爱,呵护学生的心灵;用时代的人文精神和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老师们,我们不要当什么“园丁”,园丁是按着自己的意愿,把花草修剪得整齐划一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尊重和唤醒。金庸笔下的大侠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是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老师们,带着一颗爱心前行,走过的路旁,一定会开满芬芳的花朵。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正如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感观去认识世界。这是别人不能代替的,也不能改变的。教师不可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代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条规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江苏省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教学片断,不难体会他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艺术。 

现在我们用安安静静说话。(看表)现在快11点半了,你们看看后面的老师怎么样? 

生:老师坐在教室后面,安安静静地听于老师讲课。 

生:现在快11点半了,可是后面的老师一点也不觉得累,安安静静地坐在后面听课。 

师:说得真好!——我这里有一幅图(出示两个小朋友看电视的画图),看了以后,谁能用安安静静说一句话。 

生:两个小朋友在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师:我要求说出什么时候、谁和谁在什么地方看电视。 

生:一天晚上,小明和小华坐在客厅的电视机旁边,安安静静地看电视。 

生:旁边应当改为前边 

师:改得好!坐在旁边看什么呢?小朋友们都知道,孙悟空生来爱动,坐不住。有一天,唐僧叫孙悟空坐下来念经,八戒一听笑了,他在唐僧旁边说了一句话,里面有安安静静这个词。小朋友们猜一猜,八戒会说什么? 

生:师父,你叫大师兄安安静静念经,那是办不到的。 

生:师父,我从来没有听见猴哥安安静静地念过经! 

生: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念呢? 

师:八戒是这么说的!谁把刚才的故事连起来讲一讲。 

生:有一天,孙悟空犯错误,唐僧叫他坐下来念经。八戒一听,笑了,他对唐僧说:师父,猴哥的屁股坐不住,他怎么能安安静静地坐下念经呢?

妙趣横生的教学片断,“安安静静”一共出现了十一次,学为主体和高效课堂相得益彰。 

3.学生是权责主体

权责主体是一个法律伦理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学生在教育系统中既享有一定的法律权利特定的伦理权利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和法律责任,他们同时法律和伦理范畴下的责主体。

一方面,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对他们负有不可推卸教育和监管责任,另一方面,学生也应该有自我责任意识,承担相应的个体责任,很多时候,社会赋予学校太多的责任,教育不知是深是浅,管理唯恐存在隐患,校长和老师无所适从,一条网站留言,一次家长上访,一起校园意外安全事故……我们全成了被告,不少在审理学校安全事故的案例中,往往以学校是学生事实上的委托监护人甚至是法定监护人为由,判定学校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应当说,这种解释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这对学校和老师是一种压力,也使权责不明的表现

辛红梅,一个在济南市私立小学供职的年轻教师毅然辞职,让她无法接受的是这所学校对教师的苛求:第一,不准批评孩子;第二,不准变相的批评学生,第三,不准向家长说孩子的坏话,她以牺牲自己的工作向社会抗争,作为教师,对学生应该拥有无可争辩的批评权,这是教育规律,也是责权对等,我们必须守住。

二、教育的康庄大道谱写幸福的篇章【幻灯九】

2009年4月30日,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的玫瑰园,举行了全美年度教师颁奖典礼,在这个典礼上,新任总统和新任年度教师的两段致词感动了许多人。总统先生说:“我和米歇尔都没有令人羡慕的家庭背景,我们来到这里的唯一原因,就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有像托尼,马伦这样的老师将我们引向了正确的方向。”而托尼老师在得知自已获奖时,很多记者都问他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心中的好教师究竟是什么样的?托尼想了三个词汇,激情、专业和毅力。激情是夺目的光芒,专业是技术的保障,毅力是必备的品质。但除了这些,托尼认为一定还有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才有了那段著名的获奖感言:“真正优秀的教师具有一个重要品质,那就是能够读懂故事,他知道每一个来到自己跟前的孩子,都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故事。好老师不仅能够读懂故事,还能够把信心和成功写入孩子的故事,他帮助孩子编辑错误,和孩子一起创造更美的故事 

【幻灯十】新课改以来,教师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形象从消极被动转向积极能动,从“灌输现成知识”转变为“确立人格楷模”,从“传输现成知识”转变为“共同建构知识”,从“提供标准答案”转变为“共同寻求新知”。新时期教师更多的内涵: 严正而宽容,深遂而单纯执着而潇洒,真诚而练达豪放而儒雅,平实而伟大

(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幻灯十一】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特别强调教师要“爱满天下”:老师要爱学生,爱每一个学生,“师爱”要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情爱。

  在现实生活中,好多教师对学生缺乏爱。爱学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爱,不是抽象的,需要实实在在的内容。教师的爱应当包括:理解、尊重、宽容、平等、关怀、给予和责任。

1 热爱学生,认可差异

一只风筝掉进了山谷,甲同学说:这只风筝从此摆脱了绳子束缚,自己的天空自由飞翔;乙同学说:断线的风筝,离开了大地孤单中向天空,终将消失在茫茫宇宙;丙同学一只风筝掉进了山谷。

他们的想法都无可非议,美好的、悲情的、中庸的,不同的思考,反映的是每个儿童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个性特征、情感体验的差异

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很多时候我们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怎么也爱不起来,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他们的精神世界

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历史教师纪连海,在杰出校友成才之路系列漫谈上谈到自己的一段经历,1982年秋天,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已开学40多天了,我才刚来校报到。学校因为我近视度数较高而对是否录取我一直举棋不定,多亏了我的高中班主任积极奔走我才被录取。从此,我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写。我们历史系当年也因此突然冒出第71个学生。

1986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昌平四中。这是一所新建初中校,大多数好学生转走了,留下的多是“人见人怕”的“坏孩子”。如果一个男生一节课睡觉没说话,就算很乖的了。没有放弃这些学生,只要有时间我都会与他们沟通,理顺师生关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1989年我又转到昌平二中教高中,97、98、99连续三届高考创出佳绩,还有两个学生同年考入北大,为昌平二中打了“翻身仗”。

看来,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当时的“差生”后来对都十分尊重和感激。“好”学生是老师曾经的骄傲,“差”学生是老师将来的依靠。

②要尊重学生,学会赞美

尊重比热爱更重要,从心理学来看,“尊重”是人的一种需要。尊重学生要做到一视同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受教育者,尊重是不分层次、不划优劣的。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可能会认为只有好学生才值得尊重,持这种观点的人,本身就已经用自己的标准和尺度对学生作了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这本身就是对人的不尊重。

九岁的程甜甜老师说,有个六年级男生用课本打他的头。

老师:他一走过来就出手打你!就像这样!你没有惹他。你只是无辜地站在一旁,根本就不认识他,是吗?

程甜甜:(哭着)是的。

老师:我不信,你当时一定做了什么事。我知道你惹是生非的本领高得很。

程甜甜:我什么事也没做啊!我只是站在走廊上做自己的事。

老师:那么多同学每天都经过走廊,从来没有人被出手打过,你怎么老是招惹麻烦?你最好小心点,不然,说不定那天会闯出大祸。

在这个意外的事件里,老师在该听的时候却开口谴责;在该明白究理的时候却否认事实;在该响应情绪的时候却盘问到底,一句句连珠炮似的追问,撞碎了学生脆弱的心理,伤害了他做人的自尊,他不狠你已经没有可能了。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赞美学生,当学生考了九十几分的时候,师说,这么简单的题,该考双百,当孩子考了一百分的时候,家长又说,也许你这一百分在别的学校里也只能算是八十几分,孩子考上重点的时候,妈妈说不行,你要考上名牌大学,也许孩子真的有一天考上了名牌大学,考研的压力又开始招手。学生真的很累,就像童话中的小山羊,追着前面的一棵青草,跑啊跑啊,可总是吃不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研究发现:“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美。人是在赞美声中长大的,成功的刺激刺激了成功

③要以人为本,学会沟通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社会范畴下赋予教育事业的神圣使命,以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关注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就是要时时刻刻体现对生命个体的尊重,从最原始的生命教育开始,完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完成文化传承、完成思想交流、完成情感沟通。舞台的中心已经是学生教师不要用权威的社会角色去压制学生,要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

【幻灯十二】还记得那个两千五六百年前战国时期的小故事《薛谭学讴》吗?薛谭向秦青学唱歌,没有完全学会就要告辞回家。秦青没有阻止他,只在郊外大路口为他设宴饯行,同时放声高歌。歌声震动了林木,阻遏了行云。薛谭深感自己的不是,于是主动向老师道歉,终生不再提回家的事了。

秦青没有以师者自居表现出霸道,而是用自己美妙的歌声教育了自以为是的学生,《薛谭学讴》告诉我们:育人不是权威的高高在上,更需要诲人不倦的精神和动之以情的方法。

十一岁的李丽平时活蹦乱跳,今天却静悄悄地坐在一旁。

老师:你今天怎么搞的?

李丽:没事。

老师:别装了,快说吧,我知道你有心事。

李丽:真的没事的,老师。

老师:你听我说,对我来说,你就像一本敞开的书。我知道你的个性,我看得出你的心情。你今天到底那个筋不对了。

李丽遮住脸,在剩下的时间里一直默不作声。

老师有敏锐的观察力,可是于事无补。他在试图解决问题时没有考虑李丽的感受,缺乏的是心灵的沟通,窥探隐私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不良的沟通方式,自白必须出于个人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利保持沉默。

(二)从权威的光环下走出来,服务意识植根心底【幻灯十三】

我们是一个倡导师道尊严的国家,尊师重教一直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教师订立了一个榜样的角色,一个必然比学生知识丰富、道德高尚的绝对正确的“上帝式”人,一个教育过程中权威的代名词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总是以一种知识渊博,待人和蔼,品行端庄,为人师表的形象出现的,于是学生从心理角度又把教师当作偶像进行崇拜。中国的政治统治是“忠孝”为根基的道德统治,很少涉及理性的成份,因此权威的力量必须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服众统治阶级这种等级森严的观念体现在教育中,教师就必须绝对权威,不容质疑

知识层面来看,教师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成了知识的供应商”。教师是先知先觉,“学高为师”的含义被无限扩大从伦理层面来看,教师是师长、是长辈,诸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的论调,把教师地位推至极点。家长把子女托付给教师时,也常许于教师特权,若有子女不听不乖,即可骂可打,学生对教师从知识层面的权威性迁移到伦理层面绝对服从,教师在学生面前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君临一切”的意识。从人格层面来看,由于教师的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甘守清贫,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链接视频文件】有一首歌唱的“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

基于这样一种教师观,教师高高在上,缺少对学生人文、情感生命意识等方面关怀和培养。教学方法是单一的,师生关系也线性的,教学内容是封闭的服务意识淡薄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朱永新所说:我们口口声声声称,我们是为了孩子,实际上,我们没有做到。……我们缺的是服务意识,缺的是从服务走向爱。

服务是时代对全社会的要求,中国加入WTO,各行各业都在讲求服务,教育服务也不会例外,我们在享受市场经济带来服务的同时,可曾想到过自己也是服务者呢?我们是否也应该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呢?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学校是为儿童设立的,而儿童不是学校而生的教师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没有学生,教师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真正的教育就是一种服务,教师应将教学的功能定位于“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根据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兴趣爱好、能力性格、认知水平等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教育服务。

  (三)唤醒生命意识,幸福成长【幻灯十四】

  一个生命是一次空前绝后的奇迹。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生命都不可复制,所以生命伟大而让人敬畏。

  人类的活动从本质上说是维系生命的传承,实质上是个体依赖着教育不断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它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生命的和谐、充盈和完满,是使人有力量改变外来压力和内在冲动。忽视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的教育必将成为个体生命成长的阻碍乃至戕害qiāng必将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被否定和抛弃。教育是以生命哲学为基础的精神活动,教师应拥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并能将它贯彻于教育实践之中。

   教师的生命意识包括三层面:学生层面——尊重每一个生命,平视每一个生命,不放弃每一个生命,让学生在生命发展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教师层面——关注自己的生命历程,关注自己的生命质量,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的实现,让自己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完整的、发展的、愉悦的、健康的生命;综合层面——注重互动,注重对话,注重生命轨迹的相交,使教师和学生的群体生命在交往中交融,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和谐统一。

时下,高考录取在进行,万人考试也刚刚结束,为争取一张高等院校的录取通知,为求一份就业机会,“成绩至上”被作为信条与原则,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还在延续,高考指挥棒仍然在肆意舞动,学生的情感、心灵和个性忽视和压抑。学生知识的增长使以情感的麻木和责任感的丧失为代价的,幼儿在接受提前读写的训练,小学生,琴棋书画,铺天盖地,初三的教室也效仿着挂上了倒计时的牌子,高中的阵营,更是演绎着增加一分,干掉千人的悲壮,师生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怀疑、竞争和虚幻破灭。

叶澜教授说,“人的生命是教育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

只有关注生命,才能给顽皮的学生以感动,给自卑的学生以力量,给胆怯的学生以勇气,给愚钝的学生以智慧。

在一节关于《时、分、秒》的公开课上,临近结束时,师:“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这堂课,老师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的小手跟丛林一样举了起来,生一:“时间”,生二:“小时”,生三:“时针分针秒针”,生四:“老师教我们学的是《时、分、秒的认识》。“这位小朋友回答的真好!”教师表扬道,随即,她轻轻一点鼠标,课件显示出醒目的标题:《时分秒的认识》

这句“真好”,真的不是很好,她让前面几位同学的回答没有得到肯定、鼓励和表扬,因为,几位同学的回答并没有不好,对小同学来说,不尽全面的也是正确的一部分。我们还难免要怀疑,回答真好的那位同学似乎就是老师的“托”。

浙江特级教师杨明明。一次,她在湖州的一堂语文公开课上教学生“诗歌”。其中有一个教学片段:杨老师首先以动听的声音带领学生反复朗读一首小诗:【幻灯十五】小雨像刚上学的娃娃 / 还有点害怕,/ 歪歪斜斜, / 在窗上乱画。朗读熟练了,杨老师请学生们为这首小诗起名字。当然,答案也是五花八门的,例如有“小雨”、“娃娃”等等,最后,“铛”地一声,杨老师的答案却是“《?》”

与上节课老师的点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杨老师的教学艺术,她知道:孩子们的回答都很好,不能肯定一个而冷落了其他,这个问号就代表了学生们的所有回答。杨老师的这个答案,是一种预设,是一种基于对生命多彩的认识,这样的教育不只是教学艺术的精彩,更是幻化生命的精彩。

教师除了关注学生的生命之外,也要唤醒自我的生命意识,尊重自己的生命价值。几千年来,教师就一直沉浸在“蜡烛”、“园丁”、“灵魂工程师”、“人梯”等这样的赞誉中忍受着牺牲着。

多次聆听师德报告会,多次被“优秀教师”们的光辉事迹所感动,同时多次总结他们的事迹,他们“有家不回,有病不看,有孩子不管,有父母不要”。这种四有四不的奉献精神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听众,如潮般的掌声中,人们已是泪流满面。台上的他们是不幸的,却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成了“名人”。可是,台下又有多少“春蚕”,丝已尽却死于沉寂(ji4,又有多少“蜡炬”,泪已干却灰飞烟灭。长期以来,不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在误导着广大教师,致使我们自己忽视了自身的生命发展,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生命的一种单项付出,这种“无我”境界感动了一代代人,成就了人们对我们“教师”的顶礼膜拜时,也同时消耗着我们对事业和生活的幸福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当年李商隐写下这样缠绵的诗句时,他或许绝没有想到千年之后竟成了无数教师极力追求的人生目标。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敬业和奉献,毋庸置疑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可是我们也要探寻敬业和奉献的价值所在。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付出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奉献。

【幻灯十六】孟子说人生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o)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老师们,公式中有数的严谨之美,板书中字体的飘逸的美,复杂的演绎中逻辑美,与学生的沟通中有情感之美,操场的喧闹有运动美,……我们从事教育的过程就是一取得幸福过程。如果经常关注取得幸福的每一步,收集自己幸福的一点一滴,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生活在幸福的海洋里!没有十八盘艰难跋涉,哪有玉皇顶如释重负、一览众山小的心境;没有红军两万里的长征,哪有中国革命如此绚丽的乐章;没有吃过苦,哪能知道甘甜是如此美好。重视过程,活在当下,乐在其中,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幻灯十六】登山的路途,一个男人背着包袱,一个女孩背着弟弟,背包袱的会觉得负担很重,小女孩却不累,那是因为有爱。

歌声唱得好,“幸福在哪里,朋友哇告诉你,它不在月光下,也不在温室里……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四)积极反思,专业发展,从优秀走向卓越

【幻灯十七】

  美国学者波斯纳经过多年对教师成长的研究得出一个公式,就是: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人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在反思中总结经验和教训,获得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有新发现就有快乐,反思就是一种寻找工作乐趣的方式。

  反思,可以让我们沉静下来,不再浮躁;让我们发现不足,渴求新知,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从个别的琐碎的决策中看到具有共性的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东西,从看似机械的重复中感受激情和幸福。

在座的各位平均教龄应该超过十年,大家通过各自的努力,逐步成长为学校的骨干教师,应该说完成了职业经历的第一次成长,在这一过程中之后,每一位教师是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暂时性专业成长停滞现象,即所谓的“高原现象”。提供以下几条高原期的标志,老们试着对比一下1很难感觉到像前一个时期那样快速成长,相反,他发现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在重复。2、能保持中等状态的教学效果,但即使更努力,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不过一般情况下也坏不到哪里去。3、工作内容和范围长期没有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可做。偶尔有一些新的尝试,也看不见什么效果。4、教师发现,自己从同伴那里不能再学到更多的东西,觉得同伴懂的自己也基本上都懂。5、工作热情明显下降,但能维持着基本的工作状态

大约有二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教师,终身没有走出这个时期,而变得平庸,也正是因为我们没有完成第二次成长,即便优秀而难以卓越(链接鹰的重生)优秀需要专注的努力,卓越则需要艺术的升华和凤凰涅槃后的智慧。

有几个调皮的小孩,手中拿了一只小鸟,打算以一种恶作剧的方法,考一考那位拥有智慧的老师。他们准备将一只小鸟握在手中,藏在身后,然后问老师:手中的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回答是活的,他们就将小鸟掐死后再拿出来。如果老师说是死的,那么一只活的小鸟将说明智慧的失败。几个孩子很得意,他们仿已经胜利在望。于是,他们找到了老师:“请问,我手中的这只小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这几个孩子都睁大眼睛,等待着他们心中谋划已久的场面出现。老师面带微笑:“答案就在你的手中啊!

尊敬的各位同行,我们生活在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生活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如若前行,必须成长,哪怕一路荆棘丛生,哪怕前方激流险滩。【幻灯十八】如前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王利芬说过:因为我们步伐的加快,因为我们变化的提速,因为全球的不确定我们坚持却找不到内心的依据,我们放弃却发现新的开始太艰难,我们寄居在别人的领地却又不情愿,我们坚守在自己的船上却难以靠岸。我们徘徊却丧失了应有的机遇,我们奋斗却看不清前方的急流险滩。我们焦虑却不知其所以然,我们淡漠却无法面对内心的呼唤。 但是,我们仍然要在社会快速跳动的脉搏中找到稳压器,我们依旧要在世界的不确定性中握紧方向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e64952dda38376baf1faee0.html

《以爱为翼幸福飞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