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给我的启发

发布时间:2012-03-31 17:06:1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给我的启发

福州市麦顶小学 林群

摘 要: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上流传最广、最新颖最先进、最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我有幸参加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方法。把音乐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让每个孩子都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关键词:奥尔夫 欣赏、节奏、表演

以往,给学生上音乐课,总是根据课标要求,该教什么就教什么。课上要求学生纪律要好,不允许学生乱说乱动,这样就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发挥,虽然课上纪律学生的表现不错,但是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并不是很喜欢上音乐课,有的学生甚至把上音乐课当成一种负担,种种原因限制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乐趣,更让我感到工作起来不是得心应手,缺乏与学生的默契配合和心灵上的沟通。

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奥尔夫音乐的培训,觉得奥尔夫音乐教学令我眼前一亮,首先音乐教学中,将音乐各要素变为最基本的元素,降低音乐学习难度,以节奏为先导,以游戏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令我折服,其次,奥尔夫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截然不同的是:不注重教学的结果,而注重教学的过程,当教师给学生某个任务时,他怎么去做不重要,尽可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去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怎样都无关紧要,教学过程的愉悦性必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而兴趣的提高又必然促使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去探求音乐的奥秘,变要我学我要学,使音乐教育真正落于实处。

这次培训让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虽然对于其理念和内容理解得非常肤浅。但我在教学过程中慢慢地尝试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改进教学方法,多为学生着想,充分利用他们好动的特点发挥其创造性,从而调动了课堂气氛。下面,我谈谈运用奥尔夫音乐法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欣赏中的应用

(一)直接欣赏音乐,课例1:《草原巡逻兵》把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用打击乐器木鱼,第二组用绸带,播放音乐,听到热烈奔腾的音乐,第一组用木鱼敲击,模仿马蹄声,听到抒情优美的音乐,第二组用绸带即兴挥舞律动,这种不经过准备让孩子们直接欣赏的教法,看是简单,但是它却贯彻了奥尔夫教学法中“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直接去感受音乐”的原则。运用分组的活动安排、木鱼、绸带的先后使用,声响和律动的交替等多方面的对比,体现了这首作品的三段式的结构,AB两乐段特点、色彩的对比等,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音乐的内涵。

(二)主动的欣赏音乐,课例2:(1)教师为《维也纳的音乐钟》设计了打击乐队伴奏谱,这里的({{{{}用三角铁、大鼓等能发出较强较长音响的乐器,读谱时用“咚”发音,(~~~~~~~)用沙锤、串铃能发出沙沙响声的乐器,读谱时用“沙沙”发音,(*)用木鱼、碰铃等适合点击的乐器,读谱时用“铃”发音。(2 读谱,教师先读,学生领会意思后跟读,与老师一起将全谱读完。(3)放音乐,随音乐的进行,教师逐个指点着图谱上的符号,孩子们用打击乐器按图谱分组演奏。(4) 请学生指谱,再听,奏一遍。(5) 再换一位孩子,要求不要逐个符号地指谱,而是一行一行地指。(6) 拿掉图谱,听音乐伴奏。

边欣赏,边看图谱、看指挥来演奏,这就是主动的欣赏音乐的方法。这样欣赏音乐可以让孩子更注意的听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孩子们只听不动,是很难受的,很少能自始至终十分集中地认真听完一曲,他要么不听,要么心猿意马,教师通过一个简单明了的图谱和打击乐器,把乐曲的结构明确地显示出来,教师只须稍加指点,孩子就能毫不费力地演奏起来了,这时孩子感觉到自己融入音乐,为乐曲伴奏是件开心的事。

边欣赏边演奏,孩子一定努力让自己的演奏能与乐曲吻合,他就必须注意地聆听音乐了。在反复的演奏与聆听之中,这首乐曲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乐曲的精髓也就渗透到孩子的心里。

二、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唱歌教学中的应用

(一)节奏

课例3:节奏“0× 0×”是常见的节奏型,在伴奏声部中更为多见。许多孩子较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动作、体感、视觉、声响等方面解决难点:(1)坐姿,右手拍右腿,每拍(拍子)一次连续拍击。这是基础节奏。(2)上述动作继续,同时抬起左臂,屈肘,前臂横置于胸前,手掌平伸,掌心向下,位于拍动着的右手上方。(3)右手动作继续,向下击腿时,发出较沉闷的声响(这时便是前半拍);向上时,右手背与左手心相碰,发出较清亮的声响(这时便是后半拍),因而出现了“啪嗒啪嗒……”的节奏声。(4)以上动作继续,右手向下渐成“虚拍”,即实际上不触及右腿,不发出声响,只有向上两手相碰时发响,便形成了0× 0×”的后半拍节奏型。这种训练,做法简易,效果显著。

课例4:塔塔尔族民歌《跳吧、跳吧》歌曲结构短小共八小节,先是按节奏朗读歌词,进一步发展为朗读与拍手,朗读与踏脚,拍手与踏脚节奏互补的二重声部节奏类型,最后发展为朗读、拍手与踏脚的三重声部节奏类型。节奏的训练,很少用谱,让学生直接随教师一起做声势动作,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中记住它。同时培养了合作协调等非音乐的素质,使教学气氛轻松活泼。

(二)表演游戏,适合做表演游戏,又能很好地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运用到表演游戏中的童话和故事有很多,如《猫虎歌》选用幽默诙谐的音乐渲染气氛,表现猫、虎斗智斗勇的场面。经典童话故事《小红帽》在准备好人物图片、头饰等道具后,让孩子随着剧情的进展依据音乐,发挥想象,自由设计。表演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是孩子根据故事和童话的内容,通过语言、动作、表演、扮演角色进行游戏。表演游戏对促进孩子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表演游戏可以加深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记忆,养成具有对周围事物的正确的态度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游戏;可以促进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可以促进孩子语言发展;可促进孩子集体观念的形成,同时,还有利于他们自信心和独立性的培养。

学习了奥尔夫音乐教育方法,它不仅仅让我在音乐教育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让我真正认识了音乐素质教育对于学生是多么的重要。社会教育目标与音乐教育目标和谐共存 在音乐活动中,孩子之间形成良好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会孩子积极地评价他人,并运用语言和身体语言与他人进行交往;共同追求歌声、器乐演奏声与集体舞蹈表演的整体和谐;共享有限的空间,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孩子之间形成和谐的同伴关系。此外,在对唱、小组唱等多人演唱中,在双人舞、集体舞等多人舞蹈中,孩子可用眼睛与同伴进行情感交流,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鼓励,互相帮助,以争取活动的成功。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奥尔夫教学法的目的不单纯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通过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基本能力:感受力,团结合作能力,交流能力,一定的创造能力以及自我肯定和自信心的培养.这些能力都是作为一个人生存在现代社会的基本能力,也是我们教育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革的新时期,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的瞬息万变,越来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不仅要学好教法中的即兴性,发挥其创造性思维, 充分发挥孩子学习的主体性, 使孩子在掌握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知识的同时, 获得美的熏陶,具有审美素质,促进儿童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最终使其全面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dfe48c39ec3d5bbfc0a7404.html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给我的启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