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送人答案

发布时间:2019-02-28 15:54: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鹧鸪天送人答案

【篇一:2016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16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9分,每小题3分)

1 字音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

a校对/校正 角逐/ 钩心斗角 参加/参差不齐

b湖泊/淡泊 铜臭/乳臭未干 毒蛇/虚与委蛇

c宝藏/矿藏 呼吁/长吁短叹曾祖/ 曾经沧海

d 熨帖/熨烫 着落/不着边际慰藉/声名狼藉

2 成语

3 病句

二、阅读下文,完成4-7题。(12分,每小题3分)

汉学是什么

纪宝成

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由于时代和文化观念等原因,汉学研究当然也具有某些历史的局限;然而,天下同归而殊途,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一致而百虑。一代代汉学研究者的艰辛努力,为中国文化走出遥远的东方、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动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汉学不是我本人的研究专业,但是从人文学术的角度看,对话精神应当是所有人文学科包括形态各异的汉学研究所共同持守的内在品质,同时这也是人文学术可以共同分享的价值命意。

一个和谐的世界,需要汲取一切有益的文化资源。而不同文化所包含的诸多相似元素,早已为今天的对话提供了基础。正如学者们曾经追索过的,孔夫子所谓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许多文明中都可以找到共通的表述。

比如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有言: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向往苛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

释迦牟尼同样以己比人,他说,我如是,彼亦如是,彼如是,我亦如是;故不杀人,亦不使人杀人

基督教主张爱邻如己”“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伊斯兰教也强调你自己喜欢什么,你就该稀罕别人得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你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一言以蔽之,口之于味,有同嗜焉;耳之于声音,有同听焉;目之于色,有同美焉。不同的文明历千年而不泯,必有其共同的追求和理想。寓含其间的,是人类所渴望的正义、公平、自由等基本价值。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一个和谐的世界,可以表征于同嗜、同听、同美;而一个和谐的世界之所以然,却又恰恰是存在差异和不同,因此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有不同产生和谐之说,中国的先贤先哲们也有相同的论述。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就是孔夫子说的和而不同。所谓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亦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不同,还可以表述为声一无听,物一无文。总之在中国古代贤哲的眼中,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必将是死气沉沉。

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和不同。比如,西方人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进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论述对象的本质规定在清晰中往往又带有某种模糊。但这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却只有因差异生发对话启迪、从不同导致的互补与和谐。

在当今世界上,和而不同的原则正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任何一种惟我独尊的权力话语、或者任何一种民族主义的狭隘立场,都已经无法描述文化共生中的多元品格。赫拉克里特的名言不同产生和谐与中国古人的思想息息相通,如果逐字翻译,也许可以说是在不同之中有最美的和谐。这与和而不同同样肯定了差异共识的两极,也同样针对着消灭差异的霸权主义和拒绝共识的文化自闭。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汉学之为谓,本身就是以差异为前提,本身就启发着文化间的共识和对话。差异成全着一个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世界,通过差异而达致

,多样世界才可以和谐、共融、互动、相生,才可以通向普遍的价值理想。汉学如是,文化如是,世界亦当如是。

一个和谐的世界,还必须是一个对话畅通的世界。但是对话的前提是让他者成为他者,而不是强使他者作为我们所描述的对象。对话所蕴含的终极价值,应当是返诸己身,从文化间的对话导向文化内的对话,乃至在他种文化的眼中,更充分地揭示自己,从而相互丰富。

因此,当汉学在世界范围内营构中国形象、并以此影响到不同文明对中国的理解时,中国学界对海外汉学的关注也在日益增长,海外汉学已经成为中国学界面对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也许可以说,这标志着一个无法回避的大趋势:中国不再仅仅是知识学的对象和想像的他者,更是积极从事自我理解的价值主体。同时,任何一种文明都已经无法在单一的语境中自给自足,互为他者的基本格局,不仅使汉学研究、也将使整个世界进入文明对话的新范式。

因此,汉学的意义既在于海外学界的长期努力,也在于中国学人的积极回应。海外汉学与中国本土学术进行对话,才能洞悉中国文化的深层奥秘;中国学人向世界敞开自己,才能进一步激活古老的传统和思想的底蕴。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编后:本文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这是他于326日在北京世界汉学大会2007”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标题为编者所加。 <光明日报> 4.

5.

6.

7.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高进之沛国人。父瓒,有拳勇,尝送友人之丧,丧反,友妻为土宦所掠,瓒救之,杀七人,而友妻亦刎颈死,遂亡命江湖。进之生十三年,母刘死,葬毕,走四方,求父不得,乃谒征北将军刘牢之。牢之高会,进之入幕,推上客而踞其坐,大饮嚼,一坐大惊。牢之揖客,问所长,进之曰:善以计数中密事。牢之问部下甲兵刍粮,进之布指算,不爽,乃辟行军司马。居五曰,进之曰:刘公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遂去之。

与下沛薛彤为友,因薛交檀道济,三人者,志义相合,刑牲盟生死。从道济征桓玄,得首将王雅,败桓兵于奔牛塘,又杀路雍岐,得天子旌节与桓所乘舟。事平,以功让道济。及围广固,进之作攻具,甚精巧,事平,授广固相。徐羡之、傅亮等谋废立,招道济,道济谋于进之,进之曰:公欲为霍光乎?为曹操乎?为霍,则废;为曹,则否。道济惊问,进之曰:公欲辅宋,则少帝

【篇二:2011走向高考(语文答案)第三篇 第一章 第四节】

27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亦能帮助你鼓起前进的船帆;信念的魅力在于即使遇到险运,亦能召唤你鼓起生活的勇气;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遭遇不幸,亦能促使你保持崇高的心灵。

( )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答案】(1)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江面的清寂。另一方面以景写情,烘托出客子思归的孤寂心情。

(2)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和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解析】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寄远。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汩罗江。

【答案】(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对比手法。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注。

【注】蔡家亲:表亲。

【答案】(1)此诗表达了作者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寓在景物中)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答案】(1)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

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答案】(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与孤臣的,字面相应,联想自然。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偶然存留的孤山与末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案】(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第一层:不应把离别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的事。第二层: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课堂巩固

1.【答案】(1)与亲人相逢的喜悦之情;话旧时的伤感之情;与表兄即将分别的愁苦之情。

(2)作者所写的告嘱亲友珍重的书信往往寄不到以致彼此消息不通,那一件件、一桩桩的凄凉往事让人听不下去,从前的亲戚朋友大半去世,当年离别时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等平常事,人间情,作者写来真切、朴实、自然,没有过分的雕饰。整首诗思想感情自然流露,风格平易近人,语言平实亲切,容易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2.【答案】(1)作者用浮云从空间角度写二人的漂泊不定、变化无常的感伤;用流水从时间角度写岁月如流、年华易逝的感伤。

(2)首联回忆当初的交往,表现的是欢乐之情;颔联写十年的分别,表现的是伤感之情;颈联

写别后重逢已是头发稀疏鬓角斑白,写喜悦之情,更写伤感之情;尾联写留恋秋山,喜悦中流露出一种恬淡之情。

3.【答案】(1)不能换成。因为字与首句的那知相呼应,不但表现了时序推移之速,而且写出了如梦初醒之情,充分表达了作者恨时思国的爱国情怀。而字仅仅是客观叙述,不能充分表达作者的情态和情怀。

(2)答案一:主要运用了反衬(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人通过回忆当年全盛时的欢乐反衬(对比)南渡后客居的悲凉,突出了沉重的爱国之思。答案二:主要运用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上片实写南渡后客居的悲凉,下片转入对当年全盛时欢乐生活的回忆,结尾两句又跌入悲怆的现实,表达了沉重的爱国之思。

4.【答案】(1)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特别是后三句)写的是往昔的繁华,但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梦醒后的无限凄凉,表达了李煜深切的亡国之痛。

(2)①相同点:两首词都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繁华的美景反衬凄凉无奈的亡国之痛。不同点:《望江南》是以虚景衬情,用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虞美人》则是以实景衬情,由眼前的无限美景勾起对故国往事的回忆,反衬出亡国之君的深切痛苦。

5.【答案】(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的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

(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出生活的贫穷,语言直白中不乏幽默诙谐。

6.【答案】两首诗的落叶意象,同而异。前者,用黄叶纷飞渲染萧瑟凄凉的秋景,抒发寄寓他乡的羁旅之愁和归乡之思,突出表达的复杂心情。后者,用稀疏的红叶荆溪空翠等意象,构成一幅山中冬景图,色彩斑斓,富于诗情画意,毫无萧瑟枯寂的情调,表达了作者身处自然美景之中的喜悦之情。

7.【答案】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

8.【答案】(1)可分为四层(或两层,前两句为一层,后五句为一层)。开头三句是第一层,借古诗名篇中人所熟知的名句,描绘了一幅别情依依的画面。接下来三句是第二层,承别情写别时之景:酒宴之前,燕子呢喃,声声留人,花絮飘飞,片片惜别,进一步渲染了依依惜别之情。谩劳两句为第三层,是转,把前面的气氛一笔推开,用杜鹃啼声为喻,强调了尽管友人婉转规劝,也打动不了我,我的去向已定。第四层为最后三句,借典故点明归隐主题。这首曲子四层之间起承转合,流畅自然。前两层以别情依依、殷切盼归衬托出后两层去向的坚定。

(2)借告别友人,抒写自己有志归隐的情怀。

课后强化

1.【答案】(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2)观点一:这种说法有道理。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歌颂。是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却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

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观点二:这种说法不确切。此诗描写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生活的赞赏之情。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氏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答案】(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里的才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字。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字言出。

3.【答案】(1)杜诗:春雨来得及时;春雨默默地滋润万物。周诗:春雨有利于农人耕作;春雨水量可观。

(2)杜诗要点:直抒胸臆的抒情风格(“好雨知时节”)借助拟人修辞塑造形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展开想象,寄托情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虚实结合,富于变化(以时间为线,眼见与想像相结合)言有尽而意无穷(红湿花重联想到滋润万物)

周诗要点:含蓄委婉的抒情风格(全诗不见一个)侧面描写的表达效果(“耕人的作用)结构布局的变化性(先言他物,侧面表现,后见主体,正面突出春雨,前后呼应,彼此补充)

4.【答案】(1)此句中诗人将归家的愁思比作东去的流水,字化抽象的情感为具体眼前之景,让读者清楚地感受到诗人的那种浓郁的思家之意。

(2)不同意。诗中一二句抒发的是诗人旅居他乡的思归之情,三四句写诗人去江边赏花看景,其目的正是为了排遣自己阻滞武昌所引起的乡思和愁情。说看飞花忘却归思,这是正话反说,恰恰是对一二句所要表达思乡之情的一种强化。

5.【答案】(1)交代重游故地时的环境,渲染萧瑟凄清(萧瑟清寒)的气氛,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或者答统摄全诗”)

(2)第一,这句中对照,突出江山依旧而人事多变,愁恨连绵的思想感情。第二,这里的新愁既指故地重游而故人不在和自己也不似当年的伤感,又指对抗金战事胜负难定的担忧。个人之愁、家国之愁注之笔端,语少情多,思致哀婉

6.【答案】(1)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2)“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7.【答案】(1)①比喻。首句用万笏来写天山群峰耸立的雄姿,用琼瑶比喻山上的积雪,写出天山的壮美。拟人。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两句写出天山如同主人一样成为诗人的向导和旅伴,给诗人带来极大的安慰。

(2)西行途中的寂寥,身处逆境中的幽默乐观,以及感叹时不饶人、壮志未酬的情怀。

8.【答案】(1)比喻、排比。开头以四个比喻组成排比,生动地勾画出官迷、政客的可鄙、可悲的形象。他们投机钻营,人格丧尽,知识分子所应有的气节和尊严,已荡然无存。他们正在为富贵功名而奔波劳碌。

(2)这首元曲撕破了官吏的嘴脸,假名士的画皮。对这些猥琐小人假扮清高、言行不一的无耻行径进行了冷峻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

9.【答案】(1)意象:孤独迁客、岭上哀猿、江柳风烟。营造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意境。

(2)通过长沙傅一语,可以体会到诗人被贬官远调,虽是新年却与家乡亲人远隔天涯的孤寂思乡的情怀。

10.【答案】(1)写白露、飞霜,表明夜已深,渲染了环境的冷清,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愁怨。

(2)内容上,两诗写的都是秋夜望月,表达了诗人孤寂哀怨之情。写法上,李诗写隔帘望秋月,人月相怜,愈望愈感到孤寂,也就增加了哀怨之情;而崔诗写下帘避秋月,怕望见秋月而更添孤怨之情,表达细腻、贴切。

【篇三:贺新郎答案版】

txt>语文学科课时导学案

训:明 远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d422b7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8.html

《鹧鸪天送人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