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发布时间:2013-02-05 04:29: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是位于长安太极宫西南三清殿旁的小楼。

唐朝贞观十七年二月廿八戊申日(公元643323日),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时常前往怀旧。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和秦叔宝等二十四人。

当时李世民已经垂垂老矣,开国功臣大多凋零,看着当年老部下的图像,总在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对于诸多大臣有些评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譬如飞鸟依人,人自怜之。于今名将惟李世勣、李道宗、薜万彻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

 

长孙无忌(594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自幼与李世民友善。

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果敢勇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少时谨慎,晚年刚愎。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长孙皇后崩前,曾针对无忌的性情,嘱托太宗不可重用兄长无忌。但太宗自中年起对无忌信赖有佳,最后托无忌为顾命大臣。唐高宗即位,册封三公首席之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论阶谓当朝首相。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无忌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贵州),自缢死,长孙一族由此衰败。无忌有诗三首留于后世。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高祖李渊从侄,祖父是李蔚。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624年)灭辅公佑,追除杜伏威名,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晦,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史有房谋杜断之称。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唐巨鹿曲城(今河北晋州市,又说河北馆陶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中国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

少时贫困,隋朝末投奔瓦岗军,兵败,归唐。后为窦建德所俘虏,念其才而收之。建德兵败,复归唐。官拜太子洗马,乃李建成近臣。玄武门之变后建成死,唐太宗以其耿直,升谏议大夫,后迁秘书监、侍中等职,犯颜直谏太宗二百余次。长孙皇后派人告诉魏徵:闻公正直,今才得实。愿公常守此志,勿少变更。一次,李世民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贞观六年(632年),李世民在一次罢朝后回到内宫,怒不可遏:会须杀此田舍翁。长孙皇后好言劝慰太宗才免除这次灾难。卒时,太宗悲恸之极,谓侍臣: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资治通鉴》卷一九六)。

著有《隋书》序论,《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贞观十七年(643年)元月二十三日,魏徵病逝。死前,唐太宗将女儿衡山公主许给魏徵的长子魏叔玉为妻。魏徵死后,唐太宗亲自赋诗一首、树碑,追忆故人。但是有一回,太宗发现魏徵生前每有谏书,必留副本于家中,太宗疑此举有留为自赏之用,大怒之下,下令推倒魏徵墓的墓碑。先前唐太宗同意把衡山公主许配给魏徵长子魏叔玉,这时也后悔了,下旨解除婚约,公主不再嫁往魏家。陈寅恪写道:幸其事发觉于徵已死之后,否则必与张亮、侯君集同受诛戮,停婚仆碑犹是薄惩也。伐高句丽失利后,太宗想起魏徵,认为如果他还在世,必定反对出征。有魏徵的反对,太宗自度可能就会放弃攻打高句丽,因此感到魏徵的贡献应该比以前想像的还多,所以回京前,特别下令重新为魏徵树立墓碑。

小说《西游记》里记载了魏徵变成门神的故事: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徵在午时三刻监斩老龙。老龙于前一天恳求唐太宗为他说情,唐太宗满口答应。第二天,唐太宗宣魏徵入朝,并把魏徵留下来,同他下围棋。不料正值午时三刻,魏徵打起了瞌睡,梦斩老龙。老龙怨恨唐太宗言而无信,阴魂不散,天天到宫里来闹,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徵知道皇上受惊,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老龙就不敢来在前门闹了。可没过几天,那老龙王又在宫殿后门来找唐太宗算帐,魏徵于是抱剑为唐太宗守后门,这样老龙才不再也敢来闹了。唐太宗体念他们夜晚守门辛苦,就叫画家画了秦琼、尉迟恭两人之像贴在宫前门口,画了魏徵画像贴于后门,结果照样管用。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尉迟恭与魏徵便成了门神,双门左右贴秦琼和尉迟恭,单门贴魏徵。

 

 

房玄龄(579年-648年),名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今山东淄博)人,房彦谦之子。唐朝初年名相。

房玄龄18岁时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房玄龄在渭北投秦王李世民后,为秦王参谋划策,典管书记,是秦王得力的谋士之一。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参与玄武门之变,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房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二月为尚书左仆射;贞观十一年(656年)封梁国公;贞观十六年(642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逝。

唐高宗永徽三年,玄龄次子遗爱与其妻高阳公主被指谋反,遗爱被处死,公主赐自尽,诸子被发配流放到岭表。[1]玄龄嗣子遗直也被连累,被贬为铜陵尉。[2]

因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处事果断不善谋略,因此人称房谋杜断。后世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合称房、杜。《新唐书》本传对房的评价是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房玄龄是今天淄博人,其根据就在于《唐书》中房玄龄是齐州临淄人的记载。这是一种误解,查看隋唐时期地图可以发现,齐州并非齐国,当时的齐州就是今天的济南所在地。隋朝末期,济南曾一度改称临淄郡,所以《唐书》说他是齐州临淄人。另外,《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房玄龄的祖先随慕容德南迁,因居济南。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房玄龄确是济南人,而非淄博人。子:房遗直 房遗爱 房遗则

 

高士廉(575年-647年),山西太原人,北齐皇室之后。唐代开国功臣。

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舅父,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他曾作为女方舅父主持李世民和长孙氏的婚礼。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官至尚书右仆射,其人善行政、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唐太宗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贞观十二年(627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部侍郎令狐德葇、中书侍郎岑文本撰编《士族志》一百三十卷。有一子高真行。

 

 

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

年少时曾为铁匠。隋大业末,尉迟敬德从军于高阳,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隋大业十三年刘武周起,收罗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尉迟敬德破永安王孝基,俘虏孤怀恩、唐俭等(李世民与刘武周对战时,曾降服尉迟恭,后,尉迟恭曾被诸将排挤,李世民看出来后,跟他说:愿意,就留下来;不愿意,我可以放你走。尉迟恭求去,于是李世民给他一笔钱;后来,李世民在战场上身陷危险,尉迟恭突然杀出,解救李世民一命,从此成为左右手。)

武德三年,太宗征讨刘武周,刘武周令尉迟敬德与宋金刚在介休抵御。太宗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前往劝降。尉迟敬德与寻相举城投降。太宗大悦,赐以曲宴,引为右一府统军。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72日),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恭事前事后出力甚多,尤以为救太宗本人而射杀太宗三弟元吉与入宫上船为唐高祖守卫并请立世民为太子两事为最,后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详细过程请见:玄武门之变)

敬德所得财,必散之士卒。颇以功自负,与朝廷宰相不和。后出为襄州都督。累迁同州刺史。史载: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挥出,差点把道宗眼睛打瞎。太宗很不高兴,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后改封鄂国,历鄜、夏二州都督。敬德晚年谢宾客不与通,穿筑池台,崇饰罗绮,尝奏清商乐以自奉养”[1]。又饵云母粉,飞炼金石,为方士术延年,凡十六年。显庆三年(658年)卒,唐高宗废朝三日,诏京官五品以上及朝集使赴第临吊,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陪葬昭陵。

 

 

李靖是中国唐朝文武兼备、出将入相、著名的军事家。

李靖(571年-649年),字药师,是唐朝初期最著名的将领,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其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其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著有数种兵书,惟多亡佚。

隋炀帝时代,李靖曾担任长安县功曹(县府人事主任),深获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的赏识。大业末年,李靖被派往北方前线,调马邑任郡丞,在李渊帐下和突厥作战。与李渊相处后,李靖发现他有四方之志,即拥兵自立的意思。于是李靖把自己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准备向隋炀帝告密,结果走到长安的时候因兵荒马乱不能前行,滞留在那里。李渊自太原起兵后,迅速攻下长安,李靖被俘。临斩前,李靖大叫: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李世民劝父亲赦免李靖。被李世民召入幕府,充做三卫。

武德四年(621年),李靖向唐高祖献上平灭萧铣的十策,唐高祖采纳,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大造战舰,训练水军。唐军自夔州(今四川奉节东)顺江东下,以庐江王李瑗出襄州(今湖北襄阳),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今湖南沅陵),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今汉口),李孝恭接受李靖乘水涨敌懈、迅速进军江陵的建议,亲率战舰二千多艘战船顺江而下,直捣腹心,攻克荆门(今湖北宜都西北)、宜都(今属湖北),进抵夷陵(今湖北宜昌),萧铣部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今清江入长江口),前来救援。十月初九李孝恭留李靖守营,自率兵击文士弘,结果战败。文士弘乘胜纵兵抢掠,人皆负重。李靖乘其混乱挥军出击,大破文士弘军,获舟船400余艘,斩杀及溺死者近万人,追至枝江(今湖北枝江西南)以东的百里洲,再败文士弘军。李靖将舟船散弃江中,任其飘流,以惑援萧之众。二十一日萧铣听从了中书侍郎岑文本的劝告,投降唐军。李孝恭接受李靖和岑文本的建议,严明军纪,对萧铣的降将家眷予以保护,江南各地的叛将纷纷前来投降,李靖因功封永康县公。李渊又命李靖为岭南道抚慰大使,招抚了岭南96州,长江中游及岭南地区尽为唐有。

贞观元年(627年),官拜刑部尚书,赐封四百户。贞观二年(628年),同时兼任检校中书令。贞观三年(629年),转任兵部尚书。

唐初,东突厥为最大边害。贞观三年(629年)以李靖为总指挥定襄道行军大总管,分六路进攻突厥,次年寒冒雪抵达朔州。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三千精骑趁黑夜攻下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定襄。太宗说: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实古今未有。封李靖为代国公。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

贞观八年(634年),西北吐谷浑王慕容伏允犯境,李靖主动请缨,太宗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统帅唐帝国与西域诸国(如突厥、契苾)联军征讨吐谷浑。慕容伏允火烧荒野,尽毁草原,以为唐军不会追击,李靖采纳侯君集之议,分兵两道追歼,亲率李大亮等部由北道切断其通往祁连山的退路,并迂回至其首府伏俟城(今青海湖西),李道宗等部由南道追截南逃的吐谷浑军。南道唐军历经无人之境二千余里,于乌海(今青海苦海)大破伏允部。贞观九年(635年),李靖在积石山(今青海阿尼玛卿山)追至且末(今属新疆),大败吐谷浑军,伏允部下不堪唐军追击,杀伏允,伏允之子大宁王慕容顺斩天柱王,率部降唐,其国土遂尽归唐朝。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为卫国公。

贞观二十一年(647),李靖应唐太宗召,商议讨伐高句丽,并自请率兵,唯太宗以其年老而未许。贞观二十三年(649)卒,陪葬昭陵。

 

段志玄(?—642年),唐初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人。

其父段偃师为太原书佐。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李渊起兵时,授右领大都督府军头,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于潼关之战击败隋将屈突通,后以功授乐游府骠骑将军。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中,与尉迟敬德等讨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贞观十一年(637年),被改封为褒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拜右卫大将军,贞观十四年(640年),加镇军大将军。贞观十六年(642年)病卒,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谥号庄肃

 

刘弘基(582年-650年),雍州池阳人,游侠。

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为避免从隋炀帝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太宗征伐高句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病死,年六十九,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襄,陪葬昭陵。刘弘基临死前,遗命只留给诸子每人奴婢各十五人,良田五顷。认为子孙若贤,固不藉多财;不贤,守此可以免饥冻。

 

屈突通(557年-628年),复姓屈突,先世为库莫奚种人,依附鲜卑慕容氏,父亲屈突长卿,北周时任邛州刺史。雍州长安人。

禀性忠毅,善骑射。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杨广,战功赫赫。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三月,任亲卫大都督,隋文帝派他到甘肃检查牧政,查到两万匹私马,隋文帝大怒要杀主管马政的监官,屈突通说,为马杀人非仁政,他愿一死以为一千五百人请命。当时流行的话说:宁食三年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年葱,不见屈突通。屈突通执法甚严,其弟屈突盖也和他一样。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唐高祖起兵,屈突通为隋朝守山西永济,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兵败被俘,后归唐,任兵部尚书,封蒋国公。武德元年(618年)浅水原之战,大败薛仁杲,诸将争抢珠宝,他独无所取。唐高祖对屈突通说: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平定王世充,论其功第一,升右仆射。后被委派镇守洛阳。贞观初年(627年)进左光禄大夫,不久病故,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殷开山(?-622年),名峤,山东巢州户县涝峪殷家坡人。

父殷僧首为隋朝秘书丞,隋末为大谷长。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李渊自太原兵起,召补大将军掾,从攻西河为渭北道元帅长史,与刘弘基屯兵故城,破京兆内史卫文升之兵,赐爵陈郡公,迁丞相府掾,从秦王李世民率八总管兵讨薛举战败,在浅水原大败,士卒死者十五六,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被除名为民,后又从平薛举子薛仁杲,恢复爵位。武德六年(622年)在讨伐刘黑闼的路上,殷开山病死,李世民临丧痛哭,赠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谥曰节。贞观四年(630年),配飨唐高祖庙庭。

 

柴绍(?—638年),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唐朝初期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娶唐高祖女平阳昭公主为妻,唐朝建国以后封为霍国公,食邑封一千二百户。

柴绍出身将门,其父亲柴慎,为隋太子右内率,封钜鹿郡公。柴绍自幼便趫捷有勇力,以抑强扶弱而闻名,任职隋朝元德太子的千牛备身。就在这一时期,当时还是唐国公的李渊将三女儿嫁给了柴绍。其子柴令武,娶太宗之女巴陵公主,太宗时为魏王李泰党羽,高宗初卷入高阳公主谋反一案,被斩。

隋义宁元年四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并秘密派人召当时还在长安的柴绍夫妇。二人接信后,商议决定让柴绍立即自长安启程赶往晋阳,李夫人留下自寻出路。柴绍路遇自河东出发的李建成、李元吉二人,说服李建成打消落草的念头,三人加紧赶路前往太原。行至雀鼠谷时,听说李渊已于五月十五日晨宣告起兵,三人相互庆贺,李建成兄弟均称赞柴绍的主意。

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授柴绍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之职。七月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柴绍兼领马军总管。李渊军将至霍邑时,柴绍城下侦察了隋守将宋老生的布防,回来后对众将领说:老生有匹夫之勇,我师若到,必来出战,战则成擒矣。八月初三,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李渊军攻取霍邑后,沿汾水南下,一路攻城掠地,柴绍每战都当先登城破阵,因功又授右光禄大夫。十五日李渊军进至龙门。九月初,隋将屈突通派桑显和率数千名士卒乘夜袭击王长谐等军,王长谐等初战不利。柴绍与史大柰率轻骑从侧后袭击桑显和军,桑显和大败,败回河东。十一月初九,李渊攻克长安,拥杨侑即位。柴绍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

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改年号为武德。拜柴绍为左翊卫大将军。此后柴绍随秦王李世民参加统一战争。先后平薛举,破宋金刚,败王世充,擒获窦建德,又参与了洛阳之战和虎牢关之战,屡立战功,因此封为霍国公,食邑一千二百户,并转为右骁卫大将军。

武德六年四月,吐谷浑侵扰芳州,唐芳州刺史房当树逃奔松州。二十一日,吐谷浑军进扰洮、岷二州。五月初五柴绍岐州刺史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十五日,吐谷浑及党项侵犯河州,唐河州刺史卢士良将其击败。六月,柴绍军进至岷州。二十九日,柴绍吐谷浑作战,被围困在一山谷中。吐谷浑军据高临下射击柴绍军,箭如雨下,形势危急,唐军将士皆失色。柴绍则临危不惧,安然而坐,让人弹奏胡琵琶,使二美貌女子翩翩对舞。吐谷浑士卒非常奇怪,都放下弓矢驻足观瞧。柴绍见吐谷浑军阵容不整,乘其无备,暗遣精骑绕到吐谷浑军背后,突然袭击,大败吐谷浑军,斩首500余级。八月,吐谷浑归附唐朝。

同年柴绍的妻子平阳公主去世。

自武德七年三月起,突厥不断入侵唐边境。八月二十三日柴绍率军在杜阳谷击败了突厥军。武德八年十月十七日,突厥军侵扰鄯州,柴绍奉命前去救援。武德九年六月初七,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柴绍拜右卫大将军。七月初三柴绍在秦州击败突厥,斩杀突厥特勒1名及将士1000余。

八月初九,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十月,唐太宗大封功臣,柴绍食实封一千二百户。

贞观二年,唐太宗命柴绍与薛万均率军攻梁师都。突厥大发兵救援梁师都,柴绍军在离朔方数十里处与其遭遇.柴绍率军唐军奋勇出击,大破突厥军,乘胜包围朔方城。四月二十六日,梁师都堂弟梁洛仁杀梁师都,举城投降。柴绍因功转左卫大将军,又为华州刺史

贞观三年十一月,突厥军进扰河西,二十三日柴绍奉命为金河道行军总管,参与唐灭东突厥之战,与李勣李靖李道宗李孝杰薛万彻等另外五路共同出击。唐军共计10余万,皆受李靖节度,于贞观四年正月出征,最终灭了掉东突厥.

贞观七年,柴绍加镇军大将军,行右骁卫大将军,改封谯国公。

贞观十二年,柴绍病重,唐太宗亲自前去探望。不久去世,赠荆州都督,谥号襄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唐太宗命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柴绍名列第十四。

 

长孙顺德,唐太宗李世民的叔岳父,父亲长孙恺,外戚。在隋朝时任开府。顺德在隋朝时任右勋卫,为逃避高句丽战役,前往太原,投靠李渊、李世民,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屡建战功,平霍邑、破临汾,又在桃林生擒隋主将屈突通,拜为左骁卫大将军,封薛国公。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

武德九年(626年),在玄武门之变后,封食邑一千二百户,又特赐宫女。贞观年间,因居官贪婪,李世民不忍治罪而只被免官,后病死。赠荆州都督,谥曰襄。贞观十三年追封为邳国公。永征五年重赠开府仪同三司。

 

 

张亮 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侯君集(?643年),中国唐朝初期将领,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侯君集自少年时代就勇武为人称颂,隋末被李世民引入幕府,因作战有功,累迁左虞侯、车骑将军。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间,他曾为李世民出谋划策。

唐太宗即位后,任左卫将军,封潞国公,迁右卫大将军。贞观四年(630年),改任兵部尚书,检校吏部尚书,实际有宰相之职。

贞观九年(635年),任积石道行军总管,跟随李靖平吐谷浑,有很大功劳。贞观十一年(637年),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迁吏部尚书。侯君集武士出身,学术上没有造就,迁吏部尚书后方始读书。同年,吐蕃围松州(今四川松潘),唐授侯君集为当弥道行军大总管以击之。

贞观十三年(639年)冬,以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昌王麴文泰。十四年(640年)八月,进围高昌时,麴文泰已卒,其子麴智盛投降,得22城,8046户,17700口。太宗以高昌故地置西州。侯君集入高昌时,因为自身私占钱财,不敢禁制将士竞相盗窃,班师后被人揭发而下狱。虽被免罪,却由于钦羨长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晋尚书右仆射。此次不得拜相,对仕途心怀不满。贞观十七年(643年),洛州都督张亮密告侯君集煽动自己谋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证,未予追究。

后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争嫡日烈,各有党羽。侯亲善太子,策划兵变,事发被补。定罪后,太宗于刑前,亲往质问,对以朕因汝从此不登凌烟阁。侯闻言动容,拜倒大嚎,最后求皇帝念旧,允留侯门香火(当时论罪当族之)。太宗许赦免其妻及一子(后迁岭南),侯亦甘心受刑。

尔后太子与魏王俱被黜、仍保皇子身份,警示大位不可智取。某次太宗回忆前尘,召承干问何以谋反,承干坦承欲保太子位耳;再同群臣评论,多以事由上而起,指若非太宗三心两意,子臣何以结党窥觊。太宗默然。

 

张公谨(594年-632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唐朝初期政治人物和军事将领,曾在唐与东突厥的战争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在玄武门之变中辅佐了日后唐太宗李世民登基。

武德九年六月(6266月),太子李建成逼迫当时是秦王的李世民政变,以拥立自己成为皇帝。李世民幕僚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劝告李世民先发制人,进行政变自己当皇帝。李世民很犹豫,征求秦王府幕僚们的意见,大家都支持政变。李世民又命人进行占卜以卜吉凶,当时恰好秦王府的幕僚张公谨从外面进来,便将占卜的龟壳夺过来扔在地上,说:占卜是为了决定疑难之事的,现在事情并无疑难,还占卜什么呢!如果占卜的结果是不吉利的,难道就能够停止行动了吗?于是才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决心。

玄武门之变过程中,太子李建成被杀后,其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建成身死,叹息道:难道能够在太子生前蒙受恩惠而太子一死便逃避祸难吗!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为太子和齐王报仇。张公谨臂力过人,他独自关闭了大门,挡住冯立等人,冯立等人无法进入,保护了李世民。

贞观三年(629年),在经历了东突厥不断的袭扰和渭水之盟的耻辱之后,当时任代州都督的张公谨审视华突双方的势力和形势,正确的向唐太宗李世民进言请求开始对东突厥的反击,并列举了六个原因:第一、东突厥可汗颉利的统治残暴,杀忠臣良将,而听信奸臣小人的言语;第二、薛延陀等突厥部落反叛颉利;第三、颉利得罪了突利、拓设、欲谷设等突厥领袖,使其内部不团结,这些领袖不可能甘心居颉利之下;第四、塞北突厥驻地今年天气恶劣,霜冻时间比往年早,使粮食减产,部队粮食供应必然短缺;第五、颉利疏远自己同族各部落,而亲近外族诸侯将领,但这些将领心存犹豫,并不真心归顺,如果唐朝大军到来,他们必定倒戈使突厥内乱;第六、目前华人已经逐渐在北方定居,而且数量众多,如果唐朝派遣军队,这些华人一定支持响应。唐太宗于是派遣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谨为副总管前往讨伐东突厥,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

之后李靖袭击了定襄城,李世勣在白道截击东突厥成功,颉利可汗与唐朝交好,唐朝则派遣唐俭为使者前往东突厥安抚。这时李靖建议出兵偷袭东突厥,张公谨则表示反对:皇帝的诏书已经同意突厥投降,而且使者唐俭等还在突厥处,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发兵攻击呢?参见阴山之战。

 

程知节(-665年),本名程咬金,中国济州东阿斑鸠店人(现山东省东平县斑鸠店),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十九。在民间故事中,程咬金是一员福将,其三板斧相当厉害。

历史上的程知节是一员猛将,善于骑马用槊击刺。隋炀帝大业年间,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他后来投奔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骠骑之一。

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与李密决战。王世充军攻击单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节及裴行俨增援。战斗中,裴行俨中流矢坠马,程知节连斩数人,抱起裴行俨向后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体,程知节将槊折断,杀了追兵,这才逃脱。李密战败,王世充俘获程知节,任命他为将军。

619年(武德二年),因鄙夷王世充为人多诈,程知节与秦叔宝等一起投唐,被任命为秦王府左三统军。此后,程知节追随秦王李世民,先后击败宋金刚、窦建德、王世充,屡立战功,被封为宿国公。

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争位期间,程知节被外任为康州刺史,他对秦王说: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现在被一一斩除,身体还能长久保全吗?知节就算死,也不能离开。武德九年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程知节亦参与其事。贞观中,改封卢国公。

643年(贞观十七年),皇帝命人于凌烟阁绘制功臣二十四人画像,程知节位列十九。

唐高宗显庆年间(655年-657年),程知节以葱山道行军总管领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由于在恒笃城进行屠城,以及错失战机,返回后被免职。参见唐朝与西突厥第二次战役。

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知节去世,陪葬昭陵。

在以《说唐》为代表的系列话本及历史演义小说中,程咬金,字知节,小名一郎,使一柄八卦宣花斧,是一名性格直爽、粗中有细的福将,而且特别长寿,活了一百多岁,直至武则天政权垮台。据此改编的戏曲影视中,程咬金也是一个重要而可爱的角色。各种版本常有出入,下面仅就较通行者扼要介绍。

整个故事是从秦琼、程咬金的童年开始的。程咬金原本家住济南,幼年丧父,与秦琼是总角之交,后随母逃荒至历城,与秦琼分别。长大后,程咬金贩卖私盐,打死捕快,判了死缓,坐牢三年,恰逢隋炀帝大赦天下,释放出狱。

出狱后,程咬金受母亲教诲,要干正经营生,去卖柴扒,却遇上响马尤通。尤俊达有意要骗程咬金做强盗,教他斧法,程咬金总学不会。程咬金梦中有一位老人教会了他全套精妙斧法,醒来演练,却被俊达喝破,只记得三招半,这就是所谓程咬金三斧。是哪三招半,说法很多,不过无非下劈、横抹、斜挑及击刺等几个关键动作,确实是斧法的精华所在,简单而又实用。在打斗中,程咬金的前三斧半(三斧半:劈脑袋,小鬼剔牙,削耳朵,捎带腿),威力无比,很多对手迅速崩溃;但只要挺住不败,差不多就变成程咬金落花流水了。所以,程咬金三斧可说是一试金石,不能顶住的人是无法进入好汉排名的。

程咬金头一次当强盗,就做了笔大买卖。靠山王杨林的义子大太保罗芳和二太保薛亮,护送皇杠进京,他们打着靠山王的旗号,以为平安无事,谁知半路杀出程咬金;二人敌不过三斧半,落荒而逃。

程咬金劫了皇杠,惹出无数事端,这才有贾家楼四十六人结义,反了山东。其后,程咬金三斧定瓦岗,单身探地穴,被众人拥立,号为混世魔王。裴仁基、裴元庆父子投降瓦岗后,程咬金迎娶裴仁基之女裴翠云。

程咬金做首领不痛快,救出李密,将领袖交给他。李密日渐骄横,冷了众人的心,程咬金等人最终投奔李世民。程咬金立下不少功劳,封鲁国公。

 

虞世南(558年-638年),字伯施,唐朝政治人物、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越州(浙江省)余姚人。

沉静寡欲,博闻强记,隋朝老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在隋朝做过秘书郎,后来成为唐太宗身边的重臣,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逝世后赠礼部尚书,绘像列于凌烟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卒谥文懿。

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唐初四大家。日本学界称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为初唐三大家

年轻时学书于当时著名书法家僧智永(王羲之七世孙),得其真传,深得二王妙旨和智永笔法。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刘政会(?—635年),滑州胙城人。

祖刘环隽,曾任北齐中书侍郎。政会于隋大业年间为太原鹰扬府司马,后率兵投靠李渊麾下,是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李世民派刘政会至太原告发王威、高君雅谋反,斩之。武德初年,留守太原,经营后方。刘武周进攻太原时被俘,后获救。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入唐后,历任刑部尚书,光禄卿等职,封邢国公。贞观九年(635年)卒,谥曰襄。

 

唐俭(579—656年),并州晋阳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祖父唐邕为北齐大臣,其父唐鉴与唐高祖李渊为世交。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武德元年,升为中书侍郎。唐初之时,唐俭与永安王李孝基等人被刘武周俘获,狱中从元君实口中得知独孤怀恩要造反。时独孤怀恩驻守蒲州,唐俭遣人揭发独孤怀恩谋反。李世民击破刘武周后,唐俭拜礼部尚书,授天策府长史,封莒国公,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一面派唐俭为使说降突厥,一面派李靖进军。李靖奇袭突厥,生擒颉利可汗,唐俭竟于乱军之中逃生,授民部尚书(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因怠于政事贬官。高宗显庆元年(656年)病故,谥曰襄,陪葬昭陵。

 

李世勣(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曹州离狐人,唐初名将,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

徐世勣出身富户,17岁时正值隋末农民起事,跟随翟让参加瓦岗军。在李密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后,徐世勣因军功被封为东海郡公,驻守黎阳。在李密谋害翟让时,被乱军砍伤。大业十四年(618年)击退了北上的宇文化及。瓦岗军失败后归降唐朝。

入唐后,唐高祖李渊说徐世勣是纯臣,赐他姓李。后封英公。贞观年间,曾参与平定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的战役。武德八年(625年)突厥进犯,李懋功讨伐,贞观三年(629年)大破突厥,俘五万人而归,镇守并州十六年。参见唐与突厥的战争。贞观十八年(644年)随太宗亲征高丽。总章元年(668年),李懋功率兵至鸭绿江,与薛仁贵会于平壤,攻克平壤,大胜而归。

唐太宗晚年,曾对太子说,徐茂公这人太忠义,你无恩于他,恐怕你无法服他,为了使徐世勣忠于太子李治,将他贬为叠州都督。唐高宗即位后根据唐太宗的遗命恢复了他的职位。之后支持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总章二年(669年)卒,享年七十六岁,陪葬昭陵。因后来其孙徐敬业反对武则天称帝,徐氏满门抄斩,徐世勣也被剖棺戮尸。到后来唐中宗夺回政权之后才平反,改葬。

在隋唐演义和说唐中,被演义成瓦岗寨的军师,诸葛亮一类的半仙级人物徐茂公。

 

 

秦琼(?—638年),字叔宝,中国唐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济南五龙潭有其故居。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将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兵败,张须陀战死,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武德九年),参与玄武门之变,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年),在任徐州都督时去世,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被追封为胡国公。贞观十七年(643年),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隋唐演义》有大量关于秦琼的故事记载,如:〈秦琼当锏卖马〉、〈叔宝救驾红泥涧〉,作为义士、良将、忠臣的形象贯穿全书。小说《西游记》里记载了秦琼变成门神的故事:一老龙死后阴魂不散,闹得唐太宗六神不安。魏徵就派了秦琼、尉迟恭这两员大将,守在宫门保驾,果然奏效。唐太宗命画家吴道子画了两人之像贴在宫门口,照样管用。于是,此举也开始在民间流传,秦琼与尉迟恭便成了门神。

 

萧瑀,字时文,其祖父是后梁宣帝萧察。与唐朝争地的萧铣还属他的子侄辈亲族。隋炀帝皇后萧氏是他亲姐姐。萧瑀自幼以孝行闻名天下,且善学能书,骨鲠正直,并深精佛理。以皇后亲弟之重,萧瑀在隋朝年纪轻轻就已做到银青光禄大夫的官,参决要务,后来由于屡屡上谏忤旨,渐为隋炀帝疏斥。特别是萧瑀谏炀帝应该舍高丽而防突厥,引起杨广震怒,贬放为河池郡守。

唐高祖很器重萧瑀,刚刚进京定位,就遣书招致,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李渊所以这么亲重他,一则萧瑀为人正直,二则累世金枝金叶,三则他又是皇后独孤家族的女婿。因此,李渊以心腹视之,每次临朝听政,都赐萧瑀升于御榻而立,亲切地呼之为"萧郎"。唐朝革创,以萧瑀最熟识国典朝仪,他又孜孜自勉,留心政事,故而深得李渊信任。

唐太宗继位,拜为尚书左仆射,当时房玄龄、杜如晦新朝臣子正在风头上,萧瑀深感不快,上书时辞旨寥落,殊有怏怏之意,被废于家。不久太宗念其旧情,恢复了他的官爵。由于性情骨鲠,有一次又与大臣在太宗面前厉声愤争,因不敬罪又被免官,而后很少再能进入太宗政事裁决的核心班子。

贞观二十一年,萧瑀病死,年七十四。宫廷太常上谥曰"",太宗认为萧瑀性多猜贰,刚忌太过,最后谥曰"贞褊公",册赠司空,陪葬昭陵。由此,可见一个人再忠厚梗直,毕竟逆触龙鳞,使人耿耿于怀。

 

纵观凌烟阁24功臣,书生出身的有8人,占了三分之一。所以李贺问:若个书生万户侯?真是没见识!但是这风光一时的功臣,即使自身能得善终,后代也难免死于非命。伴君如伴虎,只有远离政治,才能保一家平安,说起来多少有点让人灰心。回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c01e2b3169a4517723a39a.html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