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鉴赏 蓝色多瑙河

发布时间:2012-06-04 01:18: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交响乐赏析

——《蓝色多瑙河》

学院:理学院

姓名:

2011.4.THN

奥地利是世界音乐之乡,首都维也纳被誉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这里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贝多芬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舒伯特和约翰斯特劳斯的圣地,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的音乐传统得到奥地利人民极好的继承和发扬。因此,维也纳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

小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儿子,创作以《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誉为圆舞曲之王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著名,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

创作背景

  1866年奥匈帝国在普奥战争萨多瓦战役中惨败,普鲁士军队兵临首都维也纳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悲观失望沉闷情绪之中,当时小约翰·施特劳斯任维也纳宫廷舞会指挥。为了振奋人心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接受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指挥赫贝克的委托,为他的合唱队创作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这时的小约翰·施特劳斯虽已创作出数百首圆舞曲,但还没有创作过声乐作品。这首合唱曲的歌词是他请诗人哥涅尔特创作的。曲名源自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句--“在多瑙河旁,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旁”。 186729,这部作品在维也纳首演。由于当时的维也纳在普鲁士的围攻之下,人们正处于悲观失望之中,因此作品也遭到不幸,首演失败。直到18682月,小约翰·施特劳斯住在维也纳郊区离多瑙河不远的布勒泰街五十四号时,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在其中又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同年,小约翰在巴黎万国博览会上亲自指挥该曲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仅仅几个月之后,这部作品就得以在美国公演。顷刻间,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后来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民族文化特征

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的多瑙河》,充满爱国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无比的敬仰与热爱。每当远离家国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支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正如音乐评论家汉斯立克说的那样: "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什么地方,这首没有歌词的《马赛曲》,就是他们的无形身份证。100多年来,《蓝色的多瑙河》经久不衰。十九世纪欧洲最著名的浪漫派作曲家之一瓦格纳赞誉这部作品在优美、精致和真正的音乐方面,超过了当时所有的作品.在奥地利《蓝色多瑙河》被称为奥地利 第二国歌

艺术流派

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是严格按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写作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采用混合配器法,使乐队色彩较古典时期更浓重,他写作了许多主题发展的绝妙范例,并创有“幻想变奏”手法。 音乐风格受巴赫和贝多芬的影响,采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显得庄重、内敛,但又不失浪漫主义诗情与幻想的特点;旋律气息宽广,节奏具有内在的张力,调式突破了大小调的界限,曲式保持传统的结构,并与民族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联系。

作曲家风格

《蓝色多瑙河》作者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轻音乐作曲家。他的创作核心是圆舞曲,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它表现手法为依据独具特色其风格表现为旋律酣畅,节奏自由,柔美动听,生机盎然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的创作紧密结合奥地利民间音乐和日常生活的音乐,曲调新颖、节奏活泼、配器华丽、通俗动人,堪称维也纳的交响音诗。他还将源于德国南部性格温和的连德勒舞,改造成为结构简单、节奏灵活、旋律优美、感情奔放的音乐体裁,在市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蓝色多瑙河》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风格的管弦乐作品。

表现手法

《蓝色多瑙河》通过旋律对比,调性的转换,音色的变化,情绪的起伏,不断给人以欢快、活跃的感受。每一首圆舞曲,每一个音乐主题的变化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既表现了人们对多瑙河的赞美,又表现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蓝色的多瑙河》音乐华丽、明快、活泼,通俗易懂旋律优美、流畅,色彩丰富,始终给人以新鲜变化无穷的感觉,节奏鲜明,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十分明显突出,整体风格乐观向上,辉煌华丽,伴奏声部采用周期性反复的节奏型。

《蓝色多瑙河》标准的明亮刚毅为特色的大调式乐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以及圆号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吹奏象征着黎明的到来。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小圆舞曲采用了切分节奏,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 第五小圆舞曲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最后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五段旋律连接起来就好象河水有时平稳如镜,有时微波荡漾,有时汹涌咆哮。。。。

在奥地利,一年四季洋溢着音乐:从维也纳爱乐乐团于新年的第一天,在金碧辉煌的金色大厅奏响的新年音乐会开始,紧接着萨尔茨堡复活节艺术节、维也纳新春艺 术节、爱森斯施塔特海顿节、夏季里的莫尔比斯轻歌剧节、布雷根茨歌剧节,萨尔茨堡艺术节构成了夏季音乐盛会的高潮。秋、冬季茵斯布鲁克古音乐节、林茨布鲁 克纳音乐节、格拉茨“施泰尔马克艺术节”。此外,还有许许多多的音乐会、歌剧、舞剧,使人们在奥地利的每一天都能感受到音乐。18 世纪末,维也纳成为伟大作曲家的荟萃之地。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所创作的作品,作为 “维也纳古典音乐 ”而载入音乐史册。19 世纪,奥地利的音乐传统经布鲁克纳、舒伯特、勃拉姆斯和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等巨匠得以发扬和传承。世纪之交的马勒成为连接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而勋贝格最终成为20 世纪伟大的音乐革命者,成为新维也纳乐派的领军人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c40604133687e21af45a913.html

《交响乐鉴赏 蓝色多瑙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