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行业全国典型市场特点 优劣势

发布时间:2015-11-30 15:55:1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十大花木市场现状、优劣势

1)广州岭南花卉市场

广州的岭南花卉市场是广州规模最大、交易额最大、品种最多、服务功能齐全的花卉综合市场,花市的价格往往左右着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花卉价格,日成交额超过一百多万元,最多时达六百多万元。广东花卉生产面积超过十四万亩,以广州为主的广东省花卉年交易额达到八亿元,约占全国的1/5。每年约有2亿支鲜切花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六成以上的室内观赏植物来自广东。

广州岭南花卉市场位于花卉之乡——广州市芳村区五眼桥村,市场总投资1000万元。该市场东邻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西贴广湛铁路,北靠芳村大道珠江桥西出口路段,离白云机场仅二十五分钟车程,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市场占地面积四万多平方米,店铺占地面积九千多平方米,有店铺438间,中心花市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有鲜花档口近两万个。市场内设云南花区、剑兰区、玫瑰区、菊花区、阴生植物区、盆景区、种苗区、虫鸟鱼区等几个区。

2)北京莱太花卉市场

北京莱太花卉市场,位于北京东北三环外侧,距首都国际机场20公里。 交易中心地上部分由展示大厅(二千五百平方米),花卉超市(八千六百平方米),花卉拍卖大厅(五百平方米)及冷库(二千平方米)构成建筑主体;地下部分为办公、服务等设施。花卉街全长三百米,占地面积一万二千多平方米,设独立花店五十间和早市批发大厅,是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主要花卉集散地及花卉进出口中心。市场与莱太花卉商城、女人街服务市场、欧马特办公用品超市共同构成莱太花卉商业区。

北京莱太花卉交易中心是由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农工商总公司与北京国朝国有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联合投资一点五亿元兴建的一座大型花卉超级市场和拍卖市场。北京莱太花卉交易中心是农业部定点花卉市场,并率先对部分花卉试行农业部颁布的花卉质量等级标准,大力推动花卉产业的规范化。 

3)天津曹庄花卉市场

曹庄花卉位于天津市西青区中北镇曹庄村东侧,西外环七号桥北300米处,占地500亩,东靠天津市区,西临海内外闻名的魅力名镇杨柳青,拥有亚洲最大的室内热带植物观光温室,全国一流的规范化观赏鱼交易中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曹庄花卉有五大观光、休闲、科教、购物、娱乐功能区。花卉经营大厅分为南北两个大厅,总面积接近三万平方米,逐渐成为天津市花卉市场的重要源头和华北地区超大型的南花北运中转集散地。曹庄花卉市场主要经营品种有时令花卉,鲜切花,盆景,根雕,瓷盆等。另外,曹庄花卉市场还被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和“中国晚香玉之乡”。 

4)西安秦美花卉市场

西北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批发市场,该市场总共占地一百五十亩,有园林花卉苗木专用车五台,并有铁路专线。该市场设施先进、服务周全、交通方便。现有温控展销大厅三千多平方米;花卉生产温室三十幢,四千多平方米;盆景园、根雕馆、海洋生物馆各一个;门面店铺房四十余间,一千多平方米;交易广场一万多平方米。

5)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

河南郑州陈砦花卉交易市场位于郑州市国基路与文化路交叉口西500米,由郑州金水区庙李镇陈砦村投资。自199812月开业以来,营业面积已经由最初的二万平方米发展为六万多平方米,总投资额达七千万元。目前市场共分盆花区、鲜花区、工艺品区、观赏鱼区、宠物区、园林区、综合批发区七大部分,摊位1500多个,商家800多家,交易品种万余种,年交易额突破6亿元,是国内最大的室内花卉交易市场。 

6)上海精盛花卉市场

上海精盛花市是上海市最大的专业花卉市场,地处中心市区,与徐家汇和大虹桥商圈相接,位于安顺路123号,淮海西路570号,凯旋路1470号,距轨道交通3号、4号和10号线虹桥路站均不足50米,周边环绕淮海西路、凯旋路、安顺路、虹桥路、定西路,紧邻内环高架和延安高架,几十路公交线交错运行,交通便捷,市场地理位置相当优越。上海精盛花市主要经营鲜切花、仿真花、资材、盆花、观叶类植物及其相关配套产品,集批发、零售、婚庆、咨询服务为一体。花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一期营业面积达20000平方米,拥有全天候的营业大厅及百余米。

7)云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场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现每天约有20000余人次进场交易,日均上市鲜切花上百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500--1500万枝鲜花,日成交额600--1200万元,每天约有300-500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2009年,斗南花卉市场鲜切花交易量突破44.3亿枝,交易额达32.1亿元。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于1998818日破土动工,占地74亩,到目前为止总投资额近亿元,已建成了功能齐全的综合鲜切花交易大厅、玫瑰交易厅、车花交易厅、精品花交易区等。 

8)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市场

石家庄西三教花卉市场是河北省最大的花卉市场,交易中心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全国的花卉高科技示范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和博览中心。交易中心地上部分由展示大厅(2500平方米)。花卉超市(8600平方米),花卉拍卖大厅(500平方米)及冷库(2000平方米)构成建筑主体;地下部分为办公、服务等设施。 

9)济南富莱花卉批发市场

济南富莱花卉批发市场始建于2002年,2003年元旦开业,座落在济南市天桥区二环北路26号。富莱花卉批发市场占地面积50亩;现代化交易大厅13600平方米,共设180多个摊位;东西厅736平方米;商住楼3600平方米;大型停车场3000平方米,固定资产2000多万元。 

10)武汉花卉市场

武汉花卉市场是由省计委立项,省政府批准,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站投资兴建,位于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占地约3万平方米,于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正式开业,由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中国花卉协会会长江泽慧同志题名,于20005月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市场内经营户三百多户左右,经营种类也由原有的二、三个种类,增加到花卉行业不同系列的全套产品,象花肥、花药、花种、花苗系列。营养士,花卉基质系列,无土栽培,花卉营养液及无土花卉植物系列产品,家庭园艺工具系列,花盆系列产品,(塑料、紫砂、陶瓷等)花卉及插花器皿系列,园林机械系列产品,工艺美术产品系列,各类鲜花及干花花艺系列,工艺花系列及水族产品系列经营的花卉品种由原来十几个品种发展到有几百个品种。现武汉花卉市场年销售额五千万元左右。

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瓶颈问题    

 1、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            

据有关机构预测,尽管国内花卉生产逐年扩大,但其中的大中型企业不到20%。总体上来说,生产规模普遍较小,专业化水平较低。正是目前花卉生产的状况造成国内市场上较缺乏优质花卉产品,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对需求的优质草花种子、草坪种子、花卉种苗和种球、成品花卉及园林机械和园艺工具主要依赖进口,进口金额逐年上升。特别是入世后,关税下调,进口花卉的优质优价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这给民族花卉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2、专业技术人员较缺乏   

花卉产业上规模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从当前调查情况看,全国花卉也从业人员中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底,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花卉生产过程中,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推广较难,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当前要实现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迫切地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3、产业结构不合理   

据世贸组织统计,全球花卉贸易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    

 4、产品流通体系不健全   

我国花卉生产和需求存在着地区不平衡的特点,花卉消费常处于“南花北调”状态。目前,花卉流通体系尚不健全,花卉产品的主要流通渠道为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花卉产销结合,花卉流通量较小,流通环节多,流通费用高,加之缺乏先进的花卉采后贮运、保鲜技术及花卉流通过程的质量监督,产品质量评估难,优质优价难实现,影响花卉的国内外贸易。  

   5、缺乏生产标准化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国内花卉生产标准化的有关法规,国内花卉生产方式较传统,生产技术,如栽培方式、病虫害防治方法、花卉保鲜、贮运及包装等技术落后,加之对国际花卉贸易要求的技术信息缺乏了解,造成我国花卉出口贸易遭遇“绿色壁垒”,花卉生产标准化成为入世后我国花卉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

花卉产业的发展策略和措施   

  入世后,国内关税下调,国外花卉优质优价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预计花卉进口还将增加,中国花卉产业面临挑战。从世界花卉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来看,花卉生产具有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由传统花卉向新优花卉发展的趋势,而我国具有植物资源、气候资源和劳力资源三大优势,只要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正确定位花卉产业发展的方向,解决当前发展中面临的瓶颈问题,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重视花卉市场信息管理,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流通体系,培育规范化的市场,建立竞争有序的良性环境,正确引导消费,解决供需矛盾,抓住发展契机,扩大花卉出口创汇,就能促使中国花卉产业走向特色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体地说,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工作:   

  (1)利用劳力资源、气候资源及土地资源,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外拥有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花卉企业进行投资,带动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   

  (2)花卉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将重心转移到鲜切花和盆花发展上来,突出特色产品,创立品牌。还要不断地提高产品质量,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   

  (3)对季节性生产出口的花卉,应加强花卉产业的信息管理,科学地进行市场预测,合理安排生产,了解国外贸易的技术要求和惯例,把握时机,扩大产品的出口创汇,走绿色产业发展道路。   

  (4)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花卉产业特色的生产经营组织模式,目前我国推行的公司+企业+农户的经营组织形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5)加强对科研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结合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育花卉新品种,走花卉产品特色化的道路。   

  (6)健全花卉产品的流通体系,扩大花卉的市场流通量,加强对花卉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实现花卉市场的公平竞争、优质优价。   

  (7)建立花卉信息网络,对花卉生产进行指导,规范市场体制,正确引导消费,充分了解国内外花卉产业信息动态,把握市场机会。   

  (8)加强对花卉品牌的知识产权管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9)制定国内花卉生产统一管理制度,规范生产过程,结合国际贸易的产品质量要求,对花卉生产方式、采后处理技术、包装标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国际贸易接轨。

中国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国花卉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但与其他国家或其他产业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的花卉种植国,但远非花卉强国,存在

产业结构不合理、规模小、品种少、质量差、效益低,经营管理水平较差,流通体系还不健全,普遍存在“重生产、轻流通,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 

3.1 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都比较低 

目前中国花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产值都比较低。中国花卉种植面积是荷兰的近10倍,而产值却只有荷兰的1/6,出口额只有荷兰的几十分之一[5]。中国切花月季的生产,每m2土地年生产月季不到100支,而在荷兰、哥伦比亚等花卉发达国家,平均每m2土地年生产月季250支至500[5]。主要原因是中国大部分花卉生产以露地栽培为主,花卉生产单产低、质量差。 

3.2 品种单一、落后,科技含量低 

世界花卉消费市场目前的总体趋势是消费正由传统花卉日渐转向新优花卉。由于中国花卉产业起步较晚,育种能力不强,导致新优品种严重匾乏。中国花卉出口的类别主要有鲜切花、盆栽植物、观赏苗木、干花以及蝴蝶兰、康乃馨半成品和原产于中国的花卉种子,大都属于低端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种老化,无法占领国外高端产品市场,虽然价格上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利润率却很低。以出口日本为例,中国康乃馨的出口量占日本康乃馨市场的第二位,但价格却一直徘徊在哥伦比亚产品的1/3价位,主要原因就是品种落后。国际上畅销的品种很多在中国根本没有生产[13] 

3.3 花卉质量普遍较低,生产条件简单落后,技术水平有限 

1)花卉生产方面。2007年中国花卉保护地栽培面积占总种植面积的21.62%,其中温室仅占8.71%[8],而荷兰花卉温室面积约占花卉生产总面积的60%左右,韩国温室生产面积占总面积的57%[5]。花卉设施生产面积所占比重过小,花卉生产主要靠露地生产、靠天吃饭,耕作方式落后,淡季很难生产出高品质的花,花卉质量得不到保证,花卉质量普遍较低,质量参差不齐。由于中国贯彻推广花卉标准化生产的工作严重滞后,栽培管理水平低,造成花卉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低劣[13]。据农业部花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于2002年的“五一”、“十一”和2003年的春节期间,抽检了上海及其他省126个生产单位的包括鲜切花、盆栽植物(包括观叶植物、盆花)、种苗3大类56个品种共308个样品,结果显示,花卉产品质量现状不容乐观。其中,三次抽检鲜切花135个样品,一、二级品仅占13.7%,三级品占40.7%,而不合格品高达45.9%。抽检的10个种子种苗样品,则全部为不合格品。产品质量差,档次低是生产效益低的主要因素之一[14]。国际市场对于花卉品质要求极为严格。比如,许多国家进口花卉和苗木要求株高、干径都要统一。再比如,很多国家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随进境栽培介质传入,进口花卉要求不带土。但中国目前栽培介质发展水平还不高,这样就造成许多产品被挡在了国际市场的大门之外[13] 

2)花卉流通方面。花卉流通需要有完整的冷链保障体系。从中国花卉流通的整个环节来看,由于缺乏采收、预冷、分级、捆扎、包装、保鲜、运输、配送、销售等产后处理技术,几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冷链环节中断情况,花卉保鲜技术落后致使鲜花售前保鲜期大大缩短,对到达目标市场后的品质造成了极大影响。尤其在鲜切花出口中,该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以出口日本为例,从哥伦比亚到日本的康乃馨,海运所需时间是上海到日本的7倍,但哥伦比亚的康乃馨比上海货新鲜得多,价格也要高出3倍之多。也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国内花卉出口商在向远距离国家(美国、荷兰等)出口鲜切花、切叶时,会放弃成本优势,更多地选择运费较高的航空,而放弃海运运输方式。同时这也是为什么中国鲜切花出口市场

过于集中在周边国家(日本、韩国等)的原因所在[13] 

3.4 新品种开发和保护工作力度不够 

中国花卉新品种开发落后和保护引进不力,已成为中国花卉产业发展中的瓶颈。 新品种、新技术是花卉产业发展的基础,新的科研成果能否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直接影响着花卉产业的发展。目前,中国花卉科研力量分散,研究资金少,研究人员也较少,多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多以研究为主,与实际生产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同行单位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搞小而全,缺少专业化的系统研究,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速度慢,低水平重复研究现象也很严重,如组培快繁及重复引种等[15],大部分切花品种靠引进,栽培技术不配套,对植物资源系统研究不够,没有突破性品种,技术含量、商品性好的科技成果较少,注重引进国外品种、忽略国内资源的开发利用。据估计,中国花卉市场上草花种子的80%是从国外进口的[5]。中国的花卉新品种选育与花卉产业发展极不相配,严重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花卉新特优品种,这已成为制约中国花卉产业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突出问题。据报道,情人节最受欢迎的月季切花“泰坦尼克”,中国每种植一棵,都要向荷兰莫尔海姆公司交纳8.5元的新品种保护费,如果不交纳品种保护费就不可能走出国门[16] 

新品种的保护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重视新品种的保护,一是能吸引国外新品种尽快进入中国,提升国内花卉产业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二是促进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以加快进入花卉生产强国的行列。近几年来,世界花卉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越来越严格。从2005年开始,世界花卉行业要求出口花卉必须持有知识产权证,否则无法出口。在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产品的情况下,要想扩大出口,就必须按照国际规则,通过支付品种权费,来取得国际市场份额[13] 

3.5 花卉流通体系不健全,花卉价格混乱,花卉出口量较小、出口额不高 

2005年,中国虽然建成了2586个花卉市场,但由于功能雷同的初级交易市场多,缺乏市场专业管理人才,市场功能不完善等,且没有信息保障系统,花卉市场信息无法快速传递,造成全国花卉流通体系不畅。 

有些地区的市场投资者在建市场前缺少调查研究,导致市场分布过于密集或规模过大,市场分布不合理。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花卉市场比较集中,甚至出现过热现象。如北京、上海,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就有10多个,由于大多采取物业管理的模式,不能实现应有的商品调剂功能和信息服务功能,许多批发市场经营效益差,而一些内陆地区由于流通网络不畅,花卉价格居高不下,大大地限制了花卉消费市场的开发。如中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的流通体系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大型花卉批发市场少,三个地区的花卉零售店加起来也只占全国的6.2%,而这些地区的花卉消费潜力大,花卉流通网络的建设就成为重中之重[14] 

目前大多中国花卉企业主要还是采用原始的经营方式:业务员在国内外跑来跑去,在市场上来回奔波;或者利用门市进行营销的单一模式。大部分企业缺乏利用现代化技术经营的意识,利用互联网发展的花卉企业比较少[16]。当前国内花卉流通价格混乱,几乎没有一家与另一家的价格能保持一致。很多企业在没有经过国家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利用一些非正规渠道,在市场上来回的呐喊压价,试图利用这种方法吸引一些商家来购买,更有甚者甚至用其他的廉价品种甚至是过期或劣质产品来经销。对于所有的花卉公司来说,打价格战更令本来就不景气的花卉市场雪上加霜。价格的压缩必然导致成本的压缩,而成本的压缩只能靠降低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和质量来实现。最后只能是让消费者受到损失,而企业也同样是名声扫地,再无信誉可言[16] 

虽然近期中国花卉出口总体态势良好,但总体出口规模相对种植面积仍然偏小。目前中国花卉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花卉的种植面积已达到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1/3。而中国花卉出口量仅占世界贸易量的3%,出口额最高也不足世界的6%。中国花卉出口竞争力不高的首要原因就是花卉质量不能保证。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作保障,即使低价进入国际市场,也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13]。品种少、流通体系还不健全也严重制约着中国花卉的出口。另外,花卉出口手续繁杂,环节多。按照目前海关的规定,花卉出口需按照一般货物出口,要履行报验、报关各项程序,通关手续比较繁杂,不够快捷,完成整个出口手续至少需要将近一周的时间。另外,中国一些花卉产品的出口在检疫、濒危等证明的办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审批环节多、手续繁、周期长,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对蝴蝶兰等已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的非濒危物种的花卉产品出口也需办理“濒危证”。有的地区仅检疫证的办理就要一个月的时间。花卉出口通关的低效对于本身保鲜水平不高的中国花卉,可谓“雪上加霜”[13] 

3.6 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较低,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差 

从产业结构上看,如果将中国花卉企业分布到产业链上形成一个图形,大致就是一个“鸡蛋”从面积上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花卉生产大国。图中育种的部分没有上颜色,那是因为目前我们的育种能力比较低,花卉生产所需的品种、种子、种球、种苗(星点部分)主要依赖国外直接进口或者进口扩繁。花卉企业的大部分分布在“鸡蛋”的中间——生产上,大中型企业在园林、苗木、切花、盆栽生产上都有分布,而中小企业和花农主要集中在苗木、草花生产,其次是鲜切花,从事盆栽植物生产的花农不多,可能是因为盆栽的设施和技术水平门槛较高的缘故。“鸡蛋”的尾部,也就是中国的花卉流通,也是一个产业瓶颈,不仅企业(含个体户)数量偏少,这些企业力量也有限,不能为庞大的生产提供足够的流通支持[11] 

从产业化程度上看,中国花卉企业呈现“多、散、小、差”,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多、

规模小,花农种植分散,管理粗放,规模化、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较差。 

中国花卉企业基本上是在农户及国有苗圃生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过去农林生产中的小农经济、分散经营的主体格局仍然存在,难以吸收新技术,例如中国花卉企业多采用常规的播种、扦插、嫁接等繁殖方法,繁殖方式落后,繁殖系数小,受生产季节的影响较大,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形成批量生产和规模效益[5] 

花卉生产主要以企业、农户自产自销为主,未能有效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未形成规模经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差,难以承接国外大批量、高质量要求的订单,难以抵御巨大的市场风险,长期停留于低水平的价格竞争阶段[13] 

花卉是特殊的鲜活产品,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花卉产销情况和价格走势,对于指导花卉生产和流通至关重要。目前花卉生产者和花卉生产企业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花卉生产发展状况及市场行情,获得市场信息的手段落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准确性不高[17]。许多花卉生产者只能根据历年的花卉生产和销售情况来选择当年的种植品种[5] 

花卉企业发展盲目性较大,缺乏长期经营的战略思维,缺少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和稳定的客户群体,短期利益行为较重。由于缺少自己的特色和拳头产品,争相种植某些一时畅销的花卉品种,导致一哄而上,使花卉产品的数量和规格过于集中,市场饱和后无法销售[5] 

行业内未形成团结、统一、联合对外的协调机制,行业持续定期信息服务工作不够深入和强化,行业组织开展国际行业交流不够,为企业牵线搭桥、帮助企业洽谈成交活动不足,市场宣传、拓展工作不到位,造成生产者不了解市场需求,盲目生产,盲目销售,销售渠道混乱[13]

3.7 宏观管理不足,花卉产业的发展盲目性较大 

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作保障,花卉产业化需要科学的管理办法,然而中国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法规来保证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目前中国还没有出台完善的品种专利保护法,育种人员没有积极性,培育出的新品种不愿意拿出来推广,这是品种选育成果少有了成果也不能很快转化为商品的主要原因,这严重阻碍了花卉产品的更新换代。另外,整个花卉产业的标准化管理跟不上,花卉产品质量标准、生产人员技术考核标准不完善,经营人员没有上岗标准。从事花卉产业的人员大多是缺乏专业培训的花农小农经济思想极为严重,唯利是图,从而导致花卉市场混乱,无序竞争严重[15] 

花卉产业发展依赖于市场的需求,上什么项目,上多大规模,其生产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并能引导市场和消费者,同时也要看自身具备的条件。目前在中国许多地区发展花卉产业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对这个产业的特点、规律认识不足缺乏市场调查和科学论证,加上信息服务的匮乏,导致生产者在计划安排、项目引进、基地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盲目性。这不仅会给生产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5]。据有关部门统计分析,目前中国花卉种植面积超过1hm2的有10个省,达500010000hm2的有6个省(区、市),而这16个省(区、市)的花卉品种结构大多数雷同,没有明显的特色产品或拳头产品[14] 

中国花卉的“游资”与“游民”问题始干扰着中国花卉业的健康发展。所谓“游资”,泛指花卉产业外的资金,因为存款利息低,二三产业没有好的投资项目,就涌到了第一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又选择了产值相对较高的花卉。所谓“游民”就是指为追求更高经济效益转向花卉生产的菜农、粮农等。两者都有流动性,而且数量较大,来去迅猛,业内用之妥当则得利,两者都可以成为产业的新生力量,用之不妥则生害,造成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产

业发展历史上,每次飞跃都离不开“游资”和“游民”做出的贡献,然而每次危机的出现也都有他们的责任。政府和行业协会要及时引导,妥善处理“游资”与“游民”问题,防患未然[11] 

 中国花卉产业发展的建议 

中国花卉产业应努力的目标不是追求栽培面积的扩大,而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科技含量,增加产值及拓展市场,提高生产效率。 

.1 生产方式要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花卉生产的规模化可有效地降低成本,便于栽培和管理。花卉生产的专业化能有效地集中技术力量进行专项研究和攻关,为保证产品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荷兰目前大约有花卉生产1.2万家(包括种植户),生产面积1.1hm2,从业人员7.2万人,销售额则高达73亿欧元(合人民币约730亿元)[11]。在花卉业发达的哥伦比亚,全国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生产农场约有100多个,出口的主要花卉品种约10多种。每个农场的花卉种植面积约20~30 hm2,一个农场原则上只生产2~3种花卉,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程度相当高[18] 

目前,中国的广东省、云南省、江苏省花卉业已逐步形成相对集中连片的花卉生产基地和“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结构[5],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中国花卉企业中,农户数量庞大,小企业多,中大企业少,就是底盘大,上头小。多数农户生产面积只有几亩,员工就是几个家庭成员,平均每户23人,年营业额几万元[11]。农户的数量是企业数量的20倍之多。而54651个企业当中,种植面积在3hm2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只有7825[8],所占比例不到15%,形成人们常说的“有数量,缺巨人”现象。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花卉企业的生产面积普遍偏小,营业额或产值则更小。 

4.2 调整花卉品种结构,利用区域优势,发展特色花卉 

据世贸组织统计,1998年全球花卉贸易出口额超过74亿美元。产品结构为:鲜切花占60%,小盆花占30%,观叶植物占10%,其中鲜切花是花卉产业发展的主体。世界上许多花卉产业大国,鲜切花生产占产业的60%以上[14]。近10年来,国内鲜切花和盆花生产虽然受到重视,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还不够。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花卉产业种植比例为:观赏苗木生产占花卉总生产面积的53.89%,盆栽植物占10.30%,鲜切花仅占5.77%;观赏苗木占国内花卉销售额的46.82%,盆栽植物占29.28%,鲜切花11.37%[8]。国内花卉生产面积是世界总生产面积的1/3,而切花生产总量仅为国际市场的3%[14]。这与当前国际花卉贸易的产品结构形成很大反差,没有充分发挥中国劳力资源优势,还需要大力发展切花和盆栽植物产业。 

没有特色就难以挤占花卉市场,已逐渐为花卉界所共识。如主产切花的以色列,近年来,从澳大利亚、南非大量引进野生花卉新品种,经驯化、选育,不断推出蜡花、一枝黄花、银莲花属等特色花卉,使老品种比重从73%降到43%,新品种由27%上升到57%[19] 

首先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中国特有的花卉种质资源,形成特色产品,在高科技装备的基础上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其次是发挥地理优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环境气候条件,发展适合当地的花卉生产项目。第三是在重视花卉生产的基础上,对产品、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的建设予以高度的重视,促进花卉产业的科研、生产、市场三要素协调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结构失衡等问题[15] 

中国地域辽阔,各种气候类型并存,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生产力水平,

充分发挥自身的自然优势和有利条件,研究国内外花卉市场的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使花卉生产结构优化、减少风险、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质量提高、效益增加。还要提高花卉生产的设施设备,确保各地域特色花卉全年生产,把花卉产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5] 

4.3 提高科技含量,依靠科技手段提升花卉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4.3.1 加强花卉新品种的选育、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新产品的不断开发、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完善是推动花卉生产的动力因素,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是中国花卉产业不断发展的源泉。花卉产业是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的新兴产业,没有科技进步,就谈不上花卉产业的发展,更谈不上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15]。荷兰、美国、德国、新西兰、日本等花卉产业发达的国家几乎占有全世界90%的花卉品种专利。自主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不多,主要花卉原种依赖进口,是严重制约中国花卉业发展的瓶颈[13]。要想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润,必须拥有大量具有品种专利的花卉品种。要改变中国花卉市场上洋花、洋草占统治地位的被动局面,大力推进主要产品的原种进口替代,从根本上来讲,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中国花卉育种水平,充分依靠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的科技力量,通过传统育种方法和现代生物技术方法培育新品种,并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中国要重视中国传统珍贵名花和野生花卉资源开发和利用,选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品种,使中国花卉品种既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又能丰富国际花卉市场[5]。在加强新品种培育的同时,要加强工厂化育苗、设施技术、栽培技术以及保鲜、贮运等配套技术等等制约花卉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向生产,使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不断持续向前,从而真正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发展花卉产业”[15]。为此,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新竞争优势[13] 

4.3.2 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中国花卉业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极低。2007年从业人员高达367.5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仅为13.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所占的比例为3.60%。专业技术人员的严重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卉生产过程中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造成产品质量不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从而制约着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现代花卉产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到各级经营管理人员,都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因此通过对技术人员的不断培训,培养出拥有专业技能的花卉生产、管理和营销人员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加强国际交往,引进人才,为花卉产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实现人才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15] 

4.4 建立完善的花卉流通网络体系 

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技术是保障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因此占有信息、技术资源,并不断丰富和完善,为花卉产品注入更高的科技含量,这是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15] 

要加大科研力度,借鉴国外先进的花卉保鲜技术,延长花卉的保鲜期,改善花卉运输工具。可以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利用电子通信以及网络技术对花卉的整个采摘、包装、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增加、改进各环节衔接处的冷藏设备,完善整个冷链运输,加快普及

冷链物流技术。如在冷链物流具体实行的过程中,借鉴国外RFID技术实现对运输/配送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时的预警[13] 

流通网络是花卉生产和销售的纽带,完善的信息和流通体系是发展花卉业的基础条件。应借鉴国外供销系统化管理经验,彻底改变目前花企供求脱节、流通不畅、封闭零散的现状,尽快建立花卉绿色通道,简化出省出口花木手续,降低规费;建立流畅的花卉市场网络体系和花卉电子交易系统,促进大型花卉,生产企业和花卉市场的电子联网,通过拍卖、网上交易、速递等现代流通形式,提高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速度;加强花卉产业信息服务,保证市场信息传递准确,使花农、花企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花卉种植销售情况和价格走势,用于指导花卉生产[5],及时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产品及品种结构,生产优质、畅销花卉,不断提升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9] 

4.5 科学定位、稳步发展,实现产业的调控性和法律的保障性 

中国花卉产业由原来的萌芽、缓慢发展到恢复、调整和快速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花农的自我积累,但要在这个较低水平的基础上,真正形成和发展为一个现代化产业,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对花卉产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它是一种高效高风险产业,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和变化,适时、适度地发展,又要看到它需要相应的设施和技术。花卉产业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其他种植业,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群众已经表现出自发搞花卉的热潮,但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应在充分认识自我的条件下,科学定位,避免盲目发展[15]。要建立完善的立法和管理机制,完善花卉产业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规范花卉市场,实现国家统一标准和统一管理,使花卉产业的发展有法可依,能够沿着科学化的轨道健康、可持续地发展[15] 

4.6 加强行业服务,积极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 

通过组建行业服务协会,一方面对内提供信息等服务,按国内外市场的变化规律安排生产,减少花农的经济风险;另一方面通过相对统一的对外交涉,稳定、提高花卉产品的国际销售价格,以保护花农的利益,做到花卉出口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以行业协会为龙头,扩大集约化经营,把分散的小规模生产纳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轨道,规模生产,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通过产业化经营,把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组成有机整体,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形成有竞争力的花卉产区,打破各自为政的弊端,共同开拓市场和抵抗市场风险,努力提高产品出口创汇能力。同时避免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提高综合效益。总之,应充分发挥商会在国际市场中的作用,使单一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的花卉企业形成一种行业合力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从而使中国的花卉企业逐步做大做强[13] 

4.7 引导花卉消费,培育消费市场 

目前中国花卉生产面积、产量占世界之首,但人均消费量很低,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消费水1/80,消费不旺已成为阻碍中国花卉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因此,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引导消费者由中低档产品逐步向中高档产品过渡。但是目前花卉生产缺乏技术流程;流通中,对流通、包装、运输等没有严格的技术要求;交易中,没有市场准入制度。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优质不优价”、无序竞争的恶劣局面,严重影响了花卉业的发展。相关主管部门应该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满足多样化、优质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展览、讲座、竞赛等活动宣传花文化,将许多已形成的花卉象征理念、欣赏理念、认识理念、审美理念及保健、食用、药用功能等科技知识在全社会普及,提升花卉产业的“软力量”,刺激和引导

消费,培育消费市场[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f769e233687e21ae45a95b.html

《花木行业全国典型市场特点 优劣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