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板

发布时间:2018-03-14 04:11: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玉带板
作者:朱洁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4年第12

        中国古人均着长袍束腰带,所以对腰带十分讲究,常在腰带上缀饰数块乃至十几块扁平状玉板,这种镶嵌有玉板的腰带称为玉带(见图1)。玉带上的每块玉板称为玉带板或带饰板。玉带板有两种:一是镶在玉带两端的圆角矩形玉带板,称为双铊尾;二是中间多种形制的玉带板,称为玉铐。玉銙有正方形、长方形、半月形、桃形等,正面常雕琢各种浅浮雕图案,也有些是素面的,背面有穿孔,可以缝缀在腰带之上。有的铸有孔或附环,用以悬挂物件。

        玉带起源颇早,一般认为始于西周,但从完整性及传世量上来说,目前最早的应见于唐代。

        唐代多用皮革制带,并将各式玉饰片(即玉銙)镶缀于革带上。唐代有严格的用銙制度,以玉銙最为贵重,銙数从713不等,等级愈高,銙数也愈多。传世的唐代玉銙平面多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近似圆形的也较常见,少见三边直一边圆弧的铊尾。形体较厚,素面较少,一般均浅浮雕出人物、花鸟、动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颇为特殊,多为深目高鼻、身着窄袖褶裤作奏乐或捧物状的胡人形象,背面素面无纹,有结系的穿孔。动物形象也极为丰富多彩,或立或卧,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唐代玉銙在制作时,不出边沿,而是在铲地时留出一点不像框的细边,即只有斜缘,没有阔边。其纹饰雕琢的独特之处在于:先在图案边缘饰以细密的短阴线纹,然后向内缓缓凹下,人物和动物的形象在中部隐起而不见有加工的痕迹,然后再运用较粗的阴线勾勒出细部特征,即为压地隐起的雕琢方法。唐代和田青白玉胡人击鼓带板(见图2),长3.9厘米,宽3厘米,厚0.6厘米,玉质青白,光滑润泽,有黄沁,半圆形。带銙正面正中浮雕一高鼻深目、长发披肩、盘腿而坐的伎乐胡人。胡人面带笑容,右手抚鼓而奏,密集而短细的阴线勾饰出衣着的质感。带銙剔地较深,边棱微向内倾,正中部微微凸出,起突感强,背面素面,有牛鼻穿孔,唐代时代特征十分明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b8b8b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9.html

《玉带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