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安全检测...

发布时间:2023-11-27 22:36: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xx篁墩的三大姓及其文化遗存xx内容提要:篁墩是一个在徽州宗族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始迁于此,接着再发展到其他各地,这其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的宗族发展最为引人注目,文化遗存也十分丰厚。关键词:篁墩三大姓文化遗存在徽州的氏族移民迁徙和追求氏族血统的宗族社会形成中,篁墩是一个有着独特和重要意义的地方,历史上曾有几十个姓氏家族以此作为始迁地和保祖发祥地,文化内涵极其丰富。在众多的迁居篁墩的氏族中,程氏、朱氏和萧江氏三大姓最为引人注目。一、xx宗族的“圣地”篁墩是徽州的一个不大的自然村,历史上隶属歙县。1987年黄山市成立时,划归黄山市屯溪区。篁墩位于歙县西南约20公里处,历史上与休宁县交界,现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区仅三四公里。地理大势基本上是属于‚介于万山丛中‛的徽州的丘陵盆地,具体形势是:‚发源于黄罗石际,旋西北蜿蜒而来。天马列其前,石壁拥有其右,古宫辅其左。大河前绕,重山后镇,居然一隩区也。‛①这里的‚黄罗‛即黄罗山,‚天马‛即天马山,‚大河‛即新安江上游渐江。‚重山后镇‛,据《歙县志》,‚黄罗之支曰篁墩‛,有富仑山、相湖领、黄茅山,为‚黄山西南支,为歙休交界之天马山脉‛。②此外,篁墩域内,据方志载,旧有‚相公湖‛,‚一名‘篁墩湖’,一名‘蛟湖’‛,③南宋淳熙《新安志》记:‚黄墩湖在县西南四十五里,阔二十余丈,长三百步,众水所潴。‛①后淤塞;有‚曰李田山水。出李田山,经汪村至篁墩之上入渐江。曰篁墩口水。一由小练,一由石冈,合于罗田会环山皋岭、马岭1/19
诸支,南流出篁墩口入渐江‛。②山水兼备,地理环境比较优越。篁墩的历史十分悠久,其得名至少有近二千年的历史。篁墩1最初名叫‚姚家墩‛,因东晋时有一个名叫黄积的,‚为考功员外郎,从元帝渡江任新安太守,卒葬郡西姚家墩。积生寻,庐于葬,遂家焉,改曰黄墩‛。③后程氏族人世居于此,因地多修篁翠竹,改‚黄‛为‚篁‛。唐末黄巢之乱时,黄巢军一路烧杀掳掠,相传,‚凡地以黄名者,兵辄不犯,盖谓己也‛。④于是在唐末时又易‚篁‛为‚黄‛。至明代,休宁进士、篁墩程氏后人程敏政再次改‚黄‛为‚篁‛。对此,程敏凇扼蚨瘴募酚忻魅返募窃兀?予家亦出黄墩,而考诸谱及郡志,莫知墩之所以名者。近得一说,云:黄墩之‚黄‛本‚篁‛字,以其地多产竹故名。至黄巢之乱,所过无噍类,独以黄为己姓,凡州里山川以‚黄‛名者,辄敛兵不犯。程之避地于此者,因更‚篁‛为‚黄‛,以求免祸,岁久而习焉。予独慨夫循吏忠臣赐第庙食之所,而污于僭乱之姓七百余年卒,无觉其非者。因大书‚篁墩‛二字,揭诸故庐,且借重于作者一言,使后世知此地之获复旧名,自予始云。⑤优越的地理环境,使篁墩至少在二千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居住生息,黄、程二姓在东晋初年就世居于此;而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地位,唐末黄巢之乱时,更是有许多的氏族纷纷迁居于此。明程尚宽著《新安名族志》⑥中综录了由外地迁入徽州的家族88个,其中,可考其具体迁徽时间、地点的有56个家族。究其过程,有三大迁徙高潮,即魏晋时期的‚永嘉之乱‛、唐末的‚黄巢之乱‛、两宋之际的‚靖康南渡‛,尤以唐末‚黄巢之乱‛最盛,一次迁居来的达20个左右,这其中,十分明确是始迁篁墩的名族就有15个,他们分别是张、陈、朱、戴、周、萧江、济阳江、康、曹、王、毕、潘、施、齐、唐等。如新安的周氏,尽管有几支,但其中就有一支先祖于唐朝乾符年间任庐州刺史,黄巢之乱时,迁歙县之篁墩;新安梅氏,黄巢之乱时为避锋芒,从蔡州汝南迁歙县之篁墩;新安的康氏,先祖居京兆,后迁会稽,黄巢之乱时,迁歙县之篁墩;新安王氏,在黄巢之乱时,有一支迁歙县之篁墩,有一支迁篁墩附近的王村;新安潘氏,唐广明年间,有一个名字叫潘光旦的及其兄为躲避黄巢之乱的锋芒,由福建迁歙县之篁墩;新安施氏,世居山东兖州之淄畲林,先迁吴兴县,唐2末黄巢之乱时,为避锋芒,再迁歙县之篁墩等等。2/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b1af6d1e7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9.html

《正在进行安全检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