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关于同学聚会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0-11-10 20:46: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同学聚会微信美文_微信朋友圈关于同学聚会的文章


文/白岩松

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互相牵挂。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如果这就意味着老了的话,那自己恐怕早已老去,因为每一次同学聚会,局面都大致如此。上学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被挖掘出来,知道的不知道的都知道了,然而聚会前后那几天怎么过的,好像都忘了,因为注意力都在聚会当中。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学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开创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因为“开学了”。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学们在一起,不用说《士兵突击》,不用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要酒下得顺利,同学们和自己都会很释然:这小子没变,还是咱们的那个老同学。

大学同学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学如马三立般留下一个经典感慨:每次咱们班聚会,我都只记得前半截,后半截都是下次聚会时同学们讲给我听的。因为每次后半截,我都喝多不记事了。

其实,好多人恐怕都和他一样。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用意十分明显,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在同学的聚会中,常常会有笑话。比如一位男同学对一位女同学敬酒,真诚地借着酒劲说道:“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满座哄堂大笑,男同学只好干杯为敬。

有聚会就离不开音乐,一次,我们将过去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与舞曲,编辑成二张CD,长达两个半小时,聚会中的舞会,正是在这过去的旋律中行进的,而在这熟悉的旋律中,大家似乎得以安慰,不觉年华老去。

还有一次聚会,晚餐也结束了,舞会也结束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就席地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所有现在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聚会固然好,然而副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现实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甚至让你产生幻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现实的混乱世界里。而同样难的,是从干干净净的同学友情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拥有距离的环境中。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正因此,才有了同学聚会的价值,也才使同学聚会日益时尚并大踏步向产业方向发展吧!

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互相牵挂。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

催母亲是否准备好早餐,说他要出门了。说这话的时候又见父亲已经换好一身西装,白衬衫看得出是熨过的,有些隆重感。至少父亲在我眼里,很少西装革履的打扮。除非出席什么盛大场面。

他从鞋柜上拿下来鞋油,将黑色皮鞋擦得锃亮锃亮的,像是要发出光来。穿好鞋子之后站到了镜子前,父亲头发已经十分稀少,其实压根不需要几分钟就可以梳完头发,但他还是站在镜子前梳了又梳,看了又看。惹得从厨房出来的母亲看见了要打趣他,“哎呀几根头发还梳这么久,好啦,够好看啦,快去喝粥吧,粥已经盛好了。”

父亲又在镜子前看了自己一眼,不禁叹了句,“真真是老了啊。”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在跟我们说。

父亲进厨房吃饭,我偷偷问母亲,“父亲今天是要出门作甚。”

母亲笑笑说,“他要去参加同学会,兴文中学啊,感情真是好,一大把年纪了,大家都还是这么热心。挺好的,你看你爸也挺开心的。”

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段时间,车子也开到了村口了,他下车,然后走过车辆来来往往的马路,等公交车来了,便向我挥挥手,隔着一条马路,喊我说,“回去吧。”脸上有着少数时候看到的光亮。

直到傍晚母亲打电话过去,父亲才说要回来了。电话那头,有着一种说不清的兴奋劲,“你们先吃,不用等我了,我这边还吃了饭呢”。

在泛黄的年轻的照片上,父亲叫我和弟弟猜猜看哪个是他。我们都没有见过父亲年轻的样子,弟弟猜了几回都错,而我却是凭着第六感猜中了父亲年轻的照片,照片上看起来十分清瘦,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一种对生活的渴求。

后来父亲又做过挑化肥的工,在那个年代,拿化肥去卖往往容易遭到地主的殴打。父亲曾多次被人打得鼻青脸肿还要死死护着那一车的化肥。也有过因为长期睡眠不足和吃不饱在运化肥的时候晕倒,把自己磕伤的时候。

若不是母亲讲起我未曾知道这些,因为父亲从来没有提过。

父亲坐在茶几旁边一边喝着茶,一边跟看着电视的母亲说起来许多名字,“陈建设啊,就是成天都在帮人家做木凳子的啊,后来好像生意做得还不错。当年在学校也只是个不怎么念书的学生呢。郭云霞啊,后来嫁给了一个富人家,还移民去了美国生活呢。”

父亲一边说一边指着那些泛黄照片上的人。每一个人,都像是在他口中跳出来般十分的亲切,再怎么变化的人,那一年青涩的模样依旧是留在了脑海里的印记。

父亲听说我有聚会,却叫我要去聚聚,别在家闷着。别等到他那个年纪,想要再见到某个同学,已经是见不到了,那时候会心生遗憾,悔恨当初怎么不去多见一面。

后来吧,父亲谈起有一年聚会,在一个雨天。那一年,路还没有修好,坑坑洼洼。大雨一下,路上很多积水的坑,坐车来也是十分受罪的,颠簸得很。整个班级的人,六七十个,都没落下一个。来的人有的已经头发上都沾了水,一甩,就乐呵呵地说,“就当洗了个头啊,还是免费的呢。”同学会在学校举行,连九十几岁的老人坐着轮椅也要让孙子推着来参加,往往是那些已经过世了的或者移民国外的人会缺席,其他的人向来都是无条件的参加。

喝茶聊天,畅谈过往,也唠唠家常——你家孙女什么时候结婚啊,现在生意做得怎样啊。一群老人,坐在一起,已经是白发苍苍的模样,讲起来这些过往和家常,显得精神抖擞。

父亲晚年在生活上脾气变得暴躁起来。有一年家里重新装院子里的下水道,找了一个叔叔来,修了几天都还是让父亲不太满意。父亲忽然破口大骂,好似不留一点情面,后来这个叔叔隔天就不来开工了。再后来,还是母亲提着礼品上门给这个叔叔再三道歉,才让他重新来家里将下水道修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数不胜数。母亲有时候也会感叹,“你爸爸脾气不好,你们做儿女的要多理解他一下,毕竟这么老了,脾气是改不了的了。”

而在他的同学里,他依旧是当年那个读书十分刻苦,写得一手漂亮的小楷,酷爱读书的有才华有学识的人,做事做人上都得到别人敬畏的学习榜样。

如今,父亲的同学会也过去了许多年,但那日清晨他梳洗打扮,神采奕奕的模样,总是让我回味不已,往后,我似乎很少见到父亲那日的神情了。

人到中年,常听到旁边的同龄人自嘲:老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则是:过去的事情一清二楚,而今天上午做了什么,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如果这就意味着老了的话,那自己恐怕早已老去,因为每一次同学聚会,局面都大致如此。上学的事情,每一个细节都被挖掘出来,知道的不知道的都知道了,然而聚会前后那几天怎么过的,好像都忘了,因为注意力都在聚会当中。

不知什么因素,一种时尚正在快速地扩张,那就是同学聚会。儿子与同伴们十来岁已常有聚会,母亲,七十多了,一回老家,最盼的也是老同学聚会。而我,也经历过,昨天晚上刚刚和高中同学喝完大酒,今天上午十点,小学同学已经在家门口守候,中午喝之前,还要趁清醒提醒自己:晚上还有初中同学的聚会,万万不可被酒冲昏了头脑,可酒杯一端,誓言烟消云散。

一个班级,是否可以常常聚会,一来要看上学时期班级的气氛和友情的密切程度,二来要有几个热心张罗的人,用他们的辛苦与热情点燃那些半推半就欲走还留的同学,第三,还需要组织者拥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总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聚会的理由。

比如我的高中班级,十年一大聚,五年一中聚,有同学从外地回了老家就是一小聚。而在北京的中学同学,在日常聚会之外,还开创了每年九月一日必聚的传统,因为“开学了”。

有一次在飞机上,看杂志上一篇对导演康洪雷的访问。他和我一样,也是内蒙人,每年,他都会回草原,和同学们在一起,不用说《士兵突击》,不用说《激情燃烧的岁月》,大家就说过去,就是大口大口地喝酒,而且行也行不行也行,只要酒下得顺利,同学们和自己都会很释然:这小子没变,还是咱们的那个老同学。

看到这里,我热泪盈眶,只好合上杂志,再没看剩下的半本。没办法,感同身受。

大学同学不在草原,不用拼喝酒,但也不少喝。我的一位天津同学如马三立般留下一个经典感慨:每次咱们班聚会,我都只记得前半截,后半截都是下次聚会时同学们讲给我听的。因为每次后半截,我都喝多不记事了。

其实,好多人恐怕都和他一样。

大学入学二十年,我们组织聚会,起名“至少还有你”,用意十分明显,不管怎样世事无常,不管路途顺还是不顺,不管眼泪多于笑容又或者相反,值得欣慰的是:至少还有你。

在聚会前,我们收集了每个同学提供的校内旧照,稍加编辑,制作成一个大大的专辑。在聚会的开场,我们几十个中年男女,重新汇聚在校园内原来的教室里,老师们也都请了回来。一开始,就是老照片播放,二十年的岁月,不要说有时认不出别人,估计连自己都难以辨认,在一片“这是谁”“这是我吗”的七嘴八舌中,慢慢地,开始“老泪长流”,师生都如此。这时,看着有人带来的孩子依然快乐地在课桌间游戏,突然产生了一种巨大的错觉,这是过去,还是现在?二十年时光真的消失了吗?

在同学的聚会中,常常会有笑话。比如一位男同学对一位女同学敬酒,真诚地借着酒劲说道:“上学时,我一直暗恋你,你叫什么名字来着?”满座哄堂大笑,男同学只好干杯为敬。

聚会时,同学们的惯常语是“没变没变”,大家互相陪着慢慢变老,自然觉得彼此没变。但隔一会儿走进校园,看着校园里年轻的师弟师妹们,正和自己当初上学时年龄一样,大家才哑然失笑,“没变没变”,纯属自欺欺人。

有聚会就离不开音乐,一次,我们将过去校园里最流行的歌曲与舞曲,编辑成二张CD,长达两个半小时,聚会中的舞会,正是在这过去的旋律中行进的,而在这熟悉的旋律中,大家似乎得以安慰,不觉年华老去。

还有一次聚会,晚餐也结束了,舞会也结束了,酒醉的人也醒了,大家意犹未尽,就席地坐在外面的水泥地上,将所有现在能想起来的上学时的歌唱了一遍,直到脑海中一片空白。

2009年就更宏大,毕业二十年,于是组织了全年级的聚会,之前光策划会就开了近十次,最后几百人云集校园,踢球、跳舞、大联欢会。组织者尽力,同学尽情,学校尽心,成为又一段难忘的记忆。以至于一年后,很多同学又要组织庆祝大聚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聚会。

聚会固然好,然而副作用就是,聚会之后重新回到现实中难。并且岁数越大越是如此,甚至让你产生幻想:人世间,为什么不能一直上学到永远?正是在这样的失落中,一天一天,艰难地从纯真校园岁月再回现实的混乱世界里。而同样难的,是从干干净净的同学友情中,再回到人心隔肚皮的竞争或拥有距离的环境中。不过,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正因此,才有了同学聚会的价值,也才使同学聚会日益时尚并大踏步向产业方向发展吧!

对于我们,同学聚会已经像一个信仰,而且有趣的是,分开之后,反而似乎比大学校园里还亲还互相牵挂。聚会多了,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岁月的催化下,我们的友情已经变成亲情,每一次聚会,都使得亲情的成分进一步发酵。

也因同学在那里,聚会在那里,平日里一些日子才不那么难耐,起码都知道,不必担心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都会模糊,没关系,想不起来的,同学替我们记住。当然,更重要的是,哪怕未来不再让人期待,至少我们还共同拥有一个温暖的过去。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b5279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c5.html

《微信朋友圈关于同学聚会的文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