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救亡音乐谈当代大学生民族音乐教育

发布时间:2014-03-27 08:44: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救亡音乐谈当代大学生的民族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珍贵艺术的瑰宝。当代大学生加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搞好民族音乐教育,是高师院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 救亡音乐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一、救亡音乐对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的影响

抗日救亡音乐始自1931年“九一八”之后黄自等创作的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新编“九一八”小调》等。其后,群众性的救亡歌咏热潮促进了救亡音乐队伍、救亡歌曲创作和救亡歌咏团体的发展。大批新创作的救亡歌曲如《五月的鲜花》、《救国军歌》、《松花江上》等,都迅速唱遍全国。“七七”事变后,救亡歌咏运动也出现了高潮。全面抗战,更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源源不断地创作出大批艺术形式更多样、民族风格更鲜明的抗战歌曲。其中如《大刀进行曲》、《游击队歌》、《长城谣》、《打回东北去》、《丈夫去当兵》、《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等,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形成了“有人烟处,即有抗战歌曲”的形势。抗日救亡音乐鲜明地树立了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旗帜,他们所创作的反映广大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特别是反抗阶级和民族压迫要求的作品,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而且它们所具有的新的音乐风格、新的时代气息,也为中国新兴音乐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二、当代大学生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

()通过民族音乐教育,能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我国的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歌、民族器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间歌舞等几部分。它们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所持有的审美习惯和审美观。我国每一个民族的民歌因为不同的地域特点,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都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如婉转、细腻、悠扬动听的江南丝竹;高亢、悠扬,节奏自由宽广的内蒙古民歌;活拨、欢快、常常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新疆民歌等等;我国的戏曲音乐也品种繁多,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他们在行腔、道白、武打、服饰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如文化底蕴深厚的京剧、浓郁西部风情的秦腔、泼辣热情的东北二人转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代大学生很多都不会去欣赏这些美,庸俗的爱情歌曲、港台流行音乐已成为他们演唱和欣赏的内容,甚至有的学生从发式,衣着打扮,到饮食,生活方式等都在模仿西方或某一明星,这是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尤其缺乏民族的审美观的结果,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将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a7381556c175f0e7dd13747.html

《从救亡音乐谈当代大学生民族音乐教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