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 doc

发布时间:2020-04-13 00:53:3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

一、 复习范围

根据教学大纲,木课程复习考试范围是第一章至笫九章。

二、 考试形式、答题时限

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

三、 期末考试题型

期末考试题型包括填空、名词简释、简答题和问答题四种。填空题主耍在常识中产生,个別内容在 名词中产生。

四、 期末复习题

(-)常识

1•中华文明的形成经历了四个吋期:先秦是萌芽期,汉魏六朝是形成期,唐宋至明中叶是成熟期, 明中叶以后就进入转型期。

2. 进入民国,经卩成为普通的古文献。作为历史学的资料,章学诚所谓的“六经皆史”得到了全面 的体认。

3 .如果说中国传统学术是一座大厦,那么经学就是这座人厦的基柱。

4. 在五经Z中,《周易》是古代占卜Z书。

5. 《诗经》的价值,一在于文学价值,一在于文化价值。

6. 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即《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尚书”。

7.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仁”和“礼”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点。

9. 《左传》、《公羊传》和《毂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10.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

11. 司马光主持编篡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12. 司马迁把“究天人Z际,通古今Z变,成一家Z言”作为其建立史学体系的追求。

13. 阅读《三国志》不仅要注意其正文,更要注意阅读裴松之的注文。

14. 在先秦,墨学和儒学是并称的两大显学。

15. 先秦名家“合同界” 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

16. 战国晚期的苏秦和张仪成为纵横家的代表人物。

17. 秦汉以后的中国子学,町按五个历史阶段来区分,即两汉子学、魏晋玄学、隋唐子学、宋明理 学和清代子学。

18. 玄学的逻辑基础是汉魏Z际清议Z风所带来的名实Z辩。

19. 经史子集四部中,集部多是文章、诗赋的汇编。

20.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著作有王逸的《楚辞章句》、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和朱熹的《楚辞集注》。 这三本书是对《楚辞》进行研读的基本书冃。

21. 西方发达的史诗系统在屮国古代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

22. 四言诗的出现,使中国诗歌形式得到了文学意义上的确认。

23. 曹丕所作的《燕歌行》是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24. 诗和词在风格上有何区别?习惯的说法是“诗庄词媚”。

25 唐诗的风神体现在阔大意境、少年精神、刚健气息和优美情调四个方面。

26 词的特质表现为细腻体察、意境幽深、结构曲折、婉雅声情。

271111的特点包括语言通俗、气质俚俗、情怀质朴、形式白由。

(二)名词解释

1. 国学P11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及英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 文明进程中所形成的具冇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精神追求和学术方法的总结。

2. 今古文经学P24

经学因为版木的不同,形成了今古文经学。所谓的今文,主要是汉初由老儒生口耳相传的经典,直 接用汉代通行的隶书记录下来,这些经典多在文、景时期已经得到官方的认可,而古文经,则是在景帝 晚期、武帝初期所发现的古木。

3. 《尚书》P46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 “命”的汇编,是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夏、商、周文献中最完整的文献资料。是小国古代散文己经成熟 的标志。

4. 《诗经》六义P50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六义”是对《诗经》 内容和诗法的概括,可分为“三体”、“三用”。“三体”是指风、雅、颂三种体式。“三用”是写诗 的方法,即赋、比、兴三种方法。

5. 《论语》P60

倫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今木《论语》共20篇,492章,记录的是 孔了及其弟了当时的诸葛侯、官僚、士人Z间的对话,带冇浓厚的语录体色彩,集中体现了孔了的政治 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 讥

6. 《竹书纪年》P85—86

也被称为《汲家纪年》、《汲家古文》或《汲家书》,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竹简长24寸,每 简40字,共13篇。它用魏国的文字书写而成。《竹书纪年》记录了从夏启到魏襄王期间的历史事件, 具不仅年表详细,而且很多年记载与《史记》以及儒家经典的描述不同。

7. 《资治通鉴》P87—88

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徳六年959),贯穿 16个朝代,记载了 1362年的史事,共294卷。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这部书由司马光主持编纂,由 刘羲叟编订年历,作为全书的骨架。司马光编这部书的目的是给国君理政捉出借鉴,全书以政治、军事、 外交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8. 《通鉴纪事本末》P88

是以“事”为纲的本末休史书,作者是南宋的袁枢,他曾任国史院编修官,并参修《宋史》列传。 袁枢根据《资治通鉴》的重要史实,按照事件进行分类编辑,每事做一个标题,并把司马光的史论也附 上,他编集了 239个事目,从“三家分晋”开始到“世宗征淮南”结束,共42卷。

9. 《通典》P88

是杜佑所编纂的一部典章制度通史。该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刊、州郡、 边防9门,具下属子目共1584个。目下按照朝代顺序进行记述,以时代为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该书取材广博,其中注明出处的资料來源就有248种。特别是其所记载的唐代制度详于“两唐志”,并 收集了很多唐代诏敕、奏疏、纪事,多是原始资料。

10. 《文献通考》P89—90

为宋元时期的马端临所作。全书分24 f J,348卷。由于马端临编写的《文献通考》的FI的是为 了弥补《通典》的不足,对《通典》的田赋、钱币、户口、职役、征榷、市汆、土贡、国用、选举、学 校、职官、效社、宗庙、王、礼、乐、兵、刊、舆地、四裔19门加以补充,并对天宝以后到宋嘉定Z 末的制度进行了续写。另列经籍、帝系、封建、象纬、特异5 I'J,为马端临的新创。对中唐以后史料的 记述,最有价值。

11. 二十五史P91

“二十五史”是中国25部正史的合称,“二十五”这个数字是历代累积而成的。历史上的不同时 期先后冇“前三史”、“前四史”、'T•史”、'T•三史”、“二十四史”等合称。绘近的一次是1921 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但后来学 界习惯将《清史稿》列入,称为“二十五史”。

12. 《史记》P91—92

《史记》,乂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有时也省称为“太史公”。它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 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自传说时代的黄常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大约近三千 年的历史。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全书冇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13. 《汉书》 P91—92

《汉书》,又名《前汉帖》,是东汉班固待人所撰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自汉高社L刘邦反 秦到王莽新朝败亡期间共230年的史实。该书有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共100篇。

14. 庄周梦蝶P116

《庄了 •齐物论》也记载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晩上睡觉时梦见了蝴蝶,第二天早上起来想:是 我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我呢?可以看出,在庄子心II中,物和我Z间是没冇界限的。

15. 合同异 P128—129

合同异一派是以惠施为代表的。这一派认为天下的东西都是相同的,其与庄子的齐物论有点相类似。 实际上是泯灭了事物Z间的内在关系与差异。惠施的合同异则是建立在逻辑表述Z上的,是方法推导的 一种结论。合同界泯灭了事物Z间的界限,在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寻找其相同点,在差界性中寻求其相似 性,忽略事物的个性,而重视其共性。

16. “白马非马” P130

“片马非马”是离坚片派的标志性观点,他是说白马不等于马,其理由有:第一,马是一个类的概 念,白马只是类屮的一部分,故片马不能等同于马。第二,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着,而白马则是 实在的。第三,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而马则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17. 朱熹 P151

朱熹早年学习佛道,31岁时拜二程的三传弟了李侗为师,后来成为宋代理于的集人成者。他的学说 体系继承并总结了北宋理学的结论,而成为明清的官方哲学。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由无极而太极。第 二,理气同体。第三,理一分殊。第四,性分天理和气质。第五,人心分为道心和人心。第六,居敬穷 理。

1&王阳明P155

真正将陆九渊心理理论进行完善和总结的是明屮叶的王阳明。王阳明初学朱熹学说,批判地吸收了 朱熹注重先验性的“理”的木体论。后来又岀入佛、老,受宗教心性学说的影响,继承了思孟学派的“尽 心”和“陆九渊”的“心即理”说,并仿照朱熹的“求理于物”,提出了 “求理于心的”观点。王阳明 认为心就是理,把陆九渊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结合了起来。吸收了南宋以来的事功派的理论。

19. 《文心雕龙》P169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部貝•有划吋代意义的作品,是魏晋南北朝文论的集大成著作。 这木书受到当时风气的影响而讲究文法,全部彩了骈文的形式,辞采优美,内容丰富。全书共50篇, 其中总论5篇。

20. 别集 P165

别集是作家的作品集,在汉末形成。按照内容分,可分为全集、体裁集、选集、分期别集。别集集 中保存某一作家的诗、词、曲、散文作品,

21. 总集 P168

总集是汇编多人的作品而成的。有其选择的标准,标明“全”的总集,过分地追求人而全,而不分 好歹地全部收录,其人微言轻资料可以,但阅读起来却很不方便,便冇人从中选择编集。

(三)问答题

1. 浅谈研究国学应貝备的素养? P17

答:一要有文献根底

中国的传统学术集中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这是我们进行国学研究的基本资料库。

二要重小学基础

要掌握文字、咅韵、训诂的基本方法,这是从事国学研究的棊础。小学属于“语言文字学”。因为是 古代小学生的东西,所以叫“小学即现在的文字、音韵、训诂学,这是阅读古代典籍Z前具备的学 术素养。

明训诂、辨章句、通旨趣、括梢要是读书的四个步骤。

文字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字的形成,比如象形、指示、会意、转注等。

音韵学就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字的读音。

“训诂学"是研究语言文字意义的一门学问。训者,顺也,指顺其义理、语气而理解其文意;诂者, 故也,指通古今之言,而明其故。

三要以实证为法

国学研究很大程度上是文献研究和历史研究,因为其中很多现象、事件、思想,与我们现在的环境 有很大不同,我们必须还原过去的“情景”才能想清处,才能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而不是那样的结果。 二垂证据法是王国维提出的,是将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对比,可解析传世文献记载中没冇说清楚的 问题。后这个方法发展成三重证据法,就是传世文献、出土文献和出土实物进行对照。这是考古学常用 的方法。

四要能纵横兼通。研究国学很大程度上要対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进行概括,这 就要求我们有一个历史时空观,才能准确地看出某一人和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作用。通常我们把一个 现象放在一个特定的空间内进行研究,如地域文学、地域文化、区域风俗、方言等,正是用空间的视角 加以考察的。或者运用时间建立一个处标体系,把某一现象放在这处标中看,就很容易清晰地看出其前 后变化的意义、内涵和特征,同时再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因素,就能看出这个现象产 生的背景。

2. 经学的意义何在? P25

汉代经学的形成,标志着中国文化谱系的形成,也意味着知识分子和统治集团在意识 形态领域开始达成共识,他对屮国政治制度的深刻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末帝制的结束。而 对屮国文化的浸润作用,到现在仍在延续。

经学以其形态,充当了中国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儒学的基础性学说。

3. 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 P26

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二是经学玄理化。

4. 谈谈教材屮所说的阅读倫家经典的三人原则和四种方法?

三人原则:一、以扬弃的意识择善而从。

阅读经书,要注意吸收其精华的东西,抛弃糟粕的东西。我们现在也需要对儒学重新阐释,重新 认识,来看哪些东西为我们时代所需,而不必一定复古,更不必回归原始经义。

二、以客观的眼光审视得失。任何一门学问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限性,这局限性既来口于视角, 也来口于时代。对于儒学,更要作如是观。我们耍避免在不了解这个东西的吋候,就先入为主,妄加评 论。要注意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历史、文化和社会上的每一个现彖,思考它产生、变界的各种因素,实 事求是地去分析,而不耍先入为主建立某些价值判断。

三、以口新的理念寻求出路我们对口己的文化加强研究,把积攒了几千年的学问好好梳理一下, 看有多少财富町资交流。从整个学说体系演变的过程来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有其口身的学说体系。 这一体系中有一些是落后的,不能为吋俱进:但其中也有很多沉睡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和方法资源值 得提侶。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将先进的内容从传统文化中分析出来,关注其对整个民族的精神、气 质、文明形态的影响。

四种方法:一是循传注而精训诂。要选好的注木來读,把里面的意思弄清楚。

二是通大义而知宗旨。字句疏通Z后,要知道每一段是什么意思,每一篇讲的是什么意思,是围 绕着什么问题在说,通过章句之学而知篇章义理,进而通晓全书宗旨。

三是明演进而晓流变。儒学的发展具有时代性,读任何i本经书都要留意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如 何阐释。

四是守一经而立根基。要研究中国传统学术,至少要精读一本,精通其本经、传疏和研究状况, 这也是古代学者常用的入门方法。把一本经书及其历代研究作为根底,而把其他的作为辅助进行略读。 我们一生能把一本经书读透了,精通了,己经很难得。

5. 礼学的四个层面是什么P52

答:礼学分成四个层血:一是礼义,它是对礼的木义的阐述,包括礼的来源原则、内涵等,是从理 论的角度,或者说是思辨的角度进行的形而上的概括。二是礼仪,即那些形而上的概括如何体现在现实 生活中实践屮。三是礼制,礼仪是规定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而礼制规定的是礼仪活动中所使用的器物的 形制和数量,包括礼器和礼数。四是礼度,即讨论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下对礼仪和礼制的调整的尺度。

6. 《孟子》在仁义和民本思想四个方而的讨论是什么? 答:第一,《孟子》将《论语》的“仁”发展成“义”。

第二,孟了把孔了的“人木”落实到“民木”,从而使他的政治思想更具有时代感;

第三,孟了把商周时期的“天徳”思想和孔了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为“性善论”。

第四,从“性善”论出发,孟了认为统治者有可能实行仁政,从“民木”说出发,统治者必须施行 仁政,从而使“仁政”成为孟了主导的政治思想。

7. 简答《尔雅》的研究价值? P69

答:《尔雅》的价值,一在于作为训诂的基础,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字的木义。二是奠定了类书先例。 古代的类书就是按类编纂,《尔雅》也是按照天地、LI月、四时、禽兽来划分的,这是最早的类书体例, 对示世很有启发。三是博物资料。其屮了很多名物资料,如四野、五方等,对汉代博物意识的形成很有 启发,博物意识催生了汉赋的排比和博物。四是作为汉语史料《尔雅》保存了人罐先秦时期的语言,我 们可以把它作为资料,來研究上古汉语。

8. 史书研读要注意哪些问题? P80

9.

一是官吏流散。平王东迁以前,学者主要集中在官府和贵族阶层,这吋的学问很大程度上是王官Z 学。东迁Z后,中央政权衰微,原先供职于王室的官吏开始流散,道术为天下裂,由于各种官吏所掌握 的知识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对天下的问题的认识亦不相同,这就形成了 很多不同的学派。

二是士阶层形成。学术最初是在“士”以上阶层开始普及的,天下大乱Z后,士阶层就谋略担负起 社会的责任,开始建构自己的学说,来完善自己的学术体系,以达到救世Z弊的冃的。

三是官学解体。商周时期,学在官府、学在贵族,而下层的人民掌握不了文字,自然也掌握不了学 术的根木。东迁之后,官府解体,除一小部分人留任外,多数则流散民间,或者投奔诸侯。前者以办私 学的方式,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后者则寄食诸侯、贵族门下,相互辩难,也形成了不同的学派。

四是人才需求强烈。春秋时期的诸侯不再单纯地向上天乞求口己的合法性,转而向民间寻求对口己 的国家和政权有所帮助的人,因此礼贤下士成为社会普遍的风气。春秋IH中国是士阶层发展的一个黄金 吋期,只要有才学,通过游说就可以实现口己的理想,这就促使更多的士人有意识地学习知识、掌握知 识并提出见解。

10. 以子学学派的地域性特点简介几个主耍学派? P109

春秋吋期,不同地域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术体系,或者说是不同的学说体系适宜在特定的地域发展。 两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学派的地域性:

一是邹鲁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山东半岛一带,他们主要讲仁、义、礼、教化等,以孔子、孟子 及后来的荀子为代表。

二是荆楚派,其主要分布于现在的湖南、湖北、河南南部一带,以尚道、守雌、虚无为旨,老子和 庄子是这一派的代表人物。

三是燕齐派,其主耍分布于现在的河北、山东北部、河南东部,以空疏迁怪Z谈见常,少邹鲁派的 严谨守成不同。

四是三晋派,主要分布在战国吋期燕、赵、韩等地,即现在的山西、河北、河南北部一带。

11. 谈谈老子的思想方法和行为追求对后世的影响? P114

最主要的有三方面:

一是言不尽意的倾向:任何可以表达的道理都不是恒久不变的道,任何可以称呼的名称都不是恒久 不变之名。

二是反对世俗的价值:回归于天性,天性即自然。

三是启发了重口我的一派:强调为我利已,轻物重生。

12. 庄子的思想立足F那两个基点? P116

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一是心斋。庄子所强调的心斋,就是虚心应物。虚心是让心灵清虚,把 心灵打开;应物就是应对天地Z万物,完全泯灭自己的内心,泯灭自我和万物Z间的界限,而把天地万

物都摄入自己的心中,把自己和宇宙运行的大道、宇宙混沌状态结合在一起,排除自己的一切杂念。 二是坐忘。坐忘就是独处。儒家所讲的独处,叫坐忘。慎独是指在你独处的时候也不耍忘记了道德。

13. 韩非学说的思想体系有那几个特点? P125

答: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以性恶为重法的基点。

第二,以法后王为变革依据。

第三,以实用为求治的根本。

笫四,以法治为徳治的替代

14. 《吕氏春秋》思想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133

答:《吕氏春秋》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儿个方面:

第一,i诸说、弃封建。

第二,隆君主、明时变。

第三,蹈清静、尚实用。

15. 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P127

答:概而言之,中国哲学主要关注如下儿个问题:

一是天人论。

二是木体论。

三是名实Z辨。

四是运行Z理。

16. 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界? P158

答:视角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中西哲学Z间的方法差杲也是非常鲜明的。

一是求道理与求知识的不同。西方种学注重追求对知识性的掌握,而屮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即侧 重探讨犬地运行和社会运行屮所蕴涵的伦理和道徳。西方書学求知识是注重研究客观规律,而不戻关注 这些规律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在思考的时候强调细部分析;而屮国書学追求的是整体的观照。

二是主休化和对象化的不同。屮国哲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書学常常采 用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加以思考。

三是重整体和重个体的不同。屮国哲学或者屮国学术对万物进行讨论的时候是从整体看眼的。重视 整体的圆融观照,更关注物与人、天与人、人与人交际的领域,并将各种关系作为讨论的焦点。

四是重变异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学术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來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现 彖概括出来,并通过形而上来概括描述口然、社会、人生的规律,这种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变性。 而中国哲学看来,天下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事物是无法概括的。中国哲学不追求对一个事物进行准确 的概括,而侧重川通变的观点來审视事物的演进。

17. 谈谈楚辞的文学价值? P162

答:第一,文体启发

一是前四后三的字句;二是对偶句式;三是参与到散体大赋的建构之中,成为散体大赋的组成部分, 促进了散体大赋的产生和演变。

笫二,文法价值

一是象征;二是感兴。象征和感兴是中国诗歌构建意象和意境的基本手法。

第三,文风影响

楚辞的文风是非常肆丽的,丽是绚烂之丽,肆是恣肆之美。

第四,文气形成

所谓的文气就是文章中所流淌的气韵。

简述教材所举的研读《楚辞》的基本书目? P165

答:研究《楚辞》的代表性性作有如下几种:

1 王逸的《楚辞章句》

2 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3 朱熹的《楚辞集注》

19. 如何研读集部著作? P171

答:一、以总集求博览

一、读一家求玩味

三、 以纵观审通变。

四、 以横观较长短

五、 以文体明法式

六、 以篇章赏意趣

20. 中国文学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P173

答:屮国文学有着与西方文学不同的特质,就文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诗歌重抒情而轻叙事

西方文学有着发达的史诗系统,如《荷马史诗》等。但中国古代却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 后来才整理出来的。中国诗歌重视感情的表达,而轻视对事件的叙述,这是一个基木倾向。

二、 小说重情节而轻人物

中国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的叙述,相对忽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是由于中国小说在明清时期,多出 于说书人表演的缘故。中国具有发达的史传系统,侧重刻写历史人物,小说有一部分是从史传系统中分 化出來年,在形式上多有要采用纪传体,不可避免地更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刻画。

三、 戏曲重写意而轻情节

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戏剧Z间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戏曲追求的是一写意性,而西方戏剧追求的是写 实性。西方的戏剧重视三一律,即耍求时间、地点和人物要有一致性。中国戏剧的写意性表现在:一是 程式化;二是抒情性;三是虚拟性;四是综合性

四、 文论重参悟而轻分析

西方文论靠的是逻辑的力量和推理的过程,因而其文论重思辨。中国文论则重参悟而轻分析,在表 述话语上常常点到辄止。中国艺术讲究感悟,感焙完全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沟通。它不追求说服对方,不 依靠严密的论证,而强调一种觉悟,即重知音、重意会、重神通。受这种方法的彩响,屮国古典文论屮 有很多术语,如妙赏、风骨、神韵、肌理等,都是带有形象感的总结,其追求的是一种参悟式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93e76c75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66.html

《《国学经典选读》期末复习指导参考答案 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