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郑德荣心得体会10篇

发布时间:2018-07-10 08:0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学习郑德荣心得体会10

【篇一】

近日,党中央决定,追授郑德荣、钟扬、李泉新、许帅、姜仕坤、张进、张超等7名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他们始终以身党的,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忘本色、心系群众、勤政为民,奋发进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奋斗之中,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人民群众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燃烧激情、奋力前行的精神。激情是一种奋力前行、永不懈怡的精神状态。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一旦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才能有所作为。这样的党员同志,往往走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有起色;到什么地方,很快就有好口碑;接触到谁,谁就会被激起干事业的强烈欲望。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对自己的事业也应充满激情,倾尽全力,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

学习他们,就要学习他们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时代精神。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

学习先进榜样,就要学习他们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以他们为榜样,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对不正之风,始终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从自身做起,正作风、树形象,像优秀共产党员那样做人、做事,做一名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对人民大众有利的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总之,通过学习先进党员事迹,我们受到深深的感动。以后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关键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学习他们,就要把他们的思想、精神、作风体现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落实到实际行动上,从自我做起,兢兢业业、开拓创新,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为党、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

“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我们就是要善于向先进典型学习,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从小事小节上修炼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学习先进、保持先进、赶超先进。——摘自《要善于学典型》(二〇〇六年七月二十六日),载于《之江新语》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诸多领域的教学和研究;作为一名学者,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郑德荣教授构建了融精神、态度、方法于一体的独特的治学理念;作为一名仁师,“明师道、铸师魂、讲师德、怀师爱”是他一生的追求。“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是对郑老先生最贴切的形容,他以身体力行的实践诠释了生命意义的更多可能,“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坚定理想信念,担当时代责任。习总书记曾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而党史研究是人们坚定理想信念的前提保障,郑老先生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发挥专业特长,运用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就,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创新治学理念,致力学科建设。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郑德荣教授对自己的治学理念始终如一地躬行践履,取得了丰厚斐然的学术成就,既有对中共党史和毛泽东思想的宏观研究,也有对若干具体问题的微观剖析,均具有理论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在许多问题上突破了传统学术界的观点,提出了新的看法和见解。永葆大爱情怀,成就时代楷模。在传道授业的同时,郑德荣教授时刻以一颗仁爱之心,爱如己出,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用真情来滋润他们的心田、用学识打开他们知识的大门。学生就读期间,他不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长,也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总是如慈父般的叮咛与嘱咐,点点滴滴,无微不至。时代需要榜样,榜样是一种向上的力量,是一种根植于人性心底的精神力量,新的时代,新的征程,郑德荣教授是时代的榜样、是时代的楷模,学楷模之行、续楷模之魂。

【篇三】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德荣,用一生高擎信仰之炬。郑德荣从教几十年,桃李满天下。他的博士生清晰地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告诫学生,作为党史工作者,永远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要有为党工作的意识”。

“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93载人生旅程,这位党史研究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更加期盼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郑老一生忠诚信奉和坚定实践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传播科学真理,在学生眼中,郑德荣是一生躬耕杏坛,培育英才的高素质导师,直到去世前,直肠癌全身转移的郑德荣教授在病床上摘下氧气面罩,艰难地叮嘱,让学生继续修改他已入选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在老邻居眼中,郑德荣老先生与常人无异。没有校长的架子,天天早上都到南湖散步,见谁都要关心关心。

郑德荣同志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关系研究工作,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郑德荣被党中央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这位红色理论家用一生的成就和奉献告诉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历史的业绩。

一辈子对党忠诚,是共产党员最大的品德和光荣。郑德荣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辈子坚定信仰、传播真理,用一生践行对党忠诚的誓言,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质朴情怀和高尚品格。从郑德荣身上,人们看到一种信仰的力量、一种品德的升华、一种光荣的执著。

【篇四】

享年93岁的郑德荣同志就是这样一位生命厚重的人,他将一生奉献给了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67年的学术研究让他著作等身,67年的教书育人让桃李芬芳。如今,郑德荣安详地走了,但是,他的感人事迹,将会激励更多的后来人,为了伟大的事业奋斗终生。

这个93岁的老人,一生致力为国家为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

郑德荣同志是一名默默耕耘的园丁,他坚守在教学一线,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培养的学生中多人成为中共党史学科和毛泽东思想研究领域的教授、博士生导师,成为社会各界领军人才;

我们后人应该要象他这样品格高尚的人,把“理想、勤奋、毅力、进取”作为工作目标,把信仰信念融入人生追求、把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做到他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当今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工作奋斗,努力学习,做更多的工作贡献。

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对真理的追求是没有终点的。郑德荣既是马克思主义笃定执着的信仰者,始终高举旗帜跟党走,穷一生而不悔。在他的人生中,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当工作遇到困难时,我们向郑德荣同志那样不避不让、勇往直前;我们共同并肩作战,坚持加班;放弃假期奋战在工作前线;每个坚守在平凡岗位的城建工作上,我们干部平时不声不响,没有豪言壮语,但是,当战斗的号角吹响时,我们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用实际行动彰显大无畏的奉献精神,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这种精神的薪火相传,确保了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在党委领导下新时期的我们年轻人正犹如黄海蛟龙,拍浪出击,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前行!

【篇五】

郑德荣是我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是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用坚定不移的信仰诠释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德和荣,为国家、社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年轻一辈党的事业接班人的标杆。

20185月,郑德荣教授走了。中国失去了一位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但社会主义道路的巨大车轮仍不停向前,革命事业需要培养选拔更多这样的年轻有为的干部,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把选拔培养年轻干部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拓宽培养渠道、搭建培养平台,大力选派年轻干部到一线实践锻炼,希望能更多的培养出郑德荣这样的党和人民的公仆。

对于一般人来讲,60岁是享受天伦之乐时,而郑德荣教授把自己60岁做为一个新的人生起点,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人生奇迹。他严谨求实、勤奋求索的精神,如同战场的冲锋号一般,给予了人们灵魂深处的一种鼓舞,催人奋进。作为党的年轻干部,我们更应该身体力行的去响应党的每一次号召,心中要有敢担当,舍小家,顾大家,存小义,成大道的认识和觉悟。

要为年轻干部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要敢于选拔和培养年轻干部。

要做好年轻干部的长期选拔和培养工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程,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要制定年轻干部选拔和培养的长期规划,不断选拔出优秀的年轻干部,注意多岗位和艰苦环境的锻炼,并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培养、使用,扎扎实实地促进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

年轻干部要加强自身磨练,要加强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

年轻干部要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大风大浪之中站稳脚跟,始终保持理想信念不失、宗旨传统不丢,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党的事业的前进之中,自觉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现在许多年轻干部,都是在和平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些同志大多有较高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水平,工作热情、有朝气,思维比较敏捷,接受新事物快,有开拓进取精神,许多同志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成绩,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在看到他们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他们的不足和弱点,看到这些不足和弱点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社会经历有关。这些同志的主要不足和弱点,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缺乏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深入了解,大多没有经过严格的党内生活、艰苦环境和基层群众工作的锻炼。年轻干部要不负历史重托,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

【篇六】

郑德荣,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吉林省优秀的共产党员,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这个九十三岁的老人,这个一生致力于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和党的教育事业的伟大党员,病逝于五月三号。

郑德荣同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红色理论家”,他有异常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不论年龄大小,他都始终如一的坚持和信奉马克思主义,一生视学术为生命,矢志不渝的传播科学真理,与时俱进的探索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年过九十,他又积极投身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当中,用行动证明了信仰一旦树立了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的承诺。

郑德荣同志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他是不忘初心,牢记宗旨的典范,是守卫真理、党性原则与科学追求相结合的典范,是生命不息,勤奋不止的典范。

一个人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不会终止的。郑德荣同志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积极探索者,又是笃定执着的信仰者,更是马克思主义灵魂的传播者,他就像一面旗帜,指引着我们前行。在他的一生中,始终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光芒。

【篇七】

对于每一位研究初初接触或者深入研究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毛泽东思想的学者来说,郑德荣老师的名字不可能不熟悉。这位老党员,从刚开始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用一生书写着一名党员对于初心与信仰的追求。

执着追梦初心。“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坚信不疑了,我一定要站在真理这一边”。年轻的心从入学开始,就被牢牢系在对中共党史研究的学习、探索和研究上,纵使遭遇坎坷也从未有过动摇与退缩。“要让别人信,首先自己信”,不管在岗还是退休,无论身体健康与否,每次的活动他都积极著文、参会、演讲,每次的内容都紧随形式,郑德荣同志用终生的学习与追寻践行着他所说的“无论课堂教学、学术研究,还是咨政建言,都要做‘永久牌’,就是持之以恒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管理方法作指导,不要做‘飞鸽牌’,不能当‘墙头草’。”

勇担党员责任。“做什么爱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是铭刻在心的信条。”自入党以来,郑德荣同志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90多岁高龄依然坚持过组织生活,对于要求党员做到的事他也从来都是带头先做,从未因年迈或病痛贻误对最新理论的学习。多年如一日,郑德荣同志一直紧跟党的步伐,把对学术的不懈研究和党员职责的坚守融在一起。

乐于教书育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郑德荣老师任教几十年来,出版了40部专著,发表200余篇学术论文,培养了49名博士,绝大多数都继续耕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沃土上;他按需施教,不论是本科生、博士生还是领导干部、普通群众,他都能找到最适宜的方法,为每个学习者“量身定做”教材;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多加联想,以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耐心细致的讲授,得到了学生的拥戴与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郑老师以教书育人的大爱情怀,正体现在他动情的话语中:“我人生最大的快慰有两件事:一件,是科研成果给人以启迪,服务于社会;另一件,是学生的成长成才,青出于蓝胜于蓝。”

郑德荣同志常说:要“永久奋斗”。他以自己一生的追寻和守护,展示了一名学者的探索与追求,展示了一名教师的敬业与奉献,展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担当与尽责。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我们应该学习他这份为初心与信仰全心付出的高尚品质,不断提升自己,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激情,用最好的姿态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篇八】

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是支撑人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一个有信仰的人,时刻会有无形的力量支撑着他往前走,即使身体离岗,精神永不离岗。共产党人就是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有了信仰,就有了精神的寄托,有了行动的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当代党员干部应当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以共产主义社会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实践着爱民如子的无疆大爱。一代代共产党人救亡图存、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砥砺奋进,使13亿多中国人体验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自豪感、幸福感。中国人民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的力量。

郑德荣教授年老体弱,但仍能坚持参加组织生活、听党课,依然定期给学生做专题讲座,始终保持很强的党员意识、党性观念。人生如船,信仰就是压舱石。航船有了压舱石,吃水就深,航行就稳。党员、干部立身做人、干事创业要行稳致远,同样需要压舱石,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首先,要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能抵住糖衣炮弹的诱惑,自觉为党的事业不懈奋斗。要以李大钊、陈独秀等老一辈革命战士为榜样,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坚定为民服务的信念。

其次,要坚持根本宗旨不放松。党员干部应始终把人民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最后,要坚持理论学习不松懈。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做到真学、真悟、真懂、真用。同时,要结合工作实际,勤学善思,查找自身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坚持“以学促做、学做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境界。

信仰是一种行为,它只有被实践的时候才有意义。共产党员要不忘初心,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战士,要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篇九】

郑德荣教授毕其一生致力于中共党史、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创新,“一开始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就坚信不疑”,笃定执着地信仰。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不能把信仰只当口号喊,要把信仰时时处处体现为行动的力量,树立起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信仰标杆。

信仰,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正气之魂、动力之源。一名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退让,在重大原则问题上不随波逐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把信仰转化为行动自觉、体现为行动力量,进而成为信仰的标杆,还需要每一名党员干部付出艰辛的努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树立信仰的标杆,首先要补足理论之“钙”,搞好固本培元的基础工程。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学习党史、国史,了解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

如果说理论是践行信仰的指针,行动则是衡量其是否坚定的标尺。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在胜利还是顺境时都不应骄傲和急躁,无论在困难还是逆境时都不应消沉和动摇,自觉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抵御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经常、主动向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政治上站稳立场、思想上辨明方向、行动上令行禁止。要勇于当担、舍我其谁,主动谋思路、破难题,把上级各项任务部署落到实处。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仰、树信仰标杆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为推进“四个全面”,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汇聚磅礴力量。

【篇十】

近两个月前的一个深夜,一位92岁的老人从半昏迷中醒来,叫过家人,断断续续地叮嘱,“告诉我的学生,要不忘初心……”十几天后,老人溘然长逝,这句话成为他留在世上最后一句完整的遗言。这位老人就是我党红色理论家、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郑德荣。

郑德荣入党65年来,始终不改初心,牢记党员第一身份,直至90多岁时,仍坚持过组织生活。每次参加支部会时,他总是早早出发,提前到会议室等候。担任东北师大副校长主管招生工作时,个别领导给他打招呼,让他招生时“网开一面”,被他一口回绝。而每遇党和国家的重大纪念日和重要活动,无论工作多忙,也不管身体状态,他都不曾拒绝,始终积极关注,并举行相关讲座,即时进行解读。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郑德荣展现了立德树人的师者风范。郑德荣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甘当人梯,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得传授给每一个学生,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多学生都记得,他上的第一堂,不是讲学术,而是讲做人。他招生不问家庭背景,只看品德和才学。在教学过程中,他善于深入浅出,把高深的理论讲得入脑入心。什么是“师之大者、德之楷模”,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出了答案。

担当大小,体现着党员的胸怀、勇气、格调。郑德荣同志的担当,充分诠释了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一种可贵的奉献情怀,一种务实的工作作风。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加速发展、改善民生、社会治理常新的形势和任务艰巨繁重,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应自觉向郑德荣看齐,学习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胸怀理想、坚定信念,开拓进取、矢志奋斗的先进品质,对照先进典型见贤思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鼓舞斗志、激发干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业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2ca64f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7.html

《学习郑德荣心得体会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