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的CPI构成分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国现阶段的CPI构成分析

摘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是反映一国物价水平变动和城乡居民生活状况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近年来我国的CPI构成和物价上涨的情况进行分析,指出我国CPI构成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数过高和购房价格未包含入消费物价指数中,同时也分析了物价上涨给低收入人群造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关键词:CPI;物价上涨;食品价格;购房价格;权重调整

一、我国的CPI构成

(一)CPI的概念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的简称,是反映一定时期
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通过考察CPI的变动,我们不仅可以衡量一国物价水平变动状况,同时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因此CPI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指标。世界各国CPI的统计,都是基于对本国一定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样本量的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抽样调查。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消费水平、恩格尔系数、民族消费习惯等不同,CPI中的消费品和服务的类别以及权重也不尽相同。
CPI的数值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各个类别中每一个规格品种的价格变化,另一方面取决于CPI的构成,即各个类别在CPI中所占的权重。

(二)我国CPI的构成
我国目前采用的CPI商品分类目录和编制方法始于2000年。CPI的统计包
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8个大类,251个基本分类。每个基本分类又有两个到十多个不同数量的规格品,共计700多个规格品种的商品和服务项目。规格品的选择和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重,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动而相应调整,五年调整一次,每年进行适当微调。
1、根据我国CPI,食品类商品的权数为34%,所以食品类商品价格变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CPI数值的大小。从我国农产品市场来看,农产品市场整体供过于求的局面依然存在,所以农产品价格会相对走稳甚至可能会继续下跌。但是,由于农产品的供给具有典型的季节性特点,因此,以农产品为主的食品类价格也会跟着发生相应的波动。2、在我国的CPI的构成中占第二大比重的是以衣着、家电、交通运输为主的制

1

成品,权重达到25.1%
我们知道,由于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2008年以来我国出台的大规模刺激内需计划,我国工业品的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依然持续衰退,如果世界主要经济国家继续他们目前已经表现出的贸易保护政策,我国工业品产能过剩问题在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这样,制成品价格可能还会呈现进一步下降趋势,成为拉低CPI的主要影响因素。
3、另外占权重比较大的是家庭设备及维修、医疗、娱乐教育等。我国CPI构成中的家庭设备及维修主要包括建房及装修材料、房租、房屋维修费、物业费、自有住房贷款利息、水电燃气以及其他与居住有关的服务等的支出,但不包括2009年以来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居民购房价格。因此,从这一部分的整体趋势来看,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二、近年来我国CPI上涨分析

20101月—201110CPI指数


20031月份以来,我国CPI出现三次持续大幅度上涨,分别发生在2003
1月到20046月、20066月到20082月和20101月至今三个时期。从结构看,每次CPI出现持续大幅度上涨,均是由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的。2010110月份我国CPI月度同比涨幅从1.5%提高到4.4%,从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和居住等八大类消费支出物价涨幅看,食品价格上涨依然是主要拉动因素,但医疗保健和居住消费价格的上涨

2

也起到了重要拉动作用。总体看,本次CPI的大幅度上涨与2004年和2008年的物价上涨一样,仍然属于结构性上涨。
1、从八大分类消费支出价格对CPI涨幅的贡献看,食品价格上涨是历次CPI涨幅提高的主要因素。
2004年、2007年和2008CPI分别上涨3.9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CPI涨幅分别为3.28个百分点、4.02个百分点和4.67个百分点,分别占当年CPI涨幅的84.1%83.7%79.1%。按2005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32.65%)估算,2010年食品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3.7%提高到10月份的10.1%,对CPI涨幅的贡献从1月份的1.21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110月份CPI累计3个百分点的涨幅中,有2.12个百分点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占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70.9%
2003年以来我国食品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型特征。粮食价格上涨主要是由种粮成本提高推动的。粮食价格的上涨又会推动养殖成本的上升,致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上涨。首先,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是由种粮成本上涨推动的。从直接因素看,近年来国内粮食收购价格的提高对粮食市场价格的上涨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国内市场粮食批发价的涨幅基本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提升幅度一致,如20102月份国家将早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提高3.33%10.53%,籼米和粳米的市场批发价分别上涨3.87%19.61%201010月白小麦最低收购价比200910月最低收购价提高5.56%,同期白小麦市场批发价上涨6.98%。但粮食收购价与市场批发价的提高,是由种粮成本的上涨推动的,如2004年、2007年和2008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分别上涨10.63%7.69%20.28%,加上用工成本的上涨,这三年粮价也出现大幅度上涨。总体看,近年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基本上是成本推动型上涨。其次,近年来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较大,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属于成本推动型上涨。粮食价格的上涨会推动饲料价格上涨,最终将传导到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鉴于猪肉价格和其他肉类产品价格及水产品价格具有很强的比价关系,我们仅以猪肉价格为例分析肉价变动的供求因素及其与粮食价格的关系:2000年以来,由于粮价上涨、肉类价格偏低,养殖户亏损,2006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均出现下降,供给减少导致2007年和2008年肉类产品价格暴涨。随着生猪存栏数量和肉类产量的增加,2009年肉类产品价格又出现较大幅度下跌,20102月份全国猪粮比价下降到5.87,再度下跌到养殖盈亏平衡点(猪粮比价为6)以下,20106月份猪粮比价一度下跌到4.76,使生猪养殖再度陷入亏损状态。近期肉类产品价格上涨,猪粮比价恢复到201011月份6.59,生猪养殖恢复微利状态。总体看,肉类产品价格与粮食价格高度相关,如果肉类产品价格偏离粮食价格过大、时间持续较长,会导致肉类产品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目前生猪存栏数和猪肉产量仍处于稳定增长状态,肉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仍处于粮价上涨推动下的恢复性上涨状态。
我国鲜菜和鲜果价格受季节性因素、气候因素、市场信息影响较大,但也具有明显的成本推动特征。2001年以来,鲜菜和鲜果价格波动基本表现为年初的供给淡季上涨、下半年供给旺季回调的周期性变化特点,反映了鲜菜和鲜果供求关系的季节性变化特点。但上涨幅度明显大于回调幅度,总体价格呈持续上升状

3

态,反映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和用工成本提高等成本推动特点。20101月份以来鲜菜和鲜果价格涨幅不大,是鲜菜、鲜果价格季节性回升的结果,但与往年下半年价格涨幅回调的走势不同,6月份以后鲜菜、鲜果价格涨幅仍居高不下,重要原因在于2010年年初的倒春寒和夏季自然灾害严重等气候因素对鲜菜、鲜果供给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社会投机资金对大蒜、生姜等易于储存的农副产品进行炒作,也加大了鲜菜、鲜果等农副产品的涨价幅度。2、居住价格上涨是推动我国CPI涨幅提高的第二大因素。
20042008年期间,居住价格涨幅在4.5个百分点到5.5个百分点之间,居住价格的上涨每年拉动CPI涨幅提高0.720.87个百分点。2009年居住价格下3.6个百分点,但2010年上半年我国居民居住价格涨幅再度提高,从1月份2.5%提高到6月份的5%6月份以后居住价格涨幅略有回落,但到10月份又提高到4.9%10个月累计上涨4.2%20051月份以来居住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15.89%)估算,2010年前10个月居住价格上涨对CPI涨幅的贡献0.67个百分点,占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22.2%
资源价格改革和房地产投资快速需求扩张是居住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居民居住价格包括水电燃料、装修、租房等消费支出价格。从影响居住价格的结构性因素看,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在居住价格中的权重在95%以上,是决定居住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20021月份以来居住价格的三次较大幅度上涨主要由水电燃料和住房装修价格上涨拉动。其中20024月到200410月期间居住价格当月涨幅从-0.2%提高到6.8%,水电燃料价格上涨是主要拉动因素;20072月到20086月期间居住价格涨幅从3.7%提高到7.7%,是由水电燃料和装修价格上涨共同拉动的;20101月以来居住价格的持续上涨,则是水电燃料、装修和租房价格均持续上涨的结果。从内在因素看,水电燃料价格上涨与资源价格改革等政策性因素和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等输入型因素关系密切。2000年以来,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加快了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多次上调水电价格,煤炭、石油价格逐步转向市场化定价机制,水电燃料等资源类价格的上升推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同时,我国对石油、煤炭等资源需求的进口依赖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初级产品大幅度上涨,在推动国内煤炭、石油等资源类产品价格上涨的同时,也直接推动了居住价格的上涨。20101月份以来居民用水电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即直接由国家上调水电价格和煤炭石油价格等燃料价格所推动的。
居住价格不含房地产价格变动因素,但房价上涨引致的建材价格上涨,会直接提高居住装修价格,间接推动居住价格上涨。20021月份以来住宅价格、房地产投资、建材价格与居住装修价格的波动情况,住宅价格的上涨会刺激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的提高,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扩张又会拉升建材价格,最终导致居住装修价格上涨。从变动规律看,住宅价格超前于房地产投资15个月启动,房地产投资超前于建材价格24个月启动,居住装修价格与建材价格基本同步变化。
320032009年期间医疗卫生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对CPI涨幅影响较小,但20101月份以来医疗卫生支出价格明显上涨,成为推动CPI涨幅提高的第三大因素。
我国居民医疗卫生支出价格从20101月份的2.3%提高到10月份的3.7%110月累计上涨3%20051月份以来医疗卫生支出价格占CPI的平均权

4

重(7.36%)估算,前10个月医疗卫生支出价格上涨对CPI涨幅的贡献为0.22个百分点,占2010年前10个月CPI累计涨幅的7.4%
4除居住和医疗卫生支出之外,2003年以来其他五类非食品消费支出价格涨幅变化较小,对CPI涨幅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20032009年期间烟酒价格波动幅度介于-0.2个百分点到2.9个百分点之间,对CPI涨幅的影响介于-0.01个百分点到0.33个百分点之间。2010年前10个月烟酒价格涨幅基本稳定在1.6%,对CPI涨幅的贡献平均为0.18个百分点。20031月份以来衣着和交通通讯价格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对CPI上涨一直是抑制作用。家庭设备用品价格在2003年到2005年处于小幅度下降状态,20062009年有小幅度上涨,但对CPI涨幅的影响较小。文化教育支出价格在2003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涨,但2005年以后趋于下降,2010年前10个月仅上涨0.6个百分点,对CPI涨幅的贡献只有0.09个百分点。
5、工资提高和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推动服务类消费支出和以初级产品为基础的消费支出价格上涨。
在非食品消费支出中,20021月以来家庭服务和旅游等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呈不断上涨趋势。服务类消费支出价格上涨,是消费结构提升、居民对服务消费需求扩张的结果,但与近年来工资上涨密切相关。受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的影响,近年来以初级产品为原料的中药材与中成药、车用燃料和酒类价格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车用燃料价格的上涨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度上涨引致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的结果。酒类产品价格的上涨与国内粮食价格上涨有关,粮价上涨会直接提高酒类生产成本、推动酒类价格上涨。中药价格与中药资源稀缺性和国内外对中药疗效认识提高、需求扩大有关。6、成本上涨提升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
受规模快速扩张、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影响,20021月到200512月期间,我国工业消费品价格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但20061月份以后,耐用消费品、服装、西药、交通工具等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大幅度缩小或出现小幅度上涨,价格波动区间从20056月份以前的-6个百分点到-1个百分点,提升到-3个百分点到3个百分点。
工业消费品价格波动重心上升,是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的结果:一是受劳动力供求格局转变影响,工资上涨,劳动成本提高。2006年以来我国劳动力供求格局发生重大转变,从过去的供过于求转向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供给不足,部分行业劳动力供给不足引致工资上涨。二是原材料成本上涨。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不断增加,铁矿石、原油、有色金属矿产、煤炭等产品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受我国等新兴国家需求增加拉动,加上国际投机资本炒作,近年来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我国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也同步上涨。初级产品进口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国内采掘业价格上涨,通过产业关联,间接推动原材料、加工工业产品价格、生活资料价格上涨。从20021月以来各类工业品出厂价格的波动走势看,国内采掘业价格走势及波动幅度与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一致,原材料、加工工业和生活资料价格走势也与采掘业价格走势完全一致,但波动幅度依次减小,即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价格的传导依次降低,重要原因是国内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上游产品的涨价因素大部分在加工生产的各个环节被消化吸收,初级产品进口价格和采掘业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只有部分涨价因素传导到工业消费品。2010年前10个月的情况看,受国内经济增速回调、国际经济复苏势头偏弱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在

5

年初迅速回升后,5月份开始下降,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也从6月份开始回调,耐用消费品、服装、西药、交通工具等工业消费品价格降幅也趋于稳定。

三、我国CPI构成存在的问题

(一)从整体来看,我国CPI构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
1、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过高
从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看,20032007年期间,由于各类食品价格上涨的时点、幅度不同,且各类食品价格在食品总价格中权重不同,导致各类食品价格上涨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升作用存在较大差别。2003年鲜菜价格大幅度上涨,但其他食品价格涨幅较小,鲜菜价格上涨成为2003年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2004年鲜菜价格下跌,但粮食、肉类和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10.56个百分点。2006年鲜菜和鲜果价格大幅度上涨,拉动食品价格上涨2.72个百分点,但占食品价格权重很高的粮食、肉类和水产品价格涨幅较小或出现下降,当年食品价格仅上涨2.6个百分点。20071月份以后鲜菜、鲜果价格下降,但粮食、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涨幅大幅度提高,导致2007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7.6个百分点。
20076月份以后各类食品价格出现同步上涨态势,食品价格因此出现加速上涨,特别是200712月份以后,粮食、肉类产品、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均大幅度上涨,最后引致2008年食品价格暴涨,20082月份到6月份食品价格涨幅一直维持在21%左右,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了CPI涨幅超过8%的严重通货膨胀现象。
20101月份以来,我国粮食、肉类产品、水产品、鲜菜和鲜果价格再度共同上涨,引致食品价格涨幅不断提高。特别是鲜菜和鲜果价格大幅度上涨,食品价格涨幅的贡献显著提高:110月份,粮食、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上涨共拉动食品价格上涨4.48个百分点,占食品价格涨幅的68.9%鲜菜和鲜果价格累计上涨21.24个百分点和12.85个百分点,分别拉动食品价格上涨1.2个百分点和1.35个百分点,占食品价格涨幅的比重分别高达18.5%20.8%。与2004年、2007年和2008年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性因素相比,2010年前10个月食品价格的上涨,粮食、肉类产品和水产品价格的上涨仍是主体因素,但鲜菜和鲜果价格大幅度上涨对食品价格上涨的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支出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2007年末,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致为32%,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大致为41%左右。在这种背景下,食品类商品在CPI中权重过高不仅无法反映经济运行和城乡居民生活的真实状况,同时与其它国家相比也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食品类商品在CPI中所占权重过高,可能会有以下几方面负面效应:第一,在食品类占CPI权重较高的条件下,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CPI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为了使CPI保持相对低位,同时为了保障城镇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影响,国家在抑制CPI高涨时采取的政策措施往往首先也是从食品类商品着手。于是国家会出面抑制农产品的价格上涨,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当农产品价格下降时,农民收入会大幅减少。因此,国家为了抑制CPI打压农产

6

品价格,一方面进一步拉大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另一方面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适当下调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降低由农产品价格上涨引致CPI上涨幅度,只有这样才能减轻运用政策手段抑制农产品价格上升的程度。第二,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走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以及影响货币政策的正确实施。一般而言,如果GDP高速增长同时伴随有通货膨胀的现象,大致就可判断“经济过热”。2007年,由于猪肉、鸡蛋等农产品价格上升引致CPI高位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10次上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6次提高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就CPI涨幅而言,这些措施似乎并无多少效果,同时由于政策的滞后效应,些政策还为我国2008年经济埋下了很多隐患。2009年,我国货币投放出现天量增长,但由于食品类价格稳中有降,CPI一直低位,使人们忽视了过度放贷的影响。
20062009居民消费支出
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单位:亿元
指标
居民消费支出农村居民食品类支出衣着类支出居住类支出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医疗保健类支出交通和通信类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银行中介服务消费支出保险服务消费支出其它支出城镇居民食品类支出衣着类支出居住类支出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支出医疗保健类支出交通和通信类支出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银行中介服务消费支出保险服务消费支出其它支出
2006
82103.521261.38735.71206.23867.7908.51405.72072.72190.3303.1103.8467.660842.217725.25136.410760.32839.35262.16533.96852.31397.2988.93346.6
2007
95609.824122.09998.71392.64415.81073.51571.62364.02200.3405.5156.7543.471487.821239.46100.112306.13523.16156.57946.67781.21711.21344.53379.0
2008
110594.527495.011581.71534.35102.21260.41880.92609.22278.5505.4186.7555.683099.525568.66998.114565.34152.47580.98505.98152.92132.91528.83913.9
2009
121129.928833.611732.01667.34916.71468.72355.82889.32442.5474.9283.5603.192296.327152.27785.816165.74770.88867.410335.69046.91995.81582.04594.0

2、购房价格未纳入CPI
尽管按照发达国家的国际惯例,购房属于投资行为而非消费行为,所以不应计入消费物价指数。但是,这其中隐含了一个重要前提:在成熟经济中,购房与

7

租房的比例相对比较稳定,房价与租赁价格之间也不会偏离太大。如此,房价就可以“虚拟租金”的形式体现。另外,在发达国家CPI构成中,尽管不把购房纳入消费物价指数,但和居住相关的费用在整个消费物价指数中的权数是很高的。以美国为例,美国的CPI包括8个大类、211个基本分类、38个地区指数。每个基本分类所占的权重,随着居民消费支出的结构变动而相应调整,每两年调整一次。其中“居住”包括:居住费用(占CPI30.64%),燃料及公共服务(占CPI4.38%),家具及生活用品(占CPI5.02%)。在第一项“居住费用”中又具体包括:房租、外出居住支出、房屋保险、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四项,各项CPI中的比重分别为6.13%、2.97%、0.35%、21.20%。从中不难看出,在美CPI构成中,居住类占比重最大,为41.79%。而居住类中的“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所占比重最大,为21.20%。所谓自有住房的虚拟租金,是指居民若没有自有住房而另租同等条件住房所支付的等值租金。但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加上诸多体制性缺陷,老百姓的购房需求要远大于其他国家,如果完全采用成熟市场的规制,将房价排斥在CPI之外,物价指数远离老百姓的真实感受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尽管今年以来不少核心城市房价已飙升了近30%,但物价指数却仍在负值运行。房价上涨将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CPI又无法反映房价涨跌的影响,这是导致低估包括CPI在内的物价水平、误导决策的首要原因之一。

(二)物价指数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1、对生活水平的影响
物价上涨抵消了低收入居民增加的大部分收入,迫使他们减少消费支出。查数据表明,35%的价格指数上涨,就可能引发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上涨1020%,这对低收入群体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涨价商品多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服务项目。低收入户家庭人口多、负担系数高,只能购买价低质次的商品,有限的收入和补贴本难以维持生计,而食品涨价更使其捉襟见肘,生活水平持续下降,温饱尚且难以维持更谈不上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高消费了。2、心理上的影响
收入的不稳定和消费水平的持续下降,还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价格指数的持续上涨,不仅使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而且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产生悲观心理,心存被社会遗弃感。3、对市场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的提高是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本目标。受价格上涨的影响,这些群体的实际收入将出现不升反降的现象,如不加以解决,将会直接阻碍市场购买力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也不一致。

四、对CPI构成的调整建议

(一)逐步降低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通过若干年的努力,使食品类占CPI的比重降低到25%左右

8

我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高速发展,尽管居民收入明显提高,食品类消费支出占总收入比例明显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恩格尔系数仍处于高位。此外,从经济发展的历史演进来看,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很难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因此,我国CPI中食品类商品所占权重不应与欧美发达国家看齐,而是应该与我国经济结构以及所处经济发展阶段较为相似的国家进行比较,如巴西、印度等,逐步将我国食品类在CPI中所占权重适度调整至25%比较合适。
(二)逐步上调服务类商品的权重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指出,从目前中国居民的消费品与消费结构来看,居民最大的消费应该是居住类消费、教育及医疗消费。但是,就目前CPI统计指数来看,这几类居民最大的消费不仅所占权重低,而且其基数小,甚至许多价格上涨快的消费品根本就没有统计,这也直接导致了我国CPI的变化与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压力变化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所以,应该上调居住类消费、教育及医疗消费在CPI中的权重,以强化我国的通货膨胀预期。
(三)将购房价格纳入到CPI
尽管我国的统计部门已经开始对住房这类商品编制国房景气指数,以此来监控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变化。但决策部门在考虑宏观经济政策时,依然是以CPI为导向。房价上涨将削弱老百姓的购买力,但CPI又无法反映房价涨跌的影响,这会导致低估包括CPI在内的物价水平从而误导政府决策。因此,在我国市场体制还未充分完善的过程中,应把购房价格纳入CPI,并辅以适当的权重,以正确反映我国物价变动状况。
(四)建立CPI构成中各类别价格权重的定期调整制度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中,为及时反映变化了的居民消费结构和生活水平,CPI构成中各类别价格权重的调整大致每两年左右进行一次,而我国目前的调整频度还比较低,不能及时反映当前经济的变化,造成一定的偏差。


参考文献
[1]高鸿业:宏观经济学[M],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
[2]王国刚:CPI中食品类所占权重应该下调[J],中国经贸导刊,20085[3]张青:中外CPI构成中居住类价格的内涵及权重比较[J]中国经济时报,200810[4]钟晨:对当前我国CPI持续上涨的成因探讨与政策建议,农村经济,200711
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d54d1302d276a201292e7d.html

《我国现阶段的CPI构成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