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情分析和教学建议

发布时间:2023-01-30 18:1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情分析和教学建议《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是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文从授课群体本身出发,着重探讨了该课程在两届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建议,以期在后续教学中能够进行有针对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以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标签:《城市总体规划》;学情分析;教学建议1、前言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自2012年首届招生以来,人才培养方案几经改进,在16级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确立了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构成的教学体系。本文所述《小城镇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在教学体系当中举足轻重,既包含了理论课程又有大量的实践作业。然而,当前教学思路遵循从小至大的教学理念,使得学生在初学总规时严重缺乏宏观把控城市发展的能力,该门课程教学效果欠佳。2、学情分析笔者针对云南大學滇池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通过对已参与该课程学习的包括12级城市规划1班和13级城乡规划1班共计122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最终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后,发现《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2.1课程体系庞杂,授课群体学习意愿极端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涉及内容诸多,涵盖了学生自大一入学以来所有课程的内容,且需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运用。而在此之前,学生的课程设计仅针对城市局部或某个片区,乍然接触整个城市往往会无从下手。就两次教学的情况来看,全面分析城市各子系统及相关要素能力的缺乏导致以下两种现象普遍存在:一部分基础本来就较薄弱的同学因间隔时间太久,大三以前的理论课程均已忘记,且在未认清现状和未来的情况下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学习效率低、成果表现差,甚至直接照搬别人的方案;而另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则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或理论知识无法转化为实践技能。2.2调研能力薄弱,分析总结的能力不足基础资料的完整程度和对现状分析是否详尽,对总体规划的编制影响重大。而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调研能力的薄弱之处尽显:一是由于课程时间紧、任务重,很难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踏堪,基础资料的收集往往由任课教师完成,导致学生无法切实感受规划项目范围内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则表现在多数学生满足于
对现状资料的堆砌,缺少总结性的话语,也未能从中提炼自己的思想,为后续方案提供依据。2.3方案构思天马行空,忽略方案的可实施性在两次的课程设计教学中,课程任务的选取均考虑适宜的规模,并结合当前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重点关注小城镇建设的趋势。然而在方案中不难发现理想主义建设的通病大量存在于在各小组的设计中。例如,在道路系统的规划中根本不考虑道路坡度、周边现状建筑以及工程造价等因素,想当的能直就不弯。又如,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一味求大求全,完全忽略地方财政能否支撑。再如,在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的预测上,甚少考虑设计基年的规模,一味用机械人口的增长满足建设需要,更遑论是否占用大量的基本农田。2.4表达能力欠佳本文所述的表达能力,包括文字表达能力、图纸表达能力和方案汇报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一,文本和说明书的撰写在规划专业中至关重要,且文本的法力效力决定了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严肃性,简而言之多一字则满,少一字即亏。然而,笔者发现文字表达能力在所授群体中尤为匮乏且十分不被重视。具体表现在规划依据不准、所依案例不清、语言表达不够精炼、文字描述与图纸不符等。第二,针对图纸表达而言,则存在两方面的缺陷:一是由于制图标准在各地市或各层次规划的不一致,使得图纸表达不尽规范;另一方面,软件的多样性使学生使得分析图流于形式,与方案结合不紧密,最后走入只注重图面美观而忽略表达信息准确、清晰的误区。第三,汇报能力贯穿于总体规划的各个阶段,包括但不限于现状调研、方案设计和成果汇报等阶段。在沟通协调的过程中,设计者能否言简意赅又使人意犹未尽的表达设计意图,甚至根据汇报对象的不同而有重点有选择的进行讲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同学一味用文字堆砌,而汇报时只照PPT念,且在表达方式和语言措辞上急需提升;仅少数同学在不同阶段汇报时能进行取舍,但汇报技巧也有待加强。3、教学建议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针对以上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提出以下建议:3.1丰富教学体系,强化研究能力第一,笔者建议在实际教学中将《城市总体规划》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分开设置:在在第7学期开设理论课程,加强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重塑,并增加行业
当前的热点问题研讨;在实践课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初步的城市研究能力训练,引导学生认识和研究城市问题,重点关注方案构思,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二,在专业内部利用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根据城镇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分析手段和方法;学生亦可参与授课,培养学生自主研究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三,适时开设2-3节公开讨论课,鼓励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共同加入讨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模拟规划中公共参与的环节。3.2争取多方协作,强化实践环节笔者认为,在当前改革的大背景下,应用型技术大学应当始终贯彻--结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反哺教学。笔者建议在第7学期期末针对课程任务开展城乡规划认知实习,将城市认知和项目调研结合,锻炼学生的调研能力,为课程实践做好准备。此外,应当继续探讨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如允许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用设计院的实际项目替代课程设计作业,达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目的。结语:滇池学院目前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方面,还处于积极探索以寻求改革的初期。在规划行业快速发展、城市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势下,应当多加研究分析,既要关注授课群体对象的特点,还要直面行业动态和就业形势,以便能及时转变教学思路和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方法,达到帮助学生更好就业的目的。参考文献:[1]顾凤霞.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年,04期:59-62[2]荣丽华,郭丽霞.衔接与拓展——城市总体规划教学方法初探[J].大学教育,2013年,06期:38-40[3]何邕健.城市总体规划本科教学改革探讨[J].规划师,2010年,06期:88-9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c77fcbed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ec.html

《《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的学情分析和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