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发布时间:2020-10-14 04:01:3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黄庭坚 --书法作品鉴赏 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 上卷

宋 黄庭坚 ( 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 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 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 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 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 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 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 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 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 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 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 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 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 [苏黄 ]

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 “黄书如抱 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 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 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自己说: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 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 如《松风阁》 ,《苏轼寒食诗跋》 ,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 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 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 右先左, 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 然后平出,“无平不陂” , 下笔着意变化; 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 以“画 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 楷书得到启发, 中宫收紧, 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 纵伸横逸, 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 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 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 “黄太史书,得张 长史圆劲飞动之意。 ”“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 ”明王 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 ,狂草极拟怀素” ,“老骨颠态、 种槎出”。

宋 黄庭坚 《报云夫帖》行书V《云夫帖》亦称《致云夫 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 纸本32.6X 65.4cm, 凡 18 行, 242 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 大约书于 1100~1105 年间。钤有“项叔子” 、“安岐之印”等 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 、《石渠宝笈续编》 等著录。《御 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谷园摹古法帖》 、《宋黄文节公法

书》、《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释文: 雲夫七弟,得書知侍奉廿五叔母縣君萬福,開慰無量。諸兄 弟中,有肯爲衆竭力治田園者乎?鰥居亦何能久堪,復議昏 對否?寄示兄弟名字曲折,合族圖幾爲完書矣。但欲爲其中 有才行者立小傳,尚未就耳。龐老《傷寒論》無日不在幾案 間,亦時時擇然識者,傳本與之。此奇書也,頗校正其差誤 矣。但未下筆作序, 序成先送成都開大字板也。 後信可寄矣 蘄州藏記亦不忘,但老來極懶,故稽緩如此耳。壽安姑東卿 一月中俱不起,聞之悲塞,二子雖有水磑爲生資,子顧弟亦 能周旋之乎?窀穸之事,計子顧必能盡力矣。叔母不甚覺老 否?徐氏妹孀居如何?調護令不爽耶。無期相見。千萬爲親 自愛。十月十一日,兄庭堅。報雲夫七弟 。>

宋黄庭坚 《伯夷叔齐庙碑》楷书碑刻V黄庭坚撰并书 字极秀丽 ,笔划瘦润 ,与生平所作不相同 ,细察别铙妩媚之趣。

>

宋 黄庭坚 《草书杜甫诗卷》草书V从《郁孤台法帖》拓

本尺寸来推算,山谷草书《山谷草书杜甫别李义诗》原作应 是一个长约二点六米以上的卷子,目前残存者约占原卷三分 之一强。此作较他作别有一种情趣,其结字取隶书横式者居 多,但其笔势飞动, 如流水行云别是一番 “浏离浑脱” 景象 《山谷草书杜甫别李义诗》 ,是所谓“夔州诸作”的一种。

原诗是一首五言古风,计二十三韵二百三十字,而现仅存拓 片五开计十五行九十二字。释文如下:神尧十八子,十七王 其门。 道国及舒国, 实为亲弟昆。 中外贵贱殊, 余亦黍诸孙。 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道国健德业,请从文人论。丈人 领宗卿,肃穆古制敦。先朝纳谏诤,直气横乾坤。子建文笔 壮,河问经术存。尔克富诗礼,骨清虑不喧。洗然遇知己, 谈论淮湖奔。忆昔初见时,小襦绣芳荪。长成忽会面,慰我 久别魂。三峡春冬交,江山云雾昏。正宜且聚集,恨此当离 樽。〉

宋黄庭坚 《次韵叔父帖》行书V三希堂刻本。 《次韵叔

父帖》全称《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 ,《豫章黄 先生文集 .外集卷三》有载,约书于元丰三年( 1080 年)。刻 入《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宋 黄庭坚 《淡山严诗》

宋黄庭坚《读书绿荫帖》行书V《读书绿荫帖》亦称《与 立之承奉书》行草 纸本 27.1 X 43.1cm。凡9行,81字。 书于元祐三年 (1088 左右。钤有“缉熙殿宝” 、“友古轩” 等印记。《石渠宝笈初编》 、《故宫书画录》等著录。 《停云馆 帖》、《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谷园摹古法帖》 等收录。 现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此帖为一则信札,笔法有飞动洒脱之 神韵。在字的结体上,充溢着扩展开张之气息。释文:庭堅 頓首,辱教審侍奉萬福爲慰。承讀書綠陰,頗得閑樂,甚善 甚善。 欲爲索兒錄數十篇妙曲作樂, 尚未就爾。 所送紙太高, 但可書大字,若欲小行書,須得矮紙乃佳。適有賓客,奉答 草率。庭堅頓首。立之承奉足下。〉

宋 黄庭坚 《二士帖》

宋 黄庭坚 《狄梁公碑》楷书V范仲淹撰黄庭坚书。书于

绍圣元年( 1094)六月。宋拓本。楷书。凡 175 行,共 1910 字。帖心高 23 厘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狄梁公,即狄仁 杰( 607-700),唐大臣。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高 宗时任大理丞、宁州豫州刺史等职。武则天时为 来俊臣诬 害下狱,贬彭泽令,后又复相。以不畏权势著称于世。睿宗 时,追封梁国公。狄仁杰死后,各地陆续建祠堂立碑,据史 籍记载,有:唐李邕撰,张庭珪八分的《唐魏州刺史狄仁杰 生祠碑》;唐冯宿撰, 胡证正书并篆额的 《唐狄梁公祠堂碑》 ; 唐元通礼撰,党复书《唐豫州刺史狄梁公碑》 。宋代,黄庭 坚对狄仁杰的人品极为敬佩,曾作诗云: “鲸波横流砥柱, 虎口活国宗臣。小屈弦歌百里,不诬天下归仁。 ”后来,就 书写了范仲淹所撰的《唐狄梁公碑》 。此碑自署“左朝奉郎、 集贤校理、管亳州明道宫黄庭坚书”考《山谷先生年谱》 , 绍圣元年( 1094)六月,黄庭坚管句亳州明道宫,则碑是书

于此时,时值山谷五十岁。刘喜海、任杰、王大成、魏稼孙、 沈树镛藏拓。集楼题签;内钤印: " 觉盦任杰收藏金石书画 ""集楼所藏金石 ""韶九 ""王大成印 ""臣喜海印 ""刘喜 海""燕庭 ""大成""吉父所得 ""王成吉金乐石 ""有 金石癖 ""锡曾读碑之印 ""郑斋 "。此碑书体虽倾侧,但极 端谨,姿态未溢,似有嫩气。昔人谓狄公事,范公文,黄公 书为三绝也。 碑原在江西九江, 石久毁, 元延佑五年 ( 1318) 重新上石,现传世拓本亦少,所传一为宋拓裱本, 一为明 拓本。 《苍润轩碑跋》 、《石墨镌华》 、《书昼跋跋》 、《庚子 销夏记》等书着录。〉

宋 黄庭坚 《伏承帖》楷书

宋 黄庭坚 《公以道安帖》草书

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行书V纸本,纵 29.1,

213.8 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是 唐代隐士寒山劝戒诗与居士庞蕴诗偈, 庞蕴?――八O,

唐代著名禅者。字道玄。世称庞居士、庞翁。湖南衡阳人。 曾参谒石头希迁,颇有领悟。遗有《庞居士语录》 。《寒山子 庞居士诗帖》是黄庭坚晚年杰作,字大如拳,笔画苍劲,风 神洒荡,落笔奇伟,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 ,笔笔似自空 中蕩漾而來,充滿飞动之势。用笔逆入,横画多波动前行, 凡主笔都肆意展伸,如长枪大戟,点画瘦而圆劲;结体奇宕 欹侧以取险势, 四维开张, 舒展大度, 器宇轩昂, 中宫紧收, 似车轮作辐射状,在逋峭险劲之中仍有雍容不尽之度,书风 豪宕而有韵味, 具有典型的黄庭坚特点。 释文: 我见黄河水, 凡经几度清。水流如激箭,人世若浮萍。癡属根本业,爱为 煩恼阬。轮迴几許劫,不解了旡明。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癡 半。有事对面說,所以足人怨。心真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寄语諸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 知自性,自性即知來。任运堂試张通笔为法聳上座书寒山子 庞居士诗兩卷。涪翁題。〉

宋 黄庭坚 《寒食帖题跋》行书V纸本 34.3 X 64cm台北

故宫博物院藏。行书,凡 9 行,59 字。书于元符三年 (1100 七月至九月间。 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视, 与原帖合称 “双 璧”。曾入元、明、清內府,并经张浩、张金界奴、项元汴、 韩世能、安岐等人收藏,后流入日本,展转至台北故宫博物 院。《戏鸿堂法书》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谷园摹 古法帖》、《晚香堂苏帖》 、《景苏园帖》 、《宋贤六十五种》 、《壮 陶阁帖》等收录。 《寒食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 特点。《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 尾,纵横奇崛,其长笔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坚善于把

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宫收缩而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 感,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在布局上, 《跋文》常从欹 侧中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无穷,曲尽其妙。 从局部看,一行字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浑成 一体。此跋给人以神情饱满,气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 病,达到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最后不无得意地说: “他 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释文:东坡此 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 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宋 黄庭坚 《花气熏人诗帖》草书V又称《花气薰人帖》 ,

墨迹纸本,无款印,纵三十点七厘米,横四十三点二厘米。 此帖书七绝一首,共五行二十八字。钤有“缉熙殿宝” 、“贞 元”、“连珠”半印、 “安岐”等鉴藏印。帖上有南宋「缉熙 殿宝」的印,入过南宋内府。也有清代著名的大收藏家安仪 周的收藏印安歧。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于元祐二年 ( 1087 ),原是附在寄扬州友人王巩二诗之后,今已单独成 一帖。前面原有识语,说: “王晋卿 数送诗来索和,老懒 不喜作,此曹狡猾,又频送花来促诗,戏答。 ”可知原诗是 为王诜作的,表示难于作诗。前二行界于行草之间,似觉拘 谨,从第三行开始便洋洋洒洒,一任自然,于点画亦不大注 意,极得天然之妙。而此帖较少萦带的笔意也与其晚年的跌 宕多姿有着显著的差别。此帖笔法矫健洒脱,刚柔相济,行 气揖让穿插,颇具韵味。笔势苍劲,拙胜于巧,肥笔有骨, 瘦笔有肉,“变态纵横,劲若飞动” 。其美韵不亚于行楷书。 “山谷书法,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 神入鬼,谓之 '草圣 '宜焉!”(草书《李白忆旧游诗卷》沈周题 跋)究其用笔结字与其草书《刘禹锡竹枝词》极相近。结构 严谨,章法讲究,长画不多,短字不少, “中”字一竖垂下, 与诗文中此句此字情意之舒展, 暗相契合。 后两句“所”、“似” 均极简缩,甚至“节”字也不拖出长竖。诗情促迫,命笔亦 然。综合观之,疏密有致,精致优美,如尺幅山水;着墨不 多,却耐人品味。赵孟頫评云: “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 动之意。”又曰:“黄书如高人胜士,望之令人敬叹。 ”此时 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此时草书书法, 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有自己的风格。 用笔紧峭, 瘦劲奇崛, 气势雄健, 结体变化多端。 以静为主, 笔笔坚挺。 观其行笔, 如同写楷书一般, 毫无左缠右绕之意, 其中的“人”“实”等字,实同行楷。真如诗中所说“心情 其实过中年”。但老而不钝,中规入矩却血脉不断,令人想 起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字形笔法来实现章草的古意。它似在给 我们一个启示,即缠绕并非草书惟一的方法。释文:花气薰 人欲破禅,心情其实过中年。春来诗思何所似,八节滩头上

水船。>

宋 黄庭坚 《华严疏》行书V故宫旧藏。现藏上海博物馆。 花绫,尺幅:25.1 X 115厘米。《行书华严疏卷》是黄庭坚写 给化缘僧人换取银两的。整卷运笔沉凝浑厚,笔势遒健,刚 健中含妍媚。 颇得颜真卿的遗韵, 是他盛年时行草书代表作。 通卷书法以险侧奇峻、体势开张的风格取胜。此卷曾经明韩 世能、清汪日章收藏,钤有“古心堂” 、“雷氏裕之” 、“钱唐 汪曰丞迟云氏图书记”等印记。 《真迹日录》 、《壮陶阁书画 录》等著录。嘉庆七年李廷敬刻入《平远山房法帖》 ,《海山 仙馆藏真》、《宋四大家墨宝》也有收录。 1962 年,文化部文 物管理局拨交上海博物馆。释文:门抽顾颂,衲僧眼皮重。 眼皮七八量,雷车打不动。打不动,抽顾颂,时念弥陀三五 声,追荐东村李胡子生天,西山裏孟八郎强健,福田院裏贫 儿叫唤,乞我一文大光钱。巽上人为华严作佛事,又持此轴 来乞作小疏,予以为鹭鸶股上不胜下刀,可持此字去,有能 以百千助缘事者与之。鲁直题。〉

宋 黄庭坚 《家书》

宋 黄庭坚 《经伏波神祠诗》行书V纸本,行书。或称《书 刘禹锡经伏波神祠诗》 、《书刘宾客诗》 、《伏波帖》等。伏波 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本纸粉笺。黄庭坚书于“建中靖

国元年五月乙亥” (1101)。大字行书。凡 46行, 171 字。全 卷纵 33.6 厘米,横 535.5 厘米。永青文库藏。所书唐代诗人 刘禹锡五言排律《经伏波神祠》一首并长跋,乃黄庭坚应从 弟黄叔向(字嗣直,叔父黄廉第三子)之请而书。黄庭坚自 元符元年( 1098)过涪陵于舟中“观长年荡桨,群丁拨棹” 而大悟笔法,此后书法不仅一洗周越、苏轼之束缚,且不满 足于自家面貌初成的“黄家元祐脚” ;元符二年以后,黄庭 坚破除酒戒,随缘任运,书法面貌又是一进。晚年尝与其弟 论书云:“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未尝一事横 睛胸中。故不择笔墨,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 讥弹,譬如木偶舞中节拍,人叹其工,舞罢,则有萧然矣。 ” 书成本卷之时,黄庭坚 57 岁,出峡东归,知荆南(荆州) 。 是年前处所书《赠张大同卷(跋尾) 》( 1100)、《苏轼黄州寒 食诗卷跋》( 1101)、《松风阁诗卷》 ( 1102)等,与本卷正可 互为印证,组成了黄庭坚传世大字行书最为华彩的乐章。 8 幅相接,接缝处均铃“鲁直黄氏” (凡7见)和“□□龚氏”

(凡 6 见),《书画鉴影》记曰: “高一尺四寸七分,长二丈 五尺三寸九分。 ”卷末钤“山谷道人”白文印一枚,该印在 黄庭坚传世书迹中或仅此一见。卷首本纸右下底角见题一 “早”字小楷,或系项元汴当年用周兴嗣《千字文》排次天 籁阁藏品之编号。 本纸末幅见存南宋张孝祥乾道四年1168

八月观跋,可知其在南郡(荆州) “卫公堂”得观时尚归“养 正”(今人韩酉山《张孝祥年谱》订为龚敦颐)所藏。拖尾 另纸,见存文徵明嘉靖十年( 1531)九月长跋,又另三纸为 近世藏家颜世清(瓢叟)三跋、叶恭绰(遐庵)二跋。诸跋 均记本卷递藏之若干情形。 遐庵跋更以 “世传山谷法书第一, 吾家宋代法书第一”盛赞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 中卷

宋 黄庭坚 《荆州帖》行书V释文庭坚再拜 道涂疲曳 不得附承动静 遂六十许日 处处阻雨雪今乃至荆州尔春 气暄暖 即日不审体力何如 王事不至劳勤 颇得与僚友 共文字之乐否所差人极济行李 道上殊得力 荆州上峡乘 舟 不大费而差安便 遂不须人 故遣回 明日登舟即行 方此阻远 临书增情 千万为道自重 谨勒手状 三月四 日庭坚再拜 上公蕴知县宣德执事>

宋 黄庭坚 《苦笋赋》行书V册,纸本。故宫旧藏。现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纵 37.1 51.2 厘米。此帖为淡牙色纸本, 钤有“陈定书印” 、“吴新宇珍藏印” 、“仪周珍藏”等印。此 帖凡 11 行, 181 字,书于元符二年 (1099 。曾经吴桢、安 岐、陈定等人收藏 .《平生壮观》 、《墨缘汇观》 、《石渠宝笈续 编》、《故宫书画录》等著录。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仁聚堂法帖》 、《墨缘堂藏真帖》 、《宋四家墨宝》等收录。 此帖用笔清劲,行笔爽朗。康有为评曰: “宋人书以山谷为 最,变化无端,深得兰亭三味。 ”至其神韵绝俗,出于“鹤 铭”而加新理。黄庭坚的小行书依然有着他大楷行书的辐射 式结构和振动笔法的特点, 却少有波澜壮阔之意。 此帖书《苦 笋赋》十余行,气息内敛, 虽则笔笔开张, 却难得沉静之趣, 是黄氏小行书的代表之作。 释文: 余酷嗜苦笋。 谏者至十人。 戏作苦笋赋。其词曰。僰道苦笋。冠冕两川。甘脆惬当,小 苦而及成味。温润稹密。多啗而不疾人。盖苦而有味。如忠 谏之可活国。多而不害。如举士而皆得贤。是其锺江山之秀 气。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食肴以之开道。酒客为之流涎。 彼桂玫之与梦汞。又安得与之同年。蜀人曰。苦笋不可食。 食之动痼疾。使人萎而瘠。予亦未尝与之下。盖上士不谈而 喻。中士进则若信。退则眩焉。下士信耳。而不信目。其顽 不可镌。李太白曰。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

宋 黄庭坚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V《李白忆旧游 寄谯

郡元参军》墨迹纸本,无款。纵 37 厘米,横 392.5 厘米,约 书于崇宁三年( 1104)。据《石渠宝笈》载:纵一尺一寸八 分,横一丈二尺一寸。前阙八十字存五十二行,三百四十余 字。铃有大观宝秘府珍玩山谷之书北燕张式 珍藏容斋乾隆嘉庆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 印。后有张铎、沈周跋。曾归元董君洋、张铎,明革尚古、 清内府。 日本京都藤井斋成舍有邻馆藏。 洋洋洒洒五十二行, 三百四十余字。据明代书画家沈周考定此 卷为黄庭坚在绍 圣年间(公元 10941098 年)被贬黔中后所书,是他晚年 的草书代表作。正如沈周在诗卷的题跋中所说: “山谷书法, 晚年大得藏真(怀素)三昧,此笔力恍惚,出神入鬼,谓之 '草圣 '宜焉!”此时黄庭坚的草书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祝允明评论此帖说: “此卷驰骤藏真,殆有夺胎之妙。 ”此诗 书法,深得张旭,怀素草书飞动洒脱的神韵,而又具有自己 的风格。用笔紧峭,瘦劲奇崛,气势雄健,结体变化多端, 为黄庭坚草书之代表作。笔势奔腾 ,点画恣肆 , 颇近《 诸上 座帖》。此作似是用短锋硬毫所作,侧笔切入的笔法很多, 斩钉截铁,风势凌厉。独特的单字造型与笔法,似乎不足以 构成黄庭坚草书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其对章法的独特处 理,字与字之间被叠罗汉一般的方法组合起来,加上巧妙的 穿插,奇趣横生。此帖的美妙之处还在于书写者对“点”的 创造性的运用。点在满纸线的构造之中来回跳动,如眼睛之 于人, 传情达意。 黄庭坚书法与他 “高提笔, 令腕随己左右” 的运笔手法是分不开的,这种盘旋回顾的线条,不以高提笔 为之恐怕很难收到如此空灵的视觉效果。此外,由于执笔高 而不拘滞笔压, 遂使得点笔皆有一定方向性, 每点皆有可观, 也堪称是此卷用笔之一绝。释文: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 天津桥南造酒楼。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海内 贤豪青云客,就中与君心莫逆。迥山转海不作难,倾情倒意 无所惜。我向淮南攀桂枝,君留洛北愁梦思。不忍别,还相 随。相随)迢迢访仙城,卅六曲水回萦。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 松风声。银鞍金络到平地,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邀我吹玉笙。餐霞楼上动仙乐,嘈然宛似鸾凤 鸣。袖长管催欲轻举,汉中太守醉起舞。手持锦袍覆我身, 我醉横眠枕其股。当筵歌吹凌九霄,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 楚关山水遥。余既还山寻故巢,君亦归家渡渭桥。君家严君 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五月相呼凌太行,摧轮不道羊肠 苦。行来北京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 弄水箫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兴来携妓恣经过,其若杨花 似雪何。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翠娥婵娟初月 辉,美人更唱舞罗衣。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东山 白首还归去。渭桥南头一遇君,酂台之北又离群。问余别恨 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心亦不可尽,情亦不可极。呼儿 长跪缄此辞,寄君千里(万)遥相忆。〉 宋 黄庭坚 《廉颇蔺相如列传》 草书V文中有节略。纸本, 纵 32.5 厘米,横 1822 厘米。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约翰 . 克 劳弗德藏。卷尾无书写纪年和史款,约书于绍圣二年( 1095 年)。卷内钤有“ 内府书印”、“绍兴”连珠印、 “内省斋”、 “秋壑图书” 、欧阳玄印”、“项子京家珍藏” 、等印鉴,还有 项元汴跋。《式古堂书画会考》 、安歧的《黑缘会观》等书均 有著录。此卷书法纵横穿插,活泼洒荡,笔势飘逸,转折流

畅,是黄山谷“入古出新”的草书代表作。>

宋 黄庭坚 《刘禹锡竹枝词》草书V绢本,纵30、横182.1 厘米。竹枝词是诗的一种体裁,描写一方风土人情。此卷草 书唐刘禹锡竹枝词九首, 用笔流畅, 笔势破竹书, 奔放雄健, 挺劲瑰丽,随心流转,如龙蛇奔腾之势,充分发挥几十年所 练功夫,无所拘束,一气呵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跋 文有:陈从周题山谷道人真迹后: “瘴雨蛮烟倚竹楼,郎州 风味涪州知, 枯藤撼处诨抚得, 辞句凭陵起墨池。 ”一九八 O 年庚申三月沙孟海记有: “鲁直好写刘梦得竹枝歌,山谷题 跋卷二收一跋,卷八收与梦得他诗并书者一跋,卷九又收二 跋,后一跋标出自草,即此本也。编者附注右有石刻四字, 知是据石本辑录,未见真迹。宋书家苏、黄齐名,而各有专 胜,子瞻师逸少, 清臣笔意, 姿媚冠冕一世。 鲁直真书参 《瘗 鹤铭》法,跌宕变幻,非子瞻所有。子瞻少作草,鲁直致力 伯高,藏真奔轶,绝尘自谓: '舟中观长者盘桨,群丁拨棹, 乃觉少进,有味哉,其言书也。 '是卷原藏朱氏别宥斋,今 捐献天一阁。鲁直自跋三十一字,行书不署名款,他处题跋 亦常无名款,见者无闻言。九百年剧迹,墨气绢色,奕奕动 人,几度展玩,铭心弗谖。 ”一九八七年冬,徐邦达题识“山 谷是为元符二年,在戎州城南僻舍,盛暑书梦得词一,跋与 此卷当皆晚笔也。”〉

宋黄庭坚 《龙王庙记》宋 黄庭坚 《洛阳雨霁诗》V

黄氏书法一生追求惊世骇俗,表现出他强烈的个性特点。其 笔力峭劲, 字体修长, 起笔多用侧锋, 行笔中锋。 在结体上, 中宫紧结而四面开张,以纵代敛,以散寓整,欹斜而不失平 衡,顿挫分明,节奏感极强,颇具《瘗鹤铭》笔意。释文: 洛陌雨霁风落息,残星散落天一碧。红轮忽上海东头,仰天 笑堕驴肌脊。飘然拂袖入深山,云霞满座青螺鬟。下垂铁锁 几千尺,昂首震掉愁跻攀。世人但见先生睡,那识睡中有真 味。飞升黄白岂足污,太极先生乃其至。呜呼先生似隐非隐 似仙非仙,胸蟠造化学究渊源。先生去此五百年,典型凛凛 青山颠。 大观丁亥春正月, 灯节后三日为云蓭道人题。 庭坚

>

宋 黄庭坚 《牛口庄题名卷》行楷V被贬四川时所书。释

:元符三年七月涪翁自戎州溯 (?)流上青衣 ,廿四日宿廖致平 牛口庄 ,养正置酒弄芳阁 , 荷衣未尽 ,莲实可登 ,投壶弈棋 ,烧烛

夜归此字可令张法亨刻之。〉

宋 黄庭坚 《七祖山诗刻》碑刻

宋 黄庭坚 《山预帖》行书V纸本。纵 31.2厘米,横26.8 厘米。凡 6行, 84 字。书于建中靖国元年 (1101 四、五月 间。钤有明内府稽察司半印、 “张应申印” 、“清鉴堂图书印” 、 “笪重光印”等印记。 《石渠宝笈初编》 、《故宫书画录》等 著录。《清鉴堂帖》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谷园摹 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 等收录。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与《苦笋赋》相较, 《山预帖》更不计笔画的飞扬之势。稳 重之外,几许漾动之笔穿插其中,别有意趣。黄庭坚晚年颇 似“窥笔法之妙” 、“悟笔法”为学书进境之关键,此帖即为 作者晚年的得意之作。 帖中用笔节节顿挫、 加劲, 点画之中, 笔锋无处不到,功力之厚,断非常人可及。释文:当阳张中 叔去年腊月寄山预来,留荆南久,之四月,余乃到沙头。取 视之, 萌芽森然, 有盈尺者。 意皆可弃, 小儿辈请试煮食之, 乃大好。盖与发牙小豆同法,物理不可尽如此。今之论人材 者,用其所知,而轻弃人,可胜叹哉!>

宋 黄庭坚 《松风阁诗》行书V《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 七言诗作并行书, 墨迹纸本, 纵 328 厘米 横 2192 厘米, 全文计 29 行, 153 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松风阁在湖北省 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 160 多米,古称樊山, 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 (1102)九月,黄庭坚与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经松林间一座 亭阁,在此过夜,听松涛而成韵。 “松风阁诗” ,歌咏当时所 看到的景物,并表达对朋友的怀念。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 坚晚年作品,黄庭坚一生创作了数以千百的行书精品,其中 最负盛名者当推《松风阁诗帖》 。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 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 ,直逼 颜氏《祭侄》 ,堪称行书之精品。 《松风阁诗帖》经宋、元、 明、清辗转流传,宋朝为向民收藏,后归贾似道,又迭经明 顶元汴、清安岐,而入清内府。清道光年间此帖曾到鄂籍王 家璧 孝凤 手中。王家璧于道光二十四年 (1844 中进土, 授兵部主事,任顺天 河北 乡试誉录官、会试受卷官之职, 乘任职之便,有心搜集到鄂州之故物黄庭坚《松风阁诗卷》 和宋代蔡襄墨迹等传世文物,携带回鄂。道光举人柯茂枝题 《黄山谷松风阁诗卷并序》序曰: “王孝凤武部得此卷于柳 君吕臣,盖元时长公主家故物,上有名贤十数人诗跋,又常 为携李天籁阁所藏,项子京卞令之私印尤多,询希之珍也。 尾不署涪翁 山谷 名字,纸色、绢色尚觉鲜好,然神采奕奕, 尚非翻身凤凰。武昌 鄂州 传涪翁以松风阁一诗,然阁不时 废,诗为世共独,此一墨宝,历数朝后复入吾邑士大夫手, 山川笔墨之缘岂偶然哉。爱玩之久,为次原韵以赋其事,时 咸丰九年 (1859 春三月。”黄庭坚对 《瘗鹤铭》 中的楷书非 常推崇, 他从此帖的结构中受到启发, 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 而创造出一种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风格特点的行书。这种行书 的每个字在结构布置上,都采用中宫紧密,而笔画从中间向 四处放射,无论笔画长短都接于字中间的圆心。这种辐射式 的结构,字心紧密稳实,向外拓展的笔画又显得潇洒不拘, 由于汉字结构本身的多样性,用这种处理方法,将其排列在 一起, 造成一种顾盼生姿、 浑融潇洒的效果。 运笔从容徐迂, 略带生字都好象在翩翩起舞,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愉悦之 宋黄庭坚 《送刘季展诗》行书V全称《送刘季展从军雁

门关二首》,《豫章黄先生文集 .卷四》有载,约书于元丰七年

1084 年)。刻入《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

宋 黄庭坚 《送四十九姪诗帖》行楷V纸本,行楷书,纵

35.2 厘米,横 130.3 厘米,凡 13 行,每行 4 字,其中 3 行为 两字,共 46 字。故宫博物院藏。铃有“白石山房” 、“蔡子 木歌颂斋”、“宋荤审定”、“宣统御览之宝” 等。此帖见于 《石 渠宝笈初编》着录,是宋元时代受人珍视的上品。清代,入

《三希堂法帖》 第十三册。 此诗卷原为 《宋元宝翰册》 之一, 现改装为卷。此诗在山谷集中无记载, “四十九侄”亦无考。 该帖字大如拳,结体多取柳公权法,字大方可尽其笔势,撇 捺特长,笔画多取横势,字势舒展俊朗,苍劲雄厚,一波三 折,跌宕起伏, 变化出新, 极具挺拔之态。 张耒评山谷诗句: “不践前人旧行迹,独惊斯世擅风流” ,用在其书法上亦甚 为恰当。〉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 下卷 宋 黄庭坚 《书杜甫寄贺兰铦诗》草书V纸本 草书 纵34.7 厘米 横 69.6 厘米 北京故宫藏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 朝野欢 娱后 ,乾坤震荡中。相随万里日 , 总作白头翁。岁晚仍分袂 ,江 边更转蓬。 勿云俱异域饮啄几回同。寄贺兰铦。> 宋黄 庭坚 《书争座帖后》

宋黄庭坚 《题琴师元公此君轩诗刻石》V现仅存宋拓孤

本,藏中国历史博物馆。诗刻拓本 ,剪裁装潢为折叠式册 ,共 十六开本 ,每开四行 ,每行二、三、四字不等。七言四十句长 诗,行楷书。诗前有“奉题琴师元公此君轩,庭坚” ,诗后有

“元符二年冬访予干楚道……咄嗟而成 又不加点”,共五十

字。引首有张延济书签题“山谷先生诗刻”下三行小字行书 “宋拓本,清仪阁珍品,道光癸己九月十八日,廷济” 。下

钤“廷济”“张尗未”二印。后附张廷济道光九年、道光十 八年两跋。 包首近人张运行书题签 :“宋拓黄文节公此君轩诗 刻,张尗未旧藏本,癸亥冬十月下瀚 ,木公先生嘱,张运署” , 下铃“运”印一。此帖潇洒如意 异于其他黄书。〉

宋 黄庭坚 《题中兴颂后》楷书v拓本 碑230 x 180cm , 凡11,301字。书于崇宁三年(1104三月。《姑溪居士集》、

《弁州山人四部稿》 、《金石续录》 、《清仪阁金石题识》等著

录。原碑在湖南省祁阳县浯溪。〉

宋 黄庭坚 《王史二氏墓志铭稿》行书v纸本,纸本。前

一纸《王长者墓志铭》 ,纵 30.1 厘米,横 76.5 厘米,书约于 元祐元年 (1086);后一纸《宋故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铭》 ,纵 33.1 厘米,横 63.8 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件是黄庭坚 为王潀、史扶二人起草的墓志铭文稿,二纸合装成此书卷。 王潀,为黄庭坚亲属,字永裕,元祐元年( 1086)殁,享年

62 岁。史扶,字翊正,终生不仕,于泸州(今属四川)闭门 读书,教授士大夫子弟。于诗最刻苦,世称“诗老” 。殁于 绍圣三年( 1096),葬于元符二年( 1099)正月。估计这两 种墓志铭皆为王氏、史氏殁后不久书写,分别相当于黄庭坚

40 45 岁、55 岁前后至 60 岁之间。前后相隔十馀年,可 以探知其率意书风变化的轨迹。同时,该草稿如实传达出黄 庭坚平素的笔意。(富田淳)〉

宋 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行书V纸本。纵 29.4厘米,横

32 厘米,尺牍十一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作于绍圣元年 1094 年,钤有“缉熙殿宝” 、《项元汴印》 、《仪周珍藏》等藏 印。此帖曾经明内府及项元汴、安岐等收藏。 《惟清道人帖》 中作者记录了惟清道人的操行品质及其与张商英(天觉)的 交往。黄庭坚于北宋绍圣元年( 1094 年)在江西分宁,从帖 文分析,此帖当书于其年夏日,时年 51 岁。帖中所提之惟 清道人在《嘉泰录》 卷六中有所记载, 俗姓陈, 南州武宁 (在 江西)人,为江西隆兴府黄龙寺禅师,北宋政和七年( 1117 年)卒。书风端稳紧结,俊健古雅,有晋唐人法度和韵致。 与黄庭坚行楷书特具的跌宕开阖、斜欹外拓的风格相比有所 不同。此帖行书行间宽绰而字间紧密,所以笔画多取横势, 结体欹侧,左低右高,有峭拔之态,充分体现了黄庭坚小行 书的特点,为其代表作品。此帖为清宫旧藏,收在《法书大 观册》 内。 乾隆帝题赞 “凌冬老干偃蹇岩壑” (《三希堂法帖》 卷十三可见) ,后此赞墨迹及清内府藏印被挖去。释文:惟 清道人本贵部人,其操行智识,今江西丛林中未见其匹亚。 昨以天觉坚欲以观音召之,难为不知者道,因劝渠自往见天

觉,果已得免,天觉留渠府中过夏。想秋初即归过邑,可邀 与款曲,其人甚可爱敬也。或问清欲于旧山高居筑庵独住, 不知果然否?得渠书颇说后来草堂少淹留也。庭坚叩头。>

宋 黄庭坚 《小子相帖》行书V纸本31.3厘米,横

33.3 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此帖行书七行,计一百零四字。未 见作者款识。从内容看,可知书与其子名相者,所谓寓教于 书。〉

宋 黄庭坚 《浯溪题记》 宋 黄庭坚 《与公蕴帖》 宋 黄 庭坚 《与庭诲帖》宋 黄庭坚 《与无咎书帖》宋 黄庭 坚 《与希召帖》

宋 黄庭坚 《云亭宴诗碑》楷书V为明代嘉靖戊午年,分 守河西道、陕西布政司左参议、南都陈风勒石摹刻的。原置 庆城西街考院内, 1954 年移置鹅池空同阁, 1985 年藏入博 物馆,为甘肃著名的一通诗碑。碑高: 200CM ,宽: 73CM 释文:江静明花竹, 山空响管弦。 风生学士麈, 云绕令君筵。 越馀百生聚,三吴远接连。庖霜刀落绘,执玉酒明船。叶县 飞来舄,壶公谪处天。酌多时暴谑,舞短更成妍。惟我孤登 览,观诗未究宣。空馀五字赏,文似两京然。医是肱三折, 官当岁九迁。老夫看镜罢,衰白敢争先。〉

宋 黄庭坚 《糟姜帖》行书V纸本,纵 28.9厘米,横37.6 厘米,凡 5行, 37 字。无书写时间,从笔法、结体、风格来 判断,应是早年所书,大约书于 l086 1093 元祐年间。钤 有“清和堂” 、“姚广若秘笈印” 、“仪周鉴赏”等印记。 《平 生壮观》、《珊瑚网》、《式古堂书画汇考》 、《墨缘汇观》 、《石 渠宝笈续编》等著录。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谷园 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书》 、《宋四家墨宝》等收录。现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为一则信札, 洋洋洒洒, 毫无滞涩, 气势开张,结体舒展。范成大曾评黄庭坚行书“心手调合, 笔墨又如人意。 ”释文:庭坚顿首:承惠糟姜、银杏,极感 远意。雍酥二斤,青州枣一蔀,漫将怀向之勤。轻渎,不罪。 庭坚顿首。〉

宋 黄庭坚 《赠张大同书》行书V纸本,元符三年( 1100

年)正月书,纵 34.1厘米横 552.9厘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艺术博物馆艾略特藏。〉

宋黄庭坚《制婴香方》行草书V《制婴香方帖》亦称《药 方》。纸本,28.9 X 37.7cm,凡9行,81字。无书写时间,从 笔法、书风判断,应是早年所书,大约书于 10861093

祐年间。钤有“安氏仪周书画之章”等印记。 《装余偶记》 、

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释文:婴 香,角沉三两末之,丁香四钱末之,龙脑七钱别研,麝香三 钱别研,治弓甲香壹钱末之,右都研匀。入牙消半两,再研 匀。入炼蜜六两,和匀。荫一月取出,丸作鸡头大。略记得 如此,候检得册子,或不同,别录去。〉

宋 黄庭坚 《致景道十七使君尺牍》行书V纸本,纵 27.8

厘米,横 47.4 厘米。此帖亦称《与景道使君书》 ,被《戏鸿 堂法书》、《玉烟堂帖》 、《海宁陈氏藏真帖》等丛帖收录。这 件尺牍还是一件重要的书论短文:信中写“翰林苏子瞻书法 娟秀,虽用墨太丰,而韵有余,于今为天下第一。余书不足 学,学者辄笔(懦)无劲气。今乃舍子瞻而学余,未能择术 也。”黄书与苏东坡书法比起来,确实是苏字更有韵致,当 然这仅是指行书,而苏书用墨太丰,亦是小疵,黄曾戏言苏 字“石压蛤蟆” ,而苏反唇相讥黄字“死蛇挂树” ,双方都提 到了对方特点,同时也点到不足,而他们之间的调侃都是善 意的,正因为这一点而成了千古佳话。磔画柔韧有致,提按 转折不逾法度,亦不乏遒劲雅致。>

宋 黄庭坚 《致明叔少府同年尺牍》行书V纸本,纵 28.8

厘米,横 17.5 厘米,凡 6 行, 61 字。 无书写时间,从笔 法、结体、风格等方面综合比较,与《动静帖》 、《致明叔同 年尺牍》非常接近,大致书于绍圣年间。钤有“汉斋” 、“原 璧”、“吴桢”、“陈定”等印记。 《石渠宝笈初编》 、《故宫书 画录》等著录。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此帖笔锋劲健、功力 深厚、遒丽古雅、洒脱飘逸。笔画转折,亦中规中矩。释文: 庭坚顿首:承见谕。早当过此,延伫甚久,何以不至耶。雪 寒。安胜否。大轴今送,然勿多示人。或不解此意,亦来索。

匠石斫鼻,则坐困矣。庭坚顿首。明叔少府同年家。>

黄庭坚 《致天民知命大主薄尺牍》行书V纸本,纵 25.5

米,横 45.9 厘米。此帖亦称《家书帖》 、《天命知命帖》 。黄 庭坚行书每于笔画收束处锋芒毕露,画竹名家郑板桥: “与 可画竹,鲁直不画竹,然观其书法,罔非竹也,瘦而腴,秀 而拔,欹侧而不准绳,折转而多断续,吾师乎!吾师乎! ” 帖中笔法精到, 挥洒自如, 给人以精神饱满, 气势贯通之感。 笔势上用笔纵横舒展,显得字势开张,峭快豪放。>

宋 黄庭坚 《诸上座法帖》草书V纸本 33X 729.5cm,凡

92 行, 477 字。书于元符三年 (1100 左右,署款:“山谷老 人書。”“书”字上钤“山谷道人”朱文方玺。后纸有明吴宽, 清梁清标题跋各一段。 卷前后及隔水上钤宋 “内府书印” 、“绍 兴”、“悦生”,元“危素私印” ,明李应祯、华夏、周亮工, 清孙承泽、王鸿绪,近代张伯驹等鉴藏印。此帖初藏南宋高 宗内府, 后归贾似道, 明代递藏于李应祯、 华夏、周亮工处, 清初藏孙承泽砚山斋,后归王鸿绪,乾隆时收入内府,至清 末流出宫外,为张伯驹先生所得,后捐献给国家,现藏北京 故宫博物院。《清河书画舫》 、《庚子销夏记》 、《石渠宝笈初 编》等著录。此卷是黄庭坚为其友李任道抄录的五代金陵释 《文益禅师语录》 ,是其草书精品之一。此卷为山谷晚年代 表作,深得怀素草书遗意。释文:诸上座为复只要弄唇嘴, 为复别有所图, 恐伊执著。且执著甚么 ?为复执著理, 执著事, 执著色,执著空. 若是理,理且作么生执 ?若是事, 事且作么 生执 ?著色、著空亦然。 山僧所以寻常向诸上座道, 十方诸佛、 十方善知识时常垂手。诸上座时常接手,十方诸佛、诸善知 识垂手处合委悉也。甚么处是诸上座接手处,还有会处会取 好。莫未会得,莫道揔是都来圆取。诸上座傍家行脚,也须 审谛,著些子精神,莫只藉少智慧,过却时光,山僧在众见 此多矣。古圣所见诸境,唯见自心。祖师道:不是风动、皤 动,风动、幡动者心动。但且凭么会好,别无亲於亲处也。 僧问:如何是不生灭底心 ?向伊道:那个是生灭底心 ?僧云: 争奈学人不见。向伊道:汝若不见,不生不灭底也不是。又 问:承教有言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学人如何 解?向伊道:汝甚解前问已是不会古人语也, 因甚。却向伊道: 汝甚解,何处是伊解处,莫是于伊分中便点与伊,莫是为伊 不会问,却反射伊么 ?决定非此道理,慎莫错会。除此两会, 别又如何商量 ?诸上座若会得此语也, 即会得诸圣揔持门, 且 作么生会 ?若会得一音演说, 不会得随类各解, 凭么道莫是有 过无过,说麽莫错会好。既不凭么会说一音演说, 随类得解 有个下落,始得,每日空上来下去,又不当得人事,且究道 眼始得。古人道一切声是佛声,一切色是佛色,何不且恁么 会取。此是大丈夫出生死事,不可草草便会拍。盲小鬼子往 往见便下口,如瞎驴吃草样。故草此一篇,遗吾友李任道。

明窗净几,它日亲见古人,乃是相见时节。山谷老人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705c484f8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dd.html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