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发布时间:2011-08-04 20:53: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 两极格局的形成

知识网络

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1. 含义:二战后期至战后初期,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协议和原则,重划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起的新国际关系体系。

2. 形成的背景: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⑴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⑵苏联空前强大----唯一能与美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⑶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政治、经济、军事)

⑷二战后初期,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形成抗衡美苏的力量。

3. 主要内容:

成立联合国

铲除日本、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日两国法西斯处理的异同前一课已讲

重新划分欧亚政治版图对新的世界格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①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划分在巴尔干的势力范围

②美国独占日本本土。

③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保证苏联在中国东北铁路港口等方面拥有特权

4. 性质:具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多重性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帝国主义性质的)

5. 评价:

积极: 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在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发展各国经济有积极作用

⑵消极:

①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事实上划分了美苏势力范围,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实质),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②重划疆界,分裂国家, 也埋下了国际纠纷的种子(德国、朝鲜、印巴)

⑶体系内隐藏着许多矛盾

①美苏间矛盾 (争霸)

②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这实质上是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③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美国与崛起的西欧、日本之间的经济领域的斗争,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④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南斯拉夫与苏联之间、中苏之间、苏联与东欧之间存在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

⑤新老殖民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争取和维护独立的矛盾

⑷影响: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6. 瓦解:

①冲击:第三世界的兴起

②解体: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二、两极格局的形成-----正式形成(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出现)

1. 概念: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显著特征),包含:①美苏全球范围内的对抗、争夺;②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地区的严重对抗;③以及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在全球的斗争.三个层次。核心是美苏关系,主要对抗形式是冷战.

2. 形成原因:

①美苏均势是根本前提(是指军事上的暂时均势)

②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基础

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是重要原因(冷战的根源)

④美对苏等社义国家实行冷战是推动因素

3. 形成过程:

⑴战后同盟关系走向破裂

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失去合作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原因)

1946年,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的“铁幕”演说

1947年,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冷战”称为“杜鲁门主义”

1947年,美国提出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的马歇尔计划

⑸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A、资本主义阵营:①美国的强大 ②西欧的衰落

※美国的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⑴表现:

①政治上:控制操纵联合国,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

②经济上:大战期间,以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确立,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见课本材料)

③军事上:战后,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军事基地分布世界各地。率先掌握了核武器

⑵原因:①自身经济基础雄厚,本土未受战争破坏

②战争刺激经济增长,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⑶意图:世界蓝图”——称霸世界

※西欧的衰落:

⑴英:海外贸易、黄金储备、工业生产;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法:经济严重倒退、货币贬值、外汇储备;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B、社会主义阵营:①苏联的崛起 ②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③亚洲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实力大增:——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国家

表现:①是抗击法西斯的主力,国际威望大增

②军事实力大增,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③领土也有扩大

※社会主义国家的增加:

①东欧八国:(建立政权的途径——都得到苏联的帮助;都仿效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南、阿

既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又得到苏军支持:罗、匈、保、波、捷

在苏联军事管制下组织革命力量建立人民民主政权:东德

②亚洲四国:中、朝、越、蒙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以苏为首的社义阵营形成

⑹标志:19491955年,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相继成立

4.两极格局的特点:

①政治:表现为“冷战”

②经济: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

③军事:表现为“局部”战争

④意识形态:“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

疑难解析

1、几个相关概念

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⑶国际关系格局变化的根因: 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⑷明确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关系

①同:都是对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这一历史时期的国际关系格局的一种概括和描述。

②异:雅尔塔体系主要是讲美苏如何在欧洲、东亚划分势力范围,在这一过程中,美苏关系由战时合作演变为战后对抗;两极格局只是指美苏走向全面对抗后的国际格局。 可以说,雅尔塔体系包括美苏合作和美苏对抗两个阶段,而两极格局则是指雅尔塔体系框架内美苏关系的第二阶段,即对抗阶段。

2单元线索:

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 两极格局 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两极格局初步形成

②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形成: 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冷战和美苏争霸: 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

东欧巨变、苏联解体 : 两极格局终结

3比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异同?

相同点:

1)建立背景: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的;

2)建立过程: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基本原则,建立了各主要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国际体系;

3)实质: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形成体现了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

4)结果:都随着主要国家主导力量的消失而走向瓦解。

5)内容:都建立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

6)作用:都暂时缓和了主要国家的之间的矛盾,其实根本矛盾都没有根本解决.

不同点:

基础金题

1.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包括

①铲除德国、日本的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②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 ③对日本进行分区占领 ④划分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A.美苏大国根据自己的战略意图对世界格局的划分

B.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局面

C.维护世界和平、民主及安全

D.美苏等大国斗争与妥协的产物

3.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的标志是

   A.雅尔塔体系的确立 B.联合国的成立

C.关贸总协定成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争夺霸权 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抗衡

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问题上态度一致 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国援助

5.决定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性会议的召开 B.国际性组织的建立

C.世界各种力量的对比变化 D.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6.下列表述能够体现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共同点的是

A.大国凭借实力建立国际关系格局 B.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

C.惩治了法西斯战犯 D.确立了新的世界殖民体系

7.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的特点有

A.美国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并将其军事力量部署到欧、亚、非、大洋洲等地

B.英国有效地加强了殖民地的统治,使其帝国的基础更加稳固

C.苏联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相抗衡的经济军事大国

D.战后,亚、非、欧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

8.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欧洲8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

C.亚洲4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 冷战的开始

知识网络

一、冷战形成的原因

1、盟友关系的破裂及原因:

①二战结束,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   

②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主要因素)

2、冷战爆发的原因:

探究一:根据【学思之窗】P95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A、美国为什么要“战”?(遏制苏联)

⑴必要性: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美视苏为其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根本)

⑵可能性:

①西欧普遍衰落,期望美国担当起抵制苏联,保护自由国家的重任

②美国空前强大,企图称霸世界,遏制共产主义

B、为什么用“冷”战的方式?(非战争手段)

①世界人民在战后的和平思潮、反战思想。

②双方势均力敌,都拥有核武器,不敢贸然开战(两败俱伤)

二、冷战的含义

冷战(COLD WAR):是指二战后(1947---1991)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教材92)

三、冷战政策的提出

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理论基础

内容:①二战结束之初,美国在苏联基本上没有什么利益需要捍卫。

②苏联的存在是美国未来发展的障碍。

③美国政府要遏制苏联。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序幕

四、美国冷战政策和苏联的对抗措施

探究二: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2---94页,完成下表。

㈠美国的冷战政策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冷战之门的开启)

⑴背景:英国请求美国承担对希腊、土耳其的援助

⑵内容: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或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⑶实质:是以维护美国安全、反苏反共为幌子,干涉各国内政,全球扩张,称霸世界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

⑴背景:①战后初期,西欧经济困难

②工人运动高涨,威胁西欧资产阶级的统治

⑵目的:①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从政治经济上控制西欧 ;

遏制苏联

⑶概况:1947.6 提出,1948年实施

⑷实质:以复兴欧洲为名,借经济手段来稳住资本主义的阵脚,控制西欧,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目的。

⑸影响:

①对西欧:

A 经济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秩序

B 、政治上:西欧各国受制于美国,随着实力增强必然要求摆脱控制

②对美国:

A、经济上:西欧成为美国的海外市场(维护本国制造商出口商的利益)

B、政治上:控制了西欧;稳定了西欧资本主义阵营;遏制了苏联的向西扩张。(均有利于美国实现其霸权政策)

③对苏联:

使苏联感到进一步加强对东欧地区控制的必要(美国曾以此计划为诱饵,吸引东欧各国加入以孤立和打击苏联)

3、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NATO

⑴背景:

A 西欧国家对法西斯威胁的阴影和恐苏症

B 第一次柏林危机——冷战的第一次高潮

①背景:

a、战后,德国及首都柏林被分区占领

b、随着美苏冷战的激化,在德国问题上矛盾日益发展,柏林成为冷战的前沿

②概况: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③影响:

a、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b、造成了国际局势的紧张和世界的动荡不安

⑵建立:19494月,12国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⑶目的:军事上遏制苏联

⑷性质:资本主义阵营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集团

㈡苏联的对抗措施

1、政治上: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⑴成立:1947.9 贝尔格莱德

⑵任务: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上协调各党的活动

⑶影响:

A 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 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按苏联意图部署各国党和行动计划,粗暴干涉兄弟党内部事务,使情报局成为其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工具。19486月苏联更将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南斯拉夫开除出情报局,对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恶劣影响)

2、经济上:经济互助委员会

⑴成立:19491

⑵目的:A 迅速恢复、发展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

B 反击马歇尔计划,巩固东欧地区

⑶成员:苏、保、匈、波、罗、捷六国

⑷宗旨:通过经济互助、技术合作和交流经验,促进会员国的经济发展。

⑸影响:

A、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恢复各国经济起了积极作用

B 、苏联在与成员国双边贸易中没有遵照平等互利的原则,且把它变成推行苏联经济模式的工具,严重损害了成员国的经济利益

3、军事上:华约组织

⑴背景:巩固东欧地区、抗衡北约

⑵成立:19555

⑶性质: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⑷影响:

A 成立之初在保障世界和平和社会主义安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后来成为苏联粗暴干涉东欧各国事务的工具(镇压“布拉格之春”

B 东西方之间最终形成了两个对立的军事集团

C 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五、冷战的特点

①是除直接交战以外的全面对抗

②双方争夺重点在欧洲

③在全球冷战下不排除局部地区非直接对抗的热战

④政治上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力量对立

⑤经济上表现为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

⑥军事上表现为两大集团激烈对抗

⑦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

六、冷战的影响

⑴消极影响:

冷战局面是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政策的结果;

局部冲突不断,国际危机频繁,使人类面临战争的危险 (古巴导弹危机)

双方争夺重点地区未见热战,但局部热战不可避免 (朝鲜、越南战争)造成一些国家的分裂和领土纠纷(德国分裂、朝鲜分裂)

④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对立。

⑵积极影响:

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疑难解析

1美苏的冷战措施以及影响

2冷战当中为什么又会发生热战?爆发了哪些局部热战 ?结果如何?它对美国的霸权地位产生了什么影响?

⑴发生热战的原因:

①双方较量和争夺激烈,只能通过热战来解决;

②美国自认为在亚洲占有军事优势,所以敢于军事介入。

⑵主要战争: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⑶结果:美国失败

⑷对美国霸权的影响: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在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美国。

基础金题

1.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组织的建立 D.华约组织的建立

.1947年美国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经济、军事援助,这是实施

A.《北大西洋公约》 B.马歇尔计划   C.冷战政策   D.租借法案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意味着美国要

A.征服全世界   B.充当世界警察  

  C.维护世界和平   D.与苏联争夺霸权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北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C.德国的分裂  D.华约的建立

.马歇尔计划实施的影响不包括

A.推动了西欧的经济恢复和发展 B.美国加强了对西欧的控制

C.稳定了资本主义阵营 D.给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压力

.二战后德国和朝鲜的分裂本质是

A.国际政治力量意识形态不同的产物   B.东西方冷战的产物

C.美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的产物   D.德日战败的产物

7.20065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发表讲话批评俄罗斯的现状。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敦演说 B.杜鲁门的国情咨文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D.戴高乐的就职致词

8.教材《冷战的开始》中《来吧,小鱼》一图表明

A.杜鲁门主义出笼,美国开始在全世界扩张

B.“马歇尔计划”对西欧控制的加强

C.“北约”的组建,欧洲成为美国防御的最前沿

D.“马歇尔计划”稳定了欧洲的秩

9.第一次柏林危机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 B.美苏的“冷战”

C.苏联的封锁 D.德国的分裂

3 美苏争霸

知识网络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

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㈠第一阶段:50年代中-60年代初

㈡第二阶段:60s70s

第三阶段: 80年代~90年代初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

1、美苏争霸的概况

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技的竞争。国际力量的对比,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和科技力量,

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

3尼克松主义: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⑵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 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 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

6.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7.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8. 这幅漫画不能直接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世界曾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B.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C.美苏争霸威胁到世界和平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9.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到:“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为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

4 两极格局的结束

知识网络

一、两极格局结束的原因

1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2、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主要因素

3、日本和西欧的崛起

4、社会主义阵营解体

5、第三世界的兴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二、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

⑴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1989年被称为“东欧年”)

⑵原因:

A、内部原因

①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

②经济原因:照搬苏联模式所带来的消极后果(根本原因:各国没能找到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③政治原因:执政党与政府威信低,脱离群众

B、外部原因

①苏联因素: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与蜕变

②西方因素: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探究一:【历史纵横】阅读教材102页的历史纵横,德国的重新统一说明什么?

⑴说明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它是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利于国际局势的缓和。

⑵但是德国的统一是以民主德国放弃社会主义道路,并入联邦德国为代价,又说明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自身国际地位。

2、苏联解体

(1)背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催化了东欧各国的剧变

国内经济持续下滑

民族日益矛盾尖锐

党内斗争尖锐化

(2)八一九事件1991

(3)苏联解体—— 1991.12.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 ——建立独联体

(4)苏联解体的原因

A、内部原因

①历史原因 :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根因)

②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主要原因)

B、外部原因:西方资义国家对苏联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⑸苏联解体影响:①标志两极格局的结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②标志冷战结束

③标志雅尔塔体系瓦解

探究二:『学习延伸教材103页』东欧巨变苏联解体是否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⑴不是。

⑵①它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

②是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曲折

三、两极格局结束的影响

⑴对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要独霸世界,插手世界各地事务;
⑵世界形势出现新特点:总趋势趋于缓和,但并不太平(地区,民族);呈现缓和紧张,和平和动荡并存的局面;
⑶对社会主义: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社会主义遭受挫折,应该要吸取教训,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⑷对第三世界的影响:不利(要挟,施压,混乱);有利(和平发展为主,利于经济振兴)
⑸世界格局: 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呈现多极化的趋势;
⑹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加速,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一体化加快;
⑺对中国: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

疑难解析

1、通过对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的分析,我们应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本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2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不断深化改革,以解放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4)必须重视国内民族问题,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搞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

5)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保障经济建设;要搞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

6)要抵制和平演变和资本主义的侵蚀。

2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上世纪两个大的国际格局的变动有何不同?

⑴其一,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⑵其二,这种格局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变化的;

⑶其三,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各集团、各组织的综合国力、实力的强弱。)而实力对比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3、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规律: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动因是格局中主角力量的消长以及力量对比的变化。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直接动因是主角对自己国家利益的考虑及外交政策的调整。

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都和主要国家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和改变相联系。总之,一种世界格局的形成,是世界上各种力量经过不断消长变化和重新分化组合,从量变逐渐发展到质变,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均势的结果。一种世界格局的解体,则是这种稳定的均势被打破,再也无法保持下去的具体表现。

国际经济关系是最基本活跃的因素,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的发展变化。

基础金题

1.戈氏新思维“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导致

A.美国放弃核战略 B.用人性论麻痹了西方国家

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瓦解 D.缓和了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

2.美苏争霸中美苏关系的变化说明

A.军事发展要以经济为基础

B.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不能和平共处

C.只要存在大国就一定有争霸战争

D.苏联争霸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

3.东欧剧变的原因不包括

A.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给其人民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

B.西方的和平演变策略

C.执政党地位的丧失  

D.德国的统一

4.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

A.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B.德国的统一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D.布什政府新政策的出台

5.里根政府的政策不包括

A.重振国威,以实力求和平

B.以经济和科技竞赛拖垮苏联

C.发动宣传攻势在思想意识领域打击苏联

D.缓和与苏联的关系,与其合作

6.美苏争霸对国际局势有利的方面包括:

①防止了以战争解决国际争端②限制了核武器的扩散③绕过联合国安理会,为所欲为④以签订协议来解决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的削弱

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

C.戈尔巴乔夫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

D.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

8.198911月柏林墙开放后不久,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此景反映

A.两极格局形成 B.两个德国出现

C.两德统一在望 D.美苏冷战结束

9.俄罗斯与其他宣布独立的10国于199112月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独联体

A.国家的联合组织 B.欧洲的区域经济集团

C.冷战时期出现的军事集团 D.一个主权国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6f2051dc5da50e2524d7fa2.html

《选修3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