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发布时间:2017-03-30 12:49: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1808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黑格尔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理解。离开历史的语境,黑格尔哲学及其意义就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历史哲学》黑格尔1822年在柏林大学时做的世界历史哲学讲演录,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观。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黑格尔是一位有“巨大历史感”的思想家,赞扬“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德国哲学家勒维特说过,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基本上是用历史术语思考出来的,在他之前没有别的哲学这么做。在黑格尔之前,还没有一个哲学家像黑格尔那样,试图全面把握历史的性质。正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但黑格尔并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尽管他甚至被人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但他决不是要实证地描述具体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提供一个全面理解人类历史的构架。

一、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

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概括:

 第一,坚持自然和历史之间的区分。按照黑格尔的看法,自然只有周而复始的循环,那里不会有新事物出现,“太阳下面没有新的东西”;历史就不同了,它不断有新东西出现,这种新东西是由精神创造的。或许,黑格尔这个思想是在康德关于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区别的影响下形成的。按照康德的说法,自然世界遵循的是自然规律,而人的世界遵循的是自由规律。

 第二,一切历史都是精神的历史。对黑格尔来说,自然界是没有历史的,而在历史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精神’在本性上不是给偶然事故任意摆布的,它却是万物的绝对的决定者。”精神的特性是它依靠自我而存在,因而它是自由的,它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达到自我意识。精神可以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实现自己。历史的过程就是精神的展开过程:“世界历史可以说是‘精神’在继续作出它潜伏在自己本身‘精神’的表现。”

 第三,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是理性。按照黑格尔的看法,人的精神活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在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体现出来,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存在着热情、意志和欲望等“主观方面”。这些主观方面都是精神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这一大堆的欲望、兴趣和活动,便是‘世界精神’为完成它的目的使这个目的具有意识,并实现这目的——所用的工具和手段……然而前面所述各个人和各民族的种种生活力的表现,一方面,固然是它们追求和满足它们自己的目的,同时又是一种更崇高、更广大的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关于这一种目的,各个人和各民族是无所知的,他们是无意识地或者不自觉地实现了它。”在历史中,各个民族或者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目的而相互斗争,并由此受到损失,而理性的普遍东西却不会受到损失。理性就是通过热情、利益等主观的方面作为手段而达到自身的目的,这就是理性的狡计。

 第四,历史都是精神发展的历史,而精神的发展有其内在的逻辑。在这里,历史的转换就是逻辑的转换被置于一个时间的标尺上,历史只不过是一种逻辑关系在时间上的展示。因此,历史上所出现的各种事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这种必然性是由逻辑的必然性所决定的。对于黑格尔来说,在时间序列中出现的历史现象是由逻辑的必然性所决定的。这种决定论思想也被称为现象和本质关系的决定论,黑格尔的逻辑学通过否定之否定所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抽象的思辨的历史。

 第五,历史的进程在理性国家中达到终结状态。黑格尔的这个观点受到人们的诟病,认为这是美化现代国家,特别是当时的德国。柯林伍德却为他辩护,认为历史研究只研究历史,而不研究未来,未来对于黑格尔来说,是一本永远没有打开的书,因此,历史必须在现在结束。但是,黑格尔所强调的达到历史终结状态的国家不是德意志王国,而是这样的国家:“‘国家’是道德的‘全体’和‘自由’的‘现实’。”在这样的国家中,个人和社会达到了统一。《精神现象学》中关于“精神”部分所描述的就是社会历史。“在‘精神’阶段里,意识则进一步表现为普遍意识,表现为社会。主体与客体、个体性与普遍性在这里得到了进一步的统一。”实际上,在“精神”这一部分,黑格尔所讲的是“伦理”和“道德”问题,因此,社会历史中如何实现个人和社会统一的问题,是其中的核心问题。对于黑格尔来说,“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在这里,个人和社会达到了真正的统一。

二、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是近代资产阶级理性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全面总结,它完成了对历史方法的哲学提升,从方法论上确立了哲学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地位。

世界历史是精神、理性的自我展开,那么世界历史的每一个阶段,就是精神。理性发展的一个必然环节,其担当者是一个个具体的民族和国家。根据这一基本观点,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或四个王国,即东方王国、希腊王国、罗马王国、日耳曼王国。这四个阶段是精神“以求绝对知道自己,从而使它的自我意识从自然直接性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而达到自己本身”的运动过程。黑格尔把世界历史的诸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人生,东方世界是历史的“幼年、少年时代”,希腊世界是历史的“青年时代”,罗马世界是历史的“壮年时代”,日耳曼世界是历史的“老年时代”。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的绪论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区分了观察历史的三种方法。他指出,哲学的世界历史不是历史学意义的世界历史,先从世界历史做出一些普遍的观察,再从世界历史的内容举例来证明,而是世界历史本身。世界历史本身不是现象的东西,而是实质的东西。黑格尔为了进一步明确哲学的世界历史,他区分了观察历史的三种方法:原始的历史、反省的历史、哲学的历史。原始的历史是史学家所经历的那个时期,其特征是简单地直观,史家只是简单地把外在的现象移到精神观念的领域,其间历史的民族精神尚未觉醒。反省的历史又包括普遍的历史、实验的历史、批评的历史与概念的历史四类。普遍的历史在范围上已经突破了原始的历史的局限,涉及到一个民族、国家或者整个世界的全部历史。它在方法上要求用抽象的观念去整理历史资料并作梗概的考察。实验的历史则是史家通过实验的反省和把握过去和现在历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注重过去的历史对现实的意义。批评的历史是一种历史的历史,它注重对各种历史记述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批评与检查。概念的历史则是指民族的艺术、法律、宗教等部门的历史,因其观点的普遍性,成了达到哲学的世界历史的过渡。由此可见,反省的历史的范围已经不限于它所叙述的那个时代,在历史时空维度上超越了原始的历史。它既有对历史本身的考察,又有对历史学的反思,在方法论上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觉,并开始触及到历史的精神和内在联系。与前两种考察历史的方法不同,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历史是最为完善的历史研究方法黑格尔指出“从世界历史的观察,我们知道世界历史的进展是一种合理的过程,知道这一种历史已经形成了‘世界精神’的合理的必然的路线——这个‘世界精神’的本性永远是同一的,而且它在世界存在的各种现象中,显示了它这种单一和同一的本性。正像前面所说过的,这种本性必须表现它自己为历史的最终结果。”这里,黑格尔通过将理性与世界精神统一起来,就从逻辑上完成了对历史方法的哲学提升。

三、 黑格尔对中国的看法

黑格尔认为“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当今的情状,但在很长的历史时间内中国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东西代替了一种对峙”,中国历史在的历史进程中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但我们不能否认中国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进行着部分的量变。我们把东西方的历史比作一个大舞台,东方的舞台上是不同的人在演绎着同一个戏,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再演,每个人对戏的认识不同多少就会有一点的变化,随着时间的流动,也许就会在某天发生大的变化。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不可认知性,中国的历史也许走的路长了就会忘记出发的目的,自己在发展中会因时势发生一些损益。而西方的舞台和中国相比就热闹的多了,是不同的人在演绎不同的戏,一会是罗马人在唱主角,一会是希腊人在唱主角,一会是日耳曼人在唱主角,总之西方的历史是五彩缤纷的,让人眼花缭乱,这样就显得中国的历史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大的变化,或者说是没有西方那样激荡的变化,但中国在其体制内部也在发生着变化,这样把中国长时期没有变化说的就显得太过武断了。由此可见,说某一件事物时总是有一个参照系,如果把中国几千年的变化和西方的变化相比就显得中国毫无生机和活力,好像就是不同的人在做皇帝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从这个角度来看黑格尔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历史哲学》中,黑格尔毫无疑问是站在“欧洲中心论”的立场上看待世界历史进程的。从他对中国的看法就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一点。黑格尔认为中国是历史的开端,并且仅只是历史的开端。他认为“: 中国和印度可以说还在世界历史的局外”,将中国排挤在世界历史之外。黑格尔认为中国的道德不是来源于个人内心的自觉,而是像法律一样是一种外在的强制,因而个人没有自由。在政治上只能是极端专制的政治。没有自由、没有发展,这就注定了中国只是一道历史的门坎,在这个门坎之外的没有历史,在这个门坎以内的进入世界历史之中,作为门坎的中国和印度都只是一个开端而已。黑格尔只有贬低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文明古国,才能成全他的体系,成全他的“欧洲中心论”。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2】 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7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5a115d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5.html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