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家思想看《林泉高致》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从道家思想看《林泉高致》
摘要中国山水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到宋代可以说是蔚为大成,山水画理论也在宋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代表是北宋郭熙的《林泉高致》。一方面,郭熙为宫廷画家,这部著作无疑是有儒家思想承延的。但是在另一方面,郭熙少时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林泉高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这部著作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林泉高致 道家思想 影响 郭熙

中国的山水画理论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郭熙的《林泉高致》之前,东晋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南朝刘宋时期宗炳的《山水画序》和王微的《叙画》梁元帝萧绎的《山水松石格》,唐代王维的《山水诀》《山水论》,五代荆浩的《笔法记》都是重要的山水画理论文献。到北宋中期,郭熙《林泉高致》是山水画理论的集大成者。
郭熙,字淳夫,河阳温县人,世称郭河阳。好道学,喜游历。曾临摹李成山水画而受到启发,笔法大进。受到神宗的赏识,授书院艺学,后升至待诏,成为宫廷画院最重要的成员。代表作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郭熙关于绘画的一些思想,经他的儿子郭思整理成《林泉高致集》一书,共分《山水训》《画意》《画诀》《画题》《画格拾遗》《画记》六篇。前四篇为郭熙的艺术见解,系统而深刻地表述了郭熙的艺术思想, 既有对人与自然山水之审美关系论述,亦有对具体绘画技法的探讨,且分章分节论述,篇幅大增,可谓长篇巨制,《林泉高致》是中国山水画理论最高成果之一。
后两篇为郭思所作,郭思还为《林泉高致集》作“序”。在“序”中说,他跟随其父游历山水,而将郭熙所谈艺术话语加以记录整理。“先子少从道家之学,吐故纳新,本游方外,家世无画学,盖天性得之。遂游艺于此以成名”。郭熙“少从道家之学”而又“本游方外”说明郭熙少年就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在《林泉高致》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道家思想这条红线的始终贯穿。 一、对山水画的根本看法
郭熙从“人情”本质上看待自然山水。人情即人性,从人性的本质上来看,人人都厌恶繁锁的世俗生活,向往清静怡人的烟霞圣境,人们不能常在这些自然胜境中观览,但能用画笔将这些山水胜境表现出来,这和宗炳所谓老之将至,不能再返山林,而“披图幽对,坐究四荒”很相近。郭熙说到山水画的功能是“快人意”和真山水使人愿“常处”“常乐”是一致的。郭熙对山水画功能的看法与宗炳的“畅神”论是一脉相承的。对山水画产生和存在根本原因的看法上,他写道:
君子之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渔樵隐逸,所常适也;猿鹤飞鸣,所常亲也;尘置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岂仁人高蹈远引为离世绝俗之行而必与箕颖埒素,黄绮同芳哉?白驹之诗,紫芝之咏,皆不得己而长往者也。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鄢,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况漾夺目。此且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

在郭熙看来,人们之所以爱夫山水和喜欢山水画,其根本原因就是人的本性中有“林泉之志”。这一看法是很深刻的,其思想基础是老子的顺应自然和庄子天地有大美的观点,正是天地自然之中有“大美”,所以观赏自然或山水画才能怡悦性情而“快人意”。可以说,郭熙系统而深刻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亲密交融的审美关系,把热爱山水及其创作与欣赏山水画看成是人的本性的需求,从根本上回答了山水画产生的原因。

二、对创作与鉴赏的态度
古人品画,皆不称“美”,而称之为“神”“妙”“逸”“能”等,这也可以追溯到道家老子的哲学思想,“妙”这一范畴就是由老子第一次提出来的。郭熙的山水画美学思想继承了这一传统,提到的“景外意”“意外妙”,是要使画家从内心中鉴赏,和画家的意境结合并升华得到。这种升华是一种人生意境上的提升,一种顿悟。庄子心斋和坐忘的思想也影响着郭熙对山水画创作与鉴赏态度的看法,《林泉高致·画意》写道:
世人止知吾落笔作画,却不知画非易事。庄子说:“画史解衣盘礴。”此真得画家之法。人须养得胸中宽快,意思悦适。如所谓易直于谅,油然之心生,则人之笑啼情状。物之尖斜偃侧,自然布列于心中,不觉见之于笔下。晋人顾恺之越构层楼以为画所,此真古之迭士。不然,则志意己抑郁沉滞,局在一曲,如何得写貌物情,摅发人思哉?
郭熙认为,绘画创作必须有庄子所谓解衣盘礴的心境,要胸中宽怀,意思悦适,这样才能把握自然而画之于笔下。郭思还记其父关于欣赏诗之佳句也应有静居燕坐、明窗净几之环境。绘画创作“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原”。创作也好,欣赏也好,绘画如此,诗歌也如此,都必须有胸中宽阔,意思悦适的心境,而不能抑郁沉滞,局于一曲。 三、对自然的观照
老子提出道家的核心思想——“道”“道”是万物的本源,却不是有特殊神性的东西,其主要特性是“自然”。延伸到美学上,这种“自然”属性便导向了崇尚自然美。人们和自然景物的这种审美关系,是实际地观照自然时发生的,但这些美好的自然景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愉悦,是“人情所常愿而不得见也”,于是山水画就成为自然山水景观与人观看自然山水时所产生审美意识的一种替代物。
郭熙主张以审美的目光而不是以功利的目光来看山水,因此观察自然也就相当仔细,郭熙以林泉之心临山水,以人之性情观景物。
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比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见青烟白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画令人起此心,如将真即其处,此画之意外妙也。

郭熙将人的不同心境、情意同四时之不同的景色加以对应,“情以物迁”这就是表现出了画的“景外意”山水画不但使人具有“欣欣”“坦坦”等心情,而且还能让人产生如临真境,而产生思行、思望、思居、思游的实践行为感觉,“此画之意外妙也”。由观看山水画“景外意”,再到“意外妙”,步步深人而至妙境。
郭熙也山水画论发展了庄子“与物为春,与物有宜”的观点,
如《林泉高致·画题》中
谈到以春景为画题时可画出无数春色风光画:
谓如春有早春云景,早春残雪,早春雪霁,早春雨霁,早春烟霭,春云出谷,满溪春溜,春雨春风,作斜风细雨,春山明丽,春云如白鹌,皆春题也。
只有抱着庄子的“与物为春”的自然审美态度,觉得自然是可亲的,是怡悦性情的,才可能产生仔细观察、体味与表现自然的欲望和行动。郭熙的对自然的观照其实就是庄子所说的“物化”“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舆,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逮逮然周也。”梦中的庄周与蝴蝶已经没有了区别,物我交融就是物化。中国人很早就已指出人的各种情感意绪与不同的自然景观具有某种对应关系,人的心理结构与自然事物异质同构,而这实际上是中国人长期在观察自然、欣赏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的一种审美关系的表现,是物以情观,身与物化的结果。郭熙在山水创作时所达到的这种山川即我、我即山川的境界也就是“物化”所达到的境界。 四、“三远”说
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山水正是天地之大美的具体形态,郭熙说,“山水,大物也”欣赏山水画时由于它是“大物”因此要拉开一定距离来观看,方能见得山水的形势气象。山水是大物,要表现这种大物,也要有相应的方法,如何才能将大山阔水表现在方寸之图中呢?郭熙的“三远”理论,既是根据中国山水画的要表现“大美”的创作特点概括出的构图与空间处理规律:
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其人物之在三远也。高远者明。深远者细碎。平远者冲淡。明者不短。细碎者不长。冲淡者不大。此三远也。
另一方面,“三远”也是道家思想在山水画上的体现。老子把“有”“无”之间的微妙关系,叫做“玄”《老子》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远的归宿是“无”“无”正是道家所主之中心。郭熙的“三远”法正是道家思想在山水画上的体现。由远而观山水,则形质和颜色浑同一体,便如《老子》云“混而为一,其上不嗷,其下不昧„„复归于无物。”远是山水形质的延伸,此一延伸,是顺着一个人的视觉,转移到想象上面。由这一转移.使山水的形质,直接通向虚无.由有限直接通向无限,人在视觉和想象的统一中.可以明确把握到从现实中超越上去的意境。在此意境中.山水的形质烘托出了远处的无。这并不是空无的无,“远水无波,非无尔,如无耳。”可以说,郭熙的“三远”说,是在“远”的自觉上,以“玄”的目光发展的创作规律。
郭熙本人既是北宋一流山水画家,他“少从道家之学”使他打下了道家精神中亲和自然的思想基础,帮助他形成“林泉之心”或“林泉之志”《林泉高致》一书的确贯穿了所谓“丘园养素”“烟霞仙圣”的道家精神。郭熙之后,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发展也已经成熟,并出现了一些其他经典著作,如石涛的《画语录》。这丝毫不影响郭熙和《林泉高致》在我国美术史上的地位。《林泉高致》不仅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与技法的百科全书,而且也是中国人包括画家与自然的审美关系的一块心路里程碑。它是中国也是世界美学史上的一部重要的著作。


参考文献: (1赵廷仁.郭熙《林泉高致》的儒道思想.[J].西北美术20072 (2董栋.中国山水画中的道家美学思想.[J].美与时代201110
(3王康.论中国绘画中道家思想的影响.[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4林可济.庄子美学精神与古代山水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5荆琦.高蹈远引——解读《林泉高致》中蕴涵的“远”观念.[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4
(6吉文明.《林泉高致》中“远”的审美观照方式与郭熙美学的理学倾向.[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f9dac44028915f804dc2cf.html

《从道家思想看《林泉高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