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对芦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6 20:14: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八十年代初开始,“芦荟热”在我国悄然兴起,近几年芦荟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从种植业、产品加工业到消费市场的培育都显示出一定的发展势头,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里我们就芦荟产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前景、优势条件、存在问题等方面作一综述。

一、我国芦荟业发展现状

  早在1000多年前芦荟从非洲地中海沿岸传入我国后,就作为中药载入药典史册。

  我国的芦荟事业开始于八十年代初,近几年随着芦荟的医疗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可,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芦荟热。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芦荟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已渐渐形成了高潮,出现了大批种植者和经营者,在种植技术、芦荟制品加工(包括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规范市场、监督产品质量,2000年9月由国家轻工业局颁布了关于“食品用芦荟制品”和“化妆品用芦荟制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标准,并将于2001年2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的芦苔制品已有了质量保证的技术依据。但总体来说,我国的芦荟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产业化还未形成。

  目前在我国栽培的芦荟品种主要有三个:美国库拉索芦荟(翠叶芦荟)、中华芦荟和日本木立芦荟。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均有栽培,尤以海南、云南、福建、广东等地较为集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芦荟种植面积约为1.2万亩左右。芦荟初加工产品主要有凝胶和干粉,深加工产品有化妆品、保健品和药品三大系列。现阶段我国芦荟的加工规模较小,国内年产20吨原汁的厂家不多,部分干粉还需从国外进口,加工技术水平也不高。目前全球芦荟产品约3000种以上,而我国仅有30余种,与同类产品相比,市场占有率还很低。因此,我国芦荟的开发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拓展,芦荟的多方面功能还没有得以全面开发应用。而且我国的芦荟产品大多属于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特殊疗效的芦荟药品还很少见。

  由于前两年芦荟市场需求量较大,一度造成芦荟苗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甚至超出了它自身原有的价值,出现了炒苗的现象。于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除一部分采用常规分蘖苗以外,组培苗的生产也因此应运而生,不仅一些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甚至一些企业、个人也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芦荟的组培工作,组培能力大的超过年产300万株以上,小的也能达到年产10-20万株。就全国范围来讲,目前己经具备了年产几千万株组培苗的能力。我国芦荟种苗目前年产量约为2000万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来自组织离体繁育。

  当前我国的芦荟企业绝大多数仅限于种植阶段,相对于我国目前芦荟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来说,种植面积和产量是有些过剩。加工芦荟制品原料质量差,加工设备和技术落后,使得大量成熟的鲜叶没有出路,造成种植业产品积压,挫伤了种植者的积极性,对芦荟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总之,我国的芦荟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既面临着基础薄弱、储备不足、产品较少、企业规模较小、科技含量不高、消费者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适应和进口芦荟产品的竞争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新兴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芦荟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1.有资源开发优势

  芦荟自隋末唐初就引入中国,作为中草药在民间应用己有一千多年历史,在海南、云南、四川、广东、福建、广西等省都有野生与栽培。八十年代开始,芦荟在我国的栽培面积据不完全统计已由3000亩增加到现在的12000亩。据专家推测,如果全面发挥我国芦荟的种植潜力,可种6万亩。

芦荟是一类适应干旱、炎热、土壤贫瘠环境的高经济价值植物。在我国西南、华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面积的干热地带,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无法进行一般作物的生产,如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优良的芦荟品种,扶植和发展芦荟加工产业,综合利用芦荟资源,既改善了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又开辟出一条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使贫困地区富裕起来的新途径。可见在适宜芦荟生长条件的贫困地区科学发展芦荟产业是符合市场需求的,拥有美好前景。

  2.国家已开始重视

  近年来,国外芦荟新产品不断推出,有些已进入中国市场,为此,国家科学技术部作出了“抓住机遇,尽快开发”的指示。在一九九八年三月召开的第二次芦荟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家科学技术部韩德乾副部长提出了关于培育中国现代化芦荟产业的三十二字方针,即:“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集成、制定国标、扩大开放、培育人才、开创名牌、加强管理”,这无疑是对我国芦谷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性意见。

  3.芦荟工业化生产大有潜力

  随着芦荟有效成分和功效基础研究的深入,加工制造技术的提高以及生物技术的发展使芦荟的开发应用上了一个新台阶。芦荟原料及其制品1997年全世界营业额已突破650亿美元(国际芦荟科学协会IASC报道)。我国市场1997年芦荟产品销售额为1亿元人民币。国外对芦荟的开发利用规模以美国为最大,仅德克萨斯的芦荟公司就拥有数千公顷的种植园,年产5万吨芦荟胶仍供不应求。但在我国医药工业所用的芦荟原料主要还依靠进口,在食品、日化品开发上,芦荟的应用也远远落后。最近几年,我国芦荟研究开发开始呈现出良好的态势,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世界水平相差甚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芦荟开发应用潜力巨大。

  4.芦荟原料及制品的出口前景看好

  在日本,芦荟被誉为“二亿人的医生”,对芦荟的理论研究也以日本为最。但受气候条件限制,芦荟通常只能在保护地种植,成本较高,因此芦荟原料大多依赖进口。除日本外,欧美许多国家也大量进口芦荟原料。

  5.芦荟的研究开发不断深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在国外,芦荟的研究论文和专利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有关芦荟的专利只有13件,80年代达到157件,1986-1993年仅在美国申请的含有芦荟成分的专利就有594件,可见国际上有关芦荟的研究开发还在不断深入。年销售额为13亿美元的美国永久芦荟公司总裁雷士蒙认为,芦荟的研究开发工作目前尚处于萌芽期,未来的前景是无可限量的。

  6.我国芦荟产品市场潜力很大

  我国无论化妆品、食品饮料市场,还是药品市场都是巨大的。据了解美国的芦荟产品已达1500多种,产值近20亿美元。我国的芦荟产品仅30多种。目前中国化妆品产值约为200亿人民币,而芦荟化妆品所占份额很小。与国际上芦荟产品的发展水平相差甚远,处于起步阶段,如能科学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芦荟的功效,有助于建立芦荟产业发展的环境,正确引导芦荟产品市场的消费,以高品质、高产量、多品种、低价位开拓市场并参与国际竞争。

三、我国发展芦荟产业具有的优势和条件

  芦荟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自80年代在中国兴起以来,走过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随着国际上对芦荟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美国、日本、韩国对芦荟的研究和开发利用速度大大加快,其应用范围不仅限于护肤保湿品、洗涤用品、保健食品,而且已涉及到医学领域。所谓芦荟产业是包括利用芦荟植物资源为原料,用高新技术开发应用芦荟的产业。要想使这一高新技术产业走向高效健康发展的轨道,就应充分认识我们的优势所在。

  1.我国适宜种植芦荟的地域较广

  中国有大面积的天然种植芦荟的地方,如海南、云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西昌等热带亚热带地区都可以露天种植。芦荟一般在通气透水性强、排水性好的沙性土壤中生长发育较快。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仅海南适宜种植的区域就有3.36万平方公里。现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北京、上海、辽宁、吉林等借助保护地(温室、大棚)也有种植,这样芦荟的可种植区域扩大了,形成了中国特色。

  2.栽培技术容易掌握

  芦荟种植生长条件并不苛刻,容易掌握栽培技术,而且对土地要求不高,不需精耕细作,只要粗放管理就可获得效益。

  3.种植芦荟对保持水土、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将起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芦荟在劣质土壤、沙土地带、缺水地区、干燥或潮湿气候下均可生长,可起到防风固沙、绿化的作用。21世纪议程,旨在回归大自然,全世界都在发展高科技、搞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芦荟产业符合未来的趋势和潮流。

  4.拥有科技队伍和对芦荟基础研究的深入为芦荟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我国已有一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投身于芦荟事业,致力于芦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研究机构有北京轻工业学院、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华西医科大学、华南植物研究所等单位。这些科研单位对芦荟进行了基础研究,并在芦荟的提取、浓缩、鉴定方法、美容、保健、医学效用等方面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进一步证实了芦荟的价值和应用开发潜力。

  5.随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及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人们对保健医药的需求更加迫切,芦荟这种神奇的药用植物恰好适应这一形势的要求.

  我国有几千年的中医药历史,中国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世界医药史的重要贡献,也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和发展传统中药,使其与现代医药技术相结合,发展芦荟中药等有特色的产品,我们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中国芦荟产业步入国际市场的关键。1999年度国家重点支持的创新项目中就有对中药资源,包括芦荟在内的开发项目。

四、我国芦荟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度繁殖种苗,盲目上组培工厂化项目,种植面积过大,在缺乏宏观调控的前提下迅速扩大的芦荟数量与产品后期加工之间的矛盾将会日益激化,导致种植产品积压,给芦荟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种植零散,规模小,缺乏统一管理,不能保证芦荟产品稳定的原料来源,而且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低,个别生产者为追求眼前利益,在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化肥,使芦荟原料品质下降。

  3.芦荟企业实力不足,产品缺乏知名度高的品牌。能进行芦荟深加工的企业太少,而且工艺技术水平低,加工设备落后,开发产品品种少,科技含量不高,质量参差不齐。

  4.科技投入少,研究开发滞后,对基础性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缺乏重视。

  5.对芦荟知识的科普宣传,一方面力度不够,致使广大消费者对它缺少足够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存在宣传不实事求是的现象,过分夸大芦荟的作用,容易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6.假冒伪劣产品较多,包括种苗品种以假乱真和芦荟产品以次充好,使消费者难辨真假,给芦荟及其产品的经销带来极大的困难,这种市场混乱的形势对刚刚起步的芦荟产业发展危害极大。

  7.当前我国芦荟产业基本上还处于无序的发展阶段,在品种、种植面积、加工技术、加工工艺、基础性研究、产品开发与市场及相关信息之间缺乏规划与系统性,项目盲目上马,芦荟产业的宏观管理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五、针对我国芦荟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促进我国芦荟产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普及芦荟知识

  发展一个产业应加大宣传力度。芦荟有医药、保健、美容、观赏等功能,这已为世界所公认,要通过多种媒体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这一点,通过客观科学的宣传,建立芦荟产品的消费市场环境。

  2.加大芦荟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力度,制定芦荟产业发展的规划

  政府管理部门与芦荟产业联系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以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为依据,制定发展规划和布局,减少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使芦荟产业更快、更健康地发展。

  3 .科研与生产要紧密结合

  探索科研与生产合作的机制。科研要面向生产的需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是芦荟产业发展的技术保证,增加研究的投入;生产企业是实现芦荟产业化的龙头,是产品开发的主体,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为芦荟的基础研究提供经费支持。芦荟产品的高质量体现在其科技含量上,因此,我们应加强企业与科研部门的合作,加大科研投入,以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我国芦荟产业。

  4.加强芦荟种植基地建设,提高种植水平,规范种植标准和成熟鲜叶采收标准

  从提高种苗质量入手,完善栽培技术,研究出不同气候条件下芦荟的种植模式,扩大种植规模,生产出低成本,质量成分稳定的原料。这是芦荟产业发展的基础。

  5.产、学、研分工合作、互相支持、协调发展,形成技、农、工、贸一条龙的模式

  提倡发展并不断完善“公司+基地+农户”或“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不仅符合我国贫困地区芦荟产业发展的现实,也是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机制。还要建立芦荟产业化体系,使一些较大的公司从研究种植、科技开发、原料加工、产品生产到经营销售形成一条龙,这样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避免低水平重复。

  6.芦荟产业发展的重点在深加工产品

  目前,国内的芦荟种植面积与日俱增,发展速度非常快,只有解决好芦荟的半成品加工问题,才有可能突破芦荟产业发展的瓶颈地带。同时加快芦荟制品和产品标准制定和实施的步伐。

  7.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芦荟产业在我国起步晚,基础研究、加工技术、产品开发等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有助于我们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

我国芦荟化妆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12月 19, 2010 by admin  

Filed under 芦荟行业动态

Leave a Comment

1.我国芦荟化妆品的发展过程。芦荟作为化妆品的添加剂,于80年代后期进入中国市场,但由于当时芦荟加工技术不过关,国内很难找到真正具有芦荟神奇效果的提取物,另一方面消费者对芦荟几乎一无所知,所以最终市场也没有接受芦荟化妆品;六、七年后,芦荟通过完美等公司的传销活动进入中国,比较新颖的销售模式大大推进了社会对芦荟的认知,在传销过程中,人们通过饮用芦荟矿物晶体验到了芦荟的保健效果,通过使用天然芦荟胶等芦荟化妆品对芦荟的美容效果有了了解,广泛的体验为芦荟事业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1996年、1998年在国家科委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两次主持召开了”全国芦荟产业研讨会”以后,真正推动了中国芦荟产业的发展,最近两年以芦荟种植者居多,产品开发以芦荟化妆品居多,在很多区域内形成”芦荟热”,”芦荟产业”引起了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关注。

2.我国芦荟化妆品市场现状和芦荟化妆品产业存在的问题。随着芦荟产业的发展,在全国很多地区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芦荟化妆 品。我们在北京二十家大商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对芦荟化妆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市场上进口芦荟化妆品约占8%,均属高价位,国产的高质量芦荟化妆品 约占13%,属中高档价位,低档劣质产品约占79%,价位非常低。从销售途经看,进口产品多在大商场销售,中高档产品多在商场和专卖店销售,低档产品大多都在小商品批发市场或超市出售。名牌效应是市场价位的依据。纵观芦荟产品市场和生产企业的基本状况,我们认为我国芦荟化妆品行业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商家的投机心理形成了市场混乱

目前芦荟化妆品市场,低档劣质产品居多,鱼龙混杂局面普遍存在,有很多商家只是利用了目前消费者热衷”芦荟”的心理,生产了很多不含芦荟或添加少量芦荟的芦荟化妆品,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使用了这些不添加芦荟的”芦荟化妆品”后,就会对”芦荟化妆品产生怀疑,对芦荟的功效产生疑问,直接影响芦荟产业的发展,败坏芦荟产业的名声;

有些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产品带有很大盲目性,尽管从形式上很多芦荟化妆品企业都是私营性质或股份公司,但生产厂家根本上没有计划经济,缺乏科学的市场分析、市场预测,所以缺乏市场应变能力,有些企业盲从市场,看别人生产什么产品,自己也生产什么产品,造成市场上芦荟化妆品品牌多,品种少,重复开发的现象较普遍,消费者选择的余地不大;

缺乏正确的消费引导。很多人在销售芦荟或芦荟化妆品时,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往往夸大芦荟化妆品的效果,把芦荟化妆品说成是具有全美容功能的超级美容护肤品,过度的宣传就会造成顾客的失望,对芦荟化妆品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市场萎缩。

(2)生产企业规模小、管理落后、技术落后。目前众多生产芦荟化妆品的小企业一哄而上,生产设备、生产环境较差,生产管理比较落后,生产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甚至有个别化妆品厂就在芦荟种植园旁边随意建立几间小房,便要生产芦荟化妆品,根本不符全严格的化妆品企业的要求。这样的企业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难以承受市场的冲击。

(3)缺乏技术,缺少人才。目前这些生产芦荟化妆品的小企业,多数缺乏专业人才,缺少懂技术、懂配方、懂管理、懂市场的专业人才。同时,大多数企业尽管缺技术、缺人才,但对科技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产品开发重视不够,总以为化妆品生产简单。其实不然,真正开发出一个高质量的化妆品是很不容易的,真正做成芦荟高含量,赋予芦荟功效的化妆品就更不容易。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则无法在市场长期立足,无法创出品牌。

(4)缺少稳定的原料来源。虽然我国芦荟产业已起步,但是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厂家能大批量稳定地供应芦荟基础原料,国 内很多芦荟化妆品生产厂只能使用进口的芦荟提取液或芦荟干粉。这一方面造成国内芦荟化妆品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也受到进口原料品种和质量的限制,国内芦荟化妆品行业也难以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开发具有全新功能的化妆品,从而制约了芦荟化妆品行业的发展。

(5)树立长远发展眼光,开展芦荟的基础研究。由于缺乏真正评价芦荟质量的手段,至今关于我国芦荟的基础研究还未真正起步,现在的芦荟行业存在一个通病,就是人云亦云。国外报道芦荟 具有什么功效,我们就宣传芦荟具有什么功效,或者别人说芦荟具有什么功能,我们就宣传芦荟具有什么功能。很少有公司真正进行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说得更近一些,很多公司甚至连提取出的芦荟制品是否保留了芦荟的有效成分,是否仍然具有芦荟原来的疗效等与自己的产品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没有研究过。就想当然地认 为,反正芦荟具有怎样的功能,我们的产品又确实是从芦荟中提取出来的,这就足够了。以赚钱为目的的缺乏长远发展眼光的短期行为。应该说,这种做法就是短期 行为,”既然现在社会上流行什么,我们完全可以借这样的机会赚钱,至于我们的产品是否具有芦荟的效果,那不是现在要考虑的事情,至于说,以后整个芦荟行业 会怎么样,那也不是我个人的事情。反正社会上流行什么,我就生产什么”。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是芦荟化妆品行业正常发展过程中的潜在的巨大危机。

(6)海外产品的侵入是发展芦荟化妆品的潜在危机。面对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柜台,在富有艺术性的进口化妆品的包装和柜台设计面前,收入稍低的人就只有欣赏的份了,因为其不菲的价格实在超出一般人的消费能力。进口化妆品的质量和它的高价格是否相当,答案是否定的,产生进口化妆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150%的进口关税和代理商的高额利润,就拿口红来说吧,我国市场上售价超过200元一支的CD口红,在香港的售价仅为85个港币。可以想象,入关以后,我们的国产化妆品行业将受到多么大的冲击:如果国际知名品牌的价格是八十多块,国产品牌的价格是五六十块,你会选择哪个呢?如果再加上进口品牌铺天盖地的广告的引导和优良的售后服务,国产非知名品牌的自下而上空间到底有多大,就非常值得怀疑了。因此,我们可以说,利用芦荟这一消费热点,建立知名的国产化妆品生产企 业,这是国产化妆品企业崛起的机会。如果不能抓住这一时机,等到入关后,在众多廉价的进口化妆品的夹缝里寻找自下而上的机会,其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河北万邦复临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复方芦荟胶囊

近年来,日本学者的实验更证明,芦荟对抗原和致敏化合物导致的组胺释放都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 但我们可以说,芦荟是目前公认最安全的天然抗过敏药之一。 ... 国外 研究机构也证明,芦荟具有很强的保湿能力,对于留存性产品,如手霜,10%以上的 ..欧美市场上的化妆品百分之八十含有芦荟成分

一、我国芦荟在医药与保健品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芦荟是一种古老的、传统的常用中药,从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都对芦荟的药用价值给予肯定,在我国早有记载,并已载入药典。系采用叶汁干燥入药,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脾之径,主治清肝热、通便、小儿疳积、惊风;外治湿癣,研末敷患处。我国以芦荟配伍的丸、散,如当归芦荟丸、通窍耳聋丸、更衣丸等,近年来研制投产的有复方芦荟胶囊。又据报导,福建各地试制的芦荟烫伤膏、健胃药、整肠药以及治疗胃和十二指肠的芦荟囊即投放市场。国外对其药理作用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证明芦荟有其广泛药理活性,在临床上已应用于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儿科、眼科、肿瘤科等。我国对芦荟的研究和应用,则落后于国外。但最近几年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也开始了对芦荟的研究,如北京轻工业学院海口技工贸实业公司,从1989年开始对芦荟的原汁及化妆品进行研究,并于1994年被美国国际芦荟科学协会吸收为会员。在化妆品行业,对芦荟的利用已形成一股新的热潮,上海家用化妆品厂已配制出十几种芦荟化妆品。在保健食品,尤其是医药方面的研究却不多,虽然研制芦荟新药是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但是用芦荟制药,有其潜在的广阔发展的前景。我国自80年代也开始起步。据报导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所朱亮峰教授等研究了芦荟饮料,研究证明中国芦荟具有促进免疫功能、保肝和预防、保护胃溃疡作用;中国中医研究所戴如琴教授等自1986年开始对中国芦荟进行研究,与中国热带科学院丁慎言教授等合作,对中国芦荟资源、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等基础进行研究,并于1987年合作完成了芦荟饮料的研制,同时与军事医学研究院许锦良教授合作,对芦荟提取物抗辐射作用进行了研究。我们还研制了功能浴液、芦荟软膏及抗癌新药――芦荟胶囊,研究证明中国芦荟具有抗癌、抗辐射增效、抗辐射减毒作用。芦荟饮料临床验证表明对多种慢性病有效,并对其有效部分芦荟多糖的提取、精制、组分及其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研究,为研制开发保健食品及药品打下了基础与提供可能性。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蜀秀等对中国芦荟多糖的结构及免疫作用进行研究。华西医科大学王莉博士与日本医学博士长谷川教授合作对芦荟的抗炎抑菌、肉芽组织增生、血小板形成的抑制作用、增强免疫和免疫调节以及有显著的抗内毒素作用等方面具有一定开创性价值的研究。广西中药研究所的袁阿兴等,也在1994年发表了芦荟的化学成分研究。根据发达国家对芦荟的研究结果及其芦荟的丰厚经济效益而掀起的芦荟热,也正在中国悄然掀起。

  二、我们对芦荟的实验研究与应用研究

  我们对芦荟的研究是从1986年开始,其主要重点是研究我国产的斑纹芦荟(华芦荟)(Aloe Vera L. Var Chinensis(Haw)Berger)。与中国热带科学院合作对我国芦荟品种、植物学特性、生态环境、分布及资源等进行研究;在对中国芦荟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分析了营养成分及主要有效成分多糖、蒽醌类芦荟甙等;并根据其主要成分含量制定了提取物、多糖及芦荟饮料、胶囊等制品的质量控制标准;阐述了提取物及多糖的药理作用,为研究开发中国芦荟新药及保健食品等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可能性,现综合摘要介绍如下:

  ()抗肿瘤辅助疗药――芦荟胶囊的研究

  我们从1986年开始对中国芦荟进行研究,在对保健饮料营养成份分析研究。同时对中国芦荟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了两个提取物。根据国外报导,芦荟提取物可促进损伤组织,包括X线烧伤的再生和愈合以及促进实验性贫血功能的恢复等都具有相当药理作用。国内报导当归芦荟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为此,我们首先对芦荟提取物及芦荟多糖与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许锦良教授进行合作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有抗辐射损伤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寻找有效部位、剂量、给药途径等,将其抗辐射效果应用减轻临床肿瘤病人放疗时毒副作用的可能性,考虑其服用方便和经费的实际困难,首先将提取物研制成胶囊,按照新药审批程序对抗肿瘤辅助疗药的主要药效学进行了研究。

  该项目研究已按我国新药审批办法基本完成申报临床检验延前的各项研究,力争尽早报临床验证权,并已于1994年申请专利,(申请号:94114976.5)

  ()中国芦荟多糖的研究

  我们在1988年对中国芦荟的多糖进行了以下研究。

  1、芦荟多糖的提取,精制方法及组分分析

  本实验用中国芦荟(Aloe vera L.Ver Chinensis (HAW)Berger)鲜叶,系海南岛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提供。

  (1)芦荟粗多糖的提取方法:本实验结果确定粗多糖提取方法,多糖的得率为0.51.0%,含量为40%左右。

  (2)芦荟多糖的精制方法:本实验研究确定的粗多糖的精制方法所得芦荟糖精品,含量可达72.5%。

  (3)芦荟多糖的组分分析和含量测定:本实验所确定的分离提取芦荟粗多糖以及精制法得到的芦荟糖精品,经气相色谱初步分析,构成芦荟多糖的单糖有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及鼠李糖。其相对含量甘露糖为60.73%,半乳糖16.42%,葡萄糖9.16%,木糖3.83%,阿拉伯糖5.45%,鼠李糖4.42%,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

  2、芦荟多糖的药理作用的研究

  (1)芦荟多糖的抗辐射损伤作用根据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学研究所许锦良教授等,对我们研制的中国芦荟提取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小鼠中度造血型辐射损伤可显示较明显的抗效作用,但该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其中何种成分与抗效作用关系密切,至今尚清楚,因此如能对该提取物的某些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无疑对认识芦荟提取物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质量控制,以及进一步阐明其抗放作用的机制都是有意义的,现已证明某些细菌和植物多糖具有不同程度的抗辐射损伤作用和免疫刺激的作用。为此,对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芦荟中分离提取制备,芦荟多糖抗辐射损伤作用作了初步评价。

  A、腹腔注射芦荟多糖的抗放效价

  A1、不同剂量给药的效果:小鼠在受8.5Gγ线照射前30分钟给小鼠腹腔注射芦荟多糖后,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活存率50.054.163.3(1),与对照组比较,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1P0.001)

1:不同剂量芦荟多糖照射8.5GYγ线前30分钟腹腔注射对小鼠的抗放作用

剂量

mg/只) 活存率 提高活存率

%

给药 对照

大剂量组 19/30 0/30 63.3***

中剂量组 25/39 4/40 54.1***

小剂量组 12/19 4/30 50.0***

  **P<0.01  ***P<0.001  以下同

  A2、芦荟多糖抗放作用的有效作用时间:由表2可见,如在照射前306090分钟腹腔注射,可分别比对照组提高活存率63.3%、59.8%、86.8%和86.7%,表明芦荟多糖抗辐射损伤的有效作用时间大于1.5小时以上,最低剂量,亦有抗放效价。

2:芦荟多糖照射8.5GYγ线前腹腔给药对小鼠的抗效作用

给药 活存数 提高活存率

%

剂量(mg/只) 时间(分) 给药 对照

小剂量 30 12/19 4/30 50.0***

小剂量 60 9/10 0/9 90.0***

大剂量 30 19/30 0/30 63.3***

大剂量 60 24/35 3/34 59.8***

大剂量 90 15/15 2/15 86.7***

 

B、灌服给药后抗放作用观察

  由表3可见,于8.5GYγ线照射前60分钟给每只小鼠灌服后,结果与对照组一样,未见有活存率的提高,与芦荟提取物相比,抗放效果均不佳。在抗放药物研究中,迄今未找到口服满意的多糖体,如银耳多糖、紫胡多糖、细叶蓟多糖等注射给药抗放效果较明显,但口服途径给药效果均不好或无效。

3:芦荟多糖照前1小时口服给药对受8.5GY照射小鼠的抗效作用

剂量(mg/鼠) 动物数(只) 活存数(只) 提高活存率(%

小剂量 10 0 0

大剂量 10 0 0

对照 9 0 _

 

  辐射损伤所造成的综合症状,取决于机体所接受的剂量,超过20GY照射可造成中枢系统综合症状,较低剂量照射时,可造成胃肠道辐射综合症状,低于10GY照射剂量,主要发生造血损伤综合症,包括多种多糖体在内的大多数生物药剂,仅对辐射造血综合症有不同程度的预防或治疗效果。对造血生成细胞和免疫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刺激这些细胞的增殖和恢复,使照射机体度过急性放射病极期而存活。芦荟多糖可提高辐射小鼠的活存率,其主要作用环节可能也是为此。

  芦荟提取物可显示较好辐射预防作用,芦荟多糖是其诸多成分中的一种主要成份,因此认为芦荟多糖是芦荟抗放有效主要成份之一。

  (2)芦荟多糖抗肿瘤药效初步研究

  根据中国药品生物制品鉴定所陆祺祥老师等对我们研制的芦荟多糖进行抗肿瘤药效初步实验结果如下:

  A、试验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对S 180实体瘤有一定抑瘤作用(见表1),芦荟多糖低、中、高三个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P值均〈0.01,但与复方天仙丸比较芦荟多糖效应低于复方天仙丸,此项实验结果证明口服芦荟多糖有抗肿瘤作用,其中低剂量组药效最好,根据此一结果及国外成功的研究结果,提示可以对此进行深入研究。

1:芦荟多糖对S 180实体瘤抑瘤效应

组别 剂量

mg/kg/d 鼠数

活存/开始 瘤重(g

X±SD 瘤重抑制率

% P

对照组 同体积液体 10/10 1.32±0.45 - -

复方天仙丸 4000×7 9/10 0.52±0.15 60.1 <0.01

芦荟多糖 小剂量 9/10 0.67±0.21 49.2 <0.01

  中剂量 9/10 0.77±0.25 41.7 <0.01

  大剂量 10/10 0.76±0.29 42.4 <0.01

t测验:各给药组平均瘤重与对照组平均瘤重比较

  B、芦荟多糖对肝癌H22的延寿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芦荟多糖对肝癌H22似有延寿作用(见表2),小剂量组生命延长率可达32.8%,但经统计学处理未见明显差异,对肝癌H 22有延寿作用趋势,其药效的确证还需扩大癌瘤谱进一步研究。

  根据上述初步实验表明口服芦荟多糖有一定抗肿瘤作用,根据这个预试结果及国外对芦荟多糖的成功研究,特别是在治疗艾滋病方面的作用,对我国的芦荟多糖值得进行入研究,首先进行药效学研究,筛选其给药途径、剂量,有效分子量范围等新药基础研究,最终将其开发成一类新药,并希望得到有关部门、企业的大力支持。

2:芦荟多糖对肝癌H22的延寿作用

组别 剂量

mg/kg/d 鼠数

活存/开始 瘤重(g

X±SD 瘤重抑制率

% P

对照组 同体积液体 10 18.9±4.6 - -

复方天仙丸 4000×7 10 25.2±0.18 34.4 >0.05

芦荟多糖 低剂量 10 25.1±9.1 32.8 >0.05

  中剂量 10 23.8±9.3 25.9 >0.05

  大剂量 10 21.1±4.9 11.6 >0.05

 

  ()芦荟软膏的研究

  本研究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李云谷教授等合作,采用我们研制的芦荟浸膏制成软膏,并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经检验合格后,在该校附属医院东直门医院皮肤科进行75例临床验证,初步预试结果表明对湿疹、冻疮等有较好疗效。

  ()功能性浴液――芦荟浴液

  该项研究是采用芦荟原汁与日本研究发现的一种中草药配制而成的一种功能性浸泡浴液,使用此种浴液浸泡身体和足部,对皮肤搔痒、湿疹、干燥、足臭、体臭等有较好作用。

  ()芦荟饮料的研制

  此项研究是与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制,采用中国芦荟(Aloe L. var.Chinensis(Haw)Bergar)鲜叶汁与鲜果汁配制而成,当时卫生部还未颁布保健食品法,是按照新资源有关项目研究,于1987年通过农业部成果鉴定,1989年获北京市防疫站批准试产,1990年获卫生部新资源生产文号,并于1995年申请专利。

  三、我们对芦荟产业化发展中医药及保健食品的研究与开发的探讨

  ()芦荟产业化发展战略与医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较高的要求,而医疗和保健是提高生活质量基本需求,含芦荟的药品和保健食品有现实和潜在的巨大市场。相对于传统中医药理论对芦荟药性的认识,芦荟的现代研究成果极大地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并给芦荟研究提供了现代技术。市场与技术的结合不仅构成了新芦荟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发展机遇,而且成为推动芦荟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我们建议,国家在制定芦荟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策略和政策时,将促进和扶持新芦荟药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作为推动芦荟产业化发展的一项措施,由国家科技部牵头组成芦荟产业化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对芦荟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商品化、国际化做出规划和计划,为芦荟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环境与支撑结构。

  ()芦荟产业化发展主体与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

  发达国家芦荟产业化实践证明,企业是芦荟产业化的基础和芦荟产业化的主体。芦荟的研究与产品开发由企业自身进行或由企业资助进行。我国由于历史的和机制的原因,药品和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工作(特别是药品)主要由国家的研究院所按事业性研究课题进行,药品和保健食品是关系到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必需经过一系列严格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试验,因资金短缺和部门、地区、行业分割造成的低效率等原因,使研究开发工作大多结束于学术成果阶段,难以完成产品化,而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般没有研究开发能力。医药技术成果产品化的滞后是目前芦荟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处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芦荟产业化发展,需要以技术为支持、市场为导向的开发机构,在芦荟技术成果与企业、芦荟产品与市场之间架设桥梁。中国中医药技术开发交流中心已将芦荟药品开发列为重大开发项目,加速芦荟技术成果向企业转移。

  我们建议,以开发机构为纽带,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建立芦荟产业经济实体或芦荟产业化发展协作网,是非常必要的。

  ()芦荟产业化发展进程与医药、保健食品的研究开发

  芦荟产业化发展如同其它新技术产业一样,将经历科研成果产生、技术化、产业化、商品化、直至形成规模经济的进程。有可能发生芦荟药品和保健食品的盲目生产,出现一哄而起和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在芦荟产业化发展的前期,产品立足于国内市场应当是一种过渡时期策略,在市场开放的现代社会,没有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就不会有稳固的国内市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303d1b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6.html

《目前国内对芦荟的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