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经典《大学》里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发布时间:2020-10-01 17:00: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怎样理解经典《大学》里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所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是指一个人若想做到心思端正,则必须要先做到使自己拥有诚意。我认为《大学》里的这句经典是值得我们体味与学习的。

《大学》中正其心,指的是一个人端正自己的内心,而端正一词,可以理解为是自己的心态处于平稳平和的状态,能够做到以中正平和的心态处理自己的情感,不因外物的影响自己产生感情的方式,保持内心的和平与稳定,平稳且公正诚明。

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大学》中写道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意思是,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在于端正自己的内心,是因为一个人情感上有怨恨愤怒,内心就不能得到端正;一个人情绪中带有恐惧,内心就不能得到端正;一个人如果有明显的偏好与喜乐,内心就不能得到端正;一个人总在担心忧虑,内心就不能被端正。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搞做到正心,就必须使自己的情绪与外界脱离,能够让自己具有不受外界影响而变的主观,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有理有据的情感思维方式。

而能使我们做到这种淡定理性处理感情从而做到正心的,是客观理性的面对外物处理自己的情感,也就是一个人的诚意。所谓诚意,是指人认知与事实的统一,在处理事情时,不因自己的主观既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和经验而产生脱离客观事实的看法,不因自己盲目的推理和判断作出与外界客观事实有违的决定和理念。《岳阳楼记》中写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作者本意是将自己与其他百姓放在一起相提并论,但我们也可以将之理解为让一个人的快乐和悲伤与自己的情绪无关,与自己对一个事物的既定看法无关。

但我们也知道,古人认为心之发用,是指情绪的产生是因为内心因外界而产生变化。而一个人如果能做到诚意,则是使这种情绪的产生不因主观看法经验而偏离理性。钱钟书在《论快乐》中写到因为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所以会有完全不同的情绪,这便是因为不同的人将情绪建立在自己的主观思考之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经验,比喻在遇到自己认为具有恶臭的事物时在自己还未真正闻到时便掩住口鼻,这便是典型的根据自己主观经验而作出判断的事例。《大学》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告诉我们人讨厌臭的气味时本能的诚意不自欺的体现,但一个人若是在未闻到臭味时便已经产生厌烦的感受,这便绝对不可被称为诚意了,且相反这是一种对自我的欺骗,这时你所产生的厌烦之情,便是阻止你端正自己内心的最主要的障碍。所以,当一个人路过自己认为可能具有恶臭的事物的时候,应该在没有真的判定确定一定会遇到恶臭时,都不去遮掩口鼻,就算因为不及时遮掩口鼻而闻到了这种气味,也应该客观理性的对待这件事,淡定的去处理这种内心的不舒服,这样才能在这种状态下靠近正心,从而获得修身的基础。

所以,我们如果想做得正心,便必须是自己的情绪产生建立在事实基础上,客观理性也就是是自己做到诚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e8fa3d08a1284ac950433c.html

《怎样理解经典《大学》里的“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