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家校和谐的策略研究-2019年作文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家校和谐的策略研究

众所周知,一个人道德观的建立,开始于家庭和学校。然而,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诸多不和谐,主要表现在:1、教育目标的不和谐:学校和家庭都是以促进少年儿童发展为总目标的,由此应该说是具有和谐性的,但在对少年儿童全面发展这一目标上,学校和家庭又存在着不和谐。学校开展各种少先队活动,对少年儿童进行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从家庭教育实际看,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怀有较高的期望,把孩子的学习问题放在第一位,偏重于智育,比较忽视对孩子的品德上的培养。2、教育行为的不和谐:绝大多数家长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教育,都能采取积极的态度,教育方法趋于科学合理,这也为解决家校不和谐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仍有部分家长采用简单、暴的方法,虽然这部分家长数量不大,但他们身上存在的这些问题却会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对少年儿童个体的正常发展是不利的。
3、教育能力的不和谐:现在的家长很多都是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基于自己受教育的体验来教育孩子,虽然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但往往由于沟通不够,造成了学校少先队组织与家庭的不一致,使我们的孩子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这种错位的、矛盾的教诲,不利于孩子道德价值观的形成,更是直接影响了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少先队教育、

家庭教育的互补、共振效应,才能提高红领巾教育事业的实效性。由此,我们意识到在学校少先队组织与家庭这两个教育场,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行为和能力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家校教育的不和谐,这又给学校少先队组织提供了有待于实践、研究的空间,迫切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策略,促进学校和家庭在认识上和行为上的统一。
对策一:少先队教育家校共振机制的运行框架
我们从少先队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等诸方面考虑,构建起了学校少先队组织和家庭共振运行框架,通过不同的指导形式,促进协同有效的家校互动。
我们把少先队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目标统一到致力于少年儿童道德水平的发展上,建立了从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个层面互动的家校沟通机制,每个层面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渠道,让每一位辅导员老师和家长都能相互了解各自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保了辅导员个体与家长个体保持一致,学校集体与家庭个体保持一致。这一机制的建立,为少先队教育活动的落实和家校的一致奠定了基础。
对策二:探索促进家校和谐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家庭教育与少先队教育活动保持一致。
1)以系列讲座为途径,统一教育观念
我们建立了家长学校,在统一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少先

队活动刚要进行整合,对应落实到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序列,家庭教育的重点放在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培养孩子所必须的坚强意志,良好习惯,和谐的性格,高尚的情操。每学期安排两次学习活动,在家长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抓好典型、咨询到位,使学校的家长学校成为传播少先队教育理念的阵地。
针对新入学少年儿童家长,在少年儿童第一天到校报到的同时,也是这些新生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学习的开学日,家长与孩子同步参加学校的学习,孩子白天来上学,家长晚上来上学。精心的组织,指导者充分的准备,100%的参与率显示了家长们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
2)以访问为途径,统一教育行为
沟通是桥梁,处于两个教育场的辅导员老师和家长只有充分得到沟通,才会达成一致。家长与老师双方又都出于抱着为少年儿童好的目标,那就有了坐下来心平气和交谈的可能,可以说“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成了联结家长和老师的纽带,成了家校能够很好地携手教育孩子的坚实基础。家校互访使老师和家长更能直面问题,寻找症结,解决问题。我们建立了辅导员老师上门家访制度,明确了家访工作的责任人,制定了家访的量化指标,如中队辅导员一学年里普访一次,课任老师每学期至少家访5人次等,对入学新生必须普访,对新接的班级在暑假中上门家访班级人数的30%,并且罗列了几种必家访的原则以及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1b8444d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5c.html

《少先队教育活动中家校和谐的策略研究-2019年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