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暴力远离少年儿童

发布时间:2014-09-04 09:19: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让家庭暴力远离少年儿童

主持人:所谓家庭暴力,就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的暴力行为。主要包括殴打、罚跪、捆绑、拘禁等体罚形式,也包括威胁、恐吓、辱骂等精神虐待。家庭暴力直接作用于受害者身心,损害其身体健康和人格尊严,使受害者身体上或精神上感到痛苦。家庭暴力发生于有血缘、婚姻、收养关系而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间,如丈夫对妻子、父母对子女、成年子女对父母等。今天,我们仅就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施暴现象,即暴力家教展开对话。

据中国法学会反家庭暴力网络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有六成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中国政法大学田岚、何俊萍两位教授曾经针对家庭体罚子女现象的调查也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在接受调查的498名大学生中,54%的人承认自己在中小学阶段经历过家长的体罚,小学阶段则是子女被体罚的最高峰时期,高达到体罚总数的71.38%。同时,调查显示,体罚的形式多样化,其中以父母手打脚踹为最多,占到88%;借助工具,如棍棒、皮带、衣架等实施暴力的占16%。从体罚的种类看,辱骂占25.28%;罚跪占16.36%;罚站占13.38%;被父母逐出家门的占4.09%。因此,有关专家呼吁,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禁止父母用有害子女身心健康的方式教育子女。教育孩子是否应该体罚甚至实施暴力,一直是家长们困惑的问题。究竟应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大家各抒己见:

第一对亲子:保持教育功能的适度体罚可以偶尔一用,而家庭暴力绝对要远离儿童

父亲李庆功(中学校长):我女儿菲菲小时候,邻居们都叫她假小子。五六岁时,有一天,她和几个小伙伴在邻居家疯玩,结果把人家刚买的彩电弄翻到地上,摔坏了。为此,我打了她一顿,还罚站一会儿。之后,我和她妈妈就跟她讲道理,说明为什么要体罚她,并要求她平时稳重些、文静些。从那以后,她确实改了不少。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教育孩子还是严厉一些好。不过,那时还没有家庭暴力这个说法,体罚也不提倡。

其实,家庭暴力和体罚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如果说适度体罚在保持其教育功能的前提下,可以偶尔一用,那么家庭暴力就绝对要远离儿童。至于可否体罚,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绝对化。我认为,要视情况而定,比如:在非体罚不能奏效的孩子身上,出现了非体罚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就不能手软。假如遇到这种情况,大人还是一味地哄劝、说服、教育,那是无异于迁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就告诫我们:用警告、训斥、惩罚及对特殊的个别的过错采用体罚,以有教益的惩罚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态度,出以诚恳的目的,使儿童理解这样做是对他有好处的,正如吃苦药治病一样。反过来,不论孩子犯什么错,不分青红皂白,便以体罚来应对,往往也会事与愿违!法国的思想家、资产阶级教育的先驱者蒙田就认为:皮鞭的教育只会使心灵更加怯懦,或越发促其坚持邪恶。

女儿李菲(高一学生):我觉得,虽然家庭暴力和体罚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但是二者也没有明确的界定。今天看来,我爸当时对我的教育也含有暴力成分。好在他是专职教育者,能够把握好一个,而且又辅以说服教育,所以既没给我造成什么伤害,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我曾看过一篇报道,在福州街头,人们发现了一个流浪的小女孩。当一些好心人询问她的家庭情况时,她吓得蜷缩成一团;听到爸妈二字就浑身哆嗦;一听到回家就大哭大闹。无奈之下,两位好心的姐姐把她带回自己的住处。开始小女孩死活不说话,哄了好半天,她才说自己叫陈小婷,10岁,上小学二年级。至于家住在哪里,她怎么都不肯说。当她们给小婷洗澡时,发现小婷浑身伤痕累累,全是木条抽打出来的血印,新伤夹着旧痕,一条一条的,让人触目惊心。

问她怎么伤成这样?小婷说是妈妈打的。她告诉两位好心的姐姐:她家里有一个14岁的姐姐,一个不到两岁的妹妹,她平常在家里洗衣做饭干家务,但妈妈还是说她没用,动不动就拿扫帚、木棍打她。没办法,她只好离家出走。离家两天来,她一直在外流浪,走到哪里天黑了,就在哪里过夜。说完,小婷就声嘶力竭地大哭,反复说不要回家,不愿再见父母……可以想象,母亲的家庭暴力给她造成多大的伤害!不遏制家庭暴力能行吗?

第二对亲子:孩子可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儿子路平(初二学生):还有比小婷更惨的呢!北京市通州法院曾审理过“3岁女童被父亲打死一案,案犯张春强将亲生女儿打死,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

张春强一家三口租住在通州永顺镇焦王庄村。尽管女儿只有3岁,但张春强平时的教育方法就是打骂,甚至用针扎,用牙咬。

200482早上6时多,起床后的张春强发现女儿小月尿床了,而且没有告诉他实话。他立刻生气地让小月在屋内罚站一天。晚上7时多,张春强回家一看女儿并未按照他的要求罚站,立即拿起一块竹板就朝小月的头部和屁股打去,还拧小月的脸。别打了,别打了!”妻子的劝告没有让张春强停手,他一把将女儿推倒在地。不幸的是,小月的头磕在了地上的木板上,头上多处受伤,几分钟后就陷入了昏迷状态。于是,张春强立即让妻子、妹妹抱着女儿去医院。小月在天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躺了不长时间,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的鉴定结论证实小月头部、面部、胸腹部、四肢、臀部均有多处损伤,符合钝性物体作用于头部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出事后,张春强被通州警方抓获,他对打死孩子的事实供认不讳。因为她尿床没说实话,我打了她,送到医院后不久就没气了……”

张春强家教手段如此残忍,着实令人痛心!不过,这个案子也从另外一个侧面为我们少年儿童敲响维权的警钟。

母亲杨厚蓉(法官):中国早已签署了《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向全世界庄严承诺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儿童、老人等一切弱势群体权益。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总则、第二章及第4752条等条款中都体现了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精神。此外,还成立了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专门性政府机构,国务院和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同级妇联;成立多部门合作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协调议事机构。在公安机关建立家庭暴力投诉受理机构:中国大多数省份都建立了“110”反家庭暴力报警中心,或在派出所、社区警务室挂牌成立维权投诉站。

这说明反家庭暴力、维护儿童权益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假若广大少年儿童再遇到父母实施家庭暴力,轻则可以向父母据理力争,重则也可以报警,或者直接向有关部门反映,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对亲子:打开两代人的心灵之窗,是消除家庭暴力的途径之一

父亲陶达明(公务员):我在《检察日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一名年仅5岁的女童,只因贪玩没有回家,就被狠心母亲活活殴打致死。

来自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白庄乡下白庄村妇女韩海吉,随丈夫在西宁市城东区做生意。一天上午,她的女儿龙生保跑到门外的巷道里与其他孩子玩耍,她喊叫多次龙生保均没回应。直到下午4时,龙生保仍未回家,韩海吉便出门寻找。在一垃圾堆旁,见女儿满身衣服肮脏不堪,并拣食其他孩子掉在地上的馍馍渣,韩海吉当即恼羞成怒,朝其女儿的右肋下就是一脚,将女儿踢倒在地。仍感不解恨,她又气急败坏地将一长条铁凳砸在女儿的头上,然后拉着女儿边打边骂回到家里。韩海吉准备给女儿洗澡时,发现孩子面色苍白,情况异常。在邻居的劝说和帮助下,她将女儿送到医院救治,此时龙生保已处于高度昏迷状态,虽经多方抢救,终未能保住性命。后经医生诊断,龙生保系肝脏破裂死亡。

西宁市城东区公安分局接到报案后,对韩海吉进行拘留审查。经调查认为,韩海吉采用殴打的手段教育其女儿,将女儿肝脏踢破,并造成女儿死亡的严重后果,其行为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故对其依法刑事拘留。

从这个案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位母亲太不理智、太不尊重孩子了。如果她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多与孩子交流,惨案就不会发生。这也警告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方面,平时要保持与孩子的密切关系,要打开两代人的心灵之窗,要真正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保持冷静,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忌采取家庭暴力。

儿子陶士根(六年级学生):有一次,我的数学考了56分,当我拿着试卷走进家门时,妈妈一把抓过试卷,问也没问就把它撕成碎片,朝我砸来;随后又抓过塑料绳一边劈头盖脑地抽打我,一边责骂:考这么一点分数,丢死人!是猪也不会考这么个分!我呆呆地站着,委屈的泪如泉涌。其实,那次考试题难,全班成绩都不好,我还是全班最高分。而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就来这一招,我很恼火,真想离家出走。可事后想想,也不全怪妈妈,我当时也没主动跟她解释。这件事使我明白一个道理,两代人主动沟通,也能消除家庭暴力。

主持人:近几年来,家庭暴力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不堪家庭暴力而致青少年离家出走,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现象也不少见,青少年杀父杀母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北京一名16岁的少年亲手杀害了自己的生身母亲,然后跑到网吧里尽情地享受自由,原因是从小母亲的管理手段就简单粗暴,轻则拳打脚踢,重则棍棒相加。

天津市半边天家园的调查表明,暴力家庭中,54.6%的孩子成绩下降,20.8%的孩子不爱回家,12.8%的孩子性格扭曲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固然,导致青少年犯罪的诱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的。但专家研究显示,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因为家庭暴力给青少年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在家庭中,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不仅带来了亲子的冲突,促成了孩子不良的性格特征,而且家长的这种示范作用必然加剧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暴力倾向方面,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中国政法大学一位专门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专家指出,在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这不是遗传,而是后天的培养

大量的理论与现实一再证明,家庭暴力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扭曲青少年性格的社会毒瘤,也是催生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之一。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9c1d84d15abe23482f4d7c.html

《让家庭暴力远离少年儿童.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