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04-13 17:29: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扛鼎之作,多少年来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影响深远。她如同文化界的瑰宝,在不时地闪烁着光芒。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后人去挖掘,去体会去感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我们的文化更加灿烂,也让红楼梦为更多人所熟知。学生对《红楼梦》有着特殊喜爱,但大家也都是处在朦胧之中,对《红楼梦》焕发的神秘色彩充满了好奇,对她的奇妙,她的文学价值有这一股莫名的冲动,此外,也有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首,远在国外的学生们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而我们所谓的本土学生却对她了解得少之又少,所以确定了这个题目。

二、【现状】

在这次研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对大量的信息进行整理,形成了自己解读人物的独特感受,并形成过程性材料;指导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召开学习讨论会,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

三、【活动主要过程与内容】

(一)、读《红楼梦》,按照专题老师同学共同探讨。

(二)、把学生分成2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整体素质相当;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要求组内合作,组间交流。

(三)、教师对小组学习提出具体的训练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作品,完成任务

1、人物

(1)在《红楼梦》中,除却著名的金陵十二钗,其他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这么多的人物如“过江之鲫”,纷繁多姿,个性鲜明,生气勃勃,绝无重复,囊括了世间各色人形,即便在同个人的塑造上,也是一人千面,令人叫绝。

林黛玉,林如海与贾母的女儿贾敏之女,从小体弱多病,加上有点儿小心眼,比较多心,所以会“病如西子胜三分”,“娇袭一身之病”。曹雪芹把她的绝代姿容与西施联系起来,拥有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然而,使她更具艺术魅力的,是她丰富且优美的精神世界。她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聪明,诗思敏捷,但太过于敏感,也许是她聪慧以及不幸的身世。虽说如此,但黛玉也并非心胸狭窄,耍小性儿的人,她“冰心玉壶”,谦和。她的才学更是不可低估的。她独特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使她在众多诗会中夺魁。还有一点,她是带有叛逆的才女,也正是曹雪芹赋予这一形象的原因,是为了批判封建礼教。其实黛玉许多泪,都是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所流的。

贾宝玉,贾母的孙子,贾政与夫人的二儿子,因长相清秀出世时嘴里衔着“通灵宝玉”,且又聪慧异常,于是被荣、宁两府视为掌上明珠,从小受贾母溺爱,淘气异常,顽劣不堪。其身上有两个陋习。一是喜好男宠,也就是有同性恋倾向。养男宠是明清社会一些上层士大夫的陋习之一,是一种极其恶劣的变态行为。书中薛蟠、贾珍、北静王等都有此陋习。贾宝玉的此陋习体现在他与几个人的关系——蒋玉菡、秦钟、柳湘莲。其二是多情,爱吃人家的胭脂。虽说他深爱黛玉,但是他先前与袭人、晴雯、鸳鸯、金钏儿更不用说,以致香菱、平儿,都套近乎。宝玉有陋习,但更重要的是他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崇尚自由。他不肯谈“经济学问”,他认为这是“混帐话”。还有他性格丰富,多情多思,无事忙所以说他的品行既可笑又可爱又可叹。

薛宝钗,薛姨妈之女,薛蟠之妹,也是后来贾宝玉的妻子。薛宝钗出身在“书香继世人家”,是大观园中受封建礼教残害最深的女子,与叛逆的黛玉形象形成巨大反差。薛宝钗见多识广,阅历丰富,惜春画大观园,她主动提出了真知灼见,又是排笔,又是染料,又是选纸,显示出她多才多艺的另一面。湘云为办诗社发愁的时候,她主动帮助湘云办酒席,拟诗题,加上她为人憨厚、谦和、大度、宽容,使湘云常说“这些没有一个比宝姐姐正好的了!”虽然宝钗品格较好,但从她对金钏之死的冷酷,及听到两个丫鬟的私情话,怕她们怀疑自己,往黛玉身上推的小伎俩等,暴露了她本质的一面。

《红楼梦》中最难辨好坏是非的人物形象就是王熙凤。王熙凤,确实是书中最生活化、最生动、最丰满的一个形象。她古代三从四德的女子。黛玉初进贾府,初识凤姐,也曾疑惑:“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在读《红楼梦》的时候,读王熙凤的段落,最好玩,最易懂,如果没有凤姐这个形象,《红楼梦》会大失颜色。人们称王熙凤为凤辣子,她的确辣,管理荣宁两府,显然是个“女强人”,还要管着“琏二爷”不能越轨,导致了尤二姐悲惨命运。王熙凤,在有些时候,真的是“是是非非不好分辨”。

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各有优缺点,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性。

(2)学生研究成果一

我眼中的贾宝玉

读罢红楼,让我的感想很多。在众多的红楼人物中,唯独宝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贾宝玉这一典型的艺术形象犹如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体现在他的遭遇和经历里。在那种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多方面复杂条件和因素给予他影响,这如同现实生活的人,在自己特定的生活环境里,有了自己的遭遇和经历,才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特征。

曹公之所以塑造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其实是把贾宝玉作为自己的化身,塑造出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贾宝玉。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封建贵族要求自己的子孙加官进爵,功名出仕。自然像贾宝玉这样的贵族公子,也逃不脱封建教育的迫害,在家族的面子与利益的逼迫下,宝玉也必须努力地去维护贾家的荣耀。然而苍天似乎偏要与贾家作对。安排宝玉自“衔玉”而生开始,就被视作“奇异”。在宝玉周岁时抓取“脂粉钗环”的举动,更是惹得政老爷的

“不喜欢”,十来岁时是“异常淘气”,居然还说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的“混话”来。在当时的社会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叛逆,一种大逆不道。此番举动也正寄托了曹公内心深处的想法。

贾宝玉有着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性格,站在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来看,宝玉其实是那个年代——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没落,新兴资产阶级开始萌芽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在封建主义母体里萌动着的一个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胎儿。在玉儿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色彩鲜明,线条清晰的民主主义精神的完整轮廓和维形,这在当时我国历史现实中,在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中,无疑是一个“新人的典型”。在红楼一书中,宝玉出色地完成了曹公的愿望,在读者的头脑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作者的思想。这在历史的舞台上,是不可缺少的一段插曲,一场不可缺少的思想启蒙。

学生研究成果二

“五辣俱全”王熙凤

她的模样标致,口齿伶俐,但心机却很深,作为荣国府的管家奶奶,她集贾府大权于一身。她精明能干,因而获得“老祖宗”贾母的信任,但她却在暗地里放高利贷,公饱私囊,最后落得个抄家的下场。

她就是贾链之妻——王熙凤。

王熙凤的性格可谓是“五辣俱全”:香辣、泼辣、麻辣、酸辣、毒辣。

其实香辣就是最典型的一个,就在林黛玉刚进府的时候,她拉着黛玉说了很多的好话,后来就对黛玉说,最重要的是得让老太太高兴。所以,凤姐常常说这种香辣的话,让人听了很是舒服。贾母就是第一个受害者,她常常被凤姐的香辣,哄骗得信以为真。

要说最受害的是尤二姐了,尤二姐之所以被王熙凤骗入府中不得脱身,最后被害,关键之处就是她听了王熙凤的这一通好话,她以为王熙凤真的很同情,其实这只不过是她的一个圈套。尤二姐一想,你是个正室、而我是妻室,你这么诚肯的邀请我进府,不去白不去,那一番话说得是假话比真话还真,而且王熙凤讲的时候也很真诚,因此,尤二姐就在这关键的一招上出了错。

她进了贾府之后,就出不来了,处处受到限制。丫头们也对她说三道四,指桑骂槐,讲她的名声不好,最后被迫自尽了。这个就是什么呢?就是凤姐的香辣,给人一种麻酥的感觉,然后就进一步演变成了麻辣,能对人起一种麻痹的作用。

要说泼辣,最大的表现就是协理宁国府。她在办理贾蓉秦氏的丧事时,众人都知道她的厉害,所以不敢偷闲,兢兢业业的办事。她的确是才干过人,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她不过。说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那是毫不过份的。

说实在的,这个吃醋啊,它是女人的天性,王熙凤她也不例外,就像贾链跟尤二姐,像这种事情,王熙凤她本来处于一个被害的地位,因为她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有了外遇嘛,而她的酸辣是有值得同情可取的一面的,但她做得太过份了,她把人置于死地,而且想尽了各种办法,因此她的酸辣就变成了毒辣。

王熙凤随着整个贾府被抄家,落了个被休弃的结局。她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她也只能是走上很悲惨的,哭向金陵这么一条道路。

学生研究成果三

“刺玫瑰”贾探春

贾探春,一个独特、高雅的人。在大观园的女儿国中,她不似“倦倚西风”、“漂泊亦如人命薄”的林黛玉;不似薛宝钗“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不似史湘云“英豪阔大”、“霁月光风耀玉堂”,不似“末世凡鸟”、“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她既没有迎春的懦弱,也没有惜春的孤僻,李纫的麻木,以及妙玉的孤傲……

三小姐探春,她的出场是透过林黛玉的眼睛向我们介绍的: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妈并五六个丫环,簇拥着三个姐妹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我脂,温柔深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妆饰。

“俊眼修眉”倒还罢了,再如上“顾盼神飞,文彩精华”,怎能不让人“见之忘俗”!三小姐一出现果然不同凡响。

贾探春,秋爽斋,人如其斋,斋如其人,一派清淡,高雅的气韵,就如那白菊一样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花梨大理石书案结合了冷硬的线条美,是探春理性人格的真实写照。汝窑花囊及囊中的白菊,既有主人的洒脱又有恣意的生活情趣。而那颜鲁松的书法,端庄雄伟,劲道郁勃,所具扛鼎之力,恰是探春怀有大丈夫之志的象征。

“敏”是她的最高评价。她生性敏锐,作事敏捷,心地敏慧。在贾府人人称为“玫瑰花儿”,好看扎人。探春有一股与生俱来的“威仪”,像一头藏爪狮子谁也招惹不得。因此,就连恃权横行的王熙凤也惧她三分。

探春对贾府面临的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微小改革来挽救,但无济于事。“抄捡大观园”之事,使得“刺玫瑰”探春的性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她始终都是以正统风度来理家,对抄捡这种粗暴的行为持否定态度。她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预感到这种做法的不对,认为这是自杀自灭的征兆。

探春的“敏”还是胎带来的“敏”——庶出的敏感。她的封建等级观念特别强烈,所以对处于婢妾地位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反而对王夫人非常亲近。她的自尊心非常强烈,每当触及她出身时,她不惜一切的抗争。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家族中,这不能不伤探春的自尊心。她极力维护做人的尊严,强烈反对封建等级势力的束缚。她把主仆之间关系分得很清。抄捡大观园时,她为了在婢仆面前维护作主子的威严,“令环秉烛开门而待”,只认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人动一下她丫鬟的东西。“内心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对探春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巴掌。因为她不该“狗仗人势”,探春觉得她欺负的不仅是一个小妞,是在颠倒一种社会关系,这才是探春所不能容忍的。才自精明志自高,

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

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首词写出了探春的才智及精明能干,但无奈生于末世,命运不佳,远嫁他乡就像断了的风筝一样,随风飘舞。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这几句词写了对亲人的牵挂,对命运的感慨。

她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真让人怜惜啊!

学生研究成果四

悲金悼玉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便上演出这悲金悼玉之绝唱。

——题记

一个是有超人文学和哲学头脑的一代才女,一个是有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的绝代佳人;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故事就是从金玉良缘与青梅竹马展开的,到最后却以一个“黛死钗寡”画上了问号。

我觉得造成这种结局,既是社会悲剧,又是性格悲剧。

黛玉,一个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她有超人的文学天才和哲学学脑。在一个贵族大家庭里,黛玉必须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不能多说一句话,然而在别人的眼里却是骄傲中渗透着高傲。有人说她小心眼,自尊心也很强,所以这也为她的悲剧埋下了种子。

宝钗比黛玉也好不了多少,她一出场就以端庄得体,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的形象与众人见面。在别人眼里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宝二奶奶”的上座,所以人们都认为她的心机很重。

难道一个人拥有好的性格也是错吗?

而整个故事又是在一个封建社会上演的。当时社会中的人们有太多不平等的眼光。在黛玉、宝钗之间,宝玉究竟爱谁,这不是一个大问题,而是在于究竟选谁作他的妻子。黛玉的性格气质隐含着某种叛逆性,宝钗是合适的人选,“宝二奶奶”的宝座也非她真属。所以,爱不爱谁根本就不是自己应有的选择,因为选谁做妻子,宝玉一点权利也没有,一切取决于父母之命。于是社会悲剧就造成了不可避免的结局,最后在凤姐的“偷梁换柱”之下让宝钗登上了宝座,到头来却是死的死,走的走,守的守……,

让我们把这个恶梦葬在永久的坟墓,不再醒来,因为醒来一切将变成空白。

2、金陵十二钗命运及原因探究

林黛玉叛逆封建礼教,为宝玉泪尽丧身;薛宝钗家资巨富,但已挥霍殆尽;贾元春身封贵妃而不得善终;王熙凤执迷不悟,机关算尽,结果送了性命;贾迎春抵债嫁给孙绍祖,被活活折磨而死;贾探春避祸远嫁;贾惜春看破红尘,削发为尼,遁入空门;史湘云是贵族之家的千小姐,但家业已经衰败;李纨因子得贵也实侥幸;妙玉冷眼看人世,落得身陷泥淖中;秦可卿饮辱自缢;巧姐临难遇恩人,得以死里逃生。

3、很有意思的作书风格

《红楼梦》中写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辞赋、歌谣、联额、灯谜、酒令、谏文------这才是名副其实的“文备众体”。小说中人物所拟写的诗词作品,能诗如其人,一一适合不同人的个性、志趣、修养。如前面提到林黛玉的风流别致,薛宝钗的雍容含蓄,史湘云的清新洒脱,都具有自己的风范、特点。也可以说,从这些诗词上也能看出,作者在小说创作上坚持“追踪蹑迹”地忠实模写生活的美学理想。

《红楼梦》中,宝玉赠送黛玉两块旧帕,黛玉也悟出了他的心,此帕也作为两人爱情故事的桥梁,但这手帕究竟有何深意,经过探究,可以总结如下:1、手帕在古代应是作为定情之物的;2、旧帕留有宝玉的体温、温情、体贴------;3、见此帕如见人------;4、冯梦龙《山歌》“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心知拿了颠倒看,横也丝来竖也丝(思),这般心事有谁知。”曹雪芹作书可能颇受冯式影响。

四、【建议或措施】

小组成员能团结协作,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所撰写的文章虽仍有不够成熟的地方,但都是学生们汗水的结晶,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学生加深了对作品的认识,提高了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认识,更新了学习的观念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这次的活动也为今后的新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学生也获得了一些具体有用的理论指导,在活动的个别细节上还应有所改进,使学生能多每次活动的任务有更加明确的目标和可行性操作方法。

五、【学生活动感悟】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分工的方法,我们十三个成员分为了四个部分包括:资料收集员、图片收集员、活动记录员、考勤员。首先,我们确定了各成员的研究对象,看完《红楼梦》,并着重重复看所研究对象的内容;然后,着重收集所需的材料,进行原始资料的整理,为心得体会做好底稿;最后是,继续收集整理材料,修改各自的心得体会,以求达到更好!我们主要是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研究我们的研究对象。

首先,我觉得这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们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往的学习,偏重于对概念或理论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层次的疑问。通俗点说就只为了应试,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而这一门课程恰恰是填补了我的这一不足之处。研究性学习必须包含对资料的搜集、编辑与整理,还包括实验的没计,数据的记录等等。使我们必需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这种能力被训练出来了。其次,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了我的动手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每一项学习内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来解决。而当我对我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课题进行研究时,不管是记录数据;或是做一个有关这一课题的模型时,都非常投入,无意识地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而一个动手能力强的人是很容易立足于社会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动手能力,我虽然没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但是,也接近于这一程度。研究性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我们能够很好地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基础,最后,这一课程的开设培养我的创新意识。以前的我,总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听什么,从来不会多想几个为什么,而上次研究课后,我渐渐地开始独立思考问题了。

经过这么多事情,这么多磨练,让我深深觉得当一个组长并不是那么容易,并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次的研究性课程让我学到了怎样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怎样将组员的优点缺点互补,怎样跟陌生人打交道,怎样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怎样撰写结题报告。当我们看到我们的成果的时候,我们明白,我们这些成果源自我们的努力,我们更加明白,我们还不能算做是成功。因为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而或许以我们的力量,我们永远也解决不了。或许我们确实是在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确实是在螳臂当车自不量力。但是,我们做了,我们努力了,正因这样,我们也都无悔。而我们也相信,我们所燃起的星星之火必定可以成燎原之势

六、【教师点评】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方案,召开师生见面会讨论形成开题报告,指导学生上网搜集材料、到图书馆查阅文献、筛选整合资料,指导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召开学习讨论会,指导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研究过程中,我没有过多地干涉学生怎么做,而是提醒他们尽量按计划完成调查任务,收集有价值的资料。但问卷调查对他们是一个难题,我给予了较多地关注。从学习有关问卷调查的知识、问卷对象的选择、问卷的设计、问卷调查的开展到问卷资料的统计和整理,我自始至终不包办代替、不放任自流,但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和修改,并让全体成员在共同参与中学习。

从整理资料到利用资料进行撰写心得体会和结题报告对他们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过程。因为所有的资料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所以他们舍不得扔掉任何的资料,都希望把所有资料搬到文章中去,因此文章中堆积了太多的无用的资料,而缺少自己的研究体会,满纸都是专家的权威论证,而缺少自己的个性发现。因此我引导他们在文章中应大胆地写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建议,千万不要写出学术报告。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我特别强调主动学习、主体实践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亲身的活动和实践,变被动消极地学为主动积极富于创新地学,使学习成为学生主体的自主活动。在整个课题研究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指导教师是主导。在活动过程中,我不直接告诉学生做什么,而是引导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己制定活动计划,我负责引导、审核,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并获知答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让学生从“学会”变为“会学”,让学生从“让我学”变为“我要学”,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回顾自己一学期来的对他们的指导,我认为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指导教师,掌握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的技能和方法是重要的,但观念的更新更重要。在指导学生之初和整个过程,要努力让学生和自身走出传统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标准,用新的眼光、新的价值取向、新的评价标准去看待学生研究的过程和成果。通过研究性学习我和参与的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在无形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更新学习方式和观念。当学生把他们的研究成果交给我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在传统评价标准下的“后进生”竟如此富有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

为此我不禁对教师日复一日所从事的教育、学生日复一日所进行的学习进行了反思。我们经常责怪学生学习不够刻苦,学习缺乏主动性,那到底是谁使他们在思想、心理和行为上形成了习惯定势,而不会站在学习之外之上去反思学习和学习方式本身。“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更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的能力。我相信“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它生存的巨大空间和土壤,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必将深入学生和教师心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91d59e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35.html

《红楼梦专题研究研究性学习活动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