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教学设计 教科版

发布时间:2019-12-20 10:32: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3 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同违法犯罪做斗争的意识,懂得作为一个公民要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积极有效地同违法犯罪做斗争,保护国家、人民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学会辨别什么是正当防卫行为,并能正确行使正当防卫,培养勇于以正当防卫来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能力,能够分析判断进行紧急避险的时机。

知识目标: 掌握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概念、成立条件以及了解二者的异同;掌握我国刑法中的正当防卫以及防卫过当的的区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成立条件。

教学难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学生小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一男青年陈某持刀劫持并绑架,危急关头,小胡沉着应对,趁陈某去洗手间的空档偷偷解开绑在身上的绳索,捡起路边的砖头向陈某的头部砸去,趁陈某晕倒在地,他得以逃脱。

小胡的行为给我们青少年的启示是什么?

提示:小胡的行为告诉我们,当不法侵害不可避免时,我们要运用正当防卫,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进行正当防卫时,尽量不要与侵害人发生暴力冲突,而是要善于观察情况,以智取胜,并设法尽快向家长、老师或公安机关求救。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正当防卫的含义

活动:看教材第72页内容和案件回放

一天晚上,田华从同学家归来,路过一条偏僻的胡同时,从胡同口处跳出一个持刀青年黄某。黄某把刀逼向田华并让他交出钱和手表。田华扭头就跑,结果跑进了死胡同,而黄某持刀紧随其后,慌乱害怕中,田华拿起墙角的一根木棒。向黄某挥去,黄某应声倒下。此时有路过群众报警,当警察赶来时,黄某已死亡。

事后,死者黄某家属认为田华的行为属于“过失杀人”,于是向法院起诉。

1.思考:(1)如果你是法官,你会认定田华有罪么?为什么?

2)结合田华的例子和刑法的规定谈谈对正当防卫的认识。

2.分组合作讨论,回答问题。

3.提醒:对于未成年人来说,面对案例中这类侵害,还是要审时度势,冷静理智,首先确保生命安全。

4.教师讲解:在我国,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它使每个公民在遇到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遭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有权实行自卫。所谓正当防卫,就是当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或者其他利益遭受不法侵害的时候,可以进行正当的反抗或反击,如果这时给对方造成了伤害,我们是不用承担刑事责任的。

目标导学二:正确实施正当防卫

活动一:看教材第72页材料。

1.讨论思考:(1)小赵的行为为什么属于正当防卫?(2)刑法的这一规定给我们什么警示?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提示:(1)结合正当防卫的含义分析。(2)防卫不能过当。

教师讲解:(1)正当防卫的实质是公民在特定条件下的合法防卫权。国家不仅允许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而且希望和要求公民能积极行使这种防卫权,以保卫国家、人民、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

2)在实施正当防卫的过程中,由于正当防卫是对不法侵害人的反击,可能会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人身伤害甚至是死亡,因此,必须要有一定的限度,防止防卫权的滥用。

3)如果我们的防卫、反击明显超过了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自己就成了侵害者,构成防卫过当,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活动二:看教材73页材料。

问题思考:(1)彭某的行为为什么不是正当防卫?

结合图4-4说说正当防卫的条件。

3)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搜集实际案例,看看针对哪些行为采取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需要负刑事责任。

2.分组讨论,畅所欲言。

2.共同总结:为了防止防卫权的滥用,正当防卫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比如起因条件、时机、条件主观条件、对象条件、限度条件等,才能构成正当防卫。

目标导学三:紧急避险的含义

活动:看教材第74页材料.

1.思考问题:结合刑法的规定说说什么是紧急避险?分析小梁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回答。

3.教师讲解:(1)除了正当防卫外,还有一类行为表面上看对社会造成了一定危害,但实际上,它却是是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全更大的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受法律保护的合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这类行为叫做紧急避险行为。

2)所谓紧急避险,就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难免发生危险的紧急情况,这时若两种合法权益发生了冲突,而且无法保全双方合法权益,不得已只能牺牲较小的利益,以保护较大的利益。

目标导学四:紧急避险的条件意义

活动:看教材第74--75页材料.

1.思考:(1)结合图4-5说说紧急避险的条件有哪些?

2)结合具体案例谈谈紧急避险的意义。

2.分组合作解决。

3.教师讲解:通过紧急避险,既可以减少社会损害,也有利于养成顾全大局的观念和习惯。但是,就像正当防卫一样,紧急避险也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活动二:结合课本知识分析比较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异同。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2.教师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是排除犯罪性行为,二者在客观上都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都不具有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因此不构成犯罪。

3.师生共同总结:共同点:

1)主观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

2)成立的前提是合法权益正在遭受危险;

3)都有某种限度的制约,否则,都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

不同之处:

1)危害的来源不同。

正当防卫中危害的来源只能是人所实施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中危害来源比较广泛,它不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还可以是自然不可抗拒的力等。

2)行为对象不同。

正当防卫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来实行,不能损害没有参与实施不法侵害的其他人的利益;而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只能是与危险的发生无关的第三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

紧急避险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作为排除危险的惟一方法时才能实施;而正当防卫则无这样的要求,即使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用其他方法来避免损害,也可以实施正当防卫。

4)必要限度不同。

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允许等于或者大于不法侵害行为所可能造成的损害;而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合法权益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合法权益。

5)对行为主体的要求。

正当防卫对防卫人一般无特殊要求,只要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都可以实行;紧急避险则不适用于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避免本人危险。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正当防卫”这一概念,以及构成正当防卫的必要条件,进而学习了如果防卫过当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此外,我们还通过案例了解了法律概念“紧急避险”以及它的构成条件。相信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大家都能够理解并能在恰当的时机行使自己的权利。

四、板书设计

五、作业设置

1、下列案件中属于正当防卫的是(

A.小偷正在进行盗窃,室主发现后与之搏斗,打伤了小偷

B.两小偷因分赃不均而打架,小偷甲打伤小偷乙

C.某人与同事发生纠纷,被打伤,很气愤,抓住同事6岁的儿子打了一顿

D.刘某在路上遇见前一天打伤他弟弟的吴某,一气之下,把吴某打伤

2、遇到不法侵害实施正当防卫,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只有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

B. 正当防卫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C. 在遭受不法侵害过后,伺机报复,仍可算是正当防卫

D. 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防卫,而不能对无关的第三者实施

3、如果面临右图情境,我们可以这样做

A.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B. 有人没人,大声呼救

C.冷静机智,免受伤害 D. 自认倒霉,事后报复

4、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 前提相同 B. 危害来源相同

C. 行为的对象相同 D. 目的相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f52a8e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1.html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远离犯罪 第十课 认识刑法《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教学设计 教科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