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12-11-04 17:15: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0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问题与方法——历史学研究前沿讲座心得体会

2010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问题与方法——历史学研究前沿讲座于1011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正式开课了。作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一员,占据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有利位置,我有幸近距离的观摩聆听了来自首都师范大学郝春文教授、山东大学王育济教授、吉林大学杨军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彭南生教授、厦门大学钞晓鸿教授、四川大学王挺之教授、兰州大学王希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子今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田澍教授、兰州大学郑炳林教授及日本京都大学高田时雄教授先后围绕中外历史进行的11次讲座并领略到享誉历史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的治学经验和治学方法。尽管仅有十一场精彩的讲座但我从中受益匪浅,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感觉。在近一个星期的学习中,本人通过聆听专家学者的报告,做笔记,提问以及课后思考,我对本次暑期班产生了四个方面浅薄的认识和想法。

一,历史研究无捷径,读书上。

历史学研究是一门考验人的耐性,毅力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需要日积月累的钻研才可取得成果的学科。历史学研究成果的取得非一日之功。凡是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的人都是通过刻苦钻研,潜心研究而取得的。据高田先生介绍,日本收藏中国书籍已有悠久的历史,隋唐时期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就以收购书籍为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他还指出,佛教的兴盛对收集和保存中国书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平安时代汉籍的流入,主要由僧人承担,许多僧人都编有请来目录,不仅有佛典,也有其他书籍,内容十分丰富。13世纪下半期设立的金泽文库和15世纪的足利学校对保存藏书起了关键性作用。五山寺院藏书,主要是宋元时期僧人渡海赴中国带回的大量图书。高田先生详细列出著名佚存书书目,注明卷数、版本、藏书地等相关情况,以《群书治要》和《医心方》两书为例进行说明。《群书治要》编撰于唐太宗时期,日本各个时期对其均进行了点校刊印。《医心方》由日本丹波康赖撰著,成书于宋初时期,是日本最早的医书,也是日本王朝时代医书的集大成者,书中引用大量古佚医书,其所引用百余家,皆六朝及唐代之书,而且有《经籍志》不录者。使得许多古佚医书内容得见于今时,其价值不言而喻。由此,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的得知关于记载历史的书籍是如此的浩瀚,何况这还只是日本收藏的中国书籍,真是九牛之一毛。

大家如果想从事于历史研究,面对如此汗牛充栋的专业书籍除了静下心来潜心研读以外还有什么法子能够使得你能真正掌握历史的真相呢?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科学文化、生活、哲理的载体,是先贤的经验总结。如何途径都不如亲自阅读更具有可靠性和真实性。只有掌握第一手的历史资料才是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条件。某些想投机取巧的研究者,对于历史资料的具体内容往往会产生断章取义的尴尬,往往只会截取对自己有用的历史史料但对于前后文多处于不问津的状态,其后果是其截取的有利于自己的史料也多会产生毫无用处的局面。在历史研究方面想做出一些真真正正的贡献,取得若干成绩,最实在的方法只有一个,这就是好好静下心来多读有权威的相关书籍。阅览群书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自己对主题的掌握也会高出一筹。多读书,可以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启迪智慧,可以使自己在工作中有所创造,有所成就。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

二,注重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系统。

本次暑假学校的第一课是由来自首都师范大学的郝春文教授讲授的敦煌及其他,郝老师在最后就以一个标题的形式给在座的广大同学指出了历史论文写作的基本知识。郝老师对论文写作时基本常识性问题进行了再三强调,给我们提出了三项注意点:1、对文章中的引文部分要明确标示引文的作者,书名和页码。2、标示书籍的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年代。3、对于版本较多的书籍一定要使用比较流行的版本。郝老师对我们提出的这三项都是论文写作时最最基本的问题,但郝老师依旧用了一个标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其良苦用心值得我们深思。

第二课是由来自山东大学的王育济教授讲授的,王老师的讲座题目是宋明理学:以宋代为中心。王老师认为大家对于他讲的这个题目的认知度很高,但是如果让大家具体的说说宋明理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好像也不是很容易能够说明白,于是王老师从六个方面对宋明理学进行了简单介绍。第一,理学的开山鼻祖是周敦颐,之所以尊其为开山鼻祖就是因其代表作《爱莲说》诠释了一种儒释道为一体的新境界。第二,理学经过后人的解读,演变,又被称为道学,假道学。第三,宋明理学分为四大学派:陆王心学、张王气学、邵朱象数学、程朱理学。第四,各学派的代表人物。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张王气学:张载、王夫之;邵朱象数学:邵雍、朱震;程朱理学:程颢、程璟、朱熹。第五,四大派的理论主张。陆王心学著名论断有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等,认为是万物的本源,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张王气学:他们提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邵朱象数学:该流派以邵雍和朱震为中心,提出安乐窝的思想;程朱理学:主张即物而穷理理尊于势,该学派本质是认为是天下根源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经典名言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便出自该派。第六,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是朱熹。王老师讲的这六个方面都可以说是常识性的知识点,但如果对这六个方面能够脱口而出也可见你的功底不一般。由此,也可以说明作为一个历史专业学生应有的修养。

郝春文教授和王育济教授,两位资深教授都是在总结自身数十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宝贵经验。这是专家教授们通过自身的亲身体验传授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今后从事专业研究的方向标。郝春文教授讲授到的论文写作的问题,都是最起码的但又是最重点的问题。只有在论文写作中对这些基本的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才能避免论文写作中不应该有的硬伤。由此,才能使自己的论文能够更加规范,更加专业,同时更是一个专业学生应有的素养。王育济教授更是把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系统化看成是一种学问人的表现。作为初学者的我们更应该对基础知识重视起来,不可小觑,而且应进一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形成一定的知识的构架,使得零散的基础知识能够有效地串联起来,运用自如。

三,没有研究就没有发言权,需要我们坚持的不仅仅是学术。

关于这一方面是我引用吉林大学杨军教授的观点,对此观点我坚信不移。没有经过自己亲自研究的东西往往是道听途说而来的,对于这种道听途说的事情往往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没有精心钻研就妄加评说是不可取的,如果只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还可原谅,对于关乎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严重问题再人云亦云,甚至为了某些私利而出卖国家就是无耻之徒了。本次讲座的第四讲是由杨军教授讲授的,其讲座题目是中韩历史分歧热点的冷思考。大致上有七点:朝鲜半岛古代历史体系、古朝鲜立国、高句丽、渤海国、女真族族源、疆域问题、东北工程等。面对诸多中韩历史分歧热点问题,先生旁征博引,通过大量信史资料和日韩等国学者观点,逐一分析和解答这些学术问题,使大家回顾了我国东北边疆以及朝鲜半岛的客观历史,澄清了一些显而易见的历史问题。

老师在讲到中韩关系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时就讲到了中韩学者就中韩分界线也意味着是中韩领土问题进行辩论的情况。中国学者与其进行辩论在某些方面是处于不利地位的但作为有良心的中国学者应该努力去探索其对中国有利的方面,去否定韩国方面所给出的胡编乱造的“假历史”。但有些中国学者不但不能这样做而且更甚者直接站在韩国的立场上说话,究其原因大家可想而知。这些学者之所以有如此行为还有一层原因就是他们大多没有对其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都处于一种道听途说的状态,更有甚者明知事实真相但就是为了私利而泯灭了自己的良心。

最后,杨军教授针对目前史学界存在的一些学术问题做了感言,他呼吁有志于史学研究的青年同仁,要敢于担当民族和祖国赋予我们的重任。做历史,就应该潜心做学问,应该甘于平凡,也要甘于清苦,学问研究一定要坚守民族大义和个人道德操守,更要实事求是,没有研究就不要发言。杨军教授的精彩讲座,让在座的师生学员深受启发和教益!当老师提出这种呼吁时我不仅有一种历史的责任感而且一种某名的哀伤同时袭来。这种哀伤是刺骨的,任何学者都应坚守民族大义和个人道德操守,更要实事求是,没有研究就不要发言但这种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现在都需要专家学者的极力高呼,实在是一件令人有一种痛彻心扉的哀痛。

四,培养自己的历史兴趣

学习历史要有足够的兴趣,要让自己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曾使自己感觉历史无用通过这十多场的讲座使我逐步有了学习历史真的很有用,历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产生了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在学习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自己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内在的学习兴趣。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未来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未来联系起来,用历史法则阐释分析现实问题,体会历史对现实的指示功用和对未来的导向功能。由此进一步培养自己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热爱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

对于兴趣的重要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更明确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以说,古今中外无数学者、科学家都将兴趣作为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

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我校研究生院主办、敦煌学研究所承办的2010年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问题与方法——历史学研究前沿讲座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非凡的演讲而且也给予了我们向专家学者请教的机会,同时使得我们能够和知名学者进行面对面直接的交流。对于这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学习活动使得我们这些初学者受益匪浅,感慨颇多。希望学校能够多组织类似的活动,最后,衷心感谢各单位对此活动的举办。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f037c05fbfc77da269b123.html

《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