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著名清真寺(一)

发布时间:2019-12-22 01:02: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青海著名清真寺(一)

展开全文

青海是我国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地区,因历史悠久而清真寺比较多,清真寺遍布全省城市和农村,尤其是海东穆斯林聚居区 ,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到两个清真寺。现在全省共有1300多座清真寺及聚会点,4个较大的拱北。从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所用建材、砖雕木雕外形等综合分析来看, 青海有着不少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的伊斯兰教寺院。

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

东关清真大寺位于西宁市东关大街31号(路南一侧),是青海省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的清真寺之一。

东关清真大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曾几次被拆毁,几次修复才有了今天的规模。成立于19853月的青海经学院位于清真寺内,是专门培养阿訇的地方。经学院招收本科生和专科生,学员大部分来自本省,一本分来自甘肃和宁夏。

2019年下半年开始,东关清真大寺对部分建筑进行维修,临夏的砖雕艺术被用来装饰东关大寺围墙的维护和大寺的部分建筑的维修。花鸟、山水、沙特麦加圣寺等吉祥图案都在青砖表面上雕出,统一而完美的砖雕画面中蕴含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艺术。

19865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将东关清真大寺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伊赫瓦尼教派属于逊尼派,坚守伊斯兰的正宗信仰;更加严格遵守真主独一论,强调《古兰经》的神圣性和圣训的重要地位。净化、刷新伊斯兰教,恢复到伊斯兰教的早期状态,是伊赫瓦尼维新主张的基本特征。)

街子清真大寺

街子清真大寺是青海省的第二大清真寺,具有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风格。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乡三兰巴亥村,寺内珍藏着撒拉族先民700年前东迁时带来的一部手抄本《古兰经》,成书于公元8世纪,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这本经书到目前为止一直保存完整,成为撒拉族镇寺之宝,

该部《古兰经》已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街子清真寺始建于元初,其原始规模、面貌已不可考。据史料记载:街子清真寺建于明洪武三年,清代和民国年间曾多次维修和扩建,清真寺在文革中被毁。1982年政府拨款和集资,重新修建了街子清真寺。

街子拱北:

  街子拱北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清真大寺前左右两侧,是撒拉族民众为纪念尕勒莽、阿合莽二位撒拉族先民首领所建。 相传大约在700年前,尕勒莽和阿合莽兄弟二人从中亚名为撒马尔罕的地方,率领族人随从蒙古军队东迁。东迁过程中,他们跋山涉水,越过沙漠、草原,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循化街子这个地方,找到了理想中的乐土,从此定居下来。

  尕勒莽、阿合莽去世后,撒拉族民众为了纪念他俩的功绩,在骆驼泉旁边各建了一座长7.1米、宽6.25米,高3.3米的无盖顶的拱北,四面留有窗户。根据传说,尕勒莽和阿合莽临终时嘱咐族民:拱北不要盖顶,以后有一天会自动盖上的。过了一段时间奇迹发生了,从两拱北中各长出了一棵榆树新枝!随着时间的飞逝,到了民国年间,这两棵粗壮挺拔的老榆树枝茂叶盛,竟然自动盖上了两拱北屋顶。

  近年来,政府几次拔款,对街子拱北加以保护维修。现在外围墙全部用砖砌成,雕有大型花卉图案。两棵老榆树挺拔参天,郁郁葱葱,象征着撒拉族人民生活的美好和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

20133月,国务院公布街子拱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水河东清真寺:

清水清真寺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河畔河东村,撒拉语称乃尔吾勒阿格勒米希提,始建于明代中期。全寺占地面积3850平方米,现在的寺院保持了明代的建筑规模和风貌,具有传统的中国宫殿式建筑风格。1986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科哇清真寺

科哇清真寺位于循化县白庄乡科哇村内,由撒拉族始祖尕勒莽后裔元末明初时所建,清代多次修缮。科哇清真寺是撒拉八工之一的乃曼工的主寺(海依寺)。该寺坐西向东,平面呈长方形,四合院式。由照壁、山门、邦克楼、南北配房、礼拜殿组成。该寺整体布局及主要建筑为传统的汉式风格,但在内部装修方面多采用藏式手法。如垫板用藏式惯用的蜂窝装饰,殿内绘画采用藏式鲜明对比强烈的重彩。

19865月,该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33月,科哇清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达清真寺:

孟达清真寺位于循化县孟达乡大庄村,距离县城25公里,清大公路从寺南经过,东临国家级孟达自然保护区,北临黄河,该清真寺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呈四方形。清真寺依山傍水,山寺相连,是典型的明代古建筑类景点,属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3月,孟达清真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嘎清真寺

张尕清真寺位于循化县东南白庄乡张尕村,距离循化县城18公里,距西宁171公里,临平公路从寺东横过。是典型的宫殿式古建筑,1988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国务院列其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尕清真寺唤醒楼(宣礼塔)

张尕清真寺占地面积3900多平方米,呈正方形布局,均为砖木结构,大殿为宫殿式建筑,殿堂外观为汉式建筑。主要建筑有礼拜大殿、南北厢房、宣礼楼、牌楼大门和照壁等。

注:张尕在中亚撒马尔罕也有这个地名,是一部落的名称。元时,随同尕勒莽一起迁到这儿部落的人,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新的村落共同体,但张尕这个地名依旧未改。

塔沙坡清真寺

塔沙坡清真寺位于循化县孟达乡塔沙坡村,离循化县城30公里,距省会西宁183公里。始建于明末,是撒拉族众多清真寺中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清真寺呈东西中轴线建筑布局,占地1840平方米。寺内主要建筑有礼拜殿、唤礼楼、牌楼门、影壁,南北配房、沐浴室。塔沙坡清真寺建筑面积不大,但建筑布局、设计合理,形体多变,用材较多,砖刻木雕刀法细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殿院式建筑。

塔沙坡唤醒楼

清真寺东南面是老坟滩,它比修建清真寺的年代还早。据说,最初迁居此地的撒拉族先民去世后就埋葬在这里。在荒凉的坟滩正中围有方形的一堵墙,其内建置一阿拉伯传教士的拱北,两颗自然长出的古榆树郁郁葱葱,树冠覆盖着神圣的贤墓。

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循化红军革命旧址/ 赞布呼清真寺

循化西路红军革命旧址,是近现代(1939-1946年)西路红军革命活动的重要史迹所在地,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村(原名赞布呼村)。1987年政府为纪念西路红军,将赞布呼村改名红光村并在此修建纪念塔和纪念馆。

赞布呼清真寺又名红光寺,位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赞布呼村(现改名为红光村”)。该寺是1939年至1946年间,由蒙难的部分西路军红军战士参与修建的一座清真寺,在寺院大殿屋脊的砖上雕刻有五角星、中国共产党党旗旗徽和工农红军等字样,这些遗物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题材。

赞布呼清真寺又名红光寺

赞布呼清真寺在全国清真寺中独树一帜,清真寺作为穆斯林社区活动的中心与革命遗物相融合,具有极大的社会功能和历史教育意义。

包括红光寺、红军小学在内的红光村作为西路红军革命旧址,于2006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水泉清真寺

洪水泉清真寺位于平安县洪水泉回族乡的洪水村,始建于明永乐八年(1410),清乾隆年间经过修缮。洪水泉清真寺占地面积为6000多平方米,整体建筑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的汉式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教建筑的异域式样有着明显的不同。寺院主要景观有照壁、山门、唤醒楼、礼拜殿。院内的砖雕、木雕图案极其繁多,工艺高超、建筑奇特,是一部古代民间民俗吉祥图案的宝典。

2013年洪水泉清真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提示:洪水泉清真寺距离西宁约45公里,行车时间:1小时5-10分钟。距离西宁曹家堡机场25 里,行车约45分钟。

阿河滩清真寺

阿河滩清真寺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距西宁130公里,临平公路可直达。 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撒拉族先民由黄河南岸迁居到黄河北岸的阿河滩,修建了这座清真寺。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对清真寺进行了扩建,至今寺院保留着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该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礼拜殿、学房楼、宣礼楼、牌坊、照壁等组成长方形四合院。

照壁正对牌坊式寺门,木结构的牌坊高6米,风格独特,气势辉宏。寺门上方横向书有念、礼、斋、课、朝”5字。进入寺门,见到的是高9米的3层塔亭式宣礼楼。

寺院内正中央为礼拜殿,大殿为宫殿式建筑,分前三间后三间,共540平方米。大殿和宣礼楼两侧为学房楼和平房,寺内所有建筑都保持了古朴的原始风格。阿河滩清真寺集藏式建筑、汉式建筑和伊斯兰建筑风格于一体,是清真寺建筑中极为罕见的建筑艺术精品。 阿河滩精湛的木雕工艺

19889月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营清真寺

马营清真寺距西宁160公里,位于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马营镇,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以后翻修。该清真寺在历史上以经堂教育出名,在甘、青地区有较好的声望。

礼拜殿为宫殿式建筑,宣礼塔为三层木质塔亭式结构,两侧廊房排列整齐,布局严整,雕饰细腻,工艺精湛。文革期间部分建筑被毁,1983年重建,占地面积2270平方米。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b7190e00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5.html

《青海著名清真寺(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