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纪行

发布时间:2018-10-04 03:16: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罗马尼亚纪行

  

  罗马尼亚作为国家的名称,意思是“从罗马来的人的国家”。它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东面濒临黑海,海岸线长达245公里,在23.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山、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它就像多瑙河上的一颗明珠,十分的美丽。2003年仲夏,我们一行13人有幸访问了这个国家。短短14天的行程,虽然去也匆匆回也匆匆,但罗马尼亚却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初到布加勒斯特

  

  我们由东向西始终追着落日飞,到达布加勒斯特国际机场已是当地时间的晚上10点半左右。走出机舱,穿过入境口,我们在候机大厅的出口见到了前来迎候的罗马尼亚朋友。陪同团长科尔内奇先生50岁开外,长得慈眉善目,个子不高但西装革履颇有君子风度,他儒雅地微笑着和我们一一握手问好。罗方翻译艾莲娜女士,虽年近60但美丽依旧,她年轻时在中国留过学是我们的老朋友,见到我们就像见到了亲人。忙前跑后的摄像师是个小伙子,名叫威克多,长得高大威猛。此外,还有两位年轻的外事礼宾官员,其中的那位姑娘显得很腼腆。科尔内奇先生的欢迎词热情洋溢,按照他们的民族习惯,在机场就赠送给我们代表团每人一件小礼物。那是一枚精致的胸章,由中罗两国国旗组成,象征着两国人民深厚的传统友谊。刚踏上异国的土地,罗马尼亚人民的善良和热情就深深地嵌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印象中。

  汽车穿过朦胧的郊区渐渐进入灯火璀璨的市中心。我们下榻在匈牙利大街上一个叫丽都的四星级宾馆。宾馆门口的彩旗在夏夜里飘舞,仿佛在用它的缤纷欢迎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这个宾馆建于上世纪30年代,门面和大厅都很小,那个像小笼子一样的古老电梯仍在使用,然而良好的装修弥补了一些先天的不足。住在这,能让人体会到老欧洲的韵味。我和吴先生同住一室,躺在床上听着他的酣声,我不知怎么忽然想起中学地理老师说过:罗马尼亚盛产优质葡萄,产葡萄,自然产美酒。今后14天可别醉在酒缸里!

  

  按照罗马尼亚的行政区划,全国分为40个县,首都是唯一的直辖市,我们访问的第一天和最后两天都是在布加勒斯特度过的。这是个已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城。它位于瓦拉几亚平原中央地带,多瑙河的支流登博维察河像一条玉带穿过市区,把城市分为两部分。市区50多个公园和12个湖泊把布加勒斯特点缀得分外艳丽。市区的马路边绿荫如盖,街心公园里草木葱郁,漫步街头可以看到许多的喷水池、纪念碑和艺术雕塑,这是个花园般的城市。我们在城市的中心位置看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厦,它就是前总统齐奥塞斯库于84年命令修建的著名的前“人民宫”(而今是议会大厦),33万平方米的面积,使它成为位居美国五角大楼之后全世界第二大政府建筑物。站在它的面前,我们的心情有些复杂。在胜利广场附近有一座正面为长方型,而主体建筑为圆形圆顶的奶白色欧式建筑,门庭立着六根笔直的石柱,在门前的绿地和苍松翠柏的衬托下,显得庄重而高雅,科尔内奇先生告诉我们,这是首都音乐厅,是布市标志性的建筑,我们在此驻足留影。在基瑟雷夫路上,我们还看到了为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而建的凯旋门,它与巴黎的凯旋门极为相似,只是小了点。在著名的海勒斯特勒公园门口,有两个很大的喷泉,高高喷出的水柱散落后变成雾状,如毛毛细雨随风吹在人身上,让人在盛夏里感到十分的凉爽。传说这座城市的开拓者是一位勤劳的牧羊人,他在700多年前游牧到这里,并定居于此,他叫布库尔,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一座布库尔教堂,教堂所在地称“布库雷什蒂”,英语译为“布加勒斯特”。

  我和吴先生都是早起的人,乘早饭前的自由时间,我们总要到匈牙利大街上溜溜,清晨的街头店铺大都没开门,街头行人稀少,但都行色匆匆,人少路面上车却不少,而且车速较快,只是没有喇叭声,静静地像水一样流向城市的大街小巷。街道两侧的房屋有些陈旧,但基本保持了罗马尼亚的建筑风格,偶尔还可以看到店门口挂着富于中世纪风格的铁灯笼,街边的巷子里井然有序地停满了过夜的车辆,就像一道风景线。清晨漫步在异国的街头是一种惬意。

  

  游览佩雷斯夏宫

  

  来不及调整时差,第二天早上,主人就带我们前往历史名胜佩雷斯夏宫参观游览。汽车驶离市区约1个小时后开始进入蜿蜒的山路,一幢幢低矮的山区小屋散落掩映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向盘山公路的下方看,绿树丛中忽隐忽现着红色的屋顶,翻译告诉我们进入普拉霍瓦县了。

  佩雷什夏宫就在这个县的山里,它是罗马尼亚第一任国王卡洛尔一世的行宫。下车后,沿着山路向上稍走,便能看见夏宫。夏宫依山就势而建,其主体建筑为哥特式,房屋尖顶利剑般指向苍穹,门前的古罗马裸体大力士石雕张扬着雄性的力量之美。整个宫殿浓缩了欧式古堡建筑的精髓。它镶嵌在青黛的山林中,就像欧洲大部分的古堡一样,它的位置在战乱的岁月里既易守难攻,又占尽人间美景。踏入宫内,立即能感受到浓浓的皇室之气,除了富丽堂皇的装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成列辉映,梁柱上雕琢铺陈着欧洲文化,所有的物品都是当年留下的。最让我惊奇的是,居然夏宫里还珍藏着来自古代中国的青瓷、丝绸和古兵器,为了防止丝绸褪色,还采取了严禁照相的保护措施。

  昔日的皇族早已灰飞烟灭,而夏宫却像是一位见证历史的老人静卧山中,它蕴含着那个时代的建筑美学之梦,浓缩着罗马尼亚一段厚重的历史。薄暮时分我们返回布加勒斯特,和所有的游人一样,夏宫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感受康斯坦察

  

  第三天一早,我们离开丽都宾馆前往著名的海滨港口城市康斯坦察。因为是向东面的海边走,所以路越走越平坦。汽车在奔驰,沿途的风光画一般地印入我们的眼帘。蓝天、白云、风吹、鸟鸣,辽阔的田野里放牧着牛和羊,大片大片的玉米和向日葵在8月的阳光下金灿灿地伸向远方的地平线。夏季是休假高峰,不断有奔向海边的家庭轿车从我们的车边风驰而过。不知为什么,罗马尼亚人相信汽车里的空调对人的脑子不好,所以,驶过的车子大都摇下车窗,能看见里面甜蜜的情侣、快乐的孩子和微笑的老人,他们的心情一定像风一样地自由。

  

  途经雅洛明查县时,当地的罗马尼亚朋友盛情款待了我们。他们在路边一个黄顶红边的大遮阳篷下,将桌子摆成四方形,上面放满了各式水果,我们围合而座,边吃边休息。主人布齐先生的讲话就像那沙甜的西瓜一样令人回味。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达了美丽的康斯坦察。下榻的克丽沙娜酒店位于海边的“奥林匹亚山”区域,意思为众神居住的地方。神住的地方一定让人愉快。

  康斯坦察位于黑海西岸,有很长的海岸线,它是罗国最古老亦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因为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使它成为著名的海滨修养地和旅游胜地。在这5天的时间里,科尔内奇先生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活动。

  康斯坦察在公元前六世纪就已经是繁荣的商埠,当时称托米,公元四世纪开始用现在的名称。我们在参观考古博物馆时,看到了一段出土的由古罗马人用马赛克铺就的古路,约40米长。这一历史遗迹保持了它的原貌,由此印证了它当年的繁华。彩色的马赛克上残存着岁月的痕迹,而昔日街市的喧嚣声早已隐没在了游客的感慨声中。眼前的港口码头塔吊林立巨轮穿梭,年吞吐量5000多万吨,成为罗国最大的海港。当地的港务局长安排我们乘座游艇遨游了黑海。当游艇犁开深蓝的海面溅着浪花远离港口,那辽阔的海面、轻拂的海风、翱翔的海?k和身后泊满船儿的港湾简直让人心旷神怡。一艘海运学院漂亮的教练船从我们附近的海面驶过,我及时地按下了快门。游艇在海面划了一个巨大的弧线后,驶进了黑海与多瑙河之间的一条大运河。这条宽阔笔直的运河是罗共时期由10万共青团员人工开凿而成的,静静的河水仿佛还在吟唱那段激情的岁月,河岸上耸立的巨大金属纪念碑书写着一代人的奋斗历程。

  

  康斯坦察县所属的马马亚小城(罗语为奶奶城)是个购物天堂,店铺林立的步行街上人头攒动。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最吸引我们的是法国香水,因为它比国内的价格低,还有,就是精美的手工艺品。满足了我们的购物欲望后,罗马尼亚朋友还安排我们参观了当地有名的穆勒法特拉尔葡萄酒庄园。在去庄园的路边可以看到一些抛荒的土地,地上只有低矮的草儿在随风摇曳。原来,罗马尼亚素有“欧洲粮仓”之称,因为人少地多土地肥沃,只要在地里播下种子,不用精耕细作长多少收多少也就够了,所以土地轮着耕种,今年种这块明年就种那块。这样一来,土地在得到间歇养护的同时也保持了自然的原始生机。这与西欧曾经向大自然掠夺性的开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东欧保持了她原始的美丽。这样的环境培养了罗马尼亚人崇尚自然的性格。一路上,在树下、溪边甚至田间地头,都可以看见将汽车停在一旁,享受阳光席地休闲的人们。罗马尼亚的葡萄大都种在丘陵地带,穆勒法特拉尔葡萄酒庄园建在山坡的最高处,向下眺望,成行成片的葡萄树绿满了坡地。这些葡萄酒庄园基本是自产自酿自销。热情的庄园主留我们在他的庄园餐厅用午餐。用餐是罗马尼亚人表达热情的重要方式。几天来,我们所到之处几乎餐餐都是在听着音乐或载歌载舞中进行的,一顿饭边吃边谈耗上两三个小时是很正常的事。在葡萄酒庄园里用餐就更热闹了,乡村乐队在不停地演奏,名曲《云雀》格外地悦耳,身着传统民族服装的姑娘们热情地邀我们共舞,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品尝了7种庄园自酿的美酒,这些葡萄酒大多销往法国。

  每天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都是在海滨浴场度过的。由防浪堤圈护着的银色海湾里,人们在尽情地沐浴阳光,享受温暖海水和柔软沙滩带来的乐趣。站在防浪堤上向北可以看到康斯坦察最大的赌场,它坐落在凸向大海的峭壁上,显得孤立而又贪婪;向南可以远眺邻国保加利亚的海滨。为了和邻国竞争,康斯坦察的公园一概免票,吃住也相对便宜。因此,在海边的停车场可以看到许多挂着欧盟牌照的外来高级轿车,蜂拥而来的人们把夏季的海滨营造得温馨而又浪漫。

  

  参观福尔恰县修道院

  

  福尔恰县位于山区,从康斯坦察出发需要7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我们免受旅途劳累,科尔内奇先生调来了两架直升机,其中108号机竟然是前总统的座机。机长刻意地沿海岸线上空飞了一会,才调整航向编队飞往目的地。从空中俯瞰罗马尼亚大地,巍峨的喀尔巴纤山脉像是一位壮汉,蓝色的多瑙河恰似一位少女,她们共同呵护着绿色的家园。

  

  我们住在群山环抱的小镇上,入住的宾馆建在紧邻罗马尼亚工会疗养院的山坡上。来山区度假的人比海边少,因而多了份清静。奥尔都河在山脚下轻轻的流淌,清澈的河水里游弋着小鱼,在芦苇丛或水中漱石上立着各种水鸟,隔河相望,纵深起伏的山峦林木苍翠,幽静的山谷一派野趣盎然。良好的自然环境得益于严格的管理。罗马尼亚法律规定,砍树必须提前3个月申请,而且每砍一棵树要补种5棵树。

  在福尔恰县分布着许多修道院,我们参观了其中的一个修士院和一个修女院,当地的大主教友好地接待了我们。这是我第一次踏进修道院,此前,我印象中的修道院应该是素色的,甚至有点阴森。进去后,没想到除了修士和修女身上的黑袍外,庭院里、屋檐下处处鲜花盛开,罗马风格的教堂上绘着中世纪的建筑色彩,教堂里还能看到陶瓷、珐琅器、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彩色玻璃上的圣母像以及十字架上忧伤的耶稣,离开了宗教的意义,绝对还是件艺术品。大主教告诉我们:罗马尼亚73%的人信奉东正教。由于罗马尼亚是东欧唯一的拉丁民族国家,周边都是斯拉夫民族国家,因此,从文化的角度讲,它就像被包围的孤岛。在历史上被土尔其占领的500多年里,正是东正教以教堂为阵地,传承了自己的民族文化。神圣而玄秘的教堂对罗马尼亚人民来说是一种聚合、一种感召,是民族心底里彩色的梦幻和永远的向往。

  在山区的最后的2天里,罗马尼亚朋友安排我们去了福尔恰县的两个邻县。在锡比乌县的乡村博物院,我们看到了许多罗马尼亚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居住的风格独具的乡间民屋,置身其中,就像进入了童话世界;而在阿尔基什县,那个在法国艺术博览会获得金奖的无尽碑雕塑,则让我们看到了罗马尼亚人民永远向上的精神,只可惜看到的是复制品,真品被法国一家艺术博物馆收藏了。这之后,我们返回了布加勒斯特。

  短暂的访问转瞬即逝,当飞机载着我们离地而起,看着机翼下这个热情友好宁静平和的国家变的越来越模糊,我的心里划过了一丝眷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5b3b0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4.html

《罗马尼亚纪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