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0-04-18 03:31:0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阴阳消长:

阴阳互为消长,此长彼消,此消彼长。

阴阳皆消皆长,此长彼长,此消彼消。

此长彼长,此消彼消来源于阴阳的互根,我多你也多,我少你也少。用太极图来表达这种意思就是:以某个太极图为基础(参考),旁边再放个面积更大的太极图,阴和阳都同时增多了,这就是我多你也多。同理,旁边放个小的太极图与基础太极图做比较,易看出,我少你也少。

阴阳消长,第一种体现的是制约,第二种体现的是互根。后面在阴阳学在中医学的应用会有具体例子。

(4)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是指事物的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可以转为阳,阳也可以转为阴。请注意,前面的那几点阴阳没有讲条件,这里规定了有条件。这个条件就是两个字:物极。事物的发展达到了极点,就要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物极必反

太阳中午到达了顶点,跟着就走西斜。月亮十五圆,圆完就有缺,周而复始。爬山爬到了山顶,不管往哪个方向走,只有下坡路。这都是物极必反的例子。

回到之前的例子,假如广州夏季的气温达到了38°C的瞬间,只有是向着冬天发展,肯定是一个缓慢的阴长阳消的过程。这是阴阳的转换点,这个地方(阴仪的尾端)从阳转阴,这个(阳仪的尾端)。但阴阳开始转化不等于阴阳转化完成。从阳转阴,一定要转到阴的比例大于阳,转化才能完成。从阳转阴的阴阳的转换点开始缓慢进行,至少要到太极图右下方的秋冬区域,阴的比例大于阳,转化才算完成。大多数情况下,阴阳转化是一个渐变过程。什么叫转化?转化就是量变引起质变。阴阳转化就是质变。所谓重阳必阴重阴必阳,与阳极转阴阴极转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意思相同。

有没有突变的呢?比如高热,40°C以上发烧,在中医看来是阳盛到了极点,高热比较麻烦是不出汗,因为出汗是散热的。比较好是出汗,汗出就有可能退热。但是那个汗不容易把握,出汗、不出汗或者多汗都有可能,汗一多散热太快,可能半小时之内就变成四肢厥冷。这种就是重阳转阴,也可以说是突变。但倒过来讲,说是突变吧,它也不是一秒钟就变成这样,假如半小时以秒、分为单位分割,以分钟为单位至少要经过30分钟,它还是慢慢变,所以,它本质上还是渐变。这就是阴阳转化。

(5)阴阳的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与趋势。

一般情况下,阴阳具有自和能力。这个自和能力,可以指自然界,也可以指人体。自然界中春夏秋冬、昼夜晨昏周而复始,实际上就是自和的表现。夏天热的差不多就转凉,凉的差不多转寒,寒的差不多转温。比如广州一直就在38°C和2°C之间转来转去,没超过38°C,也没低过2°C,这就是自然界在自和。我们人体也有自和能力,比如说,你有点小灾小病,有时不吃药睡一觉,休息好了,它自己也能好的。也就是说,只要阴阳偏差不大,我们人能调整回来。但是现代人不乐观。为什么呢?比如广州人,你以为你能适应38°C到2°C呀?你冬天开个暖气,搞到26°C,夏天开个冷气,也是26°C。换句话,自然环境的温差38°C到2°C,有36°C的温差。你的温差搞来搞去20°C左右。下图,左边是自然界的太极图,右边是你的太极图。

你是处在非自然环境啊!越是在非自然环境里工作学习的人,他对自然的调节能力肯定越差,外面的东西你就调补过来。这就是现代人。你别以为温差小的地方好,其实,从养生角度,四季分明的地区最好。但讲舒服,那是两回事。舒服补养生,养生补怎么舒服。因为人是自然的人,人在进化过程中要适应自然,才有调节能力。人为的条件也能自我调和,但调和的范围有限。还有吃饭,医生最喜欢碰到什么病人呢?有时候你开完药担心病治好了导致副作用,你就问他:你吃东西能够耐受寒还是耐受热?医生最喜欢听到的是:寒也行热也行,无所谓。但现在很多病人是:我寒也不行热也不行。这就是内在的胃肠的寒热的东西的调节能力下降。假如他不知道什么是寒热,你可以问他:姜行不行?辣椒行不行?这是热的。西瓜行不行?冰水行不行?你可以自问一下,你夏天舒服还是冬天舒服,怕冷还是怕热。很多人说,我既怕冷又怕热,缩小(指太极图)了!

之前说过“崇阳抑阴”的话题,阳主动,阴主静。人是动物,动物的本能就是动。动则生阳。有的人把自己当作植物来养,你看你一天坐多少个少时?课堂上坐、回到宿舍用电脑还是坐。说的不好听,比植物还不如,植物还见见阳光,还有雨露。会养生的人,其实是把自己的自和能力调整的范围更大,因为自和能力越强,你得病的可能越低。

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大体维持着消长动态平衡。

阴阳平衡前面讲过,中医强调的是动态平衡,其实跟自和有关。

(6)阴阳交感

阴阳交感指的是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的过程。

我们看看它的逻辑,首先是阴阳二气运动,然后相遇而和谐,成为对立统一,然后化生万物。

这样讲起来还是有点麻烦。阴阳交感的概念来源于《周易》,那我们就用《周易》来解释它:(略)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b2bb1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cf.html

《潘毅《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之阴阳学说》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