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8-09-11 08:50:3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

殖民制度

一般是指西方列强国家压迫、奴役和剥削“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并把它们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制度。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欧诸国往往是通过海盗式劫掠、欺诈性贸易等各种方式进行早期殖民活动。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特别是进入垄断时期,则使用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手段,使被侵略的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失去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而依附于外国的保护。各殖民国家相互遵守共同的协定,但有时也会因为利益关系发生武装冲突,即殖民战争。殖民制度是帝国主义国家疯狂掠夺殖民地的产物.

斯曼帝国

也称奥托曼帝国。奥斯曼土耳其人建立的军事封建帝国。以伊斯兰教为国教。1299年突厥首领奥斯曼宣布独立建国。1453年攻陷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帝国在此建都,改名伊斯坦布尔。经过不断扩张,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帝国内部实施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趋尖锐,各地各族人民不断进行反抗。17世纪中叶国势转衰,19世纪巴尔干半岛各国先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参加同盟国方面作战失败,随后丧失了大片土地,仅保有土耳其本部。1919年国内爆发基马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1922年苏丹穆罕默德六世被废,帝国告终。

商业革命

16世纪欧洲商业的突然扩大和新的世界市场兴起的现象被称为商业革命。新航路的发现,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欧洲人的经商范围由地中海一带扩展到大西洋及世界各地,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都有了商业往来。各地对欧洲商品的需求也在扩大,使贸易额和商品种类都大为增加。工业的发展、商业活动的迅速扩大以及殖民制度的建立,对欧洲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商业革命是产业发展所引起的,而商业革命开发了广大市场,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印加帝国

南美洲西南部的古国。其君主称“印加”,国民称印加人。“印加”一词印第安语意为“太阳的子孙”。15世纪中形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16世纪最盛时,疆域北起哥伦比亚南部,南至智利毛莱河,东到亚马孙河森林地带,西濒太平洋。包括今整个玻利维亚、厄瓜多尔、秘鲁,以及部分阿根廷、哥伦比亚和智利的领土。人口达六百万。首都库斯科为世袭专制君主印加王驻地。印加社会有较为严密的行政制度,分为三个阶级:贵族、平民和奴仆。社会基本单位是有共同祖先的一些家庭组成的村社。农业发达,使用灌溉系统和肥料。擅长金、银、铜和陶瓷器皿制造。拥有良好的道路网,崇拜太阳、月亮等自然现象。1533年,印加帝国被西班牙殖民者所灭,秘鲁也沦为殖民地。

皮萨罗(14751541)

西班牙殖民者。文盲,当过牧猪人。曾服役于意大利步兵团。15O2年迁往美洲,15O9年起在美洲从事掠夺和探险。曾伴同巴尔波阿“发现”太平洋。1524年到达印加帝国(今秘鲁一带)进行劫掠。1531年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180人和3艘船又侵入印加帝国。1533年设计捕杀印加王,占领首都库斯科,灭印加帝国,并在当地大肆掠夺和屠杀。在今秘鲁和厄瓜多尔先后确立西班牙殖民统治。后在利马死于内讧。

阿兹特克帝国

1516世纪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建立的帝国。阿兹特克人属印第安人纳瓦族的一支,12世纪后期从北方来到墨西哥盆地。1325年建立特诺奇蒂特兰城作为活动的中心。随后用武力征服周围部族,建立部落联盟,成为当时美洲“新大陆”上最强大的“帝国”,其势力曾扩展到墨西哥湾和太平洋沿岸,他们维持着以氏族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实行公社土地所有制。农业、手工业较发达,有庞大的灌溉工程系统。绘画、铜器、纺织、刺绣等都相当精致,建筑艺术成就辉煌。在殖民者到达前,帝国已日趋没落,1519-1521年为西班牙殖民者所摧毁。

卡布拉尔(1460—约1526)

葡萄牙航海者。150039日,奉葡王曼努埃尔之命,率领船队远征印度。当船队驶过佛得角群岛后,在赤道海流的冲击下离开航道,无意中飘流到南美洲巴西海岸。继续驶往印度的途中,在好望角附近遇风暴,折损四艘船,同行的葡萄牙航海者迪亚斯等人葬身海底。幸存的卡布拉尔率余部于当年9月终于抵达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库特(今名科泽科德)15017月,载运大批香料返抵里斯本。

教皇子午线

葡萄牙和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分界线。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为争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大动干戈,互不相让。14935月,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发布训谕,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处,自北极至南极划一条线,区分西、葡的势力范围。14946月,两国据此正式签订了《托德西拉斯条约》,并同意将此线西移至西经43°40'。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后,两国在太平洋再起冲突,并于1529年签订《萨拉戈萨条约》,规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处划一线,线的东西两侧分别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势力范围。这两项条约,揭开了欧洲殖民列强瓜分世界的序幕。

伊萨贝拉(14511504)

西班牙女王(14741504年在位)。出生于马德里加尔王室世家。早年受到良好教育。1469年同阿拉贡(一译亚拉冈)王子斐迪南结婚。伊莎白拉在继承卡斯提尔王位后的几年里,就决定将卡斯提尔和丈夫的领地阿拉贡正式合并,基本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在位期间,依靠市民和小贵族,抑制大贵族,加强王权。1480年下令强行收回亨利四世在位时赐予贵族的王室领地,不准贵族私建城堡。宣召一些大贵族进宫,授以虚职,以便监督与控制。迫使西班牙的三大骑士团归从国王,使王室收入大增,进而从教皇手中取得教职任命权。借助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异端”,驱逐犹太人出境。1492年,收复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最终实现了西班牙的统一。同年资助哥伦布航抵美洲,开始对美洲进行殖民掠夺。150411月死于梅迪纳德尔坎坡的一座城堡中。

巴索洛缪·迪亚斯(14501500)

葡萄牙航海者。14878月奉葡王若奥二世之命,率船三艘沿航海家亨利王子所组织船队走过的非洲西海岸航线继续南下,绕过非洲南端,至大菲希河口附近。返航途中他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迪亚斯回国后,葡萄牙王命名该海角为“好望角”。后参加达·伽马首航印度的准备工作,负责监造船只。1500年,随卡布拉尔率领的船队去印度,航至好望角附近遭到风暴袭击遇难身亡。

亨利王子

葡萄牙亲王。特别喜好和重视航海,因设立航海学校,奖励航海事业,被称为“航海家”。在其支持下,葡萄牙人于1433年绕过西非的博哈多尔角到达马德拉岛、亚速尔群岛、佛得角群岛以及几内亚沿海一带,沿途经常掠夺黄金等贵重财物。1441年,还首次从西非运回葡萄牙十个黑奴。给非洲黑人带来深重灾难的奴隶贸易肇始于此。

地理大发现

西方史学家对1518世纪欧洲航海者一系列航海活动的通称。15世纪后,西欧商品货币经济迅速发展,引起了封建贵族、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对贵金属的渴求。《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富庶的夸张描绘,进一步煽动着欧洲人的寻金热情。15世纪中叶以后,阿拉伯人与奥斯曼土耳其人垄断了东西方传统通道,也促使西欧寻找通向东方的新航路。此外,快速帆船的制造,指南针用于航海及地圆学说的盛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最初由葡萄牙、西班牙两国组织远洋航行。1492年,哥伦布航抵“美洲”,开辟了欧美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辟自西欧绕过非洲南端直达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与其同伴首次环球航行。新航路的开辟和美洲的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开始了西方国家殖民掠夺的狂潮。欧洲的商业中心逐渐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由此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关系的增长,预示了世界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布鲁诺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唯物论和无神论者,反对宗教蒙昧主义的伟大思想家。生于诺拉城。他早年攻读神学,获神学博士学位,后接受唯物主义思想和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通过研究他又将哥白尼的日心说推进了一步,指出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在太阳系以外宇宙间还存在无数个星系,因此宇宙是无限的,是没有中心的,因而人的认识水平也不会停留在已知的真理上,将一直探求尚未认识的真理。布鲁诺的学说因触怒了教廷,因而他被革除教籍,被迫长期流亡国外。1593年刚刚回国的他就被宗教裁判所逮捕,1600年在罗马被处以火刑。主要著作有《论原因、本原和统一》、《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等。

2.笛卡尔(15961650)

法国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出身贵族。曾长期从军。1629-1649年隐居荷兰潜心著述。在生理学、心理学、光学、流星学、代数学和解析几何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建树,著述甚丰。发明笛卡儿坐标和笛卡儿曲线,当之无愧地成为解析几何的奠基人。主张彻底抛弃经院哲学,它采用理性演绎法,强调以理性为依据的推力绝对正确。推定精神主体的存在,也肯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认为在第一次外力推动之后,物质就不断运动,正是运动造成了物质的多样性。他的哲学是充满矛盾的二元论和唯心主义的唯理论。主要著作有《方法谈》、《形而上学的沉思》、《哲学原理》等。

伽利略(15641642)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先后担任过比萨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数学教授。他兢兢业业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在天文学和动力学方面完成了重要发现:约1590年,他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一次著名的落体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下落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权威见解,发现了落体定律。1609年他自制了一个天体望远镜,借助它发现了银河是千万颗单个星球集合成的,月亮围绕地球转动,观察到金星的周期性的盈亏现象,太阳上有黑子等等。因坚信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触怒了教廷,于1633年被罗马异端裁判所判处终身监禁。

《天体运行论》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的伟大著作。书中指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行星,地球本身也在以地轴为中心自转,又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天体运行论中所提出的太阳中心说是对教会选定的地心说和神学世界观的沉重打击。恩格斯予以高度评价,指出“从此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哥白尼(14731543)

波兰天文学家,“日心说”的创立者。出生于商人之家。中学时代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师从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沃伊切赫·波鲁泽夫斯基。从此开始了对天体运行的观察与研究。1497年通过月食观测,否定了托勒密关于月食乃“月球的体积缩小”的结论,动摇了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的托勒密的“地心说”。经过长达30年之久的观察和广泛吸收前人成果,提出了“太阳中心说”或“地动说”,认为地球自转又和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彻底推翻了基督教会支持的地球中心说。之后,将自己的学说写成《天体运行论》一书,引起了罗马教廷的恐慌,他因此而遭迫害。

托勒密(公元2世纪)

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出生于埃及,生平事迹不详,但著述甚丰。据分析曾在亚历山大里亚从事天文观测。因其将当时积累的天文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合,而形成了“托勒密体系”。主要著作《天文学综论》,论述地心说体系。主张地球居于宇宙中心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皆依椭圆轨道环绕地球而运行。此说及其著作,在中古时期被视为天文学权威,并获至天主教会的认定。直到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体系问世,“托勒密体系”方被推翻。所著《地理学指南》八卷,试图以数学方法测定经纬度,对总结当时的数学地理知识有贡献。另一著作《王表》,记录亚述、波斯、希腊、罗马诸帝王及其在位年限。此外,有关于光学、音律方面的著作。

托马斯·莫尔(14781535)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作家、空想社会主义者。出生于伦敦富裕市民家庭。早年以律师为职业。1499年在伦敦会见著名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谟,受其思想影响甚深。历任伦敦市政及国家政府要职,终因反对英国宗教改革而被处以死刑。代表作《乌托邦》以对话形式表现早期无产者对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残酷剥削的强烈抗议,批判了英国现行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又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认为私有财产是产生这些弊端的根源。莫尔描绘了理想的社会制度“乌托邦”。在那里,没有剥削,没有贫富对立,人人参加劳动,产品归社会所有,公民各取所需,实行民主政治。他成为空想社会主义的奠基人,却找不到实现这种理想的阶级力量和现实的途径。《乌托邦》中反映的政治思想对以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着深远的影响。

博丹(15301596)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曾任省议会议员和三级会议中第三等级代表。著有《国家论》,系统地提出了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认为国家起源于家庭,国家是民族利益的集合整体。强调主权是国家最本质的特征,指出所谓国家主权就是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对其全部财富、自然资源和经济活动有充分的永久的自主权。博丹的政治思想包含有反封建主义的内容,他在强调君主拥有一切权力的同时,又附带说明君主的权力是有限制的。博丹的国家主权思想反映了欧洲民族国家正在形成的现实,尊重主权和主权平等被视为国家行为处事的基本原则。

塞万提斯(15471616)

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社会阅历相当复杂。代表作为长篇小说《堂吉诃德》。作者模拟骑士传奇的笔法,以虚构的穷乡绅堂吉诃德和他的侍从桑丘·潘沙的游侠史,反映了1617世纪初西班牙的社会生活。堂吉诃德是一个矛盾复杂的人物,梦想要按已经消逝的骑士传统行事,荒唐的行为往往出于善良的动机。但他冲击的只是臆想的而非现实的敌人。小说一方面讽刺了骑士文学和骑士制度,另一方面又宣扬了人文主义思想。作品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运用夸张的手法,荒诞离奇的场面突出人物个性,使堂吉诃德的形象成为文学上一个理想脱离现实、落后于历史的典型概括。

《哈姆雷特》

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悲剧创作的最高成就的代表之一。该剧描写的是9世纪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的故事。剧中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反映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和英国在新旧交替时期社会的黑暗丑恶的现实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激烈斗争。作者以暂时柔弱的先进力量同强大的罪恶势力斗争的悲剧结局,来控诉专制残酷的封建统治,表达了拥护开明王权政治的愿望。《哈姆雷特》堪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顶峰之作。

乔叟(13401400)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早的人文主义作家、英国资产阶级文学的先驱、诗人。出身于富有的市民家庭,曾出任关税督察、治安法官和下院议员。早期作品叙事长诗《特罗勒斯与克丽希德》,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的生活理想。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集》,以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出14世纪英国各个社会阶层的状况。突出了爱情与婚姻主题,无情地讽刺教会的虚伪和愚昧,揭露鞭挞了僧侣们骄奢淫逸的丑恶灵魂。对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等美德进行了讴歌与赞美,体现了反封建倾向和人文主义思想。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记和口头文学、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体裁各异,引人入胜,加上采用有生命力的伦敦方言写成,倍受读者欢迎。乔叟开创了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之先河,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

伊拉斯谟(14661536)

出生于鹿特丹的伊拉斯谟是尼德兰著名人文主义者,精通希腊文和拉丁文。他的传世名作是《愚颂》。采用讽刺的手法,把“愚蠢”人格化,假“愚蠢”之口,对国王、教皇、主教、僧侣等的愚昧无知、贪婪欺诈、荒淫无耻进行了辛辣的嘲讽。他赞美资产阶级的个性自由和人性解放,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和繁缛仪式。主张消除教会积弊,建立合理教会,但并没有否定教会和教皇制度。他同教会斗争在客观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推动宗教改革起了积极作用。后来的宗教改革家往往把《愚颂》作为反对教皇统治的得力武器。

空想社会主义

也称乌托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以前出现的一种向往理想社会而带有空想性质的社会主义学说。最早见于16世纪英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盛行于19世纪初,以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为代表。他们尖锐地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提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些主张和设想,如消灭雇佣劳动、消灭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实行计划的生产,妇女解放等。这些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之一。但它以唯心史观为基础,不懂得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反对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幻想通过宣传教育来感化资产阶级,争取有产者的同情与帮助,并通过示范试验,和平地过渡到理想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与发展,空想社会主义逐步失去了其进步意义。

康帕内拉(15681639)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思想家、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年是多明我会修道士,潜心研习哲学和神学。1598年因组织反对西班牙统治的秘密起义而被捕,被判处终身监禁。狱中撰成代表作《太阳城》,构想了空想社会主义制度。他认为私有制是一切社会邪恶的根源,必须废除。太阳城在经济上实行公有制,由公职人员合理分配所有的财产和产品。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度,提出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主张对儿童进行普遍的社会教育,对全体人员进行严格军事训练以保卫国家。他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因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只能是空想。1626年结束狱中生活,获得自由。后流亡法国,死于巴黎。

马基雅维里(14691527)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律师家庭。曾长期担任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外交、军事等要职。因涉嫌反对美第奇家族而被逮捕,不久获释,归隐乡下开始著书。1513年,代表作《君主论》问世。全书26篇,主要论述为君之道。通过对历史和时事的分析,具体说明君主应具备的条件和才能,以及治理国家的策略。明确指出,要使国家统一,唯一的办法是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具有无限君权、并掌握强大军队的君主政权。他主张君主应把国家利益放首位。君主为达到政治目的,可以背弃信义、不择手段。在他看来,政治归根结底是力量问题。他的政治学说,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民族国家、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他所提倡的政治权术及强权政治,为取得政权后的资产阶级所利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又成为法西斯推行独裁统治的理论根据。

拉斐尔(14831520)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师。他博采众家之长,融合艺术精华,形成了秀美、典雅、和谐、明朗的艺术风格。他以所绘多幅圣母像为世著称,美术史上称为“画圣”。他以独特的描写方法处理宗教题材,塑造的圣母完全是善良美丽、和蔼可亲的世俗女性形象,体现出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其中最著名的是《花园中的圣母》,以圣母倾身而坐,望着嬉戏的孩子为主要画面,线条柔和,体态圆润,形象优美。后期所绘祭坛画《西斯丁圣母》,以圣母怀抱天使降临人间为主题。拉斐尔在《雅典学院》的壁画中,荟萃古今名流,突出地表现了对希腊精神的崇拜,为拉斐尔壁画中最优秀之作。拉斐尔对1718世纪以后的古典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乔托(12661337)

早期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生于佛罗伦萨。师罗马画派。绘画取材虽未超出宗教故事,但以其独特的绘画方法和全新的表达方式,赋予画面中的人物以世俗情感,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因此被视为西欧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的先驱。主要作品有《逃出埃及》、《犹太之吻》等。1334年任佛罗伦萨大教堂建筑师,设计的塔钟建筑享有盛名。

彼特拉克(13041374)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人文主义者。生于一公证人家庭。1302年其父因同但丁一起参加佛罗伦萨党争失败,全家被逐。后彼特拉克曾在法国和意大利研习法律,成为天主教士。在游历欧洲期间,广泛搜集古代希腊、罗马的著作,从而形成了一种不以神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首先提出“人学”与神学的对立。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歌集》,抒发他对已故女友劳拉的爱慕之情,刻划了蕴含丰富充满激情的内心世界,并表达出对于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另写有《没有收信人的信》,猛烈抨击罗马教廷的骄奢淫逸。彼特拉克因擅长十四行体的抒情诗,当之无愧地获得了“桂冠诗人”的荣誉称号。

文艺复兴

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始于意大利,后扩大到英、法、德、西等欧洲国家。一些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号召下,把矛头直接指向教会神权统治,他们以人文主义为旗帜,主张尊重自然和人权,强调发展个性,反对禁欲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迷信愚昧;表现乐观主义,反对悲观主义。因而人文主义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也是新文化的基本内容,它逐渐形成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表面看来,文艺复兴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但是,它并不是对于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它冲破了黑暗的中世纪的重重禁锢,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在人文主义思想指引下,文学艺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新的政治学、史学和教育学相继出现,产生了一大批多才多艺的代表人物,使文艺复兴时代成为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灿若群星的时代。

新教

反对旧天主教的新教派。是欧洲宗教改革中脱离天主教绘的各教派,主要包括马丁·路德建立的路德教派和加尔文建立的加尔文教派。路德教派在16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传入北欧各国,挪威、丹麦、瑞典分别在1536年、1537年、1541年改奉路德教。其他欧洲国家也有一部分信徒。加尔文教在西欧传播甚广,瑞士、尼德兰、英、法及德国南部均有大量加尔文教徒。加尔文教后来成为英国资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宗教旗帜。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

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年轻时加入多明我会。就读于那不勒斯大学和巴黎大学。先后充任亚历山大四世等三个教皇的教廷神学教授和法皇的顾问。属经院哲学中的实在论者。著作《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百科全书。他认为理智来自天主,而信仰又高于理智,以万物应有“第一推动力”的说法来论证天主的存在。”宣称宇宙中的一切,都按等级自下而上依次相属,每一等级都追求和向往高一等级。鼓吹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位在世俗君王之上。死后被尊为“圣徒”,1879年被教皇利奥十世确定为天主教的官方哲学。其哲学和神学体系被称为“托马斯主义”。

伊格纳修·罗耀拉(14911556)

(又译伊纳爵·罗耀拉),西班牙贵族,天主教耶稣会创始人。早年从军,在一次战役中受伤后退伍。1528年赴巴黎研究神学,成为狂热的天主教徒。1534年,罗耀拉与在巴黎结识的6名青年一同发神贫、贞洁与朝圣三愿,如不能实现三愿即接受教皇的派遣,建立耶稣会。其目的是反对宗教改革运动,重振天主教会,维护教皇权威。1540年获教皇保罗三世批准。次年,罗耀拉被选为耶稣会会长。1622年被罗马教皇尊为“圣徒”。曾编写《神操》一书。

威克里夫(13201384)

英国宗教改革的先行者。曾任牛津大学神学教授,神甫,生活在百年战争和天主教会大分裂时期。对教皇、教会争权夺利专制贪婪极为不满,提出了符合市民骑士利益的宗教改革主张,认为:罗马教廷无权从英国征收贡赋,反对教皇拥有绝对权利,要求建立脱离教廷控制并隶属于英王的民族教会,主张简化宗教仪式,用英语代替拉丁语作礼拜,《圣经》权威高于教会,教徒应听从基督而不应听从教皇,为此他把《圣经》从拉丁文译成英文。威克里夫的主张唤醒了中下层人民以及其他欧洲国家宗教改革的热情,引起了教会的极大恐慌,以至于在他死后还要对他惩罚。1415年康斯坦茨会议宣布威克里夫为异端,并下令掘墓焚尸,以儆效尤。

异端裁判所

又称“宗教审判所”,罗马天主教会侦察和审判异端的专门机构。教皇英诺森三世在位时期(11981216),为镇压法国阿尔比派运动建立。法、意、德、西、葡等天主教国家,先后都设置了这一机构。直属教皇,不归世俗当局和地方教会管辖,将一切反教会、反封建的教会内的派别、个人、思想都被视为异端。审判秘密进行,并用严刑逼供。被告如悔罪,则判处监禁,并没收其财产;如拒不悔罪,则判处火刑。14世纪后,随着西欧王权的加强,改属世俗当局管辖。16世纪中叶,教皇在罗马建立最高异端裁判所,几乎所有的宗教改革的进步派别、思想家及向神学进行挑战的自然科学家都以异端罪名受到迫害。1819世纪,在西欧大多数国家中相继撤销。1908年教皇庇护十世把罗马最高裁判所改名“圣职部”,主要职能是检查书刊,革除教徒的教籍以及罢免神职人员等。

赎罪券

又译为免罪符、赦罪符。罗马教皇印制的一种赦罪符券。从12世纪起,教皇和教会靠大量印制兜售赎罪券,获得巨额财富。天主教会声称,教徒出钱购此种符券,即可赦免其罪孽,死后不受地狱之苦。有些教会甚至直接派员到各地兜售赎罪券,以聚敛钱财中饱私囊。赎罪券的价目,以罪孽之大小而定。教皇这种贪婪欺诈的行径引起社会各进步阶层的不满。

7.马丁·路德(14831546)

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基督教路德宗的创始人。生于矿业主家庭。早年就学于马格德堡和爱森纳赫大学,获得神学博士学位,并任神学教授。15171031日公布抨击教皇出售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后又连续发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书》等论文。其主要信条是:人要想自己的灵魂得救,要依靠个人的虔诚的信仰,而不需要教会神职人员的干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一手制定的神学,主张每个教徒都可以读《圣经》。据此建立的所谓廉俭教会,符合市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同时也得到某些力图夺取教会财产的封建诸侯王公的支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着教会统治的根基。15215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宣布马丁·路德为异端。路德更名换姓,躲到萨克森选侯隐藏起来,期间将《圣经》译成德文,此举为德国语言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九十五条论纲》

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于15171O3O日起草的论证赎罪券功效的提纲。路德提出,教皇没有免除人的罪恶的权力,免罪权在上帝,因此赎罪券可以免罪的说法是错误的。其意义在于,它第一次对天主教关于只有通过教会和教皇才能赎罪的说教予以公开的否定,因而被社会各阶层广为接受,从而引发了德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沃姆斯敕令

15214月,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在沃姆斯城帝国议会上颁布的一项敕令,其主旨在于反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倡导者马丁·路德及其教义。路德本人也应召与会,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辩论。皇帝的代表在会上宣读教皇的关于开除路德教籍的敕令,并要求帝国议会宣布把路德置于法律保护之外,禁止传播路德的说教。路德据理力争,拒不悔罪。后避入萨克森选侯腓特烈的瓦特堡。

闵采尔(14901525)

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的激进改革活动家,德国农民战争的组织者和杰出领导人,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者之一。出身于小手工业者家庭。1506年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神学,获博士学位。1517年开始追随路德,但后来他的不满于路德的保守态度而与之分道扬镳。152111月他写了《布拉格通告》,主张尘世上应取消压迫和剥削,实现人人平等。之后,他开始对教会的“圣礼”改革,进行反对罗马教廷的宣传。在他的鼓动下,德国于1524-1525年间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他的宗教理论直接抨击了基督教的主要论点。他的政治纲领是通过暴力推翻封建主的统治,建立“没有阶级差别,没有私有财产,没有压迫社会成员的国家政权的社会”的“千年天国”。他把人民摆脱剥削压迫的革命作为首要任务,领导了萨克森和图林根的农民起义。15255月,起义军失败,闵采尔被俘壮烈就义。

十二条款

德国农民战争期间士瓦本地区的起义军于15253月制订的斗争纲领,共12条。主要内容为:取消什一税,减轻服役负担,废除农奴制,承认以现存封建文契为依据的劳役的合法性,农民可以自由使用村社公有的河流、湖泊、土地、山林;取消遗产税等。纲领带有妥协性,没有要求没收地主的土地,主要反映富裕农民的利益。

海尔布琅纲领

15241526年德国农民战争期间,法兰克尼亚地区的起义军于15255月在海尔布琅城制定的斗争纲领,又名“帝国改革纲领”。纲领共14条,要求在德国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没收教会土地给骑士,取消诸侯的一切同盟;取消城市贵族对商业的垄断,统一度量衡和币制;取消商税、过境税、食品税以及其他苛捐杂税;允许农民赎买封建义务,等等。这个纲领反映了市民阶层反对封建制度、要求政治统一的愿望,带有资产阶级的性质,但纲领未能实现。

斯拜尔会议

1529年神圣罗马帝国为缓和路德教派与天主教派的矛盾而召开的会议。在德国宗教改革中,利用路德教吞并了天主教会土地的诸侯,被称为路德教派诸侯或新教诸侯。这一力量的崛起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国的统治根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在斯拜尔会上,天主教诸侯占优势,会议重申1521年沃姆斯会议反对异端的禁令。路德教派诸侯拒绝接受这个决定,并提出抗议,此后新教徒被称为“抗议者”。矛盾的激化终于导致了1546年路德派诸侯国与以皇帝为首的天主教诸侯国之间的战争。

奥格斯堡和约

德意志新教诸侯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缔结的和约。德国农民战争后,德皇及拥护德皇的天主教阵营为一方,在宗教改革中获得教会土地的所谓新教诸侯为另一方,之间矛盾错综复杂,几度兵戎相见。1555年,经谈判,德皇与诸侯在奥格斯堡签订条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的原则;1552年以前为新教诸侯夺去的天主教会的财产,不再退还;确立路德派新教的合法地位。此约的签订,暂时中止了新、旧教诸侯之间的战争,但进一步扩大了诸侯的权势,也加重了德国的分裂局面.

乌尔利希·慈温利(14841531)

瑞士著名政治家和宗教改革活动家。出生于一富裕农民家庭。就学于伯尔尼、维也纳和巴塞尔。取得文学硕士学位,并成为知名的人文主义者。曾任格拉鲁斯神甫,后又在苏黎世从事宗教和政治改革活动。1522年同罗马教廷公开决裂,1523年提出《六十七条论纲》,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基础,反对教皇权威,反对斋戒和教士独身,更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等。在慈温利影响下,苏黎世及其他城市地区进行了宗教改革,变成了新教州,另外一些州则坚持天主教信仰,反对宗教改革。双方不断发生冲突,终于导致1531年战争的爆发。慈温利阵亡,瑞士从此分裂为新教州与旧教州。

《基督教原理》

瑞士宗教改革家加尔文于1536年出版的一部宗教理论研究著作。此书吸收了慈温利和路德的观点,并参以己见,提出了系统的新教神学理论。否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繁文缛节,主张信仰得救,提倡廉俭教会,提出人的得救与否依赖于上帝预定旨意的“预定论”学说。此书是宗教改革时期影响最大的一部著作。

塞尔维特(15111553)

西班牙人文主义学者和医生,是宗教改革家加尔文的老朋友。先后在国内和法国学习法律,在文艺复兴运动中形成了人文主义世界观。1531年发表文章,反对天主教会的三位一体说。在巴黎研究解剖学时,发现血液通过肺进行循环,对于最终揭示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有所贡献。1553年发表《基督教的复兴》一书,阐述其哲学和自然科学观点,因此遭天主教会迫害,被迫逃至加尔文教控制下的日内瓦。加尔文的宗教法庭对新教徒的控制极为严厉,塞尔维特并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反而被判为异端处以火刑。他的著作被天主教和新教同时列为禁书。

亨利七世(14571509)

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一位国王(14851509)。兰开斯特家族远亲。玫瑰战争中支持兰开斯特家族。1485年,都铎家族的亨利杀死英王查理三世,取得王位,史称亨利七世。为巩固王位,推行了一系列强有力的内外政策。利用武力平息约克家族的叛乱,强行解散贵族私人武装,设立星室法庭审理贵族谋反案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禁止贵金属出口,大力支持海上贸易和海外扩张,重奖海外扩张的有功人员。采取与王室联姻的方法,得到国际承认,巩固和提高了王室地位。

亨利八世(14911547)

英国国王(1509-1547)。英王亨利七世之子。为加强专制王权,巩固都铎王朝统治,以教皇不准其与王后西班牙公主喀德琳离婚之事为借口,1533年正式同罗马教皇决裂。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国王成为英国教会的首脑,进行宗教改革,建立英国国教。两次下令封闭修道院,并没收其财产,国王通过赏赐或低价销售的方式将这些土地重新分配,形成了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经营的土地所有者,扩大了专制王权的社会基础。

英国国教会

即英国国教。英国通过宗教改革而创立的新教会。它把天主教的拯救灵魂的教义与路德新教的信仰得救的教义结合起来。解除罗马教廷对英国教会的控制,确立英国国王在教会的最高首脑地位,教会则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用英语作礼拜,教区以行政区划确定。但主要教义与天主教没有重大区别,主教职位和豪华的宗教仪式仍被保留。

三十九项信条

英国国教会的教义。1563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亲自审定批准了议会提交的“三十九信条”,用拉丁文和英文公布,其中抽去了有关圣餐的第二十九条;1571年才将此条公布。信条略微接近加尔文教,如以《圣经》为信仰的唯一准则,否定赎罪券和圣像崇拜等。重新确立君主对宗教的绝对统治权,恢复了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内容。仍保留着天主教的主教制和天主教的许多仪式。

耶稣会

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1534年由西班牙贵族罗耀拉创建于巴黎,1540年获罗马教皇保罗三世批准。该会旨在重振罗马教会,维护教皇的权威。会长由选举产生,对各地耶稣会有绝对统治权,故有“黑衣教皇”之称。会内有严格的纪律,会士必须绝对服从会长和教皇,立绝财、绝色、绝意三誓愿。深入社会各个领域,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为天主教服务。16世纪以后耶稣会的活动扩展到亚、非、美洲。耶稣会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来中国活动,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抹下浓重的一笔。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葡、法、西等国曾先后取缔耶稣会,后又得到恢复,并发展为天主教最大的修会。

意大利战争

14941559年法国与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争夺意大利统治权的战争。法国政府为掠夺土地和财富,并巩固在地中海的贸易地位,发动了侵略意大利的战争。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为得到富庶的意大利,对法国进行了武力干涉,因此意大利便成了主要战场。1494年法王查理八世率军侵入意大利,但又被西班牙打败。1526年法国被迫签订和约,放弃对意大利的领土要求,但不久后毁约,双方再战,直到1559年法国与西班牙签订《卡托&S226;坎布累齐和约》,法国放弃在意大利所占领的大部领土,西班牙如愿以偿,意大利战争结束。战争使意大利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法国的专制王权被削弱,大贵族乘机作乱,又导致了30余年的胡格诺战争。

胡格诺战争

16世纪40年代,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称为胡格诺教。法国南部的大封建贵族信奉加尔文教,企图利用宗教改革运动来达到夺取教会地产的目的。他们与北方有分裂倾向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封建贵族有深刻利害冲突,最终演变成长期内战,史称胡格诺战争。战争自1562年起分为三个阶段,时打时停,互有胜负。最终胡格诺派首领波旁&S226;亨利成为法国国王,称亨利四世,改奉天主教,取得了北方贵族资产阶级的支持。15984月,亨利四世颁布《南特敕令》,标志着胡格诺战争的结束。胡格诺教在法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南特敕令

1598413日,法王亨利四世为彻底平息宗教纷争,安定国内秩序,在南特城颁布的一项敕令。是胡格诺战争结束后天主教集团和胡格诺派缔结的妥协性和约。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胡格诺派教徒享有信仰自由。允许他们在除巴黎以外的许多地方举行礼拜仪式;胡格诺教徒享有担任官职的权利,有权召集自己宗教会议和政治集会。敕令附有一项秘密条款,即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约二百个设防城堡,时限8年。南特敕令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条例。但南特敕令遭到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完全废除。

圈地运动

贵族用暴力大规模剥夺农民土地的一种方式。以英国为典型,自15世纪末叶开始,历300余年。15世纪末,由于英国毛织业迅速发展,引起羊毛价格上涨,致使养羊业成为十分有利可图的行业。于是大贵族侵占大量公有地和农民的耕地,将土地用壕沟和栅栏圈围起来,雇佣少量工人放牧羊群。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沦为流浪者。这一现象被托马斯&S226;莫尔比喻为“羊吃人”。16世纪中叶,英国宗教改革过程中,圈地运动又在教产还俗的土地上广泛发展起来。农民破产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和兵源枯竭,亦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都铎王朝颁布了一系列“血腥立法”,残酷迫害流浪者。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会通过一系列法令,使圈地运动合法化。圈地运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土地关系变革,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贵族

新贵族是1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15世纪英国发生了农业革命,传统贵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一些有眼光的贵族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牧业,使用雇佣劳动,有的兼营工商业,有的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坐收资本主义地租。这些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经济上的利益日趋一致,他们与资产阶级结成联盟,共同反对封建主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君主立宪政权,就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星室法庭

1517世纪英国最高司法机构。1487年英王亨利七世创设,因该法庭设立在威斯敏斯特王宫中一座屋顶饰有星形图案的大厅中,故名。当时是专门惩治不效忠国王,甚至阴谋叛乱的贵族。成员由枢密院官员、主教和高级法官组成,直接受国王操纵。其职权范围不断扩大,刑罚手段非常残酷。革命前它成为专制王权用来迫害清教徒的工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164175日,长期国会通过决议撤销这一反动机构

至尊法案

15343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国会通过的一项法案。为加强王权,使教会成为封建统治的支柱,亨利八世改革教会。1533年,他公开和罗马教皇决裂,下令禁止向教廷缴纳岁贡。1534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内容是: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唯一的最高首脑,对一切宗教事务具有最高的权力,可以任命教会的各种教职,将宗教法庭改为国王法庭,由国王来审判教徒,镇压“异端”,改革教会,不承认罗马教廷的最高权力。改革后的教会称为英国国教。国教成为都铎王朝实行专制统治的工具。1559年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这一法案。

凯特起义

16世纪英国东部农民反抗圈地运动的起义。领导者为小贵族罗伯特&S226;凯特。15496月,起义爆发于诺福克郡,并波及邻近各郡。起义军制订了《二十九条纲领》,要求停止圈地,允许农民使用公地,减轻租税,取消什一税,废除农奴制残余等。7月,起义者攻占诺福克郡首府,城里的破产手工业者、丧失土地的流浪者大批参加起义,起义队伍发展到2万人之多。统治者最初企图通过谈判瓦解起义队伍,未果。后派雇佣军实行武装镇压。8月起义失败,凯特及数百起义者被杀。这次起义使诺福克一带保存了许多自耕农,其后裔后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会军的主力。

血腥立法

15世纪末至16世纪英国都铎王朝颁布的迫害失地流浪者的法令。由于圈地盛行,大批无地农民流离失所,沦为流浪者,从而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并影响国家的税源和兵源。为此,都铎王朝从亨利八世开始颁布了一系列迫害破产农民和禁止流浪的法令。这些法令以各种手段惩治流浪者,有鞭笞、烙印、割耳、卖为奴隶乃至处死。法国、尼德兰等国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也曾颁布过类似的法令。马克思形象地称这些法令为“惩治流浪者的血腥法律”。血腥立法的颁布,引起英国农民的不断反抗。

立窝尼亚战争

15581583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出海口对立窝尼亚进行的战争。16世纪初,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伊凡四世在位时加紧向四周扩张。立窝尼亚在波罗的海沿岸,战略地位重要。伊凡四世为夺取出海口,称霸欧洲,于1558年俄军攻入立窝尼亚。1560年俄军占领立窝尼亚大片领土。俄国的入侵引起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瑞典、波兰、立陶宛等国出兵干涉,争夺立窝尼亚的战争遂演变为国际战争。1563年后,俄军连遭失败。1579年夏,波兰与莫斯科公国进行决战,占领其大片领土,瑞士在北方发动攻势。1582年俄国被迫与波兰缔结十年停战协定,次年又与瑞典签订停战条约。持续25年的立窝尼亚战争终告结束。立窝尼亚被波兰和瑞典瓜分,俄国丧失了波罗的海沿岸部分领土。

波洛特尼科夫起义

16061607)俄国农民反对沙皇封建专制制度的起义。16世纪末17世纪初,俄国封建压迫严重,加之连年饥馑,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全俄各地发生农民起义。1606年夏,农奴出身的波洛特尼科夫领导发动了乌克兰北部的农民大起义,号召人们“杀死贵族和所有的商人”。同时提出要一个“好皇帝”的口号。起义军声势浩大,许多市民及哥萨克纷纷响应,多次挫败沙皇军队,席卷了70多座城市,直逼莫斯科,震撼了封建统治中心。1127日,起义军中小贵族帕科夫率众倒戈,致使起义失利,退往卡卢加。16075月初,义军攻占图拉城,沙皇纠集大军包围该城。英勇抵抗四个月后,因沙皇军队筑坝用洪水灌城,起义队伍弹尽粮绝,10月遭到失败。波洛特尼科夫被俘牺牲。起义沉重地打击了俄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沙皇的反动统治。

罗曼诺夫王朝

俄罗斯封建王朝(16131917)16131月,全俄召开缙绅会议,罗曼诺夫家族米哈尔&S226;罗曼诺夫(15961645)当选为沙皇,是为罗曼诺夫王朝之始。王朝对内建立绝对君主统治,加强农奴制以作为沙皇专制制度的基础。维护封建贵族、地主利益,剥削压迫广大农奴和劳动人民,残酷镇压拉辛起义、普加乔夫起义等多次农民起义和人民民主运动。对外积极推行殖民扩张政策,侵吞欧、亚各国大片土地,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19世纪后,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使农奴制开始解体。1861年被迫废除农奴制。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形成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二月革命时王朝被推翻。

收复失地运动

亦称雷康吉斯达,西班牙文“再征服”的意思。公元815世纪,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斗争。8世纪阿拉伯人占领西班牙之后,在西班牙北部海岸地区和山区逐渐形成阿斯都里亚王国、雷翁王国、卡斯提王国、阿拉冈王国等基督教小国家。他们不断地向阿拉伯人进行斗争,收复被占领的土地。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成为斗争的主力军,领导权掌握在国王和贵族手中。1212年,卡斯提等国联军在多罗萨重创占领军。到13世纪中叶,半岛大部分地区光复。12491251年葡萄牙实现了领土的统一。1479年卡斯提和阿拉冈合并,建立西班牙王国。1492年西班牙攻占阿拉伯人在半岛上的最后一个据点格拉纳达,结束了长达七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

神圣罗马帝国

欧洲的封建帝国(9621806)。96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是为神圣罗马帝国之始。最大疆域,除德意志本土外,还曾包括意大利北部、中部、捷克、瑞士、奥地利等。1112世纪,皇帝与罗马教皇围绕主教继任权而激烈争斗,互不相让。13世纪起,德意志境内形成许多独立的领地。皇帝仅统辖直属领地,对那些割据一方的封建王公失去了控制。1356年查理四世颁布《金玺诏书》,正式确认皇帝须经七大选帝侯选举产生。皇权衰微,因此帝国实际上已成为徒具虚名的空壳。意大利、瑞士先后独立。宗教改革和三十年战争后,帝国进一步分崩离析。18O68月,拿破仑一世强迫皇帝弗兰茨二世退位,帝国最终灭亡。

勒盼多之役

15701573年威尼斯与土耳其战争期间的一次海战。15718月土耳其占领了隶属于威尼斯的塞浦路斯岛。西班牙与属地尼德兰组成联合舰队,于157110月在扼希腊科林斯湾咽喉的勒盼多向土耳其舰队发起攻击。结果,土耳其被打败,参战的舰只所剩无几,被杀被俘官兵4万人。土耳其的军事优势虽被削弱,但根据15733月签订的和约,仍然得到了塞浦路斯岛。

再浸礼派

宗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个激进派别。11世纪初出现于瑞士、德国、荷兰等地。他们遵循慈温利的主张,认为婴儿不应受到罪的惩罚。因此婴儿洗礼是渎神的形式,唯成年受洗方为有效。他们有些人还主张财产公有,积极参加农民战争。该派长期受到正统派的镇压。

玫瑰战争

英法百年战争的失败加深了英国贵族之间的矛盾和分裂。继而于1455年引发了争夺英国王位的三十年混战。经济比较落后的北方贵族支持兰开斯特家族,经济比较发达的南方贵族支持约克家族。因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故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红白玫瑰战争,或简称为玫瑰战争,也被称为“蔷薇战争”。1485年,兰开斯特家族的远亲、都铎家族的亨利在双方的支持下取得王位,称亨利七世,他把红白玫瑰两个家族结合起来,结束了内战。从此,英国进入都铎王朝专制统治时期。经过玫瑰战争,英国的大贵族在相互厮杀中几乎消失殆尽,这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英国国教

英国16世纪发生宗教改革,国王亨利八世切断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皇的关系,宣布自己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封闭了700多所天主教寺院,没收寺院的土地。经过改革后的英国教会称安利甘教会,愿意为英格兰的,被称作英吉利国教会,其教义、组织及仪式与原来的天主教教会没有大的区别,仍保留了主教制和各级教会的土地财产。与天主教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最高领导权从罗马教皇的手中转到英国国王的手中。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英国的国教教义又发生了一些变化,有些地方接近于大陆上的新教,但是仍旧保存了天主教的不少痕迹。

清教

又叫新教。16世纪下半叶,在经济上日益壮大的英国资产阶级和从事资本主义经营的新贵族,不甘心忍受封建君主专制的剥削和压迫,反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国教,要求清除国教中的天主教残余。这些“不从国教者”所开展的活动,被称为清教。加尔文所提倡的“预定论”、“信仰得救”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相符,因而成为新教的理论基础。新教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独立,提倡个人独立判断,反对轻信盲从;宣传建立“千年之国”,推翻人世间的暴君;强调节俭清洁,以勤奋获取财富,要求清除一切偶像崇拜的仪式。清教是一种鼓励人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宗教,为英国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

“根枝请愿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人民群众要求废除主教制的运动。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强有力的支柱。1640年,英国许多群众签名,要求把主教、主持牧师以及教士大会等“连根带枝”一齐废除。国会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形成了关于废除主教职务、主张教权与王权脱离而从属于国会的“根枝法案”。经过激烈大讨论,该法案虽然在下院获得通过,但却被上院拒绝,直到16461月主教制才被废除。

《大抗议书》

大抗议书是英国国会与专制主义斗争的最重要的文件,形成于1641年。其主要内容有:揭露了查理一世在无议会统治时期的暴政,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要求: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高级政府官员和大臣只能“从国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们中间任命,进行议会改革,要求建立对议会负责的政府。该抗议书共204条,经过激烈的讨论,议会终于以微弱的多数通过。但是当大抗议书提交给国王时,却遭到了国王的拒绝。大抗议书成为资产阶级与新贵族上层分子长老派的政治纲领。

马斯顿战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国会军与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643年,议会和苏格兰签订了一份“神圣的同盟和公约”,根据这个条约,1644年,苏格兰军队与托马斯&S226;费尔法克斯所领导的北部军队以及曼彻斯特和克伦威尔领导的东部联盟所组成的联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与王党军队展开大会战,克伦威尔率领的军队英勇善战,从而扭转了战局,击溃王党军队。国会军由此转败为胜。

棒民运动

645年前后在英国西部和西南部爆发的农民运动。因他们手执棍棒,揭竿而起,得名。基本群众是贫苦农民,也有市民参加。他们自称既不支持议会,也不支持国王,而是走中间道路。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与财产”,实行联防互保。是人民群众反封建的一支重要的力量,客观上有助于新模范军打败王军,但因对国会政策持有不同政见,最终为国会军所镇压。

纳斯比战役

纳斯比战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军队同封建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决战。1645年,议会改组了军队,建立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新模范军”,战斗力大增。新军向王军发起攻击,大本营牛津。查理一世为了摆脱困境,突围东去,新军追击到纳斯比。614日,议会军和王党军在纳斯比展开决战。议会军投入了14千军队,而王党军只有7500人。王党军队在鲁伯特亲王的率领下,突入到议会军爱尔顿的阵地。但由于克伦威尔采取了侧面攻击的战术,经过三小时持续战斗,打死、打伤和俘虏王军5000多人。纳斯比战役粉碎了王军的主力,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内战,是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

平等派

平等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代表了城乡富裕农民、手工业者和平民的利益。英国第一次内战结束后,长老派掌握议会大权,推行损害劳动人民利益的政策,引起了小资产阶级不满。于是,在李尔本等领导下,平等派在士兵、平民、手工业者中开展工作。李尔本主张在政治上限制议会权利,保证人民享有主权;在社会经济上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取消垄断专利公司,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1647年,平等派士兵提出了“人民公约”。在平等派的推动下,克伦威尔建立共和国,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峰。1649年,平等派为把革命推向深入,发动了反对克伦威尔的起义,遭到残酷镇压,平等派运动最后失败。

立宪君主制

亦称有限君主制。指以君主(国王、皇帝)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限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妥协的产物。其形式又可分为议会制和二元制两种。前者,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如现在的英国、荷兰和比利时等。后者,君主任命对他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立法权归议会行使,但君主有否决权,如18711918年的德国

“人身保护法”

人身保护法起源于13世纪的英国,其内容主要是要求将一个人拘留交送法庭时,在一定时期内必须说明拘留的理由。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查理二世枢密会议经常以叛乱性的言论为由将人拘留,既不交保释放,也不将之交付法庭正式审判,引起了一些议会议员的强烈反对。于是,1679年议会选举时,一些议员又提出了“人身保护法”。规定:如果没有法院发出的传票,任何人都不能被逮捕;被逮捕的人在受审之前的拘留期间不得超过一定的时日,必须及时交付法院审讯。这一法律对于保护人身权利具有重大的意义。

辉格派

16791681年间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议会内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有些议员认为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无权继承王位,因此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把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外。他们被政敌称之为“辉格派”。“辉格”源于爱尔兰语,意为盗马贼。辉格派后与其他资产阶级政党合并,成为英国自由党的前身。

托利派

16791681年间在英国议会中形成的政治派别。当时围绕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公爵是否有继承权的问题,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些议员提出了“排斥法案”,主张将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排斥在继承权外。而另一些议员则反对“排斥法案”,主张詹姆斯有王位继承权,他们被政敌辉格派贬称为“托利党”。“托利”起源于爱尔兰语,意为不法之徒。托利党在日后发展成为英国的保守党

南特敕令

1598413日,法王亨利四世为彻底平息宗教纷争,安定国内秩序,在南特城颁布的一项敕令。是胡格诺战争结束后天主教集团和胡格诺派缔结的妥协性和约。规定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承认胡格诺派教徒享有信仰自由。允许他们在除巴黎以外的许多地方举行礼拜仪式;胡格诺教徒享有担任官职的权利,有权召集自己宗教会议和政治集会。敕令附有一项秘密条款,即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约二百个设防城堡,时限8年。南特敕令是西欧第一个对异教宽容的条例。但南特敕令遭到罗马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激烈反对。1685年被法王路易十四完全废除。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

法国与奥格斯堡同盟之间于16881697年进行的战争。法王路易十四晚年,利用日益雄厚的财力,不断扩充军队,为争霸欧洲穷兵黩武,不断的向东部莱茵河地区进行扩张,并入侵了普法尔茨和莱茵河左岸地区。奥地利、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等国为阻止法国的扩张,于1686年缔结了奥格斯堡联盟。1688年,与法国交战。1697年,签订和约,迫使法国放弃了不少占领的领土,并承认荷兰奥兰治&S226;威廉为英国国王。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7世纪末,西班牙王位继承权的归属问题成为欧洲各国关注的焦点。西班牙君主查理二世多病且无子嗣可承王位,与西班牙有姻亲关系的欧洲各国对西班牙巨大的遗产都具有强烈的占有欲。路易十四利用各种手段使其孙子菲力浦继承了西班牙的王位,引起了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英国、荷兰、德意志等联合起来,于1701年对法宣战。在意大利、德意志、尼德兰和西班牙四个战场上展开了激战,联军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1712年在乌特勒支召开了和会,第二年交战双方缔结了乌特勒支和约。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是最大的受益者,它既获得了法国的一些殖民地,也从西班牙手中获取了梦寐以求的地中海的出海口。法国则丧失了霸主地位,国内也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法国衰落的起点。

三十年战争

16181648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主战场在德意志。一方为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受到荷、英、俄等国支持。另一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受教皇和波兰支持。实际上双方都是出于扩大权力和领土的需要。16185月发生在捷克的“掷出窗外事件”是战争开端,战争分为捷克、丹麦、瑞典、法国等不同阶段持续进行。1848年双方缔结《威斯特发里亚和约》,战争以天主教诸侯国一方的失败而告结束。战争使德意志遭受空前浩劫,人民饱受灾难,进一步加深了国家的分裂

农奴制第二版”

早在十字军东征时期德意志的农奴制就开始瓦解,农奴逐渐摆脱农奴身份而变为自由农民。然而到了16世纪,由于三十年战争对德国经济的摧残和农民战争的被镇压,而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又需要大量的农产品,德意志地主为了取得充足的劳动力,又采取了农奴制生产方式生产粮食,使德意志农民又下降到农奴的地位,农奴制得以恢复,这种情况被恩格斯称为是“农奴制第二版”,尤其在北德意志和东北德意志。农奴主采取了残酷的剥削压迫形式,农奴被剥夺了大部分自由

开明专制

18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各种反抗斗争,迫使德国、东欧和南欧的一些封建的邦国的专制君主不得不改变原有的统治方式。在某些方面迎合了资产阶级的要求,采取某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开明”措施,同时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也采用了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如限制强迫加入行会、削弱农奴制,宗教上实行宽容政策、改进司法制度以及表面上接受一些启蒙思想等。

容克

指德意志易北河以东地区和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他们拥有雄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多年来梦想借助武力实现国家的统一。他们有自己的庄园,从事封建的大地产生产,采取封建的劳役和地租作为剥削方式,自给自足。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部分容克认识到,只有把庄园建立在资本主义经营的基础上,才能逃避破产。于是这些容克把封建的农业逐步地转变为资本主义农业,他们开始资产阶级化了。他们在政治上要求统一,对普鲁士政体的依赖性极强,从而成为德意志统一中的一大重要的力量。

北方战争

17001721)波罗的海位于欧洲北部,素有“北欧地中海”之称。彼得一世上台后,为了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从外交、军事方面进行了准备。17008月,俄国正式向瑞典宣战,北方战争爆发。战争初期阶段,因俄国经济、军事的落后,俄军惨遭失败。1701--1703年,俄军向波罗的海东岸大举进攻,先后占领了一些城市。1709年,瑞典军队包围了波尔塔瓦,双方展开激战,瑞军遭到沉重打击,威震全欧的强国瑞典从此一蹶不振,俄国却因国内的改革和军事上的胜利从贫弱中一崛而起。1710年,土耳其向俄国宣战,俄国开辟了第二战场。1714年,俄国在芬兰的汉果乌得击败了瑞典大型舰队。此后,俄国又通过一系列的战役重创瑞典。1721年,俄瑞双方签订了尼斯塔德和约,确保俄国可以自由出入波罗的海,从而使俄国从一个内陆国家扩张为一个濒临海洋的欧洲强国。

幕藩体制

17世纪德川家康建立了由幕府和藩国共同统治的封建制度,称“幕藩体制”。在幕藩体制下,将军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幕府是国家的最高的政权机关。幕府统治全国各地的藩国。各藩的统治者是大名,效忠于幕府,幕府对他们实行交替参觐制度。大名仍拥有很大的独立性,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上拥有行政、司法、军事和税收等权利。全国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各领主的土地均按份地由农民耕种,农民须交地租,履行各种封建义务。幕府对农民实行登记制度,在政治思想上进行严格控制。

帕尼帕特战争

印度莫卧儿帝国巴布尔和阿克巴统治时期进行的统一国家的战争。1526年,巴布尔率领两万军队与德里素丹10万大军激战于帕尼帕特,这是印度历史上的第一次帕尼帕特战役,结束了德里素丹王朝的统治,开始了莫卧儿帝国统治的历史。1556年,年幼的阿克巴继位,阿富汗的苏尔族王朝旧臣希穆率军与阿克巴的军队再次在帕尼帕特进行决战,阿富汗军队失败,为阿克巴统一印度奠定了基础。1761年,莫卧儿帝国四分五裂时,入侵的阿富汗军队打败了占领德里的马拉特军队,使印度失去了唯一可以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力量,被称为是第三次帕尼帕特战争。

马拉特战争

莫卧儿帝国奥朗则布在位期间与马拉特人进行的战争。马拉特人是居住在德干高原西部的一个民族,17世纪中期被莫卧儿帝国和比贾普尔所瓜分。1656年在其领袖西瓦吉的领导下发动起义,争取民族独立。西瓦吉从农民中招收军队,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轻骑兵。西瓦吉军队具有高度的纪律性和战斗力,1664年和1670年,屡败莫卧儿军队。1674年西瓦吉宣布自己为马拉特国王。奥朗则布在16811707年进行的德干战争中,其中最后20年都是在同马拉特人作战。马拉特人长时期有组织的顽强抵抗,耗费了奥朗则布大量的时间、金钱和人马。奥朗则布去世时都没有能够占领马拉特邦。

米勒特制

奥斯曼帝国时期体现宗教宽容的政策。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后,针对境内各民族共处的实际而创设了米勒特制,苏里曼一世进一步发展了这一制度。其内容是:非穆斯林宗教团体或氏族(即“米勒特”)在不损害帝国的利益并承担规定的税捐义务基础上,可以允许保持本民族语言文字、拥有专门宗教文化和教育机构,享受内部自治权。这是从阿拉伯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并赋予了新内容的宗教自治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多宗教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尼德兰革命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15661609)16世纪的尼德兰是世界上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宗主国西班牙在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奴役专制,严重地阻碍了尼德兰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卡尔文教会不断兴起,阶级结构的变化,激起了尼德兰民族意识的觉醒。1566811日,弗兰德尔爆发了由手工业者、平民和农民参加的破坏圣像运动的起义,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1572年北方诸省举行大起义。8月,威廉(奥伦治的)被推为北方各省执政。南方的布鲁塞尔也爆发起义,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的统治机构。157611月,南北各省代表缔结《根特协定》,恢复了尼德兰的统一。以荷兰为首的北方各省和南方的部分城市于1579123日结成乌特勒支同盟,奠定了北方共和国的政治基础。1581726日,奥兰治亲王宣布废除正式脱离西班牙而独立,成立联省共和国,简称荷兰。1609年,西班牙被迫与荷兰签订《十二年停战协定》,事实上承认了荷兰的独立

奴隶贸易

欧美殖民主义者劫掠贩卖非洲黑人的罪恶贸易。最早出现于15世纪中叶。1501年,第一船非洲黑人奴隶从西非运至加勒比海西班牙殖民地圣多明各岛的奴隶种植园。从此,横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兴盛,葡、西、荷、意、英、法、普等西方国家相继卷入。到17世纪中叶,奴隶贸易的范围集中在大西洋东西两岸,一般称为大西洋奴隶贸易。贩奴船先从欧洲满载枪支、布匹、甜酒和糖等廉价物品,航行到非洲,换取奴隶,然后把非洲黑奴运往美洲,以高价卖给种植园主或矿山主,换取当地的烟草、甘蔗和棉花等原料,运回欧洲,史称“三角贸易”。奴隶贩子从中可以获得数百倍的利润。19世纪下半期奴隶贸易才逐渐衰落。奴隶贸易严重摧残了非洲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西方国家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最野蛮的殖民活动。

《航海条例》

英国在与荷兰争夺海上霸权的过程中颁布的条例,其目的是为了发展本国的航海事业和海外贸易,增强自己在争霸中的力量。1651年,英国颁布了多项《航海条例》,其主要内容有:任何的商品都不得输往英国殖民地,除非用英国的船只载运。所谓英国的船是指在英国或其殖民地建造的,为英国及其殖民地所拥有的船,或者至少有四分之三的船员是英国人或英国殖民地的人。为了迫使荷兰接受《航海条例》,英国发动了一系列对荷兰的战争。荷兰由于海上贸易受到排挤,军事实力不敌英国,最终在这些战争中以失败而告终。

腓力普王之战

16751676北美洲印第安人反抗英国殖民者侵略的战争。由于领导者为望潘诺格部落酋长美塔科姆,被英国人称为腓力普王(?1676),故名。英国殖民者强迫印第安部落交出武器,并强占土地,激起印第安人的反抗。16756月,腓力普王联合纳拉甘西特、奈普蒙克斯等印第安人部落一万多人,发动抗击英国殖民者的正义战争。印第安人力量曾扩展到康涅狄格和罗得岛,消灭了许多殖民村落。后英军得到增援,全力镇压。16768月,腓力普王遇难,抗英战争失败。英属北美殖民地是在镇压印第安人反抗,侵占印第安人土地,并野蛮屠杀大批印第安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白人契约奴

1718世纪在英属北美殖民地被奴役的一种白人劳工。其来源主要有四方面:殖民地上因欠债而无力偿还者;想到北美来而缺少路费的英国贫民,往往卖身为奴,以偿还路费;被拐骗的穷人、乞丐、儿童;英国的罪犯。白人契约奴按照契约规定为主人服劳役,通常期限为57年,服役期满方可与契约主脱离依附关系,获得自由

巫觋事件

古代称女巫为巫,男巫为觋(xí),合称巫觋。巫觋是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该事件指17世纪末,新英格兰的宗教集团“公理会”利用巫觋制造迫害异派教徒的事件。

东印度公司

1619世纪葡萄牙、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国政府特许对东南亚从事殖民事业的组织。这些组织在印度、马来群岛及远东各地享有贸易独占权,并拥有舰队,对殖民地区进行疯狂掠夺,从事奴隶贩卖和私掠活动。英国东印度公司是1719世纪中叶英国政府特许设立的对东方主要是印度和中国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活动的组织。1600年获得皇家特许状。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转向印度建立根据地,拥有军队和舰队。18世纪中叶起,通过战争排挤法、荷势力,建立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地位。英国政府曾依靠该公司对缅甸、阿富汗及其他亚洲国家进行掠夺战争。产业革命后,为适应新兴的工商业资本的要求,先后取消该公司对印度(1813)和中国(1833)的贸易垄断权。1858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撤销。

大陆会议

英属北美殖地人民的代表会议和权力机构。为了在反英斗争中协调行动,177495日在费城召开了由12个殖民代表参加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陈情书》,制定了《权利法案》,强调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反对英国的高压政策,号召抵制英贷,同英国断绝贸易关系等。会议并未提出独立主张,只是向英王递交了请愿书。列克星顿战役后,510日召开了13个殖民地代表参加的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武装对抗英国的宣言,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大陆会议从此成为国家政权机构。177674日通过《独立宣言》。1777年通过《邦联条例》,17813月生效,大陆会议为邦联国会取代。

苏福克决议案

177499日,马萨诸塞的苏福克县通过了由约瑟夫&S226;沃伦起草的决议,保尔&S226;里维尔把它火速送到费城。大陆会议对它进行了讨论并于917日加以通过。该决议宣称:(1)高压法令违背宪法,不予服从;(2)号召马萨诸塞人民建立一个政府,负责征税,在高压法令取消以前,扣下税款不缴英国王室任命的所谓政府;(3)劝导人民武装起来,建立民兵组织;(4)建立并严格执行反英的经济措施。

列克星顿枪声

英属北美殖民地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揭开独立战争序幕的战斗。1775418日,北美英军司令盖治率英军前往波士顿西北的列克星顿和康科德搜查通讯委员会的秘密军火库,并企图逮捕通讯委员会领导成员。银匠瑞维尔等人探得这一情报并通知了当地的通讯委员会,作好埋伏。19日,英军在列克星顿和康科德遭到民兵袭击,死伤300人。该役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并显示了游击战的威力。

大陆军队

177551O日,在费城的独立宫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会议通过了杰斐逊和迪金森起草的《关于拿起武器的原因和必要的公告》。614日,会议决定把汇集在波士顿附近的约2万人左右各路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下令招募兵员和向国外购买军火,还决定从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弗吉尼亚派出1O个连队的兵员赶赴波士顿。任命乔治&S226;华盛顿参加一个军事委员会负责起草军队管理规则和条例。1O15日,乔治&S226;华盛顿全票当选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统率大陆军,有力地抗击英军,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常识》

美国民主主义思想家潘恩所著,17761月在费城公开发表。书中阐释了天赋人权思想,严厉抨击了英王的专制暴虐,批判了保守派谋求与英国妥协的立场,坚定地号召北美人民拿起武器,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该书提高了北美人民的民族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宣传效应,为北美独立做了舆论准备。

美法同盟条约

亦称美法条约。177826日在巴黎签订。该条约的核心内容是美、法两国联合反对英国,美国争取法国援助,参加对英战争。条约规定:法国应保护美国的自由、独立和主权,美国应保障法国在北美领地的不可侵犯;法国可占有西印度群岛的英国领地,美国可取得英国在北美的领地和百慕大群岛;两国均不得与英国单独媾和。法国与当年6月正式参加对英的战争,支持了美国人民的正义事业。但法、美没有遵守“不得与英国单独媾和规定”。法国于1783年单独与英国媾和。

约克镇战役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要战役。1781年上半年,连续受挫的英军被迫向海岸地区转移。8月,英军司令康华里率军抵达弗吉尼亚的约克镇。华盛顿集中优势兵力直奔弗吉尼亚,法军舰队则截断英军海上去路。9月下旬,美法联军1.8万人包围约克镇地区,并发起总攻。1019日康华里率部7000余人投降,至此英军主力被击溃,战事基本结束

巴黎和约

确认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和约。178393日在巴黎的凡尔赛签订。规定:英国承认美国是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放弃对它的任何要求,保证撤出全部军队。美方允诺赦免保王派,发还其财产。同时还明确了美国的疆域,确定其边境线为被劫加拿大与大湖区,南至佛罗里达北界,东到大西洋沿岸,西至密西西比河。

否决权

源于拉丁文VETO,意为“我禁止”。后来此意引伸为否定某个已经作出的决定或某个已经通过的或已经得到多数支持的法案的权力。在古代,古罗马共和国保民官对元老院、执政官或其他高级长官(除狄克推多外)的决定,都有权予以否决。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推翻已通过的法案或使其延缓生效的权力。前者称“绝对否决权”,后者称“延缓否决权”或“搁延否决权”。这类否决权,通常为资本主义国家元首或议会的上院所享有。再有,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行动以“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法、英、美、苏())一致”原则为基础,即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拥有否决除程序事项以外的任何一项议案通过的权力。

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最高法律。17879月由制宪会议制定,次年6月生效。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加大了中央的权力。立法权属国会参、众两院,参议员由每州议会选出两名,任期6年,众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每州众议员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任期2年。行政权归总统,总统为行政首脑和军队总司令,对国会立法享有否决权,由间接选举产生,任期4年。司法权属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参议院同意,为终身职。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统治的形式和三权分立原则,一直沿用至今,只制定了若干修正案予以补充完善。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的对称。通常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都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关系来进行的经济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迄今有三种不同性质与类型的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其特点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者为基础,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是为卖而买,不仅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劳动力也成了商品。它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第三等级

通常指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有纳税义务的人构成的等级。与那些不纳税、享有封建特权的人构成的第一等级(僧侣)和第二等级(贵族)相对立。具体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和资产阶级等,占法国全国人口的95%以上。均属被统治阶级,负担国家的各种赋税和封建义务,没有任何权利。13O2年出席国王腓力四世召开的第一次三级会议,但出席的代表是富有者,即后来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第三等级中经济上最富有,政治上最成熟,居于领导地位。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资产阶级领导的第三等级已成为反封建的主力军。

什一税

欧洲基督教会向居民征收的宗教捐税。此税源于公元6世纪,教会以《圣经》中有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开始征收什一税。公元779年,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每个法兰克王国居民的义务。1O世纪中叶,西欧各国相继仿行,成为教会榨取民脂民膏的主要手段。而且通常分作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什一税是中世纪欧洲农民的一项沉重负担。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和德国农民战争期间,废除什一税是农民的强烈要求之一。但均未能废除。直到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西欧多数国家才陆续废除。英国一直征收到1936年。俄罗斯正教会则从国家财政收入中提取十分之一的实物或税款作为什一税。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参加者有僧侣(第一等级)、贵族(第二等级)和市民、资产阶级等(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通常是在国家财政遇到重大困难时,国王为了增税和筹集资金而召集。第一次三级会议的召开,是在13O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为争取三个等级对他的支持而召集。后法国国王不定期召集三级会议。但1614年开始,由于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三级会议中断达175年之久。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路易十六为解决财政危机,在新任财政总监内克敦促下被迫宣布于17895月召开三级会议,并同意给予第三等级以相等于两个特权等级代表的名额。5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开幕。第三等级代表要求取消等级区分,提出了三个等级不再分别开会而是一起开会等建议,但遭到拒绝,之后,617日,根据西哀耶斯的倡议,第三等级单独组成国民议会。79日,国民议会又改组为制宪议会。国王秘密调集军队准备镇压第三等级。巴黎人民于714日爆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由此开始。

网球场宣誓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第三等级代表在三级会议会场附近网球场举行的宣誓。17895月,法王路易十六被迫召开中断了175年之久的三级会议,以寻求摆脱经济危机。第三等级的代表却提出了改革的要求。路易十六仍旧按照惯例,安排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开会,开幕时内克所作的关于财政问题的讲话丝毫未涉及改革问题,引起第三等级反对。他们与王权及特权等级的代表发生冲突。第三等级代表于610日宣布单独进行代表资格审查。617日又自行组成国民议会,推举巴伊为主席。路易十六以整修会场为借口,封闭三级会议会场,620日第三等级代表根据穆尼埃的建议,在巴伊的带领下,在附近的网球场继续开会,并宣誓不制订出一部王国宪法,议会决不解散,史称“网球场宣誓”。

国民自卫军

法国人民武装组轵。创建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初期,间断存在到18718月。最初是巴黎的民兵组织,参加1789714日起义后,正式定名国民自卫军。以团、营、连编制。中、下级军官由选举产生,总司令则由政府任命。17917月,镇压马尔斯广场群众的请愿活动。在保守分子逐步被清洗后,积极参加巴黎的历次起义和镇压旺代叛乱。在拿破仑时期,国民自卫军是正规军的辅助力量,参加帝国战争。波旁王朝复辟后,于1827年被解散。七月王朝时重建,曾参加1848年二月革命。但后被临时政府利用,镇压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1852年实行改组,军官不再经过选举,一律由皇帝任命。18701871年,参加过普法战争和巴黎保卫战。1871318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取代正规军,成为巴黎公社的唯一武装力量,为捍卫巴黎公社作出了贡献。巴黎公社失败后,于18718月,被梯也尔政府强行解散

八月法令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制宪议会颁布的废除封建权利和义务的法令。1789714日巴黎人民武装起义胜利后,革命在全国迅速展开。制宪议会于84-11日召开讨论废除封建特权的会议,通过了著名的八月法令。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规定无偿废除人身义务、狩猎、鸽舍特权、领主法庭、教会什一税、特权等级免税权、买卖官职制度等,还规定任何公民,不论出身如何均可出任教会或国家的文武官职。对源于土地的封建义务,法令规定要以赎买的方式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178979日,第三等级的代表把国民议会改为制宪议会,826日通过《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后来被简称为《人权宣言》。宣言开宗明义指出,“人在权利上是生来并永远平等的”。《宣言》宣布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言论、信仰、著述和出版自由;人民主权、代议制和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行法定主义和无罪推定;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启蒙思想、美国《独立宣言》指导和影响之下产生的,它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人权宣言》在当时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情绪,成为反封建专制制度的旗帜,也推动了欧洲人民的反封建斗争。

十月事件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1789年制宪议会通过了“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然而国王路易十六拒不批准这些文件。时值国内经济状况恶化,物价飞涨,饥荒严重。巴黎出现许多民众公社,爱国派的报纸也很活跃。面对此形势,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暗中调集军队,企图镇压群众。宫廷贵族大宴卫队,拉拢军官拥护王室。巴黎人民被激怒。105日,巴黎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由妇女带头向凡尔赛出发。到凡尔赛后拥入制宪议会,并派一个代表团去见国王要求他批准《人权宣言》和保障巴黎粮食供应。路易十六被迫答应,并同意携带家属离开凡尔赛到巴黎去,制宪议会也随之迁往巴黎。十月事件挫败了王室镇压革命的阴谋,大大加强了巴黎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巴黎群众向凡尔赛进军再次挽救了制宪会议,挽救了革命。

雅各宾俱乐部

法国大革命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组织。初称布列塔尼俱乐部,1789年三级会议期间布列塔尼的代表常在一起集会讨论议事,故名。同年10月,该俱乐部随国王和制宪议会从凡尔赛迁至巴黎,改名“宪法之友社”,因常在圣奥诺雷街雅各宾修道院开会议事,故更名雅各宾俱乐部。参加者有自由派贵族、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代表。在大革命进程中,该政治组织经历了几次分化和改组。179167月,在国王出逃和马尔斯广场枪杀事件影响下,君主立宪派退出另组斐扬俱乐部;1792810日革命影响下,吉伦特派和山岳派的斗争加剧,1010日,布里索和其他吉伦特派分子被开除或相继退出。此后,以罗伯斯比尔为代表的山岳派领导该俱乐部,成为雅各宾专政重要支柱,对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俱乐部被封闭。督政府时期虽曾以先贤祠和跑马厅等俱乐部的名义出现,但其政治影响日趋消失,1799年最终被解散。

马尔斯校场流血事件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君主立宪派镇压巴黎马尔斯校场示威群众的流血事件。17916月国王路易十六出逃的消息披露以后,法国人民纷纷向制宪议会递交请愿书,要求废黜国王,建立共和国。但控制着制宪议会的君主立宪派竟宣布路易十六仍是国王,编造出国王出逃是被他人“劫持”的谎言。议会的态度激起群众的不满,他们在马尔斯校场集会,要求废除路易十六。遭到拉法耶特率领的国民自卫军的镇压,造成50多人被枪杀,数百人被打伤的惨案。群众性的共和运动暂时被镇压下去。君主立宪派也因此而逐渐失去威信,公开走上背叛革命的道路。

吉伦特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因其首领多数出身于吉伦特省,故名。主要领导人布里索、维尼奥、加代、孔多塞等,又被称为“布里索派”。革命初期参加雅各宾俱乐部,逐渐与罗伯斯比尔领导的左翼分离,形成独立派别。该派赞成废除君主制和建立共和国。曾于17923月一度执政。1792810日革命后再度执政,竭力维护工商资产阶级利益,引起物价混乱,外敌入侵,被开除出雅各宾俱乐部。1793531日和62日起义中被推翻。部分成员被处决和流放,其余逃亡外地,与王党勾结,发动叛乱。热月政变后残存的吉伦特派分子被召回,并重新进入国民公会,成为热月党的骨干力量

瓦尔米战役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军在瓦尔米战胜普奥干涉军的战役。179292日,普奥联军攻占法国东北部的军事重镇凡尔登,98日抵达阿尔戈纳,912日夺取通往拉克鲁凡奥布瓦的隘道,920日,迪穆里埃和克勒曼率领的以无套裤汉为主要力量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米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普奥联军的多次进攻,赢得了战争的胜利。瓦尔米大捷扭转了法国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使法军声威大振。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夺回全部被占领土,保卫了革命成果,推动革命深入发展。

平原派

又称沼泽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国民公会中的中间派集团,由于其在国民公会中的座位在会场的最低处,故名。该派在议会中人数最多,其特点是拥护革命,赞成共和,提倡经济自由,但政治上不坚定,没有形成稳定的领导核心。当吉伦特派和山岳派激烈争斗时,该派采取以不危害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为准则的中立态度,见风使舵。在吉伦特派执政时,支持吉伦特派。山岳派执政时期,它又赞助山岳派,甚至对雅各宾派专政的恐怖政策也表容忍。17947月,平原派又成为反罗伯斯比尔势力的组成部分,在国民公会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专政,平原派成为热月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

山岳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民主派。因在国民公会中坐在会场左边的最高处而得名。代表人物有罗伯斯比尔、马拉、丹东等。成员大多数参加雅各宾俱乐部。山岳派与吉伦特派政见不同,对立严重,发展到无法共处于一个组织中,179210月,吉伦特派从雅各宾俱乐部分裂出去后,山岳派与雅各宾派成为同义语。179362日期以后居领导地位,实行雅各宾专政,将革命推向高潮。后内部分裂,相互倾轧。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山岳派影响日渐消失。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21804)法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共和国。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政体,但革命初期由君主立宪派掌权,一七九一年宪法规定保留君主政体,路易十六仍为国王。1792810日第二次起义结束了君主立宪制。922日,国民公会正式宣布建立共和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国民公会还规定,921日为共和新纪元的开始,这一年称为“自由第四年”,“自由、平等、博爱”被宣布为共和国的政治口号。这期间政治斗争激烈,历经吉伦特派统治(17928月—17936月)、雅各宾专政(17936月—17947月)、热月党和督政府(17947月—179911月)、执政府(179911月—18045月)等阶段,政治体制有很大差别。1804518日,拿破仑&S226;波拿巴称帝,第一共和国为第一帝国取代。

忿激派

一译疯人派,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城乡劳动群众利益的激进政治派别。是在限价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平民革命派,其主要领导人有雅克&S226;卢、勒克莱尔、瓦尔勒等。主张用恐怖手段严惩反革命,打击投机商人,实行全面限价,平均分配财产等。1793年在巴黎、里昂等地开展革命宣传,并参加推翻吉伦特派统治的起义,是雅各宾专政初期的一支重要社会力量。后因要求以死刑对付投机商,全面实行恐怖政策,与罗伯斯比尔的领导发生激烈冲突,于1793年秋被雅各宾派镇压。

1793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执政时期通过的共和制宪法,亦称共和元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的共和制宪法。1793624日由国民公会通过。宪法前言是新《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由罗伯斯比尔主持制定,比1789年通过的宣言更突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宪法规定:法兰西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共和国;凡年满21岁的法国男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掌握,行政权属于对议会负责的行政会议,司法权由高等法院行使,法官选举产生;人民有平等、自由、安全、财产、信仰、出版、请愿、结社、受教育和公共救助的权利。宪法于7月经全民投票通过。鉴于当时法国的形势,在罗伯斯比尔坚持下,宪法始终未曾实施。

全面限价法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物价高涨和市场物资短缺问题。在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执政的吉伦特派曾在179354日颁布谷物限价法令,此为大革命史上的第一次限价。但因未认真执行且仅限于谷物,限价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粮食恐慌还在加剧。雅各宾派执政后虽采取了一些措施,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缓和社会矛盾,法国物价仍然不稳,要求限价的群众运动一直还在进行。1793929日,国民公会通过了全面限价法令,规定对40种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同时对各种物品还规定了全国统一价格。法令宣布,对违犯者以嫌疑犯论处,情节严重的处10年徒刑。此为大革命中的第二次限价。17944月颁布新限价法令,使商品价格和利润都明显提高。全面限价法令对工人工资规定了最高限额,这是损害工人利益的。全面限价法打击了投击商,使物价有所稳定,但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热月政变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推翻雅各宾专政的政变。因发生在新历共和二年热月9日(1794727日),故名。17936月,雅各宾派执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阶段。雅各宾派通过一系列法令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国内反革命叛乱基本肃清,17946月弗勒吕斯战役胜利后,外患逐渐消除。但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趋尖锐并发展到公开分裂和相互残杀。罗伯斯比尔以残暴的手段处死持不同政见的各个派别,他的政权并未因此而得到加强,反而陷入孤立境地。在1794727日(共和二年热月9日)国民公会的一次会议上,反罗伯斯比尔势力发动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圣茹斯特等,10日被送上断头台。历史上称这次事件为“热月政变”,雅各宾专政至此结束。热月政变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大资产阶级政权,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结束。

芽月起义

法国巴黎人民反对热月党人统治的起义,发生于179541日,即共和三年芽月12日,故名。热月政变后上台的热月党人废止了雅各宾派的许多政策。17941223日,热月党政府宣布废止“最高限价法”,取消了对投机者的限制。这些政策使人民群众的处境急剧恶化,于是不断掀起反对热月党统治的斗争。芽月1日(321日)以来,巴黎圣安东和圣马索郊区的工人不断集会和示威,要示救济饥民。芽月12日(41日)各地群众示冲进国民公会会场,要求面包、社会救济、实施1793年宪法等。但起义者缺乏领导和明确纲领,被热月党人调集的军队镇压下去。这次起义反映了下层人民群众的革命要求。

牧月起义

法国巴黎人民反对热月党人统治的起义,发生于1795520日,为共和三年牧月1日,故名。芽月起义失败后,巴黎处在饥馑和恐怖之中。巴黎人民于牧月1日(520日)发动起义。群众夺取武器,攻入国民公会,左派代表迪卢瓦、罗姆、古戎等支持群众并提出:释放芽月起义时的被捕者,组成四人非常委员会以取代治安委员会并接管其文件和办公地点。会议通过这些议案,并一度控制国民公会。但当晚被国民公会调集的军队驱散。次日起义者再次向国民公会进军,经过激烈战斗,三天后起义被镇压,许多起义者和左派代表被热月党人逮捕或处决。巴黎人民的力量受到沉重打击。

基贝隆战役

热月党打击王党复辟活动,维护革命成果的重要战役。热月党在镇压芽月起义和牧月起义后,国民公会的政策明显右倾,为王党势力的抬头提供了机会。逃亡贵族的家属及其党羽公开要求发还已被没收的财产,亡命国外的贵族也加紧活动。在意大利的王弟普罗旺斯伯爵利用朱安党人发动叛乱,并向英国求援。1795627日,一批逃亡贵族率领约4500人乘英国军舰登陆,占领奥雷城。奥什将军率共和军迎战,登陆军退到基贝隆半岛。721日法军发动总攻,将王党判军彻底击败。

1795年宪法

1794727日“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进入热月党人执政时期。1795年热月党国民公会任命一个11人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制定新宪法草案,8月得以通过,这就是“1795年宪法”,又称“共和三年宪法”,是法国的第三部宪法。宪法规定:保存共和政体,但取消普选权,实行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立法权属两院组成的立法团,上院称元老院,由250人组成,下院500人,称五百人院;行政机构由5名督政官组成的督政府,是集体的行政首脑,下设各部。督政府有任免官吏、统帅武装力量、掌握财政、外交等行政大权。这是一部保障资产阶级独占统治的,带有革命高潮时期若干痕迹的宪法,体现了热月党新宽容派的基本纲领。

巴贝夫平等派运动

督政府在法国执政时期,法国社会极不稳定,王党叛乱时有发生,各种政治俱乐部纷纷出现,国库空虚、物价飞涨,市场萧条,人民群众十分不满。农民出身的格拉古&S226;巴贝夫创办《出版自由》(后改为《人民保民官》,他因攻击热月党人而被捕。在狱中,其共产主义理论形成,开始了平等派密谋活动。179510月出狱后,他便组织起平等派。巴贝夫的理想是建立起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一律公有的大国民公社。其共产主义是财产公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农业共产主义。他的目标是以暴力推翻督政府,建立革命专政,以此来实现理想。17965月,他们拟定了起义计划,但是,由于准备起义的警察部队已被解散,特别是加入秘密组织的格里泽尔上尉在510日向警察局告密,文件被截获。巴贝夫等人被捕并被处决,其余人被判刑或释放,巴贝夫密谋失败。30年后意大利革命家邦纳罗蒂出版《为平等而密谋》一书,全面论述巴贝夫学说。

果月政变

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为镇压王党复辟活动而组织的政变,发生于共和五年果月18日(179794日),故名。巴贝夫平等派起义被督政府镇压之后,共和派力量受到极大削弱,王党势力死灰复燃。他们认识到很难用武力实现复辟,开始转向以合法斗争为主要手段,力求通过选举进入政权机关。在17975月元老院和五百人院选举中,王党候选人获胜。王党操纵的立法机关通过决议赦免逃亡者,恢复天主教,撤换共和派部长。果月17日,两院决定组织武装暴动恢复君主制。18日共和派督政官勒贝尔等在奥热罗将军指挥的军队的支持下,发动政变。逮捕皮什格吕等王党的主要代表人物,宣布5月选举无效,将王党议员驱逐出两院,或被判流放圭亚那。取消一切有利于逃亡贵族及反抗派教士的法令。果月政变挫败了王党复辟君主制的阴谋,共和国再一次得到挽救。

花月政变

1797年法国督政府中的共和派督政官镇压王党复辟活动后,补选梅兰和纳夫沙多为督政官,组成第二督政府。第二督政府利用果月政变后较为有利的形势,进行税制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使督政府财政危机有所缓解,货币情况相对稳定。但共和七年恢复间接税,又引起广泛不满。由于督政府主要精力在于打击王党势力,因而雅各宾派的残余力量得以抬头,在1798年的选举中获胜。督政府于511(共和六年花月22)宣布106名代表当选资格无效。这就是花月政变。

康波福米奥和约

1797年法国和奥地利签订的和约。17961797年间,为打败第一次反法同盟的强敌奥地利,拿破仑征服意大利,威逼维也纳。17971017日,在意大利北部的康波福米奥村,由拿破仑和科本茨伯爵分别代表法、奥两国,正式签署和约。规定:奥地利承认莱茵河为法国边界,承认法国在北意大利新建立的西沙尔平共和国和占有爱奥尼亚群岛,奥地利占有阿迪杰河以东的整个威尼斯。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反法同盟的终结。

雾月政变

法国拿破仑&S226;波拿巴发动的军事政变。1799年,法国督政府面临外敌入侵和财政危机而陷入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远征埃及的拿破仑借机弃军归国,在大资产阶级的支持下于11910日(共和八年雾月1819日)发动政变,推翻督政府,清洗议会两院,成立了以拿破仑、西哀耶斯、罗歇一迪科为执政的临时执政府。年末公布《共和八年宪法》,正式成立执政府,由拿破仑出任第一执政。法国从此进入了拿破仑军事独裁统治时期。

共和八年宪法

又称“一七九九年宪法”。法国执政府于179912月(共和八年霜月)为确立拿破仑合法统治地位而制订的宪法。1800年初正式通过。宣布废除封建制度,肯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则,确保私有财产和自由不可侵犯;行政权归于3名执政官,执政官连选连任;立法机构为元老院、立法院和保民院;给予第一执政绝对的权力,他可以颁布法律、任命官吏,并享有宣战、媾和、签约等大权。较之以前几部宪法所强调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该宪法很少提及,为法国实行资产阶级帝制准备了条件。1802年为《共和十年宪法》所取代。

《教务专约》

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S226;波拿巴与教皇庇护七世签订的宗教专约,又称《政教协议》。拿破仑为取得天主教廷的支持,结束法国宗教分裂的局面,派人与教皇谈判,于18017月达成协议,1802年经立法院批准公布实施。主要内容为:法国承认天主教是“大多数法国人的宗教”,但并非法国国教;教皇承认法国永远取消什一税;主教由第一执政任命并由教皇授职,必须宣誓效忠第一执政和政府;教士薪俸由法国政府支付,教皇不得干扰教会财产的购买者。拿破仑后来又补充了一些条款。这样,拿破仑缓和了与天主教势力的矛盾,将天主教改造为新政府的工具。

重商主义

拿破仑重视工商业,推行类似重商主义的政策。重商主义是代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在1516世纪的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适应资本主义成长中对货币积累和扩大市场的需要而产生。它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基本形式,发展对外贸易以输入金银货币。是一国富强的首要途径。因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采取限制、保护、奖励等措施,以促进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增加金银货币的进口。重商主义分早晚两期: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亦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以英国斯泰福等为代表,主张禁止货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以英国托马斯&S226;曼等为代表,主张发展工业,扩大对外贸易出超,保证大量货币的输入。其代表者还有法国柯尔倍尔和蒙克莱田,意大利斯卡卢非和塞拉。重商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第一次理论研究,但仅从商业资本运动的表面现象出发,并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领域。后来,有些国家的资产阶级学者所持国家干预经济、实行保护性措施、对外进行扩张的主张,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亚眠和约

法国及其盟国于1802年与英国签订的和约。1801年吕内维尔和约签订后,英国陷于孤立,被迫与法国议和。同年10月进行了初步谈判,次年325日,法国伙同西班牙、荷兰与英国在亚眠正式签订和约。和约规定,英国将其在西印度群岛和印度所夺取的法国殖民地归还法国,从马尔他岛和埃及撤军,从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所占港口和岛屿撤军;法国则承认英国从荷兰夺得的锡兰,从西班牙夺得的特立尼达。至此,第二次反法同盟不复存在。

吕内维尔和约

法国与奥地利于1801年签订的和约。为击溃第二次反法联盟,拿破仑利用俄、英、奥之间的矛盾,有计划地组织出击。法军于1800年先后在马伦哥战役和霍亨林登战役中击溃奥军,迫使奥地利于次年2月在吕内维尔与法国单独媾和。该和约承认法国对莱茵河左岸领土的占领,承认法国对比利时和意大利北中部地区的统治,并接受法国在意大利北部建立的“姊妹共和国”。法国则承认奥地利继续占有威尼斯。该和约标志着第二次反法同盟开始瓦解

特拉法加海战

拿破仑战争时期法英之间的一场重要的海战。18051021日,法、西联合舰队在西班牙的特拉法加海角与纳尔逊率领的英国舰队相遇,展开大战。结果法、西舰队几乎全军覆灭。此役英国大胜,依然掌握制海权。法国则被迫放弃了渡海攻打英国本土的作战计划

奥斯特利茨战役

又称“三皇之战”。1805年拿破仑一世击败俄、奥联军的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拿破仑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于18058月率军迎击俄奥联军。10月,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1113日占领维也纳。122日,拿破仑率7.3万法军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一世率领的8.7万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会战。拿破仑采取欲擒故纵,诱敌分兵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适时给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歼敌3万,俄军将领库图佐夫负伤,而法军仅损失9千,大获全胜。该役迫使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耶拿战役

1806年拿破仑一世击败普鲁士军队的战役。18069月英、普、俄等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准备联合打击法军。法军在奥斯特利茨战役获得胜利后士气大振,拿破仑率军一鼓作气插入普鲁士盟邦萨克森,继续向北疾进,力图在俄军主力到达之前与普军单独决战。1014日,在耶拿击溃普军主力5万余人。同时,法军在奥尔施塔特大败另一支普军主力。此役使普鲁士在军事上陷于崩溃,被迫于次年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成为法国附庸。

提尔西特和约

1807年法国同俄国、普鲁士签订的和约。拿破仑在同第四次反法同盟的战争中先后击败了普鲁士和俄国,并迫使对手求和。法国于18077月在俄国边境的提尔西特先后与俄、普签订和约。根据和约,普鲁士丧失了除在普鲁士、波美拉尼亚、勃兰登堡和西里西亚外的大部分领土,赔款1亿法朗。俄国承认法国对欧洲的占领,同时,法国也承认了俄国对瑞典、土耳其等地的扩张权利,法俄结成秘密的反英和反土军事同盟,俄、普都接受了法国的大陆封锁政策。和约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瓦解,也显示了法国联俄抗英的意图。

大陆封锁体系

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战争封锁体系。拿破仑在特拉发加海战被迫放弃侵英计划后,转而对英实行经济封锁,以切断英国对反法同盟的经济支持,确保法国在欧洲的霸权地位。为此,法国于18061807年先后颁布数条敕令,禁止同英国及属地进行贸易往来。大陆封锁体系几乎囊括整个欧洲大陆。这一政策虽给英国造成了严重困难,但英国实施的反封锁亦给法国和大陆各国造成严重后果。随着法军军事优势的丧失,大陆封锁体系于1812年后逐步瓦解

莱比锡战役

1813年第六次反法同盟联军同拿破仑一世进行的大会战。俄、普、奥等国于1813年春组成第六次反法同盟,反法战争于5日爆发,6月暂时停战,由奥地利进行调停并开始和谈,8月和谈破裂。普鲁士利用停战期扩充军队一倍,同盟国联军有51万人。拿破仑军队有44万人,但武器弹药却极为缺乏。1018日至19日,双方在莱比锡进行决战,此被称为“民族之战”,即决定欧洲各民族命运的战役。同盟国联军投入32万大军,法军只投入16万人。大战结果,双方各损失约6万人。由于一直同法国协同作战的萨克森军队突然倒戈,法军败北,拿破仑指挥余部靠突围撤回巴黎。这是拿破仑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会战的失败,标志着拿破仑军事优势的最后丧失。

希腊民族解放战争

18211829

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战争。18213月战争爆发,人民武装解放了希腊大部分土地。次年召开国民会议,制定宪法,宣布希腊独立。土耳其统治者残酷镇压起义,而希腊人民则坚持英勇斗争,并争取国际援助。182710月,俄法英三国联合舰队在纳瓦利诺海上把土埃联合舰队摧毁。1828年俄国正式对土宣战。18299月,希军在提佛附近的别特拉战胜土军。土耳其被迫求和,与希腊签订《亚得里亚堡合约》,承认希腊独立。

七月王朝

18301848)法国1830年七月革命中建立的君主立宪制王朝。国王路易&S226;菲力浦属于波旁王族旁支奥尔良家族,故该王朝又称奥尔良王朝。七月革命胜利后,众议院于87日宣布路易&S226;菲力浦为国王,并于814日通过《1830年宪章》,实行君主立宪制,掌握统治权的是资产阶级中金融贵族集团。七月王朝统治时期,法国已开始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本家的财富大量增加,而广大人民群众却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1831年、1834年里昂工人两次起义反对七月王朝,要求建立共和国。终于在1848年二月革命中该王朝被推翻,224日路易&S226;菲力浦逃亡英国。革命临时政府于225日宣布成立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七月王朝

多洛雷斯呼声

拿破仑入侵西班牙的消息传开以后,墨西哥等地的土生白人要求自治或独立。1810916日拂晓前,伊达尔哥带领起义者,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首先释放了监狱中的囚犯,天刚亮时,又逮捕了城内所有的西班牙人。在这一切完成后,伊达尔哥又敲起教堂的钟声。他向聚集起来的印第安人说:“你们同意夺回300前被这些可恨的西班牙人夺走的我们祖先的土地吗?”人们同声回答:“绞死这些西班牙强盗!”接着,他领导群众高呼:“美洲万岁!打倒坏政府!”这就是墨西哥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呼声”

瓜亚基尔会晤

南美洲西班牙殖民地独立战争的两位领袖玻利瓦尔和圣马丁在厄瓜多尔的会见。1822726日,两人就独立战争和未来美洲政治问题举行秘密会谈,意见分歧。据推断,圣马丁接受了玻利瓦尔把瓜亚基尔并入哥伦比亚的既成事实,但不请求哥伦比亚军队援助解放秘鲁,认为共和国制不适于未来的秘鲁,而极力主张引进欧洲的君主立宪制。玻利瓦尔认为这些计划不现实,予以否定。会后,圣马丁悄然引退,回到利马。两个月后,辞去秘鲁政府首脑,退休到智利,声称已完成军事战斗者的任务。1824年赴欧。瓜亚基尔会晤,是拉丁美洲史研究中的一个争论课题。

阿亚库乔战役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因在秘鲁中南部古城阿亚库乔发生而得名。1824129日,西班牙殖民军集中主力部队,占领高地,配备骑兵、炮兵约13个营,9000余人,妄图歼灭起义军。3000余名起义军在苏克雷将军率领下,以少胜多,俘虏了殖民总督和4名元帅、10个将军以及2000名士兵,迫使殖民总督签署投降书。这次战役是最终保证西属南美洲独立的会战。

六月起义

法兰西第二共国时期巴黎无产阶级发动的起义。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共和国后,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共和派实行反工人的政策,于622日颁布解散“国家工厂”的法令。次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并提出“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五万余名工人进行了持续四天的顽强斗争,26日在军政部长卡芬雅克的残酷镇压下失败,一万一千人被枪杀,两万五千余人遭逮捕和判刑。六月起义要求推翻的是资产阶级社会,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直接斗争,马克思称这次起义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保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六月起义由于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没有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没有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支持,孤军奋战导致失败。

资本原始积累

用暴力等方式使小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和货币资本积累的过程。从15世纪末开始。如英国通过圈地运动,使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工厂做工。原始积累方式还有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发行国家公债等。通过这些方式,一方面大量生产资料和资本积聚在资本家手中,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支庞大的雇佣工人队伍,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形成发展。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之前,故称资本的原始积累。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经历了这个过程。尽管各国所采用的方式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通过暴力实现的。所以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高利贷资本

历史上最早的资本形式之一。以贷放货币或实物的方式榨取高利的资本。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和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而产生。高利贷资本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就已存在。在封建社会末期,一部分高利贷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最活跃的是法国,封建时代就非常发达,到了工业革命时期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9世纪末法国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18121814年间美国同英国之间的战争。美国独立后,英国仍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干涉美国,并在边界地区进行骚扰。18126月,战争爆发。初期,美军失利。美国经过调整、组织和发动群众,1813年扭转了战局。1814年英国抽调大量兵力参战,一度占领纽约,攻入华盛顿,但在西南地区遭败,加之欧洲战争吃紧,英国无暇兼顾。1224日双方签订《根特和约》,停战。美国彻底摆脱了对英国的经济依赖。因此,美国史称之为“第二次美国独立战争”。

西进运动

又称“西渐运动”。指美国独立战争后不断向西部扩张领土的过程。美国独立后,为了适应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向西部进行领土扩张,鼓励东部的贫苦大众、土地投机者、资本家、种植园主以及欧洲移民涌向西部地区。1803年用1500万美元从法国手中购得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的路易斯安那。1810年武力侵占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1819年吞并东佛罗里达。1845年吞并了属于墨西哥的得克萨斯。18461848年美国借发动对墨西哥的战争,迫使墨西哥以1500万美元出卖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等地区。并以驱逐和屠杀等方式大规模地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使美国的领土比建国时增加了三倍多。“西进运动”反映了美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侧面,它大大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完成。

边区殖民地”

18世纪起,沙俄加强对外扩张,先后吞并了黑海沿岸、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并完成了对西伯利亚的征服。这些地区构成了俄国的“边区殖民地”。“边区殖民地”的开拓,为俄国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对于俄国工业革命前提条件的形成具有特殊意义。

“卢德运动”

英国早期自发的工人运动。当时工人阶级尚未认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把机器看作是造成他们贫苦和灾难的根源,用捣毁机器的手段来反对资本家。据传,约在1779年由工人卢德首先发动,故名卢德运动。1811年春,诺丁汉郡针织工人为提高工资,开始大量破坏新发明的织机。不久在兰开夏郡、约克郡和曼彻斯特及苏格兰也相继爆发。1812年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调动军队进行镇压。1813年后趋向低潮。

里昂工人起义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反对资本家剥削的两次起义。这是历史上工人阶级最早的武装起义。里昂是法国丝织业的中心,当时织工受尽工场主和包买商的残酷剥削,每天工作1518个小时,得到的工资只够买一磅面包。女工和童工的境遇更加悲惨。18311121日,里昂织工在“工作不能生活,毋宁战斗而死”的口号下,举行起义。战斗3天,曾占领全城。但到123日为政府军所镇压。恩格斯认为“这是第一次工人起义”。183449日,里昂工人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为反对逮捕工人领袖和颁布禁止工人集会结社的法令,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起义工人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人权和公民权社”的成员参加了这次斗争。他们筑起街垒,同军警进行了6天巷战,最后被镇压。恩格斯指出,里昂工人起义表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首要地位”。

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德国工人阶级早期自发的群众性起义。184464日至6日,西里西业纺织工人因不堪忍受资本家的残酷剥削,3000多工人举行起义。他们捣毁了工厂主的住宅,烧掉了资本家的账薄和财务契据,捣毁了几家工厂,并和前来镇压的军队展开了血战。66日,普鲁士政府调来大批军队,镇压了起义。这次起义是德国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第一次大搏斗,表明德国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1832年议会改革

19世纪英国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进行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整个19纪经国会批准的重大改革有三次(1832年;1867年;1884)。在1832年议会改革中,资产阶级的全国政治联合会等团体同辉格党政府相呼应,利用人民运动的声势,迫使议会通过法案,撤销了56个“衰败选区”(指地处农村,已无人烟,由大地主指派议员的选区),增加了在工业革命过程中新兴起的工业城市的代表名额,并降低了选民的财产数额限制,扩大了资产阶级选举权

宪章运动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无产阶级为争取实现《人民宪章》而展开的革命运动。列宁称它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人民宪章》是伦敦工人协会在1837年拟订、1838年用法案形式公布的一个争取普选权的文件。内容包括普选权的要求以及为保障工人享受此项权利而规定的一系列条件。运动曾出现过3次高潮,第一次(18381839)在请愿书上签名者约128万人;第二次(1842年)签名者达330万人;第三次(1848年)在新请愿书上签名的人数达550万人。三次请愿书皆遭国会否决。工人们集会、游行、总罢工和抗暴斗争也相继被镇压,领袖遭逮捕判刑。由于工人阶级在政治上还不成熟;工人阶级还没有一个用正确的革命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领导等原因,运动最后失败。但它教育了工人阶级,也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英国的宪章运动和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是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伦敦工人协会

1836年在伦敦成立的英国工人组织。主要由手工业者组成。领导人为木匠洛维特。其宗旨是:用一切合法手段废除统治阶级的各种反动立法,争取人民自由权利,使社会一切阶级处于平等地位,争取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该会于1838年颁布宪章运动的政治纲领《人民宪章》。在各地建立地方协会。出版刊物《二便士快讯》(后改为《伦敦快讯》)。积极领导了宪章运动前期的斗争。但其上层领导人日趋妥协和改良。1840年,协会的大部分成员均加入了奉行改良主义路线的伦敦宪章联盟。

“物质力量派”

宪章运动的左翼。主张,如果议会不采纳人民宪章的要求,就将用一切手段进行斗争,包括总罢工甚至武装起义。主要领导人为布朗特尔&S226;奥布莱恩和裘利安&S226;哈尼。由于对“伦敦工人协会”的一些领导人甚为不满,认为他们只宣传消极的顺从,不能完成工人斗争的使命。他们于1838年退出“伦敦工人协会”,创建“伦敦民主协会”,吸收低薪工人参加,出版了自己的报纸。

“道义派”

宪章运动的右翼。主张用和平的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的方式来争取实施宪章,达到宪章派的要求。主要领导人是洛维特(18001877)。另外,阿特乌德等人也支持这一派的要求。

新港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中唯一的一次武装起义。部分物质力量派在合法斗争中受挫之后,成立了一个秘密集团,决定武装起义。1839113日起义在新港爆发,由福洛斯特率领的数千工人袭击新港,营救被囚禁的宪章派领袖。但事泄失败。福洛斯特等领导人和450名宪章派人士被捕。起义的失败,宣告宪章运动最初阶段的结束。

全国宪章协会

一译“全国宪章联合会”。英国宪章运动的领导组织。1840年在曼彻斯特成立。设有中央执行委员会,执委会每年改选一次。参加该组织必须填写志愿书,表示赞成宪章运动的原则,缴纳会费,领取会员证,并参加所在地区的基层组织的活动。因此,它“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人阶级政党的雏形”。1841年地方分会有200多个,1842年达到高潮,组织扩大到全国,会员总数约5万余人。1848年宪章运动失败后领导人相继被捕,逐渐停止活动。

正义者同盟

流亡法国的德国工人秘密革命组织。1836年在巴黎成立。成员大多为手工业者。主要领导人有卡尔&S226;沙佩尔、亨利希&S226;鲍威尔、约瑟夫&S226;莫尔等。18395月同盟成员参加布朗基派在巴黎发动的密谋起义失败后,同盟中心移到伦敦,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在英、法、德和瑞士相继建立支部,成为当时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在早期,该组织的思想十分混乱,主张以少数精英人物的起义推翻反动统治,直接在德国建立“共产主义”,其口号是超阶级的“人人皆兄弟”。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同盟成员逐步转到科学社会主义方面。18476月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建议,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科学社会主义

又称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他们所发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深入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部分而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它阐明了下面一系列问题:无产阶级为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世界历史作用;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形式;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的战略和策略;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高速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共产党在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阶级和阶级差别的消灭、国家消亡的条件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主要的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有力的思想武器,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南。

共产主义者同盟

在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同盟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纲领食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同盟的宗旨是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同盟团结了各国工人,广泛宣传了科学社会主义。其盟员积极参加了欧洲1848年革命。革命失败后,同盟惨遭迫害,停止了活动。18521117日,根据马克思的提议,宣告解散。它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是马克思、恩格斯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次伟大实践;它为第一国际的建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作了准备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的纲领。18482月在伦敦公诸于世。全书除前言外,分为四章:一、资产者与无产者;二、无产者与共产党人;三、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四、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宣言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锐利思想武器,鼓舞和推动了全世界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

巴黎公社

一指1871318日巴黎工人起义胜利后建立的工人政权,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后,187094日巴黎爆发革命,成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革命后成立的国防政府及随后以梯也尔为首的政府实行卖国和镇压工人的政策,社会矛盾尖锐。1871318日,巴黎无产阶级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28日公社宣告成立。公社打碎了旧国家机器,进行了无产阶级民主的实验:废除资产阶级常备军,代之以人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治安委员会取代警察局;通过了政教分离法令;废除议会制,实行立法、行政合一的公社委员会制;采取措施防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人民的主宰。在经济和文教方面,实行了许多旨在保护工人利益的措施和改革。但公社没有没收法兰西银行,没有同农民结成联盟,没有及时向凡尔赛的梯也尔反动政府发动进攻等。在凡尔赛政府勾结普军的猛攻下,于528日被镇压。马克思总结了巴黎公社的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

又指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巴黎的城市自治机构。1789725日正式成立,又称“1789年公社”。该公社的领导权初为君主立宪派和吉伦特派所掌握,对推进革命影响较小。其他一些省份也建立了类似的组织。179289日,在人民准备起义的强大压力下改组,810日晨6时,巴黎48个区中的28个区的89名代表来到市政厅集会,以多数区的名义宣布废除旧市府,成立以肖梅特为首的新的巴黎公社(又称“1792年公社”),任命桑泰尔为国民自卫军司令,领导了810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君主立宪派的统治,废黜了国王。在吉伦特派统治时期,巴黎公社成为雅各宾派领导的与立法议会并存的政权机关。雅各宾专政时期,是革命政权的主要支柱之一,推动了雅各宾派各项革命措施的实施。1794年热月政变后被解散。

斯文运动

1830年英国爆发的大规模农村政治暴动,以捣毁农业机器为主要内容,与城市的卢德运动相当。首先爆发于肯特郡,导火线是农场主采用打谷机而严重威胁了以打谷为生的农民的生计。18308月,400余人捣毁打谷机,焚烧农场主的谷垛,并提出了自己的社会纲领:“今年我们要烧毁谷垛和打谷机;明年我们将转而进攻教区长,后年我们要进攻政客们。”以信函形式散发,因具名“斯文上尉”(意为秋千,但转义即为绞刑架),故名。农业工人纷纷响应。由于缺乏严密的组织和领导,运动被镇压。

重商主义

1518世纪西欧国家的一种经济政策和早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经济学说。亚当&S226;斯密称之为“商业的或重商的体系”,故名。中心内容是:货币拥有量是国家贫富的标志,发展对外贸易以获取金银是积累国家财富的重要途径,国家采取鼓励制成品出口、颁布航海法令、大力发展航海业和军需工业、奖励造船、给予贸易公司以垄断特权等方法直接干预经济。早期重商主义持货币差额论,主张禁止硬币输出,增加金银输入;晚期重商主义持贸易差额论,主张发展制造业,扩大外贸出超,以获得大量货币输入。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意识形态,错误地认为利润来自流通过程,但其对商业保护主义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随着工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重商主义逐渐废弃。

1867年议会改革

英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同土地贵族斗争,争取重新分配政治统治权及扩大选举权的政治改良运动。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参加政治统治,同时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展开了争取普选权的广泛斗争。保守党政府被迫于1867年通过新的选举法,选民人数从100余万人增至250余万人。小资产阶级和一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

民族同盟

亦称民族联盟,德国自由资产阶级政党。18599月在法兰克福成立,是德意志各邦自由资产阶级松散的政治同盟组织。其基本核心是18496月退出法兰克福国民议会的自由派右翼分子。主要领导人有本尼格森和舒尔采-德里奇。拥有成员约3万人。主张排除奥地利,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国,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君主国家。1866年普奥战争以及次年北德意志联邦成立后,于1867年自行解散

“铁血政策”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德意志统一的政策。1862930日,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代表容克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利益,在议会上宣称:“当代重大问题不是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士的自由派,而是普鲁士的武装。”竭力主张以强权和武力统一德意志并进行统治。俾斯麦的这种用“铁”和“血”的武力统一的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而他本人也被称为“铁血宰相”。“铁血政策”一词后成为战争政策的同义语。

克里米亚战争

即克里木战争,亦称东方战争。发生于1853年至1856年的俄国与土耳其的战争,也是沙俄同英法为争夺巴尔干而进行的战争。19世纪中叶,土耳其成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引起英法的反对。185373日,俄国出兵占领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土耳其控制的多瑙河两公国)10月,俄土战争爆发。11月,沙俄海军全歼土耳其舰队直逼君士坦丁堡。18543月,英法对俄正式宣战,撒丁王国和奥地利也加入英法一方。后来战事集中在克里米亚半岛,并很快以俄国失败宣告结束。战争加重了俄国的国内危机,沙皇尼古拉一世服毒自杀,他的后继者亚历山大二世只得停战求和,18563月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让出多瑙河三角洲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并不得在黑海保有舰队。这次战争使沙俄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充分暴露了沙俄农奴制度的腐败与落后,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俄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

普奥战争

亦称七星期战争。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统一领导权的王朝战争。19世纪中期,德意志开始大规模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在政治上依然四分五裂。普鲁士和奥地利的统治者都想扩充自己的地盘和势力,竭力想把德意志各邦并入自己版图,形成了普奥争霸的局面,终于导致了1866年普奥战争。战争从67日开始,在73日的萨多瓦战役中,普鲁士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因法国出面调解,726日缔结停战协定。战争前后仅七个星期,故有七星期战争之称。根据18668月的“布拉格和约”,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普鲁士统一了整个北部和中部德意志。1867年以普鲁士为首的莱因河以北22个德意志国家和3个自由市组成了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基本上完成德意志统一。

西西里起义

西西里岛人民反对西班牙波旁王朝统治的起义。最著名的有两次。(1)1848112日西西里岛首府巴勒莫爆发起义,波旁王朝驻军被逐,国王斐迪南二世被迫颁布宪法。4月,西西里国会宣布独立。但18495月西班牙又攻占了巴勒莫。(2)18604月初爆发了西西里农民反对波旁王朝的起义,民族解放运动日趋高涨。5月,加里波第率军在西西里岛登陆,击溃波旁王朝军队,以撒丁国王艾曼努尔二世名义建立政权,并渡海解放那不勒斯。两地均并入撒丁王国,促成了意大利自上而下的统一。

俄国1861年改革

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农民运动不断高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国内矛盾,农奴制危机日益严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政府被迫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即《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法令》和《1861219日宣言》。规定农民有人身自由;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份地必须交付高额赎金。这样,农民获得“自由”时受到了残酷的剥夺。这场由农奴主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俄国获得了发展资本主义所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也使俄国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锁国政策

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实行该政策的直接原因是防止农民在西方天主教耶稣会的宗教掩护下进行武装起义,而其根本目的是力图切断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巩固其封建统治。德川幕府从1633年开始正式发布“锁国令”;至1639年,几年间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即宽永锁国令)1633年法令规定:偷渡出海者处死;1635年下令禁止日本人航海;1638年又下令禁造大型船舶;1639年颁布最后一个锁国令,驱逐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除开放长崎同中国、荷兰进行极有限的贸易外,严禁同外国接触。此后200多年间幕府统治者一直推行锁国政策,企图杜绝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影响,把日本社会禁锢在封建统治之下。直到1854年《日美神奈川条约》(又称《日美亲善条约》)签订,美国迫使日本“开国”,220多年的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

废奴运动

19世纪上半期美国人民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群众运动。美国独立后,南部的种植园奴隶制保留了下来,并逐渐成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对黑奴的残酷压迫也激起了人民强烈不满。因此,从19世纪30年代起,要求废除黑奴制的群众运动日益高涨。参加者有工人、农民、黑人和部分资本家等。1831年著名废奴主义者加里森在波士顿创办《解放者报》,号召立即无条件地解放黑奴;1832年“废奴协会”成立,到1840年已在全国设有两千多个分会,拥有会员20万人。他们秘密组织了“地下铁路”,用群众掩护、分段护送等办法将黑奴从南方蓄奴州送到北方自由州或加拿大。1852年出版的斯托夫人的名著《黑奴吁天录》,对废奴运动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859年废奴主义者约翰&S226;布朗发动解放黑人的武装起义。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以革命暴力推翻了南方黑奴制。

约翰&S226;布朗起义

19世纪50年代,美国南部爆发的影响最大的反黑奴制的武装起义。领导人是当时美国反对黑人奴隶制运动的领袖,坚定的废奴主义者白人约翰&S226;布朗(18001859)。18591016日,布朗带领其3个儿子、13个白人和5个黑人,袭击了弗吉尼亚境内的哈泼斯渡口,目的是占领渡口附近的军火库,推动那里的黑人奴隶举行起义。17日凌晨,奴隶主调来大批军队把布朗团团围住。经过两昼夜的激战。起义者有9个牺牲,6人突围,布朗等7人被俘并被全部绞死。这次起义激励了美国人民的反奴隶制的斗争。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亦称产业革命,有些著作也称科技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先后出现第一次、第二次两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一词为恩格斯在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首先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通常指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过程。它于18世纪60年代首先发生在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从棉纺织业发明织布机、纺纱机开始,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和运输行业等部门也广泛使用大机器,至18世纪80年代,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工业革命得到进一步发展,因此,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也是“蒸汽时代”的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在英国基本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随后,美、法、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在19世纪内先后进行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19世纪最后30年展开,至20世纪初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成就应用于工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电和石油的发现和广泛利用;内燃机和电动机的创制;远距离通讯手段的发明与完善。在19世纪科学技术向纵深发展的基础上,在理论上出现了新的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其结果使世界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应用技术上的又一重大成就。内燃机创制与广泛应用带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迅速发展。在通讯领域,电话、无线电报的发明,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在冶金工业中,贝塞麦、马丁、汤麦斯炼钢法被广泛应用。新技术也广泛应用到化学、冶金、造船和机械制造产业。石油不仅是重要的能源,而且是新兴的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项经济政策。主张取消关税和垄断,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和竞争。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拥护者要求降低关税,以增强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促成大量廉价农产品的输入。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曾进行了理论的阐述。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开始修改关税政策。庇尔政府于1842年和1845年取消出口税,降低进口税,并废止谷物法。19世纪中叶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取得完全胜利。自由贸易政策,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实际上极不平等。因为,发达国家的英国的廉价商品会挤垮工业落后国家的商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更是一个极大的摧残。从50年代开始,法、德、俄等国也相继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各国竞争能力的加强,保护关税政策又重新抬头。

工联主义

亦称工会主义。工人运动中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于19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工会联合会(简称“工联”)中形成,是英国资产阶级收买政策与自由主义政策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约翰&S226;韦斯顿、约翰&S226;黑尔斯、彼得&S226;福克斯、奥哲尔等。工联主义的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鼓吹经济斗争,反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第二,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采取激烈的政治斗争手段。第三,支持殖民主义政策,反对民族解放运动。第四,崇拜资产阶级民主,热衷于参加资产阶级的选举改革运动。工联主义给国际工人运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项经济政策。主张取消关税和垄断,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和竞争。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拥护者要求降低关税,以增强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促成大量廉价农产品的输入。亚当&S226;斯密的《国富论》曾进行了理论的阐述。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开始修改关税政策。庇尔政府于1842年和1845年取消出口税,降低进口税,并废止谷物法。19世纪中叶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取得完全胜利。自由贸易政策,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实际上极不平等。因为,发达国家的英国的廉价商品会挤垮工业落后国家的商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更是一个极大的摧残。从50年代开始,法、德、俄等国也相继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各国竞争能力的加强,保护关税政策又重新抬头。

《谷物法》

指英国政府1815年制定的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的法律。英国工业革命后,谷物自给困难,价格上涨,输入逐渐增加。但执政的土地贵族为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主张限制输入。于1815年制定《谷物法》,运用关税政策,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该法实行后,谷物价格昂贵,导致原料和消费品价格增长,使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境地,工人因此要求增加工资,不断展开罢工斗争。同时谷物法的实施,引起其他粮食输出国家对英国工业品提高关税,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利益受到损害,遂在自由贸易的口号下,与土地贵族展开了反谷物法斗争。经过多年的斗争,终于迫使政府于1846年废除该法。

托利党

英国政党。“托利”原指爱尔兰“歹徒”,即反英的爱尔兰人。17世纪70年代,支持詹姆士二世的一派被其政敌辉格党人辱骂为托利,遂成为该派的正式名称。代表土地贵族和英国国教高级教士的利益。曾多次组阁。19世纪中期改组为保守党。

辉格党

英国政党。“辉格”原指苏格兰强盗,后又指顽固的长老派教徒。托利党人在国会中用此词辱骂其反对派,而反对派亦渐以此名自称。16791682年在国会中逐渐形成党派。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和大商人、大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该党反对詹姆士二世继承王位,是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的主要势力。此后一直左右着英国政坛。19世纪中叶与其他政党合并成为自由党。另外,美国共和党在19世纪中期也叫辉格党。

俾斯麦

德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生于勃兰登堡农业资产阶级化的容克世家。1835年,柏林大学毕业后,当过几年候补文官。1851年进入外交界,先后担任过驻俄公使和驻法大使。1862年出任普鲁士王国宰相兼外交大臣,上台后首次演说宣称:“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用说空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故有“铁血宰相”之称。他发动丹麦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1871年建立德意志帝国,俾斯麦任宰相,独揽大权。帮助凡尔赛政府镇压巴黎公社。对内维护容克和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镇压工人运动。对外运用结盟政策,同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三国同盟”,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德国在非洲、大洋洲掠夺了一些未被“瓜分”的殖民地。新皇帝威廉二世继位后,18903月令他辞职。晚年写了回忆录《思考与回忆》。

民族自由党

德国大资产阶级的政党。1866年秋由进步党分裂出来的资产阶级自由派右翼分子组成,是德意志帝国议会强大的资产阶级议会党团。代表普鲁士大工业巨头和部分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普鲁士领导下统一德意志。支持俾斯麦的政策,反对工人运动和一切社会变革。1884年发生分裂,其左翼——“脱离派”和进步党合并为自由思想者党;其右翼则在《海得尔堡纲领》中强调和德意志保守党合作,维护垄断资产阶级利益,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一战期间党内产生严重分歧。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瓦解

美国共和党

美国两大政党之一。1854年由辉格党人、北部民主党人和其他反奴隶制派别联合组成。早年代表北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该党首次执政。内战后,随着美国向垄断过渡,其阶级利益与民主党渐趋一致,成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工具,二者轮流执政。美国共和党的党徽是大象。

美国民主党

美国两大政党之一。民主共和党分裂后,由安德鲁&S226;杰克逊一派于1828年创立。早期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和北方中产阶级的利益,多次成为执政党。50年代末发生分裂,一部分北方民主党人参加了主张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而南方民主党人则以维护奴隶制为已任。内战后,随着美国向垄断过渡,其阶级利益与共和党渐趋一致,成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工具,两党轮流执政。美国民主党的党徽是驴。

美国内战

即美国南北战争。独立后,美国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和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种植园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南北政治、经济对立日趋严重。186011月,北方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林肯当选总统,激起了南部种植园奴隶主的不满,在1861年初发动了11州叛乱,并在南部建立了政府,向北方发动军事进攻。战争初期,南方军队由于准备充分,取得了一些军事胜利。1862年林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措施,通过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此后北方转入反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186543日攻占了南部同盟首都里士满,49日,南方投降,内战结束。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消灭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联邦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内战中美国政府颁布的解放黑奴的宣言。1862922日林肯在内阁会议上首次宣读,186311日正式颁布,规定自该日起所有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均被视为自由人,可应召参加联邦军队。这一宣言受到国内外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给奴隶制以巨大打击,使内战的局势向有利于北方的方向发展。局限是黑人只获得人身自由,而无政治和经济权利,未参加叛乱的蓄奴州的奴隶未获解放。

《宅地法》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2520日林肯政府颁布的一项法令,规定任何未参加过南方叛乱的男子或妇女,凡为一家之主或年龄在21岁以上者,不论其为美国公民或已经请求入籍而尚未被批准的移民,只要交纳10美元的登记费就可以从国有土地中领取160英亩土地,耕种5年后就可成为土地的主人。还允许私人廉价购买一定数量的公共土地。该法的颁布,加速西部土地的开发和人口的西移,促进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和工业的发展,在鼓舞农民参加反对南方奴隶主的战争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

自由主义

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一种政治思潮。以法国的贡斯当、英国的边沁和穆勒等为代表。自由主义的名词提出于19世纪初,把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自由”、“民主”口号按照资产阶级政权确立以后的要求加以修改和补充。主张个人活动和发展的完全自由,提倡个人权利,实现毫无拘束的企业主的自由竞争,拥护有财产限制的选举权和两院制议会。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是“把历代的一切封建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合成一个金钱的大特权和大垄断权”。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另外,自由主义还指革命组织中一种自由放任、无组织、无纪律的错误思想倾向。

民族主义

资产阶级对于民族问题的看法及其处理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起着不同的作用。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民族运动中,在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和民族独立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它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以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为限。资产阶级巩固政权以后,就加深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人民和其他民族,或者侵略其他国家,实行扩张主义。当资产阶级统治受到外国资本的压力或本民族人民的反抗时,资产阶级又往往出卖民族利益,以保存其阶级利益和阶级统治。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垄断资产阶级经常利用民族主义,实行对内压迫和对外侵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国际主义。但在革命斗争中,无产阶级政党支持进步的民族主义,反对反动的民族主义。

功利主义

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功利主义。作为伦理学说,通常指资产阶级功利论。这种学说认为,个人利益是人类行为的基础,要求公众利益服从个人利益。首先提出个人利益和公众利益的关系问题的是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者,如爱尔斯修就认为求乐避苦,乃人之本性,因此人与人之间利益本无分歧。但不良的政治和教育制度造成等级的悬殊,使个人利益同公众利益发生矛盾。在“合理”的社会中,二者趋于一致,追求公众利益将成为普遍的道德准则。这一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在上升时期的反封建要求。19世纪时,英国边沁把爱尔维修的学说庸俗化,提出了所谓功利的原则。继边沁之后,约翰&S226;穆勒首次提出“功利论”一词,标榜“最大多数的最大和较高的幸福”,宣称“宁做不满足的苏格拉底而不做满足的猪”,实质上是企图说服人们放弃改革现实的要求,以追求所谓“精神快乐”。马克思主义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它坚决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主张以劳动人民的目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无产阶级功利主义。

实证主义

亦称实证论。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创始人是法国哲学家孔德(17981857)。实证论者标榜自身是“科学的哲学家”,只承认“实证的”(“确实的”)事实,实际上是只承认主观经验,认为人们不可能也不必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科学只是主观经验的描写,不反映任何客观规律。他们把承认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哲学叫做“形而上学”,横加攻击,提出了“取消形而上学”的口号。还把自己的学说说成是既反对唯物主义又反对唯心主义的第三条路线。实际上是以此为烟幕,来偷运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现代资产阶级哲学的许多哲学流派,如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论等,都是实证论的变种。

德川幕府

也叫江户幕府。日本德川家康击败丰臣秀赖后在江户(今东京)建立的封建政权(16031867)。它对内抑制藩侯,集大权于幕府,残酷的封建压迫不断激起农民起义。为限制外来的影响,17世纪初禁信基督教,1639年实行锁国政策。18世纪国内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制衰落。19世纪中期,美、英、德、俄等国先后迫使幕府订约通商,获得在日特权,幕府统治动摇。此后,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不断发生,“尊王攘夷”运动迅速开展。1867年,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庆喜在倒幕运动中被打败,被迫还政天皇,德川幕府和幕府制度终结。

日美亲善条约

又称“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51年美国政府决定用武力强迫日本开放海禁。18537月,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柏利率军舰四艘强行驶入东京湾的浦贺港,要求缔结日美通商条约。在武力要挟下,幕府被迫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18542月柏利率军舰10艘,再度驶入东京湾,在神奈川(今横滨)耀武扬威,并提出最后通牒。3月,幕府被迫与美国签订不平等的《日美亲善条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下田、函馆两港,为美国船只提供粮食、淡水和煤炭等必需品;美国可在此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等。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日本的“锁国”体制开始崩溃。

明治维新

19世纪后半期日本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时值明治天皇在位,故名。日本明治年间发生的维新变革,是一场提早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上半期,随着资产主义因素的增长、阶级矛盾的激化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日本封建统治危机四伏。1854年日本被迫开港后,西南强藩下级武士中的改革派掀起尊王攘夷运动,后转为倒幕运动,经戊辰战争,最终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明治政府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势力,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地税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殖民地化的危机,建立了近代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日本仍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戊辰战争

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新政府军与幕府军之间的战争。因发生于1868年(戊辰年),故称。是年13日,天皇睦仁宣布王政复古。26日,德川庆喜派幕府军分别在鸟羽和伏见与新政府军激战,幕府军溃败。4月,政府军兵临江户城下,德川庆喜被迫开城投降。此后,政府军继续征讨东北叛乱诸藩,于10月平定了这一地区。次年3月出兵北海道,5月攻陷幕府残部固守的五棱郭。历时一年半的戊辰战争结束,摧毁了幕府势力,巩固了维新后建立的民族统一国家。

《五条誓约》

又译《五条誓文》,日本明治政府的政治纲领。186846日由天皇宣读。内容为:“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论。三、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人心不倦。四、破旧有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其内容虽未完全摆脱封建思想的影响,有军国主义色彩,但表现出明治政府改革封建旧制度(“破旧有之陋习”)和积极学习西方(“求知识于世界”)的决心。

废藩置县

日本明治维新时,政府实行的一系列重要的资产阶级改革措施之一。为了清除封建割据,加强以天皇为中心的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18696日实行“版籍奉还”,各地藩主被迫把领地和户籍(人民)奉还给天皇。将旧藩主改为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藩知事。但该职仍由旧藩主世袭,各藩实际与前无异,仍呈半独立状态。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明治政府遂于18717月实行废藩置县。废除全国原620多个藩地,改设三府七十二县(不久合并为43),由中央政府任命县知事,并免去所有旧藩知事,将其移居东京,继续领受俸禄。这项措施的推行使日本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涂油子弹事件

引发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1857年初,英国殖民当局下发给印度籍土兵一种子弹,是用涂有牛脂和猪油的纸包装的,使用时必须用牙咬开。印度教徒敬牛,伊斯兰教徒禁忌猪肉,所以使用这种新子弹是对印度土兵的侮辱,激起了普遍愤慨而拒绝使用。英国当局进行镇压,最终引发起义。

詹西女王

又译章西女王,名叫拉克什米&S226;拜依,印度詹西土邦女王,印度民族大起义领袖之一。原为詹西王后。1853年,其丈夫甘加达尔&S226;拉奥去世,没有留下儿子。英国驻印度总督戴贺胥利用“丧失权利说”(即哪一个土邦王公绝了男嗣,他的国土就“自动丧失”),兼并了詹西的领土,还掠走了土王留下的大约60万卢比的财产。詹西女王于1857年组织詹西群众抗英救国。18583月末,英军进攻詹西,女王亲自指挥军民同英军激战8天,重创敌军。奋勇突围。6月,在瓜辽尔战役中英勇战死,年仅23岁,被誉为印度民族英雄。

巴布教徒起义

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参加者主要是巴布教徒,故称。1844年,赛义德&S226;阿里&S226;穆罕默德自称“巴布”(意即信仰之门),创巴布教,宣传新救世主(马赫迪)即将降临,并在人间建立公正幸福的“正义王国”,1847年又称马赫迪。当时伊朗在残酷的封建压迫下生活十分痛苦,加之外来资本的不断渗透,矛盾日益激化,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纷纷入教。伊朗国王于1847年下令逮捕“巴布”,各地巴布教徒在下层阿訇和商人的领导下,在各地发动起义,锋芒主要指向封建王朝,在客观上也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18507月巴布被处死。至1852年,各地起义相继被镇压,无数教徒惨遭杀害。

卡弗尔战争

南部非洲班图人的一支科萨人反对“布尔人”(以荷兰为主的欧洲人后裔)和英国人侵略的战争。近百年的“卡弗尔战争”(卡弗尔:来自阿拉伯语,意为异教徒。荷兰人把班图人称作卡弗尔),共进行了9次。前两次(17791789)是反抗布尔人的侵袭。以布尔人的失败告终。1795年英国人占领了布尔人的开普殖民地,接着发动了第三次卡弗尔战争,结果英国失败。1805年英军再度占领开普。1815年荷兰将开普让予英国。英国人继续不断向东扩张。到1879年为止,同科萨人发生了6次战争,科萨人最终失败,英国人吞并了科萨人所有的土地,但科萨人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南非人民反殖民压迫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门罗主义

1823122日美国总统门罗在致国会年度咨文中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原则,史称门罗主义。主要内容是: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在美洲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不参加欧洲各国之间的战争;欧洲列强不得干涉美洲国家的事务,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获得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并不得将欧洲政治制度移植到美洲,否则就是对美国不友好的表现。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口号。门罗主义在客观上有抵制欧洲列强侵略拉丁美洲的作用,但也暴露了美国有独立控制拉丁美洲的野心。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爆发的周期性的生产过剩危机。它的一般特征为:大量商品积压,企业纷纷倒闭,失业工人剧增,物价下降,现金缺短,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甚至瘫痪。在资本主义社会,特别两次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巨大增长的趋势同劳动群众有限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危机。危机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矛盾获得暂时的强制的解决,从而使生产逐步恢复。之后,上述矛盾又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所以,经济危机的爆发具有周期性。然而,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凯恩斯主义的“反危机”措施后,引起经济危机的变形与缓解,出现滞胀现象:生产在高涨期发展缓慢,危机时下降幅度小,停止下降后迅即回升,使萧条和复苏阶段的界限不很明显。但经济危机并没有消除。

自由贸易政策

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一项经济政策。主张取消关税和垄断,在国与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和竞争。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拥护者要求降低关税,以增强工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促成大量廉价农产品的输入。亚当&S226;斯密的《国富论》曾进行了理论的阐述。19世纪20年代起,英国开始修改关税政策。庇尔政府于1842年和1845年取消出口税,降低进口税,并废止谷物法。19世纪中叶自由贸易政策在英国取得完全胜利。自由贸易政策,表面上看是平等的,实际上极不平等。因为,发达国家的英国的廉价商品会挤垮工业落后国家的商品,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工业更是一个极大的摧残。从50年代开始,法、德、俄等国也相继采取自由贸易政策。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和各国竞争能力的加强,保护关税政策又重新抬头。

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实物、劳务、技术)交换的领域,是由点、线、面形成的商业网络,由各个参与对外贸易、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市场的有机构成。真正的世界市场是伴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而产生、形成与发展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是国际交换得到充分发展。到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世界市场终于形成。其标志是:多边贸易、多边支付体系形成;国际金本位制度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科技革命推动下,生产与资本国际化趋势加强,世界市场的规模、容量和类型得到了高度发展。

两党制

某些国家两大政党交替执掌政权的制度。实行两党制的国家,有的还存在其他政党,但这些政党力量太小,无力改变两党轮流执政的局面。两党制通过几年一次的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议会中获得多数议席或当选总统的政党组织政府,成为执政党。竞选失败的政党成为在野党,或称反对党,对政府起一定的监督制约作用。在下一次选举中,在野党在选举中如能获胜,则互换其政治位置。两党制始于17世纪70年代的英国。当时英国出现的托利党和辉格党,组织上非常松散,在议会选举中,交替获得多数席位,从而出现两党交替执政。后来这种两党交替执政成为一种制度,在资本主义比较发展的欧、美诸国逐步流行,得以发展。

多党政治

亦称“多党制”,在一国内多党并立、互相争夺政权的政治制度。各个政党可以单独或联合参加竞选,由在议会中占有多数议席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参加政府的政党即为执政党,亦称“在朝党”,只有少数议席不参加政府的政党则为在野党。在野党起某种监督政府并牵制其活动的作用。

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曾是一种文学艺术思潮,也包含服饰审美观念,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意识形态。该思潮有代表进步倾向的、表现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制度的革命精神的积极浪漫主义,在文艺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但也有逃避现实的、反映封建贵族对革命的反动的消极浪漫主义,其中还有转向提倡回到中世纪,宣传宗教神秘的逆流思潮

古典主义

资本主义开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学艺术思想潮流的泛称,其中包括服饰审美观念,通常是在欧洲文艺复兴后君主政体的民族国家开始建立时出现。它以17世纪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对近代欧洲各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该思潮尊奉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为典范,甚至大量采用古代题材,故称古典主义。它崇尚理性和“自然”,主张通过类型化人物直接表达明晰的伦理内容。古典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面貌,反映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斗争精神,但有较严重的保守性、抽象化、形式主义倾向。法国17世纪戏剧家莫里哀、拉辛、高乃依等可为代表,另外文艺批评方面有布瓦洛,绘画方面的普桑等。古典主义文艺曾延续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并成为反封建专制、宣传民主主义的文艺武器。直至浪漫主义为主的思想潮流兴起,才取代古典主义思潮。

人文主义

其含义有二。其一,即“人道主义”。而人道主义学术界也有两种解说,一种是指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中以人为本位的思想称人道主义;另一种是指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它是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以马克思主义为其思想基础,其核心是集体主义,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其二,人文主义专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文化艺术思潮。它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与中世纪神学不同的、以人与自然为对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二是指贯穿于资产阶级文化中的一种基本精神,即资产阶级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重视人的价值,提倡人性和人权,反对神性和神权;提倡现世生活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幻想;提倡科学和文化知识,反对经院哲学与蒙昧主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权的思想武器。它的以人为本思想渗透到后世资产阶级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中,影响极为深远。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人类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泛美主义

原为美洲各国实行联合的政治主张。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由拉丁美洲民族革命领导者西蒙&S226;玻利瓦尔等所倡导。他们在西、葡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斗争中,号召美洲各国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全美洲的联盟或联邦,以达到共同争取和维护美洲各国的主权和独立。然而,后来,随着美国进入资本主义列强之一,美国利用泛美主义旗帜,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洲各国具有“共同利益”等口号,召开泛美会议,成立泛美组织,同美洲各国签订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条约(总称泛美体系),企图使泛美主义成为美国独霸美洲,特别是控制拉丁美洲的工具。但是,随着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向深层发展,拉美许多国家要求改革“泛美体系”,摆脱美国的控制。

“缅因号”事件

1895年古巴爆发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18981月,美国借口“保护侨民”的安全,派战舰“缅因号”驶往哈瓦那,215日“缅因号”在古巴哈瓦那港突然被炸沉(原因至今未查明),美国以此为借口,425日对西班牙宣战,美西战争爆发。美国陆军于6月在古巴登陆,在海军支援下于7月占领圣地亚哥。18988月,西班牙战败。12月签订《巴黎和约》,西班牙承认格把独立,战后美国在古巴并不撤军,并于1901年迫使古巴接受丧失主权的《普拉特修正案》。古巴实际上沦为美国的保护国。

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平等派运动是第一次内战结束后兴起的小资产阶级运动,其主要代表物是约翰·利尔本。围绕着国家政权形式和普选权问题,平等派与独立派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平等派运动首先是在国会军士兵群众中开展起来的,16478月,军队开进伦敦后,独立派发表了《军队提案纲要》.对此,平等派很快作出反应,于10月提出《人民公约》,在10月底召开的军队会议上,围绕着政体问题和选举制度问题,平等派代表同独立派代表展开了非常激烈的辩论但遭到独立派军官的严厉镇压,克伦威尔当场逮捕14人,枪决3人,平等派运动被暂时平息。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普莱德清洗

第二次内战期间,议会里的长老派仍然企图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引起军队士兵和社会中、下层人士的不满,他们要求审判国王。军队还通过了一项“军队抗议书”,要求解散议会,审判国王,废除君主制。但议会反而通过决议,准备接受查理一世的要求,准许他回到伦敦。于是军队决定在122日进军伦敦。12月初艾尔顿等高级军官和平等派的领导人在白厅进行了一次辩论,双方在宪法基本原则、宗教宽容等问题上分歧很大。军队进入伦敦后,下院的许多议员仍坚持同国王谈判的立场,并通过了相关决议。126日,普莱德上校率军占领了议会,把110名议员清洗了出去,另有约200个议员自愿退出议会,这就是所谓“普莱德清洗”。此后议会里剩下的议员大约有200人左右,称“残余议会”,独立派占据统治地位。

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查理二世病死,詹姆斯继位以后,开始了全面的天主教复辟。为了阻止天主教的恢复;辉格党与托利党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国王。辉格党与托利党就决定等他死后迎立他信奉新教的女儿玛丽及其丈夫荷兰执政威廉。168811月,在国会迎接下,威廉率领荷兰军队在英国登陆,詹姆斯二世仓惶逃往法国。168926日,立威廉为国王、玛丽为女王,这就是威廉三世在英国统治的开始。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普加乔夫起义

17731775年发生的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18世纪中叶农奴制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方式的封建农奴制剥削日益严重,阶级矛盾尖锐。17739月普加乔夫自称彼得三世,率80名哥萨克在雅伊克沙一带起义。起义分为三个阶段。起义曾经席卷了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及外乌拉尔等广大地区,这次起义虽然最后被沙皇政府残酷镇压下去,普加乔夫也被处死,但却沉重地打击了沙皇专制制度和封建农奴制。

《布列达宣言》

16602,驻苏格兰英军总司令蒙克率军进入伦敦,解散了国会,控制了局势.接着,蒙克与逃亡国外的查理王子进行复位谈判.166044,查理在荷兰的布列达发表了一份宣言,承诺在复辟后赦免一切革命者,实行宗教自由,保证在革命中发生的财产变化,是为《布列达宣言》.1660525,查理回到伦敦,登基为王,称查理二世.这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与旧王朝的妥协在英国恢复了斯图亚特王朝.

“大抗议书”

16411122日,长期国会又通过大《大抗议书》204条。列举了查理一世近十年来的一系列罪行,指出天主教复辟的严重危险,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如实行工商业活动自由,建立大臣对国会的负责制度,限制主教的权力等等。《大抗议书》成为(英国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纲领。查理一世拒绝签署《大抗议书》并且撤销国会卫队,於164214日亲率几百名卫队士兵闯入国会,企图逮捕友姆、汉普敦等五名反对派领袖.结果遭到二千名武装市民和许多群众的拦阻,国王的阴谋遭到了失败。

北方战争

17001721年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进行的长达21年的战争。到17世纪末叶俄国仍是一个内陆国家。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沟通对外贸易渠道,迫切要求争夺出海口。当时瑞典作为欧洲北方的一个强国控制着波罗的海沿岸和出海口。彼得一世改革中的俄国,力量得到极大的增强。17096月,俄国陆军在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大败瑞典军队,1720年,俄军又击败瑞典海军,开始在瑞典本土登陆,兵锋直指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次年四月,瑞典被迫求和。根据战后的和约,俄国夺取了芬兰湾、卡累利阿、爱沙尼亚和阿脱维亚等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这样,长达二十一年的北方战争(17001721)最终以俄国取得波罗的海的出海口而告结束。

伏尔泰(16941778

法国作家,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出身于公证人家庭。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在启蒙运动中享有很高声望。但崇拜开明君主,蔑视劳动人民,信仰自然神论,思想局限很大。一生写过大量诗歌、悲剧和哲理小说。通过杜撰的人物和虚构的情节,嘲笑经院哲学,讽刺官僚机构,提出建立在“理性”秩序上的新社会理想,发挥了自己关于哲学、社会、政治、道德和美学的见解,宣传启蒙思想。

卢梭(17121778)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是对法国革命影响最大的小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剖析了人类社会,认为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切罪恶和不幸的根源。但是,现在要消灭根深蒂固的私有制已经成为不可能,而只能对它的发展加以限制。可见,卢梭的思想反映了小资产阶级既反对大资产阶级对自己的侵吞又要求保护自身利益的愿望。卢梭还提出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特别是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对于以后的法国革命,尤其是对雅各宾派产生了重大影响。

七年战争(1756-1763:

奥地利战争后的《亚琛条约》不仅没能解决英法间和普奥间的旧有矛盾,而且还平添了许多新矛盾。于是英普集团和法奥俄瑞(典)集团双方发生了这次混战,史称“七年战争”。战争的实质:一是普奥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二是英法争夺殖民地与海上霸权。战争历时七年,最后以《巴黎和约》和《胡贝尔图斯堡和约》的签订而告终。这次战争在欧洲没有引起疆界的变化,但对列强的地位和未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奥地利地位削弱,普鲁士地位上升,两国的仇恨和争霸更加激烈;(2)战争为俄国进一步向欧洲扩张创造了条件,在东北欧的未来事务中,俄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3)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最终确立了海上霸权;(4)国际政治的中心从西欧开始转向东欧。战争对欧洲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战争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形成了列强争夺欧洲霸权的新格局。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67年英国通过国会法令,该法令试图向美国殖民地征收税,每磅茶叶征收3便士的税收,用来维持驻扎在殖民地的军队和政府官员的开支。由于在美国唯一合法进口和购买的茶叶都来自英国东印度公司,因此人们好像没有办法逃避这种新赋税。在法令通过的两年内,大多数美国港口拒绝任何征税商品上岸,并且当英国从伦敦运送几船茶叶到美国时,美国民众群情激奋,在纽约和费城,人们纷纷示威游行,要求英国运茶船返回英国。波斯顿的一批青年组成“波斯顿茶党”,于17731216日夜里化装成为印第安人,在茫茫夜色中登上在波斯顿港强行靠岸的东印度公司的茶船,把东印度公司三艘船只所载的三百四十二箱茶叶全部倒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从而使东印度公司损失达一万五千英镑。

莱克星顿枪声

1775418日晚,英国殖民军准备偷袭北美波士顿西北郊来克星顿和康科德两地民兵的秘密火药库。当地民兵事先得到消息,就立即武装起来,埋伏于各个交通要道。419日拂晓,当英军到达莱克星顿时,民兵立即从各处向英军射击。一部分英军继续向康科德前进,但同样遭到民兵们的袭击。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就这样在莱克星顿和康科德打响了。

乔治·华盛顿(17321799

出身于弗吉尼亚一个种植园主家庭里。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他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把一支涣散的民兵队伍改编、训练成具有战斗力的正规军。在广大殖民地人民的支持和推动下,他率领大陆军与英军进行了艰苦的战争,最终在1781年取得最后胜利。此后,他又领导和主持了1787年的制宪会议,制订出延用至今的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政府,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届总统,1797年第二届总统期满后,功成隐退,1799年逝世。华盛顿因为领导美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战争赢得了独立,而且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作出了卓越的员献,因而受到美国人民和世界各国被压迫民族人民的崇敬。

萨拉托加大捷

1777年,英国新近从德意志召募的一支雇佣军到加拿大,其实力大大加强。为了速战速决,这年九月,英军在柏高英率领下自加拿大出击向南进攻,企图与另外两路英军共同包围新英格兰,切断大陆军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在遭到美国民兵的迎头痛击后,既得不到另外两路英军的配合,也不能继续前进。10月,民兵们一举把陷入困境的柏高英部包围于纽约州的萨拉托加,并形成人数上四比一的优势。柏高英弹尽援绝,走投无路,被迫于17771017日向美军投降。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不可容忍法令

“波斯顿倾茶事件”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17743月,英国政府连续颁布几项高压法令:封锁波斯顿海港,断绝波斯顿的对外通商;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任命北美殖民地英军总司令盖奇将军为马萨诸塞殖民地总督;增加驻军数量;把俄俄亥河以北,宾夕法尼亚以西的大片土地划归加拿大的魁北克省管辖,阻止十三个殖民地的人民向西部地区移植,即不可容忍法令。

《独立宣言》

大陆会议于177674日通过了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它向世界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圣马丁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在独立运动中,他认为南美各地区的独立斗争是休戚相关的,应当互助。他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训练和组成了一支军队,他借这支武装力量,开始横扫殖民势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1817年,他率军翻过安第斯山,突然出现在智利的平原上。智利起义军在圣马丁军队的支援下,击溃了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智利宣布独立。接着,圣马丁汇合智利力量,从海上进军秘鲁,同秘鲁人民配合,解放了利马。1821年,秘鲁宣布独立。18227月,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会晤,商讨了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圣马丁引退。

多洛雷斯呼声

1810916日清晨,伊达尔哥领导印第安等许多下层人民在墨西哥中部一个叫作多洛雷斯的偏僻乡村起义,揭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牧师伊达尔哥在多洛雷斯的教堂敲响钟声,把附近的居民召集过来,问他们:“你们愿意自由吗?300年前,可恨的西班牙人夺取了我们的土地,你们愿意全力以赴的夺回来吗?”民众高喊“绞死这些殖民强盗!”“独立万岁!”这就是“多洛雷斯呼声”。后来,这一天被墨西哥定为墨西哥独立日。

玻利瓦尔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著名领导人。独立运动初期,曾领导委内瑞拉的革命,但被西班牙军队打败。革命受到挫折,他被迫流亡海外。后来得到海地共和国的大力帮助,于1816年打回委内瑞拉,同坚持游击战争的队伍结合起来,在东部建立革命根据地。他宣布解放黑人奴隶,答应战后分给士兵土地,革命队伍迅速壮大。1819年,玻利瓦尔率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横越安第斯山脉,在哥伦比亚的波耶加击败了殖民军。进入波哥大城,建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1年,他又率军回师,解放了委内瑞拉。1822年,他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同另一位拉丁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圣马丁会晤,商讨协同作战计划,肃清西班牙殖民势力。会后,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沉重地打击了西班牙殖民军。18261月,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军向玻利瓦尔的军队投降。

阿亚库巧战役

1824年,玻利瓦尔的军队与西班牙军队在马亚库乔发生大规模的战斗,革命军获得决定性的性利。此后不久,上秘鲁也在玻利瓦尔的军队的支援下宣告成立共和国。上秘鲁的人民为纪念破利瓦尔的功绩。特定国名为玻利维亚,并授予玻利瓦尔“国父”的称号。

网球厅宣誓

1789,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因反对将三级会议改为国民会议,封闭了会场。第三等级代表即在会场附近的网球场举行宣誓:在宪法未制定以前,决不离散,史称“网球厅宣誓”。经穆尼埃建议,西哀耶斯起草了“网球场誓言”,全体与会代并一致宣誓,表示“非待宪法建立并在坚实的基础上得到巩固,决不解散”,这就是著名的网球场宣誓。网球厅宣誓通常被认为是法国大革命诞生的标志。

《人权宣言》

17897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826日,依照美国《独立宣言》通过了《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共十七条。它宣布“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人身身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利都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宣言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最后《宣言》规定了“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在反封建斗争中提出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宣告了资产阶级对封建地主阶级的胜利,确立了资主义制度的一些根本原则,在动员和团结法国人民参加反封建斗争方面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瓦尔密大捷

法军战胜普奥联军的重要战役。179292日,布伦瑞克率普奥联军,在法国王党分子支持下,占领了法国东北部军事重镇凡尔登,并分兵三路直逼巴黎。920日,由迪穆里埃和克勒曼率领主要由无套裤汉组成的法国志愿军在马恩省瓦尔密村同侵略军进行激战,击退其多次进攻,赢得此次战役的胜利。从此法军开始全线反攻。并于10月夺回全部被占领土。

罗伯斯庇尔

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雅各宾派专政期间的主要当权者。1791年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人物。以其严峻态度、高度原则性和简朴生活博得“不可腐蚀的人”的称号。1792810日革命后,坚决要求废黜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开国民公会。领导了1793年反对吉伦特派的起义,成为雅各宾派专政(救国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7931794年革命面临严重危机,他依靠巴黎革命群众实行了革命措施,挽救了革命。1794年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实行恐怖政策,并于1794年先后镇压了丹东派和埃贝尔派,1794年国民公会中反罗伯斯庇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热月政变罗伯斯庇尔用暴力镇压了左、右两派之后,表面上消除了危机,实际上彻底动摇了它的统治基础。牧月法令更弄得人人自畏加速了各种反对派的联合,丹东派、埃贝尔派的残余以及国民公会中的沼泽派迅速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反对罗伯斯庇尔的联盟,即以后人们所说的“热月党人”。1794727日共和二年热月,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热月政变”。奥斯特里茨战役

1805122日)是拿破仑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指挥下,在奥斯特里茨村取得了对俄罗斯-奥地利联军的决定性胜利。1805124日,弗兰西斯二世和拿破仑会谈,达成停火协议。1227日,奥地利和法国签订普雷斯堡和约。奥地利退出反法同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也告终结。拿破仑成为欧洲的霸主。

百日王朝

波旁王朝复辟后,大批逃亡贵族返回法国,企图在法国重建专制统治,从而引起了人民的愤怒和资产阶级的不满。拿破仑利用人民对波旁王朝的敌视心理,于1815226日从厄尔巴岛重返巴黎,重新登上法国王位,宣布废除波旁王朝危害革命的法令,允诺进行广泛的政治和社会改革。欧洲各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7080万军队围攻法国。拿破仑迅速组织起12万人的军队,6月中旬与反法同盟军队决战,大败于滑铁卢。622日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

滑铁卢战役

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1819日发生了著名的滑铁卢战役,拿破仑最后遭到失败。从此结束了拿破仑的“百日政权”和拿破仑帝国在法国的统治。621日,拿破仑回到巴黎,自动宣布第二次退位。

教务专约

为争取罗马教廷的支持,拿破仑排除种种干扰,派代表与罗马教廷谈判,施展各种手法使谈判成功,1801715日,拿破仑与罗马教皇之间的协议—政教协议(即《教务专约》)在巴黎签字。不久得到罗马教廷批准。翌年,经法国立法院同意,元老院批准,最后由拿破仑作为国家法律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明确了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教务专约与组织条例的公布施行,就以法律的形式既维护了法国广大民众信教的自由,又使天主教从属拿破仑政权,将天主教由封建专制王权的精神支柱,变成了法国资产阶级国家的精神工具。

1791年宪法

17919月,制宪议会通过了宪法,即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掌握行政权,有权任命政府大臣和高级军官,有权暂时否决议会的决议:立法权属于一院制立法议会:司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法官。宪法在宣布废除封建等级制的同时,又把全体居民按财产资格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级公民。凡年满二十五岁,有财产并能交纳直接税者(男子),为积极公民,享有选举权。没有或很少有财产而不能交纳直接税者,称消极公民,没有选举权。这样,就剥夺了法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人民的选举权。人民宪章

是英国宪章运动中的纲领性文件。1837年由下院六名议员和六名伦敦工人协会会员组成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并于183858日作为准备提交议会的一项法律草案在各地群众大会上公布。人民宪章包括了宪章派的下列六项要求:普选权(年满二十一岁的男子)、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秘密投票、各选区一律平等、取消议会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和发给议员薪金。183918421849年,议会三次否决了宪章派所递交的要求通过人民宪章的请愿书。

七月革命

1829726日,查理十世颁布四项高压敕令成了七月革命的导火线。从727日开始,以《自由报》为首的四十多家报纸发表了抗议书,公开号召人民放弃对政府的服从。次日,示威转变为武装起义,巴黎人民同政府军展开激烈战斗29日,起义者攻占了王宫,最后取得了胜利。82日,查理十世逃亡英国。大资产阶级立即拥戴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为法王,从此开始了奥尔良王朝在法国的统治。七月革命推翻了波旁复辟王朝在法国的统治,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利益的奥尔良王朝,巩固了大革命和拿破仑时代确立下来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成果,因此它仍然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德意志关税同盟

德意志的四分五裂和封建割据状态引起了社会普遍的不满。从1815年起首先在大学生中掀起了争取政治自由和民族统一的运动。在这场运动的直接推动下,新兴资产阶级也强烈要求废除各邦之间的关卡,建立统一的民族市场。1818年,普鲁士首先废除了六十个关税区。1826年,北德意志联邦建立了关税同盟,两年后,南德各邦也建立了关税同盟。到1834年,南北两个关税同盟合并,建立起以普鲁士为盟主共十个邦组成的关税同盟,这一同盟联结了大约二千五百万人口的德意志地区,初步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民族市场。

世界史名词解释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于同年9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维也纳会议

维也纳会议 18141815年间,战胜拿破仑帝国的欧洲各国,派代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会议由俄、英、普、奥四大国操纵,经过争吵和讨价还价,最后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是欧洲专制君主们企图采用的高压手段,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的利益,是一种历史的反动。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间的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 1791年美国生效的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有保护其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权利不受非法拘捕、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等。

青年意大利党

居赛普·马志尼创立青年意大利党。党章要求:只有年在40岁以下并且愿意献身于把祖国从外国及本国的暴君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且建立一个统一的奠基于完全民主之上的意大利共和国的事业的人才能参加党的组织。参加该党的阶级成分很复杂,有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有中、小资产阶级分子,有资产阶级化的中、小贵族,也有城市劳动人民(手工业者、工人和贫民的代表),但是领导这个党的是资产阶级民主知识分子。青年意大利党的功绩于在:它在意大利解放运动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独立的、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任务。所谓民主共和国,在他们看来,就是在意大利实现政治民主及普选制。它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独立、统一。马志尼认为只有建立这样的共和国,才能复兴意大利

正义者同盟Bund der Gerechten

侨居法国的德国政治流亡者、工人和手工业者于1836年在巴黎建立的国际性的秘密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1833年,在巴黎的德国工人成立具有共和民主主义倾向的第一个秘密组织人民同盟。在其基础上,1834年建立流亡者同盟,成员发展到几百人。1836年,部分激进的盟员从流亡者同盟分裂出来组成正义者同盟,宗旨是以少数人的密谋活动建立财产公有的新社会。同盟参加了布朗基主义组织四季社发动的1839512日巴黎起义。失败后,其领导人K.沙佩尔和H.鲍威尔先后被捕监禁、驱逐出境。他们到伦敦与J.莫尔一起重新恢复同盟组织,并加入18402月成立的德意志工人教育协会(1846年改称德意志工人共产主义教育协会),使之成为同盟的外围组织。在法国、瑞士和德国也恢复或重建同盟支部。此时,同盟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同盟先后受到布朗基主义、魏特林空想共产主义、蒲鲁东主义和“真正的社会主义”思潮影响,在K.马克思、F.恩格斯帮助下逐步接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1月,由莫尔代表同盟专程到布鲁塞尔、巴黎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参加同盟,帮助同盟起草宣言,实现改组。马克思、恩格斯接受要求参加同盟。1847629日在伦敦举行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决定改名共产主义者同盟。

加里波第(18071882GaribaldiGiuseppe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1807 74 日生于法国的尼斯,卒于188262日。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2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7月在马赛与G.马志尼相识。同年12月受马志尼派遣前往热那亚,策划举行推翻撒丁王国的海军起义,事败后出走法国。1834年流亡南美,建立以在南美侨居的青年意大利党人为骨干的志愿队伍红衫军,先后参加巴西人民建立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乌拉圭人民1842年抗击阿根廷独裁者J.M.de罗萨斯的战争,成为负有盛名的游击战领袖。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他于同年6 月返回意大利,组建志愿军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与奥地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展开山地战。同年 9月,对奥战争结束后挥师南下,于1849 2月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大败法国侵略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共和国灭亡后,率数千人退出罗马,摆脱法军和奥军的阻击,跨过亚平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共产主义者同盟

建立在科学社会主义基础上的第一个国际无产阶级的秘密革命组织。18476月在伦敦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主要领导人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为同盟制定了纲领,即18482月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其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建筑在阶级对立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建立无阶级、无私有制的新社会。规定“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同的战斗口号。同盟成员曾积极参加了1848-1849年欧洲革命。革命失败后,同盟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849-1850年进行改组)恢复活动。1850年夏,同盟中央委员会出现维利希—沙佩尔宗派主义集团,导致同盟分裂。18515月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实际已停止活动。185211月,科隆审判案发生后,宣告解散。同盟广泛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团结和教育了各国革命工人,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培养了骨干,它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雏型。

索姆河战役(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军队在191671日至1113日发动的一次攻势。当时,德军在索姆河地区牢固地占据有利的战略地位。71日,英法联军在长达21英里的战线上,向德军发动正面进攻,在进行大规模的炮轰和飞机轰炸后,步兵发起冲锋,遭到德军的顽强抵抗,战争成胶着状态。9月,英军开始使用新式武器——坦克,但因刚刚研制出来,时速仅6公里,威力和数量有限,实际上作用不大。英军还首次使用了高射炮。虽然英军的改进战斗机和侦察机发挥了较大威力,但仍未取得重大战略突破。10月,大雨倾盆,战场无法通行。到11月,联军仅推进了5公里,战事停下来,这是联军发动的一次代价巨大、没有成功的攻势。在这场拉锯式的阵地战中,英军损失42万人,法军损失20万人,德军损失45万人,协约国军队的这次攻势虽未成功,却减轻了对凡尔登的压力,并把德军主力牵制在西线。

滑铁卢战役

1815618日爆发的滑铁卢战役,是世界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战役。1815年初,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重登帝位。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惠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2.3万千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谢斯起义Shays's Rebellion

17868月~17872月间美国马萨诸塞州爆发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的退伍陆军上尉D.谢斯(17471825),故名。独立战争后,国内工业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落,纸币贬值,物价高涨,赋税沉重。新英格兰各州农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减税和停止执行强迫讨还债务的法律等要求。17868月,马萨诸塞州数百名以武装农民为主体的起义队伍,在谢斯领导下从康科德向波士顿进军,提出平均财产权的纲领;废除一切债务,废除迫害人民的法院和法令。遭到政府军镇压后分散各地坚持游击战,12月起义军发展到1.5万人,占领马萨诸塞州许多小城市。17871月谢斯率起义军进攻斯普林菲尔德的军械库受挫。随后遭到由 B.林肯少将指挥的大批政府军围攻。2月间林肯诱骗起义军举行谈判,发动突然袭击,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不久,领导人被捕。3月谢斯等被判处死刑。但政府在人民广泛抗议下不得不降低人头税和财产税,停止监禁债务人,并于1788613日宣布赦免谢斯。

戊辰战争

戊辰战争是庆应4/明治元年 - 明治2年(1868-1869年)、在王政复古中成立的明治新政府平定江戸幕府势力的日本历史上的一次内战。在王政复古中,新政府的小御所会议上,决定了要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向朝廷返还官位和领地。此事刺激了拥护幕府的会津藩、桑名藩的藩兵从大阪向京都进军,同以萨摩和长州两藩军队为主力的政府军在京都南郊的鸟羽、伏见发生冲突伏见鸟羽之战。萨长军获得压倒性军事胜利,这使得讨幕派掌握了新政府的实权,将德川庆喜变成了朝敌。此后内战扩大到东北地方。政府军先后平定了彰义队、“奥羽越列藩同盟”、“虾夷共和国”等幕府残余势力。至18695月,战争以德川幕府及其残余势力的失败、政府的胜利而告终。1868年以干支纪年为戊辰年,故称这次战争为戊辰战争。持续一年半的戊辰战争,明治政府由萨摩藩,长州藩出身的人掌握实权,迈向了近代中央集权国家的道路,开始“明治维新”。

卢德运动

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工业革命时期,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但禁止对人身施用暴力。1769年,英国国会颁布法令,予以镇压。1811年初卢德运动开始形成高潮。其中心是诺丁汉郡。1812年,英国国会通过《保障治安法案》,动用军警对付工人。1813年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1813年在约克郡绞死和流放破坏机器者多人。1814年企业主又成立了侦缉机器破坏者协会,残酷迫害工人。但运动仍继续蔓延。1816年这类运动仍时有发生。

Shays's Rebellion 门罗主义

1823年美国总统J.门罗提出的美国对拉丁美洲的基本政策。1823122日,门罗在致国会咨文中提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原则,史称门罗主义或门罗宣言。主要内容有:1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业已独立的国家当作将来的殖民对象。2美国不干涉欧洲任何国家的现存殖民地和保护国,但对那些已经宣布独立并得到美国承认的美洲国家,任何欧洲列强进行干涉,美国只能认为是对合众国不友好态度的表现。3美国和“神圣同盟”各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同的,原因是它们各有不同的政府,欧洲列强把它们的政治制度扩展到西半球任何地区的企图,将危害美国的和平与安全。门罗主义在防止欧洲列强对美洲的侵略,维护拉丁美洲已独立国家的地位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在一段时间内,英、法曾多次对拉美国家进行侵略和殖民占领,美国却未表示抗议。相反,美国也不断侵犯拉美国家的主权,破坏其领土完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超级大国,1949年与欧洲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正式与欧洲国家结盟。从此门罗主义逐渐丧失其作用。

安政条约

1858(安政五年)日本分别与美国、荷兰、俄国、英国、法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总称。又称五国通商条约。1854年签订《日美和好条约》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扩大对日本的侵略。18568月,美国派遣T.哈里斯抵日本下田,逼迫江户幕府同意开设由他担任总领事的美国驻日总领事馆。185710月,幕府又被迫同意哈里斯前往江户晋见将军。哈里斯用武力恫吓迫使日本于1858729日签订了《日本国美利坚合众国修好通商条约》和贸易章程。同年810月日本又先后与荷、俄、英、法签订了内容类似的条约和章程。这5个条约均签订于安政五年,故称安政条约。

巴布教徒起义Babis Uprising

18481852年伊朗人民的反封建起义。因参加者以巴布教徒为主,故名。19世纪初,外国资本侵入伊朗,本地工商业遭到打击,封建统治集团加强剥削,广大人民所受压迫较前更甚,积怨日深。设拉子商人米尔扎·阿里·穆罕默德在从事宗教活动多年后,于1844年自称是救世主把意旨传达于世人的巴布(意为门户)。1847年他进一步自称为马赫迪,即救世主;并仿《古兰经》写成《默示录》巴布教的圣经,创巴布教。主张制度和法律应保障人身自由和人民财产,保障贸易和商业利益,男女平权,人人平等而幸福。

巴布教徒最初企图在统治集团中传教 ,但未获成功。1847年巴布被捕入狱,各地遂纷纷起义。起义的主力为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领导者为低级教士和商人。最大的 3次起义为 :18481849年的马赞德兰起义 1850 年赞兼起义和尼里士起义。国王惊恐,于 1850 79日将巴布处死,并调集重兵对各地起义进行镇压。因力量悬殊,到1852年各地起义据点先后被击破,无数巴布教徒惨遭杀害,起义失败。

大陆封锁令:

拿破仑采取18061814年间为反对英国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经济政治措施。1805年,拿破仑直接登陆英国的计划失败以后,决定用经济封锁摧垮英国。原因:第一,拿破仑认为阻挠破坏它在欧洲称霸的国家是英国,然而于英国海军相比、法国海军较弱;第二,英国阻挠拿破仑称霸的主要力量也是其经济、欧洲普奥俄等几个封建专制国家没有英国的支持,根本就无法把反法战争支撑下去。18061121,颁布《柏林赦令》,规定:所有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不仅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此后,拿破仑一世又陆续颁布了《华沙赦令》(1807 1月)、《米兰赦令》(180711月和12)和《枫丹白露赦令》(181010月),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封锁。《柏林赦令》颁布时的推行范围包括法、意、荷、瑞士和莱茵同盟。随着法国军事力量的加强,封锁政策也扩及葡萄牙、西班牙和俄国。大陆封锁促进了法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但是,当时整个法国工业的发展水平不能代替英国满足欧洲各国的需求,因而使许多国家特别是与英国有着传统贸易关系的国家的经济状况大大恶化,经济萧条,进出口停滞,引起它们的不满;同时,英国采取反封锁措施,并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实行大陆封锁没有达到从经济上窒息英国的目的。随着拿破仑帝国的崩溃,大陆封锁政策也随之破产。

掘地派(juedipai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代表无地和少地农民的空想共产主义派别。领导人是温斯坦莱和埃弗拉德。温斯坦莱原为伦敦小商人,破产后到乡间为人放牧,同情贫苦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认为独立派于16493月建立的自由共和国并不自由,“真正的自由就是自由使用土地”,主张土地公有。自称真平等派,认为基督是世界上最伟大、最真诚的平等派。16494月,退役军人埃弗拉德带领4个农民到伦敦附近圣乔治山岗开垦荒地,人数渐增至20几人。温斯坦莱加入,并发表《真正的平等派举起的旗帜》的宣言。掘地派的活动引起土地私有者的仇视。在政府的示意下,土地私有者进行骚扰和破坏,推倒小屋,践踏庄稼,围打垦荒者,拉走牲畜。掘地派不主张暴力斗争,而想用仁爱感化土地私有者。16503月,公社被迫解散。但是在其他许多地区,有不少支持者,出现了贫民耕种村社公地的运动。有的地方参加者达千人之多。由于地主和军队的镇压,到1651年,掘地派运动失败。1652年,温斯坦莱发表《自由法》,详细阐述了掘地派的主张,描绘了公有制共和国的蓝图。该著作被认为是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与莫尔的《乌托邦》和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齐名

加富尔

撒丁王国首相(1852185918601861)意大利王国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1810810日生于都灵一个贵族家庭。1820年入都灵军事学院,1825年获陆军少尉军衔。1826年擢升为工兵中尉。毕业后先在都灵军团指挥部服役,后奉调到革命与共和思潮盛行的热那亚任职。1831年辞去军职,到英、法等国考察。回国后兴办实业。1847年创办《复兴报》,宣传君主立宪思想。18481861年,连续当选为众议员。历任农业、商业、海上运输大臣(1850)和财政大臣(1851)等职。1852年出任首相。主张意大利在萨伏依王朝的领导下,通过缔结外交协定,实行上层分子联合和采取军事行动的办法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任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贸易自由化,改革税收制度,颁布工业垄断法,大力修筑铁路和强化国家银行作用,改革教会等。18551月派遣1.5万人的远征军参加克里木战争,取得胜利。战后加富尔率代表团参加1856225日在巴黎举行的和平会议,提高了撒丁王国在意大利诸国中的地位。18591月同法国缔结共同反对奥地利的秘密条约。同年4月撒丁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伦巴第。但将萨伏依和尼扎两地割让与法国,遭到反对,被迫辞职。18601月复首相职,利用国内的革命高涨的形势,使巴马、摩德纳、托斯卡纳、罗曼那等地合并于撒丁王国。同时又利用G.加里波第对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忠诚,将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王国于1861317日正式成立后,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6日在都灵病逝。

《宅地法》Homestead Act

1862年美国总统A.林肯颁布的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160英亩(1英亩=0.40公顷)宅地,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西部垦殖农民的土地要求,确立了小农土地所有制,从而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它的实施也鼓舞了西部农民反对南部奴隶主的斗争,遏制了奴隶制种植园向西扩展。在南北战争中,西部农民为联邦军队输送了半数以上的士兵,并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对北方取得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五月流血周

521日,凡尔赛匪徒在奸细的指点下潜入防守不严的圣克鲁门,闯进了巴黎。一场可歌可泣的保卫巴黎的浴血战开始了。首都的每条街巷,每所楼房都成为激战的阵地。公社的英雄儿女,从公社委员到普通老百姓,坚守街垒,保卫巴黎的每一寸土地。战斗越接近工人区越激烈。公社检察长里果亲自带着国民自卫军到监狱处决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包括达布阿大主教。524日,他换上军装,身挂马刀,腰佩手枪,走上街垒,为保卫无产阶级政权而战斗。凡尔赛匪军抓住了他,逼他喊“打倒公社”,他却昂头高呼“公社万岁!打倒杀人犯!”匪军打裂了他的头颅,他牺牲时才25岁。公社委员、公安委员会主席费烈被捕后,把敌人法庭变成战场,他正气凛然地说:“我是巴黎公社社员……我永远也不想用卑鄙的行为来拯救自己的生命。我自由地生存,还将自由地死去。”临刑前,他还写信对战友说:“你我都要深信:社会主义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令人感到必要!52728日,最后一场激战在工人区进行。200名公社战士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同5000名政府军士兵搏斗,直到弹尽援绝,他们在一堵墙边激昂地高呼:“公社万岁!”,全部壮烈牺牲。后来,为了纪念公社的革命先烈,人们把这堵墙称为“公社社员墙”。

日俄战争

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1900年沙俄出兵占领中国东北。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仍不肯全部撤兵。日本曾向沙俄提出瓜分权益要求,沙俄置之不理。1902年英国为利用日本抑制沙俄远东扩张,与日本缔结同盟。190428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俄国舰船。29日俄国对日宣战。210日日本对俄宣战。日本陆军一面从朝鲜登陆,渡过鸭绿江,攻击俄军;一面从辽东半岛登陆,占领金外州、大连。8月黄海海战中,日本舰队战败俄国舰队。9月辽阳会战中,沙俄陆军败退。19051月日军攻下旅顺;3月日军占领奉天(今沈阳)5月日本海军歼灭沙俄调到远东的波罗的海舰队。8月日英签订第二次同盟条约。不久在美国调停下,9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迫使俄国在夺得中国的权益中将南满铁路、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等转让给日本,并使其承认日本对朝鲜的特权,割让库页岛南部。这次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受到惨重的战祸;战后,中国和朝鲜曾受到帝国主义的分割和压迫。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决定性的战役。凡尔登是通往巴黎的门户,是法军全线的枢纽,德军视它是“碾碎法军的石磨”。从1916221日至92日,德军数度向凡尔登要塞猛攻,想使“法国为了防御不得不投入一切兵力”,以致耗尽而亡。由于法军凭借大纵深防御顽强抵抗,德军终未攻克凡尔登。9月,德军攻势停止。10-12月,法军多次发动反攻,重新夺回早先失去的要塞和领土,德军攻占凡尔登的计划最终落空。这次战役双方人力物力损失惨重。法军和德军各损伤30多万人。该战役表明德军的进攻能力已开始衰落。从此,德、奥、土、保阵线日趋崩溃。

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41月,前政府参议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等人,结成日本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同年4月,板垣、片冈健吉等人在高知创立立志社。此后,九州、四国等地纷纷建立民权组织。18752月上述自由民权派组织以立志社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国性的结社——爱国社。但早期民权运动显示出士族民权的局限性。18776月立志社代表向天皇进呈建议书,系统地提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等3大要求。以此为转机,自由民权运动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面对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镇压和收买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权运动。不久,运动发生分裂。

美西战争(1898.4-1898.8)

美国发动的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18984月,古巴三十年解放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美国借口其缅因号战舰在哈瓦那港爆炸的事件,向西班牙宣战,进攻西属殖民地。它利用海军优势,在菲律宾的马尼拉海湾消灭了西班牙舰队。战争进行了10周,西班牙战败求和。1210日,美西签订《巴黎和约》。《和约》规定,西班牙将菲律宾、关岛和波多黎各让给美国,美国付给西班牙2,000万美元作为“补偿”;古巴形式上宣布独立,实际上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这次战争使美国夺取了大量殖民地,并强化了它向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帝国主义扩张政策。

俄国农奴制改革

19世纪中叶,俄国资本主义关系发展,农奴制逐渐瓦解。农民起义不断,革命民主主义者宣传革命思想,鼓动人民推翻农奴制度。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的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出现改革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迫于形势,宣布自上而下进行改革。186133(俄历219)沙皇签署《农民改革法令》和《改革宣言》。该《法令》由17个文件组成,包括《关于农民脱离农奴依附地位的总法令》、《关于赎买法令》、《地方法令》等。其中《总法令》最重要,共207条,规定了废除农奴制的基本条件。改革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农民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奴、不能禁止农民结婚和干涉其家庭生活。农民可以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商业、手工业,拥有动产和不动产;农民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依法交60卢布赎金,6个月后即可获得宅旁园地所有权。农民取得份地,须经地主同意,缴付赎金。在赎取份地前,农民仍要向地主服“暂时义务”;以村社为单位实行连环保制度,未经允许农民不得随便到外地谋生。列宁指出,农奴制改革是由农奴主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它使数千万农奴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但这场改革极不彻底。大片土地仍在贵族地主手中。农奴制残余在俄国大量保留下来了。

大棒政策Big Stick Policy

美国总统T.罗斯福提出的武力威胁及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他曾在一次演说中援引了一句非洲谚语: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来说明他任内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经济军事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罗斯福根据A.T.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在大棒政策的指导下,美国凭借武力,多次公开干涉拉丁美洲国家的内政。1903年,罗斯福参与策划并出动海军支持巴拿马政变。1904年,美国又出动军舰,迫使多米尼加共和国将一切关税交给美国管理。美国推行大棒政策的地区,并不限于拉丁美洲。在解决阿拉斯加与加拿大的边界纠纷中,美国也对英国和加拿大施加压力。1904年,一名美国公民在摩洛哥被捕,美国政府立即出动军舰,并发出最后通牒,迫使摩洛哥释放被捕者。

萨拉热窝事件

指发生在萨拉热窝的刺杀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28日,奥地利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检阅奥匈帝国军队演习时,被塞尔维亚秘密民族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成员刺杀。奥匈帝国在德国支持下,于723日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并于28日正式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江华条约

这是日本同朝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明治政府建立不久,就打算“征韩”。1875年,日本政府派军舰到闭关锁国的朝鲜近海进行武力示威。920日,日舰“云扬”号驶近朝鲜首都汉城附近的汉江河口,江华府的炮台发炮警告。日舰开炮击毁了炮台,并派陆战队登陆袭击。次年,日本以这个事件为借口,强迫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条约规定:朝鲜向日本开放釜山、元山和仁川三个港口;日本在汉城设使馆,在各开放港口派驻领事;日本人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同年日本又取得了不纳关税的贸易特权和可以用日元在朝鲜购

买货物等特权。从此,朝鲜开始沦为日本的半殖民地。

南特敕令

1598413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为结束胡格诺战争在南特城颁布的敕令。敕令保证不追究胡格诺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胡格诺派获得信仰自由,有权建造教堂和召集教务会议;在法律上享有公民的一切权利;在审讯新教徒时组成新旧教法官混合法庭;在政治上与天主教徒一样,新教徒有权担任各种官职和向国王进谏;在军事上允许胡格诺教徒保留100多座城堡,拥有军队和武器。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保证宗教宽容的文献。但天主教会和高等法院立即提出抗议。亨利四世去世后,敕令并未得到认真执行。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红白玫瑰战争

1455----1485年英国封建贵族争夺王位的战争,也称蔷薇战争。百年战争英国失败,丧失了在法国的大片领土,大封建主转而在国内谋求权力和财富,矛盾激化。14555月约克公爵查理举兵进攻兰加斯特家族的亨利六世,战争爆发。约克家族的族徽为白玫瑰,兰加斯特家族的族徽为红玫瑰,故名红白玫瑰战争。1461年月,约克家族占领伦敦。废琢亨利六世,建立约克王朝。后约克家族发生分裂,一部分贵族倒向兰加斯特家族。14858月,兰加斯特家的远亲亨利。都拓击败约克家的查理三世,自立为英王,称亨利六世建立都驿王朝,玫瑰战争结束。大贵族在三十年的封建混战中相互残杀殆尽,元气大伤,为都绎王朝实行专制集权统治扫除了阻力。

文艺复兴

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开始于意大利,并扩展到其他欧洲国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的萌芽,新兴资产阶级为反映自身的利益,求得发展,日益要求摆脱封建制度的束缚。文艺复兴就是这种斗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许多知识分子以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武器,猛烈冲击封建意识形态,建立人文主义的世界观。表面上这种新文化仿佛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因此历史上把这中文化运动称为文艺复兴运动,实质上也是一种创新,它为资产阶级服务,但是却把人民从封建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在当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它既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其主要内容有: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主张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奴隶贸易

十六至十九世纪欧洲殖民主义者将非洲黑人掠往美洲作为奴隶的肮脏买卖交易。美洲大陆“发现”以后,大批印第安人被欧洲殖民强盗虐杀,为了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欧洲殖民主义者从非洲掠贩黑人充当奴隶。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美等国先后参与奴隶贸易。十六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被贩卖到美洲的黑人共约一千五百万,加猎奴和贩卖途中死去的人数,非洲损失的人口约在六千万到一亿。奴隶贸易给欧洲和美洲殖民国家带来了巨额财富,成为欧美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却将亿万非洲黑人抛向死亡的深渊或置于奴隶制枷锁之下。

教皇子午线

1493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规定在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并把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都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归葡萄牙。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托德西拉斯条约,把这条线向东移动270里格。当时西班牙人认为自己在这个条约中占了便宜,相信到印度去的航路是在西方。但实际上这条分界限使得葡萄牙人取得了绕道非洲到印度去的航路上所有据点。

圈地运动

英国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英国毛纺织手工业的发展,羊毛需求量大增,价格上涨,英国贵族地主自十五世纪末开始,纷纷采用暴力手段把农民从世代耕种的小块租地上赶走,并把原为农民公用的山林,草地,沼泽霸占过来,围上篱笆,圈做牧场。之后以高价出租,或雇人饲养羊群。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的进行,使英国大批农民丧失了租种的耕地,而被迫走上充当雇佣工人的道路,使英国的贵族地主逐步资产阶级化,从而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胡司战争

1419----1434年捷克人民反对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的民族解放战争。因在胡司领导的宗教改革推动下,又因胡司的殉难为直接导火线,故名。十三世纪德国封建主和天竺教会势力统治捷克,激起捷克人民的普遍不满和反抗。十五世纪以胡司为代表,掀起反对德国封建主的民族解放运动。胡司就义后,1419年布拉格起义爆发,是为胡司战争的开端。1420----1431年德国与罗马教皇先后组织五次十字军镇压,均失败。斗争中起义者分裂为两派:塔波尔派和圣杯派。圣杯派在没收教产与逐出城市中德国贵族后,害怕塔波塔波尔派尔派胜利会危及本身利益,1433年转而同教皇,德皇妥协,共同镇压塔波尔派。1434年里滂战战役,塔波尔派遭镇压,胡司战争基本结束,但是塔波尔派坚持到1452年。胡司战争给予捷克的德国封建主和天主教会势力以沉重打击,捷克获得一定时期的政治和宗教事物的独立,发展了民族文化,影响了欧洲宗教改革的爆发。

英法百年战争

1337---1453年英法两国断断续续进行的战争。十四世纪英法因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尔和英王在法国的领地,矛盾十分尖锐。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法王腓力四世之子)死后没有男性继承人,他的堂兄腓力六世即位。英王爱德华以腓力四世的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并向法国发动战争。战争初期英军获胜,继而从1369年开始的几年内,法国大部分失地,但接着发生了封建主内讧,国力削弱。英军于1415年再度入侵,以后占领法国北部。法国人民激于爱国热情,奋起反抗,终于收复除加来以外的全部土地,取得最后的胜利。

1791年宪法

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第一部宪法。17919月,由法国制宪议会制定,国王路易十六签署通过。它以《人权宣言》为宪法序言,规定废除封建贵族和封建等级特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国王拥有行政大权,有权任命各部大臣和高级军官,对议会法令拥有临时否决权;立法权属于一院制议会,有权提出法案,通过法律,掌管国家武装力量和财政;议员由选举产生,每两年改选一次;以财产多寡和年龄为标准,把全体男子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后者被剥夺选举权;划全国为83郡,郡下设县和区。它没有解决土地问题,未能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代表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丹东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生于中产阶级家庭,曾任皇家枢密院律师。革命爆发后加入雅各宾派,领导了17928月人民起义,推翻了立宪派的统治。不久被选为国民公会代表,为山岳领导人之一。雅各宾派专政时期,主张实行宽大政策,反对限价政策,成为温和派的代表。17943月被捕,4月以叛国通敌,危害共和国处死。

《拿破伦法典》

年拿破伦颁布的法典,即《法国民法典》。法典共两千余条。它是以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为依据,并把这些成果转化为法律的一部法典。法典保证了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巩固了小农的土地所有权;规定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定和契约自由等原则,这部资产阶级社会的典型法典,对欧洲资本主义各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

雅各宾派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对雅各宾俱乐部成员的称呼。因经常在雅各宾修道院聚会而得名,其著名领导人是罗伯斯庇尔。1789年形成。当斐扬派和吉伦特派相继退出雅各宾俱乐部以后,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核心组织。1793年,曾建立雅各宾派执政的革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向高潮。1794年“热月政变”后,雅各宾派革命政权被颠覆,雅各宾派被解散,罗伯斯庇尔及其追随者被送上断头台。

吉伦特派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代表大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政治团体。因其首领大过出身于吉伦特郡,故德其名。革命初期,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792年执政以后,竭力维护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反对革命深入发展。17935月底6月初,人民起义时被推翻.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在外省组织武装叛乱,最后失败.1784年”热月政变”以后,成为热月党的骨干力量.吉伦特派的领袖人物是布里奇,维尔尼奥和罗兰.

法国二月革命

法国在18482,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七月王朝的反动统治,引起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的不满.1848222日至24,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迫使国王退位,成立临时政府,宣布共和国成立,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但临时政府力图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反对工人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激起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起义遭政府残酷镇压,从而为路易.波拿巴的上台铺平了道路.

法国六月起义

18486,巴黎无产阶级举行的武装起义.法国二月革命以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对工人阶级日益加深的革命要求,通过了禁止集会请愿的法令,只准许书面请愿.在对外政策上,支持俄国和奥地利镇压波兰民族革命运动.621,制宪会议决定封闭国立工厂.这些反动政策激起了巴黎工人的愤慨,623,巴黎工人举行起义,计四万五千名起义者,筑起街垒六百余座,在”民主与社会共和国”的口号下,同敌人展开四天浴血奋战,最后遭到血腥镇压,白色恐怖包围巴黎.法国巴黎工人起义,是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第一次交锋.

圣西门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封建贵族出生,曾参与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度因从事商业投机而致富.十九世纪初期破产.他对资产阶级制度极为不满,渴望建立一个被成为”协作制”的理想社会,宣称着是人类社会的”黄金时代”,在这个社会里人人平等,人人幸福,但不主张废除私有制.反对暴力革命,希望通过知识分子的宣传,教育促使社会科学和人类道德进步,自觉的实现其理想社会.主要著作有<论实业制度>,<新基督教>,<人类科学概论>

《共产党宣言》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由马克思,恩格斯执笔起草,1848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宣告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注意必然胜利,它阐明了无产阶级肩负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任务。它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然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它论述了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任务的领导力量。最后《共产党宣言》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伟大号召做为结论。《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事件,它标志着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从此,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给无产阶级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因此而蓬勃向前发展着。

第一国际

18649月,英,法德意等国工人在伦敦圣马丁教堂集会,声援年波兰起义,并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历史上又称第一国际。马克思是协会的创立者和领袖,亲自起草了“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等重要文件,并且领导“国际”对蒲鲁东主义和巴枯宁主义进行了坚决斗争。“国际工人协会”是国际工人运动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标志着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8767月第一国际在完成其历史使命之后,宣告解散。

第二国际

1889年国际社会主义者代表在法国巴黎开会,大会通过关于“五一节”的决议及其它决议,还规定了定期召开代表大会的制度,这次大会被认为第二国际成立的大会。它是在恩格斯指导下建立的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二国际初创,在恩格斯指导下,团结了工人阶级,促进了各国工人运动的高涨。1895年恩格斯逝世后,由于以伯恩斯坦和考茨基为首的修正主义占据了第二国际的领导地位,使第二国际蜕化变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二国际的大多数社会党公开背叛无产阶级,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拥护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破产。

十二月党人起义

1825年俄历十二月俄国贵族革命家发动的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大都是参加过1812年反法战争的年青贵族军官。主要领导人是穆拉维约夫,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其组织分为“南方协会”和“北方协会”。年月日(俄历)十二月党人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皇统中断,发动军队在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举行武装起义,并于同年1229日策动乌克兰契尔尼戈夫兵团起义。因十二月党人脱离人民,起义终于失败,但它揭开了俄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序幕。

克里米亚战争

1853 年至1856年俄国同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国之间的战争。十九世纪中叶,土耳其已沦为欧洲列强瓜分的对象。俄国力图击败土耳其,以便控制黑海海峡,插足巴尔干半岛。而这恰恰与英法两国利益相矛盾。18536月,俄国出兵占领康尔多瓦和瓦拉几亚。10月,土耳其对俄宣战。11月,俄军袭击土耳其舰队获胜,英法两国出面干涉。1854年英法对俄宣战;同年秋,英法土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18552月撒丁产战。同年九月,英法土撒联军攻陷塞瓦斯托波尔,俄国战败。根据1856年《巴黎和约》,俄国被迫放弃在黑海保有舰队和要害的权利,宣布黑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中立。克里米亚战争动摇了俄国的欧洲霸权地位。

0人推荐

俄国二月革命

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1917310日(俄历225日,)布尔什维克党彼得格勒委员会根据列宁的指示,发出传单,号召举行打倒沙皇专制政府的起义。次日,彼得格勒的工人起义。沙皇从前线掉来镇压起义的军队也转到起义者方面,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结束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取得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二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起义工人和革命士兵建立了工兵苏维埃,资产阶级成立了临时政府。

七月流血事件

19174月列宁回国后,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71日临时政府在前线向德‘奥方面发动军事进攻,企图用军事胜利来加强临时政府的地位,这次冒险遭到了惨败。消息传到彼得格勒以后,工人和士兵再次抑制不住满腔怒火,716日,他们走上街头,举行示威,要求政权转归苏维埃。临时政府纠集了一批反革命武装,对示威群众进行血腥镇压,当场打死打伤四百余人。彼得格勒的街道上洒满了工人和士兵的鲜血。七月流血事件以后,布尔什维克党转入地下。这次屠杀使得人民进一步认识到,除了以暴力反对反革命的暴力以外,别无出路。

德国三月革命

1848年到1849年的德国资产阶级革命。十九世纪中期,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因素有了进一步发展,人民迫切要求结束封建分裂状态,实现民主统一。18483月奥地利,普鲁士等邦国相继爆发革命,成立资产阶级政府,进行立宪会议选举。同年11月,奥地利镇压了维也纳人民起义,恢复了君主专制;普鲁士发生政变建立了地主官僚政府。1849年,革命斗争在巴登等地如火如荼,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背叛和小资产阶级的动摇,革命组后以失败告终。

奥地利三月革命

1848年奥地利反对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年月在法国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爆发起义,推翻梅特涅政府,迫使奥皇宣布改组内阁,同意召开立宪会议。五月,维也纳连续爆发起义,帝国境内的捷克,匈牙利也相继爆发民族解放革命战争。由于资产阶级同反动势力妥协,公开反对革命,六月布拉格起义被镇压;八月,政府全力镇压匈牙利革命。十月六日,维也纳人民再次起义,杀死陆军大臣,奥皇出走,政权转入小资产阶级民主派手中。维也纳起义虽然取得了很大胜利,但由于它没有同农民和匈牙利革命取得联系,十月末,起义终于被镇压。但革命加速了农奴制的消灭,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帝国境内民族运动的进一步高涨。

德国农民战争

1524----1525年德意志农民的大规模起义。主要领导人是闵彩尔,起义在土瓦本,法兰克尼亚,萨克森和土林根等地区。全国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投入战斗,15253月,闵彩尔在谬尔豪森城领导人民起义,推翻了城市贵族统治,建立了民主政权。谬尔豪森城成为德意志中部的起义中心,它周围的起义大军攻占城市,庄园,堡垒和修道院,分掉封建主的财产和土地。但由于诸侯兵力强大,起义军寡不敌众,最后失败,闵彩尔也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就义。这次起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主和天主教会,震撼了德意志的封建统治秩序。

宪章运动

英国无产阶级为实现《人民宪章》的革命运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1837年,提出至国会请愿书。1838年,以《人民宪章》公布,提出普选等六项政治要求。宪章运动大体可分为三派:以洛维特为首的“道义派“力主合法斗争,是运动的右翼;左翼”物质力量派“其领袖是奥列布恩,哈尼,他们认为如果议会不采纳人民宪章的要求,就将用一切手段进行斗争,包括总罢工甚至武装起义。实际上奥列布恩有时也发生动摇,只有哈尼是真正坚定的左派。以奥康诺为首的中间分子一会主张用和平的方式,一会主张用暴力的方式。宪章运动出现过三次高潮,每次在请愿书上签名的都多达一百多万人。1848年后转入低潮,至1858年最后退出历史舞台。列宁认为英国宪章运动是:世界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英布战争

二十世纪初帝国主义战争之一。布尔人是荷兰在南非移民后裔,十九世纪在南非建立德兰士瓦和奥兰治两国,其金矿和铁矿对英国资本主义大公司的利益关系重大。为此,英国发动战争,企图吞并这个国家。1899年秋天,战争开始,初期布尔人取得多次胜利。1900年六月最终战败,两地被宣布并入不列颠帝国。但布尔人展开游击战争继续抵抗。1902年最后投降,531日签订和约,根据和约,布尔人变为英国的臣民。一九一零年,两地并入英联邦的南非自治领,英国殖民当局和布尔人上层分子联合统治,形成现代南非白人种族统治的基础。

印度国大党

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18851225日在孟买成立,成员大部分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产业资本家和商人,高利贷者,主要反映当时印度地主和上层资产阶级的要。其初期活动只限于在报刊上宣传鼓动,呈递请愿书等,对唤起印度民族觉醒起了积极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要求民族独立。印度独立后,主要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成为执政党。

青年意大利党

意大利资产阶级革命时的秘密组织。1837年马志尼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在法国马塞建立寄希望于青年,参加者限四十岁以下。1833年成员达六万,口号是“上帝等于人民“,途径是”教育与暴动并举“。主张运用革命手段,从国内外专制主义统治下解放意大利,统一在共和政府下。三十至四十年代在意大利各地建立秘密支部,多次发动起义,屡遭失败。四十年代末开始退出历史舞台。但活动有力地唤醒了民族意识,传播了共和思想,为以后的革命高涨创造了条件。

青年土耳其党

欧洲人对统一进步党的称谓。土耳其的资产阶级地主政党,最初为1899年伊斯坦布尔军医学校学生的秘密结社,后扩至青年军官和官吏之中。原称统一与进步委员会,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以及其他上层改革,奉行奥斯曼主义,大土耳其主义,与群众缺乏联系。1897年受镇压,主要活动移至国外,发动了1908——1909青年土耳其革命,掌握政权。1912年下台,次年恩维尔等发动政变,重新执政,站在德奥一边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战败而失势瓦解。

独立派

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形成的宗教政治派别,清教徒中的激进派,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中小新贵族的利益,反对教会从属国会,主张宗教信仰自由和教会独立,故名。代表人物为克伦威尔,两次内战中击败国王军队,逐步掌握军队和国会。1649年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英吉利共和国。取得政权后既镇压平等派起义,掘土派,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也镇压王党叛乱和复辟活动。

梅特涅

奥地利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贵族出身。1801---1809年首任奥地利住外大使,如住柏林,巴黎大使,后任外交大臣。维护挽救即将崩溃的封建秩序,成为欧洲外交风云人物,曾撮合拿破伦和奥地利联姻。在欧洲大国中,奥地利最弱,如何维持自己的势力,大国地位,利益,提出欧洲均势,提出德意志联邦设想,使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出任主席,促成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形成。1820年宣称用武力镇压各国革命。1821年,出任奥地利首相,对内高压统治,严格限制革命运动,对学校,报刊,自由言论严格限制。18483月维也纳革命中,化装出逃英国。

车尔尼雪夫斯基

俄国资产阶级民族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文艺评论家。出身于牧师家庭,受到良好教育。他熟知农民的悲惨境遇,理解他们的利益和愿望,认为只有农民革命才是农民获得解放的惟一途径,因而他对统治阶级不抱任何幻想。他在抨击农奴制的时候,积极宣传农民革命思想:废除农奴制,必须消灭专制制度。车尔尼雪夫斯基虽然是比赫尔岑更为坚定的革命者,但他在俄国社会发展问题上,同赫尔岑一样有空想思想。他认为:俄国有可能绕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通过农村公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赫尔岑

俄国革命民主思想创始人,思想家,政治家,出身贵族,受过良好教育,接受圣西门社会空想学说。1833年从事政治活动,两次被流放(1835,1840)1842---1847年从事哲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哲学方面批判黑格尔的妥协性。1848年革命间,流亡西欧,对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怀疑,思想转变,提农民社会主义思想。。认为资本主义给西欧劳动人民带来了苦难,俄国应该超越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852---1865年侨居伦敦,创办杂志《钟声》,《北极星》,1866年农奴改革,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晚年写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掘土派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代表贫雇农和一部分城市贫民的利益。领袖为G.温斯坦利。该派主张把土地交还给人民,人民共同耕种、共同生活;要求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均,消灭土地私有制;反对使用暴力。1649年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经济凋敝,粮价高涨,很多地方发生了下层群众运动。1649 4月,有二三十人在温斯坦利和W.埃弗拉德领导下,集合于伦敦附近萨里郡的圣·乔治山,共同占有并开垦那里的荒地。几个月后,人数迅速增加,并在许多地方得到响应。地主武装破坏他们的垦殖区,政府也派军队驱散他们。1650年春掘土派运动遂告结束。

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1791年美国生效的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有保护其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权利不受非法拘捕、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等。

光荣革命

1688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政变。西方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传统地将这次事件称之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1685年詹姆斯二世不顾国内的普遍反对,违背以前政府制定的关于禁止天主教徒担任公职的"宣誓条例",委任天主教徒到军队里任职。此后进而任命更多的天主教徒到政府部门、教会、大学去担任重要职务。16874月和16884月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给予包括天主教徒在内的所有非国教徒以信教自由,并命令英国国教会的主教在各主教区的教坛上宣读,引起英国国教会主教们的普遍反对。同时詹姆斯二世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危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620日,詹姆斯得子。其信仰英国国教的女儿玛丽没有希望继承王位。为防止天主教徒承袭王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决定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由辉格党和托利党的7位名人出面邀请詹姆斯二世的女婿、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威廉来英国,保护英国的宗教、自由和财产。信奉新教的威廉接受邀请,并于930日发布宣言,要求恢复他的妻子玛丽,即詹姆斯二世第一个妻子所生的长女的继承权。1688111日威廉率领1.5万人在托尔湾登陆。消息传到伦敦,詹姆斯二世出逃德意志,途中被截获送回伦敦。后经威廉同意,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国。168812月威廉兵不血刃进入伦敦。16891月在伦敦召开的议会全体会议上,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一个《权利宣言》。宣言谴责詹姆斯二世破坏法律的行为;指出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天主教徒不能担任国王,国王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等。威廉接受宣言中提出的要求。宣言于当年10月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这次政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部分大土地所有者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政变之后,英国逐渐建立起立宪君主制。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481024日,三十年战争参战各方代表齐集明斯特市政厅签署《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明斯特和约》,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规定: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

七年战争

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遂率英王领地汉诺威选帝侯国,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在欧洲,普鲁士在英国的援助下,派遣7万大军,于17568月进攻萨克森,旋败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5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普军败绩。175711月普军在罗斯巴赫打败法奥联军,继之在洛伊滕再败奥军,奥军损失2.2万人。1759年,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投入的4.8万人,最后只剩下3000人。同年英军突袭法国基伯龙湾,消灭大批法军。176010月俄奥联军占领柏林 1762年初俄国彼得三世(1762.11762.7在位)即位,同年5月与普媾和,退出反普联盟,战局改观。最后,普军击退法奥联军,取得胜利。1763215日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与此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法军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加拿大。在印度,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军打败亲法的孟加拉的那瓦布。至1761年,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在西非,英军占领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在西印度群岛,英军 击溃法西联军,占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法国 被迫媾和,17632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欧洲以外战事结束。七年战争是普鲁士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海上霸权和殖民帝国的标志。

普加乔夫起义

17731775年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战争。领袖E.I.普加乔夫(17401775),顿河哥萨克人。参加过七年战争和17681770年的俄土战争,曾任少尉。18世纪下半叶,俄国农奴制发展到顶峰 ,封建压迫和剥削更加残酷 1768年开始的俄土战争加重了人民的负担。17739月,普加乔夫集结了80名哥萨克在乌拉尔河西岸的托尔卡乔夫田庄起义。他利用群众中存在的怀念"善良沙皇"的心理,僭称彼得三世,宣布废除农奴制度,取消人丁税,将土地、牧场、池塘和森林赐给贫苦农民 ,因而受到人民群众拥护。1015日,起义军到达奥伦堡城下,开始了长达170天的围困战。1774年初,起义军已达5万余众,农民战争波及乌拉尔大部地区。17741月,叶卡捷琳娜二世派大批正规军镇压起义。3月,在塔季谢沃战役中普加乔夫打退沙皇军队,起义军也损失过半。4月初,起义军在萨克马尔斯克镇附近战败。普加乔夫带领几百人转移到乌拉尔南部和巴什基尔矿区,在同增援的雅伊克镇哥萨克会合后,起义军又向卡马河和伏尔加河一带转移,723日占领喀山城。几天后,遭到沙皇军队的围攻,被迫转移到伏尔加河西岸地区,重新发动和组织农民。17748月,起义军攻下萨拉托夫,围困察里津。93日在察里津附近为A.V.苏沃洛夫所败。普加乔夫带领200多人东渡伏尔加河,撤向南方草原地带。925日,普加乔夫被叛徒出卖,1775121日在莫斯科沼泽广场被杀。其余部于同年8月被镇压。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17767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是日定为美国国庆日。资产阶级民主派T.杰斐逊是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 ,阐 述了殖 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诸如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指出,为保障上述权利,人们才建立政府,任何政府一旦损害这些权利,人们就有权改换它或废除它,建立新政府。宣言列举和痛斥了英王对殖民地实施的暴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K.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独立宣言》的发表对发动群众进行独立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宣言对推动后来的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对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邦联条例》

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久,大陆会议就着手起草全国宪法——《邦联条例》。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按《邦联条例》成立起来的美国国家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第二,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每州选出代表27人组成;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第三,中央权力极小。

拉托加大捷

17766月,英国殖民政府命令柏高英率领英军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出发,沿张普伦湖及哈得孙河南下,又命令圣内杰率领另一支武装,从安大略湖向东南进军,都以奥尔巴尼为进军目标;又命令纽约方面的英军溯哈得孙河北上支援,妄图切断华盛顿部队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包围新英格兰。但后两支英军均未按时完成任务,只有柏高英的部队孤军深入,他们穿越森林、沼泽和陡峭的峡谷,粮草供应极为困难。美国人民这时砍伐树木,阻塞道路,使英军行进十分缓慢。新英格兰各州民兵2万余人迅速集中,击溃了柏高英的部队,并将5000英军包围在萨拉托加。柏高英多次企图突围,均未得逞,被迫于1017日向美国的盖茨将军投降。这次战役,美国俘虏了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谢斯起义

17868月~17872月间美国马萨诸塞州爆发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的退伍陆军上尉D.谢斯(17471825),故名。独立战争后,国内工业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落,纸币贬值,物价高涨,赋税沉重 。新英格兰各州农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减税和停止执行强迫讨还债务的法律等要求。17868月,马萨诸塞州数百名以武装农民为主体的起义队伍,在谢斯领导下从康科德向波士顿进军,提出平均财产权的纲领;废除一切债务,废除迫害人民的法院和法令。遭到政府军镇压后分散各地坚持游击战,12月起义军发展到1.5万人,占领马萨诸塞州许多小城市。17871月谢斯率起义军进攻斯普林菲尔德的军械库受挫。随后遭到由 B.林肯少将指挥的大批政府军围攻。2月间林肯诱骗起义军举行谈判,发动突然袭击,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不久,领导人被捕。3月谢斯等被判处死刑。但政府在人民广泛抗议下不得不降低人头税和财产税,停止监禁债务人,并于1788613日宣布赦免谢斯。

华盛顿(17321799WashingtonGeorge

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1732222日生于弗吉尼亚,卒于17991214日。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校教育。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1752年,成为维农山庄园的主人。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翌年与富孀M.D.卡斯蒂斯结婚,获得大批奴隶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在经营农场、手工作坊的过程中,华盛顿饱尝了英国殖民当局限制、盘剥之苦。1774年和1775 ,先后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出席第一届、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73日,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他把一支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主要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通过特伦顿、普林斯顿和约克德等战役,击败英军,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同年12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为根除君主制,制订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不懈的努力。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组织机构精干的联邦政府,颁布司法条例,成立联邦最高法院。他在许多问题上倾向于联邦党人的主张,但力求在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之间保持平衡。他支持A.汉密尔顿关于成立国家银行的计划,确立国家信用。批准T.杰斐逊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础。1793年,再度当选总统。为了缓和同英国的矛盾,1794114日华盛顿派出首席法官J.杰伊与英国谈判,签订杰伊条约,因有损于美国利益,遭反对。1796917日,他发表告别词,表示不再出任总统。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次年,回到维农山庄园。因对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美国国父。

玻利瓦尔(17831830

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军事家。17837 24 日生于委内瑞拉土生白人贵族家庭。先后在加拉加斯和马德里读书 ,接受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崇信J.- J.卢梭的自由民权主张。为法国大革命所鼓舞,立志为推翻西班牙在美洲 的殖民统治和解放南美洲而 献身。1810 4月,加拉加斯人民起义 ,建立执政委员会,玻利瓦尔被委派出使英国争取援助。181175日,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委内瑞拉共和国成立。他参加爱国军队,任卡贝略港要塞司令。1812 7月,委内瑞拉共和国遭西班牙保皇军打击而覆灭,他流亡到新格拉纳达,发表《卡塔赫纳宣言》,号召各地爱国者联合起来,解放委内瑞拉和南美洲。1813年,率领300多人的远征军打回委内瑞拉,8月,解放加拉加斯,重建共和国,任最高执政者,被授予"解放者"称号。次年 7 月,第二共和国在殖民军和保皇派势力打击下又遭失败。1815年流亡牙买加,发表《牙买加来信》,号召爱国者再接再厉,战胜殖民势力。1816年,在海地革命政府支持下,率领远征军在委内瑞拉东部登陆,对殖民军展开进攻。1817年,在J.A.派斯领导的游击队配合下解放安戈斯图拉城。1818年,在安戈斯图拉召开国民会议,再次成立共和国,被选为总统。18198月解放波哥大。同年12月,委内瑞拉同新格拉纳达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为总统。1821年,解放加拉加斯。次年解放基多,厄瓜多尔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 7月,同J.de圣马丁在瓜亚基尔会晤,承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和解放秘鲁的重任。1824年解放秘鲁。玻利瓦尔在建立南美资产阶级共和政权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制定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宪法,主张废除奴隶制和封建等级制,限制教会特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反对联邦制。他重视拉美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多次建议成立美洲共和国联盟。1826年在巴拿马召开了美洲国家国际会议。1829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先后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春,玻利瓦尔辞去总统职务。同年1217日卒于哥伦比亚圣玛尔塔.

圣马丁(17781850

阿根廷民族英雄,南美南部独立战争领导人。1778225日生于西班牙殖民地拉普拉塔的亚佩尤,卒于1850817日。1808年以后,在西班牙抗击拿破仑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屡建功勋,被晋升为少校。在加的斯加入秘密革命团体劳塔罗。1810年拉普拉塔发生五月革命。1813年底,他被任命为北方军司令,击退了殖民军的反扑,保卫了独立成果。圣马丁主张穿越安第斯山,首先解放智利,然后联合智利爱国军从海路去解放秘鲁。为此,他辞去北方军司令职务,于1814年任库约省省长,以门多萨城为练兵基地,用两年多的时间,精心训练一支约有5000人的安第斯军。18171月,圣马丁和B.奥希金斯率安第斯军翻越安第斯山,向智利进军。1817214日解放圣地亚哥。 1818212日智利宣告独立。同年45日,在迈普战役中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20年,圣马丁以智利为基地,组成了一支约4500人的解放秘鲁军,包括一支拥有24艘舰船的智利海军,圣马丁任舰队总司令。8月,圣马丁率军从海上进军秘鲁。97日直指利马。182176日,西班牙总督率殖民军逃往东部山区,圣马丁解放利马。28日秘鲁宣告独立,圣马丁被推举为秘鲁护国公。182272627日,圣马丁与S.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见,并进行两次秘密会谈,共商重大的军政问题,因意见分歧,会后返回秘鲁。922日他辞去秘鲁护国公之职,悄然引退。1824420日到达法国隐居。

阿亚库乔战役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次决定性战役。18247月,由S.玻利瓦尔统率的哥伦比亚和秘鲁联军,在胡宁战役中击溃西班牙保皇军后,秘鲁总督J.de拉塞尔纳率领的殖民军主力集结在秘鲁中南部高原山区,准备同爱国联军决战。129日,由玻利瓦尔的部将A.J.de苏克雷将军统率爱国联军6000多人,在高原区的阿亚库乔山地同西班牙殖民军遭遇。殖民军指挥失灵,遭到惨败,死伤2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其中包括有总督拉塞尔纳、总指挥坎特拉克和4名元帅、10名将军。次日,拉塞尔纳在投降书上签字,承认秘鲁独立。

1791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于17897月着手制定,17919月生效。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宪法宣布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世袭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限于积极公民。按宪法的规定,当时法国约二千六百万人口中有四百多万为积极公民。宪法不适用于法国的殖民地及管辖区。1791年宪法是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罗伯斯比尔(17581794)

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领袖,雅各宾专政革命政府首脑。175856日生于阿拉斯城,卒于1794728日。1789年,当选故乡阿拉斯城第三等级代表 ,出席三级会议。17903月,成为雅各宾俱乐部主席。在制宪议会会议上积极支持和维护714日巴黎人民革命行动,主张按照民主原则组织立法机构,反对国王有否决权,反对制宪议会议员连任立法议会代表。这种政治立场,使他不久与君主立宪派决裂。17916月被选为巴黎法庭的检察官。620日,法王潜逃事件发生后,主张审讯国王。同年717日,马尔斯校场事件后,他改组雅各宾俱乐部,与布里索派的战争狂热分子进行斗争,指出战争只会毁坏财政,在不利的情况下,会使反革命胜利,在有利的情况下,会使得胜的军人独裁专政。17928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被选为革命公社委员,成为实际领导者。他坚决要求立法会议废黜国王路易十六,建立革命法庭,召集国民公会。17929月,他当选国民公会巴黎代表,成为山岳派的领袖。在国民公会里,他与G.-J. 东一起领导对路易十六的诉讼,极力主张处死国王,提议建立救国委员会,依靠人民打击国内外敌人。在疯人派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1793531日~62日举行起义,赢得了对吉伦特派的胜利。1793727日,罗伯斯比尔进入救国委员会,此后一年内成为该委员会的主要领导人,17931794年革命面临严重危机,革命政府既要对付欧洲干涉势力,又要揭露镇压通敌阴谋分子,克服经济困难。罗伯斯比尔依靠无套裤汉对革命敌人实行有节制的恐怖政策。罗伯斯比尔的革命理想是建立一个没有大贫大富的社会,认为贫富悬殊是罪恶的根源,必须节制资本,限制漫无边际的贸易自由,应实行累进税来消除贫富悬殊。但他对城市贫民和乡村贫民,尤其是对工人提出的要求却抱敌对态度。1794年初革命形势已基本稳定,但罗伯斯比尔却不善于分清敌友,因势利导,而是继续实行恐怖政策。179434月,先后镇压右派丹东派和左派埃贝尔派,从而削弱了统治基础。雅各宾派内部矛盾日益尖锐。612日至721日罗伯斯比尔离开救国委员会。1794727日,国民公会中各种反罗伯斯比尔的力量联合发动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728日,罗伯斯比尔及其战友L.A.L.de圣茹斯特、G.库东等被送上断头台。

丹东(17591794

法国政治家,法国大革命领袖,山岳派领导人之一。生于17591026日,卒于1794 45日。1784 年在兰斯获法学学位。1785年在巴黎高等法院任律师,后任枢密院律师。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参加雅各宾俱乐部。1790年组织科德利埃俱乐部,宣传民主、自由思想。1791年带领群众向政府请愿,要求废黜国王、宣布共和。12月丹东当选为巴黎公社检察长第二助理。17928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在吉伦特派掌权的临时政府任司法部长。为动员群众抵御外敌,179292日丹东在立法议会上发表演说 "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勇敢、勇敢、再勇敢!这样,法国才能得救。"丹东当选国民公会的巴黎代表后,辞去司法部长职务。在国民公会中,他与J.-P.马拉、M.F.M.I.de罗伯斯比尔同为山岳派的领袖。他赞成审判和处死国王,倡议建立革命法庭和救国委员会,以镇压内外敌人。179348日~710日,他主持救国委员会 ,企图与吉伦特派妥协,遭到拒绝后,参与推翻吉伦特派的531日~62日起义。雅各宾专政建立后,丹东反对恐怖活动,被排挤出救国委员会,回归故里。不久复出。他力图与英国谈判,争取和平。他主张实行宽大与法治,提出成立宽赦委员会。1794年支持C.德穆兰办《老科德利埃报》抨击救国委员会,反对恐怖扩大化。丹东一派被称为宽容派。1794 330日夜,丹东与德穆兰等人被救国委员会逮捕,45日以"阴谋恢复君主制颠覆共和国"罪被送上断头台。

拿破伦法典

一八O四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它是法国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伦o波拿巴(1769-1821)称帝后颁发的。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拿破伦o波拿巴本人曾亲自参加法典草案的审议工作,故又称为《拿破伦法典》。这部法典共有二千二百八十一条,除总则外分三篇:第一篇人(包括婚姻家庭关系);第二篇财产及对于各种所有权的各种限制;第三篇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它对于巩固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和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也有很大影响。这部法典中的大部分内容,至今仍在法国适用。

奥斯特利茨战役

又称"三皇之战"1805年拿破仑一世击败俄、奥联军的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拿破仑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于18058月率军迎击俄奥联军。10月,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1113日占领维也纳。122日,拿破仑率7.3万法军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一世率领的8.7万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会战。拿破仑采取欲擒故纵,诱敌分兵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适时给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歼敌3万,俄军将领库图佐夫负伤,而法军仅损失9千,大获全胜。该役迫使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维也纳会议ViennaCongress of

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后举行的国际会议。18149月,欧洲15个王室的重要人物包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17921806)、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1840)在内,200多个公侯以及各国外交大臣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聚会。

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同盟国。四同盟国为避免与会国指责把持会务,特设一个指导委员会,由签署第一次《巴黎条约》的俄、英、普、奥、法、西、葡、瑞典8国代表组成,由K.W.N.L.von梅特涅担任主席。但分配领土的权利依然操在四同盟国手中。会议进行中,俄、英、奥、普四国在波兰-萨克森问题上发生尖锐矛盾。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华沙大公国与俄占波兰领土合并,建立一个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为了补偿普、奥两国的损失,把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划归普鲁士,让奥地利恢复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俄军已占有波兰西部,英、奥无可奈何,只好承认现实。但在萨克森问题上,奥地利坚决不让,考虑既已失去波兰部分,再让普鲁士兼并萨克森,就将使本国直接受到两个强邻的威逼。四同盟国之间争吵不休,谈判濒于决裂。18152月上旬普、奥达成妥协。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对曾属于华沙大公国的波兰领土做了重新分配,俄国获得绝大部分,波兹南地区并入普鲁士,加里西亚留给奥地利,克拉科夫定为各瓜分国监护之下的中立的"自由市"。萨克森北部归普鲁士,南部留给萨克森国王。普鲁士还获得莱茵河左岸的土地。

拿破仑一世得知四同盟国由于意见分歧,争吵不休的消息,于181531日从厄尔巴岛潜回法国,20日进入巴黎,重登帝位。会议一度中断。英、俄、奥、普等国立即组织第七次反法联盟,宣布拿破仑是欧洲的公敌,决心予以彻底击溃。滑铁卢战役前夕,181569日,维也纳会议指导委员会8个成员国的代表签订了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款构成的《最后议定书》,此后欧洲所有其他国家尽皆加入。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①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②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③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州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④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蒂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⑤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⑥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⑦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⑧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⑨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

会议以后,欧洲君主专制国家还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极力维护维也纳体系,而各国革命党和自由主义者则力图推翻条约下的现状,维也纳会议仅仅建立了短暂的和平。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 于同年9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清教运动 16世纪中期英国圣公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因主张清除英国国教会内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提倡勤俭清洁的简朴生活,故名。清教运动的发动者为卡特赖特。运动后分为温和派与激进派。前者提倡从国教会内部改革,以实现净化教会为目的,在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采用长老制,甚至脱离国教会,简化仪式,放弃任何形式的偶像崇拜,在政治上提倡共和制。运动对英国革命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平等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激进民主派。代表小资产阶级利益。成员有中小店主、手艺匠、帮工、学徒以及公簿持有农等。领袖为J.李尔本。平等派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李尔本、R.奥弗顿、W.沃尔温等人的著作中,其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说和自然权利说。第一次内战期间,平等派的思想已在伦敦和其他一些地区传播。1646年,从一个思想流派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平等派主张:未来的国家应该是共和国;废除王权和上议院;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议院享有最高权力;扩大选举权;消灭专卖权和垄断,实行自由贸易;减轻赋税,取消什一税、消费税和关税;将被圈占的土地归还农民等。

16474月底,在平等派思想影响下,新模范军的士兵选出自己的代表 ——鼓动员与军官代表共同组成全军会议,同议会里长老派作斗争164786日军队开进伦敦,驱散了议会里反对他们的长老派议员。接着,军队里以O.克伦威尔为首的高级军官和平等派士兵之间的矛盾迅速上升。独立派高级军官主张建立立宪君主制,实行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平等派的一些代表则主张建立一院制的共和国,实行成年男子普选权。双方相持不下。克伦威尔下令休会。1115日在魏尔军事检阅时,平等派士兵企图趁机起义,遭克伦威尔镇压,士兵阿诺德被当场枪决。1648年第二次内战起,独立派、平等派重新联合,击败王党。1649年共和国成立后,平等派继续为实现他们的理想与克伦威尔等新当权者作斗争。当年春,平等派的士兵在伦敦和牛津郡发动起义,均遭到镇压。后来,平等派分裂为许多小的派别,逐渐衰落。

掘土派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代表贫雇农和一部分城市贫民的利益。领袖为G.温斯坦利。该派主张把土地交还给人民,人民共同耕种、共同生活;要求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均,消灭土地私有制;反对使用暴力。1649年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经济凋敝,粮价高涨,很多地方发生了下层群众运动。1649 4月,有二三十人在温斯坦利和W.埃弗拉德领导下,集合于伦敦附近萨里郡的圣·乔治山,共同占有并开垦那里的荒地。几个月后,人数迅速增加,并在许多地方得到响应。地主武装破坏他们的垦殖区,政府也派军队驱散他们。1650年春掘土派运动遂告结束。

独立派 独立派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它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主,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采取坚决措施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并取得斗争的胜利,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镇压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独立派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权利法案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宪法性文件。规定国王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废除法律,不得征税,不得招募和供养常备军;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会经自由选举产生,应经常集会;议员有议事自由,不受任何传讯或干预等。1791美国生效的联邦宪法第110条修正案也称权利法案。主要内容是: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的言论、出版、和平集会和请愿等自由的法律;公民有保护其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权利不受非法拘捕、搜查或扣押;非依法律的正当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6481024日,三十年战争参战各方代表齐集明斯特市政厅签署《奥斯纳布吕克条约》和《明斯特和约》,统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和约规定:法国得到洛林的3个主教区(梅林、图尔、凡尔登)和整个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瑞典获取西波美拉尼亚及东波美拉尼亚的一部分、维斯马城和不来梅、维尔登两个主教区,从而得到了波罗的海和北海沿岸的重要港口;正式承认荷兰和瑞士独立;和约重申1555年的《奥格斯堡宗教和约》继续有效,承认德意志境内新旧教地位平等。

七年战争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在欧洲、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遂率英王领地汉诺威选帝侯国,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在欧洲,普鲁士在英国的援助下,派遣7万大军,于17568月进攻萨克森,旋败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5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普军败绩。175711月普军在罗斯巴赫打败法奥联军,继之在洛伊滕再败奥军,奥军损失2.2万人。1759年,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投入的4.8万人,最后只剩下3000人。同年英军突袭法国基伯龙湾,消灭大批法军。176010月俄奥联军占领柏林 1762年初俄国彼得三世(1762.11762.7在位)即位,同年5月与普媾和,退出反普联盟,战局改观。最后,普军击退法奥联军,取得胜利。1763215日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

与此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法军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加拿大。在印度,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军打败亲法的孟加拉的那瓦布。至1761年,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在西非,英军占领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在西印度群岛,英军 击溃法西联军,占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法国 被迫媾和,17632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欧洲以外战事结束。七年战争是普鲁士走向强盛的转折点,也是英国建立海上霸权和殖民帝国的标志。

《独立宣言》 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布独立的纲领性文件。1775年北美殖民地爆发了独立战争。17767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是日定为美国国庆日。资产阶级民主派T.杰斐逊是宣言的主要起草人。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理论 ,阐 述了殖 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理论根据。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上帝赋予他们诸如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让与的权利。指出,为保障上述权利,人们才建立政府,任何政府一旦损害这些权利,人们就有权改换它或废除它,建立新政府。宣言列举和痛斥了英王对殖民地实施的暴政,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自由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成立。《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形式确立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原则人权原则。K.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宣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政治愿望。另一方面,由于屈从于种植园奴隶主的压力,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暴露了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和人权的局限性。《独立宣言》的发表对发动群众进行独立战争,起了重大作用。宣言对推动后来的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对法国大革命及其《人权宣言》产生了积极影响。

《邦联条例》 1776年宣布独立后不久,大陆会议就着手起草全国宪法——《邦联条例》。按照这部宪法,成立起来的美国俨然是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懈的国际同盟。按《邦联条例》成立起来的美国国家组织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各州保留了很大的独立性。第二,中央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邦联国会,每州选出代表27人组成;中央不设置国家元首,只是在国会下面设立一个诸州委员会,在国会休会时管理经常性事务。第三,中央权力极小。

萨拉托加大捷

17766月,英国殖民政府命令柏高英率领英军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出发,沿张普伦湖及哈得孙河南下,又命令圣内杰率领另一支武装,从安大略湖向东南进军,都以奥尔巴尼为进军目标;又命令纽约方面的英军溯哈得孙河北上支援,妄图切断华盛顿部队与新英格兰的联系,包围新英格兰。但后两支英军均未按时完成任务,只有柏高英的部队孤军深入,他们穿越森林、沼泽和陡峭的峡谷,粮草供应极为困难。美国人民这时砍伐树木,阻塞道路,使英军行进十分缓慢。新英格兰各州民兵2万余人迅速集中,击溃了柏高英的部队,并将5000英军包围在萨拉托加。柏高英多次企图突围,均未得逞,被迫于1017日向美国的盖茨将军投降。这次战役,美国俘虏了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纽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抗美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谢斯起义

17868月~17872月间美国马萨诸塞州爆发的农民起义。领导人是曾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立过战功的退伍陆军上尉D.谢斯(17471825),故名。独立战争后,国内工业不振,农产品价格低落,纸币贬值,物价高涨,赋税沉重 。新英格兰各州农民纷纷举行武装起义,提出减税和停止执行强迫讨还债务的法律等要求。17868月,马萨诸塞州数百名以武装农民为主体的起义队伍,在谢斯领导下从康科德向波士顿进军,提出平均财产权的纲领;废除一切债务,废除迫害人民的法院和法令。遭到政府军镇压后分散各地坚持游击战,12月起义军发展到1.5万人,占领马萨诸塞州许多小城市。17871月谢斯率起义军进攻斯普林菲尔德的军械库受挫。随后遭到由 B.林肯少将指挥的大批政府军围攻。2月间林肯诱骗起义军举行谈判,发动突然袭击,起义军遭受重大损失。不久,领导人被捕。3月谢斯等被判处死刑。但政府在人民广泛抗议下不得不降低人头税和财产税,停止监禁债务人,并于1788613日宣布赦免谢斯。

玻利瓦尔(17831830

19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运动领导人,军事家。1783724 日生于委内瑞拉土生白人贵族家庭。先后在加拉加斯和马德里读书 ,接受法国启蒙主义教育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崇信J.- J.卢梭的自由民权主张。为法国大革命所鼓舞,立志为推翻西班牙在美洲 的殖民统治和解放南美洲而 献身。1810 4月,加拉加斯人民起义 ,建立执政委员会,玻利瓦尔被委派出使英国争取援助。181175日,国民议会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委内瑞拉共和国成立。他参加爱国军队,任卡贝略港要塞司令。18127月,委内瑞拉共和国遭西班牙保皇军打击而覆灭,他流亡到新格拉纳达,发表《卡塔赫纳宣言》,号召各地爱国者联合起来,解放委内瑞拉和南美洲。1813年,率领300多人的远征军打回委内瑞拉,8月,解放加拉加斯,重建共和国,任最高执政者,被授予"解放者"称号。次年 7月,第二共和国在殖民军和保皇派势力打击下又遭失败。1815年流亡牙买加,发表《牙买加来信》,号召爱国者再接再厉,战胜殖民势力。1816年,在海地革命政府支持下,率领远征军在委内瑞拉东部登陆,对殖民军展开进攻。1817年,在J.A.派斯领导的游击队配合下解放安戈斯图拉城。1818年,在安戈斯图拉召开国民会议,再次成立共和国,被选为总统。18198月解放波哥大。同年12月,委内瑞拉同新格拉纳达联合为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为总统。1821年,解放加拉加斯。次年解放基多,厄瓜多尔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22 7月,同J.de圣马丁在瓜亚基尔会晤,承担打败西班牙殖民军和解放秘鲁的重任。1824年解放秘鲁。

玻利瓦尔在建立南美资产阶级共和政权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制定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和玻利维亚等国的宪法,主张废除奴隶制和封建等级制,限制教会特权,实行中央集权制,反对联邦制。他重视拉美新独立国家之间的团结合作,多次建议成立美洲共和国联盟。1826年在巴拿马召开了美洲国家国际会议。18291830年,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先后脱离大哥伦比亚共和国。1830年春,玻利瓦尔辞去总统职务。同年1217日卒于哥伦比亚圣玛尔塔.

圣马丁(17781850

阿根廷民族英雄,南美南部独立战争领导人。1778225日生于西班牙殖民地拉普拉塔的亚佩尤,卒于1850817日。1808年以后,在西班牙抗击拿破仑侵略的民族战争中,屡建功勋,被晋升为少校。在加的斯加入秘密革命团体劳塔罗。1810年拉普拉塔发生五月革命。1813年底,他被任命为北方军司令,击退了殖民军的反扑,保卫了独立成果。圣马丁主张穿越安第斯山,首先解放智利,然后联合智利爱国军从海路去解放秘鲁。为此,他辞去北方军司令职务,于1814年任库约省省长,以门多萨城为练兵基地,用两年多的时间,精心训练一支约有5000人的安第斯军。18171月,圣马丁和B.奥希金斯率安第斯军翻越安第斯山,向智利进军。1817214日解放圣地亚哥。 1818212日智利宣告独立。同年45日,在迈普战役中击败西班牙殖民军。

1820年,圣马丁以智利为基地,组成了一支约4500人的解放秘鲁军,包括一支拥有24艘舰船的智利海军,圣马丁任舰队总司令。8月,圣马丁率军从海上进军秘鲁。97日直指利马。182176日,西班牙总督率殖民军逃往东部山区,圣马丁解放利马。28日秘鲁宣告独立,圣马丁被推举为秘鲁护国公。182272627日,圣马丁与S.玻利瓦尔在瓜亚基尔会见,并进行两次秘密会谈,共商重大的军政问题,因意见分歧,会后返回秘鲁。922日他辞去秘鲁护国公之职,悄然引退。1824420日到达法国隐居。

阿亚库乔战役

19世纪初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次决定性战役。18247月,由S.玻利瓦尔统率的哥伦比亚和秘鲁联军,在胡宁战役中击溃西班牙保皇军后,秘鲁总督J.de拉塞尔纳率领的殖民军主力集结在秘鲁中南部高原山区,准备同爱国联军决战。129日,由玻利瓦尔的部将A.J.de苏克雷将军统率爱国联军6000多人,在高原区的阿亚库乔山地同西班牙殖民军遭遇。殖民军指挥失灵,遭到惨败,死伤2000多人,被俘近3000人,其中包括有总督拉塞尔纳、总指挥坎特拉克和4名元帅、10名将军。次日,拉塞尔纳在投降书上签字,承认秘鲁独立。

1791年宪法

法国大革命初期通过的君主立宪制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由制宪议会于17897月着手制定,17919月生效。宪法概括了制宪议会已发布的各项反封建法令,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体制——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是宪法的前言即指导原则。宪法宣布废除损害自由和权利平等的制度。宪法体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学说,确立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行政权归世袭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公民有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仅限于积极公民。按宪法的规定,当时法国约二千六百万人口中有四百多万为积极公民。宪法不适用于法国的殖民地及管辖区。1791年宪法是基本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拿破伦法典

一八O四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它是法国政治家、军事家拿破伦o波拿巴(1769-1821)称帝后颁发的。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拿破伦o波拿巴本人曾亲自参加法典草案的审议工作,故又称为《拿破伦法典》。这部法典共有二千二百八十一条,除总则外分三篇:第一篇人(包括婚姻家庭关系);第二篇财产及对于各种所有权的各种限制;第三篇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它对于巩固法国资产阶级统治和促进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事立法也有很大影响。这部法典中的大部分内容,至今仍在法国适用。

奥斯特利茨战役 又称"三皇之战"1805年拿破仑一世击败俄、奥联军的战役。第三次反法同盟成立后,拿破仑采取各个击破战术,于18058月率军迎击俄奥联军。10月,取得乌尔姆战役胜利,1113日占领维也纳。122日,拿破仑率7.3万法军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和奥皇弗兰茨一世率领的8.7万俄奥联军在奥斯特利茨会战。拿破仑采取欲擒故纵,诱敌分兵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适时给敌军以毁灭性打击,歼敌3万,俄军将领库图佐夫负伤,而法军仅损失9千,大获全胜。该役迫使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普莱斯堡和约》,第三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维也纳会议ViennaCongress of

欧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打败拿破仑一世后举行的国际会议。18149月,欧洲15个王室的重要人物包括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奥皇弗兰茨一世(17921806)、普王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1840)在内,200多个公侯以及各国外交大臣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聚会。会议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俄、英、奥、普四同盟国。四同盟国为避免与会国指责把持会务,特设一个指导委员会,由签署第一次《巴黎条约》的俄、英、普、奥、法、西、葡、瑞典8国代表组成,由K.W.N.L.von梅特涅担任主席。但分配领土的权利依然操在四同盟国手中。会议进行中,俄、英、奥、普四国在波兰-萨克森问题上发生尖锐矛盾。亚历山大一世提出,华沙大公国与俄占波兰领土合并,建立一个在俄国统治下的波兰王国;为了补偿普、奥两国的损失,把萨克森王国的领土划归普鲁士,让奥地利恢复在意大利北部的统治。俄军已占有波兰西部,英、奥无可奈何,只好承认现实。但在萨克森问题上,奥地利坚决不让,考虑既已失去波兰部分,再让普鲁士兼并萨克森,就将使本国直接受到两个强邻的威逼。四同盟国之间争吵不休,谈判濒于决裂。18152月上旬普、奥达成妥协。这场斗争的结果是:对曾属于华沙大公国的波兰领土做了重新分配,俄国获得绝大部分,波兹南地区并入普鲁士,加里西亚留给奥地利,克拉科夫定为各瓜分国监护之下的中立的"自由市"。萨克森北部归普鲁士,南部留给萨克森国王。普鲁士还获得莱茵河左岸的土地。

拿破仑一世得知四同盟国由于意见分歧,争吵不休的消息,于181531日从厄尔巴岛潜回法国,20进入巴黎,重登帝位。会议一度中断。英、俄、奥、普等国立即组织第七次反法联盟,宣布拿破仑是欧洲的公敌,决心予以彻底击溃。滑铁卢战役前夕,181569日,维也纳会议指导委员会8个成员国的代表签订了由121条条款和17条单独附带条款构成的《最后议定书》,此后欧洲所有其他国家尽皆加入。该议定书任意宰割和兼并小国、弱国土地,以满足强国的霸权要求,其主要内容是:①俄国夺得华沙大公国大部领土,波兰只在克拉科夫及其毗邻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并由俄、普、奥共同"保护"。②英国在战胜法国后继续占有马耳他、法国殖民地多巴哥、圣卢西亚和毛里求斯。另外,锡兰(今斯里兰卡)以及开普、部分圭亚那和洪都拉斯也都成为英属殖民地。英国还拥有对伊奥尼亚群岛的保护权。③比利时与荷兰组成为尼德兰王国。瑞士定为永久中立的联邦国家并由19州增加到22州。撒丁王国收回萨瓦和尼斯,且兼并了热那亚。④奥地利失去比利时而从意大利获得伦巴第和威尼斯作为补偿。它还获得蒂罗尔、萨尔茨堡、的里雅斯特、伊利里亚和达尔马提亚。⑤普鲁士获得25的萨克森、吕根岛和波美拉尼亚,又在西部取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地区。⑥德意志邦联由34个君主国和4个自由市组成。各邦政府的代表产生邦联议会,由奥地利代表担任议长。⑦瑞典将芬兰让给俄国而从丹麦取得挪威。丹麦把从瑞典得来的波美拉尼亚换取普鲁士的劳恩堡。⑧继法国之后,西班牙、葡萄牙、德意志和意大利境内各邦的旧王朝复辟。罗马教皇也恢复教皇领地。⑨会议解决了3个带有普遍性的欧洲国际问题:订立国际河流的航行规章,规定外交官员等级的划分和各国关于禁止贩卖黑人奴隶的宣言。

会议以后,欧洲君主专制国家还建立了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极力维护维也纳体系,而各国革命党和自由主义者则力图推翻条约下的现状,维也纳会议仅仅建立了短暂的和平。

神圣同盟 拿破仑帝国瓦解后,欧洲大多数国家参加的一个松散的政治组织。1815年维也纳会议结束后不久,由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发起,得到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赞同, 于同年926日在巴黎签署《神圣同盟宣言》,标榜根据基督教教义处理相互关系,宣布:三国属于上帝统治下的同一家庭的三个分支,三国君主以手足之情互相救援。引导臣民和士兵保卫宗教、和平与正义,要求人民遵守教义,克尽职责。并邀请承认盟约原则的国家参加同盟,同年1119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八加入。最后除英国摄政王、奥斯曼帝国苏丹及教皇外,欧洲各国君主也纷纷加盟。19世纪20年代,神圣同盟先后镇压了意大利革命和西班牙革命,还曾企图干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后因欧洲革命蓬勃发展,列强间矛盾加剧,1822年后名存实亡。在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和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冲击下,同盟瓦解。

十二月党人Decembrist

1825年发动反对农奴制度和沙皇专制制度武装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起义发生在俄历12月,领导这次起义的俄国贵族革命家在俄国历史上被称为十二月党人。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俄国农奴值日趋瓦解。在1812年反对拿破仑战争中,一些俄国贵族军官参加了国外的远征,受到西欧民主思想的影响,对国内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极为不满。回国后,他们成立秘密的革命组织,企图按照西方的方式来改造国家。1816年,第一个秘密革命团体——救国协会(后改称祖国忠诚子弟协会)成立,会员约30名。他们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但由于人数少、力量单薄、缺乏明确的斗争方法,不久即自行解散。1818年,成立了新的秘密团体——幸福协会。该会主张实行共和制,探索了采取军事手段推翻专制制度的问题。1821年,在图利钦成立了以P.I.佩斯捷利上校为首的南方协会,在彼得堡成立了以N.M.穆拉维约夫上校为首的北方协会。这两个组织都拟定了自己的纲领。南方协会通过了佩斯捷利起草的《俄罗斯法典》,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共和国;公民应拥有一块不能买卖的土地以保证生活,同时允许拥有私有土地以使生活富裕;年满20岁男子按财产资格有选举权;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为人民议会,最高行政权归五人组成的最高杜马,国家监察机关为最高会议等。这是一个相当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北方协会有穆拉维约夫草拟的《宪法》,主张废除农奴制和等级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国家;联邦的最高政权机关为两院制的人民议会,行政权归皇帝。《宪法》比《俄罗斯法典》保守得多,但仍有一定进步意义。

十二月党人试图只依靠军队的力量发动政变。18251119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去世,十二月党人决定提前在尼古拉一世继位之日,由S.P.特鲁别茨科伊公爵领导起义。1226日(俄历14日),起义军官率领3000多名士兵到达彼得堡参政院广场,但特鲁别茨科伊临阵脱逃。尼古拉一世立即调动军队,用大炮轰击广场,血腥镇压起义,并杀害了不少聚集在广场周围的群众。彼得堡起义的消息传到南方后,南方协会会员于1826110日发动驻乌克兰的契尔尼哥夫兵团起义,不久也告失败。沙皇政府对十二月党人进行残酷的迫害,著名领袖佩斯捷利、S.I.穆拉维约夫-阿波斯托尔、M.P.别斯图热夫-留明、P.G.卡霍夫斯基和K.F.雷列耶夫被判处绞刑,穆拉维约夫、特鲁别茨科伊等百余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或定居,大批士兵被判处夹鞭刑。

瓦特

英国发明家,机械师。蒸汽机的主要发明人之一。1736119日生于英国苏格兰的格里诺克,1819825日卒于希思菲尔德。自幼爱好技艺和几何学,少年时即精通木工、金工、锻工和模型制造等技术。1753年到格拉斯哥和伦敦学习仪器制造。1757年回到格拉斯哥。1764年,为格拉斯哥大学修理T.纽科门蒸汽机模型,开始从事蒸汽机的研究和改进,1785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06年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法学博士,1814年被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瓦特对纽科门的蒸汽机进行改进,于1765年制成可供实用的单作用式蒸汽机,178110月取得双作用式蒸汽机的专利权。1784年,他改进蒸汽机的配气机构,采用带气泵的凝汽器和使活塞平行运动的四连杆机构等。1788年发明能控制进气阀的开启程度从而控制蒸汽机速度的离心调速器,1790年发明压力表,从而使蒸汽机臻于完善。他将蒸汽机零部件标准化,并投入成批生产。1794年瓦特将行星齿轮机构改为曲柄连杆机构,最后完成了双作用式蒸汽机的发明。瓦特是功率单位"马力"的提出者,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瓦特"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加富尔(18101861

撒丁王国首相(1852185918601861),意大利王国首相(1861),意大利统一时期自由贵族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派领袖。1810810日生于都灵贵族家庭,186166日卒于都灵。1820年入都灵军事学院,毕业后先在都灵军团指挥部服役,后奉调到革命与共和思潮盛行的热那亚任职。1831年辞去军职,到英、法等国考察。回国后兴办实业。1847年创办《 复兴报 》,宣传君主立宪思想 18481861年,连续当选为众议员。历任农业、商业 、海上运输大臣和财政大臣等职。1852年出任首相。主张意大利在萨伏依王朝的领导下,通过缔结外交协定,实行上层分子联合和采取军事行动的办法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任内在政治经济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行贸易自由化,改革税收制度,颁布工业垄断法,大力修筑铁路和强化国家银行作用,改革教会等。18551月派遣1.5万人的远征军参加克里木战争,取得胜利。18591月同法国缔结共同反对奥地利的秘密条约。同年4月撒丁与法国发动对奥战争,取得胜利,收复伦巴第。但将萨伏依和尼扎两地割让与法国,遭到反对,被迫辞职。18601月复首相职,使巴马、摩德纳、托斯卡纳 、罗曼那等地合并于撒丁王国。同时又利用G.加里波第对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的忠诚,将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实现了意大利的统一,意大利王国于1861317日正式成立后,出任第一任首相。同年66日在都灵病逝。

加里波第(18071882

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的领袖,军事家。1807 74 日生于法国的尼斯,卒于188262日。早年当过水手和船长。1832年加入青年意大利党。18337月在马赛与G.马志尼相识。同年12月受马志尼派遣前往热那亚,策划举行推翻撒丁王国的海军起义,事败后出走法国。1834年流亡南美,建立以在南美侨居的青年意大利党人为骨干的志愿队伍红衫军 ,先后参加巴西人民建立里奥格兰德共和国和乌拉圭1842年抗击阿根廷独裁者J.M.de罗萨斯的战争,成为负有盛名的游击战领袖。1848年意大利革命爆发,他于同年6月返回意大利,组建志愿军参加反对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与奥地利军队在阿尔卑斯山展开山地战。同年 9月,对奥战争结束后挥师南下,于1849 2月参加建立和保卫罗马共和国的战斗 ,大败法国侵略军,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共和国灭亡后,率数千人退出罗马,摆脱法军和奥军的阻击,跨过亚平宁山抵达意大利北部海岸,沿途宣传意大利统一的思想,成为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1859年组织阿尔卑斯猎人军团,在反奥战争中取得辉煌胜利,为北部意大利统一作出重要贡献。18604月,重建由工人、渔民和大学生等组成的千人团远征西西里,6月解放整个西西里岛。后与萨伏依王朝妥协,将所解放的土地合并于撒丁王国。1862年与1867年两度率师进攻教皇统治下的罗马,均遭失败。1870年普法战争中率志愿军援助法国共和政府。1871年巴黎公社建立时,表示热烈祝贺,并缺席当选为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

克里木战争

英、法与俄国争夺近东霸权所导致的俄国与英国、法国、土耳其、撒丁王国之间的战争。又称东方战争,旧译克里米亚战争。 起因18世纪下半叶起,俄国在近东势力急速发展,力图攻占或与列强瓜分日趋衰落的土耳其帝国,控制黑海海峡,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宿愿。这就与在近东有重大政治经济利益的英、法两国发生冲突。战争的导火线是争夺"圣地"。所谓圣地问题就是法国支持的天主教僧侣与以俄国为靠山的东正教僧侣争夺耶路撒冷和伯利恒教堂的管辖权。18532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反对土耳其将伯利恒教堂交天主教僧侣掌管,要求土耳其苏丹与沙皇签署专约,承认沙皇有权保护所有在苏丹统治下的信奉东正教的臣民。5月,土耳其在英国大使的怂恿下,拒绝与沙皇缔约。俄国遂同土耳其断绝外交关系,并于73日以保护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居民权利为由,占领土耳其的附庸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两公国。104日,土在英、法支持下对俄宣战。经过185311月,俄舰队在锡诺普歼灭土舰队。18541月,英、法舰队驶入黑海,并于32728日先后对俄宣战。撒丁王国也与法缔盟,于18551月参战 。欧洲另外两个大国奥地利和普鲁士虽未直接参战,但也对俄国采取敌对态度。1854420日,奥、普在柏林缔结了反对俄国的同盟条约,奥地利陈兵边境,迫使俄国撤出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18549月,联军在克里木的耶夫帕托里亚登陆,随即南攻俄国黑海舰队根据地塞瓦斯托波尔港口。920日阿尔马河之战,联军包围塞港。俄国守军凿沉舰只堵塞港口以防来自海上的进攻。俄军先后发动巴拉克拉瓦之役(1025日)和英克曼之役(115),企图解塞港之围未果。翌年98日,联军猛攻塞港,法军攻下关键地区马拉霍夫要塞。3天后,塞港陷落,俄国败局已定。185510月中旬,奥地利向俄国提出通牒,要求俄国向英、法议和,如拒绝接受,奥将参战。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同意在奥国提出的5项条件基础上议和。18562月,交战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交战国和有关国家在巴黎举行和会,并于330日签订《巴黎和约》。

赫尔岑(1812-1870年)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政论家。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早年在莫斯科大学求学,因组织革命小组被捕流放。1847年流亡西欧。1852年移居伦敦。通过建立"自由俄罗斯印刷所"(1853年)、出版《北极星》(1855年)和《钟声》(1857年)等刊物,鼓动人们反动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写有著名的回忆录《往事与回忆》。

自由民权运动

日本明治初期发生的以反对专制政治、争取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权利为主旨的政治运动。其内容包括要求开设国会、制定宪法、减轻地税、确立地方自治和修改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18741月,前政府参议板垣退助和江藤新平、后藤象二郎等人,结成日本最早的政党爱国公党,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同年4 ,板垣、片冈健吉等人在高知创立立志社。此后,九州、四国等地纷纷建立民权组织。18752月上述自由民权派组织以立志社为中心在大阪成立了全国性的结社——爱国社。但早期民权运动显示出士族民权的局限性。18776月立志社代表向天皇进呈建议书,系统地提出开设国会、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等3大要求。以此为转机,自由民权运动逐步发展为全国规模的政治运动。18803月,爱国社改名为国会期成同盟,向政府递交了《开设国会请愿书》。这一年全国各地要求开设国会的请愿签名人数达24.6万余人,递交的请愿书、建议书达70件。

面对声势浩大的自由民权运动,明治政府十分恐慌,兼施镇压和收买手段,分化、瓦解自由民权运动。不久,运动发生分裂。1881年,松方正义(18351924)就任大藏卿 ,实行通货紧缩政策,把农民推向穷困的深渊,导致农民暴动迭起。1882年福岛事件发生后,自由党下层党员逐渐与农民相结合,以武力反抗专制统治。相继发动起义,均遭镇压。188410月,自由党以失去对运动的控制为由,宣布解散。不久,立宪改进党领导人也宣布退党。自由民权运动走向衰落。188710月发生的要求言论集会自由、减轻地税、修改不平等条约的所谓三大事件建议运动,及其前后由后藤象二郎倡导的所谓大同团结运动,均由于明治政府的镇压而失败。历时10余年的自由民权运动彻底瓦解。

民粹派

俄国小资产阶级政治派别。自称是人民的精粹,故有民粹派之称。俄国1861年改革后,农民同地主和沙皇制度的矛盾愈益激化。一批代表农民利益的平民知识分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逐渐形成民粹派。民粹派思想家分为 3 主要流派:M.A.巴枯宁派主张立即发动农民暴动;P.L.拉夫罗夫派认为革命需要较长时间准备,坚持长期和平宣传的策略;P.N.特卡乔夫派主张由少数知识分子密谋夺权。他们都把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同空想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反对农奴制残余,但否认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性,否认无产阶级的先进作用,认为知识分子领导的农民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视农民村社为社会主义的萌芽和基础。 18731874年,民粹派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到民间去"运动。他们穿着农民服装,深入到伏尔加河、顿河和第聂伯河流域的广大农村,号召农民起来革命。由于当时俄国不具备革命条件,民粹派的宣传鼓动,除了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一定影响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大多数农民没有跟他们一起革命。不久,由于沙皇政府的镇压,"到民间去"运动以失败告终。 1876年在彼得堡成立的民粹派组织土地与自由社,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主张把全部土地平分给农民,村社应有完全的自主权等。由于在斗争策略上的分歧,土地与自由社于1879年分裂为土地平分派和民意党。土地平分派坚持土地与自由社原有纲领继续开展活动。以A.I.热里雅鲍夫、A.D.米哈伊洛夫等为首的民意党人,热衷于个人恐怖活动,并于1881313日暗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19世纪80年代后,民粹派逐渐蜕化,主张与沙皇制度妥协,成为代表富农利益的自由主义民粹派,严重妨碍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83df09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07.html

《世界近代史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